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竞跃()..()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⑷相与

..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二、参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

(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分)

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分)以上共8分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汇集 复习讲义 一、读文章,理解词语。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课文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有________、,喻体是、。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赏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答谢中书书》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2015?德州中考)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台州市(09 浙江省)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最新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 ()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 ..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二、参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18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萆稿纸、试題卷上答題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題題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題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7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纯粹.(cuì)鞠躬尽萃亘.古(gèng)持之以恒 B.契.约(qì)锲而不舍威慑.(shè)蹑手蹑脚 C.斑斓.(lán)力挽狂斓仰慕.(mò)蓦然回首 D.拙.劣(zhuó)相形见绌真谛.(dì)根深缔固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 ..百年名校的朗朗书声。任凭一种 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 ..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找寻自己的足 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 ....,才华横溢……当然,你也可以静坐 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 A.聆听B.徜徉C.文不加点D.天伦之乐 3.下列语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①②④C.⑤③④①②D.④①⑤③②

《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7.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 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5.(4分)(1)交相辉映(2)四季(3)参与,这里指欣赏(4)向西北,朝西北 6.(6分) (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7.(6分)(1)异奇状 (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台州市(09 浙江省)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019整理《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台州市(09 浙江省)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 、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 、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 、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中考文言文对比分析

《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中考文言文对比分析 一、《醉翁亭记 》《答谢中书书 》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辉映。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请举例 加以说明。 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 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 视觉、 触觉等,
1/6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 ,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 ) 2.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⑷相与步于中庭() 2?用现代汉语翻译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 对象是____________ , “藻、荇”、是指 __________ ,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__________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 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__________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_______________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2020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梳理练习 14 答谢中书书

第14篇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和,同。 2. 重点实词 (1)古来共.谈★共: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入:_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交: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乱: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欲:_____________ (7)沉鳞竞 ...跃沉鳞:___________ ★竞:_____________

(8)实是欲界 ..欲界:___________ ..之仙都 仙都: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高.峰入云[F] 常有高.猿长啸[F](《三峡》) 而年又最高.[F](《醉翁亭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 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将.以下骑送迎[F](《周亚夫军细柳》)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 奇.山异水[F](《与朱元思书》)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元方时.年七岁[F](《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 春冬之时.[F](《三峡》) 年与时.驰(《诫子书》)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探究设问 ○ 理○解○概○括 1. 《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将友人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②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与朱元思书》历届中考试题 ( 含答案)

中考题《与朱元思书》专练 班别姓名成绩 (满分79) 三、2007广州市 花都区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共2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10、翻译与理解。(6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明月别枝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四、(09浙江台州) (二)(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高峰入云,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自康乐以来,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晓雾将歇,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各具情态,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 , 。 (6)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 , ”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参考答案】(5)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2009年梧州市)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答谢中书书.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乃丹书. 帛曰:“陈胜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实是. 欲界之仙都 四时..俱备 是.进亦忧,退亦忧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 2.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辍耕之. 垄上 C.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曰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A . C . B . D .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分) 【参考答案】1.(2分)D 2.(2分)A 3. (2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 (2分)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1分),用笔洗练,廖廖八字就写 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2016年重庆市A卷)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答谢中书书专题训练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信给谢中书的信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朝与夕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9.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20.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 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⑷相与 ..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2015年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沈阳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 )(2分) A俏.皮( qiào) 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 B萧.条(xiāo) 心弦.(xuán) 骤.然(zhòu) 拙.拙逼人(duō) C嘹.亮(liáol 摧.残(chuī) 掩.饰(yǎn) 呼朋.引伴(péng) D废墟.(xū) 贿赂.(lù) 憔.悴(qiáo) 别具.匠心(jù)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你若盛开,那是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 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 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 ..了心中的忧虑 ..。 .....似的。这绿色像音乐,涤清 .....,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 ..的项是( )(3分) 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井上生旅葵。 (5)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 (6)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7)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1 (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二、1?“书”的意思_______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 本文分 ______________ 层,写出各层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 2?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 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