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主导完成肠道微生物与

华大基因主导完成肠道微生物与
华大基因主导完成肠道微生物与

究竟是哪些微生物决定了人体健康,以及这些微生物是如何决定的。华大基因拥有进行大尺度并纵深研究的综合实力,所以能在2010年第一次发表人肠道微生物基因图谱之后,再一次推动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将来,我们还希望能发现和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从而更好地推动肠道微生物研究在临床上的应用。”

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表示:“人体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作为人类的第二套基因组,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宏基因组学研究为更好的诠释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提供了一条途径,同时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相信,基于肠道宏基因组的个体化医疗时代已不再遥远。”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微生物鉴别方法

微生物鉴别方法 一、微生物鉴别方法——传统方法 在传统的分类鉴定中,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特征、生态学特征以及血清学反应、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等。在鉴定时,我们把这些依据作为鉴定项目,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鉴定工作。 1、形态学特征 (1)细胞形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外形大小、形状、排列等,细胞构造,革兰氏染色反应,能否运动、鞭毛着生部位和数目,有无芽孢和荚膜、芽孢的大小和位置,放线菌和真菌的繁殖器官的形状、构造,孢子的数目、形状、大小、颜色和表面特征等。(2)群体形态 群体形态通常是指以下情况的特征:在一定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特征,包括外形、大小、光泽、黏稠度、透明度、边缘、隆起情况、正反面颜色、质地、气味、是否分泌水溶性色素等;在一定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苔特征,包括生长程度、形状、边缘、隆起、颜色等;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经穿刺接种后的生长情况;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包括是否产生菌膜,均匀浑浊还是发生沉淀,有无气泡,培养基的颜色等。如是酵母菌,还要注意是成醭状、环状还是岛状。 2、生理生化反应特征 (1)利用物质的能力

包括对各种碳源利用的能力(能否以CO2为唯一碳源、各种糖类的利用情况等)、对各种氮源的利用能力(能否固氮、硝酸盐和铵盐利用情况等)、能源的要求(光能还是化能、氧化无机物还是氧化有机物等)、对生长因子的要求(是否需要生长因子以及需要什么生长因子等)。 (2)代谢产物的特殊性 这方面的鉴定项目非常多,如是否产生H2S、吲哚、CO2、醇、有机酸,能否还原硝酸盐,能否使牛奶凝固、冻化等。 (3)与温度和氧气的关系 测出适合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以及它的最适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对氧气的关系,看它是好氧、微量好氧、兼性好氧、耐氧还是专性厌氧。 3、生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主要包括它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寄生还是共生,寄主范围以及致病的情况)。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pH情况、水分程度等)、渗透压情况(是否耐高渗、是否有嗜盐性等)。 4、血清学反应 很多细菌有十分相似的外表结构(如鞭毛)或有作用相同的酶(如乳酸杆菌属内各种细菌都有乳酸脱氢酶)。虽然它们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各异,但在普通技术下

肠道菌群生物学意义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健康研讨:肠道菌群生物学意义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典型代表新选择 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04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针对全球过敏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于2006年公布:在33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国家的13.9亿人口中,约22%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是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可持续数年,并逐步发展成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作一综述。 一、肠道菌群的建立及生物学意义 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后大约2h即可从肠道检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即微生物开始在肠道定植,最终形成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此过程一般需3年左右的时间。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定植,宿主的黏膜屏障和免疫系统也在发育成熟,主要体现在出生后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开始迁移分化。出生后到脱奶期(0-1岁)是To11样受体(To11-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免疫耐受形成的关键时间窗,期间肠道菌群的异常定植会导致TLR表达异常,免疫耐受无法正常形成。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环境卫生和抗生素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健康成人肠道栖息着约1014个细菌,多达近1000~1150种细菌。肠道菌群承载着人类后天获得基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是被遗忘的特殊器官。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维持和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内的共生菌通过占位性保护效应、营养代谢产生有机酸和拮抗作用发挥生物屏障功能。 2、促进固有和获得性免疫的发育成熟:肠道菌群能够通过不断刺激局部或着全身免疫应答来促进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GALT)的发育,可激发Th1免疫应答,平衡Th1/ Th2,共生菌DHN特定的CpG基序能刺激Th1细胞分化。 3、刺激肠道分泌sIgA: sIgA黏附于肠道黏液层,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黏附并促使其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4、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肠道共生菌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普氏粪杆菌),或通过抑制NFKB的抑制剂IKB的磷酸化、泛素化、降解,或通过促进NFKB的亚基ReIA 出核,减弱其转录因子功能(多形拟杆菌),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这显然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遗传因素来解释。Strachan提出的“卫生假说”认为,生命早期因缺少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接触,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进而增加了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引发的自然免疫可以诱导Th1细胞因子的释放,胎儿及初生时免疫反应以为主,随着出生后环境中抗原的刺激,免疫反应逐渐向Th1转化,达到“Th1/Th2平衡”。如今随着家庭大小、生长环境、个人卫生、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过度卫生”的环境使得婴幼儿受环境中抗原刺激的机会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反应向Th2偏移,分泌的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增多,刺激B细胞产

鸡肠道菌群总DNA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收稿日期】2009204221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8F50205) 【作者简介】卢龙娣(1983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肠道微生物学 研究,Email:linl ongdi @https://www.360docs.net/doc/e6376182.html,;江胜滔,通讯作者, Email:windt om 2j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6376182.html, 文章编号:10052376X (2009)0720588203 【论 著】 鸡肠道菌群总DNA 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卢龙娣1 ,江胜滔2 ,林跃鑫 2 (1.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2.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鸡肠道菌群总DNA 的差异,为分子方法分析肠道菌群组成提供质量较高的DNA 模板。方法 采用反复冻融法、酶裂解法和试剂盒法(E .N.Z .A St ool DNA Kit )来提取鸡肠道菌群的总DNA,并根据DNA 浓度及纯度、16S DNA 扩增产物和ER I C 2PCR 产物所反映的片段多态性4个指标,对这3种方法提取的DNA 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均能提取DNA,所得DNA 都可以用于16S DNA 的扩增,但后2种方法所得DNA 的ER I C 2PCR 结果能反映出更高的菌群多样性。结论 试剂盒法和酶裂解法所提取的DNA 质量好,适合用于肠道菌群的分子生态研究。 【关键词】 肠道菌群;总DNA 提取;16S DNA;ER I C 2PCR 【中图分类号】R446.4 【文献标识码】A Com par ison of three m ethods for tot a l D NA extracti on from i n testi n a l m i croflora of the fowl LU Long 2di 1 ,J I A NG Sheng 2tao 2 ,L I N Yue 2xin 2 (1.The College of L ife Sciences,Fujian N or m al U 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2.The College of L ife Sciences,L ongyan U niversity,L ongyan 364000,China ) 【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screen a method that could p r ovide a higher quality DNA te mp late for molecular analysis of compositi on of intestinal m icr ofl ora .M ethod Repeated freeze 2tha w method,lys ozy me method and E .N.Z .A St ool DNA Kit method were used t o extract t otal DNA fr om intestinal m icr ofl ora of the f owl .The quality of DNA extracted by the three methods was compared based on the concentrati on,purity,16S DNA PCR p r oducts and length poly mor phis m of ER I C 2PCR p r oducts .Result Total DNA extracted by any of the three methods could be used t o 16S DNA a mp lificati on .But the result of ER I C 2PCR of DNA extracted by the last t w o methods showed more m icr ofl ora diversities .Conclusi on The quality of t otal DNA extracted by E .N.Z .A St ool DNA Kit method and lys ozy me method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repeated freeze 2tha w method,s o can both be used t o study molecular ecol ogy of intestinal m icr ofl ora . 【Key words 】 I ntestinal m icr ofl ora;Total DNA extracti on;16S DNA;ER I C 2PCR 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它们与动物的健康紧密相连,所以有必要分析动物肠道菌 群的组成。传统微生物培养研究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更为重要的是肠道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是严格厌氧或兼性厌氧,体外培养困难,再加上大量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存在,采用传统培养技术事实上已经很难对肠道微生物进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总DNA 提取的分子生态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肠道菌群的研究中,其中细菌16S DNA 的分子鉴定为检测肠道不可培养微生物开辟了新的道路,而基于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 I C )2PCR 技术构建的DNA 指纹图谱则为研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分子学方法来研究动物肠道菌群的关键是样品总DNA 的提取,目前用于肠道菌群基因组总DNA 提取的方法较多,提取的效率也各不相同。本文比较了常用的3种总 DNA 提取方法:反复冻融法、酶裂解法及试剂盒法, 试图筛选一个适合提取鸡肠道菌群总DNA 的方法,为后续分子方法分析动物肠道菌群组成提供质量较高的DNA 模板。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鸡盲肠 选取市场上健康的成年河田鸡,颈静脉放血处死,打开腹腔取出盲肠,-20℃保存备用。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溶菌酶、蛋白酶K (Sig ma 公司);Tap 酶(Tiangen 公司);dNTP 、DNA Mark (TaKaRa 公司);引物(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E .Z .N.A St ool DNA Kit (Omega 公司);PCR 仪、凝胶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B i o 2Rad 公司);UV 23200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1.2 实验方法1.2.1 样品预处理 取盲肠内容物2.0g,置于50m l 无菌离心管中,加入10m l 无菌P BS (pH 7.4)振荡使其悬浮混匀,600r/m in 离心6m in,取上清液于另一无菌50m l 离心管中,10000r/m in 离心10m in 收集菌体,用P BS 离心洗涤菌体直至上清液清澈为止。 8 85Chinese Journal ofM icr oecol ogy,Jul 12009,Vol 121No 17

药物在肠道中的菌群代谢

药物在肠道中的菌群代谢 摘要 人体肠道内寄居的大量共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肠道内菌群的代谢作用,及与人体自身代谢的交互作用在人类的健康促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代谢流程与宿主的代谢流程存在交汇与互补的情况,即交互式代谢(metabolic exchange)和共同代谢(co-metabolism)。这种相互作用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但我们现在对此却知之甚少。由于这种代谢上的关联,肠道菌群对药物在宿主体内的吸收、代谢、毒理存在显著影响。这提示我们在设计个性化医疗时需充分考虑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 关键字:药物;菌群;肠道代谢

Abstract Human gut a large number of alien symbiotic can influence through various human body health, especially intestinal flora metabolism, and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human's metabolism in human health promotion and the happening of the disease, develop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intestinal flora metabolism process with the host in the process the metabolism of the intersection and complementary, is interactive metabolism (metabolic exchange) and common metabolic (co-metabolism). This kind of interaction and many of human disease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link, but we know little about it now. Because the metabolism of the association, the intestinal flora on the drug in the host of the body absorb, metabol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This suggests that we design personalized medical ne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Keywords:Drugs; Flora; Intestinal metabolism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肠道菌群与中草药有效成分代谢_史同瑞

作者简介:史同瑞(1965-),男,研究员,从事动物药品研究与开发,Email:systr@sina.com 通讯作者:史同瑞·综述· 肠道菌群与中草药有效成分代谢 史同瑞,刘宇,王爽,王岩,李丹,朱丹丹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综述了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吸收利用的研究概括,以及中草药对肠道菌群的调理作用。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草药;代谢 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376X(2014)04-0479-04 DOI编码:10.13381/j.cnki.cjm.201404030 The intera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metabolism of effective ingredients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a SHI Tong-rui,LIU Yu,WANG Shuang,WANG Yan,LI Yang,Zhu Dan-da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cience,Qiqihaer16100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HI Tong-rui,Email:systr@sina.com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the intera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metabolism of effective ingredients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a has become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of many scholars.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of intestinal bacterial on the metabolism,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conditioning effects of chinese herbs on intestinal bacterial. Key words:Intestinal microflora;Chinese materia medica;Metabolism 传统中草药的剂型主要有丸剂、散剂、粉剂和汤剂,用药途径多以口服为主,口服中药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包括肝脏代谢和肠内菌群代谢。中药通过消化道必然要经受胃肠道酸碱环境、内源性生物分子、胃肠酶系、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或转化反应,其中,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酶的作用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肠道菌群在中药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肠道菌群庞大,中药成分丰富,肠菌产生的酶与中草药作用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在肠菌自身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乳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次生代谢产物,而肠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与中药某些成分又能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使中药药性发生改变,同时中草药对肠菌的生长代谢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肠道菌群与中草药的相互作用机制及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相当复杂。本研究综述了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吸收代谢的作用,以及中草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 1中药成分与降解转化 中草药为天然植物,富含多种化学成分,除含生物碱、多糖、甙类、鞣质、酶等具有治疗价值的有效成分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脂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活性物质,因此,中草药尤其是复方中药具有多种营养和药理效应。中草药化学成分复杂,可谓有机物与无机物、分子态与离子态、大分子与小分子、结合体与游离体共存,多数成分均可能具有生物活性,因此,中药发挥疗效是对机体机能多成分、多靶点复合调节作用的结果。 中草药大多数有效成分均包裹在植物细胞内,由于植物细胞壁的阻碍作用,大量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因而导致中草药见效慢,使用剂量大。中草药成分发挥药效首先应突破植物细胞壁的阻碍,这就需要在纤维素、木质素等降解酶的酶解作用下才能实现。在中草药活性成分中仅有较小部分可以原形直接被吸收利用,由于大多数成分均为前体活性成分,并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因

基因检测公司大全讲解学习

2017年基因检测公司 大全

基因检测业务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液体活检(ctDNA技术)、肿瘤个性化用药、肠道微生物菌群、消费级基因检测、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等等。 2017年基因检测公司大全 深圳 华大基因、华因康、康昕瑞、碳云智能、核子基因、康昕瑞、海普洛斯、微基因 Wegene、弘睿康hcode、裕策生物、承启医学、联合医学、美因生物、基因启示录、恒创基因、基因家、基因慧、瀚海基因、千年基因、谱元科技、斯坦福医学、因合生物、云蜂基因、乐土基因、蓝图基因、卓然基因、爱米基因、微健康基因、一道生物https://www.360docs.net/doc/e6376182.html,/ 北京 贝瑞和康、一脉基因、基云惠康、安诺优达、奥维森、诺禾致源、迈基诺、鑫诺美迪、普利莱基因、美佳基因、吉因加、博奥、齐康泰、中源协和、水母基因 广州 达安基因、金域检验、达瑞生物、锐博生物、安必平医药、基迪奥、永诺生物、益善生物、赛哲生物、赛哲生物、燃石生物、美格生物、艾基生物、库基生物、腾飞生物、拓普基因、博奥木花、嘉检医学、奇辉生物、基准生物、精科生物、贯善生物、迈景基因 上海 南方基因、解码基因、邃志生物、易瑞基因、天使生物等等

武汉 言行生物、康圣环球、武汉华大基因、生命之美、未来组生物、锦奥生物、博洪生物、树桥科技、贝纳基因、莎菲生物、大众源生、良培基因、爱基百客、冰港生物、点墨生物、拜科基因、康测科技、基诺赛克 成渝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迈克生物、新基因格、博奥晶芯、先导药物、昂迈思、赛荣生物、云合基因、23魔方、云蓉科技、基因帮(生命基线)、奇恩生物、威斯腾生物、佰诺吉生物、浦洛通生物、倍斯瑞生物 江苏 南京迪康金诺、苏州首度基因、苏州智核生物、苏州贝康医疗、苏州金唯智生物、苏州泓迅科技、南京诺维赞生物、苏州吉玛基因、苏州贝斯派生物、苏州阅微基因、苏州健路生物、南京金斯瑞生物、南京世和基因、江苏亿康基因、苏州为真生物、苏州天昊基因、苏州天衍药业、苏州协云基因、苏州科贝生物杭州 博圣生物、迪安诊断、浙江天科、联川生物、沃森生物、健洲生物、祥音生物、杭州贝瑞和康、中瀚金诺、谷禾信息、百迈生物、燃纳生物、米天基因、艾迪康医学、壹基因、名川生物、晶佰生物、科宁生物、基智基因、北角生物、本因生物、瑞普基因、圣庭生物、奥明基因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摘要胃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存在着动态平衡,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就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以及饮食、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腹泻、慢性回肠末端炎、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儿童孤僻症等急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从而引起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视,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胃肠道微生物平衡:急性疾病: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主与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而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亦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易受饮食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1)。近2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低度的、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衰老和老年疾病以及很多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最近有学者发现,饮食不当造成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能是这些慢性炎症的根源(2)。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疾病包括多种肠炎、肥胖、肠癌甚至肝癌。有数据显示,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临床患病的概率约为2%-3%(1)。因此,饮食结构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下我们拟队饮食结构或饮食中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其导致的人体健康变化进行探讨。 1 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个通过食物与外部坏境频繁接触的器官,自口腔至直肠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从口腔接近中性的环境到胃的酸性环境(pH2.5-3.5)对多数微生物有破坏作用,此时每克消化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为10000,而且主要以革兰阳性的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为主。进入十二直肠后,由于消化液的增加(如胆汁、胰液)以及停留时间短,十二指肠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此时微生物的组成不稳定,仅以极低的限数存在(3)。进入空肠和回肠后,微生物的数量开始增加,而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小肠末端,除了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的数量级增长外,其他一些革兰阳性兼性氧菌如大肠菌科的细菌以及专性厌氧菌群,如拟杆菌和梭杆菌也开始出现,甚至在回盲部之前严格厌氧微生物已开始出现,此后(即在盲肠之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在数量上超出兼性厌氧的微生物100-1000倍,此时细菌的数量可达到10^12cfe/g(3)。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肠道菌有7个门的细菌组成(4)。这种构成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共同并且双向进化的结果。其中,宿主因自然选择压力要求肠道微生物群趋于稳定。这些压力包括宿主在生理方面的存活压力、外界生存条件形成的肠道环境压力等(5)。因此,人体成年后肠道中菌群的门类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只是优势菌“种”存在个体差异。 2 食物中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 一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摄入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并致人体患病。目前,发现能引起食源性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有10种左右。另外,病毒也能引起肠道菌失衡。 残留在动植物产品中的兽药、抗生素、苯酚、对甲酚、吲哚等化学物质,也会对人体肠道的平衡长生影响,还会对肠道定植菌的屏障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衡。Jeong等(5)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梭杆菌和乳酸菌对黄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和梭杆菌对奥奎多司最为敏感(奥奎多司为光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中众多细菌

微生物学整理--肠杆菌科

格兰阴性杆菌 肠杆菌科: 共同特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 形态结构1)格兰阴性杆 菌; 2)中等大小; 3)无芽孢,多数 有周边毛,少数 有荚膜1)格兰阴性短杆 菌 2)有周鞭毛、菌 毛,某些菌株有 微荚膜 1)格兰阴性杆 菌 2)有菌毛,周鞭 毛,无荚膜 1)格兰阴性杆 菌 2)无鞭毛,无荚 膜,多数有菌毛 1)格兰阴性 2)卵圆或球杆 状,常成双排列 3)有明显荚膜, 无芽孢,无鞭毛, 有菌毛 1)格兰阴性小 杆菌 2)粘质沙雷菌 是细菌中最小 者,可用于检查 除菌滤器的除菌 效果(最大炭疽) 3)周鞭毛,除臭 味沙雷菌外均无 荚膜,无芽孢 格兰阴性杆菌, 呈多形性,周鞭 毛 格兰阴性球杆 状,偶有两级染 色,无荚膜, 22~25度有周边 毛,35度无鞭毛 (鼠疫耶尔森无 鞭毛) 培养特征1)需氧或兼性 厌氧; 2)营养要求不 高; 3)选择性培养 基:麦康凯 (Mac.C),S.S, 伊红-美兰 (EMB)1)兼性厌氧 2)营养要求不 高 3)在普通琼脂 和血琼脂平板生 长良好,菌落呈 圆形、湿润、灰 白色、、、 4)在肠道培养 基上能发酵乳糖 产酸 1)兼性需氧 2)营养要求不 高; 3)在SS、Mac 等选择鉴别培养 基上形成中等大 小无色半透明的 S型菌落 1)兼性厌氧 2)营养要求不 高,能在普通培 养基上生长,中 等大小,半透明 的光滑型菌落 3)在肠道杆菌 选择培养基上形 成不分解乳糖的 菌落(宋内氏菌 除外,它迟缓分 解乳糖) 1)在血琼脂上 菌落呈圆形、凸 起、灰白、不溶 血。光亮的大而 粘液菌落,相邻 菌落易于融合, 呈粘液状,用接 种环可拉起长丝 (拉丝实验) 2)在MAC上多 数形成发酵乳糖 产酸的红色菌落 室温下可产生脂 溶性或水溶性色 素,菌落呈粉红 色,红色 1,点种在营养/ 血琼脂培养基上 可迅速生长弥漫 成同心圆形波纹 状薄膜,布满培 养基表面,称迁 徙生长。可悲胆 盐,式碳酸,苯 酚等抑制。 2)在肠道选择鉴 别培养基上形成 无色透明,乳糖 不发酵的菌落, 产硫化氢的菌落 在SS上菌落中 心呈黑色 1)最适温度 20~28,4度能生 长+ 2)在肠道培养基 (如MAC)呈无 色,半透明,较 小的不发酵乳糖 型菌落 生化反应+ 1)活泼,能分解 多种糖;葡萄糖, O/F F 2)氧化酶(-)1)氧化酶阴性, 硝酸盐还原阳性 2)活泼,能分解 多种糖产气;分 1)分解葡萄糖 产酸,多数产气 2)不分解乳糖 3)H2S(+) 赖/鸟 1)分解葡萄糖, 产酸不产气 2)不分解乳糖, 宋内氏志贺菌能 1)葡萄糖酸盐 阳性,本病氨酸 脱羧酶阴性 2)分解葡萄糖 1)葡萄糖酸盐 阳性,苯丙氨酸 脱羧酶阴性 2)分解葡萄糖 1)苯丙氨酸脱 羧酶阳性,葡萄 糖酸盐阴性 2)H2S阳,乳糖 1)生化反应特 征不稳定,分解 葡萄糖产酸不产 气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课程名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学生姓名:xxx 学号:ssssss 所在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vvvvvvv 任课老师:懒洁玲

摘要:微生物对人类重要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有的好就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作为可以思考的人类,我们的身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刻起,我们便不是作为单独的生命存着。 关键词:微生物、健康、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星元、《发酵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2.程伟、《生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正文: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

基因检测公司大全

基因检测公司大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基因检测业务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液体活检(ctDNA技术)、肿瘤个性化用药、肠道微生物菌群、消费级基因检测、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等等。 2017年基因检测公司大全 深圳 华大基因、华因康、康昕瑞、碳云智能、核子基因、康昕瑞、海普洛斯、微基因Wegene、弘睿康hcode、裕策生物、承启医学、联合医学、美因生物、基因启示录、恒创基因、基因家、基因慧、瀚海基因、千年基因、谱元科技、斯坦福医学、因合生物、云蜂基因、乐土基因、蓝图基因、卓然基因、爱米基因、微健康基因、 北京 贝瑞和康、一脉基因、基云惠康、安诺优达、奥维森、诺禾致源、迈基诺、鑫诺美迪、普利莱基因、美佳基因、吉因加、博奥、齐康泰、中源协和、水母基因 广州 达安基因、金域检验、达瑞生物、锐博生物、安必平医药、基迪奥、永诺生物、益善生物、赛哲生物、赛哲生物、燃石生物、美格生物、艾基生物、库基生物、腾飞生物、拓普基因、博奥木花、嘉检医学、奇辉生物、基准生物、精科生物、贯善生物、迈景基因 上海 南方基因、解码基因、邃志生物、、天使生物等等 武汉

言行生物、康圣环球、武汉华大基因、生命之美、未来组生物、锦奥生物、博洪生物、树桥科技、贝纳基因、莎菲生物、大众源生、良培基因、爱基百客、冰港生物、点墨生物、拜科基因、康测科技、基诺赛克成渝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迈克生物、新基因格、博奥晶芯、先导药物、昂迈思、赛荣生物、云合基因、23魔方、云蓉科技、基因帮(生命基线)、奇恩生物、威斯腾生物、佰诺吉生物、浦洛通生物、倍斯瑞生物 江苏 南京迪康金诺、苏州首度基因、苏州智核生物、苏州贝康医疗、苏州金唯智生物、苏州泓迅科技、南京诺维赞生物、苏州吉玛基因、苏州贝斯派生物、苏州阅微基因、苏州健路生物、南京金斯瑞生物、南京世和基因、江苏亿康基因、苏州为真生物、苏州天昊基因、苏州天衍药业、苏州协云基因、苏州科贝生物 杭州 博圣生物、迪安诊断、浙江天科、联川生物、沃森生物、健洲生物、祥音生物、杭州贝瑞和康、中瀚金诺、谷禾信息、百迈生物、燃纳生物、米天基因、艾迪康医学、壹基因、名川生物、晶佰生物、科宁生物、基智基因、北角生物、本因生物、瑞普基因、圣庭生物、奥明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