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生理学

采后生理学
采后生理学

课程论文

题目: 黄瓜冷害的机理与其酶促褐变的发展趋势课程: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日期:

黄瓜冷害的机理与其酶促褐变的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了黄瓜低温冷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研究黄瓜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发展的影响。综述了黄瓜采后酶促褐变过程中与褐变有关的酶如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反应机理,反应底物酚类物质的反应机理及分类,以及影响褐变的因素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瓜,冷害,褐变,机理,措施

Cucumber chilling injury mechanism and its enzymatic

Browning trend of development

Abstract:reviewed the symptoms of chilling damage cucumber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cucumber fruits in a low chilling injury dur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fluence. Review the cucumber postharvest enzymatic Browning process and Browning related enzymes such as polyphenol oxidase, peroxidase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in the substrate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Browning is reviewed.

Keywords: Cucumber, chilling injury and the Browning, mechanism, measures

低温贮藏是延缓园艺作物采后成熟、抑制病原菌生长和保持品质的最普遍手段。然而, 一些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园艺产品对低温 (一般低于 10~ 12e ) 相当敏感。[1]

黄瓜 ( Cucumber ) 果实对低温敏感, 在 12bC 以下贮藏就会发生冷害, 从而影响其品质和商业价值。如果贮藏温度过低, 易产生冷害会增加果肉组织的离子透性, 在果实表面形成腐烂斑、水浸斑, 改变抗氧化酶活性[2]

1.冷害发生机理

冷害可使果蔬的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高慧[3]等的研究证明,当果蔬遭受低温胁迫时组织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细胞保护酶如不能及时清除过剩的自由基,便引发、加剧细胞膜脂过氧化,并由此导致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最终导致果蔬变质。

2.黄瓜冷害的症状

黄瓜长期处于最低界限温度以下的植株,叶片遭受低温冷害后,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

2.1水浸症。受低温危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温室湿度大又较少通风时,叶背面会出现水浸症。水浸症是由于夜间气温低,尤其在地温尚高时,细胞里的水分流到了细胞间隙中而引起的。植株长势好时,水浸状可在太阳出来后消失。但若植株衰弱或完全衰弱时,白天温度升高后,水浸状也不会消失,这样几经反复,细胞死亡,叶子枯死;

2.2出现枫树叶。夜温15 ℃以上时,叶片呈水平状展开。在15 ℃以下时,叶尖下垂,周缘起皱纹。低温下发育的叶子缺刻深,叶身长,像枫树叶状;

2.3虎斑叶。低温下叶面呈现虎斑状,即主脉间叶肉褪绿变黄。瓜条

膨大受到抑制。这是由于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时地向外部运转而在叶内沉积下来所造成的,严重时,整个叶片会随之黄化。如果温度回升且能维持一段时间,糖类能够顺利充分地转换时,瓜条便可顺利膨大,叶片也能慢慢恢复正常;

2.4龙头呈开花状。生长发育和温度正常时,从侧面看龙头呈棉花蕾状,两片嫩叶围着顶芽。但若夜温低、地温低(肥料不足或受病虫危害)时,龙头呈开花状,即两片围着顶芽的嫩叶展开,顶芽伸出。龙头呈开花状时,开花节位距顶端仅20 cm~30 cm,有时开花好像在顶端;

2.5上部叶片焦边。连阴雾大时间长,地温下降剧烈,看土壤水分过大时,植株发生沤根现象。沤根后发生的新叶会出现焦边,高湿下叶边也要腐烂。出现这种情况时,若骤晴后处理不当,又会造成闪死苗的现象;

2.6出现缺硼或缺镁症。夜温降到生物学零度以下时,由于植株体素质变弱,或因为连年种植,过多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少,地力下降等,使根对硼的吸收力下降,引起缺硼症。其主要症状是生长点生长停止。多铵、多钾、多钙、多磷可阻碍植株对镁的吸收,而温度低则可助长缺镁症状的发生。缺镁时,叶脉间叶肉完全褪绿、黄化或白化,与叶脉保存的绿色呈鲜明对比。[4]

3.黄瓜冷害的防治措施

3.1. 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通过增加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含量,有效抑制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保持了细胞膜透性,从而增强了黄瓜的抗冷性。在 3 个浓度 GB 处理中,以10 mmol·L-1 的处理对黄瓜的保护性最好[5]

3.2.M J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具有浓度效应, 高浓度促进分解,低浓度延缓分解。之前的研究发现, M J可诱导Domestica. 苹果的叶绿素合成,叶绿素的分解。诱导-Golden Deli cious. [6]

M J对黄瓜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M J可能通过影响活性氧代谢和酚类物质的代谢缓解黄瓜的冷害。

3.3适温下贮藏:防止冷害的最好方法是掌握果蔬菜的冷害临界温度,不要将果蔬菜置于临界温度以下的环境中。

3.4温度调节和温度锻炼:将果蔬放在略高于冷害临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果蔬的抗冷性,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有些果蔬在临界温度以下经过短时间的锻炼,然后置于较高的贮藏温度中,可以防止或减轻冷害。

3.5间歇升温:间歇升温是果蔬贮藏过程中用一次或多次短期升温处理来中断其冷害的方法,苹果、柑桔、黄瓜、桃、油桃、番茄、甘薯、秋葵贮藏用间歇升温的方法可延长贮藏寿命和增加对冷害的抗性。

3.6变温处理:变温处理是产品在贮藏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温度,如鸭梨贮藏早期发生的黑心病是由于采后突然将温度降到0℃引起的冷害症状,若将其入贮温度提高到10℃,然后采取缓慢降温的方式,在30~40天内,将贮藏温度降至8℃,则可减少黑心病的发生,贮前逐步降温效应与果实的代谢类型有关,只有高峰型的果实才有反应,非高峰型的果实如柠檬和葡萄柚逐步降温对减轻冷害无效。

3.7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是降低贮藏环境中氧气的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贮藏方法,气调贮藏有利于减轻调料、葡萄柚、秋葵、番木瓜、桃、油桃、菠萝、西葫芦的冷害,但气调贮藏会加重黄瓜、甜椒的冷害。气调贮藏对减轻冷害的作用是不稳定的,与处理时期、处理的持续时间及贮藏温度的影响也有关系。

在有些果实中,气调对冷害的作用还与产品的采收期有关。

3.8湿度的调节:接受100%的相对湿度可以减轻冷害症状,相对湿度过低却会加重冷害症状。用塑料袋包装可以减轻冷害症状,其原因一方面是袋内的温度较高,另一方面可能是袋内湿度较高的缘故。实际上高湿并不能减轻低温对细胞的伤害,高湿并不是使冷害减轻的直接原因,只是环境的高湿度降低了产品的蒸腾作用。

3.9化学处理:有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加果蔬对冷害的忍受力,有效地减轻冷害。如贮藏前用氯化钙处理,可以减少鳄梨维管束发黑及减少苹果和梨的内部败坏,也可减轻番茄、秋葵的冷害,但不影响其成熟。用乙氧基喹和苯甲酸钠处理黄瓜和甜椒,可减轻其冷害。贮藏前应用二甲基聚硅氧烷,红花油和矿物油处理,可减轻香蕉的失水和防止表皮变黑。此外,一些杀菌剂加噻苯唑、苯若明可减少柑桔果实腐烂及对冷害的敏感性。[7]

4.酶促褐变发生的机理

褐变是果蔬加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一方面会损坏产品的色泽、风味,使产品软化,但同时也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特性,如改善发酵茶叶和黑葡萄干的色泽和风味。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底物(酚类物质)、酶和氧是酶促褐变发生的 3 个条件。一般认为,植物器官或组织中酚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氧化为醌和水,醌再经非酶促聚合,形成褐色物质而产生褐变,即酶促褐变。正常情况下,由于酚类物质分布于液泡中,而多酚氧化酶( PPO)位于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这种区域化分布阻止了底物和酶的接触,因而避免了正常组织中酶促褐变的发生。但在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受低温、失水、机械作用、高 O2 等逆境的影响,自由基平衡系统受到破坏,活性氧清除酶如 SOD 和 CAT 的活性下降,内源抗氧化物质如 GSH、ASA 和类黄酮的含量下降,而膜脂过氧化产物( MDA、ROOH、H2 O2 )和自由基的积累增多,细胞膜透性增大[8,9],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使 PPO 与酚类物质在细胞中的区域化分布结构被破坏,PPO 与酚类物质发生反应。

5.与褐变相关的酶

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它在果蔬内以结合态和可溶态两种

形式存在,在酶促褐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可溶态。过氧化氢酶(POD)在H

2O

2

存在

下催化某些酚类氧化。Xiaolin Zheng等[10]研究发现,荔枝果皮中POD活性较高,在采后褐变中具有关键作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催化酚类合成的关键酶。抑制PAL活性,降低酚类合成,抑制果蔬褐变[11]。

多酚氧化酶包括漆酶 (Laeemse)、二酚氧化酶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多酚氧化酶具有加氧酶和脱氢酶两种活性,能催化酚类化合物选择性的羟基化生成邻苯二酚并进一步氧化脱氢生成邻苯醌[12].醌类物质是合成某些重要生物物质的中间体,如动物的黑色素(melanin)、植物的木多糖(1ignopolysaccharide)以及昆虫的壳硬蛋白(scleritin)等.由于多酚氧化酶廉价易得,作用底物范围广,因而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有机合成中,不但可以利用多酚氧化酶选择性羟基化的能力,对含有苯酚结构的化合物进行定向修饰;也可以利用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生成的邻醌结构作为活泼中间体合成新的化合物[13-16]。

6.酶促褐变的控制途径

为防止果蔬酶促褐变,必须消除酚类物质、酶和氧三者中任何一个因素,即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隔离氧、减少酚类物质含量。

6.1.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

6.1.1.热处理法

热烫处理是抑制酶活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70℃~95℃下加热约7s,即可使大部分多酚氧化酶失活;在80℃加热10min~20min或在沸水中保持2min 可使多酚氧化酶完全失活。但是,果蔬组织不耐热,必须严格控制灭酶的温度和时间。实验表明,采用微波加热法,效果较理想。

低温贮藏。低温下有效降低PPO活性,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控制果蔬褐变,延长货架期。AntonioMarrero[17]等在10℃下菠萝货架期为4 d,而在0℃下延长到14 d。Shi-PingTian等[10]实验证明3℃储藏荔枝在降低总酚含量、抑制褐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6.1.2.化学药品处理法

及亚硫酸盐被广泛应用于果蔬的喷洒、浸渍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有显著SO

2

的抑制作用。质量分数为10×10-6的SO

几乎可完全抑制酶的活性。采用亚硫酸

2

及其盐类既可避免Vc的氧化,还有防腐作用,且成本低、方便有效。但对色素

有破坏作用,对机械有腐蚀作用,还会使组织软化并产生异有漂白作用,对Vb

1

味,且对人体健康有害,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浓度,果蔬残留SO

可用抽空热烫

2

和加双氧水等方法除去。美国自1983年发生亚硫酸盐中毒事件后,由于其残留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FDA已禁止亚硫酸及其盐类在鲜切果蔬上使用[18]。

柠檬酸作为螯合剂和酸化剂,都有抑制PPO的作用。Weller等[19]发现在包装前将阳桃用质量分数为 2.5%的柠檬酸和0.25%的抗坏血酸水溶液处理对抑制褐变十分有效。

4-己基间苯二酚(4-HR)作为新型抗褐变剂,是获得专利的芳香族抗氧剂,已证实无系统性毒性。大量实验发现可抑制微生物生长与果蔬褐变,延长贮藏期。Monsalve等[20]使用0.025%的4-HR浸渍苹果片,可保持30 d不明显褐变。但4-HR浓度达到0.05%时将会有苦味产生

1-甲基环丙烯(1-MCP)是乙烯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延缓了组织软化、衰老和褐变,且无毒、用量低。EduardoV.de B.等[21]研究证明10℃使用(1μL/L)1-MCP 熏蒸6 h可延缓芒果和柿子的褐变。

6.1.3.调节pH值

酚酶作用最适宜H,值在5~7,pH值在3以下时,酚酶的活性几乎完全丧失。降低pH值是生产果蔬饮料最常用的一种控制褐变的方法,一般多采用柠檬酸、苹果酸及其混合溶液。

6.2.气调

组织含有较多氧的果蔬,可浸入水或糖浆中,进行真空脱气处理,由于隔离了氧,很好地抑制了褐变变。所以易褐变的果蔬采用涂糖浆&添加少量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柠檬酸-方式销售。果蔬汁饮料一般进行真空脱气处理。可食性被膜能减少水分散失、限制氧气摄入,对鲜切果蔬的褐变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壳聚糖被膜能有效抑制鲜切马蹄的褐变,酪蛋白或乳

清蛋白制作的被膜能有效抑制苹果、土豆的褐变,被膜中加入抗氧化剂和螯合剂等可使抗褐变能力显著增强。Thi Bich ThuyNguyen等[22]发现在10℃下,气体比例为12%O2、4%CO2可抑制香蕉中PPO和PAL的活性,抑制褐变。V.H.Escalona 等[23]使用厚度为35μm的气调包装在0℃下贮藏茴香14 d,后转为15℃贮藏3 d(气体成分6~7 kPaO2+10~12 kPaCO2),不仅冷藏条件下茴香不发生褐变,在转入较高温度贮藏后也有很好的延缓褐变的效果。

6.3.可食膜

使果蔬内部维持相当于气调的高CO2低O2状态,抑制褐变。它具有无色、无味和可食等优点,一般采用蛋白质、油脂和多糖等材料,如纤维素基质、支链淀粉、乳蛋白。LitaoPeng等[24]使用藻酸盐∶果糖∶水=1∶0.4∶71.5涂膜,可显著抑制鲜切苹果片的褐变,延长货架期2周。

6.4.品种改良

水果含酚多少,取决于成熟阶段以及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如土壤、气温、降雨量等,这种特点可以说由每个品种的遗传性决定的。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法,如反义RNA或正义共抑制的手段控制PPO的表达,从而培育出抗褐变品种。将土豆的PPO反义基因转入土豆中,转基因土豆的PPO 活性下降。Coetzer等将番茄PPO的正义和反义基因转入土豆中,均能延缓土豆的褐变[25]。这表明运用基因工程手段研究PPO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生产上可以加以利用。

另外,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技术,减少采收、贮运、加工过程的机械损伤,降低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从而控制酚类底物的形成。酚类物质主要包括肉桂酸、咖啡酸、绿原酸、儿茶酚、表儿茶酚及其聚合物、酯化物等,一般在果蔬生长发育中合成,但若在采收期间或采收后处理不当而造成机械伤,或在受热或受冻等异常环境中,也能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苯丙氨酸解氨酶能催化苯丙氨酸向酚类物质转化,是酚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外界刺激如伤害、病虫侵入、乙烯等均可导致该酶活性增加。因此,乙烯诱导活性的高低已作为判断鲜切果蔬货架期的重要指标[26]。

此外,高压处理、植物提取液、蜂蜜、乳酸菌代谢产物、蛋白酶等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果蔬褐变的作用。NO短时低剂量地熏蒸果蔬可抑制褐变。Xiaolin Zheng等[10]报道使用10μg/LNO熏蒸苹果1 h,对抑制苹果褐变有较好效果且无毒害。

7.结论与展望

黄瓜受到冷害后,会引发一系列不利于贮藏的生理生化变化,如褐变,从而降低了黄瓜的品质。因此,减缓和防止低温造成的冷害,对黄瓜贮藏保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冷害产生的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正努力寻求安全、有效控制冷害的新方法,来减少低温对黄瓜造成的伤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更深层次地揭示冷害调控机制,采取更有效的抑制冷害措施,将黄瓜保鲜技术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为人们提供色、香、味俱佳的新鲜黄瓜;或者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出耐低温、抗冷害的新品种,这也是摆在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面前最亟待攻克的难题。黄瓜褐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目前对果褐变机理已有了深刻的认识。控制褐变的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多方面展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更深层次的揭示褐变机理,采取更有效的抑制褐变技术,将黄瓜贮藏、加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已经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Yoshida S. A prefatory note on responses of plants to low temperature-stress.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1999, 112: 223~ 224

[2]张平, 王永健, 张雪平. 黄瓜冷害生理及抗冷机制综述. 蔬菜, 1997, 1: 4 ~ 5 Zhang P, Wang Y J, Zhang X P. Physiology and mechanism of cucumber chilling injury: a review.

Vegetable, 1997, 1:45 ( in Chinese)

[3] 高慧、饶景萍.冷害对贮藏油桃膜脂脂肪酸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4):710-714

[4]翟广华,黄瓜冷害冻害的症状和补救措施,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1年第1期

[5]张海英: 外源甜菜碱对黄瓜果实冷藏期间延缓冷害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8):2407-2412

[6] Gonz?lez-A guilar G A, Tiznado-Herncndez M E, Zavaleta-Gatica R, Mart?nez-TüllezM A. Methyl jasmonate treatments reduce chilling in jury and activate the defense response of guava fruit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s, 2004, 313: 694~ 701

[7] 李湘利、刘静. 如何预防果蔬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J]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农之友2006,44(6)

[8] Huang XM,Wang HC,Yuan WQ,et Al. A study of rapid senescence of detached litchi:roles of water loss And calci-um. Posth 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5,36:177-189.

[9]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等 . 急降温对活性氧和梨果心褐变的影响 .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 5): 77-81.

[10] Zheng Xiaolin, Tian Shiping. Effect of oxalic acid on control of postharvest browning of litchi fruit. Food Chemistry, 2006(96): 519-523

[11] AntonioM,Adel AK.Optimal temperature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for keeping quality of fresh-cut pineapples[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6(39):163-168

[12] Sanchez-Ferrer,A.;Rodriguez-Lopez, J.N. ; Garica-Canovas, F. Biochim. Biochim. Biophys. Acra 1995, 1247, 1

[13] Srdhar, M. Kumara, S. V. ; Bhallerao, U. T. Synth. Commun. 1998, 28(8), 1499

[14] Shao, L. H.; Kumar, G. ;Lenhart, J. L. Enzym. Microb. Technol. 1999, 25(89),660

[15] Muller. G. H. ; Waldmann, H. Tetrahedron. 1999, 40, 3549

[16] Zhang, X. C. ; Huang, Z. S. ; Gu, L. Q. Chin. J. Org. Chem. 1999, 19, 200(in Chinese).

[17] AntonioM, Adel AK. Optimal temperature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for keeping quality of fresh-cut pineapples[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6(39):163-168

[18] 阮云泽,唐树海.蔬菜累积硝酸盐的机理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9(4)14-18

[19] E. Laurila, R. Kervinen and R. Ahvenainen. Posthrvest News and Information, 1998, 9. 4: 53-66

[20] Monsalve GA, Barbosa CGV. Inhibition of enzymatic browningin apple products by 4-hexylresorcionl. Food Technol, 1995, 49(4): 110-118

[21] Eduardo VBV, Adel AK. Effect of 1-methylcyclopropene(1-MCP) on softening of fresh-cut kiwifruit, mango and persimmon slices. Postharvest Biologyand Technology, 2007(43): 238-244 [22] Thi B T N, Saichol K,Wouter G v D. Effect of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on chilling-induced peel browningin banana. Postharvest Biologyand Technology, 2004(31):313-317 [23] Escalona VH,AguayoE,GómezP, et al.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inhibits browning in fennel[J].Lebensm.-Wiss. u.-Technol, 2004(37):115-121

[24] PengLitao, JiangYueming. Exogenous salicylic acid inhibits browning of fresh-cut Chinese water chestnut. Food Chemistry, 2006(94):535-540

[25] Coetzer C, et al. Control of enzymatic browning in potato by sense and antisense RNA from tomato polyphenol oxidase. 2001, 49: 652-657

[26] 张孔海,孙万慧.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2,40~43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程颢(1032~1085) 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嘉祐年间举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有治绩,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与先后被贬至洛阳的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相互联系,继续反对新法。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病逝。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纯公。淳祐元年(1241)封河南伯,从祀孔子庙庭。程颢早年受父程珦之命,与弟程颐和周敦颐问学,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又泛览诸家。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他们的学说亦被称为洛学。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他认为生是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称天道为仁。按程颢的说法,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产生天地万物,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故“人与天地一物也”。因此对于人来说,要学道,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即为“仁者”。故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认为人心自有“明觉”,具有良知良能,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程颢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他追求所谓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达到所谓物我合一。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见陆王学派)的发轫者,他的“识仁”、“定性”,对后来的理学,尤其对陆王心学,影响很大。程颢的哲学专门著作不多,主要哲学代表作有他的学生吕大临所记关于“识仁”的一段语录。后人称《识仁篇》;他与张载讨论“定性”问题的《答横渠先生书》,后人称《定性书》。他的哲学思想多散见于语录、诗文中。明末徐必达将他与程颐的著作汇编为《二程全书》。今中华书局编为《二程集》出版。 程颐(1033~1107) 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伊川先生。十四五岁时,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在游太学时,作《颜子所好何学论》,主管太学的胡瑗惊异其才。王安石当政时,未被起用,与兄程颢在洛阳讲学。司马光执政时,被荐为崇政殿说书,与修国子监条规。在为哲宗侍讲期间,敢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声名日高,从游者日众。其后,程颐因反对司马光的新党执政而被贬,任西京国子监守。不久削职,被遣送至四川涪州,交地方管制。程颐在被贬期间,完成著作《周易程氏传》。徽宗即位,得以赦免,但不久又受排斥,遂隐居龙门,遣散门徒,不久病死于家。至南宋,追谥正公。在哲学上,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为世界本原。程颐认为,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他认为,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而是阴阳之所以然,“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认为理是“体”,而事物是“用”。程颐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他进一步认为,“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地间只有一个理,这理是永恒长存的。这样,他就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

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章北宋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周敦颐 一、周敦颐生平与著作 周敦颐,字茂叔,生于1017年,卒于1073年。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少而孤,养于其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家。景祐三年(1036年),二十岁,以其舅父郑向“序例应荫子,乃奏补,康定元年(1040年)母丧除服,为洪州分宁县主簿,后长期任州县小吏,善断狱,作风精细严谨。《宋史·道学传》: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道经庐山,爱其山水之胜。“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溢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宋史·道学传》)于溪上建濂溪书堂。故学者习称他为濂溪先生,其学称之为濂溪之学或濂学。 《宋史·道学传》称周敦颐: 博学行力,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二、濂溪先生之人格风貌与思想地位 (1)寻孔颜乐处 《宋史·道学传》曰: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之所爱者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亡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者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言子亚圣。 (2)窗前草不除——生生之德与自然情怀 《宋元学案·卷十二》: 周茂书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 《佛法金汤编》: 佛印住鸾溪,敦颐谒见,相与讲道。问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禅门何谓无心是道?”师曰:“疑则别参。”公曰:“参则不无,毕竟以何为道?”师曰:“满目青山一任看。”公有省,一日忽见窗前草生,乃曰:“与自家意思一般。”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3)思想地位

[论语,理学,特色]浅谈游醉《论语杂解》的理学特色

浅谈游醉《论语杂解》的理学特色 游酢( 10531123) ,字定夫,号广平,又号廌山,北宋建阳( 今福建省建阳市) 人。曾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历任萧山县尉、太学录、太常博士、颍昌府学教授、监察御史等职,也曾出知和州、汉阳军、舒州、濠州等地。所著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文集》等。其中《论语杂解》是游氏诠释《论语》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理学特色,体现了游酢的理学思想。 一 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游酢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在二程处,理本体有不同称法。他们说: 天者,理也。此理,天命也。顺而循之,则道也。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理便是天道也。可见,天、理、道、天命、天道五者是同等概念。游酢同二程一样,在涉及宇宙本原的问题上,也以道、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第一,游酢指出,道如同天一样具有惟一性和永恒性。在游酢看来,道就是天,道者,天也。它是惟一的,夫道一而已矣。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无往而非一,此至人所以无己。在这里,游氏借用《庄子齐物论》、《庄子逍遥游》之言指出,宇宙间虽有一物与万物、个体与整体的对立与统一,但从道的角度而言,它们之间没有差别,是统一的整体,所以说天地间只有一个道。修养境界高的人,能够达到与道为一,忘却自己。由于道惟一,所以它是恒常的、不变的,惟一则无变,此道之大常。道的本性就在于恒常不变。游酢进而指出,这个具有本体意义的道,是无形的、抽象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普遍的、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都属于形而上的道,而物质的、有形的东西则属于形而下的器。它无有边际,无处不在,盖道无方也,反而观之则无己,泛而观之则无物。道分布于天地万物之间,人和万物身上都体现着道,具体表现为道人合一和道物合一。在游氏看来,道生万物,人伦之善也与之有关。他说: 盖道之在天地,则播五行于四时,百物生焉,无非善者也,无恶也,故曰继之者善也。道在天地之间播散五行之气于四时,万物由此而生,善性由此而得。如此一来,游氏就确立了人伦道德的本体论依据。 二、《论语杂解》中的心性论思想 心性论是宋代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心之本体、人性论和气禀说等内容。二程对以上问题多有论述,受其影响,在《论语杂解》中,游酢也阐发了自己的心性论思想。 游酢论述了心之本体。在论述心性论时,游酢首先将心分为肉体之心与哲学之心,指出:理也,义也,人心之所同然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心所同然者而已。学而时习之,则心之所同然者得矣,此其所以说也。故曰: 理义之说我心,犹刍豢之说我口。今试以吾平居之学验之,若时习于礼,则外貌无斯须不庄不敬; 时习于乐,则中心无斯须不和不乐。无斯须不庄不敬,则慢易之心无自而入,而本心之敬得矣; 无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无自而入,而本心之和得矣。其中的本心指哲学之心,即天生的善性,而其他句中之心指的是肉体之心。在游酢看来,求学主要是追求内心相同的东西,学习后不断地演习,就会得到内心相同的东西。如果我们平时经常演习礼乐,则内心和乐、外表庄敬,就不会产生慢易之心、鄙诈之心,天性就会和谐。 三、《论语杂解》中的修养工夫论思想

大学理工科专业有哪些

理工科专业分为理、工、农、医四个学科门类,各学科专业设置如下: 一、理学 1.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2.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3.化学:化学;应用化学 4.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5.天文学类:天文学 6.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 7.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8.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 9.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应用气象学 10.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 11.力学类:理论与应用力学 12.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3.材料科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14.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生态学 15.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6.统计学类:统计学

二、工学 1.地矿类: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2.材料类: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仪器仪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 5.能源动力类:核工程与核技术 6.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7.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8.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9.测绘类:测绘工程 10.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安全工程 11.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12.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 13.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 14.轻工纺织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 工程 15.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 工程

《物理学方法论》

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思考之一————《物理学方法论》目录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认识论与物理学关系初探 2、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3、科学理论与实验(包括理想实验)的关系 4、科学史与科学关系浅议 5、科学难题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6、物理学与美学 7、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提倡宽松的环境 8、基础研究的批判性 9、基础科学研究应该具有勇气 第二章: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与困难 1、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 2、现代物理学难以解释的几个实验 3、现代物理学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4、现代物理学的批判 5、理论物理学发展方向一窥 附录1:名言录

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科学认识宇宙事物的方法论体系,其内容包括:1,逻辑方法;2 ,数学方法;3,哲学方法;4,观察试验方法. (一)还原论 还原:把特殊形式的运动归之于机械运动.(相信自然界的规则是由少数有限规则构成).例如:能量守恒,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运动:两种基本模型,质点的运动,连续介质的运动(波动). 化学----原子论-----机械运动,热学-----分子运动论-----机械运动,声学------机械运动,光学------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机械运动,电 磁学------波动-------以太学说--------机械运动,生命------?------机械运 动. 描述机械运动的理论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即把各种形式的运动还原为牛顿力学可以描述的机械运动. 玻耳兹曼1886年5月29日在皇家科学院的讲演中断 然宣称:“如果你要问我,我们的世纪是钢铁世纪、蒸汽世纪,还是电气世纪,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的世纪是机械自然观的世纪……”美国华裔物理史学家和哲学家曹天元教授在《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中说,“以往人们喜欢先用经典手段确定理论的大框架,然后再从细节上做量子论的修正,这可以称为“自大而小”的方法.……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也许“自小而大”才是根本的解释宇宙的方法.”基本规律知道了,具体规律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推出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19世纪有一种极端的意见,就是所谓实证论的观点,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马赫认为物理学家只须追求宏观物体之间的规律,去搞清微观的规律似乎没有用处;而且微观是否存在,分子、原子是否存在,他一概采

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色

地理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作业 Part1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有的观点表述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地理学具有以下的一些核心概念: 1、空间。地球上的一切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有人说“如果搬走了地理学的空间就等于搬走了地理学大厦的基石”,由此可以看出,空间概念在地理学中的意义。 2、人地关系。地理学注重资源、环境及其变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研究土地利用、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3、环境变化。地理学关注全球环境变化,聚焦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人类活动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4、时间。时间即地理事物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过程。时间变化的研究涉及变化的状态、变化的驱动力、变化的机制、变化的后果等。特别关注与此有关的“周期”、“发育”、“演化”、“演替”、“平衡”等概念。 5、区域和地方。注重区域和地方特性、地方差异和地方联系,具有实在的认识意义和实践价值。地方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载体,地方之间有共性亦有差异,地方差异既是空间联系的原因也是空间联系的结果。

6、尺度。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尺度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认识、分析地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需要清楚地界定所关心问题的尺度,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不同尺度上的研究结果关联起来,以利于既全面又深入地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 6、系统。地理学本身就隐含系统概念的一些观点,如整体性、相互作用、空间等级,借鉴系统论思想和方法,可以发展出一套地理系统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7、景观。景观是我们看到的地球表层或其某部分的形态,是漫长时空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产物。要了解景观,需要重新塑造景观形态、影响其发展的各种事件。景观多样性构成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全球化。世界不同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关联日益紧密,各地的环境变化已累计到使全球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又反过来冲击所有国家和不同地方。全球化的过程和空间是不均衡的,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责任是由区别的,全球化世界仍然是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当代地理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地方。 Part2地理学的学科特色 1、区域性。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存在于一定的区域空间,任何区域 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 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区域有空间尺度大 小之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

理工科专业大全知识分享

理工科专业大全

理工科专业大全 理工科专业分为理、工、农、医四个学科门类,各学科专业设置如下: 一、理学 1.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2.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3.化学:化学;应用化学 4.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5.天文学类:天文学 6.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 7.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8.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 9.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10.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 海洋学 11.力学类:理论与应用力学 12.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3.材料科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14.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生态学 15.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咨询 16.统计学类:统计学. 电算化会计与统计、统计与会计等 二、工学 1.地矿类: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黄金地质勘察与管理

2.材料类: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装潢材料及应用、宝石学 3.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工设备与机械、飞机及发动机维修 4.仪器仪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仪表及应用、医用电子仪器、测绘仪器 5.能源动力类:核工程与核技术.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低温技术、采暖与通风 6.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7.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景观设计. 工程造价. 工程管理. 8.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9.测绘类:测绘工程. 测量工程、环境治理工程. 10.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安全工程. 室内环境控制工程 11.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精细化工 12.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车辆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航海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 铁道运输 13.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 14.轻工纺织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15.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航天测控工程、空间工程 16.武器类: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军械储存与管理 17.工程力学类:工程力学. 工程结构分析

论物理学基本方法

论物理学基本方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揭示大自然基本规律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对象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微观粒子,最初是从力学运动规律的研究发展起来的,后来又研究了热分子的运动规律、电磁运动、光运动及辐射的规律。到19世纪末,物理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为经典物理学。20世纪,物理学又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诞生了,被称为近代物理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进程中,每一次重大发现和突破都引发了新领域的发展,甚至产生了新的分支学科和新的技术学科。物理学有许多分支,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和微电子等,它对今天乃至未来的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都有很重要和紧密的联系。发射卫星、宇宙奥秘、石油探测、计算机芯片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李政道在量子力学能带理论制造新材料报告中讲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和理论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从新的现象或实验事实中提炼出来上升到理论知识,或从原有原理中推演建立模型,用已知原理对现象作定性的解释,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得出新的理论。物理学教导人们:自然界是怎样被了解的,怎样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规律服从什么法则;.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所以掌握物理的基本方法很重要,现在人们都开始慢慢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与自然科学无关的一些经济、、股票、金融、政治等领域,并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2000年,美国工程院评选出20项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20项工程包括:电气化、汽车、飞机、自来水系统、微电子、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他们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物理学有关系,甚至在2005年,联合国命名为该年为国际物理年,这也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单一学科命名的年份。 物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解决自然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它的发展和探究,包括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物理逻辑思维的建立。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因此掌握物理的基本方法,不仅向学生传播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了其独立思考能力,这对学生个人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以四个方面讨论物理的基本方法。 1. 从简单到复杂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多面的特性. 所以在一定的现象中,并不是所有的条件、所有的性质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时,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采取暂时抓住主要、忽略次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抽象的研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儒学在两汉取得独尊地位之后,随着魏晋的思想流变,逐渐受到冷落。直到宋代,才逐渐确立了一个“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性命义理之学) 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与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在理学内部,又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深沉博大,持敬穷理,一个超然峻拔,直指本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 首先,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从根本而言,

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无论是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 他们都是善的,都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去人欲” 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变化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再次,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无论是程朱的“体天理达诚” “学为圣人”,还是陆王的…明心见性”“致良知” 他们在实质目的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 “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明心”“复性”,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其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理”为本,是一个理本论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理”是万物的本原和依据,是万物的主宰。“理”是整个世界的根据,未有天 地之先它已存在,天地塌陷之后它仍存在,它自身无生灭,却对万事万物的生灭运动起着主宰作用。“理”作为本体虽抽象却不空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理”的内在核心就是儒家伦理纲常。“理”的主宰地位也是为了证明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至上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陆王心学的根基是“心”其代表观点 是“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集·卷一》“心”所具之理并非单指外在的儒家伦理规范,而是人对这些规范的接受能力,即外在的伦理在人心中内化为道德自觉性的可能性,即“仁义礼智”之“四端”

学科与专业特色

一、电磁勘探 特色:电磁勘探是我校主干学科地球物理学中的特色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学术队伍稳定,现有教师 11人,其中博导 1人,楚天学者 1人,教授 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7人。配备有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如多功能电磁勘探发射与采集系统(加拿大的 V2000和 V8系列)、地质雷达、阻抗张量分析仪以及曙光 64节点并行计算机等。地球电磁学方向在复杂介质电磁响应理论与正演算法研究、高分辨率电磁成像方法及理论、油气藏电磁响应实验研究、油气储层不同物理场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复合源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激电法直接找油应用技术研究、高分辨率浅层瞬变电磁方法及应用、四维瞬变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剩余油检测与地下流体识别的电磁方法与技术、油藏开发与动态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浅层电磁方法和地质 B超方法理论、电磁法深部构造探测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仪器设备开发研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学术地位:该研究方向的应用基础理论与新方法新技术试验研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电磁感应模拟研究为国内首家,面向困难或复杂地区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非地震物探方法攻关始终紧跟世界前沿高、新、尖技术的发展,为“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973”和“863”项目、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等纵向课题 30余项, 2项科研成果分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发表论文 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文章 20篇,拥有专利 10余项。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的大学和公司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作用和意义:在电磁勘探研究中开发了阵列大地电磁测深( 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CSAMT)、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 LOTEM)和浅层瞬变电磁勘探、重磁处理转换信息可视化系统、综合约束重磁可视化交互反演建模系统和三维物性反演成像系统等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软件。研究成果在全国十多个油田和困难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地质勘探中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地球物理测井 特色测井学科是我校在国内最早创立的学科之一 , 具有 24年的研究生培养经历,是“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经过 57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特色。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横切了从“文化”到“自然”的所有系统,同时横跨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必然同时兼具解释与描述、解释与诠释、诠释与思悟,由此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综合性、注重类比和空间表述。 (一)、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哲学方法论、数学和系统学方法、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地理学运用、嫁接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同时,地理学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地理学的方法体系。 (1)地理观察、观测、实验测试等方法 观测、观察、实验是依据研究目的,借助于特定仪器装备工具,有计划地提取、采集对象的属性特征、状态过程.借以获取第一手感受性材料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的野外观测实验站、钻孔和测年技术的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高精度测试仪器极大地提升了观测范围、速度和精度。地理观察强调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微观观察与宏观观察相结合、、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相结合、结构观察与功能观察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一个训练有素的地理学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基本功底:具备解读地表事物和现象、地理景观的能力;依据研究的目的或问题(图4.3),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揭示性的主题与区域;系统地培养资料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能力;对采样设计、样本、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的典型性、代表性、揭示性、准确性、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评判和说明。

(2)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可视化技术 地理学和地图学之间传统上的紧密联系被恰当地赋予了地理学对空间和地方的关注,保证了在多数科学分类中地图学作为地理学子学科的地位。现代地图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动态多维产品,展示了地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电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使地图新型符号化、制图自动化和程式化、空间可视化和空问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同时增强了电子地图的大众化特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三者的结合实现了由近代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转变。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获取、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与地球有关的空间数据的系统”,在地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资料调查搜集与定性分析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搜集各种文献、图件、数据,包括论文成果、研究报告、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磁盘数据等。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座谈与访谈、民族志方法、调查咨询、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特茜(Tesch,1990)在《定性研究:分析类型和软工具》一书中总结了社会科学的不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不少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也经常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认知人类学、特尔斐法、描述性研究、文献研究、批判主义、民族志、实验心理学、场所研究、焦点群组研究、实证研究、诠释学方法、解释评估、生命历史研究、现象地理学、定性评估、先验论的唯实论、转换研究等。 (4)比较法、分析法与综合分析 比较法是认识差异的主要手段,因此成为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试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区别。 理学是一种既继承孔孟正宗(儒家),又贯通宇宙自然(道家)和人生命运(佛教),并以治理国家为目的的新儒学;广义的理学是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狭义的理学则专指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包括: 1.思想来源:二者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 2.思想轮廓:二者同属唯心主义哲学范畴,都认为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强调道德修养,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从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秩序。 3.地位作用:二者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二者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道德品性、民族性格等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二者都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级,压制人的自然欲望,具有相同的消极作用。 不同点包括: 1.关于世界本原: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

“理在先,气在后”,即以客观精神(理)为本,为第一性,物质 世界(气)则是前者的表现、产物,属第二性,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个人心中,心是惟一的实在,“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 主义。 2.关于求“理”的方法: 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只有 通过“格物致知”、“即物而穷理”,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如“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 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通过向内体察,加强道德修养, 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3.作用和影响: 程朱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是,“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才能达到圣贤之道;认 为“人只有天理、人欲两途”,“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当 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就要“存天理,去人欲”。陆王心学重视“心”的作用,强调个体价值尊严,发掘自我,具有一定的思想解 放作用。

浙江大学理学类研究生学术规范

浙江大学理学类研究生学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弘扬求是创新精神,营造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国家法律,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号令》)、《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浙江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等精神,结合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浙江大学理学类研究生学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具有浙江大学理学类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和已经取得学位人员在校期间的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 第三条对研究生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的方针;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研究生申诉权的保障原则。 第二章学术道德规范 第四条浙江大学理学类研究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学术道德规范: .坚持诚实守信,注重学术创新,倡导团队协作。 .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不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不捏造、篡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操作规程。 .合作成果中对本人完成的部分负责;不在未参加实际研究的成果中署名;做到不一稿多投。 .不故意夸大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或社会效益。 .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归属浙江大学。 .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或学校有关保密的规定。 .在报考、报奖时确保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 、遵守理学学科制定的学术规范细则。 、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其他学术道德规范。 第五条浙江大学理学类研究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不得有下列违反学术道

关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色

关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 学科特色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地理学科发展前沿专题作业 Part1地理学的核心概念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有的观点表述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差异与变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地理学具有以下的一些核心概念: 1、空间。地球上的一切地理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有人说“如果搬走了地理学的空间就等于搬走了地理学大厦的基石”,由此可以看出,空间概念在地理学中的意义。 2、人地关系。地理学注重资源、环境及其变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研究土地利用、城市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并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祉的关系。 3、环境变化。地理学关注全球环境变化,聚焦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人类活动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4、时间。时间即地理事物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过程。时间变化的研究涉及变化的状态、变化的驱动力、变化的机制、变化的后果等。特别关注与此有关的“周期”、“发育”、“演化”、“演替”、“平衡”等概念。 5、区域和地方。注重区域和地方特性、地方差异和地方联系,具有实在的认识意义和实践价值。地方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载体,地方之间有共性亦有差异,地方差异既是空间联系的原因也是空间联系的结果。 6、尺度。不管是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尺度是事物存在的一种

形式,也是我们认识、分析地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需要清楚地界定所关心问题的尺度,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不同尺度上的研究结果关联起来,以利于既全面又深入地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 6、系统。地理学本身就隐含系统概念的一些观点,如整体性、相互作用、空间等级,借鉴系统论思想和方法,可以发展出一套地理系统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7、景观。景观是我们看到的地球表层或其某部分的形态,是漫长时空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产物。要了解景观,需要重新塑造景观形态、影响其发展的各种事件。景观多样性构成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全球化。世界不同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关联日益紧密,各地的环境变化已累计到使全球环境发生显着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又反过来冲击所有国家和不同地方。全球化的过程和空间是不均衡的,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责任是由区别的,全球化世界仍然是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当代地理学特别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地方。 Part2地理学的学科特色 1、区域性。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存在于一定的区域空间,任何区域都有自 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区域有空间尺度大小之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对于地理学的学习,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它

土木工程学理学硕士学位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為現職的土木工程師與持有土木工程學士學位的本科生提供一個深造的機會,學員可選擇擴闊與土木工程相關的知識或專注個別分支,從而提升土木工程實踐的專業水準。本課程旨在發展學生設計工程系統的能力,以符合現實的土木工程項目所需要的需求。本課程透過專業實踐,培養學生解決複雜的問題和處理有關情況的思維能力,並通過調查和專業實踐,以提高他們持續學習專業發展的能力。 課程架構 學生可選擇以全日制或兼讀制形式修讀。學生一般應可在1年內完成全日制課程,或在2年半內完成兼讀制課程,視乎其學習進度而定。如選擇以全日制形式修讀,學生須在日間及傍晚上課。 學生可從一系列由本課程提供3大學習範疇的核心科目中選科,及從建設及環境碩士組合課程提供的選修科目中選科。每科一般要求學生在為期13週的學期內,每星期上一課。課程一般於傍晚進行。 學生須完成10科 (包括最少7科核心科目及最多3科選修科目)。學生也可選擇完成7科(包括最少4科核心科目及最多3科選修科目),加一篇專題研究論文 (9學分)。 由於學習負擔會過多,建議兼讀制學生每學期不宜選修多於3個科目。 專業認可資格 本理學碩士課程得到香港專業團體的認同。受惠於多元化的科目範疇,很多畢業生及學員都成為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會員。 核心學習範圍 本課程提供3大學習範疇,每個範疇涵蓋一系列核心科目。 一般土木工程學科? 建設管理與法律 ? 建設規劃的數學計算方法? 高等岩土工程 ? 土的性質與岩土工程? 排水系統設計結構工程學科? 高層建築 ? 高等鋼筋混凝土? 樓宇抗震設計? 風工程 ? 建築幕牆工程? 高等結構設計 交通工程學科? 運輸管理 ? 城市交通規劃 – 理論與實踐@? 公共交通營運與服務規劃@? 交通工程及控制 ? 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個人報告 / 專題論文? 專題研究論文建議選修科? 建設科技 ? 建設行業法律架構 入學資格 持有土木工程學榮譽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 申請人需符合香港理工大學之基本入學英語水平。詳情請參閱https://www.360docs.net/doc/e63475922.html,.hk/study網站。 這些科目已列入持續進修基金的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中。所有科目包括個人報告均會在學期1或學期2開設。部份核心科目是每兩年或每年開設。 如欲索取有關科目的詳情,可瀏覽 https://www.360docs.net/doc/e63475922.html,.hk/cee/#academic_programmes/postgr aduate_taught_programmes/ce/program/curriculum @教學語言英語修讀時間一年(全日制)兩年半(兼讀制)所需修讀學分30學分課程主任李志偉教授BSc, PhD, MASCE 電話 (852) 2766-6043電郵 cecwli@https://www.360docs.net/doc/e63475922.html,.hk 申請程序: 申請人可透過Study@PolyU網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63475922.html,.hk/study,索取申請文件並遞交申請。查詢: 電話:(852) 2766-5029 傳真:(852) 2362-2574 電郵:faculty.ce@https://www.360docs.net/doc/e63475922.html,.hk 建設及環境碩士組合課程網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63475922.html,.hk/fce/postgrad-scheme/ 非本地申請人在接受取錄前,要確保有充裕時間取得有效簽證來港就讀。如查詢簽證事項,可瀏覽教務處網頁 https://www.360docs.net/doc/e63475922.html,.hk/as/webpag e/for-student/visa-matters-for-non-l ocal-students#StudentVisa. 如中、英文之課程資料有所差異,一概以英文版為準。 此單張由香港理工大學於2016年11月出版,資料截至2016年11月為準,當中的內容或會修訂及變更。香港理工大學保留更改或停辦任何有關課程之權利。 土木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 FACULTY OF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建設及環境學院

最新药学理学学习方法举例

药学理学学习方法举例 药理学是一门上联各基础学科,下联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自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文将向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一、突破法曾有学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自考生往往是边工作边学习,时间和精力均有限,考生的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自学与复习,出了一套与教材配套的淘A学习网纲,其中对各章节内容均按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在自考试卷中,三个层次的题目或分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0%-70%、20%-30%和10%-20%。这一比例实际上也可以作为自考生分配自己学习时间和投入精力的参考指标,每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及能力合理安排。要求掌握的内容是药理学的骨架与核心,必须学深学透。在对核心内容弄懂记牢的基础上再逐渐将范围扩大到需要熟悉的内容,最后是需要了解的内容。药理学的总论与各论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各有侧重,总论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各论的学习有概括和指导意义,容不得含糊混淆;各论则侧重于各类药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对护理专业的自考生而言,某些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也必须掌握。 二、纲挈领法所谓提纲挈领法是以章节条目为线索,将所学内容串联的学习方法。有道是会读书的人可以将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后者是指学习学出门道,能将厚厚的书中内容理出精髓。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方法尤适用于概念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如总论的学习。以“影响药效的因素”一章为例,先从小标题入手,可了解到影响药效的因素主要由二,即药物方面与机体方面,接着探讨上述两方面各包括那些内容,如药物方面包括剂量剂型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与间隔等;机体方面则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前者如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等,后者如遗传因素及病理状态等。这一方法应用于各论的学习也很有效。如学习“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时,由小标题可以了解到该类药物分为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药两大类,而正性肌力药物中又分强心甙和非强心甙类。在作了概括性的了解后,再将重心放在强心甙的作用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上。如此步步深入,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便于理解与记忆。 三、个击破法总论的内容是学习者最感吃力的,因其概念众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吃力。建议自学者在学习伊始就将重要的概念划出来,把它们的意思一一搞懂。以后每次打开书,书上那些概念由于划上了记号而比较醒目,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对强化记忆很有好处。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各论的学习。 四、点“、”面“结合法药理学分总论与各论两大块。表面看来,两大块似乎相互脱节,没有太大联系,但总论内容却渗透到各论中,形成有机的结合。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例,总论中指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等,是指”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对人体产生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在各论中,每一类乃至每一种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如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的作用,这些作用如果符合治疗目的,就是治疗作用,而如果不符合用药目的,就成了对用药者不利的不良反应。如此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