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定义: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降低或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诊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PaCO2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血气的特点:

1、正常人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与运动和海拔高度有关系

2、PaCO2极少受年龄影响,正常范围为35-45mmHg。

3、PaO2低于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

4、老年人的PaCO2比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

5、由于PaCO2弥散快,所以PaCO2与PACO2通常是相等的。

根据PaCO2是否升高,可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和伴有低氧血症的高碳酸血症型(II型)。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

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通气或(和)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的结果。

(一)肺通气障碍

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

※限制性通气不足:指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原因多种。

※阻塞性通气不足:指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障碍。

1、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气道内径。

2、生理情况下,气道阻力80%以上在直径大于2mm的支气管与气管,不足20%位于直径小于2mm的外周小气道。

3、气道阻塞分为中央性和外周性

(1)中央性: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

阻塞位于胸外(声带麻痹、炎症、水肿等)----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位于胸内----呼气性呼吸困难。

(2)外周性:COPD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的气道部位称为“等压点”。

外周性气道阻塞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机制:用力呼气时胸内压和气道内压均高于大气压,呼出气道上,等压点下游端的气道内压低于胸内压,所以气道可能被压缩。正常人气道的等压点位于有软骨环支撑的大气道,因此不会使大气道闭塞。

慢支、肺气肿都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包括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以及解剖分流增加。

1、弥散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常见原因:

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特点-储备量大,所以只有当面积减少一半以上时,才会发生换气障碍;常见于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等。

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肺纤维化及肺泡毛细血管扩张或稀血症导致血浆层变厚。

* 此时的血气变化:静息时一般不出现异常—原因是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时间约为0.75s,而血液氧分压只需0.25s就可升至肺泡氧分压水平。所以,即使肺泡膜病变时,弥散

速度减慢,但在静息时仍可达到血气与肺泡气的平衡。

体力负荷增加时,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去缩短,因而导致低氧血症。但不会导致PaCO2升高。

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这是肺部疾患引起呼衰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制。

正常成人直立时,肺泡通气量自上而下增加,肺血流量自上而下增加,但肺部的V A/Q 自上而下降低。V A/Q的平均值为0.8。肺尖部可达3.0,肺底部仅有0.6。这种生理性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调是造成正常PaO2比PAO2稍低的主要原因。

(1)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支气管哮喘、慢支、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阻塞性通气障碍,以及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引起的限制性通气障碍。

病变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血流未相应减少(或增多),使V A/Q显著降低。造成类似动-静脉短路的表现,成为功能性分流,又称静脉血掺杂。

此时的动脉血气改变:病变区V A/Q可低达0.1以下,血流氧分压与氧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和含量则增高;代偿区V A/Q显著大于0.8,血流氧分压显著升高,氧含量增加很少(氧离曲线特性决定),二氧化碳分压与含量显著降低。两部分混合后的血液,氧含量和氧分压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含量可正常。在某些情况下,PaCO2也可高于或低于正常。

(2)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肺动脉栓塞、DIC、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

V A/Q显著大于正常,患者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成为死腔样通气。正常人生理死腔约占潮气量的30%。

此时的血气改变:病变区V A/Q高达10以上,流经的血液PaO2显著升高,但氧含量增加很少;健康肺区V A/Q低于正常,氧分压和氧含量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含量均明显增高。混合后的动脉血PaO2降低,PaCO2的变化取决于代偿性呼吸增强的程度。

3、解剖分流增加

解剖分流正常情况下存在。解剖分流的血液未经过气体交换,故称为真性分流。

支气管扩张症时,伴有支气管血管扩张和动-静脉短路开放,使解剖分流增加,静脉血掺杂异常增多,而导致呼衰。

肺实变和肺不张时,类似解剖分流,实际为功能性的分流。

吸入纯氧可有效提高功能性分流的PaO2,而对真性分流无明显作用。

ARDS与呼衰:

急性肺损伤引起I型呼衰的机制:肺弥散功能障碍、肺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ARDS肺的病理变化: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II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肺泡透明膜形成。

COPD与呼衰:

COPD引起呼衰的共同特征是管径小于2mm的小气道阻塞和阻力增高。

引起呼衰的机制:

1、阻塞性通气障碍:

2、限制性通气障碍

3、弥散功能障碍

4、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血气:PaO2下降,PaCO2升高,二者不呈一定比例关系

二、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I型和II型呼衰时均有低氧血症,因此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II型呼衰时还存在高碳酸血症,因此可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ARDS由于代偿性呼吸加深加快,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1、代谢性酸中毒时电解质的变化:高血钾;高血氯

2、呼吸性酸中毒时:II型呼衰—高血钾和低血氯。造成低血氯的主要原因:红细胞内的HCO3-与胞外的Cl-交换;酸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NH3增多,NaHCO3重吸收增多,使尿中NH4Cl和NaCl排出增加。

当呼酸合并代酸时,血氯可正常。

3、呼吸性碱中毒时:低血钾,高血氯。

(二)呼吸系统变化

1、PaO2降低引起呼吸运动增强:小于60mmHg时明显;30mmHg时肺通气最大

2、但是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当PaO2小于30mmHg时,抑制作用大于反射性兴奋作用,从而使呼吸抑制

3、PaCO2升高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4、但PaCO2超过80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此时呼吸运动主要靠低氧分压对血管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得以维持,因而,此种情况下,进行氧疗时,只能吸入30%的氧,以免缺氧完全被纠正后反而抑制呼吸,加重高碳酸血症。

5、呼吸运动也发生变化,最常见的是潮式呼吸。

(三)循环系统变化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直接抑制心脏活动,并使血管扩张(除肺血管外)。

呼衰累及心脏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慢性肺动脉高压,从而逐渐形成肺源性心脏病。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

1、当PaO2降至60mmHg,可出现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

2、降至40~50mmHg时,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3、CO2潴留使PaCO2超过80mmHg时,可造成二氧化碳麻醉。

4、呼衰引起肺性脑病

II型呼衰引起肺性脑病的机制:(1)酸中毒和缺氧扩张脑血管,脑间质水肿、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血管内凝血;(2)酸中毒和缺氧对脑细胞的作用:增加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使γ-氨基丁酸增多,导致中枢抑制;增强磷脂酶活性,使溶酶体水解酶释放,引起神经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部分肺性脑病患者,可能因为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所致。

(五)肾功能变化

肾结构往往无明显改变—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机制是由于缺氧与高碳酸血症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严重减少所致。

(六)胃肠变化

胃肠粘膜糜烂、坏死、出血与溃疡形成。机制:严重缺氧造成胃壁血管收缩,降低胃粘膜屏障作用;CO2潴留增强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使胃酸分泌增多,以及患者合并的休克或DIC等。

三、呼衰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防止与去除呼衰诱因

(二)提高PaO2:尽快提高到50mmHg。I型呼衰可吸入高浓度氧(一般不超过50%)。II 型呼衰吸氧浓度不宜超过30%,并控制流速,使PaO2上升到50~60mmHg即可。

(三)降低PaCO2:其增高是因为肺总通气量减少所致,因此应增加肺泡通气量。方法:解除呼吸道阻滞—消炎、平喘、体位引流等;增强呼吸动力—中枢兴奋剂等;人工辅助呼吸;补充营养。

(四)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的功能: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

一、概述

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可出现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

(一)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1、生物性因素

目前发现7种病毒可导致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是HBV。一般认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2、理化性因素:工业毒物—四氯化碳等。药物所致肝损害一般分为过敏性肝损害和中毒性肝损害。酒精。

3、遗传性因素:

肝豆状核变性--过量铜沉积在肝脏,导致肝硬化。

原发性血色病时,含铁血黄素在肝内沉积也可导致肝损害。

4、免疫性因素:肝脏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很多炎症性细胞因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激活了以T淋巴细胞为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杀伤性T细胞是最重要的效应细胞。

5、营养性因素:黄曲霉素、亚硝酸盐和毒蕈等。

(二)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

肝脏由肝实质细胞,即肝细胞和非实质细胞所构成。肝非实质细胞包括:肝巨噬细胞(即Kupffer细胞)、肝星形细胞(即贮脂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即Pit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

在肝功能不全发生的机制中,肝细胞和肝非实质细胞的异常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肝细胞损害可导致肝脏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为

(1)代谢障碍:

糖代谢障碍:低血糖—机制为①肝细胞大量死亡导致肝糖原贮备明显减少;②受损肝细胞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肝糖元转变成葡萄糖过程障碍;③肝细胞灭活胰岛素功能降低。

蛋白质代谢障碍:低蛋白血症—造成水肿;蛋白质物质运输功能受影响。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肝性腹水—机制: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循环障碍、钠、水潴留(这是肝性腹水形成的全身性因素)。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

(3)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排泄及胆汁酸的摄入、运载及排泄均有肝细胞来完成。

功能发生障碍后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黄疸以及肝内胆汁淤积。

(4)凝血功能障碍

(5)生物转化功能障碍:药物代谢、解毒功能、激素灭活功能障碍。

2、肝Kupffer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Kupffer细胞被激活,造成肝脏功能损害的机制:

①产生活性氧

②Kuffer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TNF,IL等。

③可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系统,引起凝血,使肝微循环障碍。

导致肠原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

①内毒素入血增加—严重肝病,侧枝循环建立,来自肠道的内毒素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肠壁水肿使得漏入腹腔内毒素增多;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使内毒素被吸收入血增多。

②内毒素清除减少—严重肝病时,肝内淤滞的胆汁酸、胆红素均可抑制Kuffer细胞功能,对内毒素清除减少。

3、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

肝星形细胞存在于肝脏Disse间隙。细胞质中有大量脂肪滴。包绕肝窦细胞,可使肝窦内径发生变化,以调节肝脏血流。

正常肝脏,星形细胞处于静止期。肝受损后,星形细胞被激活,其主要变化是:①失去脂肪滴,并增殖;②高度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使其具有肌细胞特征,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③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旺盛,收缩能力增强;④合成大量I型胶原,正常时细胞外基质以Ⅲ和Ⅳ型胶原为主;⑤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

这些变化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

4、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调节血液-肝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5、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肝脏相关淋巴细胞(LAL)也称Pit细胞、肝大颗粒淋巴细胞。黏附在肝窦壁的淋巴细胞,其特征是有致密颗粒和杆状核心小泡。致密颗粒含有穿孔素,小泡的核心是强杀伤性物质。慢性肝炎时,LAL通过黏附分子黏附与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可杀伤携带病毒的肝细胞,也可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

二、肝性脑病:严重肝病时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一)肝性脑病的分类:

内源性:病毒性暴发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中毒或药物性肝炎引起--急性经过,无明显诱因,血氨可不增高

外源性:门脉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等。有明显诱因,血氨往往增高。

肝性脑病临床分四期:一期—前驱期:轻微的神经精神症状;二期—昏迷前期:嗜睡、定向理解力减退等。扑击样振颤。三期—昏睡期:明显精神错乱,昏睡。四期—昏迷期:神志丧失,不能唤醒,没有扑击样振颤。

(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1、氨中毒学说

正常人血氨不超过59μmol/L。

◆血氨增高的原因:

(1)尿素合成减少、氨清除不足—肝脏鸟氨酸循环障碍。

(2)氨的产生增多:肠道产氨增多。

肠道内氨的来源主要是:①肠道内蛋白质经消化变成氨基酸,在肠道细菌释放的氨基酸氧化酶作用下可产氨;②经尿素的肠-肝循环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在细菌释放的尿素酶的作用下也可产氨。

肝脏功能严重障碍时,门脉血流受阻,肠粘膜淤血,水肿,肠蠕动减弱以及胆汁分泌减少等,均可使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肠道细菌活跃。从而使肠道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同时未经消化的蛋白质成分在肠道潴留,使肠内氨基酸增多;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障碍,尿素排出较少,可使弥散入肠道的尿素增加。这些因素都导致肠道产氨增多。如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则由于肠道内血液蛋白质的增多,也可经细菌分解产氨增多。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NH3可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TNF-α可以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肝性脑病。

对脑的作用:

(1)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①消耗了大量α-酮戊二酸,造成ATP产生减少;②消耗了大量NADPH,使A TP产生减少;③氨抑制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使乙酰辅酶A生成减少,也可使ATP产生减少;④大量氨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胺时,消耗了大量ATP。这样导致脑细胞能量严重不足,不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而昏迷。

(2)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兴奋性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减少;而抑制性递质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增多。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氨可与钾离子竞争通过细胞膜上的钠泵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缺钾;另外还可以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钠泵活性。

2、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在维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唤醒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真性递质被假性递质所取代时,可使大脑皮质进入抑制状态。

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对应的假性递质分别是羟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

假性递质的来源:芳香族氨基酸苯丙甘酸和酪氨酸经肠道脱羧酶作用被分解成苯乙胺和酪胺,正常时,这两种物质被肝脏的单胺氧化酶作用,被氧化分解而解毒。肝功能严重障碍时,解毒功能降低,大量苯乙胺和酪胺入血,在脑内被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细胞内的β-羟化酶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根据之一就是利用左旋多巴可以明显改善肝性脑病的病情。

3、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正常值3~3.5,肝性脑病时可下降至0.6~1.2。

血浆氨基酸不平衡的原因:肝脏对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灭活功能降低,导致两种激素浓度都升高,但胰高血糖素升高更加显著,导致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升高,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大量芳香族氨基酸释放入血,一方面在肝脏降解减少,另一方面,肝脏利用芳香族氨基酸糖异生的能力降低,从而使芳香族氨基酸大量增加。另外,主要在骨骼肌进行代谢的支链氨基酸在升高的胰岛素的作用下,更多的进入骨骼肌组织被利用,从而血中含量降低。

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则进入脑内的也增多,主要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从而生成大量假性神经递质。色氨酸在脑内色氨酸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5-HT(抑制性神经递质、同时还抑制酪氨酸转变成多巴胺)。

4、GABA学说

γ-氨基丁酸(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既是突触后抑制递质,又是突触前抑制递质。GABA通过使突触后膜Cl-通透性增高,Cl-由突出间隙进入细胞内,产生超极化,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GABA还可以作用于突触前的轴突末梢,也可使其Cl-通透性增强,Cl-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进而产生去极化,使末梢在冲动到来时,释放神经递质减少,从而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

神经细胞内的GABA主要是由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而产生的。血中GABA主要由肠道细菌作用于肠内容物产生的。肝功能严重障碍时,使原本进入肝脏代谢的GABA降解减少,而大量进入血液。正常时GABA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但严重肝病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GABA进入脑内,并在突触间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5、其他神经毒质的作用:

血中硫醇增多,从呼吸道排出,气味难闻,称为肝臭,其毒性是抑制尿素合成而干扰氨的解毒;抑制线粒体的呼吸过程;抑制脑内钠泵活性。

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衰竭 [实验目的] 通过复制通气障碍、气体弥散障碍及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的I型与II型呼吸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观察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后动物的机能及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其发生的机理。 [实验动物] 狗 [实验器材及药品] 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及兔头固定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压力换能器,动脉导管,气管插管,动脉夹,听诊器,婴儿秤,注射器(50ml、20ml、5ml、2ml、1ml),输液架,输液器,9号、16号针头,血气分析仪(有条件时),缝合线。 1%普鲁卡因,3‰肝素溶液,生理盐水,10%葡萄糖溶液(或油酸或液体石蜡),20%乌拉坦溶液(或1.5戊巴比妥钠)。 [观察指标] 呼吸(频率、幅度、呼吸音性质)、血压、心率(频率、强度)血色、血气指标(PaO2、PaCO2、pH值等)。 [方法、步骤] 1、取健康家兔一只,称重。 2、麻醉:以20%乌拉坦溶液按5ml/kg体重(或1.5%戊巴比妥钠2ml/kg体重)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或由腹腔注入),固定耳缘静脉处的针头,并留置输液10滴/分。 3、固定:将兔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4、颈部手术:包括颈总动脉、气管的暴露、分离和插管术。其步骤如下: (1)剪毛:用弯剪剪去颈部被毛。 (2)局部麻醉:沿颈正中线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3)皮肤切口: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撑平皮肤,右手持手术刀,作颈部正中切口约6cm,上起甲状软骨,下达胸骨上缘。 (4)颈总动脉和气管的暴露与分离: ①气管:用血管钳分离出气管(勿损伤气管旁血管),再其下穿一线备用。

②颈总动脉:细心分离出左侧总动脉5cm,在其下穿线两根备用。 (5)全身肝素化,从耳缘静脉注入3‰肝素溶液2ml/kg。 (6)插管 ①颈总动脉插管:尽量靠远心端结扎动脉,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中间距离尽可能长。用眼科剪在靠近远心端结扎处的动脉上斜向下剪一斜口(约为管颈的1/3~1/2),插入预先充满肝素溶液的动脉导管,细心结扎,固定插管,缓慢松开动脉夹。 ②气管插管:在甲状软骨下0.5~1.0cm处两个软骨环之间剪开气管,再向头端作一纵切口,使之呈“⊥”形,插入气管插管,并用线缚紧固定。 5、连接张力换能器: 在剑突处皮肤上用皮针引导一丝线穿过该处皮肤,与铁架台上的张力换能器作垂直连接,连线应松紧适宜。 6、股部手术:股动脉分离 剪去股三角区处被毛,用手触摸股动脉搏动,在该处做局部麻醉后,沿动脉走形方向在皮肤是作一3~5cm长的切口,细心分离出股动脉约3cm,在其下穿两根线,结扎股动脉远心端,并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 7、连接压力、张力换能器于一、二通道,启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描计一段正常曲线。。 8、采血:用充有肝素的1ml注射器从动脉取血约0.6ml,将针头迅速插入橡皮块内,做血气分析,以此作为对照。 9、模型复制 (1)复制阻塞性通气障碍: ①用弹簧夹或血管钳将Y型气管插管上端侧管所套橡皮管完全夹住,使动物处于完全窒息状态30秒。或在完全夹住的橡皮管上插上两个9号针头,造成动物不完全窒息8~10分钟。观察呼吸、血压变化,并取动物血作血气分析。 ②立即解除夹闭,等待10分钟,待动物恢复正常。 (2)复制限制性通气障碍: ①将连有水检压计的16号针头插入家兔右胸4~5肋间,测出正常胸腔负压值。

呼吸衰竭定义及分类

呼吸衰竭总论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是指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功能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排血量降低等因素。 疑问:心内解剖分流比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导致的动静脉血液分流,未进行气体交换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可以理解这不是呼吸衰竭的问题;但是原发排血量降低的因素?这不就是心衰吗?心衰会导致PaO2下降吗?机制是什么?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根据血气分析分类:最重要的标准:PaO2<60mmHg(考试); 1、I型呼吸衰竭:由于换气功能障碍,又称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标准就是:PaO2<60mmHg,PaCO2正常或下降; 2、II型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又称通气性呼吸衰竭;标准就是:PaO2<60mmHg,PaCO2>50mmHg;即缺氧伴CO2潴留; 3、吸氧状态:PaO2>60mmHg,PaCO2>50mmHg-------II型呼吸衰竭; 4、吸氧状态:PaO2>60mmHg,PaO2/FiO2<300mmhg---呼吸衰竭(肺损伤); (二)根据病程、起病急骤分急、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数秒或数天发生,机体来不及代偿,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 慢性呼吸衰竭:多发生在原有肺部疾病,机体产生代偿反应,主要是血HCO3-代偿性增高。在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三)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周围神经性呼吸衰竭; (四)按发病机制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换气性呼吸衰竭; 1、通气性呼吸衰竭:也称泵衰竭,主要引起通气功能衰竭,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外周神经、神经肌肉组织(神经-肌肉接头和呼吸肌)、胸廓统称为呼吸泵,这些部位病变称为泵衰竭。 2、换气性呼吸衰竭:也称肺衰竭,肺组织、气道阻塞和肺血管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I型呼吸衰竭;严重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如COPD)影响通气功能障碍,造成II型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 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 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二、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 CO2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 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 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 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 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 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 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 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 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呼吸衰竭定义及分类-呼吸衰竭定义及分型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呼吸衰竭总论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是指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功能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排血量降低等因素。 疑问:心内解剖分流比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导致的动静脉血液分流,未进行气体交换出现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可以理解这不是呼吸衰竭的问题;但是原发排血量降低的因素?这不就是心衰吗?心衰会导致PaO2下降吗?机制是什么? 二、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根据血气分析分类:最重要的标准:PaO2<60mmHg(考试); 1、I型呼吸衰竭:由于换气功能障碍,又称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标准就是:PaO2<60mmHg,PaCO2正常或下降; 2、II型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又称通气性呼吸衰竭;标准就是:PaO2<60mmHg,PaCO2>50mmHg;即缺氧伴CO2潴留; 3、吸氧状态:PaO2>60mmHg,PaCO2>50mmHg-------II型呼吸衰竭; 4、吸氧状态:PaO2>60mmHg,PaO2/FiO2<300mmhg---呼吸衰竭(肺损伤);(二)根据病程、起病急骤分急、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数秒或数天发生,机体来不及代偿,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 慢性呼吸衰竭:多发生在原有肺部疾病,机体产生代偿反应,主要是血HCO3-代偿性增高。在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三)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周围神经性呼吸衰竭; (四)按发病机制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换气性呼吸衰竭; 1、通气性呼吸衰竭:也称泵衰竭,主要引起通气功能衰竭,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外周神经、神经肌肉组织(神经-肌肉接头和呼吸肌)、胸廓统称为呼吸泵,这些部位病变称为泵衰竭。 2、换气性呼吸衰竭:也称肺衰竭,肺组织、气道阻塞和肺血管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表现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呼吸衰竭 ?定义 ?病因、分类、分型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结核性呼衰的特点 定义 ?当人体的气体交换发生严重障碍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合功能,不能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时,即为呼吸衰竭。 ?它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 ?因此呼吸衰竭是一种功能失常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呼吸衰竭的病因 ?气道阻塞性疾病 ?肺实质浸润性疾病 ?肺水肿性疾病 ?肺血管疾病 ?胸壁与胸膜疾病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呼吸衰竭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

?周围神经系统或胸壁的异常 ?气道的异常 ?肺泡异常 呼吸衰竭的分型 ?按病理生理分: 泵衰竭: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者 肺衰竭:指呼吸器官病变引起者 ?按动脉血气分: Ⅰ型呼衰:P a O2<60mmHg,P a 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衰:P a O2<60mmHg和P a CO2 >50mmHg 或P a O2 >60mmHg和P a CO2>50mmHg(吸氧) ?按发病急缓分: 急性呼衰:数分钟到数小时 慢性呼衰:几天或更长,体内已充分代偿 慢性呼衰急性加重:酸碱代偿机制不充分,pH改变明显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脑对缺氧敏感,缺氧最容易引起脑功能障碍 ?完全停止供氧4~5min →不可逆的脑损害 ?急性缺氧→烦躁不安、抽搐,短时间内死亡 ?轻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 ?P a O2<50mmHg →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 ?P a O2<30mmHg神志丧失、昏迷 ?P a O2<20mmHg不可逆的脑细胞损伤 缺氧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缺氧早期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心率↑、心排血量↑、血压↑→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严重缺氧→心率↓、心肌的舒缩功能↓、心输出量↓→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致死。

呼吸衰竭第八版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病因】 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来完成。参与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和CO2储留,发生呼吸衰竭。 (二)肺组织病变 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均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流人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 (四)胸廓与胸膜病变 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均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及吸人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 (五)神经肌肉疾病

呼吸衰竭试题

试题 一、A1型题 1.Ⅱ根据以下何种分类:( D )D 按血气分析结果 2.Ⅰ型是指: D PaO2<60mmHg PaCO2<45 mmHg 3.Ⅱ型是指:D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55mmHg PaCO2 >50 mmHg? C PaO2<50mmHg PaCO2 >50 mmHg? D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E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4.下列哪一项为I型的正确的说法: A 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也可因低氧血症所致通气代偿性增加 C 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导致PaCO2降低 D I型常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E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5.下列哪一项为Ⅱ型的正确说法: A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C 若伴换气功能障碍,则缺氧更为严重 D Ⅱ型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E Ⅱ型常见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ARDS等所致 6.慢性最常见的病因: A 广泛胸膜增厚? B 支气管肺炎? C D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关于动脉血气分析的主要指标,哪项是正确: A PaO2<60mmHg提示存在 B PaO2>55mmHg提示存在CO2潴留 C PH值在~之间,提示没有酸碱失衡 D HCO3—异常说明与呼吸性、代谢性两者酸碱失衡的共同结果 E BE异常主要与代谢性酸碱失衡有关 8.动脉血气分析:PH=, PaCO2 =32 mmHg, BE=-3mmol/L,提示: A 正常范围? B 呼吸性碱? C 呼吸性酸 D 代谢性碱? E 代谢性酸 9.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 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B 正常人PaO2为80~100mmHg? C 当PaO2 <80mmHg时即为缺氧 D PaO2 <60mmHg为 E PaO2 ≤50mmHg为Ⅱ型 10.Ⅱ型常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A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B 肺炎? C 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 11.Ⅱ型患者,最适宜的氧流量为 A 1~2 L/min? B 4~5 L/min? C 5~6 L/min? D 6~7 L/min? E >8 L/min 12.关于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哪项说法正确: A 尼可刹米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兴奋剂 B 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的,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C 以中枢性抑制为主的低通气,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D 对于慢阻肺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兴奋剂疗效不理想 E 对Ⅱ型伴嗜睡患者,可推荐试用呼吸兴奋剂 13.下列哪项不符合ARDS表现: A PaO2 <60 mmHg? B 氧合指数>300? C 早期PaCO2 <35 mmHg? D 呼吸频率>35次/分? E 肺内分流增加 14.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方面,下列哪项为错误的: A 口鼻面罩无创通气? B 持续低流量给氧? C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 D 鼻饲饮食? E 应用镇静剂治疗 15.下列哪些是正确描述慢性的临床表现: A 心、肝、肾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 B 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C 临床上均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D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E PaO2<60mmHg,PaCO2 >50 mmHg? 16.慢性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目的,下列哪项说法

呼吸衰竭试题1

精品文档 呼吸衰竭试题 一、A1型题 1.Ⅱ呼吸衰竭根据以下何种分类:( D )D 按血气分析结果 2.Ⅰ型呼吸衰竭是指: D PaO2<60mmHg PaCO2<45 mmHg 3.Ⅱ型呼吸衰竭是指:D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55mmHg PaCO2 >50 mmHg C PaO2<50mmHg PaCO2 >50 mmHg D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E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4.下列哪一项为I型呼吸衰竭的正确的说法: A 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也可因低氧血症所致通气代偿性增加 C 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导致PaCO2降低 D I型呼吸衰竭常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E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5.下列哪一项为Ⅱ型呼吸衰竭的正确说法: A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C 若伴换气功能障碍,则缺氧更为严重 D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E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ARDS 等所致 6.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 广泛胸膜增厚 B 支气管肺炎 C 肺结核 D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关于动脉血气分析的主要指标,哪项是正确: A PaO2<60mmHg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B PaO2>55mmHg提示存在CO2潴留 C PH值在7.35~7.45之间,提示没有酸碱失衡 D HCO3—异常说明与呼吸性、代谢性两者酸碱失衡的共同结果 E BE异常主要与代谢性酸碱失衡有关 8.动脉血气分析:PH=7.46, PaCO2 =32 mmHg, BE=-3mmol/L,提示: A 正常范围 B 呼吸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 9.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 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B 正常人PaO2为80~100mmHg C 当PaO2 <80mmHg时即为缺氧 D PaO2 <60mmHg为呼吸衰竭 E PaO2 ≤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 10.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A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B 肺炎 C 肺水肿 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1.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氧流量为 A 1~2 L/min B 4~5 L/min C 5~6 L/min D 6~7 L/min E >8 L/min 12.关于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哪项说法正确: A 尼可刹米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兴奋剂 B 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的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C 以中枢性抑制为主的低通气,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D 对于慢阻肺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兴奋剂疗效不理想 E 对Ⅱ型呼吸衰竭伴嗜睡患者,可推荐试用呼吸兴奋剂 13.下列哪项不符合ARDS表现: A PaO2 <60 mmHg B 氧合指数>300 C 早期PaCO2 <35 mmHg D 呼吸频率>35次/分 E 肺内分流增加 14.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方面,下列哪项为错误的: A 口鼻面罩无创通气 B 持续低流量给氧 C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 D 鼻饲饮食 E 应用镇静剂治疗 15.下列哪些是正确描述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A 心、肝、肾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 B 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021年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示一、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号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 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克不及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招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年夜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高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或伴随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 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号衰)。 三、分类: 1.按动脉血气阐发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血气阐发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血气阐发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系肺泡通气缺乏所致。

2、按病焦虑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 致病因素(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 麻痹、肺梗塞、ARDS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呈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呼吸衰竭。因机体不克不及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 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 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 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承担(如气道痉挛等)所致代偿失调,呈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示,称为失代 偿性慢性呼衰。 四、临床表示 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吃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 节律异常。 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呈现。发绀与缺氧水平不一定完 全平行。贫血时,不呈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呈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呈现精神紊乱、躁狂、 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O2升高,呈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状包含焦躁不安、昼夜倒置甚至谵妄。CO2

血气分析与呼吸衰竭类型

血气分析与酸碱指标测定是一项重要技术方法。 血液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是血气分析和酸碱指标测定的三个主要项目,血气分析和血液PH测定组成一个分析系统,通常统称为血气分析。 样品血气分析和血液pH测定主要由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来完成。 血气分析仪测定的主要指标为pH、PO2和PCO2,有些仪器还能测定血红蛋白和血钾浓度。根据主要参数可推算出(或通过仪器计算)其他指际;标准碳酸氢盐(S、实际碳酸氢盐(A、缓冲碱(B、剩余碱(BE)、血氧饱和度(SAT)和血氧含量(O2CT)等。 血气分析指标: 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范围12.6~13.3kPa(100-0.33*年龄±5),低于同年龄人正常值下线为低氧血症,降至8.0 kPa(60mmHg)以下为呼吸衰竭。(1kP=7.5mmHg) pH:为动脉血中[H]+浓度的负对数,正常值为7.35~7.45,平均为7.4。 [HCO3-] 方程式:pH = pKa + log ———— [H2CO3] pH >7.45为碱血症,即失代偿性碱中毒。 pH < 7.35为酸血症,即失代偿性酸中毒。 极限值为6.8-7.7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中物理溶解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3 5~45mmHg,平均40mmHg (4.67~6.0kPa)。 PaCO2 代表肺泡通气功能: (1)当PaCO2 > 50mmHg为肺泡通气不足,见于呼吸性酸中毒,Ⅱ型呼衰; (2)当PaCO2 < 35mmHg为肺泡通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也可见于Ⅰ型呼衰。 碳酸氢(HCO3-):包括实际碳酸氢(AB)和标准碳酸氢(SB) AB是实际血浆中HCO3-含量,正常22~27 mmol/L,平均24 mmol/L; SB是温度37℃,PCO 40mmHg (25.32kPa),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的HCO3-含量,也就是排除了呼吸因素改变的影响,故SB能更准确地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状态。 正常人SB=AB。病人SB正常,而AB>SB有呼吸性酸中毒存在,AB<SB有呼吸性碱中 毒存在。 如病人AB=SB,同时又都低于参考值下限,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如同时二者高于参 考值上限,则为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P(A-a)O2=(PB-47)*FiO2-PaCO2/R-PaO2 正常年轻人一般不超过15~20mmHg (2~2.7kP),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一般不超过30mm Hg(4Kp)。 P(A-a)O2增加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是单位血红蛋白含氧百分 数。正常值95%~98%。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v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 )1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 CO2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 v 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一静脉分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 (2 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 CO2 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 v 60mmHg,PaCO2 >50mmH,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 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8

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二、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 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 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 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三、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 常。 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 贫血时,不出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出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紊乱、躁狂、昏迷、 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O2升高,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昼夜颠倒甚至谵妄。CO2潴留加重时导致肺性脑病,出现抑制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得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得肺通气与(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得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与代谢紊乱得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与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二、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CO2 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与肺动-静脉分流)疾病。 氧疗就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就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 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

吸道感染,或因其她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所致代偿失调, 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与酸中毒得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 衰、 三、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常。 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贫 血时,不出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出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紊乱、躁狂、昏迷、 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O2升高,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 状包括烦躁不安、昼夜颠倒甚至谵妄。CO2潴留加重时导致肺性脑病, 出现抑制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 4、循环系统表现: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与酸中毒时,可引 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CO2 潴留者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慢性呼衰并 发肺心病时可出现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表现、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 搏动性头痛。 5、消化与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 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问题 (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衰竭有关。 (二)急性意识障碍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有关。 (三)有感染得危险与使用呼吸机有关。 (四)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意识障碍有关。 (五)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功能受损、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积聚有关 (六)潜在并发症水:水、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

呼吸衰竭分型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呼吸衰竭分型有哪些 导语: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这些疾病最终的目的就是置人于死地,所以,面对疾病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疾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这些疾病最终的目的就是置人于死地,所以,面对疾病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疾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呼吸衰竭就是一些疾病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对于身体来说呼吸衰竭就不能保证血液营养的供应,下面来看看呼吸衰竭分型有哪些的介绍吧。 呼吸衰竭的分类:(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呼吸衰竭分型是比较多的,但是多数的呼吸衰竭分型都是因为一些疾病所导致的,人们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这种疾病予以治疗。最后,我们可以知道,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多器官衰竭引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一、A1型题 1.Ⅱ呼吸衰竭根据以下何种分类:( D )D 按血气分析结果 2.Ⅰ型呼吸衰竭是指: D PaO2<60mmHg PaCO2<45 mmHg 3.Ⅱ型呼吸衰竭是指:D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55mmHg PaCO2 >50 mmHg? C PaO2<50mmHg PaCO2 >50 mmHg? D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E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4.下列哪一项为I型呼吸衰竭的正确的说法: A 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也可因低氧血症所致通气代偿性增加 C 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导致PaCO2降低 D I型呼吸衰竭常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E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5.下列哪一项为Ⅱ型呼吸衰竭的正确说法: A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C 若伴换气功能障碍,则缺氧更为严重 D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E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ARDS 等所致 6.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 广泛胸膜增厚? B 支气管肺炎? C 肺结核 D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关于动脉血气分析的主要指标,哪项是正确: A PaO2<60mmHg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B PaO2>55mmHg提示存在CO2潴留 C PH值在~之间,提示没有酸碱失衡 D HCO3—异常说明与呼吸性、代谢性两者酸碱失衡的共同结果 E BE异常主要与代谢性酸碱失衡有关 8.动脉血气分析:PH=, PaCO2 =32 mmHg, BE=-3mmol/L,提示: A 正常范围? B 呼吸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 9.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 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B 正常人PaO2为80~100mmHg? C 当PaO2 <80mmHg时即为缺氧 D PaO2 <60mmHg为呼吸衰竭 E PaO2 ≤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 10.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A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B 肺炎? C 肺水肿 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1.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氧流量为 A 1~2 L/min? B 4~5 L/min? C 5~6 L/min? D 6~7 L/min? E >8 L/min 12.关于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哪项说法正确: A 尼可刹米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兴奋剂 B 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的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C 以中枢性抑制为主的低通气,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D 对于慢阻肺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兴奋剂疗效不理想 E 对Ⅱ型呼吸衰竭伴嗜睡患者,可推荐试用呼吸兴奋剂 13.下列哪项不符合ARDS表现: A PaO2 <60 mmHg? B 氧合指数>300? C 早期PaCO2 <35 mmHg? D 呼吸频率>35次/分? E 肺内分流增加 14.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方面,下列哪项为错误的: A 口鼻面罩无创通气? B 持续低流量给氧? C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 D 鼻饲饮食? E 应用镇静剂治疗 15.下列哪些是正确描述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A 心、肝、肾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 B 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与(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与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与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二、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CO2 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与肺动—静脉分流)疾病。 氧疗就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 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就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 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

吸道感染,或因其她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所致代偿失调, 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与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 衰。 三、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常。 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贫 血时,不出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出现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紊乱、躁狂、昏迷、 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O2升高,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 状包括烦躁不安、昼夜颠倒甚至谵妄。CO2潴留加重时导致肺性脑病, 出现抑制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 4、循环系统表现: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与酸中毒时,可引 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CO2 潴留者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慢性呼衰并 发肺心病时可出现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表现。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 搏动性头痛。 5、消化与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 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问题 (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衰竭有关。 (二)急性意识障碍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有关。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使用呼吸机有关。 (四)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意识障碍有关。 (五)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功能受损、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积聚有关 (六)潜在并发症水:水、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