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冲突管理_基本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研究

第23卷第3期 2002年9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Da l i an 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 i a l Sc iences ) Vol .23,No .3Sept .2002 收稿日期:2002207219 作者简介:马新建(19572),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冲突管理:基本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研究 马新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在剖析传统冲突管理理念和思想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揭示了冲突和冲突管理的本质内涵,拓展了对冲突管理研究对象的认识,并从思想规则、整体思维过程和系统规划方法等方面讨论了现代冲突管理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冲突管理;基本理念;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C 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7X (2002)0320019207 一、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大冲击与 大变革时代。政治格局巨变、经济体制改革、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多元化、企业购并与竞争国际化等浪潮此起彼伏,席卷全球,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普遍承受到复杂多变的压力,冲突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组织现象。组织冲突的加剧与多样化也已成为我国企业等组织面临的普遍问题。然而,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在冲突管理的思想认识、理论指导和管理技能上明显准备不足,不断有企业因为对冲突问题处置不当而酿成大祸的事例见诸报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管理学界在冲突管理研究方面一直较为薄弱,除了港台地区一些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外,大陆学者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有一些研究成果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近几年研究这方面课题的人虽有所增加,但一切仍处在起步阶段[1]。 冲突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内容相当广泛。单就管理学而言,冲突管理贯穿于其理论体系中的领导学、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领域之中。无论从何角度、何学科来研究冲突问题,冲突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方法应当是相通或一 致的。20世纪70年代,区域科学(regi onal science )创始人W atter Isard 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现代冲突管理的 理论和方法。此后,经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冲突管 理的理论视野逐步从业已发生的、暂时的冲突事件拓展到了包括已经发生、尚未发生以及无限期进行中的冲突事件等广阔的领域,冲突管理理论与方法也从单一层面事发后的冲突处理,提升到冲突事件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以及事后处理等多层面全过程的系统模式。此外,人们还从不同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哲学伦理维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冲突的本质、冲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措施等加以研究,推动了冲突管理研究的深化和进步。但是,客观来看,目前国内外对于冲突管理的研究尚未进入成熟期,不仅许多难题尚未破解,即使在冲突的定义,冲突管理的对象、理念和思维过程等基本理论规则上也存在不少分歧。现代冲突管理理论体系的完整构建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因此,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一些专家观点的基础上,以认知方法着重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就现代冲突管理若干最基本的理念和一般的思维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澄清和再认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现代冲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步都具有基础理论意义。 二、冲突和冲突管理的内涵 冲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正式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所有主体之中。在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

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将城市建设照搬照抄到农村,只要是城市有的,农村也一样复制,修大马路,建大广场,盖高楼,追求外在形态的一样化,而农民的生活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是增加了不少负担。这是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和做法,是一种形式主义。城乡二元结构主要是由于我国长久以来非均衡发展形成的,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性。城乡一样化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逐步缩小或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和谐发展,并不是乡村仿造城市、乡村看上去和城市一样就是城乡一体化。现阶段,城乡并存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乡村将随着城乡

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探讨

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探讨 为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提高各方面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工作,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就下一步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环卫一体化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2、费用 20个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同环卫中心签订委托服务协议,支付费用29691434、65元(其中明水4559059.27元,双山3000000.00元),18个农村街镇的环卫一体化统筹费用合计22132375.38元,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全市908个行政村(明水45个村,双山17个村)。根据与街镇签订的服务协议,环卫中心负责街镇部分道理保洁及全部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工作。2012年环卫中心为履行合同,实际支出费用为42064323元,资金缺口123728888.28元。其中用于清扫保洁及垃圾入箱的费用为1191.9万元、保洁员1871人(农村862.99万元,保洁员1446+160人=1606人)(普集镇88人52.16万元、官庄镇129人78.57万元、白云湖镇52人29.84万元、水寨镇40人20.93万元、高官寨67人32.43万元、相公庄镇113人74.72万元、曹范镇82人48.64万元、龙山103人49.19万元、辛寨59人26.96万元、圣井189人134.24万元、埠村56人41.98万元、文祖61人

36.19万元、垛庄镇61人29.91万元、刁镇83人72万元、黄河86人36.33万元、绣惠镇82人47.07万元、枣园60人34.66万元、宁家埠35人17.17万元、明水280人209.53万元、双山145人119.38万元);用于生活垃圾运输处置的费用为3014.53万元(普集镇143.77万元、官庄镇128.46万元、白云湖镇132.61万元、水寨镇102.65万元、高官寨124.17万元、相公庄镇148.62万元、曹范镇104.7万元、龙山128.78万元、辛寨140.04万元、圣井126.8万元、埠村107.91万元、文祖110.37万元、垛庄镇100.04万元、刁镇221.2、黄河100.4万元、绣惠镇196.49万元、枣园129.56万元、宁家埠131.47万元、明水358.55万元、双山205.59万元) 二、职责范围界定及管理方式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建议镇村的道路保洁、生活垃圾入箱、垃圾箱运行维护、建筑垃圾处置全部由镇村自行负责;环卫中心只负责箱内垃圾的清运处置工作。费用方面环卫中心从市财政代扣的环卫一体化总费用中将农村保洁 费全部扣除,并按月划拨至镇街道;剩余费用仍作为环卫中心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不足部分环卫中心自行筹措。同时,环卫中心负责对镇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进行考核监督,并根据考核结果年底对镇街道办给与奖励。

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理论研究述评_孙伟

第8卷第1期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8,No .1 2006年2月J.of W uhan Uni .of Sci .&Tech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Feb 12006 收稿日期:2005-07-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272060). 作者简介:孙伟(1978-),男,湖北麻城人,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助教,硕士. 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孙 伟 陈 涛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本文从营销渠道冲突的概念、类型、影响、成因及其管理策略等角度,将国内外学者对产品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的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纳和对比,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营销学理论界的产品营销渠道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营销渠道;渠道冲突;冲突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06)01-0027-05 Rev i ew of Confli ct M anagem en t Theory i n M arketi n g D istr i buti on Channel SUN W ei CHEN Tao (College of Manage ment,W 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W uhan 430081,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and summarizes the theories of conflict manage ment in marketing distributi on channel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including concep t,categories,influence,origin,and manage ment strategies .It analyzes the weakness with vari ous theorie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 on,with the ai m of p r o 2viding reference f or future studies . Key words:marketing channel;channel conflict;conflict manage ment . 一、营销渠道冲突的概念、 类型及其影响 (一)渠道冲突的概念 对渠道冲突管理的研究属于渠道行为学研究的范畴,而且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中对“冲突”的本质的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看,冲突是指个体由于不兼容的目标认识或情感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紧张状态。行为学则把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1] 。基于此,渠道冲突常常 被认为是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阻挠或干扰自己实现目标或有效运作,或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伤害、威胁己方利益,抑或以损害己方利益为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 [2] 。简言之,渠道冲突就是市 场营销中营销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 (二)营销渠道冲突的类型 国外学者对渠道冲突分类的研究依据主要集中在渠道冲突的焦点问题、渠道冲突发展的阶段、渠道冲突的影响、分歧的冲突等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营销渠道冲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但归根到底是在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渠道冲突,同时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进行细化研究的依据。其中,以Phili p Kotler 的分类最具有代表性。Cadotte,Er 2nest R.和LouisW.Stern 将营销渠道冲突分为潜 在的冲突等五个阶段。 从国外学者们对渠道冲突的实证研究的现状来分析(见表2),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研究的重点是公开性冲突状态以及感觉性冲突状态。表2中16项研究中有8项研究是基于公开冲突(即现象性冲突,或称显性冲突)的研究,感觉冲突状态和察觉冲突状态分别占5项、3项;而其中没有对潜在冲突状态进行过研究。由此可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 《区域经济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学生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年月号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一)课题背景 (2)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方法 (2) (四)文件综述 (2)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 (4) (一)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4) (二)、目标的一致性 (6)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性 (6) (一)、收入差距加大,给国家稳定带来隐患 (6) (二)、种植收益低,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6) 三、区域城镇体系建设 (7) 四、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 (一)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 (8) (二)开发自然资源 (8) (三)完善经济运行机制 (9) (四)调节各种经济活动 (9) (五)做好扶贫工作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合作经济)2012级1班 指导教师:韩春花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城镇化发展城乡壁垒

前言 (一)课题背景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我国二元结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来的战略要求,其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北省也响应号召,积极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并且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中认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19世纪西方列强侵占之时,尽管催生出了诸如上海、广州等畸形繁荣的近代大都市,但城市生活方式却未能传播到乡村,城市精神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萌发滋长。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后,城市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中:从城市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城市化的过程。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从近代开始的,因此,城市学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化。 (二)研究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经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国,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何打破城乡壁垒、消灭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如何在体制上和实践上取得突破、统筹发展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提出并开始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文献都对城乡差距及城市化与城乡差距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本文是对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的论述,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指出中国目前城乡一体化的程度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和展望。并且从城乡一体化发展来展开对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区域发展的研究 (四)文件综述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平委〔2004〕15号 发布时间:2005年4月1日17:16 作者: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单位:《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20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 2004年12月31日 平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2020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省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作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一个重点来抓。嘉兴市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五大战略之一来实施。这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其主要途径是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增长空间;是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渠道冲突管理文献综述

在线和线下渠道冲突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整理了国内外的部分关于渠道管理的文献,从在线和线下渠 道冲突管理的定义、类型、影响及管理策略的角度,对该部分文献的理 论进行归纳,提出了一些本人认为可取的观点,并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不 足,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在线和线下渠道冲突;电子商务;管理策略 一、在线线下渠道冲突问题的定义 对于渠道冲突,国内外学者基本引用Louis W.Stern和Adel I.El-Ansary (1996)提出的定义,即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阻扰或者干扰自己实现目标或有效运作;或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伤害威胁其利益,或者以损害其利益为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陈达伟和康元华(2004)则认为当传统企业把网络销售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引人已有的分销体系时,也就是构成“鼠标加水泥”的模式时,会必然面临新的渠道冲突的问题,也就是网络分销和传统分销渠道之间会产生新的冲突。 二、在线线下渠道冲突的类型 Mangrath 和 Hardy(1998)根据分歧的强烈程度、重要性和经常性,将渠道冲突划分3个层次,包括高冲突区、中冲突区和低冲突区。同时认为低冲突区的渠道冲突对企业的效益影响不大。而高冲突区的渠道冲突会对企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另外,还有理论将渠道冲突分为3类,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和多渠道冲突。于是国内学者王铁明和万涛(2005)认为可以将这两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对渠道冲突进行划分,于是划分出9种类型,如表1所示。按照该分类,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在线渠道冲突的讨论集中在水平渠道-高冲突和多渠道—高冲突的类型上。如Rhetta L.Standifer 和James A. Wall,Jr讨论的是水平渠道的冲突。Bert Rosenbloom讨论的是同一水平上不同渠道对顾客选择、服务范围和对企业的效率等问题。

浅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浅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发表时间:2019-08-01T15:44:00.6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张桂平[导读] 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遇到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的项目参与实践,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312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的政策,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战略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其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不仅有助于缓解和解决乡村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乡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遇到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的项目参与实践,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城乡一体化 引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农耕文化流传下来的传统和习惯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乡愁是最容易引起我们共鸣的情感记忆。然而在城镇化浪潮的推进过程中,乡村发展滞后,乡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面对乡村发展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1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是指在“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打破固有模式,通过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实现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 (1)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 (2)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城乡联系日益紧密,城市为乡村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农副产品等;另一方面,城乡空间界限日益模糊,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在乡村,在城市上班。 (3)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精准路子。 (4)推进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基础,很多农业生产的本身就构成了乡间的景观或者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推进乡村农业发展走入现代化。 2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2.1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单一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广泛,乡村生态环境修复、乡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资金紧张,配套困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首先,资金来源过于单一,政府财政投入是建设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政府负担很大。其次,村集体建设自筹的资金十分有限。乡村的集体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很难确保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第三,当前企业和社会资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参与仍然非常有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投入资金大,回报期长,经营风险高,无法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最后,农村信贷融资未能满足需求。农村金融合作社资金薄弱,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巨大资金需求。此外,我国乡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作为抵押贷款给银行,融资渠道不畅通。 2.2缺乏科学规划导向,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目前,大部分美丽乡村规划都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与当地生态环境,文化元素和产业特色的融合。同时,乡村规划对乡村的资源优势、民俗风情、历史沿袭、文化遗产等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难以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 2.3乡村特色支柱产业缺少支持 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乡村的外观得到了进一步的美化,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依然薄弱,乡村经济发展缓慢,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缺乏持续强大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基础。实现乡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和发展,强化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美丽乡村建设理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致力于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在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及其意志的同时,突出了乡村地区的特点,并在保护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乡村生活环境的顺利改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前进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理念。 3.1 乡村宜居理念 一方面,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坚持乡村宜居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充分尊重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村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积极推动乡村村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动。另一方面,乡村地区有自己特定的自然条件,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地和水域等景观,创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因此,在美丽的村庄建设中,要坚持宜居的理念,充分尊重乡村现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充分体现乡村的特色风貌。 3.2 乡土文化理念 传统的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既能满足乡村文明的美貌要求,又能有效提高乡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进程。在美丽的乡村建设中,保留当地传统优秀文化,是对民俗文化的充分尊重,是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挖掘乡村地域文化及其特色,可以促进特色文化村建设和生态文化基地建设。 3.3 生态环保理念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途径分析

会 计中国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为困扰我国走向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涵盖农村和城市整体发展更高层次的目标。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五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六是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二、城乡一体化的一般规律 1.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1760年的产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的兴起;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成为引领社会生产力的“排头兵”。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70%以上,已率先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及其规律。1)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与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即城市的文明只有城里人享受,农村基本上保持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农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2)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后,城市文明逐步加快向农村渗透和传播;3)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融合步伐加快;4)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100%,即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当城市化水平在50%以下时,城市化以“量化”过程为主,主要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进整体城市化;当城市化水平达到或超过50%时,城市化逐渐转向“同化”过程为主,以城市文明的扩散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可见,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即:1)工业化基本完成,迈向后工业社会;2)城市化发展从市区集聚化阶段进入郊区扩散化阶段;3)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4)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快速交通网络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5)城乡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关于发展阶段有一个粗线条的划分:一个国家人均GDP的水平在280美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的穷国,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叫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这个国家摆脱了贫困的陷阱,进入经济起飞、工业化加速的时期,这时经济体制加速转轨,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利益格局大幅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容易迸发。根据国际经验,这个时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两种发展前景,一是有可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也有可能出现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过度扩大,社会失衡动荡,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如果到1600美元,叫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3000美元,叫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8000美元以上,叫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该国家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完成了,即现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往上发展叫后工业化时代,再细分为中等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最发达国家。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 主要途径分析 周颖杰 30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 鲁长亮 1,2 ,唐兰1  (1.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 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建设历程以及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策略。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观;模式;策略中图分类号 T U9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03-01585-03Study on Stra teg ies and Counterm ea sures of Urban 2Rura l I n tegra tion L U Chang 2li a ng et a l (U rban Constructi on College,Yangtze University,J inzhou,Hubei 434023) Abstract The connotati on of urban 2rural integration,construction courses and construction modes of urban 2rural integration at home and a 2broad were introduced,the p r oblem s in urban 2rur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the counter 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urban 2rural in 2tegration were put f or ward . Key words U rban 2rural integration;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 t;Mode;Counter measure 作者简介 鲁长亮(1981-),男,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从事城市规 划设计与研究。 收稿日期 200920921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以“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为原则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对于加速实现我国城乡融合,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建设历程 1.1 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1] 。 1.2 建设历程 城乡一体化在我国的提出与发展大致经历 表1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历程 Ta lde 1 Constructi on history of Ch i n a ’s urbanrural i n tegra ti on 阶段Stage 时间Ti m e 研究内容Research content 第1阶段 1978~1985年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提出;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阶段 First stage 第2阶段 1986~1990年城市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上海、北京、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实践探索阶段Second stage 第3阶段 1991~2007年研究内容趋向具体化与系统化,进入工业化及商品化经济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理论体系构建阶段 [2] Third stage 第4阶段 2008年~至今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及成渝城乡一体化改革示范区的建立,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实践阶段 Fo wrth stage 了4个阶段(表1)。 2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2.1 国内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 2.1.1 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珠 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①商品农业阶段。重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②农村工业化阶段。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③完善基础设施阶段。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构筑现代化城市的框架。经过10余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文明的城市群体,形成“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城乡一体”的新格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又探索与总结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10条标准,即: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村经济工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交通通讯网络化、市场经营商品化、文明卫生标准化、群众生活小康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行政管理法律化、环境净化美化。这“十化标准”的实现,将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 2.1.2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上海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是以上海城乡为整体,以提高城乡综合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资源综合开发,加速城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保证上海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3 北京“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工农协作,城乡结合”是北京市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工农协作是指城乡工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经济联合,通过合资经营、合股经营等形式兴办工农联营企业,逐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38(3):1585-1587责任编辑 陈红红 责任校对 卢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