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简介

妇产科学是医学临床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妇产科学包括妇科学、产科学、围产医学及计划生育等,在优生学方面也担负着重大的任务。妇产科学的范围主要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生理与诊断;正常分娩;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异常产褥等。妇科特有疾患包括:生殖器官炎症、肿瘤、功血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滋养叶细胞疾病、计划生育等。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实验、演示、自学、讨论,辅导等各种形式。已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双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发挥教、学双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基本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本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理论课52学时,3.0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详述产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正常妊娠的诊断,正常分娩的处理;并熟悉常见异常妊娠,异常分娩的诊断及防治原则。

2.能熟练进行孕期检查,正常接生,高危妊娠的处理,能初步进行常用产科手术操作,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及优生咨询工作。

3.掌握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妇科盆腔检查方法与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和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计划并能从事生育工作。

4.能很好地询问病史,书写完整的妇科病历。运用妇科基础知识和诊疗技术对妇科常见急症进行诊断和处理。进行计划生育宣教咨询和指导。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妇女的健康服务。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产科检查,如四步触诊法,听胎心、骨盆外测量、肛查等。

2.基本掌握妇科检查,如外生殖器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三合诊检查以及肛查,并能按解剖部位顺序记录。

(三)基本素质

1.态度具有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

2.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工作的思维能力。

3.体质注意体育锻炼和临床防护,以健康的体魄从事医疗及保健工作。

四、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标

1.熟悉(1)外生殖器的范围及组成;(2)女性骨盆的结构组成及特点;(骨盆各平面组成及径线。3)

2.掌握内生殖器解剖生理功能,熟悉与邻近器官解剖关系。

3.了解内生殖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

内容

1.详细讲解外阴定义及组成。

2.重点阐述(1)女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解剖及功能;(2)骨盆各平面组成及径线;(3)重点阐述骨盆组成、详细讲解骨盆分界、重点阐述骨盆类型及女性骨盆特点;详细讲解骨盆轴及骨盆倾斜度。

3.一般介绍 (1)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血管、神经及淋巴分布。详细讲解其中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2)一般介绍骨盆底解剖。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标

1.了解妇女一生各阶段生理特点。

2.掌握 (1)月经及月经期临床表现;(2)掌握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3.熟悉(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2)月经周期调控。

内容

1. 一般介绍妇女一生各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生理特点。

2. 重点阐述(1)月经定义、月经血特征、正常经量、月经周期;(2)卵巢的功能:排卵分泌女性激素;卵巢性激素周期性变化、一般介绍卵泡发育莫体形成的周期变化。

3. 详细讲解(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2)下丘全垂体和卵巢分泌的性功能调节激素对月经周期调节。

第三单元妊娠生理

目标

1.掌握受精与着床。

2.了解胎儿附属物形成及功能。

3.熟悉妊娠期母体变化。

内容

1. 重点阐述受精、着床、着床条件。

2. 一般介绍胎盘、胎膜、脐带、羊水形成及功能。

3. 详细讲解妊娠期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血液、泌尿系统变化。

第四单元妊娠诊断

目标

掌握(1)早期妊娠诊断;(2)中、晚期妊娠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内容

重点阐述(1)早期妊娠详细讲解病史与症状,重点阐述检查与体征辅助检查;(2)中、晚期妊娠病史与症状、体征与检查、一般介绍辅助检查;(3)胎方位、胎产式、胎先露。

第五单元产前保健

目标

1.掌握(1)围生医学概念;(2)孕妇监护;(3)胎儿宫内监护,了解胎儿宫内诊断。

2.了解孕妇管理。

内容

1.重点阐述(1)围生医学概念;(2)胎盘功能检查;胎儿成熟度测定;胎儿宫内诊

断。

2.一般介绍(1)产前检查时间;首次产前检查(重点阐述预产期计算、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骨盆内测量、肛查、阴道检查);一般介绍产前检查。(2)一般孕妇管理。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

目标

1.掌握(1)分娩四因素;(2)分娩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2.熟悉枕先露分娩机制。

内容

1.重点阐述(1)分娩四要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2)先兆临产、临产诊断、产程分期、临床经过及处理。

2.详细讲解枕先露分娩机制。

第七单元正常产褥

目标

1.熟悉(1)产褥期母体变化;(2)产褥期临床表现。

2.了解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内容

1.详细讲解生殖系统变化、乳房变化、一般介绍其它系统变化。

2.一般介绍(1)产褥期临床表现:一般体征、子宫、产后宫缩痛、恶露;(2)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第八单元分娩时限异常

一、流产

目标

1.掌握(1)流产概念及临床类型;(2)流产处理。

2.了解流产病因,临床表现。

3.熟悉诊断、鉴别诊断。

内容

1.重点阐述早、晚期流产的定义。

2.一般介绍(1)流产病因、临床表现、重点阐述临床类型;(2)流产诊断、鉴别诊断;(3)流产的处理。

二、早产

目标

1.掌握(1)早产定义;(2)早产治疗。

2.了解病因。

3.熟悉临床表现及诊断。

内容

1.重点阐述(1)早产定义及一般介绍病因;(2)早产治疗原则。

2.详细讲解早产临床表现、诊断。

三、过期妊娠

目标

1.掌握(1)过期妊娠病因,了解病因。(2)过期妊娠诊断处理。

2.了解过期妊娠病理及对母儿影响。

内容

1. 重点阐述(1)过期妊娠定义,一般介绍病因;(2)处理:产时处理,产前护理。

2.一般介绍(1)胎盘类型、羊水量及胎儿;(2)对母儿影响。

3.诊断:详细讲解核实预产期,重点阐述判断胎盘功能,一般介绍了解宫颈成热度。

第九单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目标

1.掌握(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定义、病理生理变化;(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处理。

2.熟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3.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内容

1.重点阐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定义、病理生理。

2.详细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重点阐述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一般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第十单元异位妊娠

目标

1.掌握(1)异位妊娠的定义,熟悉输卵管妊娠病因、病理转归;(2)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3)输卵管妊娠的诊断,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3.熟悉异位妊娠的治疗原则。

内容

1.重点阐述(1)异位妊娠定义、一般介绍分类、详细讲解输卵管妊娠病因、病理;(2)输卵管妊娠;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2.治疗详细讲解手术(包括保守性手术)治疗原则,一般介绍药物治疗原则。

第十一单元妊娠晚期出血

一、前置胎盘

目标

1.掌握(1)前置胎盘定义分类;(2)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方法。

2.了解前置胎盘鉴别诊断和对母儿影响。

内容

1.重点阐述前置胎盘定义、详细讲解病因、重点阐述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介绍鉴别诊断。

2.一般介绍对母儿影响。

3.处理:重点阐述 (1)期待治疗 (2)终止妊娠方式。

二、胎盘早剥

目标

1.掌握(1)胎盘早剥定义,熟悉病因、类型、病理。(2)胎盘早剥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3)治疗原则。

2.了解胎盘早剥并发症。

内容

1.重点阐述(1)胎盘早剥定义、详细讲解病因、类型、病理;(2)轻中重胎盘早剥临床表现。(3)胎盘早剥诊断及鉴别诊断;(4)预防及处理原则。

2.一般介绍并发症,DIC,产后出血,恶性肾衰。

第十二单元多胎妊娠与巨大儿

目标

1.掌握(1)双胎及巨大儿定义;(2)双胎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3)巨大儿诊断及处理。

2.了解(1)双胎分类及特点;(2)巨大儿病因,对母儿影响。

内容

1.详细讲解双胎分类。

2.重点阐述(1)双胎诊断,并发症及处理;(2)巨大儿诊断及处理。

3.一般介绍双胎鉴别诊断。

第十三单元羊水异常及死胎

目标

1.掌握(1)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及死胎定义;(2)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死胎诊断及处理。

2.了解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及死胎原因,了解羊水过多对母儿的影响。

内容

1.一般介绍(1)羊水过多、过少、死胎病因;(2)羊水过多对母儿影响。

2.重点阐述(1)羊水过多、过少、死胎定义;(2)羊水过多、过少及处理,死胎诊断及处理。

第十四单元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

目标

1了解妊娠、分娩、产褥期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分类。

2.掌握(1)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心脏病可否妊娠的依据;(2)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心脏病的防治措施。

内容

1.一般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害,是产妇死亡原因之一。

2.重点阐述(1)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2)妊娠期心脏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征、检查;(3)分娩期心脏病的处理。

3.详细讲解心脏病可否妊娠的依据。

二、妊娠合并肝炎

目标

1.了解妊娠与肝炎的影响及生理变化。

2.掌握妊娠并肝炎诊断及处理。

3.熟悉妊娠并乙肝的预防。

内容

1.一般介绍(1)妊娠与肝炎间的相互影响;(2)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3)妊娠合并肝炎的鉴别诊断。

2.重点阐述(1)妊娠并合肝炎的诊断要点;(2)妊娠并肝炎的处理。

3.详细讲解乙型肝炎的预防。

第十五单元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

目标

1.熟悉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定义。

2.了解胎膜早破及胎儿宫内窘迫病因,胎儿宫内窘迫病理生理。

3.掌握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内容

1.一般介绍胎儿宫内窘迫定义、分类、胎膜早破定义。

2.详细讲解胎儿宫内窘迫病因、一般介绍病理生理、详细讲解胎膜早破病因。

3.重点阐述(1)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2)胎膜早破的诊断及处理。

第十六单元异常分娩

产力异常

目标

1.了解产力异常的类型、原因。

2.掌握(1)宫缩乏力的临床表现;(2)宫缩乏力对母儿的影响预防及处理。

3.熟悉子宫收缩、不协调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内容

1.一般介绍子宫收缩乏力,重点阐述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对母儿影响、预防及处理。

2.详细讲解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预防、处理。

产道异常

目标

1.熟悉骨盆异常的分类、诊断。

2.掌握骨盆异常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

3.了解常见的软产道异常及处理。

内容

1.一般介绍(1)产道异常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异常;(2)软产道异常,会阴、阴道、子宫颈异常;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的处理。

2. 重点阐述骨盆异常的分类诊断、对母儿影响处理。

胎位异常

目标

1.掌握常见的胎儿先露及胎位异常如臀先露,肩先露,持续性枕后位及持续性枕横位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2.了解常见的胎儿发育、异常如巨大胎儿、脑积水、无脑儿等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内容

1.一般介绍(1)臀先露的原因,详细讲解临床分类,重点阐述诊断,详细讲解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及处理;(2)肩先露的原因,重点阐述诊断、分娩临床经过,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及处理。

2. 重点阐述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的诊断、处理。

第十七单元分娩期并发症

产后出血

目标

1.熟悉产后出血的定义,熟悉产后出血原因及分类。

2.掌握(1)各类型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处理;(2)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内容

重点阐述(1)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分类,掌握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处理;(2)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子宫破裂

目标

1.了解子宫破裂的病因分类。

2.掌握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3.熟悉子宫破裂的预防措施。

内容

1. 详细讲解子宫破裂型发生的原因分类。

2.一般介绍(1)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子宫破裂的预防及重点阐述治疗措施。

第十八单元异常产褥

目标

1.了解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定义、病因。

2.掌握产褥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熟悉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内容

1. 一般介绍产褥感染的定义、产褥病率的定义。

2. 详细讲解产褥感染的病因、病理及其临床表现。

3. 重点阐述产褥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第十九单元妇科病史及体检

目标

1.熟悉妇科病史的采集。

2.掌握妇科检查。

3.了解妇科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内容

1. 详细讲解妇科病史采集。

2. 重点阐述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肛查。

3.一般介绍妇科常见疾病的症状鉴别要点。

第二十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目标

1.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

2.掌握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熟悉生殖器结核的传播途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内容

1.一般介绍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

2. 重点阐述(1)阴道炎:滴出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原体,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细菌性

阴道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慢性盆腔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 详细讲解慢性宫颈炎病因、重点阐述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 生殖器结核,详细讲解传染途径、病理、重点阐述临床表现诊断详细讲解治疗。

第二十一单元宫颈肿瘤

目标

了解(1)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因,熟悉病理掌诊断与分级,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2)宫颈瘤的病因和流行病学,掌握临床表现,临床分级,熟悉治疗与预防。

内容

一般介绍(1)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因,详细讲解病理学诊断与分级,一般介绍临床表现,详细讲解诊断与治疗;(2)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组织发生和发展,详细讲解病理重点阐述转移途径,临床表现,详细讲解临床分期,重点阐述诊断治疗、预防。

第二十二单元子宫肿瘤

目标

了解(1)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病理,掌握子宫肌瘤的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熟悉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临床分期,掌握临床表现,诊断、熟悉治疗,特别掌握分段诊断性刮宫的重要性。

内容

1.一般介绍子宫肌瘤的病因,详细讲解分类病理、肌溜变性,重点阐述临床表现、诊断、详细讲解治疗。

2. 详细讲解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病理、转移途径、临床分期、重点阐述临床表现、诊断、详细讲解治疗。

第二十三元卵巢肿瘤

目标

1.了解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及分级。

2.熟悉良恶性肿瘤并发症,掌握肿瘤标志物。

3.掌握(1)卵巢肿瘤治疗原则,熟悉临床表现与诊断;(2)不同类型卵巢肿瘤特异性要点。

内容

1.一般介绍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与分级,详细讲解良恶性肿瘤临床表现,重点阐述并发症,恶性肿瘤转移途径,详细讲解恶性肿瘤临床分期,重点阐述诊断,一般介绍鉴别诊断重点阐述治疗,一般介绍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2. 详细讲解(1)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治疗。(2)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病理、治疗。

第二十四单元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目标

1.了解葡萄胎含义,熟悉临床表现,掌握治疗与随访。

2.熟悉侵蚀性葡萄胎与线癌的鉴别,临床表现,掌握诊断与治疗原则。

内容

1.一般介绍葡萄胎含义,相关因素,病理,重点阐述临床表现,详细讲解自然转归,重点阐述诊断、治疗、随访。

2. 详细讲解侵蚀性葡萄胎与线癌病理,重点阐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随访。

第二十五单元生殖内分泌疾病

1.功血

目标

1.了解功血的定义,病因及出血机理。

2.熟悉功血的临床表现,掌握其治疗,重点掌握功血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内容

1. 详细讲解无排卵性功血的病因与病理生理,一般介绍病理变化,详细讲解临床表现,重点阐述诊断,治疗。

2. 重点阐述排卵性功血,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2.闭经

目标

掌握(1)闭经定义,了解病因;(2)闭经的诊断和辅助诊断方法及各种不同病因的处理。

内容

重点阐述(1)闭经的定义;(2)闭经的诊断与辅助诊断方法,包括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卵巢功能检查,垂体兴奋实验;(3)闭经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六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瘤

目标

1.掌握子宫内膜的异位症的病理,掌握临床表现,诊断熟悉治疗原则。

2.了解子宫腺肌症的含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内容

1.重点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含义,一般介绍发病机制,详细讲解病理、重点阐述临床表现,诊断、详细介绍治疗。

2.一般介绍子宫腺肌症,病因、详细讲解含义,一般介绍临床表现、详细讲解诊断。

第二十七单元女性生殖器损伤性疾病

目标

1.了解子宫脱垂的病因。

2.掌握子宫脱垂的分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内容

1. 详细讲解子宫脱垂的病因、重点阐述分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一般介绍阴道前后壁膨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第二十八单元不孕症

目标

1.熟悉不孕症的定义及相关因素。

2.掌握不孕症的检查程序及治疗。

内容

1.重点阐述(1)不孕症的定义;(2)治疗。

2.详细讲解不孕症的病因及检查方法、步骤。

3.一般介绍辅助生殖技术。

第二十九单元计划生育

目标

1.了解计划生育的含义。

2.熟悉各种避孕措施原理及使用方法。

3.掌握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及中期妊娠引产绝育术、后适应征、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内容

1.一般介绍(1)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2)工具避孕种类,重点阐述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预防处理;(3)药物避孕的原理、种类,临床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性;(4)绝育术的方法和进展情况、紧密避孕。

2.重点阐述人工流产的适应征、并发症的防治。

五、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教研室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每学期选派有经验教师任课(包括理论和实验课)。任课教师必须写出完整教案,并集体备课。新教师任课作行预试讲。

2.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理论教学以副高级以上人员为主,进行大班讲授。

3.提倡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与提问,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多媒体和图表教学,加深学生记忆和实际操作印象,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5.由于教学时数所限,部分需要学生了解的理论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学。

6.推荐课外参考资料,介绍常用网址,以利培养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7.组织教师和邀请有关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搞好教学监督,提高教学质量。学期结束总结教学情况,发扬长处,改正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8.见习期间,要有教师专门带教,每位教师带见习学生5~6名。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组织好典型病例,进行示教,讨论以印证理论课中的症状和体征,并从中学习疾病的诊断原则。进行几个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见习结束进行考核。

9.临床实习期间,要让学生细致观察病人,逐步掌握常见的症状、体症、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使学生初具独立处理这些疾病的能力。组织专家教学查房。实习结束进行考核。

(二)评价

1.教研室根据教务处制订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由教师本人、学生、教研室其他医师参加,在学期中学期末进行授课质量评价。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

2.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期末理论考试,见习末和实习末的理论和实践出科考核。

3.学生学习成绩由期末理论考试,见习、实习时提问,出科考试,毕业时理论及操作考试等综合评定。

编写华彩红王慧玲

妇产科学重点

妇产科学思考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2.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3.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 4.稽留流产: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于宫腔内仍未自然排出者。 5.异位妊娠:(宫外孕)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 6.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 7.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8.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未娩出前,部分或完全从子宫壁剥离。 @ 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妊娠20周以后,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围生期:指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前1周。 10.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11.病理性缩复环:在先兆子宫破裂时,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过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子宫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之间形成环形凹陷。12.宫颈糜烂:宫颈阴道部颗粒状红色区,炎症刺激时,正常的柱状上皮代替了正常的鳞状上皮。 [ 13.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4.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囊肿大小不一,直径多在5cm左右,大至10~20cm,

内含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 15.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 16.原发性闭经:年满16岁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 17.继发性闭经:指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 { 18.原发性不孕:婚后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 19.继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2年不孕者。 20.人工流产: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 二、思考题 1、女性骨盆的特点及标志与临床意义 — 特点: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 标志与临床意义: ①骶岬:骶骨的上缘向前突起,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及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标志; ②坐骨棘:两侧坐骨结节后上方,各有一尖形突起,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耻骨弓:两耻骨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应》90o 2、< 3、子宫有哪些韧带 ①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作用 ②阔韧带 ③主韧带:固定子宫颈的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④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4、| 5、性激素的功能及临床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精品课程5套模拟无答案

妇产科护理学试卷 综合练习1 1.正常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泌期发生在月经的第()天 A.1-4 B.11-14 C.15-24 D.25-28 2.保持正常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 A.阔韧带B.圆韧带C.主韧带D.宫底韧带 3.脐带中有几条静脉() A.4条B.3条C.2条D.1条 4.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的量约为() A.500ml B.1000ml C.2000ml D.2500ml 5.枕左前位时,胎儿的枕骨在母体骨盆的()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侧D.左后方 6.下列关于胎先露的指示点,描述错误的是() A.枕先露----枕骨B.面先露----颏骨C.臀先露----臀部D.肩先露----肩胛骨 7.末次月经1999年5月28日,其预产期是() A.2000年2月28日B.2000年3月5日C.2000年3月6日D.2000年3月7日 8.出口的横径正常值应为() ?18-20cm B.12cm C.10cm D.8.5-9.5cm 9.胎头的最大横径为() ?枕下前囟径B.枕颏径C.枕额径D.双顶径 10.枕右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以下列哪条径线衔接() ?枕颏径B.枕额径C.枕下前囟径D.双顶径 ?有关于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产后第1日,宫底稍下降B.产后初期产妇脉搏增快 C.产后宫缩痛多见于初产妇 D.子宫复旧因授乳而加速 ?一产妇,G 1 P 1孕40周,因羊水三度粪染,产钳分娩,新生儿出生1分钟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不规则四肢屈肌张力略小,吸痰有喉反射,肤色青紫,正确的Apgar的评分应是() ?4分B.5分C.6分D.7分 13.新生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能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是() A.2-3天B.4-6天C.7-10天D.11-14天 14.妊娠图中最主要的曲线为() A.体重B.血压C.腹围D.宫底高度 15.正常胎动为每小时() A.每小时1-2次B.每小时3-5次C.每小时6-10次D.每12小时3-5次 16.关于难免流产,叙述正确的是() A.阴道流血量较多,伴阵发性腹痛B.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经休息和治疗后流产可以避免 C.宫颈口关闭D.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17.妊高征患者发生抽搐时,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使病人取头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B.加床挡,防止受伤C.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D.用舌钳固定舌头,防止舌咬伤及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18.诊断前置胎盘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是() A.阴道检查B.肛门检查C.放射线检查D.B型超声检查 19.孕妇血容量达高峰值是在()

妇产科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7年制本硕班用) I 前言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妇产科学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考试内容 生殖生理 一、核心内容: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重点内容: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与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妊娠生理 一、核心内容: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 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二、重点内容: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条件、过程;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 形成,胎盘的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循环、泌尿系统的变化;妊娠诊断。 孕期监护与保健 一、核心内容:围生医学的概念,胎儿宫内监护及胎儿宫内诊断方法。 二、重点内容:围生医学的概念,胎儿宫内监护及胎儿宫内诊断:胎儿宫内监护、胎盘功能检查、胎儿宫内诊断。 流产 一、核心内容:流产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流产的几种特殊情况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二、重点内容:流产的病因;流产各不同阶段的临床类型及处理;习惯性、感染性及稽留流产等特殊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流产的概念、诊断及鉴别诊断。 异位妊娠 一、核心内容: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输卵管妊娠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二、重点内容:异位妊娠的定义、分类及高危因素;异位妊娠病因;输卵管妊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后穹窿穿刺的价值;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异位妊娠的病理、鉴别诊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02 课程代码:01400052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与治疗的原则(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配合多媒体教学。课时共计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精气学说。 自学: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气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简介 妇产科学就是医学临床课程,就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之一,就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妇产科学包括妇科学、产科学、围产医学及计划生育等,在优生学方面也担负着重大的任务。妇产科学的范围主要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生理与诊断;正常分娩;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异常产褥等。妇科特有疾患包括:生殖器官炎症、肿瘤、功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滋养叶细胞疾病、计划生育等。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实验、演示、自学、讨论,辅导等各种形式。已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双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发挥教、学双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基本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本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理论课52学时,3、0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详述产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正常妊娠的诊断,正常分娩的处理;并熟悉常见异常妊娠,异常分娩的诊断及防治原则。 2、能熟练进行孕期检查,正常接生,高危妊娠的处理,能初步进行常用产科手术操作,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及优生咨询工作。 3、掌握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妇科盆腔检查方法与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与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计划并能从事生育工作。 4、能很好地询问病史,书写完整的妇科病历。运用妇科基础知识与诊疗技术对妇科常见急症进行诊断与处理。进行计划生育宣教咨询与指导。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确立实事求就是的科学态度与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妇女的健康服务。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产科检查,如四步触诊法,听胎心、骨盆外测量、肛查等。 2、基本掌握妇科检查,如外生殖器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三合诊检查以及肛查,并能按解剖部位顺序记录。 (三)基本素质 1、态度具有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服务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 2、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工作的思维能力。 3、体质注意体育锻炼与临床防护,以健康的体魄从事医疗及保健工作。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骨盆的组成: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 2、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上部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分界线以下部分为真骨盆,又称小骨盆。 3、骨盆的类型:女性型、男性型、类人猿型和扁平型 4、外生殖器组成:1>阴阜:脂肪垫 2>大阴唇:皮肤皱襞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 5、子宫的大小:成人的子宫约重50g,长7 ~8cm ,宽4 ~ 5cm ,厚2 ~ 3cm 7、子宫韧带:1>圆韧带—前倾 2>阔韧带—中央 3>主韧带 4>子宫骶韧带—前倾 8、输卵管:1>间质部 2>峡部 3>壶腹部 4>伞部 9、卵巢:是妇女性腺器官,产生卵子和激素,成年生育年龄非妊娠女子的卵巢为4㎝×3㎝×1㎝大小 10、妇女一生的生理特点可以按照年龄划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几个阶段。 11、月经: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12、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13、子宫内膜的变化:1>增生期:第5~14天 2>分泌期:第15~28天 3>月经期:第1~4天。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1、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着床:需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 3、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4、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 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功能 6>内分泌功能 5、脐带: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 6、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为7.20 7、妊娠期子宫峡部称为子宫下段,从非妊娠期的1cm到临产时变为长约7-10cm,是剖腹产的部位。 8、妊娠期妇女的体重于妊娠13周前无明显变化,以后平均每周增加350g,若体重无变化,说明胎儿发育迟缓,应该用B超监测。 9、早期妊娠诊断的病史:1>停经 2>早孕反应:6周左右出现HCG增多、胃酸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 3>尿频 10、早期妊娠诊断的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最方便2>超声检查——停经40天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3>宫颈粘液检查 4>黄体酮试验 5>基础体温测定 1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12、妊娠期营养:足够的蛋白质、热能、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英文名称:《Obstetric and Gynecology》 课程类型:学科临床课 总学时: 75学时理论课学时:54学时见习课学时:21学时 学分:3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专业 基本要求 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及与妊娠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临床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主要介绍妇产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生理产科、病理产科的基本知识及妇科、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及其疾病的诊治。主要分为妇科学和产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现象、心理和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和处理,以及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学科。产科学包括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学、病理产科学、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四大部分。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妇科学包括妇科学基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女性生殖器损伤、女性生殖器畸形及其他女性生殖器疾病等内容。 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主要研究女性生育调节,包括避孕、绝育和优生等内容。 根据当前我过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妇产科学总学时数为75学时,课堂授课54学时,临床见习21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听课和自学,当掌握生理产科的诊断和处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临床见习课的学习,学会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培养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 本大纲根据乐杰主编,第六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中西医、针推、中医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今后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按72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木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要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基木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木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木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木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木内容; 4、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木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 3、掌握占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1 、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2 、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 、胎产式: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4 、流产: 凡妊娠不满28 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 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5 、习惯性流产: 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 次或3 次以上者。 6 、异位妊娠: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异位妊娠,也叫宫外孕。 7 、妊高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20 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 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型病变存在。 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 道流血

9 、前置胎盘: 孕28 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胎盘前置。 10 、继发性闭经: 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以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 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 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11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术中或术毕出现心动过缓,心率不齐,面色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12 、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成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成为~,一般需六周。 13 、葡萄胎: 是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主要为组成胎盘的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各个绒毛的乳头变为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 14 、纵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者。 15 、横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者。 16 、斜产式: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妇产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1042 大纲执笔人: 见习时数:18 大纲审稿人: 学分:3.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护理学 一、大纲说明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统一教学和实习内容,根据护理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特编写了该教学大纲,供带教老师与同学参考。 二、见习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临床实习(见习)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护理实习大纲是指导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实习(见习)过程中,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妇产科临床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使学习过程成为吸收、总结、提高的过程。为了保证实习(见习)教学质量,适应妇产科临床护理学的发展,体现护理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特修订此大纲。 本见习大纲是妇产科护理学的实践性环节,在实习过程中,要求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当介绍国外动向,将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与护理,在临床实习(见习)中,学生应结合课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并掌握妇产科疾病常用的临床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为考试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见习课时为18学时。 三~六、见习的基本要求、内容、形式与方法、考核及成绩评定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一)基本要求: 认识:1.首次产前检查的内容;2.建立围产期医学的重要意义;3.孕期及胎儿保健孕期及胎儿保健 4.妊娠期常见症状及护理。 会操作:1.胎儿监护和指导;2.四步触诊法;3.听取胎心音及胎心率的正常范围;4.产科病史的询问 5.预产期计算方法(指月经周期28—30天); 6.测量宫高及腹围。 掌握:1.骨盆外测量及意义; (二)见习内容: 1、地点:围产期门诊;电教室 2、内容: (1)产前检查内容及病史特点。 (2)产前检查除一般检查外,更应注意:

妇产科学复习100个知识点(以考试为中心,用高分来证明)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1、内生殖器:指生殖器的内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其中输卵管和卵巢称为子宫附件。 2、子宫解剖学内口及组织学内口: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其上端在解剖学上较狭窄,故称为解剖学内口;峡部的下端,为粘膜组织体与颈的交界处,因而称为组织学内口。 3、妇女一生的7个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 4、月经: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这种出血是卵巢内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且子宫内膜有从增生到分泌变化的结果(月经血不凝是因为其含有一种激活因子能使血中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 5、卵巢的功能:一是生殖功能,二是内分泌功能(合成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小量的雄激素)。 6、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有:增生期5-14、分泌期15-28、月经期1-4,其中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二、妊娠生理、妊娠诊断、正常分娩 1、着床:指晚期囊胚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其必须具备条件有:A、透明带消失B、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C、囊胚与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步化D、孕酮作用使子宫允许受精卵着床。 2、胎儿循环系统方面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在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有动脉导管,左右心房之间有卵圆孔;肺动脉血液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再经腹下动脉至脐动脉、进入胎盘,与母血进行气体交换。 3、妊娠后心脏心搏出量从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并持续此水平直至分娩;血容量也发生同样的变化。 4、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共40周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妊娠即妊娠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13-27周末;晚期妊娠即妊娠28周后。 5、黑加征:有些孕妇子宫峡部极软,双合诊检查时,子宫颈和子宫体似不相连。 6、妊娠12周子宫增大,子宫底已位于耻骨联合上2-3横指;16周后,胎动每小时3-5次;18-20周起用听诊器能听到胎心音,似滴答声。 7、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平行的称为纵产式,占大数;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为胎位。 8、推算预产期(EDC):问清末次月经日期推算预产期的方法,按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如为阴历,则日数加14。 9、决定分娩的三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缩复作用即:子宫体部收缩时,平滑肌纤维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的现象。 10、骨盆轴:连续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分娩时胎儿沿此轴方向娩出。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11、见红: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流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粘液混合后排出。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产程总时正常不超过24小时,其中宫口扩张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12、胎盘剥离征象有:A、宫底上升达脐上、B、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C、少量阴道流血、D、在耻骨联合上方向下按压子宫下段时,子宫底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13、新生儿评分满分为10分,8-10分为良好,4-7分为中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标要求: 1、掌握: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并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了解: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功能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特点,一般介绍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一般介绍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功能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自学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4、自学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标要求: 1、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性激素的分泌。 2、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3、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4、了解: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一般介绍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2、详细讲解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过程,以及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3、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4、详细讲解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第四章妊娠生理 目标要求: 1、掌握:胎儿附属物的形成,掌握: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2、掌握: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3、了解: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4、了解:胎儿的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一般讲授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2、详细讲解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羊水及脐带)的形成,重点讲授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3、详细讲解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血液及泌尿系统的生理变化特点。 4、一般介绍胎儿的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第五章妊娠诊断 目标要求: 1、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2、掌握: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阴阳五行学说,掌握和了解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主要病理表现,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绪论 ,要求, 1、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 ,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药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要求, 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2、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自学)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自学) 第二章藏象 ,要求, 1、掌握五脏六腑的功能 2、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的概论 第二节五脏 一、心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 ,附,心包络 二、肝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三、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四、肺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五、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第三节六腑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生理功能第四节奇恒之腑

妇产科护理学 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早期妊娠:妊娠13周末以前称为早期妊娠。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位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4.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5.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6.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7.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然破裂。 8.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异常,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9.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 10.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感染。 二、简答题 1.预产期的推算方法 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农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2.临产标志 ①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 ②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 ③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三个产程划分 ①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临产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②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 ③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4.胎盘剥离征象 ①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5.硫酸镁注意事项 ①膝腱反射必须存在 ②呼吸不少于16次/分 ③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 ④应随时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毒性作用时及时予以解毒。 6.宫缩乏力对母儿影响 ⑴对产妇的影响①体力损耗②产伤③产后出血④产后感染 ⑵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7.产后出血处理原则

妇产科学第8版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第8版教学大纲 前言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由产科学和妇科学组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妇婴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中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适当介绍国外新成就,指出某些课题的研究方向。此外,应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本学科教学时数为85学时,课堂授课57学时,临床见习21学时,实验课7学时,此外另有6周毕业实习。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 1. 掌握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 2. 熟悉盆腔血管,淋巴的分布。 3. 了解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4. 了解女性骨盆底的解剖,熟悉会阴体结构,熟悉女性生殖器官的临近器官。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女性骨盆的各个组成部分、骨盆的分界、各平面及各平面径线。 2.详细盆腔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3.一般讲解骨盆底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模型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的要求】 1. 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2. 掌握月经及月经周期的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3. 掌握卵巢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4. 熟悉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5. 熟悉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及前列腺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妇女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2.详细讲解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激 素。 3.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4.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