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时分秒教材分析

《时、分、秒》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白己的生活经验与操作活动,认识时、分、秒,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利用拨、数、画图等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了解“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 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因此,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科书注重结合活动帮助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例如,通过拨钟面表针的活动,体会时与分之间的关系;通过“1分能做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1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懂得珍惜时间。 2.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时、分、秒的学习过程中,教科书关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在认识钟面时,教科书安排了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借助操作和观察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教科书展示了学生不同形式的示意图;在判断经过时间时,教科书也引导学生利用画一画的方式解决问题。总之,对于时、分、、秒的学习,教科书注重观察、操作、画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避免单一的死记硬背现象。 课时安排建议 内容建议课时数 奥运开幕(认识分) 1 1分有多长(认识秒) 3 淘气的作息时间(经过时间) 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4课时。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要点。 1.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并能说出钟面上从一个时刻走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说明:评价时,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关注学生对时间的体验,了解学生对时、分、秒的理解情况。求“经过时间”,要适当控制难度,一般是借助钟面进行数或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难度控制在分针指的时间是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对“时间”这个可以计量的量,掌握单位并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是认识时间概念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认识了时间单位“秒”之后,安排对分与秒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时间单位的系统;在认识单位后,安排对其计量工具的认识,包括钟面、电子表和秒表,了解其使用方法,以便选择合适的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时间不像长度、质量等概念那样直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深入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学校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关于时间的经验,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首先,让学生感知“1秒”“1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长度时,通过听滴答声,眨眼、拍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帮助学生对标准时间单位建立清晰、准确的感知。 其次,设计了“1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记录运动前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等多种体验活动,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同时渗透估计的方法。 最后,注重体现估计的方法。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教材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关于时间的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梳理与引导以突破这一难点。 教材在例题中安排了求经过时间的问题,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看钟表会读出、写出几时几分。 2.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钟面上刻度的含义,知道1时=60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认识“几时几分”的时间。 (一)课前游戏,感知关系 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游戏。报数的规则是先请12名同学1个1个地报数,报到12后,再请这12名同学5个5地数数,看看会数到几? 学生报数活动。

教师:12名同学5个5个地数,最后会数到几呢? 教师: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发现这12名同学5个5个地数数,最后数到的是60。 (二)情境再现,导人新课 教师:就像刚才的报数游戏一样,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也有这样的一组数字朋友,他们也是12个,也和60这个数有关系。 教师: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认读整时,你能读出下面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课件显示例1上课的时间。) 学生尝试认读,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三)活动探究,自主学习

1.钟面结构的回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学生: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 2个数。 教师:谁能告诉大家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教师用手在教具上比画1小格)是什么意思? 2.认识1分、几分 师:对。分针是用来记分的。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用课件演示1分,如下图。)数一数,填一填。 教师: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 教师:好,现在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

教材分析__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纵向作用是让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横向作用是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教材在第一学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后面在学习正反比例时,还要利用这个模型。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材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三者的数量关系,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三者的联系。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 2、不同教材版本对比 青岛版教材呈现了一个物流配送的情景图,通过送货这个具体行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掌握速度的意义,并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北师大版教材的情境图突显了对时间、路程与速度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左边是线段图,右边是计算过程,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理解速度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与时间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特别需要感悟速度与路程、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速度单位表示法掌握了,学生也就真正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3)突破重难点的关键:速度。通过对“速度”这个概念的不断深入探索,体会每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将速度的算法与速度的单位紧密联系,从而强化“路程、

小学数学_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长度单位,其实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从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你都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知识?(字母表示、1米=100厘米、比划长短)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学得不错。 二、认识毫米 1、引出毫米 课件出示: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1)、教室门高约2() (2)、1枝铅笔的长度是18() (3)、米尺长度是100() (4)、估计老师手里的硬币厚度是多少? 课件演示量出厚一毫米。 2、感知毫米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 你能指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吗? 对,从刻度0到这条刻度线的长度就是1毫米。谁还能从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多指几名学生上来指) 小结:对,尺子上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你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感觉怎么样?(太小了!)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 请同学们找出1角硬币,估计一下1角硬币有多厚,然后测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 拿出1号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宽?有多长?(估计后测量) 谁估计得准呢?赶快量一量。(学生动手测量后交流) 纸条的长正好是6厘米吗?这张纸条到底有多长呢?(学生交流:6厘米多一点或6厘米多3个小格) 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无法准确地表示出这张纸条的长度,我们今天要继续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就是——毫米。 对,1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3、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时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会5分5分的认时间。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分外到大凡,从简单到繁复,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是: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钟表是我这节课中准备的教具。 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应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小组合作:本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如:1时15分、9时5分等)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动手操作: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表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时分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立了如下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知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综合与实践《上学时间》教材分析

【综合与实践上学时间】 这是一次统计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里学习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就小组内同学每天上学所用的时间开展统计活动,了解并分析同学们上学时间的基本情况。这也是一次“长作业”,大约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完成。 除了休息日,学生每天都要上学,从自己家到学校,都需要时间。他们会有这些经验:自己每天上学所需要的时间不都相同,有时多一些,有时少一些,与行走的速度有关,也与其他原因有关;同学中各个人上学所用时间不都相同,与各人的家到学校的路程长短有关,也与交通工具、行走速度等因素有关。但是,学生都没有研究过上学时间。这次实践活动,把几乎每天都有的上学时间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体会其中有许多因素值得注意,尤其是采用数学的方式方法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教材设计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汇总讨论”“回顾反思”四个栏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学习的状态 教材问学生“每天上学,你途中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和同学相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还是比较短?”这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既能接受,又一下子回答不出。因为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每天上学途中用了多少时间,更不知道同学上学所用的时间。由此产生需要——了解自己以及同学每天上学途中各用多少时间。 怎样获得自己的上学时间?每天上学用的时间会不会一样?如果不一样怎么办?……在学生疑惑不决、困难重重的时候,教材提示他们“连续记录几天上学途中用的时间,再进行估计”。这就是说,要测量每天上学路上用的时间,根据各天用的时间,估计每天大约需要的时间。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提示,体会“连续记录几天的上学时间”的原因,引导他们进入收集数据的状态。 (二)收集数据,估计自己每天上学途中用的时间 教材为学生得到自己每天的上学时间,提供了三点帮助。一是指导方法,记录早晨上学的出发时间和到校时间,算出上学途中用的时间。二是给出记录数据的表格,方便学生及时记录,不丢失数据。三是根据连续五天(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学时间,估计自己每天上学大约用了多少分钟。 学生已经有看钟表、识时间的能力,在本册教科书《年、月、日》单元学会了求经过时间。他们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在教材提示的引导下,应该能够得出自己每天的上学时间。 为了顺利得出自己的上学时间,教学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提醒。如,上学途中尽量不要做别的事情,不要随意耽搁;上学途中尽量保持相同的步行速度,不要时快时慢;每天离开家时看一看钟表,到学校立刻看看时间,算出的经过时间就是上学途中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教材分析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90~92页内容。在学过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理解1时=60分。掌握读取计算钟面时间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中,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培养观察及推理的能力,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 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掌握“几时几分”的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读取整时、半时”的旧知,从而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我早晨6时起床,你能说说6时在钟面上是什么样子的 么? 2、出示一口钟,这个时间明明正在上课时间,让学生说出这个时间。 3、钟面上的这两根指针长得这么像,你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研究钟面,研究时、分的认识。 二、在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中认识时间 (一)观察钟面,感悟时、分的关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呢?请拿出学具钟,一起边看边数,数完再说说你们数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后汇报。 小结:用不同的方法数后,我们发现钟表上一共有60个小格。 (二)建立时、分的概念,学习1时=60分的 1、认识“时”,“分” 小结:时针走了几时只要看时针走了几大格。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 2、理解1时=60分 (1)导语: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时针走分针也走,现在请你再一次观察屏幕上的时针和分针各是怎么走的。请男生观察时针,女生观察纷争。 (2)学生汇报: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 (3)研讨:刚才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1圈,是60分,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你有什么发现么? 学生汇报:1时=60分。 (4)学生拨动钟表验证1时=60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 材分析,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p90、91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纳的过程,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的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 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它是什么?(钟表)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我们以前学习过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你能告诉大家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课件出示9时钟表)生:分针指12,时针指9,就是9时。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吗? 生:早上9时我在读书。(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师:那这个时刻又该怎样看?(出示7时半) 生: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中间,所以是7时半。师:这个时间你又在做什么?生:晚上7时半我在吃饭。 师:看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挺好的。看看这幅图小 朋友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主题图)钟表上现在是什么时间呢?你们会读吗?学生尝试认读。 师:同学们对这个时刻有不同的意见,说明关于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的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钟面结构的回顾。 请学生观察屏幕上的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指名汇报。(时针、分针、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你能告诉大家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什么意思吗?(师

小学数学_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年级:聋部三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五册。本教材主要根据了《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力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使教材符合听力和语言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教育,补偿其听力或语言障碍造成的缺陷,把他们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自食其力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本教材分为四个大单元,第一单元是万以内加、减法笔算;第二单元是千克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是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第四单元是时、分、秒的认识;第五单元是总复习。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等几个方面,本节课是“9的乘法口诀”中第1课时,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忆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忆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5、让学生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杳1-8的口诀记忆情况。 2、进行1-8的口诀的集体练习。 二、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下雨的视频,创设“下雨了,同学们要买雨伞”的情境。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下雨了,同学们去商店买伞,每把伞9元,要买一把伞需要多少元?2把呢?3把、4把、5把、6把、7把、8把、9把呢?” 通过9个9个地加,一直加到81。 师:你能根据每次加9的规律,把这列数填完吗? 生:(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一个9是9,二个9是18,三个9是27……齐读这组数据。 师:这组数据都和几有关啊?引出课题并板书:9的乘法口诀。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依次出现1、 2、3…9个由9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 师:一个长方体由 9个小正方体组成,是几个9,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师板书: 9×1=9 一九得九 师:二个呢?三个呢?…… 学生说算式及口诀,教师板书: 9×2=18 二九十八 9×3=27 三九二十七 9×4=36 四九三十六 9×5=45 五九四十五 9×6=54 六九五十四

新人教版——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认识时间单位“秒”,1分=60秒,体验时间的长短。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时钟和分钟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之前,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秒。3、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都知道时分秒,对秒针大部分同学也能够很好地说出来,但是却对秒没有精确的时间观念,本节课可以利用钟表这种大家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秒。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钟表,知道1分=60秒 2、通过生活体验,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爱惜时间,珍惜分分秒秒的意识。 评价任务: 1、通过直观看钟表,能够说出1分=60秒(完成目标1)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1秒的时间有多长(完成目标2)

3、互相说一说1秒的时间都能干什么(完成目标3) 学习内容:秒的认识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学习难点: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用具: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呈现多媒体课件,请大家观看春节晚会倒计时,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学生跟着老师数10、9、8、7、6、5、…… 问: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秒 问:(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那大家过红绿灯时,上面的时间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大家比赛跑步时,老师又是按照什么时间单位来给大家计时的呢?——秒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秒”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第1课时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第82“做一做”,练习十五第一题。 (2)、本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有两个层次编排:一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时=60分,二是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学情分析情况: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建立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教师教的策略: 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2、本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去观察探索、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学生学的策略: 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小时=60分。 在教学中的实施: 1、猜谜语、复习导入 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旧知为教学新知做铺垫。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时分关系,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表一大格是5分,理解时和分的关系。 3、巩固练习 通过游戏的和结合生活中熟悉事例进行练习,让学生学得轻松,从练习中得到乐趣。 4、课堂总结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秒的认识》说 课稿 观摩课资料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第61页。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因此,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见识较少,思维能力差。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并且,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将与什么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第一课时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小学数学 三年级数学 年、月、日 :经过时间 说课稿

年、月、日:经过时间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材所涉及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至于其他一些稍复杂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暂不涉及。 例题仍然提供了有关电视节目预报的现实素材,并从中提出了两个有关节目播放时间的问题。教材利用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以及相关的实际生活经验计算“六一剧场”和“金色的童年”这两个节目播放的时间,探索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主要通过解决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材在最后安排了“你知道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通过直观演示,画线段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节目预报表。谈话: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报表,谁来当一位小小播音员,用24时计时法播报节目? 看,茄子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 提问:“六一剧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板书:开始时间 14时)什么时候结束的?(板书:结束时间 16时)求“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就是求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出示课题) ㈡、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 提问:“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可能的方法: ⑴从14时到15时是1小时,从15时到16时又是1小时,所以从14时到16时是2小时。 ⑵ 16-14=2(小时)。(提醒学生,单位要写“小时”,不能写成“时”。) 出示线段图,验证14时到16时是不是经过了2小时。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说课稿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给我这样一次锻炼自己、展示自己、让我成长的机会。谢谢。 一、教材、学情分析 今天我所讲的《认识钟表》一课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分为四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整时,第二课时认识大约几时,第三课时认识半时,第四课时综合与实践。旧版教材中,整时和半时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前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整时、半时的教学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学得不扎实。现在的新版教材中,把整时和半时分成了两节课的内容,今天我所讲的这节课是第一课认识整时,相当于旧版教材的半节课,所以时间上肯定是够用的课堂内容上也少很多。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对钟表的认识,包括对钟面的认识、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二年级“时、分、秒”的教学奠定基础。现实社会中,钟表随处可见,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和幼儿园的学习中,对钟表和整时有一定的了解。如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新闻联播》是7点开始,有的学生6点起床……但是对于钟面上的数字,分针、时针在钟面上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大多数孩子不曾关注。另外,生活中长说的8点、9点通常叫做8时,9时,对于孩子来讲,也不熟悉。 我所教学的这个班是一年一班,从去年9月份入学开始就由我教这个班的数学,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多数同学的行为习惯还是不错的,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多数孩子对简单的问

题能够用完整地语言叙述出来。也确实有吐字不清楚的、发音不准确的,回答问题很胆怯的,声音很小的。虽然大家今天看到的是这样的,但是确实已经比刚入学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整时的过程。 2.会看整时,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积极参加交流活动,感受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总结整时刻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画时针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钟面 四、说教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在教案中设计了以下方法: 1、利用学具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五、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秒的认识说课稿

《秒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时、分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及几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习《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和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

准确性的这些情况,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秒的长短的体验和联系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游戏教学、体验感悟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和内化。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设景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象,设置情境,自然 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我打算分为5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1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 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 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秒针、听 声音、模仿声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年月日教材分析.doc

《年、月、日》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学习“年、月、日”这三个较长的时间单位。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等相关知识。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和记忆大月的歌诀,有助于帮助学生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记忆月和日的有关知识。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这为学习24时计时法做好了充

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24时计时法的相关学习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天24小时的周期变化,从而引入24时计时法。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区分了时间与时刻的不同含义。最后让学生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材编排特点 1.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 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与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日、节日、开学日期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已经积累起对年、月、日的初步印象,某些特殊的日子更是在孩子的心中积淀了特殊的情感。因此,教材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知识。例如,主题图中直接在年历上标注出一些特殊的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特别日子;“做一做”中,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与父母的生日;选取学生一天中比较典型的学习、生活场景,配以钟表表示各场景的时刻。这些素材,都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一些感受和初步的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全面的认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为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