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旺中心学校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旺中心学校课程。课程设置体现了先进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

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四、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表二:学校课程设置及比例

注:1.表格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该学年按33周计算上课时间)。

3.表格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围。

4.地方与学校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包括国家要求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

5.综合时间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及技术教育。

旺中心学校初中部各年级课程标准

五、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

差异性、主体性。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以活动形式为主,1、改编教材2、选用优秀教材3、拓宽现有教材

七、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王京明

成员:教务处、教研组长等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确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容:课程标准与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方式:学习、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个方面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的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设计评定方式、积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开设拓展型课程,成立兴趣小组,学生自主选择。在活动中积累开发校本课程所需的资料、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课程纲要。

本课程所需要的资料、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课程纲要。

(六)完成校本课程开发。整理、编撰校本课程,把完成的课程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七)实施校本课程。在获得上级批注的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教务处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八)课时安排:选择恰当的年级,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八、组织实施

开发容

初一:文明教育:耿永香

初二:感恩教育:彦海

初三:责任教育:花耀

初四:责任教育:纪华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主要是四看:

一看教学资料,二看听课情况,三看教学成果,四看学生问卷。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部采用书面方恨死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

一看学生考勤记录

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的成果可通过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计入学生学籍档案。

十、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