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云:中医如何看待尿毒症

杜淑云:中医如何看待尿毒症
杜淑云:中医如何看待尿毒症

《内经》记载:“实则完备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朱丹溪说:“水则肾主之,谷则脾主之,又因虚不能传化焉。故肾水之溢,仅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阻塞,水渗于皮肤,位于肌肉而发为肿矣。”

《医门法律》载文:“肾司开。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合,阴气太盛则关门常合,水道不通而为肿”,“肾者水之制也,肾虚则水散于皮。”

慢性肾炎、尿毒症属于脾肾二虚,肾阳虚是本,不能化气,造成水湿内停。

综上所述,可见慢性肾炎、尿毒症多为脾肾阳虚之证,这是主要病机。脾肾阳虚,气化水液输布无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浊内蕴,关格不通,上则恶心呕吐,下则尿少或尿闭。

此外,在临床上还可见痞满,肿胀,食少,便溏,腹大如鼓,心神不宁,面色白,心悸,眩晕嗜卧,关节不利,全身搔痒,肌肤甲错,衄血昏睡,惊厥抽搐等症状。晚期阴阳俱损,浊毒四窜,蒙蔽清窍,肝风内扰,血压升高,头痛剧烈,烦躁,这一系列证候群虽较复杂严重,如能审证求因,正确施治,仍可获得抢救。

目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尚无较理想的治法,虽有液体透析疗法、血液透析疗法、肾移植等,但应用不广。

多年来,我们治尿毒症多以温阳利水、温阳降逆、温阳通腑为主,脾阳通达,湿浊得下。

若湿浊化热,乃标热本寒,寒热夹杂,虚实互见,用药颇难,苦寒清热易于伤阳,扶阳固本又可助邪化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避免诊治错误。

杜淑云,东城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担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名中医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肾脏病临床研究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