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804HX301

英文名称:Sensors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预修课程: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系统与控制

学时安排:40学时,课堂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学分:2.5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传感器及测试技术是摄取信息的关键,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本课程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必修课,开设在大学三年级春季学期,既是前期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各专业课的基础,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通过课程学习加强学员传感器、测试技术的知识底蕴,提高学员对专业理论的认知能力,为解决工程测试问题打下基础,增强学员对专业技术工作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教学紧紧围绕工程测试测试需求,以“科学引领工程、工程引入教堂、教员在研究中教、学员在实践中学”的教学理念为主导,将系统、传感器和测试技术等内容集成一起,加强技术基础教学的综合性、系统性,以学科专业的应用为大背景,体现传感器及测试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联和完整性。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建构性、学习者的主导性以及学习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活跃思维。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围绕实现不失真测试这一问题,以测试系统特性-信号获取-信号加工和处理为主线,分三个大专题展开。第一专题为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理论基础,讲述了传感器和测试系统的概念、信号分析、数据处理和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第二专题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重点讲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特性参数、测量电路及应用。采用按照原理分类介绍几大类型的传感器,既便于学生理解传感器原理,又便于掌握同类传感器的共性及不同类传感器的不同特点。第三专题为典型参量的测试。以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为主,着重强调传感器的应用,突出课程重点,充分考虑了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功能和测试技术知识的系统性与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路基本分析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力求使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特性及应用,掌握常见物理量的测试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了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以及传

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组建测试系统的能力,建立对武器装备技术特性的测量和分析意识,为从事武器装备关测试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课程内容分为三大块:基础理论、典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以及典型参量的测试。在基础理论部分,采取“以兴趣为核心”的方式,让学员以从感兴趣和有亲身感知的事件中由实践到理论,从工程实际到科学认识传感器;再分门别类讲述每种传感器,由于传感器涉及知识面广、种类多、发展快,在讲解每种传感器时在内容的组织和讲解上采用基本相同的知识线路: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及结构→工作特性参数→误差及补偿→基本信号调理电路→应用示例,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同时采取“以问题为核心”的方式,从科学到工程,引导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进行探究,根据工程需要对科学问题进行提炼;在典型参量测试部分,采取“以案例或课题为核心”的方式,从科学到工程,从单元构建系统,进行设计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员对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武器装备测试领域中地位的认同感,增强学员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军队、献身国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培养学员永不放弃追求真理的坚毅品质;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内容标准

第一专题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组成;

2.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重要性;

3.被测量的分类,测试系统的组成;

4.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5.课程的教材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

传感器的重要性,传感器的定义、组成。

教学要求:

1.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

2.掌握测试系统的构成;

3.了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

4.了解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动向。

第二章测试系统的特性分析

主要内容:

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2.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其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3.传感器的技术性能指标;

4.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传感器动态特性及其数学描述。

教学要求:

1.掌握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表示方法;

2.掌握一阶、二阶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其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3.理解传感器的性能技术指标,了解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

4.掌握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第二专题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阻抗式传感器

第一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3.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4.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

教学要求:

1.掌握应变效应、压阻效应;

2.了解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应用特点;

3.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偿的措施;

4.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能用应变片正确组成电桥并完成相关计算。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分析;

4.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与非线性误差;

2.提高和改善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措施。

教学要求:

1.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并能结合应用设计电容式传感器;

2.掌握灵敏度与非线性误差的矛盾关系及解决办法,能进行相应的计算;3.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理解各种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特点;4.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影响精度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第三节电感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变磁阻式传感器;

2.差动变压器传感器;

3.涡流式传感器;

4.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变隙式和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与灵敏度和线性度之间的关系;2.零点残余电压;

3.差动变压器静态特性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电感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影响及消除方法;

3.理解电感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点;

4.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可测参数、测量系统及应用特点。

第四章电动势式传感器

第一节压电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3.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4.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压电常数矩阵;

2.改善压电式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的具体措施。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压电效应;理解石英晶体、压电陶瓷的压电现象;

2.熟练掌握压电常数以及压电常数矩阵;

3.熟练掌握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原理;

4.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第二节霍尔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霍尔效应;

2.霍尔元件的结构和基本电路;

3.霍尔元件的误差及补偿;

4.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霍尔元件的误差和补偿。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霍尔效应,霍尔元件的测量电路;

2.熟悉霍尔传感器的结构、特性参数和基本电路;

3.熟悉霍尔元件的误差和补偿方法。

第五章光电式传感器

第一节光电效应与光电器件

主要内容:

1.光电效应;

2.光电器件。

教学重难点:

光电效应。

教学要求:

1.掌握光电效应;

2.熟悉光电器件及其基本特性,会选用合适的光电器件构成光电式传感器。第二节CCD图像传感器

主要内容:

1.电荷耦合器件(CC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线型与面型CCD图像传感器;

3.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电荷的传输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CCD图像传感器电荷的产生、储存与转移的原理;2.了解CCD图像传感器的类型以及应用。

第三节光纤传感器

主要内容:

1.光纤的基本知识;

2.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

3.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光调制与解调技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光纤的主要特性参数;

2.掌握幅度调制以及相位调制技术;

3.了解光纤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工程应用。

第六章数字式传感器

第一节感应同步器

主要内容:

1.感应同步器的基本结构;

2.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3.感应同步器的测量系统。

教学重难点:

直线感应同步器的感应电动势;感应同步器的信号处理方式。教学要求:

1.掌握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感应同步器的信号处理方式。

第二节光栅式数字传感器

主要内容:

1.光栅的基本结构;

2.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光栅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光栅传感器的细分和辨向。

教学要求:

1.掌握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光栅传感器的细分和辨向原理。

第七章其它传感器

主要内容:

1.湿度传感器;

2.机器人传感器;

3.网络传感器。

教学重难点:

IEEE1451的信息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现途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机器人外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

1. 掌握常用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机器人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3.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成;

4.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第三专题典型参量测试技术

第八章振动的测量

主要内容:

1.振动的类型及振动测试系统构成;

2.相对式测振传感器以及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原理;

3.振动的激励与激振器;

4.振动测试系统的校准。

教学重难点:

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原理。

教学要求:

1.了解振动测量的方法;

2.熟练掌握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原理;

3.根据被测对象,构建合适的振动测试系统。

第九章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

1.温度和温标的概念;

2.温度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分类;

3.热电偶测温技术;

4.金属热电阻测温;

5.半导体温度传感器;

6.机械式测温器件;

7.红外测温。

教学重难点: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冷端温度补偿;热电阻测温原理及信号调理。

教学要求:

1.了解温度测量的主要方法;

2.掌握热电偶测温、热电阻测温的原理;

3.能根据测温范围和使用条件正确选用温度传感器,合理组建温度测量系统。第十章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

1.流量测量的基础知识;

2.差压流量计

3.涡轮流量计

4.椭圆齿轮流量计

5.转子流量计

6.电磁流量计

7.超声波流量计

8.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

9.热丝式流量计

教学重难点:

差压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要求:

1.了解流体的定义及特征;

2.掌握常用流量计工作原理

3.能根据被测流体对象,正确选用流量的测量方法和流量计。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

1.课程学时分配表

2.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全程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多媒体教学学时约占课程学时的90%。

网络教学:学校网上教学平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本科课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考试

组织方式:笔试,闭卷

成绩评定:百分制

记分标准:课程考试占80%、实验占10%、平时表现(作业+课程网络交流)占10%。

(三)教材选用

1.教材

叶湘滨,熊飞丽,张文娜,罗武胜等编著.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04第1版,2012.01第三次印刷

2.参考书

(1)张文娜,叶湘滨,熊飞丽等编著.传感器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1第1版,2011.11印刷

(2)Sabrie Soloman. Sensors Handbook. McGraw-Hill, Inc. New York, NY, USA, 2009

(3)Jon Wilson. Newnes.Sensor Technology Handbook.1st Edition,2005

(4)王伯雄主编.测试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4第1版,2003.04印刷

(5)梁森,欧阳三泰,王侃夫编著.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第1版,2006.10印刷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执笔人:熊飞丽审阅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

总学时:8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实验地点: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

一、目的与任务

传感器与测试技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动手实践,验证、巩固和补充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测试系统等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学员对传感器的选择、调理电路设计方法的理解,具备组建测试系统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和严谨作风。

实验课程开设了基础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项目。通过基础实验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巩固学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温度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测试

1.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温度传感器时域特性,掌握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2.实验原理

(1)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将A和B两种不同的导体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两连接点温度(T,T0)不同,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热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将A和B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接引线)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或参考端,也称冷端。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V;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

(2)温度传感器动态特性参数的测定

阶跃响应法是以阶跃信号作为温度传感器的输入,通过对温度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测试,从中计算出其动态特性参数。

3.实验内容及要求

(1)构建一个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τ测量系统,测温度传感器响应曲线,根据响应曲线

求出τ;

(2)说明放大倍数K 的确定、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验结果及要求

(1)画出测量系统框图,说明测量原理; (2)说明测试系统的设计;

(3)根据温度传感器阶跃响应特性曲线,求出系统的时间常数τ,并说明时间常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应变传感器性能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熟悉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结构、特性及工作原理;利用应变片构建质量测量系统,分析比较测量电桥(包括单臂电桥、差动半桥和全桥)的输出特性、灵敏度和非线性度,掌握电子秤的标定方法。

2.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R R K ε?= (1)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使用应变片时,将应变片用粘结剂牢固地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上,当试件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微小变化。通常采用电桥电路实现把微小阻值变化转换成电压输出。不同的电桥形式,输出电压不同、非线性度不同。

单臂电桥电路中,应变片接在电桥的一个臂上,电桥输出电压14o U EK ε=。

差动半桥电路中,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22o U EK ε=。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四片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四个臂。四片应变片初始阻值为:

1234R R R R ===,工作时的变化值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2o U EK ε=。由此,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差动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

到改善。

3.实验内容及要求

(1)测试应变片单臂电桥、半桥和全桥的输出特性,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条件允许时,可练习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3)设计电子秤。(选做) 4.实验结果及要求

(1)记下实验结果,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实验曲线。计算灵敏度S U W =??,非线性误差δ,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2)利用应变片设计数字式电子秤,画出结构简图并叙述其工作原理。

(三)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性能及测试方法;掌握不同材料的被测物对电涡流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应用;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电路的组成及原理。

2.实验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是一种建立在涡流效应原理上的传感器。当金属板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时,或者在固定磁场中运动时,金属板内就要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是闭合的(自成回路),所以叫做涡流。涡流的大小与金属体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以及线圈与金属板间的距离,线圈的激磁电流角频率等参数有关。当除线圈与金属导体表面的距离以外的所有参数一定时,涡流损耗只与金属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电涡流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被测体据涡流传感器的位置不同会导致被测体上涡流效应的不充分,会减弱甚至不产生涡流效应,因此影响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涡流效应与金属导体本身的电阻率和磁导率有关,因此不同的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性能。

3.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电涡流传感器的静态性能测试;

(2)被测体的位移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4.实验结果及要求

(1)记录位移与测量电路电压输出数据,分别记录被测体为不同材质时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与输出电压实验数据,画出实验曲线,并分别计算量程为1mm和3mm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线性度)。

(2)记录实验数据,画出V-X曲线,根据曲线找出线性区域及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即曲线线性端的中点),试计算测量范围量程为1mm与3mm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可以用端基法或其它拟合直线)。

(四)机械系统振动测量

对机械结构固有频率特性进行测定,并对测试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1.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和掌握机械结构振动系统幅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了解机械结构固有频率测量系统的构成。

2.实验原理

双简支梁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动,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双简支梁在此频率下振动的振幅。当激振频率由低频—高频扫频,传感器就能测出对应频率下的振幅。

3.实验内容及要求

机械结构固有频率的测量。要求通过幅频特性曲线求出双简支梁的固有频率。

4.实验结果及要求

画出幅频特性曲线;估算阻尼比,并说明阻尼比及固有频率对机械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

(五)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标定

1.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激波管测试压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

2.实验原理

激波管标定装置系统如图1所示.。它由激波管、入射激波测速系统、标定测量系统及气源等四个部分组成。激波管是产生激波的核心部分,由高压室和低压室组成,中间用膜片隔开,激波压力的大小由膜片的厚度决定。标定时,根据要求对高低压室分别充以不同压力的气体,低压室一般为一个大气压,仅给高压室充气,当高低压室的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时膜片破裂,高压室的气体膨胀冲入低压室从而形成激波。这个激波的波阵面压力保持恒定,接近理想的阶跃波,并以超音速冲向被标定的传感器。传感器在激波的激励下按固有频率产生一个衰减振荡。被标定压力传感器可放置在侧面位置上,也可放在底端面位置上。从被标定传感器来的信号通过电荷放大器,再通过接口传给采集系统,。

图1 激波管标定装置系统原理框图

1—激波管的高压室;2—激波管的低压室;3—激波管的导低压室的膜片;4—侧面被标

定的传感器;5—底面被标定的传感器;6、7—测速压力传感器;8—测速前置级;9—数

字式频率计;10—测压前置级;11—记录记忆装置;图15-20 被标定传感器的输出波形

12—气源;13—气压表;14—泄气门

3.实验内容及要求

(1)构建激波管标定系统;

(2)对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进行动态特性测试。

4.实验结果及要求

(1)记录压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曲线;根据压力传感器阶跃响应特性曲线,求出压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固有角频率w n和阻尼比 ;

(2)求取压力传感器的上升时间、最大过程量、及响应带宽等特性指标;

(3)提出改善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方法和思路。

三、实施建议

注:“实验性质”栏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须按学校有关管理办法认定。

(二)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组织方式:现场测试

成绩评定: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记分标准:参与实验态度占10%、遵守实验室规定占10%、完成实验的质量40%、动手能力占20%、创新能力占20%

(三)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指南》,熊飞丽、张文娜、叶湘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内印),2012.05

(四)其他有关说明

美发与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美发与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美发与形象设计 (1102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企业,包括美容美发会所、形象设计室、婚纱摄影中心、化妆品公司、广告公司、新闻媒体等行业企业,从事经营和管理、化妆品销售、形象代表、公关及形象设计等工作的具有职业技能比较熟练的、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备服务心理与礼仪、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 2.具备本专业创业和经营管理基本知识; 3.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4.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5.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6.具有能与顾客说明服务的内容与流程的能力; 7.具有正确说明产品功能及使用方法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服务行业人际交往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美术绘画能力,设计创新思维; 10.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收集、整理相关专业信息等。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了解皮肤护理的知识; 2.了解美容美甲的专业知识; 3.熟悉美容医学常识与基本知识; 4.熟悉化妆品的分类、性能以及各种化妆品的使用规则; 5.熟悉洗染发用液的性能、分类及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 6.掌握发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流程,具备剪、染、烫、盘等操作技能,并能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并完成不同的发型造型;

物理光学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1210070 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光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OPTICS 总学时:50 讲课学时:50实验学时:0 习题学时:0上机学时:0 学分:3 授课对象: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电动力学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1]《光学原理》 M.波恩、E.沃耳夫,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二版

[2]《Principles of Optics》Max Born and Emil Wolf,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seventh (expanded) edition [3]《高等光学》赵建林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4]《光学》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 [5]《光学》易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一、课程教学目的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同时又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工程有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以及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现象。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物理光学的重要知识,掌握重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中所遇有关问题的能力。

《汽车装饰与美容》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汽车装饰与美容》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装饰与美容 课程英文译名:Automobile Aesthetics 适应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课 参考学时:36 参考学分:2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金工实习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了解汽车装饰与美容的一般知识,介绍了汽车装饰的类型,汽车装饰的特点、地位与作用,汽车装饰与美容的产品类型等,汽车装饰与美容的基本操作手法,汽车表面缺陷的修复等,使学生对汽车装饰与美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汽车外部装饰的项目和具体操作方法;掌握汽车常见车载影音系统、DVD影音系统、六碟CD系统及传统CD音响系统组成,分析了工作原理和各原件的工作情况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正确的汽车车载影音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知会汽车传统音响系统的升级方法和线路的改制问题;掌握倒车雷达和遥控防盗器的工作原理和装饰方法,并对其他形式的防盗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常用的汽车美容护理产品的类型和掌握护理设备的使用;介绍了常见划痕类型的判别和划痕的修复方法,掌握汽车装饰美容市场中无痕修复的方法和操作技巧;从漆膜表面缺陷的类型和产生机理入手,了解施工之初的预防和施工过程中与施工结束后的处理方法;了解新兴的负离子镀膜护理美容项目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以及遥控集控门锁系统的安装与操作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汽车装饰与美容的项目和部位,操作方法、装饰鉴赏及美容护理的方法等多方面知识,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掌握汽车美容的定义及分类 掌握汽车装饰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汽车整车装饰美容项目及进行汽车装饰美容效果的识别 掌握汽车装饰美容的依据和原则 了解汽车装饰美容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54 5.课程学分数: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 同时培养1 2 指三、学时分配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2 3 4 1 2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教学大纲

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大纲) 学时:60 拟写人:王新国 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包括:美发,服饰、化妆、坐立行的基本礼仪和形体训练几部分,本课程首先让学生对自身形象、体态舞姿等有一个全方位正确的认识。了解形象设计的概念及基本理论,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化妆和头发造型的基本方法,能根据自我形象进行整体形象设计,提升学生的整体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自信心。并通过学习提高身体柔韧性、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同时,拥有健康优美的体态。 适用对象:美容美发专业2年级学生 学时:60 学分:3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1学期 适用专业及层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美容美发的实践操作。难点为整体的形象设计,涉及面广泛。学生须先修课程和基础知识。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美发师各项基础素质要求,

(2)规范的操作,习惯,良好的职业行为,团结协作的精神,亲和的沟通能力等。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2. 认知要求(分为二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形象的含义及其简单操作。 理解:懂得形象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形象设计的概念、定义、定理、去完成一些形象设计问题。 3.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 形象设计:根据发型,服装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搭配。 造型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造型工具软件。 观察能力:根据社会的趋势,设计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设计图,素描图;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第一印象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后续意描。

职高美容美发教学大纲

美容美发及皮肤护理教学大纲 前言 美容美发及皮肤护理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涉及皮肤护理、化妆、美发三个学科领域,将三者融为一体,塑造个人完美形象,从而达到美的和谐统一。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加强科学思维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我院三年制美容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 第一章皮肤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皮肤的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的特点。 2、熟悉皮肤的功能。 3、掌握皮肤的常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皮肤的特点。 2、皮肤的重量、厚度、面积、表面形态、颜色、组成及PH值。 3、皮肤的八大功能。 第二节皮肤的基本结构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各层的形状 2、熟悉皮肤各层的成分 3、掌握皮肤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皮肤附属器的组成。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2、表皮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及各层的形状、成分和功能。 3、真皮层的组成及功能。 4、皮肤附属器的组成:大小汗腺、皮脂腺的分布、开口、结 构、功能;毛发的分类、组成、成分、生长阶段;甲的组成和生长速度。 5、皮下组织的组成及功能。 第二章化妆品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妆品概述。 2、掌握化妆品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化妆品的定义、特性、化学研究范畴、产品标识。 2、化妆品的分类、作用、使用方法。 3、不同性质的皮肤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应如何选择化妆品。 第三章美容皮肤护理 第一节卸妆、洁面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护理的用品用具,清洁皮肤的目的。 2、掌握卸妆和洁面的步骤与要求。 学时分配:理论 2学时实验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1、皮肤护理的用品用具。 2、包头的方法、纸巾的使用方法、胸巾的搭法。 3、清洁皮肤的目的、卸妆和洁面的步骤与要求。 (二)实验教学内容 1、包头的方法、纸巾的使用方法、胸巾的搭法。 2、卸妆和洁面的步骤。

初级美容师培训教学大纲

初级美容师培训教学大纲 <各类短期培训(含农民工转移培训)适用>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内容 本学科就是一门融专业理论与实操训练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它的实用性强,尤其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接受。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容师的职业道德及修养;接待与咨询;人体解剖学;头、面部、骨骼的名称,分布特点;皮肤结构与功能;专业皮肤护理程序;化妆品的分类与应用;面部按摩技巧;面膜、美学知识;化妆技巧;日妆;脱毛;手部护理;美容仪器的操作使用等。 2、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初级美容师要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掌握美容服务心理基本常识。 (2)掌握接待的作用及技巧,咨询的方法、介绍、指导。 (3)了解细胞与基本组织,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功能。 (4)了解皮肤的结构与功能,会分析皮肤类型及划分。 (5)掌握专业皮肤护理程序,卫生知识,清洁的目的及方法,皮肤测试的方法。 (6)了解化妆品的分类与应用,化妆品的基本组成部分,化妆品的鉴定与保存。 (7)掌握面部按摩技巧,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8)熟悉面膜分类,特点及功效。倒膜步骤、方法、技巧。 (9)了解美学知识。 (10)掌握基本化妆技巧。 (11)熟练掌握脱毛方法,操作程序。

(12)掌握手部护理。 (13)熟练掌握美容仪器的操作、使用及日常养护。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际操作训练,切实保证技能训练教学的时间与质量。 (2)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习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实习 教学中有一个初步感性认识,再导入理论教学,最后再通过实习操作来消化与 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巩固与提高教学的效果。 (3)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与现场演示等手段,尽可能使理论教学联系实际, 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4)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具体课程可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讨论,然后再进行技 能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权。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健康管理的定义。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

化妆教学大纲

《化妆造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化妆造型设计 2、英文名Design and Style 三、课程管理院(部)艺术学院 四、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化妆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对化妆造型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并能运用到生活和舞台上,为其他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2、教学的具体要求 要求教师: (1)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将授课内容中重点部分提出,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自我学习,不断培养其自学能力; (3)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理解、思考;(4)示范妆面,让学习更细致的清楚各种妆面的画法及应用。 要求学生: (1)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 (2)练习,熟练各种妆面造型; (3)发挥创新精神。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 4、教学效果检查 本门课程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5、教学时数分配 五、纲目 第一章、常用化妆工具的认识与选择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在明确了化妆工具的种类和保养,为以后的化妆应用做好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1.化妆工具的保养。2.化妆工具的应用 本章难点:各种化妆工具的应用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 一、常用化妆工具的种类 (一)医用透明胶布 (二)修眉刀、镊子 (三)打底海绵 (四)睫毛夹 (五)化妆套刷

物理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美容技术教学大纲 (适合医疗美容技术专业) 前言 根据美容医学的临床特点,将美容医学划分为五大系列——手术美容学、药物美容学、经络美容学、物理美容学和健身美容学。物理美容技术为美容医学临床五大科系之一,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光子美容、冷冻美容、化学剥脱美容技术、皮肤磨削美容技术、超声波美容技术、蒸汽美容技术等物理美容方法的原理、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我院三年制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学时为22学时,均为理论讲授。 第一章冷冻美容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冷冻治疗的原理。 2、熟悉影响组织冷冻效应的因素及常用的冷冻器械。 3、掌握冷冻的概念、常用的制冷剂、冷冻的方法及冷冻量的控制。 4、掌握冷冻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分度、并发症及处理。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 教学内容: 1、冷冻美容技术的概念、冷冻治疗的原理、常用的制冷剂及冷冻器械。 2、影响组织冷冻效应的因素,冷冻的方法及冷冻量的控制。 3、冷冻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分度、术后护理,冷冻反应、并发症及处理。 第二章化学剥脱美容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剥脱技术作用原理及常用药物。 2、掌握化学剥脱术的概念、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化学剥脱术的概念、作用原理及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禁忌症。 2、化学剥脱术药物的配置、术前准备、手术方法。 3、化学剥脱术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第三章皮肤磨削美容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磨削术的主要作用原理。 2、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 3、掌握皮肤磨削术的概念、磨削的深度、适应症、禁忌症。 4、掌握皮肤磨削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其处理。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 教学内容: 1、皮肤磨削术的概念、磨削的深度、主要作用原理。 2、掌握皮肤磨削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3、磨削的深度及判断、磨削面积、磨削疤痕。 4、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 5、皮肤磨削术的并发症、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蒸汽美容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蒸汽美容的原理。 2、熟悉蒸汽美容的效果。 3、掌握蒸汽美容技术的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蒸汽美容的原理。 2、蒸汽美容的效果。 3、蒸汽美容技术的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超声波美容技术

中级美容师师教学大纲

中级职业技能培训 美容师中级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1)美容师的职业道德;?? (2)美容师的形象:站、坐、走等姿势及语言的规范;个人的卫生与保健。?教学要求: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并不多,在教学中,应注意将职业道德的理论与美容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对美容师进行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外在的形象训练上,着重训练学生的站、坐、走等姿势及说话的内容、语音、语调、语气和个人卫生、保健等基础训练内容上。?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1)美容行业的卫生、消毒要求;? ?(2)美容院的日常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 美容师的工作程序;?? (4)简易成本核算。??????? 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在美容师的培训课程中,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美容院的基本管理内容、形式,提高自我遵纪守法等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使学生掌握美容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卫生、消毒的管理要求简易成本核算。? 第三部分??医学常识? (1)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长条件,?? (2)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的分类及各类皮肤特征;? (3)痤疮皮肤的种类、成因、诊断要点及防护措施;?? (4)人体头、面部、上肢的骨骼、肌肉,经络知识;?? (5)人体头、面部、上肢的常用穴位20个。? 教学要求:这部分知识内容是皮肤护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教授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每部分的知识与皮肤护理操作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第四部分??化妆品分类与应用? (1)化妆品的分类及主要成价;?? (2)各类化妆品的特点、作用及使用方法;??

(3)面膜的分类,各类面膜特点、主要成份及作用。? 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是皮肤护理与美容化妆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每部分知识与皮肤护理及美容化妆的操作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强调化妆品的分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第五部分??美容仪器知识? (1)与使用美容仪器有关的电学常识:电流、电压、电阻、导体的有关概念;电路、闭路、短路、断路的有关概念;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现象等知识概念;安全用电的意义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2)常用美容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日常保养。美容仪器包括:皮肤测试仪、奥桑喷雾机、高频电疗仪、阴阳电离子仪、多功能美容机、超声波美容仪。? 教学要求:美容仪器的正确操作是美容皮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技能之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安全用电知识及美容仪器的使用操作能力。? 第六部分??皮肤护理? (1)皮肤护理的用品、用具;?? (2)美容师的手操训练;?? (3)清洁皮肤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脱屑洁肤用品的使用包头的方法纸巾、棉片、洗面海棉的用法,卸妆洗面的操作手法与操作程序);?? (4)按摩的有关知识、要求及面部按摩的手法、手部按摩的手法;?? (5)各类皮肤(干性、中性、油性、混合性、敏感性)的测试及诊断方法;?? (6)常用面膜的操作规程、方法及要求;?? (7)不同皮肤护理操作程序、方法与要求及手部护理的程序,方法与要求:?? (8)发型梳理。? 教学要求:皮肤护理是美容服务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功上,加强技能训练,特别注意使学生熟记皮肤护理的程序,熟练掌握面膜的操作方法、按摩的手法等重要技能,力求培养学生在一般的皮肤护理中,达到独立上岗的水平。 第七部分??化妆及修饰美容? (1)美容化妆品用品、用具的选择与运用;??(2)美容化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日妆与新娘妆的特点、表现方法及比法。?(4)修甲?? (5)脱毛(脱毛膏脱毛、脱毛蜡(冷、热)脱毛);??(6)穿耳孔(针刺法穿耳孔、耳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金属物理专业_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 所属专业:金属材料 课程性质:专业实验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是专业实验教学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是原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批设置的金属物理专业,是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期先后设置的专业,也是建国初期按照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划分的全国八大金属材料研究基地之一。主要培养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实用性很强,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目标和任务:从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等三个层次上进行实验内容、层层深入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精选基础性实验,建设并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金属物理学》《金属热处理》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自编中

参考书: 1.《金属热处理综合实验指导书》,王志刚、刘科高主编,高等学校“十二五”实验实训规 划教材,冶金工业出版社;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教程》,周小平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王顺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夏立方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五)主讲教师。 主讲:卓仁富,闫徳 教师梯队:王君,耿柏松,门学虎,吴志国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8学时,必做实验。先讲授,然后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材性能,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工序,也称热处理三要素。正确选择这三种工艺参数,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Fe-FeC相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重点掌握】: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与碳钢热处理后组织及性能的关系。

美容师中级教学大纲

中级职业技能培训 《美容师》中级教学大纲 一、教学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中级美容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使培训对象全面掌握皮肤分析与检测、面部皮肤护理方案的制定、面部常见皮肤问题的处理、眼部和唇部皮肤的护理、男士皮肤护理、经络美容、身体皮肤护理、美甲、新娘化妆、晚宴化妆等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培训对象分析、判断、处理面部皮肤问题的技能训练,使培训对象能够根据顾客的皮肤类型及常见问题,独立制定并实施面部皮肤护理方案。 二、课程学时分配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1)美容师的职业道德; (2)美容师的形象:站、坐、走等姿势及语言的规范;个人的卫生与保健。 教学要求: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并不多,在教学中,应注意将职业道德的理论与美容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对美容师进行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外在的形象训练上,着重训练学生的站、坐、走等姿势及说话的内容、语音、语调、语气和个人卫生、保健等基础训练内容上。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1)美容行业的卫生、消毒要求; (2)美容院的日常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 (3)美容师的工作程序; (4)简易成本核算。 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在美容师的培训课程中,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美容院的基本管理内容、形式,提高自我遵纪守法等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使学生掌握美容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卫生、消毒的管理要求简易成本核算。 第三部分医学常识 (1)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长条件, (2)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的分类及各类皮肤特征; (3)痤疮皮肤的种类、成因、诊断要点及防护措施; (4)人体头、面部、上肢的骨骼、肌肉,经络知识; (5)人体头、面部、上肢的常用穴位20个。 教学要求:这部分知识内容是皮肤护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教授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每部分的知识与皮肤护理操作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第四部分化妆品分类与应用 (1)化妆品的分类及主要成价;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

最新初级美容师教学大纲word版本

初级美容师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培训对象可在美容保健基础理论指导下,从事一线面部皮肤护理、基础美容化妆及脱毛、美睫等操作。 1、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1)了解21世纪的生活美容不是简单的服务行业,而是现代保健业的一部分。 因此现代的美容师必须了解相应的保健知识,树立职业的优越感。 (2)掌握美容院接待的基本内容。 (3)掌握面部护理的相关理论和程序。 (4)熟悉脱毛、美睫的基本操作。 (5)熟悉美容化妆的基础理论和程序。 2、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1)熟练美容院接待。 (2)熟练面部皮肤护理的操作,含相应美容仪器的使用。能独立全程操作。 (3)熟悉脱毛和美睫技术,能在上级指导下独立操作。 (4)熟悉美容化妆的程序和基本手法,能在上级指导下独立操作。 二、培训课时分配表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培训对象了解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职业守则的基本内容,以及美容师所应具备的从事美容服务行业的职业形象及基本素质,并在服务中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3)职业形象及素质。 教学建议:培训时以美容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标准为要点,提高学员对职业守则和行为准则重要性的认识。 2、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美容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培训对象了解美容的基本概念、美容史、人体生理基础解剖知识、重点掌握美容院卫生与消毒知识、人体皮肤生理知识、美容化妆品基础知识、安全防火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内容: (1)美容的基本概念 (2)美容史知识 (3)美容院卫生与消毒知识 (4)安全知识 (5)人体生理解剖常识 (6)人体皮肤生理知识 (7)美容化妆品基础知识 (8)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建议:通过培训,使培训人员掌握美容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美容师职业形象及素养、美容院卫生与消毒知识、人体皮肤生理知识及美容化妆品基础知识。可采用图片演示和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培训对象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接待与咨询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美容接待服务中的相关知识,了解美容接待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接待的基本流程及基本要求,并熟悉美容院常规服务项目、工作流程及面部皮肤护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电话礼仪。 教学内容: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210227215151)

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U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匚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美容教学计划

美容教学计划(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美容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依据美容师、《职业技能标准》,使培训对象通过培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掌握与美容技能、美容服务相关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达到中级美容水平。 二、教学时间: 总课时:240课时 基础理论课:80课时 技能操作课:160课时 三、课程设置: (一)、接待与服务【44课时】 1、美容师职业道德规范 2、接待顾客、访客,处理查询及电话预约 3、不同的沟通方法 (二)、护理美容【60课时】 1、面部皮肤基础护理 2、手部护理 3、按摩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三)、修饰美容【60课时】 1、非永久性脱毛 2、植假睫毛 3、烫眼睫毛

(四)、化妆造型【44课时】 1、掌握日妆造型 2、掌握职业妆造型 (五)、美容院内的健康与安全【32课时】 1、掌握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应变措施 2、遵从职业健康及安全要求 3、保持个人仪表及卫生标准

美容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初级美容师的培训是技能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培训,是培训对象掌握全套面部皮肤护理、化妆及美容院常见的修饰美容学等专业服务技能,达到基本独立上岗的水 平。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熟练接待顾客、访客,处理查询及电话预约。 (2)熟练掌握面部各部位的修饰方法及生活妆、新娘妆的化妆方法,熟悉化妆品的基础知识 (3)了解服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知道美容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美容院日常管理的各项制度。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 (一)、接待与服务【44课时】 1、美容师职业道德规范 1.1 美容的基本概念 1.2 美容师职业道德规范 1.3 美容师的礼仪常识 2、接待顾客、访客,处理查询及电话预约 2.1 接待顾客、访客及处理查询 2.2 电话预约服务技巧

美容美发英语教学大纲

美容美发英语教学大纲 一. 课程简介: 1. 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词汇学习、情景对话、短文阅读。 2.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美容、美发、美体、找工作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所学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式。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⑴掌握英语的语音,熟悉英语的各种朗读技巧,并能做到发音准确地道。 ⑵熟练掌握美容、美发、美体等专业英语词汇。 ⑶熟练掌握美容美发专业英语的习惯表示法。 ⑷掌握美容美发英语岗位对话,熟悉沟通技巧。 ⑸注重收纳资料,不断提高自学兴趣。。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勇于实践,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⑵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积极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⑶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其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进行补偿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进行拓展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均学有所得。 ⑷美容美发英语教学要结合美容美发专业的实际需求,利用真实场景或设置虚拟场景,选择真实或实用的语言材料。 二. 学时分配表: 根据美容美发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8学时,参考学时分配

如下表: 三、教学要求与内容 Unit 1At the Beauty Parlor 【教学目标】 1、学习26个英文字母的规范书写 2、学习48个英语音标。 3、能用英语描述肌肤的不同类型并能做出简单的判断。 4、掌握五种肌肤的特点及日常护理程序。 5、学会简单的有关皮肤问题咨询的情景对话。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