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教学内容: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例2、例3)。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灵活运用绘图方法画图。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了解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判断

1、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它就一定与另一条垂直。()

3、长方形相对一两条边是一组平行线。()

4、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二、自合探究。

(一)、例2.(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自主探究。观察课本图例,思考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

3、自主探究。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

4、小组展示。

例2(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该怎样画呢?试一试。

1、自合探究。思考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

3、自合探究。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

4、小组展示。

例2、(2)、点到直线的距离。

1、自主探究。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测量所画线段长度。

思考规律。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二)、例3(1)怎样画平行线呢?

1、自主探究。观察课本图例,思考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平行线。

3、自主探究。独立尝试画出过直线上一点的平行线。

4、小组展示。画出过直线外一点的平行线。

例3(2)平行线间的距离。

在右上边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1、自主探究,思考规律。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例3(3)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

3、小组内交流展示。

三、展示提升。1、展示。2、质疑。3、释疑。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五、检测反馈。1.过A点分别画出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A.

六、拓展延伸。1、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主审:

教学内容:垂线和平行线(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说出直线的特点。

2、画一条射线并反向无限延伸。

3、随意画一组直线。

4.、画一个直角。

5、沿着直尺的一组对边画出一组直线。

二、自合探究。

1、自主探究。(1)、把所画直角的两边反向无限延伸。

(2)、把随意画一组直线无限延伸。

(3)、观察所画出的三组直线,探索它们的位置有何特点。

2、教师点拨。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一

平面内。

3、合作探究。例1在纸上画出任意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

(1)、根据所画直线,小组讨论,并进行分类。

(2)、合作探究。仔细阅读课本65页内容。讨论这三组直线的位置关系分别属于哪一类?

(3)、合作探究:再次把刚才的每组直线位置进行分类。

(4)、小组内展示。

(5)、教师点拨: 相交和平行、垂足。

(6)、自主探究:仔细体会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内涵。

三、展示提升。

1、展示交流。

2、质疑。

3、释疑。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五、课堂检测。

1、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

2.把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

3、把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这两根小棒互相垂直吗?

4、判断:直线L是平行线。直线L是垂线。

5、判断每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六、拓展延伸。找出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并标出垂足。

教学反思平行和垂直检测题

课型:练习课备课人:主审:

一、填空。

1、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

3、把两根小棒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

5、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可以发现().

6、观察下边的正方形对角线,你能得出()的结论.

7、下面各组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

8、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说这两条直线().

9、图中最短的一条线段是().

10、在长方形中,每组对边() .

11、在直线上画出3条垂线,想一想它们的关系是()。

12、如果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

1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直线段,这4条垂直线段之间的关系是

() .

二、判断。

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3、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4、直线L是平行线。直线L是垂线。

5、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三、画图。

1、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3、过下图角内的点B分别画出角两边的垂线和平行线。

A. B.

4、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修最近呢?幸福镇.

5、画一个长3CM和宽2CM的长方形。

四、找一找。1、找出每个图形中有几组平行线和垂线。

四年级(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型:新授备课:任红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

预习检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标出它们的名称。

二、合作探究:

1.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2、讨论: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三、交流展示: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四、课堂小结:

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五、检测反馈:

1.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

3、七巧板拼一拼

①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②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4

、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6、七巧板拼一拼

③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④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六、拓展延伸: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四年级(上)师生共用导学稿

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1-72页课型:新授课

备课:任红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理解并探究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重点、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图形,剪子

预习检测:

一、预习检测:

自己画出不同种类的四边形。

二、合作探究:

例二、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1)、自己动手做一做。

2)、观察、讨论。

3)、结论:平行四边形()。

2.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三、交流展示:(画出下面两个图形的高)

四、课堂小结:

五、检测反馈:

1、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并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给下面每条直线上做两条垂线。看一看,这两条垂线有什么关系?

3、下面的四边形哪些是对称的?并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计算出每个图形四个角的和。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4、量出下面平行四边形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

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都相等4个角的和是36

0度

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长方形

正方形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主备人:任红梅

一、填空题。

1、梯形里一组互相平行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和()。

2、平行四边形的()组对边分别平行。

3、线段有()个端点,射线只有()个端点,直线()端点。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5、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6、120°的角比直角大()度,比平角小()度。

7、1周角=()平角=()直角

8、两条平行线间可以画()条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都()。

9、标出下列各图形的底和高。

10、下午5时,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较小角是()角,是()度。

11、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度。

1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

13、下图中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有()个。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射线长1亿米。()

2、15°的角在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看变为150°的角了。()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

6、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7、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8、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9、角的两边画得长一些,这个角就大一些。()

10、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4个角,相对的角的大小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可以度量的线是()。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3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3、下图中,图()是射线。 A、 B、 C、

4、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度角。

A、1

B、90

C、180

D、360

5、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D、长方形

6、下面四句话中,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一定相等;

B、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C、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D、平行四边形对角一定相等。

7、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8、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

A 、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 、前两种都有可能

19、只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度的角。

A、100

B、75

C、125

四、操作题。

1、画出下面各角。(并写出一个角的画法)

72°165°

2、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A?

(1)(2)

A?

五、计算题。

1、右图中,∠1=90°,∠3=30° 1 2

∠2=()度

∠4=()度 4 3

2、下图中,已知∠1=30° 2

那么∠2=() 3 1

∠3=()∠4=()4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课题:口算除法课型:新授课

备课: 审核:

学习目标:

1、会口算整百、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2、能正确估算简单除法。

3、会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口算方法

难点:估算的计算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口算:

27÷3= 14÷7= 32÷4=

72÷8= 60÷5= 45÷9=

2、估算:

19÷4= 37 ÷ 12=

3、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1、学校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弄清题意,口述条件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列出算式。

探讨口算方法,讲给小组内同学听。

检验作答。

2、如果气球总数有83个,每班分2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如果气球总数有80个,每班分19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思考:这里能整除吗?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以近似值表示吗?

列式计算

小结知识

三,交流展示

1,60÷20= 80÷40=

82÷20≈ 89÷30≈

2、学校有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计算

估算

122÷30≈ 120÷28≈

小结知识: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除数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可以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也可以把十位后面的尾数省略,然后求两个近似数的商)

四、检测反馈:

1、口算:

90÷30= 60÷30=

180÷30= 350÷50=

2、估算:

93÷30≈ 80÷38≈

184÷30≈ 350÷72≈

四、拓展延伸

果园里要给536棵果树喷药,每天喷90棵,完成这项任务大约要多少天?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笔算除法(一)课型:新授课

备课: 审核:

学习目标:

1、两位数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学习重、难点:

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最在能填几?

34 ×()< 95 28 ×()< 86

17 ×()<76 47 ×()< 88

2、口算:

180 ÷ 30= 720 ÷ 30=

840÷ 40= 400 ÷ 80=

3、预习81页内容:

二、合作探究

例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式

可以先估算一下结果会怎样,组内交流

思考:能分完这92本连环画吗?剩余基本哪?

列式计算并写出竖式计算过程

点拨:根据估算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把92看作90,在个位上商3 学生汇报、小组检查

小结笔算除法的方法: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的余数应比除数小。

三,交流展示(竖式计算)

82 ÷ 20 86 ÷ 40

四、检测反馈

30 ÷ 10 40 ÷ 20

64 ÷ 30 89 ÷ 40

教师巡察指导、小组内检查讲评

五,红星商场的体育用品商店里一个足球卖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多少个足球,还剩有多少钱?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笔算除法(二)课型:新授课

备课: 审核: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2、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应该怎样?

二、合作探究

例学校有140本故事书,发给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思考:

1、看题独立完成

2、这道题除法题给前面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3、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呢?

4、点拨: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除前三位。

用口算和估算结合试商。

三、课堂小结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

四、交流展示

1、计算:

280 ÷ 35 432 ÷ 48 234 ÷ 78 五,检测反馈

1、计算

576 ÷ 64 579 ÷ 64 288 ÷35

2、两堆西瓜共重大612千克,刚好能平均分给68位老人。每位老人分得多少千克?

五、拓展延伸:

小明在计算除法题时,把除数32写成了23,结果算出的商是21余17,正确的商是多少?

六、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笔算除法(三)课型:新授课

备课: 审核: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怎样试商?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写在哪里?

二、合作探究

例李老师用84元到书店买了21本《作文选》,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思考:

1、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

2、如何试商,同桌交流

3、独立答题,列式计算

4、教师讲评、课堂小结

例王老师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最多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1、读题,弄清题意

2、独立答题

3、检查纠错

三,课堂小结

四、交流展示

列竖式计算:

69 ÷ 23 324 ÷ 81 234 ÷ 78

五,检测反馈

1,90 ÷294 185 ÷37 288 ÷35

2,某种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这份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笔算除法(四)课型:新授课

备课: 审核: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列竖式计算:

69 ÷ 23 324 ÷ 81 234 ÷ 78

二、合作探究

例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多少人?思考:

1、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

2、如何解答,同桌交流答题思路

3、独立答题,列式计算

试商:把26看作30,先用4来试商,余数比除数大,再用5做商。

三,课堂小结

四、交流展示:

列竖式计算:

96 ÷ 16 200÷ 25 104 ÷ 26 207 ÷ 22

1、把试商的过程讲给其他同学听。

2、完成练习

五,检测反馈

780 ÷ 26 = 898 ÷ 28= 544 ÷ 17=

966 ÷ 46= 486 ÷ 27= 720 ÷ 18=

小组内检查纠错、课堂讲评

六、拓展延伸:

某种上衣的售价是买一件29元、买两件49元,李叔叔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

七、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处法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

学习内容:课本第89页例4,练习十六。

学习目标:

1、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与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比较,体会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过程。

学习重点:正确笔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每一步商的位置要正确,明白例题中各位商0的道理;明白每求出一步商,阿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最在能填几?

34 ×()< 95 28 ×()< 86 17 ×()<76

47 ×()< 88 23 ×()< 61 32 ×()<90

2、计算:

560 ÷ 8 = 148 ÷ 37 =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例4(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1、轻声读题,想一想:怎样列式?

2、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3、自己完成计算: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二)出示例4(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1、轻声读题,想一想:怎样列式?

2、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3、自己完成计算: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三、交流展示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除起,先用除数试除

被除数的()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2、知识小结:如果前两位正好够除,切记商的个位上一定要写0。

五、检测反馈:

1、先计算,再说试商过程:

780 ÷ 26 = 898 ÷ 28= 544 ÷ 17=

966 ÷ 46= 486 ÷ 27= 720 ÷ 18=

2、384名同学去植物园参观,每小32名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六,拓展延伸:

5人一天可植树80棵,照这样计算960棵树苗,多少人一天才能植完?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处法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

学习内容:课本第93页例5,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

重、难点: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一,预习导学: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以是几位数?

3、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应该怎样?

二,合作探究

例养鸡场运来不688千克饲料,每天要用86千克,这些饲料够用几天?

思考:

1、看题独立完成

2、这道题除法题给前面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3、怎样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呢?

4、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怎样算?

5、点拨: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除前三位。

用口算和估算结合试商。

三、总结知识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

四、交流展示:

280÷35 432÷48 234÷78

五,检测反馈

1, 576÷64 579÷4 288÷35

2、两堆西瓜共重大612千克,刚好能平均分给68位老人。每位老人分得多少千克?

3、四年级有女生23人,男生24人,共管理141棵花,平均每人管理多少棵花?

五、拓展延伸:

小明在计算除法题时,把除数32写成了23,结果算出的商是21余17,正确的商是多少?

六、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

一、口算:(20分)

20×4= 50×2= 80×6= 60÷20= 240÷40=

150÷30= 160÷40= 400÷50= 560÷70= 490÷70=

540÷90= 720÷80= 360÷40= 480÷80= 560÷70=

200×4= 300÷50= 350÷70= 420÷60= 320÷40=

二、填空题:(12分)

1、()里最大能填几?

40×()<319 90×()<640

80×()<570 70×()<500

2、720÷24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3、196÷39,把39看作()来试商,444÷74把74看作()来试商。

4、200里面有()个40,有()个50。

5、甲数÷乙数=8,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扩大10倍,那么商是();

如果甲数缩小100倍,乙数也缩小100倍,那么商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策略: 1.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 四、课时设计: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板书课题:东西南北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课件: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 2、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二、自主学习: 1、自学64页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找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_____________ ,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平行。(用纸剪两个完成一样的任意形状的三角形,上课时用)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___。 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有()条高。 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三、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1、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以外还有哪些特征呢?用刻度尺和量角器分别测量平行四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和每个角的度数,标在图上。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并且________。平行四边形对角____________ 。 2、利用学具材料中的平行四边形框,学习例2。 3、思考并操作,完成65页做一做第1题。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答: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________,这种性质也叫做不稳定性。 四、过关检测: 1、完成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2。 2、完成课本67页第1题。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3、完成课本第67页第2题。两个同学一组拼一拼。 4、判断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几个角,如果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剪一剪,把示意图画下来。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 9分米=()米 7分=()元 135克=()千克 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是三位小数。()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0.926() 0.296() 0.269()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口算除法导学案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我将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以及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法指导: 自学、小组合作。 口算训练: 40×6 = 90×5 = 70×3= 60×7= 20÷4= 30÷6 = 50÷5= 80÷4 = 一、旧知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462×27= 230×47= 460×70= 206×40= 二、自主学习: 1、有80个气球,每班要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想:(1)20×()=80 80÷20=() (2)8÷()=4 80÷20=() 列式:80÷20= (个)

答:可以分给个班。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怎样计算? 83÷20≈80÷19≈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 60÷20= 90÷30= 80÷40= 62÷20≈93÷30≈80÷38≈ 五、当堂检测: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 答: 想: 122÷30≈120÷28≈ 2、180÷30= 240÷40= 420÷60= 184÷30≈240÷37≈420÷58≈ 六、课后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50÷50= 360÷90= 810÷90 = 40÷20= 60÷30= 360÷60= 90÷30= 540÷60= 630÷70= 80÷40= 420÷70= 180÷20= 2、估算: 143÷70≈632÷90≈240÷77≈

3、渡船每次限载40人,有160人共要几次才能运完? 4、一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36÷2= 76÷4= 87÷3= 90÷5= 62÷30≈ 540÷6= 280÷7= 60÷10= 80÷20= 93÷30≈ 810÷90= 540÷60= 480÷80= 280÷40= 80÷38≈2、练一练,算一算: (1)30除120得多少? (2)420里面有多少个70? (3)把300平均分成50份,每份是多少? (4)720是60的多少倍? 3、生活中的数学: (1)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共做好事400件,平均每人做好事多少件? (2)松树有480棵,它是柳树的60倍,柳树有多少棵? (3)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能到达乙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 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 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 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当堂检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9 总复习 本单元复习的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通过总复习,正确地读写多位数,熟练地对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尾数。 2.通过总复习,正确、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3.通过总复习,会画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通过总复习,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1.大数的认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角的度量。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大数的改写。 2.周角的认识。

3.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4.画垂线、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 (2)乘法和除法(1课时) (3)空间与图形(1课时) (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汇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 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渗透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大数读、写的方法;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拓展提升 猜猜我是几?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导学流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定向自学 1、乘法的意义:结合例2插图和第(1)题写出乘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乘法的意义。 2、理解除法的意义 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并写出除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除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我加上89得243。600减去我得30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全册)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亿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拨计数器,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并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知道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并能熟练掌握“个级”和“万级”各个数位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 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借助计数器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 【自学互助】 (一)课前自学 1、我们已经学过计数单位有()、()、()、()、(),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2、数数: (1)从213一个一个的数到235。 (2)从320一十一十的数到440。 (3)从1500一百一百的数到2000。 3、5673中的5表示(),6表示(),7表示(),3表示()。 4、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看见过较大数并记录下来。 (二)课中自学 1、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数(小精灵提示:计数器上哪一位上的珠子满10颗,就要向前一位进1。) (1)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出500和1000。 (2)一万一万地数, 10个一万是(),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独立阅读教材第3页,完成下题。 (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级,()位、()位、()位和()位是万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 (4)75620003中的7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展示互导】 大家把自学互助的结果展示给小组同学或者全班同学。(可以交流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 【质疑互究】 我的疑惑: 【检测互评】 1、完成第四页的“做一做”。 2、填空: (1)10个一万是();100个十万是();10个()是一亿。 (2)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六位是()位,第八位是()位,第()位是亿位。*(3)65300060中从左边数的第一个“6”比第二个“6”多()。 【总结提升】 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亿以内数的读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习重难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学法指导】 通过类比个级数的读法得出万级数的读法。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自学互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人教版小学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导学案 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导学案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数一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数较大数的过程,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方块图和计数器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立计数单位的数学模型。 3、在认知活动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类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难点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区别。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数一数P2页上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教材助读 预习自测。 一、填空 1、从个位起第第五位是()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位和()位。 2、一亿里面有10个(),十万里面有()个一万。 3、是()位数,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个()。 4、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计数单位是(),从右边数第()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二、仔细观察,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997 () 999 ()

2、5080 5090 () ( ) 3、()() 8100 8200 4、()8000 9000 ()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你能数一数P2页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1、找规律,数一数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说一说: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探究点二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因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倍的关系,所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几个间隔,进率就是几个() 探究点三根据P4页中表格,你是怎样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的 什么是数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 数位顺序表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当堂检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及教学计划总结(67页)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 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本 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 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集(116页,Word版)

第一单元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日期 主备人 副备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 共植树多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减去的已知加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章节名称四则运算课时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内容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学生课前需 要做的准备 工作 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例1 课本第2页 ------2.10号导学案 认真看2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思考: 1、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2、举手时每位同学可以举几次手? 3、完成第2页下面的3道小题。 数据收集与整理例2 课本第3页 ------2.11号导学案 认真看3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老师和小精灵说的话,思考: 1、你有什么好办法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比赛? 2、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3、完成第3页黑板下面的统计表和表下面的(1)和(2)小 题。

认识平均分例1 课本第8页 ------2.12号导学案 认真看7--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图和小精灵说的话,思考: 1、什么叫平均分?自己用身边的物品动手分一分。 你能从第7页的情景图中找到平均分吗?说一说生 2、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平均分? 3、完成第8页和9页的“做一做”。 平均分 2.13号导学案 认真看课本P10页的例.3内容,看图看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平均分的特点?份数总数是几?每份数是几?求什么? 2、完成10页做一做? 平均分练习二 ------- 2月14日导学案认真看课本P11--12页的题,完成下面问题: 1、第一题不是的为什么。 2、完成书上2. 3、 4、5题。 3、第9题多写几种.

除法的意义及读写法课本13页例4 2月17日导学案 认真看课本13页例4,认识除号,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出除法算式,完成下列问题: 1、6÷2=3 读作:( ) 2、8÷4=2 读作:() 3、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个,15÷5=() 4、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根小棒,10÷5=() 5、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根小棒,10÷2=()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编写教师 授课 时间 总第 1课时审核人学习 内容 教材第2、3和4页。 学习目标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及相邻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及读数方法。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流程 学案导案 一、复习导入 下面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北京:19612368人西藏:3002166人 四川:80418200人河南:94023567人 新疆:21813334人黑龙江:38312224人 我国总人口:1339724852人 这些数你会读吗? 二、合作学习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⑴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 千位满十要怎样? 10个一千是多少? 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一万是多少? 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 十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十万是多少? 九百万再加一百万是多少? 百万位满十要怎样?10个百万是多少? 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千万是多少? ⑵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⑴叫做数位。 ⑵根据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第五位是,…第九位 是。 一、创悦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 学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 产中,我们还经常 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 你会读吗?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 亿以内数的读法, 同学们有信心 吗? 二、释悦疑 1. 同学们,拿出 你们的计数器一 起拨数,认识万、 十万、百万、千万、 亿等计数单位。 2. 两个相邻计数 单位之间的进率 都是10,即十进 关系。 3. 在用数字表示 数的时候,这些计 数单位要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列起 来,它们所占的位 置叫做数位。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亿以内数的认识 目标呈现 1.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数感。 知识链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2.3578的3在()位上,表示3个();8231的3在()位上,表示3个()。 思索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拿出计数器,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思考:万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你认为什么是计数单位? 3.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数位?并举例说明。 5.讨论: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 6.什么是数级?怎样分?举例试试。 检测完善 1.基础训练 填空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位,计数单位(),第八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与十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位和()位。 (3)()个一万是十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 (4)个级包括()、()、()、()。万级包括()、()、()、()。 (5)从九十八万起,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一百零三万。()判断 (1)整数数位顺序表,从左起第三位是百位。()(2)在一个数里,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数位。()(3)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计数单位是十万位。()(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5)“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2.能力提升 (1)28971005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2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2)写出横线上数表示的意义。 5006500表示()个() 5065000表示()个() 13500表示()个()35004500表示()个() 3.思维拓展 把100张纸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 10000张纸这样的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呢?() 1000000张这样的纸摞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呢?() 反思总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 (),需要注意 ()。

2018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XXX 审定人:XXX 执教者: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