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实用版】

目录

1.游离氨基酸的概念和测定意义

2.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3.游离氨基酸在黄酒中的应用

4.结论

正文

一、游离氨基酸的概念和测定意义

游离氨基酸是指以游离态存在的单个氨基酸分子,它不与任何其他分子结合,可被直接吸收利用。在食品、饮料等物质中,游离氨基酸是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在食品营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黄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测定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有多种,如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结果准确等特点。

三、游离氨基酸在黄酒中的应用

黄酒中的游离氨基酸不仅是其营养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黄酒的口感、风味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游离氨基酸可以增加黄酒的鲜味、甜味,提高其品质。此外,游离氨基酸还可以作为黄酒中的抗菌剂、抗氧化剂等,对黄酒的保质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在黄酒生产、品质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黄酒中的游离氨基酸,可以了解其营养成分和品质,为黄酒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用)

实验一 食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电位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氨基酸有氨基及羧基两性基团,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中性内盐,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来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根据酸度计指示pH 值,控制终点。 实验试剂: 1、甲醛(36%):应不含有聚合物。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 实验仪器: 1、酸度计; 2、20mL 移液管; 3、10mL 微量滴定管; 4、100mL 容量瓶; 5、250mL 烧杯; 6、磁力搅拌器; 实验步骤: 1、吸取5mL 试样,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2、吸取上述稀释液20.00mL V 3置于200mL 烧杯中,加水60mL 水,插入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050mol/L]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的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使中性内盐分离成为氨基酸) 3、向上述溶液中准确加入10.0mL 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继续滴定至pH9.2,记录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 )=0.050mol/L]的毫升数V 1。重复做3组平行样。 4、取80mL 水,先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再加入10.0mL 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pH9.2,记录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V 2。重复做3组平行样。 数据记录与计算 (一)数据记录:见下表 项目 样品 空白 加入甲醛后滴定所消耗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浓度(mol/L ) (二)结果计算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 ()100100 5014 .03 21⨯⨯⨯⨯-= V C V V X 式中:X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g/100 mL ; V 1—测定用试样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 V 2—测定空白试验加入甲醛后消耗标准碱液的体积,m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3—试样稀释液取用量,mL ;

游离氨基酸测定

①将对应封口袋中根茎放入研钵内加5ml10%乙酸研磨至匀浆,用10ml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一并将匀浆和冲洗水转入10ml对应编号离心管中,定容至9ml。根同样加5ml10%乙酸研磨至匀浆,用少量水洗研钵,一并转入10ml对应编号离心管去离子水定容至8ml。 ②将离心管充分震荡混匀,将根茎叶浆液10ml离心管放入高速离心机9000r/min 离心10min,取叶上清液0.2ml,放入对应编号10ml离心管中待测。取茎上清液0.2ml,放入对应编号10ml离心管中待测。取根上清液0.2ml,放入对应编号10ml 离心管中待测。 ③在取茎叶上清液中加入相应去离子水、3ml茚三酮、0.2ml抗坏血酸,置沸水中加热10min,观察颜色淡黄色变为蓝紫色,加入乙醇定容到9ml。在570nm处测定吸光度。 试剂:①水合茚三酮:称取0.6g再结晶的茚三酮与烧杯中,加入15ml正丙醇,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30ml正丁醇及60ml乙二醇,最后加入9ml PH=5.4乙酸钠缓冲液,混匀,于棕色瓶中,置于4℃下保存备用,10天有效。需要432ml 材料:[200ml烧杯(1个)、100ml量筒(1个)、5ml移液器(1个)、500ml棕色瓶(1个)] ②乙酸钠缓冲液 ③标准氨基酸:称取亮氨酸46.8mg,溶于少量10%异丙醇中,用10%异丙醇定容至100ml。取该溶液5ml,用蒸馏水稀释到50ml,即含氨基氮5μg/ml标液。 材料:[小烧杯(1个)、100ml容量瓶(1个)、50ml容量瓶(1个)] ④0.2%抗坏血酸:称取100mg抗坏血酸,溶于50ml蒸馏水中,随配随用。 材料:[50ml容量瓶(1个)] ⑤10%乙酸。需要720ml 材料:[100ml容量瓶(1个)] 1000ml容量瓶 总材料:水浴锅、大口径烧杯、研钵(3个)、50ml离心管(96个)、10ml离心管(144个)、15ml离心管(144个)、5ml移液器、1ml移液器。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中的胱氨酸使用过甲酸氧化-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测定色氨酸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它氨基酸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一、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1.原理 食物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一份水解液可同时测定天冬,苏,丝,谷,脯,甘,丙,缬,蛋,异亮,亮,酪,苯丙,组,赖和精氨酸等16种氨基酸,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 2.适用范围 GB/T14965-1994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本法适用于食物中的16种氨基酸的测定。其最低检出限为10pmol。本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含量低的水果、蔬菜、饮料和淀粉类食物的测定 3.仪器和设备 3.1真空泵 3.2恒温干燥箱 3.3水解管:耐压螺盖玻璃管或硬质玻璃管,体积20~30ml。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烘干。 3.4真空干燥器(温度可调节) 3.5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4.试剂 全部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4.1浓盐酸:优级纯 4.26mol/L盐酸:浓盐酸与水1:1混合而成。 4.3苯酚:需重蒸馏。 4.4混合氨基酸标准液(仪器制造公司出售):0.0025mol/L 4.5缓冲液: 4.5.1 pH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和16.5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2

4.5.2 pH3.3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12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至3.3。 4.5.3 pH4.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9ml浓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4.0。 4.5.4 pH6.4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46.8g氯化钠(优级纯)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4。 4.6茚三酮溶液 4.6.1 pH 5.2的乙酸锂溶液:称取氢氧化锂(LiOH.H2O)168g,加入冰乙酸(优级纯)279ml,加水稀释到1000ml,用浓盐酸或50%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5.2。 4.6.2茚三酮溶液:取150ml二甲基亚砜(C2H6OS)和乙酸锂溶液(2.6.1)50ml加入4g 水合茚三酮(C9H4O3.H2O)和0.12g还原茚三酮(C18H10O6.2H2O)搅拌至完全溶解。 4.7高纯氮气:纯度99.99%。 4.8 冷冻剂:市售食盐与冰按1:3混合 5.操作步骤 5.1样品处理:样品采集后用匀浆机打成匀浆(或者将样品尽量粉碎)于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分析用时将其解冻后使用。 5.2称样:准确称取一定量样品,精确到0.0001g。均匀性好的样品如奶粉等,使样品蛋白质含量在10~20mg范围内;均匀性差的样品如鲜肉等,为减少误差可适当增大称样量,测定前再稀释。将称好的样品防于水解管中。 5.3水解:在水解管内加6mol/L盐酸10~15ml(视样品蛋白质含量而定),含水量高的样品(如牛奶)可加入等体积的浓盐酸,加入新蒸馏的苯酚3~4滴,再将水解管放入冷冻剂中,冷冻3~5min,再接到真空泵的抽气管上,抽真空(接近0psi),然后充入高纯氮气;再抽真空充氮气,重复三次后,在充氮气状态下封口或拧紧螺丝盖将已封口的水解管放在110±1℃的恒温干燥箱内,水解22h后,取出冷却。 打开水解管,将水解液过滤后,用去离子水多次冲洗水解管,将水解液全部转移到50ml 容量瓶内,用去离子水定容。吸取滤液1ml于5ml容量瓶内,用真空干燥器在40~50℃干燥,残留物用1~2ml水溶解,再干燥,反复进行两次,最后蒸干,用1mlpH2.2的缓冲液溶解,供仪器测定用。 5.4测定:准确吸取0.200ml混合氨基酸标准,用pH2.2的缓冲液稀释到5ml,此标准稀释浓度为5.00nmol/50μL,作为上机测定用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方案 (茚三酮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氨基酸含量这个参数,控制发酵过程。 二、实验原理 游离氨基酸的游离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作用,产生蓝紫色的化台物二酮茚一二酮茚胺,产物的颜色深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 下测其含量。因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在测定前必须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掉。 三、实验材料 发酵液样品; 实验试剂:水合茚三酮;氨基酸标准液;0.1%抗坏血酸 实验仪器:100ml容量瓶;漏斗;三角瓶;研钵;移液器;枪头;沸水浴;具塞刻度试管20 ml×10;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方法 1.溶液配制 (1)水合茚三酮称取0.6g重结晶的茚三酮放烧杯中,加入15ml 正丙醇、30ml正丁醇、60ml乙二醇及9 ml PH4.54的醋酸盐缓冲液混匀,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10天内有效。 (2)氨基酸标准液称取80℃烘干的亮氨酸23.4mg,以10%的异丙醇溶解定溶至50ml(含氮为50ug/ ml),取此液5ml,用水定容至50 ml,此为含氮量5ug/ ml工作液。 (3)0.1%抗坏血酸称取0.1g抗坏血酸定容100 ml,随用随配。

2.标准曲线绘制 取6支20ml 试管,按下表加剂: 试剂 管号 1 2 3 4 5 6 亮氨酸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无氨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水合茚三酮(ml) 3.0 3.0 3.0 3.0 3.0 3.0 抗坏血酸(ml) 0.1 0.1 0.1 0.1 0.1 0.1 氨基氮量(ug/管 ) 1.0 2.0 3.0 4.0 5.0 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封口,在沸水中加热15min ,取出后立即用冷水摇 动冷却,用60%乙醇定容至20 ml ,摇匀。 λ=570nm 处测定吸 光度 0 0.025 0.055 0.099 0.146 0.186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氨基氨ug 数为横坐标,绘标准曲线如图: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氮标准曲线 y = 0.0382x - 0.0103 R 2 = 0.9882 -0.05 00.05 0.10.15 0.20123456 氨基氮(ug) 吸光度A 3.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取20ml 试管,取待测液1ml ,加蒸馏水l ml ,水合茚三酮3.0 ml ,坏血酸0.1ml ,混匀,封口。沸水浴加热1 5分钟,冷水中摇动冷却,用 60%乙醇定溶至20ml ,摇匀,于570mn 测定吸光度。

游离氨基酸含量

游离氨基酸含量 什么是游离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是指在生物体内或外溶液中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氨基酸分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能够合成蛋白质的必需物质。在细胞内,氨基酸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会被水解成游离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的来源 游离氨基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通过食物摄入,另一种是通过身体自身的代谢产生。通过食物摄入的氨基酸称为外源性氨基酸,而身体代谢产生的氨基酸称为内源性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主要来自蛋白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人类需要通过饮食来摄入足够的各类氨基酸,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质合成的需求。蛋白质食物如肉类、鱼类、奶制品、豆类等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主要指身体内部合成的氨基酸。人体内可以通过代谢途径合成氨基酸,从而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代谢产生的氨基酸主要来自体内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以及其他代谢途径中的产物。 游离氨基酸的重要性 游离氨基酸在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游离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蛋白质是人体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构成成分,对身体的生长发育、修复、代谢等都至关重要。游离氨基酸的摄入和合成能够提供身体合成所需的蛋白质。 其次,游离氨基酸也可以作为能量的来源。在某些情况下,身体无法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获得足够的能量,此时会将氨基酸代谢为能量。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时间不进食、剧烈运动、疾病等情况下,通过氨基酸作为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此外,氨基酸还参与身体的生理功能调节。不同的氨基酸在体内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包括神经递质合成、血液 pH 值调节、免疫功能增强等。因此,合理摄入游离氨基酸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功能正常起着重要作用。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一、原理 游离氨基酸的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 二、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容量瓶25ml或50ml 3个;漏斗(直径6厘米)3个、滤纸适量;20ml刻度试管 7支;移液管0.5ml 3支、5ml 1支;试管架;玻棒;吸耳球;剪刀;移液管架;橡皮筋、塑料薄膜(封试管口);吸水纸;擦镜纸适量;电炉;水浴锅(含铁丝筐)。 三、试剂 1. 3%茚三酮试剂 称3g茚三酮用95%乙醇溶解定容到100ml容量瓶里,贮于棕色瓶中。此试剂应放在冷凉处,不宜久放,使用期约10天。 2. 氰酸盐缓冲液(按以下方法配制): (1)NaCN贮备液0.01mol/L(490mg/L)。 (2)醋酸缓冲液:称360g醋酸钠(含三分子结晶水)溶于约300ml无氨蒸馏水中,加66.67ml冰醋酸再用无氨蒸馏水稀释至1L。 取溶液(1)20ml,用溶液(2)定容到1L。 3. 标准氨基酸 精确称取在80℃下烘干的亮氨酸13.1mg(或α-丙氨酸8.9mg)溶于10%的异丙醇中,并在100ml容量瓶中用10%异丙醇稀释至刻度,混匀,即为1mmol/L的标准氨基酸贮备液,置冰箱中保存。为了制备工作液,可取贮备液与等量无氨蒸馏水混合,此液浓度为0.5mmol/L,即1ml含氨基酸0.5μmol,或氨基氮7μg。 4. 95%乙醇;异丙醇(分析纯)。 四、操作步骤 1.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20ml刻度试管18支,按下表1加入各试剂。加完试剂后混匀,在100℃水浴中加热12min(加热时封口),取出在冷水中迅速冷却,立即于每管中加入5ml 95%乙醇,塞好塞子,猛摇试管,使加热时形成的红色产物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而褪色,此时溶液呈蓝紫色。于57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空白管为参比),以氨基酸浓度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直线方程。 表1 各试管加入试剂量 管号1-3 4-6 7-9 10-12 13-15 16-18 标准氨基酸(ml)0.1 0.2 0.3 0.4 0.5 0 无氨蒸馏水(ml)0.4 0.3 0.2 0.1 0 0.5 醋酸-氰酸盐缓冲液(ml)0.5 0.5 0.5 0.5 0.5 0.5 3%茚三酮溶液(ml)0.5 0.5 0.5 0.5 0.5 0.5 每管氨基酸浓度(μmol)0.05 0.10 0.15 0.20 0.25 0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背景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准确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于研究和分析蛋白质代谢、营养摄入以及疾病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 分析 实验设备和试剂 •恒温水浴器 •离心机 •分光光度计 •超纯水系统 •氨基酸标准品 •Ninhydrin标准溶液 •稀盐酸(6 mol/L) •无水乙醇(95%) •氨水(25%,体积分数) •Na2CO3溶液(3%,取6 g Na2CO3溶于200 mL水)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将待测样品(例如食品、体液等)取适量加入10 mL离心管中,并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使样品pH降至酸性,以保证游离氨基酸不会发生气化。利用离心机对样品 进行离心,取上层液保存。

2. 氨基酸含量测定 2.1 Ninhydrin法 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分别为0、2、4、6、8和10 μmol/mL。取6个离心管,分别加入1 mL样品上层液或相应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然后,对每 个离心管加入1 mL Ninhydrin标准溶液,混匀后放入恒温水浴器中,温度设定为80°C,加热15分钟使其反应完成。 在背景相对较深的条件下使用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570 nm进行吸光度测定, 记录吸光度值。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分别为0、2、4、6、8和10 μmol/mL。在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 mL样品上层液或相应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然后加入1 mL Na2CO3溶液,混匀后放入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吸光度测定,设置波长为280 nm, 并记录吸光度值。 3. 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2中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曲线的方程和相关系数,并根据标准曲线对待测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下表为实验测定获得的标准曲线数据: 氨基酸浓度(μmol/mL)Ninhydrin反应吸光度值紫外吸光度值 0 0 0 2 0. 3 0.1 4 0.7 0.2 6 1.2 0.3 8 1.6 0.4 10 2.1 0.5 根据上述数据,可得到标准曲线的方程为: •Ninhydrin法:吸光度 = 0.2[氨基酸浓度(μmol/mL)] + 0.1,相关系数r = 0.99;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甲醛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使用甲醛滴定法测定游离氨基酸 三、实验原理 氨基酸中的NH2基的pK值常在9.0以上,不能和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需使这些含氮化合物(包括有机含氮化合物)都转化为氨态氮,然后进行测定。但可以用甲醛法测量。在pH中性和常温条件下,甲醛迅速与氨基酸中的-氨基相互作用,使滴定终点移至pH值9.0左右,可以用酚酞批示剂,以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NH3+基上的H+,每释放一个氢离子,就相当于有一个氨基氮 R-NH3+→H++R-NH2 R-NH2+2HCHO→R-N(CH2H)2 4 NH4+ + 6 HCHO == (CH2)6N4H+ + 3 H+ + 6 H2O 滴定的结果表示游离a—氨基的含量,其精确度可达理论量的90%。如果样品中只某一种已知的氨基酸,从甲醛法结果可求得该氨基酸的含量。如果样品中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如蛋白水解液),则测定结果不能作为氨基酸的定量依据。一般常用此法测定蛋白质水解程度,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滴定值增加,当水解完全后,滴定值即保持恒定。甲醛滴定法采用的甲醛浓度为2.0-3.0mol/L,即滴定后最终浓度为6 %-9 %。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集中授课形式 五、实验条件

1.试剂 (1)40%中性甲醛溶液: 在50mL 36 % ~ 37 %甲醛中加入5滴5g/L酚酞乙醇溶液,然后 用0.2mol/L NaOH溶液滴定到微红(使用前需重新中和) (2)酚酞指示剂: 5g/L酚酞的50%乙醇溶液 (3)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4)10%(体积分数)乙酸溶液 2.玻璃仪器 ⑴50ml容量瓶 ⑵20ml移液管 ⑶碱式滴定管 ⑷50ml量杯 ⑸250ml三角瓶 六、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称取试样0.2g(准确至1mg),置入研钵中,加5ml 10%乙酸溶液研磨至均匀,用水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最初部份溶液)。 (2)样品滴定在三角瓶中加入2mL样品滤液,加水4mL,3滴酚酞指示剂,摇匀后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微红色。然后加入2mL中性甲醛溶液,摇匀,放置片刻,再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回到微红色中点,记下甲醛加入后样品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样,取6mL水按以上操作做空白实验。 七、计算 -氨基氮含量(%)=(V-V0)×c×0.014×(1/2)×50×(1/m)×100 式中: V—加甲醛后样品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V0—加甲醛后空白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c—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14—消耗1ml 1mol/L 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氮的质量(g) 2—吸取样品滤液的体积(mL)

氨基酸检测

检测概述 科标检测在氨基酸检测方面具有资深经验,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检测服务: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食品、医药、饲料添加剂、化妆品及工农业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1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 检测领域 检测产品:豆类谷物、药材、鱼类、肉类、饲料、食用菌类、保健品、化妆品等等。 检测项目: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等。 检测标准 GB/T 15924.10-2008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氨基酸的测定 GB/T 15399-1994 饲料中含硫氨基酸测定方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GB/T 15400-1994 饲料中色氨酸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7419-1998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 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 18654.11-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1部分: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GB/T 23296.12-2009 食品接触材料高分子材料食品模拟物中11-氨基十一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8722-2012 氨基酸中铁和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5009.124-2003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 8315-2013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NY 1529-2010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NY/T 1518-2008 鹿茸中氨基酸的测定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NY 39-1987 饲料级L-赖氨酸盐酸盐 NY/T 56-1987 谷物籽粒氨基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QB/T 2409-1998 化妆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QB/T 4356-2012 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0930-2000 进出口花粉中全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YC/T 282-2009 烟叶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氨基酸分析仪法 YC/T 448-2012 烟草及烟草制品游离氨基酸测定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 科标检测帮助客户快速获取精准检测分析结果,合理的收费体系帮助客户减低测试成本,根据客户样品设计检测分析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轮胎检测分析服务,帮助客户解决服务后期技术疑问。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学习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游离氨基酸在不同 条件下的反应特点,掌握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1. 游离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游离氨基酸是一类含有羧基和胺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两个官能团。 在弱碱性溶液中,它们会发生季铵盐反应,生成带正电荷的离子。在 强碱性溶液中,则会发生烷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烷基胺。 2.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1)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法:该方法利用二硫代乙酰荧光素与游离氨基酸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并产生荧光现象来测定游离氨基酸。 (2)二元亚胺法:该方法利用二元亚胺与游离氨基酸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并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来测定其含量。 (3)红外光谱法:该方法利用游离氨基酸的特征吸收峰来测定其含量。(4)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游离氨基酸分析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多种游离氨基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0.1mol/L盐酸中,加热至沸腾,

使样品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 2. 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法测定:将样品与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混合后,放 置静置5分钟后,在荧光分析仪上进行荧光强度检测。 3. 二元亚胺法测定:将样品与二元亚胺混合后,放置静置10分钟后,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吸光度检测。 4. 红外光谱法测定:将样品制成KBr片后,在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扫描 检测。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中,通过二硫代乙酰荧光素法、二元亚胺法、红外光谱法和高 效液相色谱法共计测定了5种不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不同游离氨基酸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点存在差异,因此需 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误差和污染。 2.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和仪器设备,保持干净整洁。 3. 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六、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高效液相色

教育行业标准《氨基酸分析方法通则》(征求意见稿)

教育行业标准《氨基酸分析方法通则》(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受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委托,本标准修订编写建议稿由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作为主持修订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海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作为辅助修订单位一起完成。在修订稿编写的过程中,四位老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讨论,并严格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1 采用或参考国外标准情况 标准建议稿没有参考国外标准。 2 参考国内标准情况 在原《JYT 019-1996 氨基酸分析方法通则》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相关的标准,主要标准如下: [1] GB/T 16631-2008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 [2] GB/T 5009.124-2003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3] GB/T 18246-2000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4] QB/T 4356-2012 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5] NY/T 1975-2010 水溶肥料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6] JJG 705-2014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7] JJG 1064-2011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 [8] 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的表示与判定》 3 主要制定过程 1) 2015.6.1,成立修订单位的工作组,组长张莉,组员朱娜、吕雪娟、周雪晴。 2) 2015.6.24,高校通则标准修订培训班开班,各成员参加标准制订和修订规范化培训。会后氨基酸分析方法标准工作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根据培训内容对氨基酸分析方法标准修订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初步标准修改计划方案。组内成员分工,共同开始修订工作,组建了氨基酸分析方法标准修订工作QQ群(190130494)。 3)2015.6.1-7.1,组长多次组织网上讨论和发邮件,进行先期的沟通和交流,并查阅相关标准和书籍、文献资料,提出通则修改意见和建议,制定修订方案、撰写标准提纲、分配小组任务。分工如下:标准中技术基础部分(范围、定义、方法原理、实验室的条件和安全)——张莉;标准方法1氨基酸分析仪法——吕雪娟;标准方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周雪晴;定量分析、分析结果的表述和数据质量的保证——朱娜。 4) 2015.7.1-7.22,明确制定标准修订计划和方案。工作组严格按照GB/T 1.1《标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测定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酸度计法 1 目的 对公司氨基酸态氮测定制定标准操作规程,检验室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保证总酸检测结果准确。 2 范围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所有产品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3 依据 GB 5009.2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第一法酸度计法 GB/T 21999-2008《蚝油》5.2 GB/T 13662-2008《黄酒》6.6 SB/T 10170-2007《腐乳》6.2 4 实验原理 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现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以酸度计测定终点。 5 仪器和设备 酸度计 磁力搅拌器 25mL碱式滴定管 6 试剂 甲醛(36%):应不含有聚合物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0.050mol/L) 7 实验步骤 7.1 样品制备 腐乳:将漏斗置于三角瓶上,用勺子将样品直接从袋子里取出,放于漏斗上静置30min,除去卤汤。取约150g左右的不含卤汤样品,研磨成糊状,混匀后备用。 酱及黄豆酱样品:将样品搅拌均匀后,放入研钵中,在10min内迅速研磨至无肉眼可见颗粒,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其他样品:粉碎后混合均匀备用。 7.2 操作步骤

腐乳:称取20.00g 待测样品,加水煮沸,待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00mL 容量瓶内,混匀,过滤。 酱油:直接吸取5mL 混匀样品,定容至100mL 容量瓶内,混匀; 黄酒:直接吸取10mL 样品加入50mL 蒸馏水,混匀待滴定; 其他样品(包括酱及黄豆酱样品):称取5.00g 待测样品,加水煮沸,待冷却至室温,定容至100mL 或200mL (除浸膏类和成品,其他样品都定容至100mL )容量瓶内,混匀,过滤。 吸取10.00mL 于250mL 烧杯中,加60mL 水(腐乳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按公式2计算;黄酒加50mL 去二氧化碳水,黄酒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按公式3计算),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加入磁子开始匀速搅拌,将电极插入被测液中 (避免电极上的玻璃珠与磁子相撞),然后用0.0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 8.2,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可计算总酸含量。 加入10.0mL 甲醛溶液,混匀。再用0.05mol/L 氢氧化钠继续滴定至pH=9.2,待数值稳定,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 ,并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取70mL 水做空白试验。 8 结果计算 1002 014.0)(10⨯⨯⨯⨯⨯-=V M V c V V X (1) 10010200 014.0)(10⨯⨯⨯⨯⨯-=M V c V V X (2) 1002 014.0)(0⨯⨯⨯⨯-=V c V V X (3) 式中:X ---- 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毫升(g/100mL ); c ----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V ---- 试样加入甲醛后的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每毫升(mL ); 0V --- 空白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每毫升(mL ); V 1--- 试样稀释倍数; V2---吸取试样的体积,单位每毫升(mL );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0.014---- 与1.00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 〕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 )。 有效数字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 精密度

黄酒酒曲中产生物胺细菌的分离鉴定

黄酒酒曲中产生物胺细菌的分离鉴定 胡翠翠;李秋妍;朱晓娟;李长庚;齐星;张颖;张健 【摘要】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acterial phase of biogenic amines(BAs)-producing bacteria in Chinese rice wine Qu, so as to further stud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s in Chinese rice wine, potential BAs producers were isolated and screened using a decarboxylase broth from four kinds of rice wine Qu, including wheat Qu (M), wheat Qu(L), Xiao Qu(Q) and Hong Qu(H). The presence of BAs from bacterial broth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BAs producer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of their 16S rDNA gene sequences with those included in the NCBI Databases. Forty-two BAs-producing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17 Enterobacter sp.strains, 6 Lactobacillus sp. strains, 5 Klebsiella sp. strains, 4 Salmonella sp. strains, 3 Enterococcus sp. strains, 3 Cronobacterium sp. strains, 2 Escherichia sp. strains, 1 Citrobacter sp. strain and 1 Staphylococcus sp. strain. Many BAs-producers could produce more than one BAs, and most of them could produce putrescine, cadaverine and histamine, but none of them could produce tryptamine and spermidine.%为探明黄酒酒曲中产生物胺细菌的菌相,深入研究黄酒中的生物胺形成机制,分别以4种黄酒酒曲(麦曲M、麦曲L、小曲Q、红曲H)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羧酶培养基对产生物胺细菌进行初筛,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并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产生物胺细菌进行鉴定.共筛选出42株产生物胺细菌,包括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17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6株,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5株,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sp.)4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PITC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黄精红曲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PITC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黄精红曲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张孟; 吕启梅; 苏晓岚; 洒荣波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2019(000)011 【总页数】5页(P65-69) 【关键词】黄精红曲酒; 衍生化; 氨基酸; 检测 【作者】张孟; 吕启梅; 苏晓岚; 洒荣波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4; TS261.7 红曲酒是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汉代制曲酿酒的一个重大发明[1]。红曲酒作为黄酒 中的一种传统保健酒,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暖胃之疗效,现代医学证实它还具有降血脂[2]、降血糖[3]、抗氧化[4]、降血压[5]等功效。在红曲酒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或多种中药材混合发酵,可以酿制保健红曲酒,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对低度保健酒的需求。黄精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性平、味甘,具有补血益气、滋肾润肺、生津补脾等功效[6]。泰山医学院酿造协会经过两年潜心研究,研发出了 一种工艺成熟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黄精红曲酒,相对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和优势。

黄精红曲酒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营养元素,如红曲色素[7]、Monacolin K[8-10]、氨基酸[11-12]、γ-氨基丁酸[13]等。黄精红曲酒中的氨基酸一部分来自原料黄精,一部分来自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评价红曲黄酒风味和营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4]。目前,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有显色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等[15]。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以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应用最为广泛,其原理是使用衍生试剂对氨基酸进行衍生后在检测器下的响应值进行定性和定量。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作为柱前衍生剂 的氨基酸分析方法以其反应速度快,产物单一、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与紫外检测器结合,可提供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约为1 pmol/L[16]。黄精红 曲酒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检测迄今为止未见报道。本文以PITC衍生法检测了自酿的黄精红曲酒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为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黄精红曲酒:泰山医学院酿造协会研发。 糯米购于吉林市永鹏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白曲购于广西全州县全发酒曲厂;红曲米购于丽水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精粉,购于陕西柏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7种氨基酸混合标样: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丝氨酸(Ser); 甘氨酸(Gly);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苏氨酸(Thr);丙氨酸(Ala);脯氨酸(Pro);酪氨酸(Tyr);缬氨酸(Val);蛋氨酸(Met); 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购自美 国沃特世公司,氨基酸的浓度均为2.5 mmol/L;乙腈(色谱纯)购自德国默克公司;异硫氰酸苯酯,乙酸钠、正己烷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20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illi-Q超纯水

黄酒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机理探讨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黄酒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机理探讨 姓 名郭俊岭学 号0601010102 专 业生物教育 指导教师刘振祥 职 称教授中国·咸宁 二○○六年六月

黄酒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机理探讨 郭俊岭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03级生物教育湖北咸宁437100) 摘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黄酒在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机理。关键词:黄酒;发酵;变化机理 引言 黄酒是以大米、糯米或黍米为原料,加入麦曲、酒母边糖化边发酵而生产的一种酿造酒。它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也是我国民族的特产,享有“国酒”之美誉.黄酒是低耗粮、低酒度、高营养的酿造酒,符合酒类市场低度、营养、保健的消费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黄酒工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黄酒行业的广大职工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和总结。研究者们剖析传统黄酒工业中的特点和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机理,并进行了完善和提高。近年来黄酒在酶制剂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糖化酶和液化酶,其优点是提高糖化率和液化率,减少用曲量,提高出酒率,节约粮食,降低成本等。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的还有纤维酶、脂肪酶、脱支酶和酸性蛋白酶等。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已有初步成效。 1.制作方法 1.1原料选择:黄酒酿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经过精白处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麦和水。酿造黄酒的大米应该米粒洁白丰满、大小整齐、夹杂物少。千粒重在20~30克,比重在1.40~1.42,米的淀粉含量越高越好。在生产时,最好使用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软质米。酿造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优劣。一般要求所用的水要清洁卫生,符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