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教育策略

常用教育策略
常用教育策略

一、怎样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策略)

1、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一日常规吃饭、穿衣、睡觉、洗澡、如厕是幼儿的基本需要,也是他们习惯养成和行为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在满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时,帮助孩子在不断重复和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建立一种生活秩序,并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使幼儿形成规律的一日生活习惯。

2、对幼儿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督促。要采取适合孩子的方式将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符合孩子需要的、轻松有趣的活动。如:吃完饭后由用布袋木偶做的“小老鼠偷油吃”的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逐渐养成饭后擦嘴的习惯。

3、家园要协同一致地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请医生为家长讲解不良卫生习惯的影响,对本区域或本园孩子的身体状况与卫生情况进行分析,引起家长对孩子卫生习惯培养的重视。通过与家长交流,让家长理解、支持,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家园共育,营造出一个更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4、从成人自身做起,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树立榜样。有意识地与幼儿一起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如:外出游戏、解大小便后对孩子说“来,我们一块洗手,把该死的细菌洗掉!”“准备吃饭,大家一起去洗手吧!”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成人要有不影响别人的好习惯,才能要求孩子做到,如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东西也轻轻。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不应按成人的意志而随意

改变。如:要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时间到了就要让孩子午睡5、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明白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好处。学习有关良好卫生习惯的儿歌、故事。如:将《白雪公主》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如果白雪公主参加宴会时,穿的衣服脏兮兮,手脸都不干净,王子就不会喜欢她了。与孩子一起做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洗手后的水,使孩子看到不讲卫生的结果,从情感和认知上明白为什么要讲卫生。通过开展“讲卫生之星”的评比,激发幼儿讲卫生的兴趣。直接告诉孩子该怎样做。饭后用纸巾擦嘴,尽量保持桌面清洁,保持衣服的整洁等。不随地乱丢纸屑,这些行为不仅自己舒服,而且还保持了环境卫生。

6、幼儿在生活习惯的养成中遇到困难时,成人要适当帮助而不是替代。当孩子解大便不会擦屁股时,要鼓励他们并教会办法,而不是帮忙去擦。在穿衣有困难时可以示范,而不是直接帮他穿好。

二、怎样让幼儿成为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教育策略)

1、给予幼儿自己做事的机会,不包办代替,满足幼儿自己做事的愿望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给予机会。对活动区的收拾整理,如果教师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幼儿将会迅速地完成整理工作,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任务和玩一样有趣。给予时间。当天气转冷时,要给幼儿留出多一些时间穿脱鞋子、大衣,虽然教师能帮他们扣扣子、拉拉链,会使这些事更快地做完,但如果给幼儿时间来练习与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养成自理的习惯。要记住:帮助幼儿学会自理是教师能为幼儿做的最重要的事。提供活动。为幼儿提

供离开父母在外住宿一天的机会。幼儿自己带洗漱用品,在幼儿园住宿一晚上。这一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2、留心观察、研究幼儿当幼儿发生消极情况时,要了解原因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

3、尊重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接纳幼儿做事的过程中的不完善

4、帮助幼儿逐步掌握自理生活的方法。提供造作的材料。运用游戏给予幼儿不必备的技能练习。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自然亲切,收效较明显。用儿歌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做事的方法。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还能提高做事的兴趣。

5、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哟!今天你自己穿衣服了,真能干。来让老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尽管幼儿洗手帕时弄了一地的水,还是要夸他:“洗手帕这么难得事,你都会做了,棒极了。下次我们一起来试试怎样洗水才不会洒出来,好吗?”尊重幼儿“自己来”的尝试,让幼儿有持续自理的信心,敢于尝试。和幼儿一起找出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下次更好地完成。

三、怎样让幼儿爱说会讲(教育策略)

1、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有话就说的语言环境尊重幼儿的任何自由

表达行为的行为,包括他们的自言自语,有的幼儿直到6岁自言自语也常常会伴随着他们的活动进行,这是儿童语言发展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不宜过多地评价幼儿说了什么,说得是否完整贴切等,吸引幼儿愿意自由表达处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为重要。不轻易对幼儿说“不”,如果她的表达总是被排斥和否定,会使幼儿有挫折感而失去表达的愿望和兴趣。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意识拓展幼儿语言交流的内容。引导幼儿广泛地接触自然、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不断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感受,使幼儿有乐于表达、交流的内容,真正有话可说。成人要重视幼儿的提问,认知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利用各种渠道(如书、互联网、有关人员)和他们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或鼓励幼儿向相关人员询问。为幼儿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条件,比如鼓励他们买东西、借东西,在与人交往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3、创造个别交流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以聊天的方式。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趣的事件、突出的事例、明显的物体特征等,激发幼儿把自己的见闻清晰讲述出来的愿望,练习表达的技巧。用问答的形式引导谈话,对三、四岁的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趣味性要强,如星期天谁带比去赶集,路上你看见了什么?妈妈买了什么东西?对5岁以后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些,如你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幼

儿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其充分感受到语言的丰富与优美。鼓励幼儿讲故事、续编故事,学习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经常和幼儿玩“词语接龙”“说相反”“说词造句”等游戏,一起念儿歌、顺口溜、绕口令、民俗谚语等5、鼓励幼儿进行合作交流的活动多给幼儿自由交谈的时间,鼓励孩子之间互相接触,互相对话。和幼儿一起模仿广播、电视、电影中的人物对话、片段,模仿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学说相声、广告词,为大家介绍食谱、预报天气等,会让幼儿感到说话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组织和支持幼儿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意义和建议,并说明理由。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寻找理由,以使自己的观点得意成立。

6、通过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可引发讨论的问题。最好是两难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相应的观点,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如你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小明做得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能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带着问题思考,有话可说。能激发想象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促使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如出太阳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便于换位思考的问题。为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可设计、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如假如你是XX,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7、主动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像幼儿的父母那样利用一切机会和幼儿交谈,如穿衣、如厕、吃饭、玩时要随机与他们交流。像父母那样耐心地与幼儿交谈。与不爱说话的幼儿交谈要比爱

说话的幼儿交谈困难得多,因此与他们交谈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让他们感受到别人想与自己交谈的善意,收获与他人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四、怎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育策略)

1、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安静阅读图书的良好环境。让幼儿有便于摆放自己图书的空间,如小书架、抽屉或纸箱等。每天固定半小时作为全班读书的时间。经常为幼儿读书,读书时先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看起,看完后提出一些问题,使他不回答,也会感兴趣并主动去思考。成人要多带孩子到书店、儿童图书馆(阅览室)、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选择合适的书陪孩子一起阅读。

2、积极诱导幼儿对图书真正感兴趣。与孩子一起边看边讲述家庭照片或活动照片,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忧和情趣。和孩子一起到图书馆或书店挑选孩子喜欢的书,时常为孩子做出热爱阅读的示范榜样。引导孩子一起阅读信件、书报和周围生活中常可以看到的标志,如商标、路标、广告、提示语、玩具、药品、商品的说明书,请柬、电视节目单、电脑、电视、邀请信、报刊、杂志中的文字等。和孩子一起做自己的书,一起读自制的书。经常有意识地给孩子读书朗读图书,这样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学习的能力,并能直接引导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3、正确指导幼儿阅读。有序地读书,如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往后地翻阅图书,按页码翻阅,一幅图一幅图地认真阅读。指导孩子学会从用手指标题或文字读逐步过渡到用眼从左到右、转行阅

读。在阅读中练习生活实际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如将《小兔乖乖》时可以文:“如果大灰狼来到小兔加敲门,小兔不开门会怎么样呢?”“你也有想小兔一样勇敢的时候吗?”试着与孩子,交流读后感。此时,最好一孩子讲述为主,成人必须很专心、很有兴趣的亲她,并加以及时引导,避免孩子说着说着就跑题。

4、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看书时坐姿端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适当,不躺着看书。不在阳光下、走动中、吃饭时看书或图片,看书持续半小时后要让眼睛适当放松和休息。不在书或图片上乱涂乱画,不随意卷折书或图片。看完书或图片后要放回原处,图书有损坏要及时进行修补。

青春期性教育学习心得

青春期性教育学习心得 青春期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年龄段,也是一个人的性功能由萌发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伴随着生理的发育逐渐萌发了性意识,对性产生了好奇心,渴望了解性知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时期不断的提前,但孩子们的心理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成熟阶段,面对自己身体上的变化会不知所措,如何帮助学生安全、顺利、和谐稳定地度过青春期的任务迫在眉睫。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都羞于和孩子谈性教育,学校也没有专门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当学生遇到这方面的困惑时只能自己寻找渠道来解决,特别在网络信息特别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性知识。但网络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是不经过筛选的,而青少年自制力和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走入误区,甚至影响一生。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他们掌握有关生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结合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渗透,授予学生正确科学的青春期性知识,帮助他们度过人生这一关键时期。 首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本人认识到性教育并非像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仅仅对学生进行生理方面的知识传授,它还包含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知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尤其应该将涵盖两性交往的原则、爱情、婚姻等更广阔的性道德放在性教育的优先地位。其次关于性教育的途径可以以通过讲座、班会、校本课程、海报等多种途径进行。作为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可能更多的时候还是得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就高中教材而言,本人认为以下几块知识可作为性教育的很好的切合点:一是讲到减数分裂时,可以顺带多介绍一些性器官方面的知识,当学生对两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了科学的认识,消除了神秘感,才能正

青春期心理教育教案

第1课时青春期-------成长的季节 一、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和正确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空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正确对待异性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青春期标志特征及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内容: 青春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字眼,在青春期会发生很多动人的故事,到处是讴歌青春的诗篇,到处是赞美青春的词句,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难怪人们称之为“花季”。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呢?它的标志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将探讨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学习《青春期:成长的季节》。 四、结合明确内容提出思考题。 1.什么是青春期? 2.概括说出青春期的标志和特征。 3.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讲有哪些变化?在心理上将有哪些变化? 4.你常在梦中惊醒吗?这是什么原因促成了? 5.我校原二年级学生刘xx、季xx离家出走的事,从青春期学方面分析,你是怎样看待的? 五、学生讨论思考上述问题,教师桌间巡视指导,教师启发点拨。 六、教师精讲并明确: 1.青春期,是人生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我国,青春期一般从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是一个人在身体发育成熟之前的一个突变时期。 2.青春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以性器官的完全成熟为结束。 3.青春期以其生理的迅速发育及心理的急剧变化为特征。 4.生理变化: A身体外形的改变B内脏机能的健全C性生理发育的成熟 5.心理变化A认识能力B情感C社会性D性心理 6.关于“从梦中惊醒”的现象应从内脏机能变化方面解释。 7.由于刘XX、季XX在家都受家长的宠爱,在学校因淘气,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除此以外,他俩的出走没有其它原因,因此应从感情发展方面分析他俩的心理变化。 总结:青春期,虽然是漫长人生旅途中短暂的一瞬,但它却促成了人们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对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认识它、把握它,抓住这人生成长的季节,潇洒轻松地走过这段青春的岁月,奏系响一曲饱满和谐的生命之歌。 第2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情感策略

注重情感教育促进英语教 收集人:陈怡 摘自:广东惠州博罗中学廖容 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运用不多的实际,分析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情感教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还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教育氛围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心理,情感,情感教育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事物后,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而引起的心理体验,它是心理的暴露和反映。科学研究表明,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特别是教育双方心理、情感的互动情况将对教育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当受教育者的心理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时,只有当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和被教育者的良性感情交流,双方形成相处和谐、情感共识、心理共鸣时,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人心,情感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感教育呢?《英语课程标准》对教育的情感态度进行了阐述,它是指兴趣(interest)、学习态度和动机(attitude and motivation)、自信心和意志(selfco 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性格(characters)和合作(cooperati on)。我们指的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和主动

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的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 二、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教育怀有一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的热烈响应,有的甚至根本不领情,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够,相互理解不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亲身感悟、体验、消化和应用知识,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强化语言认同感的需要。英语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语言课,要掌握和运用好它,学生需要不断的交流和实践。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母语和英语文化差异的认识,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感染性语言,辅以恰当的非语言交流和其他情感交流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认同感,使学生在心理层次上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包括语音、语法及词汇在内的各种语言规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策略 长久以来,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难懂的学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提高学生教学主体性,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成为了教师们需要尽快完成的重大任务。赏识教育在实现这些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此次研究将通过介绍赏识教育,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赏识教育策略。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赏识教育;策略 新课改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增强对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研究,尽力的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从教学现状来说,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较少,只有少部分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应用赏识教育,产生这个现象追根究底是因为教师缺乏对赏识教育的充分认识,未真正摆脱传统教学的禁锢,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因为赏识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非常重要。 1 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在大部分教学中都发挥出了非常大的作用。赏识教育即教育人员从正面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一来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们在这样的状态下才会更加主动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获得最理想的效果。赏识教育也同样是一种尊重教育,主要是因为这种教育的前提条件即教育者要认可且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要按照不同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保证全部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提高。赏识教育在我国教育界中备受广大学者喜爱,他们认为赏识教育的具备重要意义。 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策略 2.1通过赏识教育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是无限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一定需要教师的鼓励肯定,数学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要充分应用赏识教育认识到学生的优点,最大程度上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比如班上有名学生数学成绩中等,虽然较聪明,但是平时爱玩,学习不积极,数学教师为了可以充分挖掘出这名同学的潜能可以让他担任课代表,为了让所有同学认可自己,这名学生改掉了爱玩的毛病,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提高了数学学习成绩。从而可以知道,赏识教育可以良好有效的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挖掘出来,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应用这种教学方式。 2.2赏识教育要具备针对性,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赏识教育也同样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要求,学生能力有差别,对同样的问题,

《爱心资助-成就梦想》活动方案

《爱心资助,成就梦想》活动方案 林丽 一颗爱心点燃一份希望, 一份温暖宛如一日朝阳, 一滴甘泉汇聚一片海洋, 一个善举改变一生航向!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帮困助学,人人有责。蛟河市全友家居企业总经理---------,积极响应蛟河市市委、市政府启动的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成就梦想。 一、活动宗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扶身边贫困学生; 倡导平等互助友爱,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二、资助目的: 在经济上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在精神上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顽强意志,为今后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传递爱的理念打下坚实基础。 三、应全友家居企业总经理的授意,受赠学生确定: 1、资助条件: 受资助学生必须是蛟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在籍在校学生,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系我市、乡镇或农村户籍的贫困家庭学生。 2、思想品德考核: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有报国报乡感恩之心的学生等。 3、重点帮扶对象: 因灾、因病、因残致贫家庭的学生或父母去世的学生,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因经济条件贫困很难维持学业,可以从现在开始资助到大学学业完成为止。 4、爱心资助方式: “全友家居”企业,将为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固定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保证该名学生在校的一切费用,帮助其完成学业。

四、工作程序: 学生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并递交相关证件或证明材料;学校对学生资助申请、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初审结果进行公示;向蛟河市学生资助中心上报学校初审、公示结果,并由市学生资助中心进行审核确定。 五、助学金发放: 学校收到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后,及时编制助学金发放名册,发放给学生本人或家长(由学生本人签字)。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实行校长负责制,指定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资金管理。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切实加强资助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教委和财政将加强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将进行严肃处理。 爱心无止境,助学见真情。蛟河市全友家居企业,积极投入到助学扶困的活动中,为渴求知识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奉献出自己的爱意,传递一份爱心!使得寒窗学子们能够点亮希望,成就梦想!

青春期的心得体会

青春期的心得体会 通过青春期教育的学习,使我更加青春期的知识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也使我认识到青春期是中学生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及让学生在中学时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青春期教育中尤为重要,可以说使学生终身受益。接下来,我谈谈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体会。 青春期教育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明确青春期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目标。了解国内外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和基本模式,归纳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内容。文中所列的各种实例和数据,可以使人们更加理解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推动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 青春期即青春发育期,是从儿童至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由于青春期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性别和种族差异,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还通常使用“Young People”这一定义,特指10~24岁的年轻人。一般在女孩9岁、男孩11岁时开始进入青春期,身高、体重明显增加,全身肌肉和脂肪重新分布,逐步形成男性健硕、女性丰腴的体态。此时第二性征的出现标志了青春期的开始,从10-14或15岁为发育迅速的青春期前期,随后进入发育缓慢的青春期后期,一旦性发育成熟则意味着青春期的结束。 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特别是心理的急剧变化,打破了他们无忧无虑欢乐明朗的心境,性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常常刺激诱-惑他们做出许多错误的行动。青春期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性心理,告诉他们什么是具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青春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既是要教育学生建立健康的性-爱观、性情感、性意识和性行为,追求性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健康的定义为:性健康是情感中、理智中和社会中的性的诸方面的集成,是积极地丰富和提供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爱的方法。随着身体的变化,青少年的性别意识逐渐加强,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青春期不仅是一个生理概念,而且是一个现代文化概念。这一概念是伴随20世纪全球性的性早熟趋势、家庭模式的变化和都市化进程,不断得到认同和强化的。青春期的发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是生理能力和社会力量共同的产物。生理能力是自然而然的,视个体本身的强弱而定,一般来说很难加以改变,这就使社会力量成为一个重要的可变量,青春期教育是该可变量的重要组成。青春期教育是围绕着性教育进行的,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和行为的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青春期品德教育养成策略

青春期品德教育养成策略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品德养成过程的漫长。青春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从目前社会中反映出的问题看,青春期学生的道德状况堪忧。如因社会物化的影响而形成的贪慕虚荣;因礼仪教养不够而形成的放浪与粗俗;因是非观念模糊而形成的正义感缺失,等等。这些问题既显示了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同时也显示出重建品德教育的必要。因此,如何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长规律,因势利导地进行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们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青春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青春期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大问题。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春期学生出现了各种问题。然而,如果仅仅将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完全归结到学校教育的失误,我认为是不公平的。笔者以为,青春期学生教育的失误绝非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共谋的结果。 (一)整个社会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 中国人重视教育是世界闻名的,但是,我们所重视的更多是知识教育而非美德教育。在社会中,人们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考上了哪所学校,而如何为人处世却常常被忽略。在家庭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会很着急,但是,孩子有些说谎、懒惰、孤僻的毛病,家长却都很宽容。在青春期这样重要的人生成长阶段,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全力投入考试,不但要放弃很多人格塑造的机会,而且还要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二)学校教育忽略品德教育的基础性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曾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德性耳。[1]将是否有德性,看作是人兽区分的标准,可见品德教育在蔡元培心目中的地位。蔡元培先生所论及的品德教育对我们的启发在于,教育终究是为了培养人的,品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的人格完善,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分辨是非并能择善而从;勤勉好学并具有自制力;明理并友善待人,尽力扶助弱者等。由此可见,修身是青春期品德教育的核心。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过多地将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经济及政治观念灌输给他们,还要将其纳入到考核范围,就丧失了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品德教化的最佳时机。 (三)教育者的言行差异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品德教育是需要言传身教的,如果教育者只注重说教,而缺乏对于道德原则的率先垂范,就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品德教育。例如在一些家庭中,家长教育孩子读好书、做好人,但是,自己却醉心于娱乐、论断他人是非,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生活方式传递给孩子;在学校,教师教导学生做正直的人,而自己却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私人关系等因素,对学生有不同的对待,给学生树立一个坏榜样。青春期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捕捉到教师态度与行为的差异,并由此得出他自己认为合理的结论。 (四)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与无原则溺爱 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缺少高等教育的学习经历,特别希望子女能够帮助他们圆梦。因此,上大学、出人头地成为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动机。然而,青春期的躁动,使得孩子在面临学习适应、人际沟通、自我及社会认知方面的困扰时,希望寻求各种减压的方法。而对于家长而言,却无法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似乎只有学习这件事是无条件的,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不要求。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培养了众多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孤傲的独生子女。 二、青春期品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里不仅包括知识的扩展,还应该包括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念、意志品质、接人待物的方式、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成长。因此,结合上述初中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行一步的课改试验区取得了很多值得肯定的成绩,情感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逐渐推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以试题训练为主,课堂教学仍然比较封闭,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情感领悟依旧被限制在文本和教室里,无法开拓和提高。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然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等传统教学目标为目标,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目标。 应该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智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含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充满人性之美。只不过由于过于强调应试技艺、应试训练而使本具趣味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既保持积极健康的传统,又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成果,让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光彩,是身处教学改革之中的语文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在一次语文示范课上,我曾采用情感教学方式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虽然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模式,但知识培养、智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既定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有效达成了。 季羡林先生既是学界泰斗,也是散文大家。他写散文只是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余兴”,但对于此“余兴”,他却偏爱有加。20 世

纪20 年代末他开始创作散文,其散文创作在字数上已超过一百多万字,问世散文集20 多部,散文风格古典、传统,被誉为20 世纪90 年代“老生代”散文创作代表之一。由于季羡林先生的写作是用心灵写作,因此他的散文散发着理想的人格魅力与古典的美学精神。关于散文的写作,季羡林先生有新颖、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对季羡林来说,写作与生活一致,作文与做人一致,他的人品与文品高度合一。因此,当季羡林先生正直、高洁的人格反映到他的文章中时,他的文章就充满了人格光辉,《赋得永久的悔》正是这样的文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紧紧围绕“情感”一词进行思考。“真”与“朴”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赋得永久的悔》尤其体现了“真”与“朴”的艺术特点。为此,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设计为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蕴含着的深厚感情。这一教学目标,以文本内容为核心,以散文语言为突破口,便于教学操作,便于挖掘文章内涵。因为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媒介,所以抓住媒介也就等于抓住了情感内涵。 我确定的另外两个教学目标分别是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学习此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引导学生珍惜亲情,珍爱生活。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情感落实水到渠成,采用了自主学 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感知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语 言,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批注和分层。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在于作者的创作属于情动而辞发,寓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令人感动的主因。有的作者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作者“道是无情却有情”,不

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 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以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使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力量,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成功和最佳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来实施赏识教育加以论述。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教育具备精投人、低消耗、高效益、优产出的功能,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1、赏识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实现着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 从教育的本质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目的,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发展规律;二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赏识教育正是遵循和体现了上述两种规律,它在教育过程中,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具有创造性的有用人才。它遵循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引人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好感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由于它能够把教育的思路、方法、手段紧密地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不断体现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原则,而且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成为一种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2、赏识教育更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当代学生,生活在国泰民安改革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显露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乐于创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渴望独立,有一定主见;另一方面,他们也富于幻想,对事物的期望值太高,因而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面对来自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升学、就业等等的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诸如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思想波动大、感情用事、自控力差、做事缺乏信心和责任感,看问题片面等等。

爱心成就教育

爱心成就教育。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在教学中,我始终以爱为突破口,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广泛的爱。 我班在八年级时曾转来一个孩子,每次叫他发表见解,他的回答只有“泪水”。我几次与他父母联系,都没什么效果,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生性胆小。不得已,我又多方了解才找到原因:原来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自卑心严重。打这之后,我又增加了帮他适应环境的人数,而且有具体分工:有的帮他了解学校环境,有的帮他了解班级情况,有的帮他了解各科的学习方法……同时我上每节课都给他表达的机会,总是先易后难,让他明白在班集体中他很重要。而且每次他说话或回答问题时我总是请全班同学理解他,耐心地等他开口,当他紧张时我微笑着鼓励他大胆说。我这样做只是尽自己职责做自己应该做的,没想到有一天他因回答受到表扬而笑着对我说:“老师,谢谢您!”现在,他总是笑滋滋的,学习的劲头可足了,也爱主动找同学交流了。 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用我的宽容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让他们知道“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个同学,学习基础较差,经常不完成作业,记得当我又一次把他找来时,他对我说:“老师,您会请我家长来吗?”听了他的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我就反问了他一句,“难道你希望你家长来吗?”他说:“不希望。”我说:“那你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回答道,“因为我老不完成作业,您肯定会叫我家长来。”我紧接着说道:“我可没那么想,我只是想了解你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如果你不希望你家长来,我就没必要请他们来,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听了我的话他出乎意料的看着我。看到这一招奏效,我就趁热打铁,了解他不爱写作业的原因,他对此十分配合,并保证一定尽快改掉自己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而我也尊重他的要求暂时不通知他的家长,看他的实际行动。 此后的一段时间,他果然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有时反复,但在与我进一步交谈后都能正确对待。久而久之,他渐渐地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我也赢得了他对我的尊重和喜爱。 可见,你对学生付出了真爱,你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中质的转变期,是脱离了儿童时代认识方式,创造新的自我观念,从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时期。如何培养青年健康的心理呢? (一)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视甚高,自以为了不起,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觉羞惭,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心地坦然; (二)适度的抱负水平。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方面与命运搏斗,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与他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要放弃和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五)把心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思想和情绪上的矛盾长期郁闷在心中,会影响脑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心情才会感到舒畅,并能起到一定的安定作用。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中间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发生剧变,尤其随着性器官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在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出明显的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在性心理上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对异性的暂疏远期 在青春发育初期一段较短的时期内,中学生常常会避开异性同学,这种现象尤以女

青春期孩子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策略

青春期孩子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策略 一个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 主动积极地去掌握知识。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教 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兴趣的形成呢? 一、环境和教育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与他(她)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如家庭、亲友、邻居、伙伴、风俗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家庭和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反映了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对低年级学 生更是如此。如果问他(她)们“为什么要读书?他们会说“是妈妈(爸爸)叫我来上学的。”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 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态度和志向,家庭的一般舆论和对儿 童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很大的作用。美国心理 学家凯尔和赫尔赛研究结果发现父母的期望和管教具有相 当大的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大体上反映了父母的态度和信 仰。 例如,不希望上大学的孩子的家庭有如下特点: ①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 ②他们因为有固定的工作而感到运气,认为儿子大概也 一样,何必去多考虑。 ③从未想到过自己的孩子有上大学的可能,对大学认识

模糊。 希望上大学的孩子和父母则有如下特点: ①他们深知社会上有等级,希望上升到更好的社会地 位,并认为社会职业是按照教育程度分等的。 ②相信自己缺乏教育是成功的阻碍。 ③他们一贯地、经常鼓励自己的孩子认真学习,准备上 大学。 心理学家菲利普斯和亚-当斯在1972年对成绩优良的和成绩原可优良但却很差的中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 ①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提出的要求比成绩差的父母具 体明确。 ②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比成绩差的父母更重视独立工 作能力的培养。 ③成绩差的学生的父母格外关心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 利。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以及 学生所处的当时社会风气,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有重 要影响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社会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越来越起作用。 学校的教育状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起主导的作 用。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是一致的,学生原来 已初步形成的正确动机可以得到巩固、深化,原来不正确的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18T17:00:36.83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作者:卢丽[导读]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卢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放珠小学贵州毕节 551716)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境;个性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0117-01 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 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家长教育学》),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提高语言艺术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虽然说课堂上教学情感的引发,可以靠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新课导入,可以靠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凄婉的表情范读,也可以靠形象可感的无声演示,还可以靠见其人,闻其声的电教手段……然而最主要的是靠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显然,这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感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二、掌握渗透时机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1)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彻,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2)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彩,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1)激发兴趣,诱发情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才会有写作的愿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其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例如,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作品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三、注意拓展延伸情感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参考文献:

简述“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

简述“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 长期以来,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经常使用激励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的教育功能,是对学生激发鼓励,促其奋发志气,努力进取。激励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扬式、说理式、安慰式等等,批评式、惩罚式也是激励。但这些激励方式,在教育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其教育功能的发挥效果却迥然不同,尤其夸大的表扬、严厉的批评、过重的惩罚等,往往产生逆效应,对少数学生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笔者思考了“教育爱”这一本质问题,从各类学生身上发现长处,赏识他们带个性的优点,从而肯定了他们的价值,激发了他们的进取精神。 赏识,是激励的艺术手段,是认识他人的优点、才能或价值,并予以尊重或赞扬的重要方式。赏识具有激励功能,从行为论意义上说,赏识具有持续行为的内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持续能产生巨大的动机作用;从教育论观点上说,赏识是一种教师期望,能使学生充满信心,产生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教师的期望效应;从人的认识发展矛盾观点上说,赏识这一外因条件,激活了学生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推动了学生的变化发展。因此,在“教育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下、在“教育爱”的教育原则下,应当使赏识成为广泛推行、积极实施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教师在“教育爱”的情感下,对学生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从而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迸发出奋发求进的决心和力量。

近几年,有些教师为转化差生,努力挖掘这部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了赏识的激励功能。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也积极地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长处,鼓励发扬优点,指导克服缺点,而且把赏识视为教育观念,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启示:要使“赏识教育”成为贯串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促进集体转优的有效途径,就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一、渗透“教育爱”原则 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教育爱”,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基础性条件。教师有了深厚的“教育爱”,才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随之师生间产生了尊师爱生、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亲近关系。没有这种亲近关系,教师就会自发产生对部分学生态度冷漠、动辄严厉叱责,甚至残酷惩罚,反而使这些学生滋生敌视心理和对抗行为。笔者对不听话的差生,总是恨铁不成钢,因此往往严厉批评他们,甚至经常找茬罚他们面贴黑板立正听课,以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除去劣习好好学习。但丝毫未使他们得到转化,反而加剧了敌对情绪。近年来,笔者接受了教育心理学和差生转化理论的学习,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改变了观念和工作方式,但最根本的是能出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细心地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长处,进行赏识性的激励。这部分学生转变了,班级集体转优了。这个教育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学生的转化,来自教师对学生深厚的“教育爱”,进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亲近的师生关系,增强了教育力量和教育信度,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奋

1汇聚你我爱心 成就和谐未来家庭教育讲师团讲稿

汇聚你我爱心成就和谐未来 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建和谐家庭和社会,是奉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成立近三年来,讲师团通过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借助各类新颖载体,开创了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的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奉化的家庭教育工作也被评为“十五”期间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 专家助力:为家长释疑解惑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超过父母,有这种心愿的家长请拍拍手。”锦屏街道居敬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上,专程来讲课的市家教讲师团专家陈武存的话音刚落,在座的二十多位社区居民都报以响应的掌声。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家教误区,以其对“教”字的理解,为家长们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家庭教育应从“孝心”教育入手,引导未成年人从爱父母开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富有亲和力的讲座,让许多面临家教困惑的家长听得津津有味。63岁的王大妈和老伴是一起来当听众的。由于儿子夫妇都在外地工作,孙子已与他们生活了5年,教育第三代也成为老俩口的乐趣和烦心事。她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学习、生活样样让人操心。参加社区家教讲座后,自己做饭懂得了营养搭配,老伴则边学习边教育,甚至还参加老年大学学英语,以辅导孙子学英语。现在只要社区组织这样的培训班,她都会每次参加,还动员街坊邻居一起来听课。 聘请讲师团专家定期开展家教培训,是居敬社区建设和谐社区搭建的一座桥梁,也是奉化市家教讲师团专家服务社会的缩

影。在连续三年开展“爱心家教进社区”活动里,居敬社区已有300户家庭从中受益。 创建于2006年底的奉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由20名热心家教事业、具有丰富家教经验的资深专家学者等组成。围绕“突出一个德育教育的主题、推荐一批家庭教育教材系列丛书和优秀书籍、培养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队伍、推出一批基层家庭教育示范点、发展一批示范家长学校、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先进典型”的目标,讲师团深入全市农村、社区、学校,举办了多层次的家教知识巡回讲座。连续3年开展了以“一切为了孩子——送家教知识进万家”为主题的大型家教活动,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幼儿家长到高中生家长及外来民工子弟家长等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专场讲座。还邀请了李晓凡教授和“知心姐姐”卢勤等一批著名学者作巡回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举办大型家庭教育讲座80多场次,3万多户家庭参加了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 10000余名师生从中受益。同时,围绕国内外家庭教育发展趋势、儿童生理卫生家庭保健等内容,讲师团对全市各镇、街道的家庭教育骨干进行家教培训,组织受训者参观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儿童早期教育、心理教育研究基地,观摩儿童早期教育等,使培训既有理论知识讲授,又有现场实践感受。三年来,我市已举办家教骨干培训班20多期,培训家教骨干1000余人次。全市上下掀起了“关注儿童、营造和谐、塑造未来”的新高潮。 有的放矢:创新教学育人模式 以讲师团的形式,探索有奉化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奉化市妇联建设家教骨干队伍,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尝试。“建立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和谐家庭”。市妇联主席葛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