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研究与前沿结课心得体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研究与前沿结课心得体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研究与前沿结课心得体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研究与前沿结

课心得体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题研究与前沿结课心得

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里对环境这样阐述:“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不得不让人钦佩法律对环境定义的严谨性,它不仅指出了这个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而且明确了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明显影响的这类自然因素的总体。通过这个定义我们会发现环境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着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曾经一些不被纳入环境范围的东西,逐渐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去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性的内容。

从1857年英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到现在我国要把污水处理厂建设普及到县、镇,近代以来环境各领域的发展就如污水处理厂建设一样迅猛。这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环境问题日益暴露的严重性。历史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诸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水俣病等至今作为研究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世界上又发生过多起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它们相比于八大公害事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不再是一次偶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需要全体人类予以重视,共同参与,共同解决的问题。当代环境保护的兴起和发展也正是从治理污染、消灭公害开始的,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单纯运用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污染为特征的第一阶段,以污染防治结合为核心的第二阶段,以环境系统规划与综合管理为主要标志的的三阶段,以清洁生产、绿色技术等污染的全过程控制思想为代表的第四阶段。环境科学正是在人类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进入21世纪,环保产业兴起,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的重视和逐年增加的环保资金投入以及环保市场的潜在需求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速度。

环境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通常指研究领域的自然环境。每一个社会活动参与者都能说出诸如雾霾、垃圾堆积如山、水体恶臭等现成的环境问题。传统的一般按大气、水体、土壤、固废和物理的等几个方向研究环境污染问题,后来逐渐认识到土地沙化、森林破坏、野生动物灭绝,直到现在的资源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论研究,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却往往因为成本、资金和一些其他社会因素而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时入冬季,一如既往,雾霾再一次成为网络热词。据日本一些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雾霾问题在未来30年内不会得到很大改观。特别是入冬以来取暖燃烧大量燃煤,农作物秸秆燃烧,还有冬季频繁的逆温现象、再加上原有的工厂烟囱和日益增加的汽车数量等促使了一些地方“冬季看不见红绿灯”的怪现象,人们也带上夸张的口罩,作为对恶劣天气的“抗议”。曾有幸在环境检测站上班,做的正是大气自动监测这块儿,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实际情况往往比大众所看到的数据更严重。相比而言,大气污染治理需要更高的技术。一套SO2、NOx、CO、O3、PM10、PM2.5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竞标下来,需要700多万元人民币,并且还需要进口,因为国产的设备往往精密度不够,这又为设备维护增加了成本。大气污染的控制由于工作量大,也只停留于节能减排环节。重新进行资源整合、提高燃料利用率、制定更加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是目前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汽车的绿色环保标志正是一项积极举措。并有一些小道消息预测未来空气净化器的使用会像冰箱一样普及。大气环境的治理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经力的投入,我相信合理的规划定能还大众一个清爽的天空。

水体污染仍然是讨论最多的课题。水污染情况仍然非常严重。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膨胀,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全国主要流域的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4.2%,劣V类占17.2%,其中,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突出,56个湖(库)的营养状态监测显示,中度富营养的3个,占5.2%;轻度富营养的

10个,占17.2%。虽然1995年后国家就启动了对“三河三湖”的治理(三河:辽河、海河、淮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但是这些区域目前仍然处于严重污染的状态。正如老师所讲,一些水污染治理的理论技术已经很成熟,实验室阶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关键就是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阶段,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过程,环保人才将作为一支新的生力军,成为一个热门行业。

土壤污染和大气、水相比,正突出了它潜在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几乎所有的污染都会进入土壤。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影响到耕地质量、食品安全、甚至人的身体健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重金属污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亩。化肥、农药的使用,废电池不合理处置,工业污水的渗透都严重影响着土壤质量。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以及科技的进步,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等物理污染也越来越加剧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新一轮的资源和能源危机更是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改变资源结构,寻找环保新能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环境正越来越大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批的环境工作者成为急需的社会人才。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环保行业作为新世纪第三产业的典型代表,在人才需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理论研究,到现场作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学习环境工程专业,更要弄清本专业的前沿情况,了解哪里才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哪里才能发挥我们最大的价值。当兴趣爱好与专业达到相同的振幅,学习、工作就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种乐趣。听老师对环保行业的一些前景分析,我更加明确,也更加有信心。我相信会有更多的环保爱好者加入这个行业,环保事业也将会迎来一个锦绣的前程。环境保护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拒绝被垃圾包裹的生活,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相信蓝天、碧水、绿地将是我们眼前本真的风光!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4篇)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我在河间市的环境保护局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锻炼。开始还不是很适应,但后来经过自我调整和学习,慢慢就步入了正轨。在环保局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受益匪浅。整个实习期分2部分,前面2周在项目管理科和环境监测站实习,后两周做环境调查和宣传等工作。 项目管理科的职责职能是贯彻实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制度等规定和政策,并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管理工作和相应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管理工作;统计全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基本数据,编制全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资料报告;参与审查县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负责申报、下达环境科研项目,推荐和组织实施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工程)示范项目、协调环境保护技术引进工作;组织编制并实施全县环境可行性报告保护科技发展规划与计划。 换句话说,项目科的主要工作就是:派工作人员下乡考察,对所考察的建设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类,然后制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报告表或报告书,再经过逐级审批通过之后,项目就可以进行建设并开始一段时间的试生产,如果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经工作人员验收后,就可以开始正式生产了。项目管理科所从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正好是我所学的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去向之一,所以我在这里参加实习锻炼是再好不过培训心得体会了,通过了解环评工作情况,我可以更好的规划我的专业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基础。 在项目科实习锻炼的这几星期我长了很多见识:我去的时候,该科的工作人员正在处理河间县华联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水回用项目,当我看到那一堆堆的表格和数据,感觉很熟悉但也很陌生,因为有一些我们学校学习过,但很多没见过,这对我有很大的感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靠学校教授的知识在社会上工作是不行的。 在不断询问和调查相关资料下,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项目的大概状况:河间县华联纸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生化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处理废水,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0吨/日,治理设施进水浓度为2496mg/L,治理设施出水浓度位50.9mg/L,上年环统中COD排放量450.18吨,上年环统中污水排放量为5002000吨。后面的时间我就处理改建项目中一些简单的数据和图表并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的细节和沟通的重要性,工作中一定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因为数据太多了容易使人疲倦,记得第一天的时候我很不适应,一些数据记录的位置弄错了,幸好当时的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了,还有就是要和很多部门和单位沟通查找需要的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团队的配合和协作都很重要,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不可能在规定的工作日能完成一个大的项目。 下面是一些改项建目的的内容:排项目核算登记表,产量及污水减排汇总表,工业企业和治理工程基本情况表,企业工作心得,污水处理‘三量台帐’月报表,企业在线监控数据台账,污水在线系统验收资料,日常监督检测和监察报告,污水处理工程调试报告,工程验收资料。 因为需要数据,我有机会和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去监测点取样,再回监测站实验分析水样。在该过程中,有些实验虽然操作很简单,也没有学校里的要求高,不过我认为自己还是不能很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很简单的问题分液漏斗竟没有打开上面的盖子就直接分液。在学校,我们有时在抱怨实验条件差,学的东西没用,在实验室也没有尽自己最大

材料科学前沿论文

智能材料的结构及应用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摘要:材料的智能化代表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材料是一种能通过系统协调材料内部各种功能并对时间、地点和环境作出反应和发挥功能作用的材料。且能感知外部刺激,能够判断并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智能材料的结构的基础之上,介绍一些它在当今社会不同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材料、结构、应用 材料的发展从之前的单一型、复合型和杂化型,发展为异种材料间的不分界的整体式融合型材料。而近几年所兴起的智能材料更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材料,它的仿生系统具有传感、处理和响应功能,而且与机敏材料相比更接近于生命系统。它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程度实现非线性响应从而达到最佳适应的效果。对于智能材料我结合自己听课的内容、书籍及网上资料的查阅写下对智能材料的认识。 智能材料不同于传统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它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并加上了信息科学的内容,实现了结构功能化功能智能化。一般来说智能材料由基体材料、敏感材料、驱动材料和信息处理器四部分构成。即: (1)基体材料:基体材料担负着承载的作用,一般宜选用轻质材料。一般基体材料首选高分子材料,因为其重量轻、耐腐蚀,尤其具有粘弹性的非线性特征。其次也可选用金属材料,以轻质有色合金为主。 (2)敏感材料:敏感材料担负着传感的任务,其主要作用是感知环境变化(包括压力、应力、温度、电磁场、PH值等)。常用敏感材料如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光纤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电流变体、磁流变体和液晶材料等。 (3)驱动材料: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驱动材料可产生较大的应变和应力,所以它担负着响应和控制的任务。常用有效驱动材料如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电流变体和磁致伸缩材料等。可以看出,这些材料既是驱动材料又是敏感材料,显然起到了身兼二职的作用,这也是智能材料设计时可采用的一种思路。 (4)其它功能材料:包括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纤和半导体材料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课程论文

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 摘要:曝气生物滤池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新工艺,该工艺具有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不需二沉池等优点.综述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特点及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现状;发展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水的处理达标排放及回用技术正受到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以其独有的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BAF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氧传输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好等优点[1,2],而且还可用于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等[3]。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有机物及SS去除,氨的硝化去除,反硝化脱氮,脱磷以及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中,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特点及机理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简称BAF,是20 世纪80~90 年代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借鉴给水滤池工艺原理而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曝气生物滤池是普通生物滤池的一种变形形式,也可看成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在生物反应器内装填高比表面积的颗粒填料,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并根据进出水流向不同分为下向流或上向流,污水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流过滤料层,滤料层下部鼓风曝气提供生化反应所需的氧气,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的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净化,同时填料起到物理过滤作用[4,5]。 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形工艺诸如氧化沟工艺、AB法工艺、SBR法等工艺,虽然处理效果比较好,但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高,处理负荷低,运行启动慢,容易发生污泥膨胀,不能承受冲击负荷等不足之处,同时工艺设备处理效能低,能耗高,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而曝气生物滤池已经从单一工艺逐渐发展成为系列综合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AOX(有害物质)和脱氮除磷等作用[6,1],其最大优点是集生物净化和物理过滤于一体,不需设置二沉池,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使处理工艺流程得到简化.此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能耗及运

讲座资料及心得体会

讲座资料及心得体会

讲座资料及心得体会 【篇一:学科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学科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学科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朱真才,肖兴明,刘同冈和李威四位教授讲了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及前沿发展,学科研究方向,重大项目研究方向,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的学科科研现状。通过听他们的讲座,我对我们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了个系统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再也不是过去模糊的概念了。 就内涵来讲,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性能、设计及制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学两大领域。机械学是研究机械结构和系统性能及其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包括制造过程及机械系统所涉及的机构学、传动学、动力学、强度学、摩擦学、设计学、仿生机械学、微纳机械学及界面机械学等。 就研究现状来讲,近些年来机械工程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机械工程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领域已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清华温诗铸教授等提出了薄膜润滑概念,发明了纳米薄膜测量技术;燕山大学黄真教授提出少了自由度并联机构综合的普适性方法和通用自由度计算公式;重大彭东林教授发明了时栅位移传感器及其测试系统,是精密测量领域少见的原创成果;武汉理工华林教授提出了环件轧制咬入孔型、塑性锻透和刚性稳定力学模型。虽然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机械工程学科在国际上总体还处于落后地位。未来制造业发展总趋势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知识化和极端化。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高效精确化、智能集成化及制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中期论文

稀土材料 姓名:牛刚学号:S2******* 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在材料的结构与功能改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稀土元素的4f轨道电子数目是稀土元素之间最明显的差异,正是4f轨道电子数目的差异引发了稀土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具有与其他材料完全不同的许多优良性能。 我国稀土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和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但功能材料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稀土在磁性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增长迅速,其应用份额从1990年的13%增长到了2002年的30%。稀土功能材料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从70年代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应用和产业化开发的速度愈来愈快,一般以5年左右的周期出现一个震动世界的新成果,并迅速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 1稀土磁性材料 1.1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RECo5型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70年代出现了RE2Co17型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其磁能积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温度稳定性好,但由于主要原料是Sm和Co,成本高,一般用于军工等特殊领域;第三代稀土永磁REFeB发明于80年代,是当今磁能积最高的永磁材料。近年来全世界NdFeB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5%,2003年我国NdFeB磁体的产量达到15000t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稀土永磁制备技术和磁体性能方面与国外比较还有不少差距,多数厂家的产品因磁体性能较低、一致性难以满足高档用户的要求,因此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3~1/2,经济效益不尽人意。随着烧结NdFeB磁体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发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的热潮。西方国家大部分采用快冷厚带工艺制备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用该工艺生产的磁体磁能积高,性能稳定。国内许多单位都在加速开发此新工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已经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冷厚带制备工艺,并与设备厂家合作设计制造了一台300kg甩带炉,试运行效果良好,产品已基本达到国外用户要求,近年内将实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备工艺和设备的改进; (2)通过掺杂Co,Al和稀土Tb等提高矫顽力和改善温度稳定性;(3)通过纳米双相耦合技术提高永磁材料的性能;(4)稀土永磁薄膜材料和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 据全国稀土永磁材料协作网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烧结NdFeB磁体总产量将达到50,000t,销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到2010年中国烧结NdFeB磁体产量将达到7万吨,占全球75%,销售额将达到260亿元。在未来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中心。 1.2磁致伸缩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是在偏磁场和交变磁场同时作用下,发生同频率的机械形变的一种材料。与压电陶瓷(PZT)和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Ni,Co相比,稀土超磁致

环境材料与导论论文

生物资源材料与未来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 当你从食品店买回糖果、糕点的时候,当你从服装店选购了称心服装的时候,当你从家用电器商场抬回称心电器的时候,甚至当你从菜摊上买回新鲜蔬菜的时候,带回来的包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塑料袋,当这些塑料袋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如何处理就牵扯到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当然,作为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一名学生,经过专业课的学习,我知道高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正因为这样高分子的发展会给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地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那么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就应运而生,成为时代的宠儿,企业通过经济性循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益,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的污染。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经济性循环 高分子材料自上世纪问世以来,因具有质量轻、加工方便、产品美观实用等特点,颇受人们青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聚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结构修饰与分子设计水平提高和共混改性技术的

完善,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高分子的光电、磁等行为,揭示分子结构和光电、磁等特性的关系导致更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近年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如智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相继问市,为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大型制件和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在二战以前,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人工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缓慢。但随着战争的爆发, 天然橡胶、棉花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始紧缺, 迫使人们去探索合成人造高分子的途径。 与此同时,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及废弃后的不适当处置引发了诸如白色污染之类的问题制约了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况且,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石油原料的有效开采储量迅速下降,能源价格不断上升,更加速了废旧高分子材料的资源化进程。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适合现代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且不受地域、气候的限制,因而高分子材料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对人类最为重要的材料;但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其消费产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循环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化是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环境科学的原理着眼,还是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看,废塑料资源化不仅可以消除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以下就是高分子经济性循环的几种方法,做简要介绍。 第一,物理循环利用物理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指简单再生利

最新浅谈对环境科学的认识

浅谈对环境科学的认识 前言 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集物理化学生物与一身的前沿性学科,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环境,保护环境的基础学科。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就世界范围它才兴起了二三十年是一个新兴学科。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来源。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而这一切研究和发展在如今这个时代都离不开环境科学,因此作为现代学环境科学的本科生我有必要谈谈我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 正文 一,环境科学的针对目的。 1,为维护环境质量、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相关规定。 2,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依据。 3,为更好的研究环境提供科学基础和数据,是人类可以更好的和环境相融合。 4,做为一个交叉学课涉及面广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帮助,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服务。 5,提供经验培养更多的环境科学人才,为保护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 1,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三,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环境变异也随时地发生。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向不利于人类的方 向发展,就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过程,包括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的形 式和演化机理等,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服务。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人类通过

关于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

关于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环境工程实习心得体会 我实习的单位是××××××学院,这是一所由××市教委、××(集团)公司与德国××基金会合作的一所探索、实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我在学校里主要是负责校园内网的管理,其涉及到校园网网站的正常登陆和访问,校园内各系部主机是否正常互联,有无被病毒感染、传播。使得校园网内的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做好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从学生到实习工程师,短短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最主要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社会在加速度地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作为一名it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单位里,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说,近3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网络中心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

些什么呢等等吧!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网络中心,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老师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老师我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我对网络部线,电脑硬件安装,网络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比叫感兴趣,所以老师就让我独立的完成校内大小部门的网络检修与电脑故障排除工作。如秘书处的办公室内局域网的组件,中心服务机房的服务器监测等,直接或间接保证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甚至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环境科学

清华大学 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报告题目: 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某某某 2008 年月日

中文摘要 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气候变化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关系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开展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对科学制定农业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采用1999年~2001年北京市永乐店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进行ThuSPAC-Wheat和CERES-Wheat模型参数率定的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1951~2006年气候变化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一步设置7种气候变化情景,应用CERES-Wheat模型进行产量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产量的变化。 关键词:气候变化产量冬小麦ThuSPAC-Wheat CERES-Wheat

ABSTRACT Climate change has raised attention worldwide, whose impact on crop yield is closely concerning to food security. So it is vital to assess its impact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calibration of ThuSPAC-Wheat and CERES-Wheat models, using the field experiment data of Yongledian Winter Wheat Station from 1999 to 2001,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Beijing Weather Station from 1951 to 2006,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the potential wheat yield is studied. In addition, yields in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re simulated. Model simulation using genetic parameters of Jingdong No. 8 shows that in ThuSPAC-Wheat Model, the wheat yield, the top weight and the LAI are well simulated, and in CERES-Wheat Model, the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are well simulated. Keywords:Climate change yield winter wheat ThuSPAC-Wheat CERES-Wheat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总结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总结 环境工程实习心得总结篇1 实习时间:X年X月X日——X年X月X日 认知实习目的: (1)认知实习,就是在我们没有上过专业课或者只是初步学习过专业课前,学院组织我们深入企业、工厂、车间,提前认识我们将要学的东西是什么,对这专业的哪些知识比较感兴趣,初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为了更好的让我们了解我们的专业,更好的掌握将来发展方向,学院组织我们进行认知实习。在认知实习中我们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工业加工方法和流程,了解一些常用机器的操作方法,认知企业环境保护方法与力度。对于我们只

在学校象牙塔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经历,对以后走进工厂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这次实习能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增加学好本专业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开阔我们的眼界,增强对专业的热爱,树立牢固的专业理想。 认知实习任务: 一、浅析生活污水处理流程(杏林污水处理厂)6月25日(星期三) 二、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松霖卫浴)6月27日(星期五) 三、浅析化工污水处理流程(翔鹭石化)6月30日(星期一)

四、浅析大气袋式除尘流程(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7月2日(星期三) 五、浅析工艺生产处理流程(三达膜科技)7月3日(星期四)认知实习内容: 一、杏林污水处理厂(6月25日) 2018年6月25日星期三,在杏林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环境工程12级1班参观认识了杏林污水处理厂。 其中,我们跟随着污水的流程进行参观,从黑乎乎、带着各种杂物的进水泵口、到黑水翻涌的曝气池、沉淀池到水流潺潺的终沉池,最后到出水泵口杏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包含格栅分离、重力沉降、A2/O活性污泥法等工艺。

道路材料工程学科前沿综述

道路材料工程学科前沿综述 摘要:近年来,道路材料工程学科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公路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方法。本文针对当前道路材料工程发展现状,综述了其重要进展,并对我国该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道路材料工程;前沿;综述 0 引言 道路材料工程是一门与材料和道路有关的学科,它以材料科学和道路工程理论为基础,采用材料分析、测试等手段来研究材料,旨在研究和解决工程建养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道路材料工程学研究内容包括水泥路面材料开发、改性及施工工艺研究,沥青路面材料开发、改性及施工工艺研究,土质加固及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研究。 回顾历史,道路工程每一项技术的出现,首先在材料方面有所突破。如路基土的改良与稳定技术,沥青、水泥材料的改性研究等都与材料科学有关。由此可见,道路材料学科的不断发展尤为重要[1]。 1 道路材料工程学科各方向的发展 1.1 路面结构与材料的发展 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路面材料的适用性、组成设计等对路面的使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1 沥青路面与材料 (1)沥青路面材料 沥青路面成为主导路面结构形式的原因在于其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减振性良好,但若材料组成、施工工艺不当,面层也会出现车辙、低温开裂等不良现象。 近年来,为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从沥青材料性能的改善着手,相继出现了乳化沥青、改性沥青。从材料必须满足环境的角度出发,一些学者开始研发全温度域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流变特性与路用性能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出改性沥青质量控制技术。从环保角度出发,很多人员对废橡胶粉改性沥青、废塑料改性沥青、硅藻土改性沥青等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2)环保型道路材料

环境科学导论课题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 专题论文 论题:环境问题 题目: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1 学生姓名:丁武斌 学号:1106020104 2014年5月7日

目录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1) 一、引言 (1) 二、雾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2.1、什么是雾和霾 (2) 2.2、雾霾的组成 (3) 三、雾霾形成的原因 (3) 四、雾霾的危害 (5) 五、雾霾的治理 (6) 六、个人如何应对灰霾 (7) 七、结论 (7)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丁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生物工程01班,110602010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武汉乃至全国关注较多的“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危害,预防措施。 关键字:雾霾;雾霾天气;雾霾成因;防治;环境污染;雾霾危害、预防; 一、引言 武汉市从2012年6月11日开始一周内出现两起严重灰霾天气。从2013年1月8日起武汉开始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来势凶猛,整个武汉三镇都被浓雾笼罩,空气达到重度污染。受雾霾和大风影响,汽渡、轮渡出现短时停航,长江江面能见度不足500米。据了解武汉雾霾天气已持续10天为新世纪以来最长,等到21日才终结。2014年1月,武汉市雾霾天气应急处置专项应急委员会决定,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据了解此次是我市今年首次启动雾霾黄色预警,也是史上第三次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武汉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污染状况,出现了1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严重污染,特别是1月6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出现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水平。 雾霾天气的元凶是PM2.5,下面是世界各国的PM2.5标准:

最新环境工程学习心得精选

学习心得 通过这些日子的继续教育学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进而对我国水资源情况、水质富营养化、水污染防治有了许多崭新的认识,结合自己本专业的一些情况,其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了解淡水资源储存十分有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特性,学习控制营养物质在底泥中的沉降积累和释放机理和方法,最终达到保护环境排的目的。 我国为世界上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190km3,1997年全国地表淡水资源量2683km3,地下淡水资源694km3,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88 k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人均占用水资源量仅为23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的1/6,俄罗斯和巴西的1/12,加拿大的1/50。排在世界的121位。从表面上看,我国淡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属于丰水国家。但我国人口基数和耕地面积基数大,人均和每公顷平均经济量相对要小的多,我国已处于严重的缺水边缘。联合国规定人均1700m3为严重缺水线。其中天津、上海、宁夏、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辽宁等十个省市区的水量低于生存起码线。 我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99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水环境状况。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一年,废水排放总量416亿m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7亿m3,生活污水排放量189亿m3。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县及县以上工业188亿m3,乡镇工业39亿m3。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Cr)排放量1757万t,其中,工业废水COD Cr排放量1073万t,生活污水COD Cr排放量694万t。工业废水COD Cr排放量中,县及县以上工业666万t,乡镇工业407万t。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所谓固氮作用或者固氮过程,按照生物学的观点,将其定义为:生物体仅仅以氮气作为氮的来源而生长的生物学过程。如果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固氮作用定义为:氮气分子中稳定的三价键被生物酶彻底裂解而被生物利用的能量反应。 磷主要来源于磷酸盐矿、动物粪便以及化石等天然磷酸盐沉积物。在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磷以各种形态存在于藻类细胞之中。磷酸盐类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磷酸盐也存在于三磷酸腺苷(ATP)这样的具有很高能量的物质中。目前,对化合态的磷是否适合于藻类吸收还缺乏确切的证据。但是,对于离子态的正磷酸盐是水生植物吸收的最主要的形式这一事实已经清楚。有机磷化合物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的问题,国内外对此研究颇多,现在已经初步揭示,微生物利用体内的酶,将磷酸根(PO43-)从有机磷分子中分解出来,或者通过释放胞外酶的方式来加速这一分解过程。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科学导论作业(二) 200921060101陈馨琳 一、你所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定义: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新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与教育技术定义比较,该定义强调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研究学习过程,还要研究教学过程;强调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该定义的基本思想: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思想的体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考虑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新教育思想。 (2)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设备而抛弃常规的音像技术,要避免出现高级设备低级使用的现象。(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不仅要研究教与学资源,还还必须重视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既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五个基本环节。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 (1)从教学规律(技术理论与规范)看 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第一,从建造和形成认知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是基于奎林(M.R.Quilian)的语义网络理论。人类的认知是—个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各节点之间通过链的作用而结成一个记忆网络。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在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显然,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线性化,不仅限制了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知识信息,而且也限制了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来完成学习。第二,在认知过程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符合加涅(R.M.Gagne)的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揭示人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阶梯式发展过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理论教学部分,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与运用知识几个环节顺序连接的,形成的时间周期长,学生的记忆易于淡化,这是不利于阶梯式发展过程形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认知结构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 (2)从教学模式(技场)看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

得分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 姓名学号 院系班级 任课教师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主要介绍其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一些解决方略,以此来表明部分环境现状,并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再从一些调查数据描述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提出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上的不足。最后,再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温室效应、;因素;现状;影响;公众环境意识;对策。 1.前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得了空前规模上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明智的体现出来,就会给人类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过于轻率,就会给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目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及环境等热门话题,其实质就是反映了人类与环境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矛盾。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在此我仅从第二环境问题进行阐述——而在众多的次生环境问题中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就当前来看,全球变暖等大气问题也连连被拿上了桌面,足见大气问题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就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阐述。 2.温室效应介绍 形成原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总结

前沿讲座总结 一.前沿讲座概述 本学期的前沿讲座包括流域水质模型浅谈、低温等离子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光催化技术原理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和膜科学技术前沿进展。学院通过开设环境工程系列学科前沿讲座,介绍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前沿发展动态和热点技术。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前沿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在课内知识学习之余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极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相关的资料,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二.前沿讲座内容 1. 流域水质模型浅谈 流域水质模型浅谈主要包括DHI和MIKE系统、流域水环境问题、水质模型和水环境模拟四方面内容。 DHI的软件产品和咨询服务涵盖整个水文循环的过程,主要服务领域如下:城市水和工业(市政供排水、污水处理技术、环境风险评价、健康和安全风险评估和城市水软件);水资源(河流和洪水管道、水文、土壤和废物、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软件);河口和海岸(港口和海洋技术、海岸河口动力学、生态和环境、海洋软件); DHI软件:FeFlow、MIKE SHE、水处理模拟软件WEST,管网建模软件MIKE URBAN,河流海洋一维、二维模拟软件MIKE 11、MIKE 21,水资源管理软件等。 流域水环境问题:在水的供求关系紧张与水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水体污染、湖泊面积的萎缩和数量的减少、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地表水的短缺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总的来说,水环境方面目前还存在的许多问题待研究解决。 水质模型:描述污染物在水体中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包括一维(中小河流)、二维(宽线型江河湖库、河口)和三维(排污口附近、深水湖库) 水环境模拟:治理规划流域水,深滩河项目。MIKE技术构建降雨径流,水动力学污染物扩散等模型,应急突发事故的模型包括一维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论文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修复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摘要:近些年来,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排入水体,导致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底泥以及光线和PH值等影响因素有关。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的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处理湖泊富营养氧化的问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形成原因修复技术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排污量日益增加,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入湖(库),使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对水体水质有严重影响,而且影响到周边水环境和人文景观。据资料显示,由于排入湖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不断增加,我国湖水水质的富营养化过程大大加快。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个大中型水库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3%。因此,修复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 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缓慢流动的河流以及某些近海水体中氮、氧营等植物营养物质过量从而引起水体植物的大量生长,从而引起水质污染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 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 进而演

变为沼泽和陆地, 这是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 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 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将大量繁殖, 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 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 被微生物分解, 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 水质恶化, 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主要受营养物质、溶解氧、气温、光照、水动力和底泥等因素的影响。 ①营养物质。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淡水水域藻类大量增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磷,其次是氮,可能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在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和具备充分营养物质的条件下, 天然水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本身的原生质。 ②溶解氧。根据湖水中光合作用产氧和污染物氧化降解的耗氧过程可知,水体溶解氧下降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对其他藻类生长不利。当水体中氮磷过量富集,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生长旺盛,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鱼类等对藻类的消费能力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水中藻类越长越多,藻类生物集中在水层表面,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溶解在水体表层,表层水面形成氧饱和溶液,从而阻止了大气向水体进行复氧。与此同时,大量死亡的海藻在分解时也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这样水中的溶解氧就会急剧减少,甚至可降至零,从而导致水中的鱼类等动物大量窒息死亡,水体生态平衡被破坏,水质恶化。 ③温度和光照。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藻类生长的最重要的物理因子。在一定范围内,藻类数量随光强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温度的影响大于光强,如果光照和温度都较适宜,则藻类过量生长,水体可能

材料学科前沿讲座总结

材料学科前沿讲座总结 生物医用高分子 一.引言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即医用仿生材料,又称为生物医用材料。这类材料是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能够对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特殊功能材料。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高分子医疗器械到具有人体功能的人工器官,从整形材料到现代医疗仪器设备,几乎涉及到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使用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例子。医用高分子材料所用的材料种类已由最初的几种,发展到现在的几十种,其制品种类已有上千种。 目前,生物医用功能材料应用很广泛,几乎涉及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其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两大类。机体外用的材料主要是制备医疗用品,如输液袋、输液管、注射器等。由于这些高分子材料成本低、使用方便,现已大量使用。机体内用材料又可分为外科用和内科用两类。外科方面有人工器官、医用黏合剂、整形材料等。内科用的主要是高分子药物。所谓高分子药物,就是具有药效的低分子与高分子载体相结合的药物,它具有长效、稳定的特点。 二.发展历史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37年,其特点是所用高分子材料都是已有的现成材料,如用丙烯酸甲酯制造义齿的牙床。第二阶段始于1953年,其标志是医用级有机硅橡胶的出现,随后又发展了聚羟基乙酸酯缝合线以及四种聚酯心血管材料,从此进入了以分子工程研究为基础的发展时期。该阶段的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合成高分子的组成、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有目的地开发所需要的高分子材料。

目前的研究焦点已经从寻找替代生物组织的合成材料转向研究一类具有主动诱导、激发人体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新材料,这标志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其特点是这种材料一般由活体组织和人工材料有机结合而成,在分子设计上以促进周围组织细胞生长为预想功能,其关键在于诱使配合基和组织细胞表面的特殊位点发生作用以提高组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速度。 三.基本性能要求 1. 力学性能稳定 在使用期限内,针对不同的用途,材料的尺寸稳定性、耐磨性、耐疲劳度、强度、模量等应适当。比如,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做人工关节时,应该用模量高、耐疲劳强度好、耐磨性好的材料。 2. 化学性能稳定 作为生物材料,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对人体的血液、体液等无影响,不形成血栓等不良影响。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环境,血液在正常环境下呈现微碱性,胃液呈酸性,且体液与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钾、钠、镁离子,含有多种生物酶、蛋白质、人体的环境易引起聚合物的降解、交联及氧化反应;生物酶会引起聚合物的解聚;体液会引起高分子材料中的添加剂析出;血液中的脂类、类固醇以及脂肪等会引起聚合物的溶胀,使得材料的强度降低。例如聚氨酯中含有的酰胺基极易水解,在体内会降解而失去强度,经过嵌段改性后,化学稳定性提高。 3. 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好 医用材料必须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好,不会引起炎症或其他排异反应材料,所引起的宿主反应应该能够控制在一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些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基团是不能用作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的,如有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或有些残留单体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等,这都应该引起极度的警惕。有些添加剂会随时间的变化,从材料内部逐渐迁移到表面与体液和组织发生作用,引起各种急性和慢性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