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考点梳理

最新考纲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复习

一、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浓度增大或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或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2.压强:对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概念: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我们称之为自发反应。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自发进行,而其逆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1.许多自发过程,无论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都有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转化的倾向。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

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然而,并非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2.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叫做熵。用符号S表示。体系中微粒之间无规则排列的程度越大,体系的熵越大。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熵变,可用ΔS表示。

3.ΔS>0,发生变化后体系混乱度增大;ΔS<0,发生变化后体系混乱度减小。

4.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除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也就是熵变。熵变和焓变是影响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因此要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5.有些条件下,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除了要考虑焓变和熵变之外还要考

虑温度。当ΔH <0、ΔS <0或ΔH >0、ΔS >0,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考虑温度。

网络构建

化学平衡移动⎩⎪⎪⎨⎪⎪⎧ 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方向⎩⎨⎧ v (正)>v (逆)时,原平衡向右移动v (正)=v (逆)时,原平衡不发生移动v (正)<v (逆)时,原平衡向左移动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等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注意: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才能应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能量判据:使体系能量降低的方向,就是反应容易 进行的方向

熵判据:使体系熵增大的方向,就是反应容易进行的方向注意:对一个具体反应,要应用两个判据综合进行 分析,不要片面下结论

热点典例突破

热点考向

1.结合图象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或根据图像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

2.把化学平衡的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等与现实相

关的问题。

3.利用焓变、熵变判断某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热点探究

热点1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等。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

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

2.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

应用上述规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

(1)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恒温、恒容条件:

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原平衡体系−−−−−→

强增大,但各反应气体的分压不变―→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条件:

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原平衡体系−−−−−→

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等效于减压)

【例1】(2010·重庆理综)COCl2(g)CO(g)+Cl2(g)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考查勒夏

特列原理的应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则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①正确;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错;增加CO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降低,③错;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减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④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⑤错;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⑥正确。

[答案] B

变式1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 B(g)=c C(g)+d D(g),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 mo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4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c+d

B.平衡向右移动

C.重新达平衡时,A气体浓度增大

D.重新达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移动规律以及浓度概念等知识,同时考查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在恒温下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则容器的各种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各减半,此刻B气体的浓度应为0.3 mol/L,但其实际浓度为0.4 mol/L,说明当容器容积扩大一倍,相当于压强减小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B气体

的浓度由0.3 mol/L增加到0.4 mol/L,所以化学计量数关系为:a+b>c+d,即减小气体压强,平均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由于在容积扩大一倍时,A气体的浓度将减小,故C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由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其体积分数也减小。

答案:AD

热点2化学平衡的图象

例: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若m+n>p+q 且ΔH>0

1.v-t图象

2.v-p(T)图象3.c-t图象

4.c-p(T)图象5.其他图象

说明:解答图象题目的一般方法与思路:

(1)看懂图象: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线是否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和线的拐点;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即看是否需要作等温线和等压线;五看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

(2)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且熟练准确。

(3)作出判断:依题意仔细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可供使用的技巧有:

(1)先拐先平:在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代表温度高、压强大)。

(2)定一议二: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例2】(2010·四川理综)反应a M(g)+b N(g)c P(g)+d 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 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

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平衡的移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A错;由两个图象可知,M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即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故平衡时生成物Q的体积分数增加,B正确;同为650 ℃、z=2.0,压强为1.4 MPa时,y(M)=30%,而压强为2.1 MPa时,y(M)=35%,即增大压强,平衡左移,故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减小,C错;由图象可知,同温、同压时,若N的物质的量增加,而M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尽管z越大,y(M)减

小,平衡右移,但Q增加的物质的量远小于加入的N的物质的量,此时Q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

[答案] B

变式2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

Δ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 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 .若降低温度,v 正和v 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解析:本题具体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部分知识,关键是深刻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结合具体反应灵活应用。A 项,考查化学平衡的特点,由图知:6 min 以后,反应物X 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达到了平衡。但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未终止;B 项,X 的转化

率计算:1-0.151×100%=85%;C 项,该反应ΔH <0,据“勒夏特列原理”,升温,平衡向着使体系降温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移,故X 的转化率降低;D 项,考查温度与速率的关系。降低温度,v 正、v 逆都减小,但不会是同样倍数,与该反应热效应有关。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

平衡正向移动,说明v正′>v逆′。

答案:B

热点3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据

1.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有不少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还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如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均为吸热过程的碳酸钙分解反应。

2.对于一个由大量粒子组成的体系,人们定义一个物理量——熵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熵值,而同一物质的熵值与条件无关。例如,对同一物质来说,S(g)>S(l)>S(s)。物质的量为1 mol的物质的熵通常用S m表示。对于水的三态的S m关系:S m(g)>S m(l)>S m(s)。

3.固体的溶解过程,以及液体如墨水的扩散过程和气体扩散过程,都是体系混乱度增大的过程,即熵增加的过程。

4.反应的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确定熵变。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时,熵变通常都是正值,为熵增加的反应。

5.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判据为ΔH-TΔS;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这个判据用文字表述为: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 -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例3】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所有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是()

A.2O3(g)===3O2(g)ΔH<0

B.2CO(g)===2C(s)+O2(g)ΔH>0

C.N2(g)+3H2(g)===2NH3(g)ΔH<0

D.CaCO3(s)===CaO(s)+CO2(g)ΔH>0

[解析]熵增和放热都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B中反应过程既为熵减过程又为吸热过程,故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A中反应过程为熵增、放热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C 中合成氨虽为熵减过程,但为放热过程,D中虽为吸热过程但为熵增过程,故都可通过控制温度使其自发。

[答案] B

变式3(2010·长春市调研)对于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ΔH=-444.3 kJ·mol-1,且熵减小,在常温常压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焓变B.温度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化学“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基本功不扎实。 化学知识点多而零碎,学习过程中若不能融会贯通,尤其是一些“特殊”之处,往往致使解题陷人“山重水复”之境。为了理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消除盲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 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

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 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②对于aA(g)bB(g)或aA(g)bB(g)+c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平衡移动的方向、A的转化率变化,可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备课组高三化学主备人陈倩倩审核人杜红星 课题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时间 [考点预测] 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化学平衡移动过程中相关量变化的分析。 3.以图像的形式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4.利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梳理】 一、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这种由旧平衡向新平衡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状态转变为低能量状态(体系对外部或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转变为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①焓判据:放热过程中体系能量,ΔH ,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 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判断反应方向不全面。 ②熵判据:体系的混乱度(即熵增),ΔS ,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熵减的 过程也能自发进行,故只用熵判据判断反应方向不全面。 复合判据:ΔG=ΔH - TΔS,ΔG 反应非自发进行,ΔG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ΔG 反应自发进行。 [考点分析]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惰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压强不变,充入惰气 , (实质:体积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2)体积不变,充入惰气,平衡不移动。 实质:(看体积是否变化) ①体积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②体积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1.反应X(g)+Y(g) 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2.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 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衡常数减小 B.BaO量不变C.氧气压强不变 D.BaO2量增加 考点二、化学平衡图像 解图像题的要领: (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 (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 (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3.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 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的移动 -

第24讲化学平衡的移动 1.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 A.升高温度 B.加入一种反应物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解析:任何一个反应的反应热都不是零,所以升高温度,平衡一定会移动?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加入一种固体反应物,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催化剂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A项正确? 答案:A 2.反应:xA(g)+yB(g)?zC(g),达到平衡时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当在恒温下将该容器体积扩大一倍,再次达到平衡,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3 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A?B?C选项错误? 答案:D 3.(2010·安徽卷,有改动)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 2N2(g)+3H2O(g);Δ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应为:2NH3(g)+NO(g)+NO2(g)180℃ 催化剂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平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A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正确;B项,增大NH3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使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不正确;C项NO?N2的消耗分别代表正反应和逆反应,正确;D项,催化剂不能影响化学平衡,不正确? 答案:C

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时作业(二十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解析: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各组分的含量不变,则平衡不发生移动;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答案:C 2.(2013年江西省丰、樟、高、宜四市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解析: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因为ΔH-TΔS<0,故A项正确;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非自发反应熵不一定减小或不变,B项错误;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CH3COOH+NH4HCO3===CH3COONH4+CO2↑+H2O,C项错误;有些吸热反应,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D项错误。 答案:A 3.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有反应2A(g)+2B(g)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途径Ⅱ:C、D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和6 mol/L,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浓度相同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基础考点梳理 最新考纲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复习 一、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浓度增大或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或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2.压强:对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 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概念: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我们称之为自发反应。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自发进行,而其逆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三、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1.许多自发过程,无论是物理过程还是化学过程,都有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转化的倾向。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

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然而,并非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2.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叫做熵。用符号S表示。体系中微粒之间无规则排列的程度越大,体系的熵越大。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熵变,可用ΔS表示。 3.ΔS>0,发生变化后体系混乱度增大;ΔS<0,发生变化后体系混乱度减小。 4.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除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也就是熵变。熵变和焓变是影响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因此要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5.有些条件下,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除了要考虑焓变和熵变之外还要考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回顾上节课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回顾,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化学平衡的移动:(板书)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板书) 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②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考点/易错点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我们先通过速率-时间图从理论上来分析 反应物→生成物 (1)增大反应物浓度,教师带着学生绘制图形并且解释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分别叫三位同学上黑板绘制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的速率-时间图,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相关任务。 (3)放映幻灯片检查黑板上同学所画是否正确,下面同学自查。 教师:(板书)总结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③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学生阅读实验2-5并根据以上理论知识填写表格 教师放映实验相关视频,学生自查 考点/易错点3 勒夏特列原理: 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上述结论总结出: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小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减小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增大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2022化学规范练21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含解析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在常温下腐败是自发进行的 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 ,A项正确;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如煤炭燃烧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自发进行,B项错误;自发反应由焓变和熵变两个方面决定,熵变增大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如H2O通电生成H2和O2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项错误;电解池的反应属于非自发反应,D项错误. 2。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 X(g)+m Y(g)3Z(g) 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m。设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n mol。 X(g)+m Y(g)3Z(g) 起始(mol) 12 0 转化(mol) nmn3n 平衡(mol)(1—n)(2-mn) 3n 据(1—n)∶(2—mn)∶3n=30%∶60%∶10% 求得:n=0.1,m=2。 由m=2知,A项正确;由第二次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则B项正确;由m和n的数值及起始量可计算出X、Y二者的平衡转化率都为10%,C项正确; =0.2mol·L—1,D项错误. 第二次平衡时,c(Z)=4mol×10% 2L 3.在不同温度下,向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5 mol NO 和0.5 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N2(g)+CO2(g)ΔH〈0,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高考热点问题

高三化学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高考热点问题一、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

四、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五、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1、若平衡没有移动 1)、因速率未变 •(1)、可能加入了固体、液体,未改变浓度,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可能是恒容状态下,充入无关气体,虽压强增大,但各物质浓度未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若速率改变,但变幅相同 •(1)、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2)、可能对等体反应进行压缩,压强增大,各物质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幅度相同。 2、若平衡发生移动,必是条件的变化引起速率变化,且幅度不同。

•1)、改变了气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2)、改变了非等体反应的压强(改变容积)。•3)、改变了温度。 3、化学平衡移动的几种特殊情况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 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 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 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等体反应),如H2(g)+I2(g)⇌2HI(g), 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 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 衡体系中c(N2)=0.1 mol·L-1、c(H2)=0.3 mol·L-1、c(NH3)=0.2mol·L-1,当浓度同时 增大一倍时,即c(N2)=0.2 mol·L-1、 c(H2)=0.6 mol·L-1、c(NH3)=0.4 mol·L-1, 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 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的改变, 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应以浓度的影响去 考虑。 4、充入'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重点内容】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内容讲解】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含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正和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v正'≠v正,v逆'≠v逆。 2、影响因素: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下列反应速率(v)对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②减小生成物浓度;③增大生成物浓度;④减小反应物浓度 注:①由于纯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 ②增大(或减小)一种反应物A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B的转化率增大(或减小),而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或增大)。 (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不相等,则当缩小体积以增大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当增大体积来减小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则平衡不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在下列v-t图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 ①m +n >p +q,增大压强;②m +n >p +q,减小压强; ③m +n <p +q,增大压强;④m +n <p +q,减小压强; ⑤m +n =p +q,增大压强;⑥m +n =p +q,减小压强。 (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H>0)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H<0)方向移动。在下列v-t图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 ①正反应△H>0,升高温度;②正反应△H>0,降低温度; ③正反应△H<0,升高温度;④正反应△H<0,降低温度。 (4)催化剂: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在下列-图中,在t1时刻加入了催化剂,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①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或温度; ②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已达平衡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但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④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例如:改变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反应无影响(此时浓度也改变,同等程度增大或减小)。因此,在浓度、压强、温度三个条件中,只有温度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移动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4)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但能减小达到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例题: (1)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压B.减压C.升温D.降温 (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 + B(g) 3 C(g);(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小结] 图像题的解题技巧: ①四看:看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看图像的起点,看图像的转折点,看图像的走势; ②联系: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图像得出的结论和平衡移动原理联系起来,看是否吻合,即可得出结论。 二.等效平衡规律 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体积可变的等效平衡 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时等效的。 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A和1 molB,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 2C(g)+D(g),达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w mol/L,若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重新按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然为w mol/L的是( ) A.6molA+2mol B B 1.5mol A+0.5mol B+1mol C+0.5mol D C. 3mol A+1mol B+2mol C+1mol D D 2mol C+1mol D

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考点六准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方法有两种:(1)勒夏特列原理(定性的)(2)化学平衡常数法(定量的) 一、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两层意思:(1)平衡移动方向:与改变条件相反的方向 (2)平衡移动程度:不能抵消这种改变。 例1、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A(g)+bB(g) cC(g)+dD(g)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再加入一定量的A,判断(1)平衡移动方向?(2)达到新的平衡后,c(A)、c(B)、c(C)、c(D),A、B转化率和体积分数如何变化? 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再加A,A与B将更多反应生成C和D,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c(B) 会减少,c(C)、 c(D)会增大,但是 c(A)还是增大,理由是平衡移动不能抵消加入的A。因此,达到新的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增大,B的体积分数减小了。转化率则反之。 例2、在温度t时,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使1molPCl5(g)发生分解:1molPCl5(g) PCl3(g) + Cl2(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PCl5(g),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有两种解释,一是从浓度增大,二是从压强增大。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原因是“改变条件”认识不准确。当T、V一定时,n(PCl5)增大,则P(PCl5)增大,从而引起P总增大,但此时不能理解为“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因为勒夏特列原理中,“改变压强”指的是:各组分的分压同时增大或减少(容器体积增大或缩小,同等比例增大或减小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倍数而引起体系总压改变,此时,才能认为“是改变压强”,而不能认为总压发生改变就是“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所以此题浓度解释是正确的。 例3、一定温度下,有下列可逆反应2NO2 N2O4,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NO2与N2O4气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向密闭容器中再加入NO2气体,判断: (1)平衡移动方向? (2)达到新的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还是减小? (3)如果改为加入N2O4呢? 例4、在装有可移动活塞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内温度和压强不变。通入一定氮气,试判断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此题变化的条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若认为改变条件只是通入一定量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应该正向移动,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答案。因为,充入氮气为了保持压强不变,容器体积会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均减少,所以改变的条件为“多个”。此时,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上述平衡可能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二、平衡常数法 上题,充入氮气后,氮气浓度增大,则氢气和氨气浓度减小,且减小倍数相同,设C( N2)=m C( N2), C( H2) =m C( H2), C( NH3)=nC( NH3) ,m>1, n<1 则:Q=1/mn K mn>1 平衡正向移动 mn<1 逆向移动 mn=1不移动 练习:1、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 B+C(g)-Q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 衡时,C(g)的浓度与缩小体积前的平衡浓度相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B ) A.产物B的状态只能为固态或液态 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A)消耗﹕n(C)消耗=1﹕1 C.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可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molB和1mol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 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 达到平衡时,2x(g)+Y(g) =2R(g),反应达到平衡时,X、Y 和R分别为,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是()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案2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案2 教学目标:1.了解外界条件变化的v-t 图像 2.了解转化率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及其分类. 2.知道转化率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外界条件变化的v-t 图像 2.了解外界条件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对于4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70℃时,KNO 3继续溶解,则v (溶解) v (结晶) 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 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 2Cr 2O 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 2O 72- + H 2O 2CrO 42- + 2H + K 2Cr 2O 7为橙色,K 2CrO 4为黄色。 实验步骤:课本26页实验2-5 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 2Cr 2O 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尝试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验探究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课本27页实验2-6 Fe 3+ +3SCN - Fe (SCN )3(红色) 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

化学反应的进行的方向和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化学反应的进行的方向和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方法 1、通过正逆反应速率的比较 当V正>V逆时,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移动。或反应处在平衡状态。 当V正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作业:第七章第22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

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 1.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答案 B 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物质A为固体,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因反应物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反应未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在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存在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 A 解析A项,溴水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溴化银沉淀,促使平衡Br2+H2O HBr+HBrO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与平衡移动有关,正确;B项,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从平衡角度分析,较高温度不利于提高产率,错误;C项,加入催化剂,平衡2SO2+O22SO3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错误;D项,H2与I2生成HI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加压后体积缩小使碘蒸气浓度变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 3.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练习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 1 :CaCO3〔s〕===CaO〔s〕+ C02〔g〕A H>0, A S>0。那么该反响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 .低温 B. 高温 C. 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解析:根据化学反响方向的判断:A G= A H -T A S,当A G<0时反响自发进行,当A G>0时反响不能自发进行。由于A H>0, A>0,所以只有T很大时,A G才能小于0,反响才能自发进行。 答案:B 2.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 A H<0 , AS0的反响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 . NH4HCO3〔s〕===NH3〔g〕+ 出0© + C02〔g〕A H = + 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响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响自发性的判据 D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 解析:AH O、AS0,那么AG vO,任何温度反响都能自发进行,A错误,B正确;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响的自发性,都有例外, 故都不能单独作为反响自发性的判据,而应用复合判据,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响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响的方向,D错误。 答案:B 3. 〔2022东北名校联考〕反响:2NO2〔g〕N204〔g〕,把NO2、N2O4的混合气体盛装在两个连通的烧瓶里,然后用夹子夹 住橡皮管,把烧瓶A放入热水里,把烧瓶B放入冰水里,如以下列图所示。与常温时烧瓶内气体的颜色进行比照发现,A烧瓶内 气体颜色变深,B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2021高考化学一轮达标作业(有详解)22-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21高考化学一轮达标作业(有详解)22-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21届高三一轮达标作业(有详解) 22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B.反应体系的压强 C.正、逆反应的速率D.反应物的转化率 解析:对于“等体反应”,缩小反应容器,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可知A、B、C错误。 答案:D 2.对于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ΔH=-444.3 kJ/mol,且熵减小,在常温常压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焓变B.温度 C.压强D.熵变 解析:化学反应的方向由(ΔH-TΔS)共同决定,该反应为熵减且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故对该反应方向起决

定作用的是焓变。 答案:A 3.下列反应中符合图像的是() A.N2(g)+3H2(g)2NH3(g)ΔH=-Q1 kJ·mol-1(Q1>0) B.2SO3(g)2SO2(g)+O2(g)ΔH=+Q2 kJ·mol -1(Q2>0) C.4NH3(g)+5O2(g)4NO(g)+6H2O(g)ΔH=-Q3 kJ·mol-1(Q3>0) D.H2(g)+CO(g)C(s)+H2O(g)ΔH=+Q4 kJ·mol-1(Q4>0) 解析:由左图知升高温度平衡正移,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右图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答案: B 4.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

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化学平衡的特征以及判断依据 (1)化学平衡状态具有“等”、“定”、“动”、“变”四个基本特征。 (2)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依据是: ①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②各组分的的浓度保持不变。 (3)化学平衡的移动 ①概念: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被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改变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用下图表示: 平衡移动的方向与v(正)、v(逆)的相对大小有关,化学平衡向着反应速率大的方向移动。 ②外界条件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 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压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 温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 A、固体及纯液体物质的浓度是一定值,反应速率不因其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增加或减少固体及纯液体物质的量,不影响化学平衡。 B、改变压强是通过改变容器体积,进而改变气态物质浓度,进而改变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的。所以,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质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列情况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a).平衡体系中没有气体物质,改变压强不会改变浓度,平衡不移动。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可逆反应。如: H2(g)+I2(g)2HI(g) 改变压强同等程度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c).向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惰性气体He、Ar),压强虽然增大了,但气态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C、只要是升高温度,平衡一定移动,且新平衡状态的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的速率。 D、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所以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基础复习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 2.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 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 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 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改变 增大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 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 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2)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 放减小,v 吸增大(×) (3)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所以也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催化剂的原因(×) (4)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 正减小(×) (5)C(s)+CO 2(g) 2CO(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 速率v (CO 2)和CO 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6)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7)往平衡体系FeCl 3+3KSCN Fe(SCN)3+3KCl 中加入适量KCl 固体,平 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