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出版业工作总结报告

2018上半年出版业工作总结报告2018年是书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年。2018上半年,增值税优惠等政策尘埃落定,为出版社注入强心剂;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实体书店持续扩张;出版业的知识付费模式渐成。原创佳作的持续发力,提质增效的成效初显让出版人多了几分“文化自信”的底气;但融合发展盈利模式不明、延伸产业链以寻求新的增长极、上下游需求变化倒逼出版等情况仍不容乐观。

2018书业半年考,成绩究竟如何?虽然许多出版传媒集团早已将自身定位于集合出版、教育、文旅、影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传媒集团,但追本溯源出版主业仍是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

从这个层面而言,图书出版和销售情况应是第一大考,先看看两组数据:CIP统计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全国各出版单位共申报各类图书选题141527种(包括初版、再版、影印版和部分重印图书选题),比2017年同期减少9406种,同比下降6.23%,说明控制出版规模迈出了第一步;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为11.37%,较2017年增幅有所回落,但动销品种增速明显,共161.23万种。同时,头部效应愈发明显,头部1%的品种销售码洋占比

达52%。

数据表明,图书出版逐渐从盲目的规模扩张转向追求单品效益,产业趋向于健康发展,提质增效的贯彻执行为在消费升级和媒介迭代面前稍显自信不足的出版业点亮了微光。曾唱衰出版、选择离开的人已然收割了在出版圈累积的人脉和技能红利;依然坚守的人则在出版转型中熬红了眼睛,为做好书跟自己死磕。

提质增效,内容、管理、技术谁最“致命”?

上半年,书业的提质增效之路主要由原创、品牌、供给侧改革“三轮驱动”,通过打造新的内容产品和再造生产管理流程,实现“自我造血”。内容为王的时代,随着技术商大举入侵上游,原创成为实现出版产业链延伸的基础。得益于于政策支持和出版社自身的多年培育,原创出版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在大众出版领域,原创佳作多以品牌形式培育,比如湖南文艺出版社打造的“原创之春”品牌经过13年淬炼,今年推出了《艾约堡秘史》《花好月圆》和残雪作品集等多部原创佳作。除了产品打磨之外,原创品牌的营销推广也是一大重点,深圳书博会上春风文艺出版社举办了《鱼吻》分享会,《鱼吻》是该社旗下文学图书品牌“布老虎”系列新品之一,这个走过了25年历史的品牌在出版社的培育和坚守下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