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要点备课讲稿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要点备课讲稿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要点备课讲稿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要点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

答:“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三英战吕布”:曹操联合袁绍等十七路军共同讨伐董卓,在虎牢关,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三气周瑜”:略。2.“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可以看出两人在性格上有什么特点?

答:主人公是曹操和刘备。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恐慌。

曹操特点:目光远大、胆识过人、雄才大略。

刘备特点:机警过人,随机应变,能屈能伸

3. 杀吕伯奢一家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在知道事实后仍然杀死吕伯奢,说明他狡诈阴险,生性多疑,手段残忍。

4.简述“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故事: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司徒王允,将义女貂蝉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貂蝉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最终使吕布杀掉董卓。

5. 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内容。

答: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荆州,仍然失败。

6.“桃园三结义”的主人公是刘备、关羽、张飞。

7.“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这里所写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

吕布;他的主要性格是:有勇无谋、目光短浅、见利忘义。

8.你怎样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

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博学多识,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9.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上任后烧了哪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仗: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要说的是诸葛亮到刘备军中后的第二仗:火烧新野。第三把火要说的是《三国演义》里面最精彩的一场战役——火烧赤壁。

10.赤壁之战这个故事中推出了哪些精彩的好戏?①诸葛亮舌战群儒,②蒋干盗书,③草船借箭,④周瑜打黄盖(苦肉计),⑤孔明借东风,⑥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11.你怎样评价周瑜?请举例说明。

风流儒雅,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但是气量狭小,嫉贤妒能。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运筹帷幄,连设妙计,终以3万兵马大败曹操的83万大军,创下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说明了周瑜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多次设计谋害诸葛亮,让他三天造出十万枝剑,并吩咐工匠故意拖延. 在与诸葛亮的几次周旋中,他急躁冲动,导致箭伤复发,临终时仍然慨叹“既生瑜何生亮”,这些说明他气量狭小,嫉贤妒能。

12. 《三国演义》中两例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作战双方分别是[(曹操)(袁绍)],[(曹操)(孙刘联盟)]。

1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哪些经典故事?

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赤壁之战三气周瑜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秋风五丈原

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白帝城托孤排八阵

14. 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15.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16、关于关羽的故事有哪些?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华容道义释曹操、走麦城刮骨疗伤。

17.你怎样评价刘备?

忠厚善良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

18.关于曹操的事迹。

挟天子以令诸侯割发代首官渡之战借刀杀人望梅止渴割须弃袍

19.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谁?(曹操)

20.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用计。

答: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21. 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骄兵必败”主题的一个故事。

答: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22.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23.关于张飞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勇猛雄壮,脾气暴躁,粗中有细。

张飞大闹长坂坡义释颜严三英战吕布鞭打督邮

24.“乐不思蜀”讲的是谁的故事?

蜀国亡国后,刘禅被俘虏,在魏国受荣华富贵,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十分高兴,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哈哈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25.《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连营。

26.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掌握阅读名着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气势的歌,咱们来欣赏欣赏。(课前) 2、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吗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 二、自主交流,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据老师课前了解,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着。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出示课件: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二)知识冲浪

1、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2、看来老师出的题是难不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先来 3、小结: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的三国知识,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出示:我最敬佩的英雄是,因为他。 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聚焦三个大家最熟悉,也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人物。 2、品评英雄。 (1)引出诸葛亮、关羽人物。 A、出示提示: 猜猜他是谁点击图像。你看他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真是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啊。 B、出示关羽图像和外貌描写。他又是谁,认得出吗 (2)小组合作: 合作提示: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人物的歇后语、成语。 二、说一说知道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 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 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 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出师表》《三国演义》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8—21题。(共12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 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 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乙】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馀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 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 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说:“曹操大 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 众数万,日行十馀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三国演义》四十一回1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划横线短语(2分)(1)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陟罚臧否()(3)负兄寄托之重 ( ) (4)使人收拾船筏 ( ) (5)先行为上 ( )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20、后人有言“扶不起的刘阿斗”,其实诸葛亮在出师之前,对刘后主—阿斗(刘禅)早有担虑。请仔细阅读甲文,说出诸葛亮有哪些担虑。(3分)21、仔细阅读乙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 原因。(3分) 参考答案:18、略19、成就(做)大事的人一定把百姓作为根本。20、担虑刘禅不能广开言路,采纳忠言;赏罚不严明;用人不公正。21、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 奈何弃之?”,正因为刘备这种宽厚仁慈、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仁政爱民赢得了臣民的信赖 和拥戴,大家舍生忘死,衷心为君。(原文1分,原因2分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教师版1-10回)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0回)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思考题2: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 思考题3:由对刘备、曹操二人出场的不同描写可看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流露出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尊刘贬曹,以汉室为尊,以曹操为奸雄。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设计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气势的歌,咱们来欣赏欣赏。(课前) 2、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吗?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 二、自主交流,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据老师课前了解,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著。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出示课件: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二)知识冲浪 1、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2、看来老师出的题是难不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先来? 3、小结: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的三国知识,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出示:我最敬佩的英雄是,因为他。

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聚焦三个大家最熟悉,也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人物。 2、品评英雄。 (1)引出诸葛亮、关羽人物。 A、出示提示: 猜猜他是谁?点击图像。你看他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真是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啊。 B、出示关羽图像和外貌描写。他又是谁,认得出吗? (2)小组合作: 合作提示: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人物的歇后语、成语。 二、说一说知道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 三、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评一评人物。 (3)小组汇报 ◆诸葛亮 A、《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歇后语数不胜数,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歇后语呢? 老师也把与诸葛亮相关的歇后语作了个整理,一起读一读。 B、一个成语、一句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个? C、引领阅读《空城计》 讲得真不错,简洁、清楚。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的故事,咱们来欣赏其中的精彩段落。 分层出示《空城计》相关描写,提问:读了这段文字描写,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这种心理,成功退敌,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C、现在,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诸葛亮? 小结:你看,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 D、诸葛亮被誉为“智绝”是名至实归的,我们钦佩他,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把握作者的“拥刘反曹”的局限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接引入正题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 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3、艺术思想

三国演义练习题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知识练习姓名 一、填空题.(一个填空1分共25分) 1、东汉末年,()、()与()桃园结义。 2、()曾经想以献宝为借口,想乘机除掉董卓。 3、曹操误杀了()后,仰天大叹: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 4、()仅仅用了一小会儿时间,便杀掉了华雄,令袁绍等人大为惊叹。 5、()用了辕门射箭一计使刘备与袁术两家和解了。 6、吕布的一生是结束在了()的刀下。 7、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8、在苦肉计中,是由()与()联合完成了这一计。 9、赤壁之战中,()献策诈降曹操。 10、曹操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 11、三国时期,从未得到过汉玉玺的是()。 12、孔明借完东风后由()接应,而避过周瑜派人追杀。 13、七步成诗的是()。 14、长坡一战中,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 15、书中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把奸诈的人骂作(),把量窄的人谓之为(),把性烈的人叫做(),把忠厚的人称作(),把昏庸的人说是()。 16、“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安天下。”凤“雏先生”的是指(),卧龙先生是指() 二、选择题. (一个选择 2 分共20 分) 1、刘备使用的武器是(),张飞使用的是(),关羽使用的兵器是()。 A 双股宝剑 B 青龙偃月刀 C 丈八点钢矛 2、“三顾茅庐”出自故事()中。

A刘备拜见诸葛亮B诸葛亮拜见刘备C诸葛亮拜见曹操 3、“赤壁之战”中,是由()。 A 关羽向曹操诈降 B 黄盖向曹操诈降 C 张飞向曹操诈降 4、“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话是是()说的。 A 曹操 B 周瑜 C 诸葛亮 5、一次,当关羽受伤时,为他刮骨疗伤的大夫是()。 A 扁鹊 B 刘备 C 华佗 6、关羽在麦城被活捉后,便被()杀了。 A 孙权 B 吕蒙 C 曹操 7、空城计这一计用在了()里。 A 柳城 B 街亭 C 麦城 8、“草船借箭”中,是因为()想陷害诸葛亮而设的圈套。 A 曹操 B 鲁肃 C 周瑜 9、被称为“蜀后主”的人是()。 A 刘备 B 刘禅 C 刘斗 10、到了三国鼎立的最后时期,蜀国()了。 A 向吴国投降了 B 向魏国投降了 C 统一了三国 三、请指出下列语句与何人有关?(一个 1 分,共10 分) 1、望梅止渴() 2、杯水车薪() 3、赔了夫人又折兵() 4、三顾茅庐()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身在曹营心在汉() 7、鞠躬尽瘁() 8、乐不思蜀()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10回(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参考答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杨恩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2.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使学生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初步掌握名著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4.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使学生对三国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初步掌握名著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过渡: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作为中国的一名莘莘学子,你想不想了解《三国演义》?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三国》。 二、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

的鼻祖。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 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 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3.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重点篇章人物分析、掌握阅读方法 《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1.诸葛亮形象阅读分析——“智慧超群”、“鞠躬尽瘁” 【重点回目】 从第三十七回“三顾草庐”到一百零四回“丞相归天”,诸葛亮的形象就贯穿在这将近七十回的演义中,特别是从八十七回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回回出现,回回鲜明。 【经典情节回顾】 1.七星坛诸葛祭风 ①周瑜见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②孔明写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并说可为他借得东风。③周瑜高兴地筑起了“七星坛”,然后把各路军马调度停当, 等候东风吹起。④三更东南风起,周瑜骇然,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训练题 一、填空题 1.《三国演义》之初众诸候中违约匿玉玺的是孙坚,称帝的是袁术。三国是曹操死后出现的,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分别指魏、蜀、吴,开国帝王分别曹丕、刘备、孙权,末代帝王分别是曹奂、刘禅、孙皓。 2. 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 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3. 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子龙。 4. 《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曹军七进七出,被魏将程昱称为“万人敌”的是赵云,字子龙,被誉为“常胜将军”,他先投奔在公孙瓒手下,后归附刘备,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另外四位分别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其中让曹操割须弃袍的是马超,定军山计夺天荡山的是黄忠。长坂坡桥头吓退曹军的是张飞,字翼德,他的故事还有智取瓦口隘、义释严颜。 5.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讲的是“义绝”关羽的故事,他被尊为“武圣”,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等等。 6.被称为“智绝”的是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是指他所指挥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城、火烧赤壁三场战役。和他相关的故事还有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挥泪斩马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有一句对联赞誉了他一生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他收的传人姜维,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斗智斗勇。 7.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被称为“奸绝”的曹操,他自封汉朝丞相,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最能体现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事情是杀吕伯奢全家,“割发代首”表现了他的严于律己,“望梅止渴”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 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到《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演义》。 二、小组探究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 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 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 小组交流,汇报,评价。 三、欣赏、品味作品 (课件)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

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作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四、推荐名句段 1.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作品中的名段。 2.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五、课堂检测 1.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飞穿针_______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曹操败走华荣道______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______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关羽走麦城______骄兵必败、最后一着 徐庶进曹营______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______假仁假义 2.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六、畅谈感受 1.谈谈读书的意义 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 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乱世悲歌英雄泪,金戈铁马忠义魂(一部乱世悲歌,英雄史诗) 一、《三国演义》的版本、成书及其作者 二、《三国演义》梗概和经典章回 三、《三国演义》主题以及突出思想(反曹拥刘、忠义) 四、《三国演义》中的三场战争 五、《三国演义》的人物(个性化) 六、《三国演义》经典名句和熟语 七、《三国演义》战略战术 八、《三国演义》经典评价(人物或者故事) 一、《三国演义》的版本、成书及其作者 1、《三国演义》(原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者《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又是我们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 后有,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 章回小说是长篇小说的一种,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演义”一词,小说体裁之一。据《辞海》解释:“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可见“演义”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作者根据史实,叙事中融入了自身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和道德评价。(特点:史实一句,艺术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又有想象和虚构) 《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2、版本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自从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流传之广,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刻本有二十多种,清代刻本还有七十多种。可以说,《三国》版本之多,在古代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 从形态来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大致分为三种 a.《三国通俗演义》 b.《三国志传》在现存的明代版本中,存世最多的要算万历至天启年间的各种《三国志传》本,世称“俗本”。 c. 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练习题124道

《三国演义》练习题124道 1.曹操次子是(曹丕),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因(感寒疾)而亡故。 2.《三国演义》中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奉孝”,他们是(刘理)和(郭嘉)。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公明”,他们是(徐晃)和(管辂)。又有两个人的表字为“子远”,他们是(许攸)和(孙峻)。 3.《三国演义》中,曹将夏侯憞的左目为 (曹性) 所射。曹豹是吕布的(岳父)。 4.《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表字先为(长生),后改为“云长”,败走麦城,为(马忠)所擒。 5.合淝合战时,吴国牙将(谷利)告诉孙仲谋先将战马后退,再催马跃桥,孙权才以得脱。 6.《三国演义》中,(杜预)有“《左传》癖”,(邓艾)有“口吃”。 7.李傕领兵犯长安城,是听取了谋士(贾诩)的计策。三国中号称“白马将军”的是(公孙瓒)。 8.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说出的第一个人是(袁术)。 9.三国后期,魏国人被称作“智囊”的人是(桓范),官居(大司农),为(司马懿)所斩。 10.曹操因为做了一个(三马食一槽)的梦,而决心不给司马氏兵权。

12.诸葛亮的父亲名为(诸葛珪),诸葛玄是诸葛亮的(叔父)。 13.诸葛亮死在(五丈原),葬在(定军山),享年(五十四)岁,病危之时,蜀汉后主派尚书李福前去问安,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任,诸葛亮先说(蒋琬),后说(费祎)。后诸葛武侯在(定军山)给魏将(钟会)托梦显圣。 14.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玄孙。其祖父为(刘雄),父亲为(刘弘)。刘备早年师从于(卢植)。 15.蜀汉即将降魏时,后主的第(五)个儿子(刘谌)誓死不降魏,官封(北地)王,后杀妻、子,自刎。 16.董卓表字为(仲颖),因(贿赂十常恃)而做西凉刺史。收复吕布时,是听取了身边谋士(李肃)的计策。 17.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下令掉杀蔡、张二将,后封(于禁)和(毛玠)为水军都督。 18.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相丑,但有大才,孔明很多才学也取之于她,后生子(诸葛赡),与武侯之孙(诸葛尚),皆为(邓艾)所斩。 19.蜀汉最后一个年号为(炎兴),后主刘禅表字为(公嗣),做(四十二)年皇帝位。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全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 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 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 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 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孟德、玄德、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 诸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 子桓、子建、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 关云长、吕奉先、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 导读任务(一)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 二、讨论主题 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 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 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 5.关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不求形同,但求神似)

7.仔细阅读备、操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 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 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二、讨论主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飞和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导读任务(三)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 概括故事情节: 二、讨论主题 1.结合文章的具体容,谈谈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 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阅读题(含答案)

蓓蕾读书工程《三国演义》阅读竞赛(含答案) 一、填空。 1、《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代作者罗贯中。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 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部名著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 2、“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魏_、_蜀_、_吴_,各自的首领是曹操、刘备、孙权。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三顾茅庐、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等。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曹操_,“智绝”是_诸葛亮___,“义绝”是_关羽___。 7、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关于、张飞、赵云、马超、黄盖。 8、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9、《三国演义》采用话本章回叙事的叙述手法,《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0、诸葛亮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过程中,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说既生瑜何生亮。 11、写出五个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探囊取物、 三顾茅庐、不知所云。 12、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关公)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3、巧授连环计”涉及庞统、曹操这两个人物,使用连环计是因为连环计是一计连环累敌,一计以火攻敌,两计扣用。而关键在于使其“自累”,在火攻时无法灵活应变,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教师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教师版)

————————————————————————————————作者:————————————————————————————————日期: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教师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