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计算设计基础

材料计算设计基础
材料计算设计基础

14.材料计算设计的范畴、层次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地位。

(1)范畴:材料组织结构、成份、性能与使用性能之间做到按需定做

(2)层次:按尺度分类的层次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缺陷动力学、结构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

(3)材料科学中的地位:

①今天已跨入材料设计时代的门槛, 但完全定量化设计仍是一个探索中的目标。

②目前比较成熟的材料设计方法:传统配方型经验设计或“试错”设计;基于已有实验规律和数据库的初步设计

③目前正在发展的方法:材料知识库和数据库技术:以存取材料知识和性能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数值数据库;材料设计专家系统:基于材料知识库或数据库,加上人工智能推理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材料计算机模拟设计:基于原子、介观或宏观尺度的各种计算机模拟方法;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基于量子理论计算材料结构和性质。

14.材料学科的理论、实验和模拟计算三种研究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材料学主要研究材料组织结构、成份、性能与使用性能之间关系。

材料模拟计算需要已有的实验数据、理论基础、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与实验相比材料计算的优点:①省时,省力,省财;②可重现实验上观察不到的现象。不足:需实验验证。所以在研究中经常两者结合。

14.材料模拟计算方法按照预测性如何分类?举例说明之。

确定性方法:牛顿力学计算离子运动;

随机性方法:扩散;

统计性方法:体系的性质。

14.材料模拟计算方法按照描述性如何分类?举例说明之。

经验方法:

唯象方法:

第一性原理:

14.材料模拟计算的基本过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1)定义自变量:例如时间和空间;

(2)定义因变量(态变量):强度因变量(与质量无关)、广延因变量(与质量成正比)、显含因变量(微结构性质,例如晶粒尺寸)、隐含因变量(介观或宏观平均值)。

(3)建立运动方程:不考虑实际作用力,描述质点变化的函数关系。计算一些相关参数,例如,应变、钢体自旋、晶体重新取向率等。

(4)确定状态方程:从因变量的取值出发,描述与路径无关的实际状态函数。典型方程有胡克定律、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函数、屈服强度与位错密度的关系,相场模型的自由能函数。

(5)结构演化方程:根据因变量的变化,预测微结构演化。非平衡态时,决定微结构演化方程的因素与路径有关,典型方程有分子动力学和位错动力学的牛顿运动方程。

(6)确定相关物理参数:其取决于其它参数,存在非线性关系,对状态方程有直接影响,可以以不同形式表示参数。

(7)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根据具体情况解决

(8)确定数值或解析算法:微结构动力学离散化模型多数含有耦合微分方程,须应用数值方法。

14. 何谓第一性原理计算?何谓量子化学从头计算?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1)第一性原理:描述原子及其电子运动的物理基础是量子力学。基于量子力学方程不依赖经验参数计算多粒子体系结构和性质称为第一性原理计算。

(2)量子化学从头算:

引入最基本的近似和物理常数求解多粒子体系量子力学方程,以预测体系状态和性质的方法。

“从头计算” 除Schr?dinger 方程外还允许使用下列参数和原理:

①物理常数:包括光速c 、Planck 常数h 、电子电量e 、电子质量me 以及原子的各种同位素的质量,尽管这些常数也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②各种数学和物理的近似,最基本的近似是“非相对论近似” 、“绝热近似” 和“轨道近似” 。

(3)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量子化学从头算是第一性原理计算的一种。

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原理” 计算(从头算)只采用5个基本物理常数:m 0、e 、h 、c 、k 和几个合理的近似而不依赖任何经验参数即可正确预测微观体系的状态和性质。

14. 第一性原理和量子化学从头算为何要引入一些基本近似?有哪些基本近似?

(1)多粒子体系量子力学方程实际上很难求解,必须针对所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必要的简化和近似。

(2)最基本的近似是“非相对论近似” 、“绝热近似” 和“轨道近似” 。

14. 什么是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在第一性原理计算中有什

么意义?

(1)Born -Oppenheimer 近似(绝热近似):即将核运动和电子运动分离开来处理。由于原子核质量一般比电子的质量约大 103~105 倍,分子中核的运动比电子的运动要慢近千倍。因此可以把核近似看作不动,电子是在准静态原子核的平均势场下运动。

(2)意义:

对于多粒子体系可以忽略原子核的运动:根据Born -Oppenheimer 近似,多粒子体系简化为多电子体系,其Hamilton 量为

对于离子实体系根据Born-Oppenheimer 绝热近似,可以将离子实的运动与电子的运动分离。

9.了解多粒子系统的定态薛定颚方程一般表达式、简化的算符表达式及其中各项的意义。

定态薛定谔方程一般表达式:

222

2',,0011?H 284i i i j i p i j i p e Z e m πεπε=-?+---∑∑∑r r r

R

定义Hamilton 算符

定态薛定谔方程简化为

10.掌握Hamilton 算符的定义。多粒子体系Hamilton 算符包含哪些能量项?

(1)定义Hamilton 算符

(2)多粒子体系的Hamilton 算符

其中p 、q 标记原子核,i 、k 标记电子。

第一项为原子核动能项,第二项为与原子核相关的势能,第三项为电子动能,第四项为电子之间的势能,最后一项为原子核与电子相互作用的势能。

11.定态薛定谔方程中,何为本征函数?何为本征值?有何特点?

(1)在薛定谔方程中 ψ为本征函数,E 为本征值 (2)特点:

12.Hartree-Fock 近似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有何缺陷?主要应用领域?

(1)基本思路:多电子体系波函数是由体系分子轨道波函数为基础构造的Slater 行列式,而体系分子轨道波函数是由体系中所有原子轨道波函数经过线性组合构成的,那么不改变方程中的算子和波函数形式,仅仅改变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波函数系数,便能使体系能量达到最低点,这一最低能量便是体系电子总能量的近似,而在这一点上获得的多电子体系波函数便是体系波函数的近似。

(2)主要缺陷:①完全忽略电子关联效应; ②计算量偏大,随系统尺度4次方关系增长。

(3)主要应用领域:包含原子数少的分子系统,在量子化学计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但对于大量原子构成的晶体计算困难。

13.何谓LCAO-MO 近似?其中分子轨道和原子轨道如何定义? LCAO-MO 近似在Hartree-Fock 方法中有何应用?

(1)为寻找试探波函数{ψμ}的合理形式,将分子轨道表示为原子轨道{?i }的线性组合

2

2H ()2U r m =-?+H ()()k k k r E r ψψ=22H ()2U r m =-?+2222',022

2',02,01H 2812814p p p q p p q i i

i j i j i p i p Z e M e m Z e πεπεπε=-?+-+-?+---∑∑∑∑∑

R R r r r R H E ψψ

=

(2)借用经典力学中轨道的概念,将原子的单电子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分子的单电子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原子在相互接近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分子轨道,成键后电子是在遍布于整个分子的分子轨道上运动。分子轨道是分子中电子波函数的空间分布。

(3) Hartree 自洽场理论没有考虑反平行自旋电子的强库仑力?? 相关能的影响。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原子在相互接近时,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分子轨道,成键后电子是在遍布于整个分子的分子轨道上运动;它不是认为两个原子在相互接近时,分别提供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而成键。

14. 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电子密度与波函数之间有何关系?

两者在描述多电子体系运动状态方面有何特点?

(1)能量是电子密度ρ的函数。

核-电子吸引和电子-电子排斥——库仑定律

动能引入Thomas-Fermi 近似

交换能采用Slater 近似

(2)电子密度可以用波函数描写,

(3)电子密度是三维的, 波函数是3n 维的, 因此对多电子体系, 用电子密度比波函数要简便。电子密度必然失去了波函数的一些信息。

15.采用电子密度的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能量状态为何要进行电子自排斥能校正?电子自排斥能是如何产生的?

(1)本来电子是一个整体, 但是在密度泛函理论中, 考虑的是按一定密度在空间中分布的电子。本来同一个电子之间是没有排斥作用的,但按电子密度分布考虑时, 就会产生空间这个部分的电子与那个部分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 所以要把这个不符合物理真实的部分去掉, 即电子自排斥能的校正。

(2)这项校正其实是针对第三项能量, 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而产生的,在Hartree-Fock 方法中是不存在的, 因为它们的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并不包括电子与自身的相互作用。

16.密度泛函理论基础是什么?

(1)Hohenberg-Kohn 定理 (1964年)

定理一:不计自旋的全同费米子系统非简并基态的所有性质都是粒子密度函数的唯一泛函。

定理二:对于一个给定的外势,真实电子密度使能量泛函取得最小值。

定理一保证了粒子密度作为体系基本物理量,同时也是密度泛函理论名称的由来;21(,,)*(,,)(,,)||n i i i x y z x y z x y z n ρψ==ψψ=∑

5/322/33[](3)10T c d c ρρτπ==?1/34/3X 93[]18E c d c αρρταπ??==-= ????1212(1)(2)[][]NE A A A E Z d J d d r r ρρρρτρττ==∑??

定理二给出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变分法。

(2)Kohn-Sham 方程(1965年)

Kohn 和Sham 引进了一个与相互作用多电子体系有相同电子密度的假想的非相互作用多电子体系,其动能算符期望值可以非常简单的写成各电子动能之和。 仿照TF 模型的处理方法,可以将V 的主要部分写成Hartree 项。

故能量泛函中未知项(交换相关泛函)可定义为:

Exc = Etot ?Ts ?J ?V H = (T ?Ts ) + (V ?V H )

将能量泛函对KS 轨道进行变分可以得到著名的K-S 方程。

其中?(r)是密度函数对应的Kohn-Sham (KS )轨道。

17.简述Hohenberg-Kohn 定理,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应用该定理能直接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吗?

(1)Hohenberg-Kohn 定理 (1964年)

定理一:不计自旋的全同费米子系统非简并基态的所有性质都是粒子密度函数的唯一泛函。

定理二:对于一个给定的外势,真实电子密度使能量泛函取得最小值。

定理一保证了粒子密度作为体系基本物理量,同时也是密度泛函理论名称的由来;定理二给出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变分法。

(2)不能,H-K 定理计算出的只能应用于基态。

18.DFT 中Kohn-sham 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何谓交换相关泛函E xc ?E xc 与交换相关势场Vxc 有何关系?Vxc 有哪些近似表达方法?

19.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基本思想是什么?说明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 () ()xc t j v ρρρφεφ++=?r r r r r

基础设计(独立基础)

基础设计 工程概况 边柱采用柱下独立扩展基础,中柱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埋深且大于0.5m ;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选用C30;基础保护层厚度40mm ,垫层厚度100mm ,混凝土等级采用C20;钢筋选用HRB400级钢筋;室外地坪-0.45m 。 独立基础设计(5号轴线B 柱) 13.1 独立基础示意图 1 选型 初步确定基础埋深-2.5m ,满足大于合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1.6m ,同时基础底面处于粘土层。土的平均重度γm =20kN/m 3,ηb =0.3,ηd =1.6。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b <3m 时,取b =3m ;取d =3.0m ,则 ()()()kPa 3045.05.2206.1240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kPa 2642401.11.1=?=>ak f ,取kPa 304=a f 取内力组合值:m kN 98.20?-=M ,kN 03.1531=N ,kN 49.17-=V ,则 2G 0m 03.65 .22030403.1531=?-=-≥d f N A a γ 考虑偏心:()()20m 05.963.65.11.1-=-=A A ,取2m 00.9=A ,m 0.3==b l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取H =500mm ,计算基底净反力。 偏心矩:m 015.05 .20.92003.15315.049.1798.200,=??+?+==F M e n 基础边缘处最大、最小净反力: 0213.51kPa kPa 28026.72kPa 20.3015.06100.903.1981610,max ,min ,>=<=??? ???±?=??? ? ??±=a n n n f l e bl F P kPa 280kPa 11.2200 .95.20.92003.1531G <=??+=+=+= A Ad F A G F p k k k k γ 故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 基础抗冲切验算 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m 0.3==b l ,m 5.0==c t a a ,m 5.0=c b ,mm 450505000=-=h m 0.3m 4.145.025.020=<=?+=+b h a t ,取m 4.1=b a 故冲切破坏椎体落在基础底面以内。 m 95.02 4.1 5.02=+=+=b t m a a a ,因偏心受压,取kPa 72.226max ,==n n P p 冲切力:??? ???????? ??---??? ??--=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n l kN 03.39945.025.020.30.345.025.020.372.2262=??? ???????? ??---???? ??--?= 抗冲切力: kN 03.993kN 93.42745.095.01043.10.17.07.030>=?????=h a f m t hp β(满足) 4 配筋计算 选用HRB400级钢筋(2mm N 360='=y y f f ),基础长边=基础短边,取配筋相同。 以柱边为例计算: 柱边净反力: ()()kPa 22.22151.21372.2260 .325.00.351.2132min ,max ,min ,=-??++=-++=n n c n n P P l a l P P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kPa 97.22322.22172.2262121max ,=+=+n n P P 弯矩: ()()()()5.00.325.00.32497.2232224122max ,+??-?=+-??? ? ??+=c c n n b b a l P P M m kN 12.379?=

某独立基础设计-(详细计算过程)

现浇独立柱基础设计(Jc-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 类型:阶梯形 柱数:单柱 阶数:1 基础尺寸(单位mm): b1=1100, b11=500, a1=2000, a11=1000, h1=400 柱:方柱, A=400mm, B=400mm 设计值:N=201.00kN, Mx=5.80kN.m, Vx=-5.60kN, My=3.30kN.m, Vy=7.60kN 标准值:Nk=160.80kN, Mxk=4.64kN.m, Vxk=-4.48kN, Myk=2.64kN.m, Vyk=6.08kN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fc=14.30N/mm2 钢筋级别:HRB400, fy=360N/mm2 基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 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20.00kN/m3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 基础埋深:1.00m 作用力位置标高:0.000m 剪力作用附加弯矩M'=V*h(力臂h=1.000m):My'=-5.60kN.m Mx'=-7.60kN.m Myk'=-4.48kN.m Mxk'=-6.08kN.m

基础承台设计计算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 6m x 6m ,横向承重框架,柱截面 500mm x 500mm ,底层平面图及地质资料见附图。基础采用静压预制混凝土管桩,桩直径400mm , 桩 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0,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d ,最小 桩距取3d ,各桩传至承台顶的内力(柱号:Z1,Z2 —— Fk=910,1500,Mk=110,40. ,Vk=50,22 , F=1152,1935, M=140,50, V=64,25,——单位符号除 Mk 、M 为 KN ? m ,其余的均为 KN ) 地质资料见附图。 附图: 11.00 淤泥质粉土 qsa=8kpa 15.40 粉质粘土 qsa=25kpa h=0.8Z3 F.39 % 56 r/p -—> 0.4 踣3/3 ?0.23 al1=373mm 23.C0 qpa=800Kpa 2.98m 等边三桩承台 粉细砂 qsa=24kpa Y al2=232mm H S=1.6

地质资料 【附:相似三角形: AH=0.46 + 0.23=0.69 AI ■由相似比得:少 AG AF 0.8/1.245=0.69/AF AF ^ 1.08 由厶 AED 相似于△ AGF 其中 AE=0.8 + 0.354/2=0.977 AE AF - aL2 .由相似比得: AG AF 0.977/1.245=(1.08-al2)/1.08 一、Z1基础设计计算: [解] (1) 确定桩端持力层 根据地质情况,初步选择粉质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 确定桩的类型、桩长和承台埋深 静压预制混凝土管桩,直径为 400mn 进入粉质粘土层2d=0.8m,初定承台高度为1.5m , 承 台顶距天然地面0.2m ,承台埋深1.5m 。 (3)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qpaAp + 卩 p E qsiali = 〒 X 0.42 X 800+3.14 X 0.4 X (12 X 4+22X 2.1+24 X 4.9+8 X 4.4+25 X 0.8) =100.48+355.352=435.832KN (4) 估算桩数及初定承台面积 n=1.2 X Fk/Ra=1.2 X 910/435.832 ?2.51 取 3 根 因桩位静压预制混凝土管桩,所以取桩距 S=4d=1.6m 取等边三桩承台:如上图 承台面积为: ?0.5 X 2.59 X 2.98-0.267=3.6 m 2 (5) 桩基础验算 1) 单桩承载力验算 承台及上覆土重 Gk=20X 3.6 X 1.85=133.2KN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承受的平均竖向力 Qk=(Fk + Gk)/n=(910 + 133.2)/3=347.73KN < Ra 满足要求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承受的最大与最小竖向力 Qk=(Fk + Gk)/n 土 (Mxk X Yi)/ E Yi2 ± (Myk X Xi)/ E Xi2 =(910 + 133.2)/3 ± (110+50 X 1.5) X 0.8/2 X 0.82 △ AJH 相似于△ AGF 其中 AJ=0.8、AG=0.8 + 0.695-0.25=1.245 、 AH .al2=0.232 】

程序设计基础辅导材料6

第6章算法和问题求解 本章我们来学习算法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算法,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进一步我们要学习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然后要了解常见的、典型的算法,并要学习如何设计自己的简单算法。 6.1 算法的描述方法 1、用自然语言表达 所谓的“自然语言”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如汉语、英语或数学语言。 例如:我们想计算1到N的累加和,为简单起见,设N的值不大于1000。 这就是用自然语言配合数学语言描述算法。 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通俗易懂,而且容易掌握,但算法的表达与计算机的具体高级语言形式差距较大,通常是用于介绍求解问题的一般算法。 2、用伪代码表示 伪代码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之间的算法描述方法。它结构性较强,比较容易书写和理解,修改起来也相对方便。其特点是不拘泥于语言的语法结构,而着重以灵活的形式表现被描述对象。它利用自然语言的功能和若干基本控制结构来描述算法。 伪代码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自己定义,也可以采用与程序设计语言类似的形式。3、用传统流程图描述算法 流程图也叫框图,它是是用各种几何图形、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描述计算过程的框图。

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优点是:直观,设计者的思路表达得清楚易懂,便于检查修改。 表6.1是用传统流程图描述算法时常用的符号。 表6.1流程图常用符号 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解决问题的步骤从上至下顺序地画出流程图,各图框中的文字要尽量简洁。 (2)为避免流程图的图形显得过长,图中的流程线要尽量短。 (3)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时,流程图的描述可粗可细,总的原则是:根据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流程图达到的最终效果应该是,依据此图就能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相应的算法(即完成编程)。 4、N-S结构化流程图 N-S结构化流程图主要特点是取消了流程线,全部算法由一些基本的矩形框图顺序排列组成一个大矩形表示,即不允许程序任意转移,而只能顺序执行,从而使程序结构化。 N-S图也是流程图的一种很好的表示方法,对应于三种基本结构的N-S图如图6.2所

独立基础计算

锥形基础计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② 《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李国胜 二、示意图 三、计算信息 构件编号: JC-1 计算类型: 验算截面尺寸 1. 几何参数 矩形柱宽bc=600mm 矩形柱高hc=1170mm 基础端部高度h1=200mm 基础根部高度h2=150mm 基础长度B1=1200mm B2=1200mm 基础宽度A1=1800mm A2=1800mm 2. 材料信息 基础混凝土等级: C30 ft_b=1.43N/mm2fc_b=14.3N/mm2 柱混凝土等级: C30 ft_c=1.43N/mm2fc_c=14.3N/mm2 钢筋级别: HRB400 fy=360N/mm2 3. 计算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 基础埋深: dh=1.800m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40mm 基础及其上覆土的平均容重: γ=18.000kN/m3 最小配筋率: ρmin=0.150% 4. 作用在基础顶部荷载标准值

Fgk=201.000kN Fqk=0.000kN Mgxk=234.000kN*m Mqxk=0.000kN*m Mgyk=0.000kN*m Mqyk=0.000kN*m Vgxk=59.000kN Vqxk=0.000kN Vgyk=0.000kN Vqyk=0.000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rg=1.2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rq=1.40 Fk=Fgk+Fqk=201.000+(0.000)=201.000kN Mxk=Mgxk+Fgk*(B2-B1)/2+Mqxk+Fqk*(B2-B1)/2 =234.000+201.000*(1.200-1.200)/2+(0.000)+0.000*(1.200-1.200)/2 =234.000kN*m Myk=Mgyk+Fgk*(A2-A1)/2+Mqyk+Fqk*(A2-A1)/2 =0.000+201.000*(1.800-1.800)/2+(0.000)+0.000*(1.800-1.800)/2 =0.000kN*m Vxk=Vgxk+Vqxk=59.000+(0.000)=59.000kN Vyk=Vgyk+Vqyk=0.000+(0.000)=0.000kN F1=rg*Fgk+rq*Fqk=1.20*(201.000)+1.40*(0.000)=241.200kN Mx1=rg*(Mgxk+Fgk*(B2-B1)/2)+rq*(Mqxk+Fqk*(B2-B1)/2) =1.20*(234.000+201.000*(1.200-1.200)/2)+1.40*(0.000+0.000*(1.200-1.200)/2) =280.800kN*m My1=rg*(Mgyk+Fgk*(A2-A1)/2)+rq*(Mqyk+Fqk*(A2-A1)/2) =1.20*(0.000+201.000*(1.800-1.800)/2)+1.40*(0.000+0.000*(1.800-1.800)/2) =0.000kN*m Vx1=rg*Vgxk+rq*Vqxk=1.20*(59.000)+1.40*(0.000)=70.800kN Vy1=rg*Vgyk+rq*Vqyk=1.20*(0.000)+1.40*(0.000)=0.000kN F2=1.35*Fk=1.35*201.000=271.350kN Mx2=1.35*Mxk=1.35*234.000=315.900kN*m My2=1.35*Myk=1.35*(0.000)=0.000kN*m Vx2=1.35*Vxk=1.35*59.000=79.650kN Vy2=1.35*Vyk=1.35*(0.000)=0.000kN F=max(|F1|,|F2|)=max(|241.200|,|271.350|)=271.350kN Mx=max(|Mx1|,|Mx2|)=max(|280.800|,|315.900|)=315.900kN*m My=max(|My1|,|My2|)=max(|0.000|,|0.000|)=0.000kN*m Vx=max(|Vx1|,|Vx2|)=max(|70.800|,|79.650|)=79.650kN Vy=max(|Vy1|,|Vy2|)=max(|0.000|,|0.000|)=0.000kN 5.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106.900kPa 四、计算参数 1. 基础总长 Bx=B1+B2=1.200+1.200= 2.400m 2. 基础总宽 By=A1+A2=1.800+1.800= 3.600m 3. 基础总高 H=h1+h2=0.200+0.150=0.350m 4. 底板配筋计算高度 ho=h1+h2-as=0.200+0.150-0.040=0.310m 5. 基础底面积 A=Bx*By=2.400*3.600=8.640m2 6. Gk=γ*Bx*By*dh=18.000*2.400*3.600*1.800=279.936kN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过程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 设计资料 1.1.1 本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土:城市杂填土 厚0-0.5m 第二层土:红粘土 厚3-4.0m ,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第三层土:强风化灰岩0-0.5m ,fak=1200 Kpa 第四层土:中风化灰岩 fak=3000 Kpa 由于结构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4.5m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故选中风化灰岩作为持力层。对于中风化岩石,不需要要对其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故a f =ak f =3000 Kpa 。 1.1.2 材料信息: 本柱下独立基础采用C 4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差混凝土规范知: C45混凝土:t f =1.80N/mm 2 , c f =21.1 N/mm 2 HRB400级钢筋:y f =360 N/mm 2 1.2 计算简图 独立基础计算简图如下:

1.3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d=1.5m 1.4 基顶荷载的确定 由盈建科输出信息得到柱的内力设计值: M=97.68KN ?m N=15896.7 KN V=55.48KN 对应的弯矩、轴力、剪力标准值: M k =M/1.35=97.68/1.35=72.36KN ?m N k =N/1.35=15896.7/1.35=11775.33 KN V k =V/1.35=55.48/1.35=41.10 KN 1.5 初步估算基底面积 A 05 .120300011775.33?-=?-≥d r f F G a k =3.96m 2 0061.033 .1177536.72===k k N M e m=6.1 mm 比较小 由于偏心不大,基底底面积按20%增大,即: A=1.2A 0=1.2x3.96=4.752m 2 初步选择基础底面积为:A=lxb=2.2x2.2=4.84 m 2> 4.752 m 2 且b=2.5m<3.0m ,故不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1.6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 G k =A d r G ??=20x1.5x4.84=145.2KN 偏心距为: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专业:建工班级:建工0903学生姓名 :邓炜坤学号:0912080319指导教师:周友香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1年 12月1日

引言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 为了巩固与运用基础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等诸 多方面。 作为建筑类院校专业课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师教学计划中德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巩固与运用理论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及查阅手册和资料能力 3.培养学生概念设计的能力 4.熟悉设计步骤与相关的设计内容 5.学会设计计算方法 6培养学生图子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7、计算基底净反力 8、验算基础高度 9、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地基变形验算 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2、配筋计算 13、基础配筋大详图 14、确定 A、B 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5、 A、B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6、设计图纸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任务 (2) 1.1设计资料 (2) 1.2设计要求 (3) 2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3) 3 单桩承载力确定 (3) 3.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 4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 5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 (6) 6 桩身和承台设计 (9) 7 沉降计算 (14) 8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20) 8.1预制桩的施工 (20) 8.2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21) 8.3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22) 8.4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3) 8.5结论与建议 (25) 9 参考文献 (25)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地方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承台底面埋深:D =2.1m。

(二)、设计要求: 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 2、确定单桩承载力 3、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群桩承载力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6、承台设计计算 7、群桩沉降计算 8、绘制桩承台施工图 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 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 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承台底部埋深 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 Quk= Qsk+ Qpk=μ∑qsikli+qpkAp Q——单桩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 sk Q——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pk u——桩的横断面周长(m) A——桩的横断面底面积(2m) p L——桩周各层土的厚度(m) i q——桩周第i层土的单位极限摩阻力标准值(a kP)sik q——桩底土的单位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 kP) pk 桩周长:μ=450×4=1800mm=1.8m

独立基础设计计算过程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设计资料 本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土:城市杂填土 厚 第二层土:红粘土 厚,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第三层土:强风化灰岩 ,fak=1200 Kpa 第四层土:中风化灰岩 fak=3000 Kpa 由于结构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故选中风化灰岩作为持力层。对于中风化岩石,不需要要对其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故a f =ak f =3000 Kpa 。 材料信息: 本柱下独立基础采用C 4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差混凝土规范知: C45混凝土:t f =mm2 , c f = N/mm2 HRB400级钢筋:y f =360 N/mm2 计算简图 独立基础计算简图如下: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d= 基顶荷载的确定 由盈建科输出信息得到柱的内力设计值: M=? N= KN V= 对应的弯矩、轴力、剪力标准值: M k =M/==? N k =N/== KN V k =V/== KN 初步估算基底面积 A 05 .120300011775.33?-=?-≥d r f F G a k =

0061.033 .1177536.72===k k N M e m= mm 比较小 由于偏心不大,基底底面积按20%增大,即: A=0 2> m2 且b=<,故不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 G k =A d r G ?? 偏心距为: 011.02 .14533.117754.110.4136.72=+?+=+=k k k k G F M e m (l/6=6= m) 即P min ?k > 0 ,满足 基底最大压力: 81.2536= KPa

基础承台设计计算

一、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6m×6m,横向承重框架,柱截面500mm×500mm,底 层平面图及地质资料见附图。基础采用静压预制混凝土管桩,桩直径4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为C60,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d,最小桩距取3d,各桩传至承台顶的 内力(柱号:Z1,Z2 ——Fk=910,1500,Mk=110,40.,Vk=50,22,F=1152,1935,M=140,50,V=64,25, ——单位符号除Mk、M为KN·m,其余的均为KN) 地质资料见附图。 附图: F 室内地面 天然地面标高9.280 天然地面 300mm 200mm M V 杂填土 r=18KN/m3 h=1500 qsa=12kpa 50mm 4.00 粉土 6.10 qsa=22kpa d=400mm 承台剖面 粉细砂 qsa=24kpa Y A 0.4 1 al2=232mm 11.00 H 0.4 J 1 D S=1.6

E F 2.59 淤泥质粉土h=0.83≈1.39 G X qsa=8kpa 2 2 0.4 2 3 B C 15.40 0.8 1 粉质粘土 0.83/3≈0.46 0.43/3≈0.23 al1=373mm qsa=25kpa 2.98m 23.00 qpa=800Kpa 等边三桩承台 地质资料 【附:相似三角形:△AJH 相似于△AGF ,其中AJ=0.8、AG=0.8 + 0.695-0.25=1.245、 AH=0.46 + 0.23=0.69、 ∴由相似比得:AF AH AG AJ = 0.8/1.245=0.69/AF ∴AF ≈1.08 由△AED 相似于△AGF ,其中AE=0.8 + 0.354/2=0.977 ∴由相似比得:AF aL AF AG AE 2 -= 0.977/1.245=(1.08-al2)/1.08 ∴al2=0.232 】 一、Z1基础设计计算: 【解】 (1)确定桩端持力层 根据地质情况,初步选择粉质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2)确定桩的类型、桩长和承台埋深 静压预制混凝土管桩,直径为400mm 进入粉质粘土层2d=0.8m ,初定承台高度为1.5m , 承台顶距天然地面0.2m ,承台埋深1.5m 。 (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qpaAp + μp ∑qsiali =414 .3×0.42×800+3.14×0.4×(12×4+22×2.1+24×4.9+8×4.4+25×0.8)

计算材料课程设计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理学院(系、部)2011 ~ 2012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材料学指导教师雷军辉职称讲师 学生姓名张丽佳专业班级应用物理081班学号08411200125 题目计算BN的弹性常数 成绩起止日期2011年12月4日~2011年12 月12 日 目录清单 序号材料名称资料数量备注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课程设计说明书 3 课程设计图张 4 5 6 湖南工业大学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 学年第1 学期 理学院学院(系、部)应用物理学专业081 班级 课程名称:计算材料学 一、设计题目:计算BN的弹性常数 二、完成期限:自2011 年12 月 4 日至2011 年12 月12 日共 2 周 内容及任务1.DFT基本理论,CASTEP使用方法 2.晶体模型的建立与几何优化,相关性质的计算。 3.计算BN的弹性常数 4.结果分析 5. 报告写作与修改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11-12-4-6 熟悉DTT理论,软件安装,认识界面,熟悉基本操作11-12-7 晶体模型建立,进行结构优化,计算物理性质 11-12-8 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计算 11-12-9 计算BN的弹性常数 11-12-10-12 写出课程设计的总结实验报告.,修改成文 主要参考资料[1] Kohn W, Sham L J, Self-consistent equations including exchange and correlation effects [J]. Physical review, 1965, 140(4):A1133-A1338. [2] Hohenberg P, Kohn W. Inhomogeneous electron gas [J]. Physical review, 1964,136(3):B864- B871. [3] 谢希德, 陆栋.固体能带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98. [4] Perdew J P, Chevary J A, Vosko S H. Atoms, molecules, solids, and surfaces: Ap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for exchange and correlation[J]. Physical review B, 1992, 46(11): 6671-6687.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2

浅基础设计计算书_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成果 成果: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 : 学号: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2009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2年01月

课设简介 1. 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浅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2.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 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2.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容。设计计 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要求;

目录 课设简介 ............................................................................................. I 目录 ..............................................................................................II 第一章绪论………………………………………………………… 1.1工程概况……………………………………………………… 1.1.1地形………………………………………………………………1.1.2工程地质条件……………………………………………………… 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4水文地质条件………………………………………………… 1.1.5轴线及上部结构作用何在………………………………………… 1.1.6岩土设计技术参数…………………………………………………第二章基础设计…………………………………………………… 2.1基础梁埋深及高度的确定…………………………………………… 2.2 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3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 2.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2.5基础结构验算………………………………………………… 2.6基础梁配筋验算………………………………………………… 2.6.1正截面受弯钢筋计算……………………………………………… 2..6.2箍筋计算………………………………………………… 第三章翼板配筋计算………………………………………………3.1截面尺寸验算………………………………… 3.2 翼板横向钢筋计算及分布钢筋确定………………………………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黄晋 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建筑系 2011年10月9日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二、设计资料 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 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2; 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3.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4.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

图1 柱网平面图 5.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见表2;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题号F k(KN) M k (KN?m) V k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975 1548 1187 140 100 198 46 48 44 2 1032 1615 1252 164 125 221 55 60 52 3 1090 1730 1312 190 150 242 62 66 57 4 1150 181 5 1370 210 175 271 71 73 67 5 1218 1873 1433 235 193 297 80 83 74 6 1282 1883 1496 25 7 21 8 325 86 90 83 7 1339 1970 1560 284 242 355 96 95 89 8 1402 2057 1618 231 266 377 102 104 98 9 1534 2140 1677 335 288 402 109 113 106 10 1598 2205 1727 365 309 428 120 117 114 表3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题号 F (KN) M (KN?m) V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1268 201 2 1544 18 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 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 5 88 5 1584 2435 1863 30 6 251 386 104 108 96 6 166 7 244 8 1945 334 284 423 112 117 108 7 1741 2562 2028 369 315 462 125 124 116 8 1823 2674 2104 391 346 491 133 136 128 9 1995 2783 2181 425 375 523 142 147 138 10 2078 2866 2245 455 402 557 156 153 149

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

贵金属 PRECIOUS METALS 1999年 第20卷 第4期 Vol.20 No.4 1999 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 郭俊梅 邓德国 潘健生 胡明娟 摘 要 由于传统材料科学面临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及新的实验手段和仪器难以满足研究条件等问题,计算材料学用于研究复杂材料和材料设计受到重视。本文针对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介绍了计算材料学的研究范畴及材料设计的基本思想。然后,介绍了用计算材料学进行材料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结构分析技术等相关内容。还列举了计算材料学的一些应用成果。 关键词 计算材料学,材料设计 分类号 TG113.14 Comput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Materials Design Guo Junmei,Deng Deguo (Kunming Institute of Precious Metals,Kunming 650221,China) Pan Jiansheng,Hu Mingjua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 Science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faced with two difficulties,one is the complexity of researched objects,another is new experimental means and instruments are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need of research,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focus attention on using computer materials science(CMS)to study complex materials and to do materials design.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research,we review the research category of CMS and the basic ideas of materials design,then,introduce the research foundations,method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etc.At last,we display some examples of applications. Keywords Computer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design 1 传统材料科学面临的问题 当今材料科学的发展面临着两大问题:①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现有理论手段很难处理一些极为复杂的问题,求解1个比较复杂的分子的薛定谔方程都很难实现;②新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虽然不断涌现,在一定范围内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但大都极为昂贵,只为个别或少数拥有,研究的问题也极为有限。 当传统研究方法不能满足新材料制备的需求时,人们的目光转向理论辅助的材料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材料学正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除日益增多的流程参数的计算机控制外,通过计算机摸拟,深入研究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其在各物理、化学过程中微观变化机制以达到材料成份、结构及制备参数的最佳组合,即以材料设计为目的已成为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热点,这是由于:①计算机可以模拟

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多层办公楼的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均为b×h=500mm×600mm,柱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2、办公楼上部结构传至框架柱底面的荷载值标准值如下表所示: 注:表中轴力的单位为KN,弯矩的单位为;所有1、2、3轴号上的弯矩方向为逆时针、4、5、6轴号上的弯矩为顺时针,弯矩均作用在h方向上。 3、该建筑场地地表为一厚度为1.5m的杂填土层(容重为17kN/m3),其下为粘土层,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110kPa,地下水位很深,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自定请设计此柱下条形基础并绘制施工图。 二、确定基础地面尺寸: 1、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设荷载合力到支座A的距离为x,如图1:则: x= ∑∑ ∑+ i i i i F M x F = 300 700 700 700 700 350 )5. 17 300 14 700 5. 10 700 7 700 5.3 700 0( + + + + + +? + ? + ? + ? + ? + =8.62m

G 图1 因为x=? 2 1 =?, 所以,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3.1第2条规定条形基础端部应 沿纵向从两端边柱外伸,外伸长度宜为边跨跨距的倍取a 2=(与4 1 l=?相近)。 为使荷载形心与基底形心重合,使基底压力分布较为均匀,并使各柱下弯矩与跨中弯 矩趋于均衡以利配筋,得条形基础总长为: L=2(a+a 2-x)=2?+19.36m ≈19.4m 121.1m 、确定基础底板宽度b : 竖向力合力标准值: ∑Ki F =350+700+700+700+700+300=3450kN 选择基础埋深为,则 m γ=(?+?)÷=m 3 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5.0-+=d f f m d ak a γη=110+?? 由地基承载力得到条形基础b 为: b ≥ )20(d f L F a Ki -∑= ) 8.120529.132(4.193450 ?-?=1.842m 取b=2m ,由于b ?3m ,不需要修正承载力和基础宽度。 三、基础底板设计: 基础底板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t f =mm 2,钢筋用HPB235级, y f =210 N/mm 2。 a2 a a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课题: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自动化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2009级机电1班 设计者:孙皓 指导老师:董仲良谢欣然 2011年11月29日

目录设计任务书 1.传动装置总图 2.设计要求 3.已知条件 一、原动机的选择 二、分配传动比 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六、轴承寿命校核计算 七、平键的强度校核 八、减速器箱体的设计 九、减速器润滑方式、密封形式 十、结尾语 参考资料

设计任务书 1.传动装置总图 2.设计要求: 1)选择电动机类型和规格; 2)设计减速器和展开式齿轮传动; 3)选择联轴类型和型号; 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3.已知条件 设计一卷扬机的减速器,卷扬机起吊的重物为W=15KN,起吊为匀速提升,起提升速为V=0.65m/s;卷筒直径¢400mm。设卷筒效率η总=0.81。.所设计的减速器应为二级减速器(电动机与减速器输入轴选用弹性联轴器直联)。

一、电动机的选择: 1) 输送机主轴效率功率:P W =Fv=Wv=15000×0.65=9750W 2) 输送机主轴转速:n w =60×1000×V /πD =60×1000×0.65/400×π =31.05r /min 3) 电动机输出功率: 由于减速器的总效率为η总=0.81 P 0=P w /η=9750/0.81=12.03kw 选择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m =(1~1.3)P 0 查表选取P m =13kw 4) 电动机的转速: 齿轮传动比i 2=8~40。则总传动比为i 总=8~40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 n m =i 总×n W =﹙8~40﹚×31.05r /min =﹙248.4~1242﹚r /min 5)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ZR 型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 符合这一范围的异步转速有963 r /min ,再根据计算出的容量,由参考文献【1】 查得YZR180L-6符合条件 二、分配传动比: 1. 估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i 总=n m /n W =963/31.05=31 2. 根据公式: 12n i i i i ??=L 总 试分配传动比: - 第一级齿轮传动i 1=1.4i 2=6.6 第二级齿轮传动:i 2=4.7 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