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蛋白脱脂及酶法改性的研究

鱼蛋白脱脂及酶法改性的研究
鱼蛋白脱脂及酶法改性的研究

鱼蛋白脱脂及酶法改性的研究

王毳1,宋端阳2,李瑜2

1.大连水产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116023

2.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16023

Email:dlwc1981@https://www.360docs.net/doc/e67828532.html,

摘 要:分别采用水漂洗、有机溶剂浸提、脂肪酶酶解等方法对原料鱼肉进行脱脂。其中,水漂洗选用清水,0.3%NaCL溶液,0.4%NaHCO3溶液三种方式;有机溶剂选用乙醇、异丙醇、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乙酯四种溶剂及组合试剂对鱼肉进行浸提脱脂。研究结果表明,水漂洗法中,清水漂洗效果最优,脱脂率为62.27%;有机溶剂浸提法脱脂,异丙醇脱脂效果最佳,其脱脂率为70.76%,再采用正交实验方案对异丙醇脱脂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实验条件是:脱水时间30min,脱脂时间110min,温度为75℃,溶剂添加量为38g;脂肪酶脱脂作单因素试验即只改变酶添加量或只改变酶作用时间,并得出脂肪酶脱脂的最佳条件是加酶量40U/ml,酶作用时间50min,酶作用温度32℃,其脱脂率最高,为 85.37% 。然后采用蛋白酶对脱脂鱼肉进行酶解改性,研究脱脂鱼肉在蛋白酶作用下的水解度(DH%)及可溶性氮(NS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解度及可溶性氮均不断增大,但时间越长,增大趋势越平缓,因此酶解时间应为90~100min。

关键字:鱼蛋白、脱脂、酶解

1、引言

蛋白质缺乏是世界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鱼类作为量大质优的蛋白质资源被喻为是解决这一困难强有力的武器。自194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开发未利用或利用低的渔业资源以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的鱼类加工方面的研究。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渔业资源丰富,产量约占世界渔获量的1/7,但其中30%——40%为小杂鱼等低值鱼,由于价格低、加工和回收手段的落后,其中一部分被直接切碎作为养殖用饵料、造成产品使用价值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并造成大量营养成分流失,且污染了环境。长期以来,大量低值鱼只是用于简单加工成为经济效益极低的饲料鱼粉。因此,开辟小杂鱼、低值鱼的加工综合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1,5]。

浓缩鱼蛋白(Fish Protein concentrate,FPC)是一种将新鲜鱼经过化学,生物及物理方法处理后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鱼蛋白浓缩物。浓缩鱼蛋白制品是一种营养含量高和成分丰富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相当于鸡蛋蛋白质含量的7.2倍,乳粉4.5倍,牛乳30倍,黄豆粉2.4倍;其中钙、磷等成分含量也超过许多食品[1]。

可溶性鱼蛋白即亲水性浓缩鱼蛋白,易溶于水,富含蛋白质,它的溶解特性优于糖或奶粉,可用于制做鱼糊、调味品、人造牛奶、人造肉类制品和蛋白质饮料,是一种符合人体(特别是婴

儿和儿童)生长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加工此类制品亦是低值鱼类高值化的有效途径[2]。

国外对鱼蛋白制品的研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早在1946年,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等地生产了FPC;七十年代,瑞典的阿斯特拉·那比考斯公司和英国的尤尼利巴公司共同开展生产了亲水性浓缩鱼蛋白(EFP);七十年代中期,日本铃木等研制开发了畜肉状浓缩鱼蛋白(通常称为海洋牛肉)[3]。

我国对鱼蛋白制品特别是可溶性鱼蛋白粉的研究工作起步很晚,80年代以来,我校——大连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近海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加工工艺,技术还不很完善[3]。

黄花鱼是我国东海、黄海、南海产量较大的鱼类,也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海鲜之一,为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黄花鱼营养丰富,鲜品中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碘等无机盐含量也很高,且鱼肉组织柔软,宜于消化吸收。经济价值、营养保健价值非常可观。本论文主要利用不同脱脂方法对黄花鱼肉进行脱脂,进而筛选出最佳脱脂方法,并将脱脂鱼肉酶解,研究采用外源蛋白酶水解脱脂后鱼肉蛋白的酶解技术条件,以增加蛋白质的水溶性,并测定相关技术指标。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原料

黄花鱼:体长15~25cm,经采肉后分装于保鲜袋中冻藏,购于黑石礁市场

2.2仪器设备

KDN-04型消化炉:上海新嘉电子有限公司;

LD5-2A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全能台式冷冻离心机:科峻仪器公司;

HH·S1-6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101A-3型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

SX2-8-10箱式电阻炉: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SHZ-A水浴恒温振荡器: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

LD4-2A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pHS-2C型精密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DS-1高速组织捣碎机:上海标本模型厂制造;

HH-4数量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pHS-25C数字式酸度计:上海理达仪器厂;

微量凯氏定氮仪

2.3试剂

2.3.1化学试剂

CuSO4;HCl;K2SO4;NaCl;

NaH2PO4;K2HPO4;NaOH;

NaHCO3;氯仿;甲醇;乙醚;

硼酸;浓H2SO4;乙醇;海砂;

异丙醇;乙酸乙酯;无水Na2CO3;

2.3.2酶制剂

碱性脂肪酶:深圳市绿维康生物有限公司出品

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丹麦NOVO公司出品

2.4方案设计

2.4.1鱼肉脱脂方案

1.水漂洗脱脂

⑴清水漂洗(自来水)

⑵盐水漂洗(0.3%NaCL水溶液)

⑶碱水漂洗(0.4%NaHCO3水溶液)

2.溶剂脱脂

分别采用乙醇,异丙醇,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乙酯四种溶剂脱脂,选出脱脂效果最佳的有机溶剂,作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脱脂条件。

3.脂肪酶脱脂

分别按只改变酶的脱脂时间;只改变酶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脱脂实验,作出相应曲线。

改变酶的脱脂时间:10min;20min;35min;50min;70min;90min;

改变酶的添加量:20U/ml;30U/ml;40U/ml;50U/ml;60U/ml。

2.4.2酶解方案

酶解:采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对脱脂鱼肉进行酶解。

测定指标:水解度(DH%);可溶性蛋白质(NSI%)

2.5测定方法

2.5.1水分含量的测定

常压直接干燥法,按照参考文献[6]中的水分测定方法。

2.5.2灰分含量的测定

马福炉法,按照参考文献[6]中的灰分测定方法。

2.5.3脂肪含量的测定

索氏抽提法,按照参考文献[6]中的脂肪测定方法。

2.5.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微量凯氏定氮法,按照参考文献[6]中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注]:

测量蛋白质含量所用的盐酸必须标定,其标定方法(标定0.1mol/L的盐酸):

①吸取9ml 浓HCL,定容至1000ml容量瓶中即为待标定液。

②精确称量270~300℃灼烧到恒重的无水Na2CO3 0.2g溶于50ml水中,滴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配好的待标定HCL 滴定混合指示剂,使其由绿色变为暗红,煮沸2min后,冷却,继续滴定至再次出现暗红色。同时作空白实验。

③公式:

C(HCL)=m/(V1-V2)*0.05299

m——无水Na2CO3的质量(g)

V1——盐酸的消耗量ml

V2——空白实验盐酸的消耗量ml

2.5.5水解度(DH%)的测定——pH-stat法

1.DH%的定义

DH=被水解的肽键的数目/总的肽键的数目*100%

2.操作步骤

经脂肪酶在最佳条件(40U/ml,50min,32℃)脱脂鱼肉与一定比例的蒸馏水混合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成匀浆,称取一定量的匀浆,用适量的水将其转入水解容器中调成溶液,用酸(H2SO4)/碱(NaOH)调节溶液pH至所要求的值,置摇床水浴中。加入精确称量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进行水解,水解过程中不断滴加已知摩尔浓度的NaOH溶液,使其水解体系pH值维持在所要求值。记录加碱量和时间至2h。

3.公式

DH=h/h总*100%

=B/α*h总*100%

α=10pH-pka/1+10pH-pka(pK a= 7.5 , pH=6.84)

B——碱消耗的当量数;

h——被水解肽键的当量数

h总——蛋白质中总的可被水解的肽键数;h总≈8

2.5.6可溶性氮(NSI%)的测定

1.公式

NSI%=上清液中总氮量/酶解物中总氮量*100%

2.操作步骤

经脂肪酶在最佳条件(40U/ml,50min,32℃)脱脂鱼肉与一定比例的蒸馏水混合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成匀浆,称取一定量的匀浆,用适量的水将其转入水解容器中调成溶液,用酸(H2SO4)/碱(NaOH)调节溶液pH至所要求的值,置摇床水浴中。加入精确称量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进行水解,分别水解不同时间:10min;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对酶灭活后,冷却置于离心机中,离心10min,取上清液。

2.6鱼肉脱脂

2.6.1水漂洗

1.配制溶液

⑴.0.3%NaCL水溶液:准确称量3克NaCl于烧杯中,用900毫升自来水使其溶解,转移至1000毫升容量瓶中并定容至1000毫升。

⑵.0.4%NaHCO3水溶液:准确称量4克NaHCO3于烧杯中,用900毫升自来水使其溶解,转移至1000毫升容量瓶中并定容至1000毫升。

2.漂洗工艺

鱼肉与清水(溶液)按1:4(质量比)比例混合,慢速搅拌3——4分钟,静置2分钟。

清水漂洗:将鱼肉用清水漂洗2次,弃上清液,再用清水冲洗2次,置离心机脱水

盐水漂洗:将鱼肉用0.3%NaCL水溶液漂洗3次,弃上清液,再用清水冲洗1次,置离心机脱水

碱水漂洗:将鱼肉用0.4%NaHCO3水溶液漂洗2次,弃上清液,再用0.3%NaCL水溶液漂洗1次,再用清水冲洗1次,置离心机脱水

2.6.2溶剂脱脂

1.工艺流程

原料鱼——去头,内脏——采肉——溶剂萃取脱脂——离心——脱脂鱼肉

2.操作步骤

⑴.鱼肉与溶剂以1:1(质量比)混合,常温下置1小时,并不时慢速搅拌;

⑵.用纱布过滤除去溶剂后二次加入溶剂,置70℃水浴锅中,1小时后置离心机除去溶剂。

2.6.3脂肪酶脱脂

1.脂肪酶作为脱脂剂的原理

要除去过多的油脂,主要是甘油三酯,利用脂肪酶特异性作用于油脂的酯键,使油脂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溶于水中,脂肪酸与少量调pH的碱性缓冲溶液形成皂盐,通过离心除去。

2.实验步骤

将鱼肉放入锥形瓶中,取应加入量一半的缓冲液(鱼肉与酶液以1:3比例)加入锥形瓶中,用酸度计测定该溶液pH值(此时鱼肉与缓冲液的混合液pH应低于原缓冲液的pH值)。另一半缓冲液,先取少许将酶溶解,注入锥形瓶中,并用剩余缓冲液将盛酶的烧杯冲洗数次。将加入酶的样液放入气浴摇床(温度32℃),分别按只改变酶的脱脂时间;只改变酶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脱脂实验。

改变酶的脱脂时间:10min;20min;35min;50min;70min;90min;

改变酶的添加量:20U/ml;30U/ml;40U/ml;50U/ml;60U/ml;

2.7酶解

2.7.1工艺流程

原料→匀浆→加热到预定温度→调节pH→加酶→保温至预定时间→灭酶活→冷却→离心取上清液

2.7.2操作步骤

经脂肪酶在最佳条件(40U/ml,50min,32℃)脱脂后的鱼肉与一定比例的蒸馏水混合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成匀浆,称取一定量的匀浆,用适量的水将其转入水解容器中调成溶液,用酸(H2SO4)/碱(NaOH)调节溶液pH至所要求的值(pH=6.5~7.0),置摇床水浴中。加入精确称量的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进行水解,其最适pH为6.5~7.0, 最适温度为50~55 O C酶活为33.7327*104u/g。水解过程中不断滴加已知摩尔浓度的NaOH溶液,使其水解体系pH值维持在所要求值(pH=6.84)。记录加碱量和时间至2h。根据pH-stat法计算水解度。

另取一组锥形瓶称取一定量的匀浆,按上述操作加入蛋白酶后分别水解不同时间:10min;20min;4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对酶灭活后,冷却置于离心机中,离心10min,取上清液,计算可溶性氮含量。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3.1.1原料鱼各成分测定

黄花鱼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其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低,

营养丰富并且具有食疗价值。其各营养成分含量参见表3-1。

表3-1:原料鱼各营养成分含量

样品 水分% 灰分% 脂肪% 蛋白质% 原料鱼

80.5700

0.5737

3.3570

73.3000

注: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均以干基计算

3.1.2水漂洗后各成分测定

漂洗是脱脂方法的一种,脱脂过程同时也可除去色素,鱼腥味等,但漂洗后鱼肉中蛋白质损失较严重,且随着漂洗次数的增多,营养成分流失增大。本试验选用清水、盐水、碱水三种漂洗方式,其漂洗后各营养成含量参见表3-2。

表3-2:水漂洗后各营养成分含量

含 量

方 法

水分 (%)

灰分 (%) 脂肪 (%) 蛋白质 (%) 清水漂洗 89.41000.0288 1.166058.7946 盐水漂洗 88.14000.1203 1.757056.6938 碱水漂洗

90.6000

0.1315

1.2410

42.9935

4.0

3.5 3.0 脂肪含量(%)

2.5 2.0 1.5 1.0 0.5 0.0

1

2

3

4

原料鱼 盐水漂洗 碱水漂洗 清水漂洗

图3-1水漂洗前后鱼肉脂肪含量对比图

92

90 88 86

水分含量(%)

84 82 80 78 76 74

1

4

2

3

原料鱼 清水漂洗 盐水漂洗 碱水漂洗

图3-2水漂洗前后鱼肉水分含量对比图

0.7

0.6 0.5

灰分含量(%)

0.4 0.3 0.2 0.1 0

1

4

2

3

原料鱼 清水漂洗 盐水漂洗 碱水漂洗

图3-3水漂洗前后鱼肉灰分含量对比图

80

70 60

蛋白质含量(%)

50 40 30 20 10 0

1

4

2

3

原料鱼 清水漂洗 盐水漂洗 碱水漂洗

图3-4水漂洗前后鱼肉蛋白质含量对比图

漂洗过程脱去鱼肉中脂肪,同时脱去色素,除去肉中腥味。水漂洗脱脂过程中清水漂洗效果最佳,且营养成分损失少[4]

1.由图3-1可知,溶液漂洗均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脂肪,脱脂效果相近,其中清水漂洗效果最佳,脱脂率为65.27%。

2.由图3-2可知,由于胶凝作用,三种溶液漂洗后的鱼肉水分含量均高于原料鱼(80.57%),分别为89.41%,88.14%,90.60%,离心后仍很难除去水分。

3. 由图3-3可知,选用三种漂洗方法灰分都不同程度的下降。清水漂洗下降的尤其严重,灰分含量为0.0288%。盐水漂洗及碱水漂洗后灰分含量约为清水漂洗的6倍,原因可能是盐溶液与碱溶液中的无机盐在漂洗过程中进入到鱼肉里。

4. 由图3-4可知,水漂洗过程除去水溶性蛋白质,同时也损失部分盐溶性蛋白质,因此,漂洗后蛋白质含量低于未漂洗的。随着漂洗次数的增高,蛋白质损失增多,蛋白质含量降低。碱水漂洗蛋白质损失最高,这是由于碱水使鱼肉的pH 值升高,而偏离等电点,提高了蛋白质的溶解性,而使蛋白质损失。

3.1.3不同有机溶剂脱脂后脂肪含量测定

有机溶剂脱脂时,本试验选用乙醇、异丙醇、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乙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参见表3-3。

表3-3:四种有机溶剂浸提后残脂含量

脱脂剂 乙醇 异丙醇 乙醇+乙酸乙脂 异丙醇+乙酸乙脂

脂肪(%)1.1421 0.9815 1.3341 1.2490

注: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均以干基计算

4.0

3.5 3.0 脂肪含量(%)

2.5 2.0 1.5 1.0 0.5 0.0

1

2

3

4

5

原料鱼 乙醇 异丙醇 乙醇+乙酸乙酯 异丙醇+乙酸乙酯

图3-5四种溶剂脱脂效果对比图

由图3-5可知:原料经过有机溶剂浸提后样品的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普遍降低,但不同的萃取剂具有不同的脱水、脱脂能力,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以异丙醇浸提效果最好,样品中残脂含量达

0.9815%,脱脂率为70.76%,且优于水漂洗法脱脂。混合有机溶剂对样品的脱脂效果有负面影响,在乙醇中加入乙酸乙酯后,残脂含量由原来的1.1421%上升至1.3341%;同时在异丙醇中加入乙酸乙酯后,残脂含量由原来的0.9815%上升至1.2490%,脱脂率反而降低。此外,采用有机溶剂作提取剂,脱脂的同时脱去大量水分,因此,脱脂鱼肉肉质较硬且无腥臭味。 3.1.4异丙醇脱脂正交实验

以异丙醇进行浸提脱脂,则具有较高的脱脂脱水能力,且成品无腥臭味。本试验选用异丙醇为脱脂剂作正交实验,优化异丙醇脱脂条件。试验结果参见表3-4,表3-5。

表3-4:异丙醇脱脂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因 素

水 平

A 时间 (min)

B 温度 (℃)

C 溶剂量 (g) 1 30(脱水) 110(脱脂)

35 25 2 50 90 55 38 3

70 70

75

50

表3-5:正交实验分析表

由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数据可知,影响异丙醇脱脂效果因素主次为C>A>B,即溶剂量>脱脂间>脱脂温度。

件应为A 1B 3C 2,但由于温度为最次影响因素,因此最佳条件可取A 1B 2C 2。 ,的结合,从而提高了脱脂效果,此时样品中的脂肪含量随之减少,,从而确定脂肪酶最:只改变脂肪酶作用时间,脱脂温度为32℃,脂肪酶的添加量为40U/ml.试验结正交表

时间(A)实验号 140/min 温度(B)

℃ 溶剂量(C)

g 脂肪(%)

1 30 110 35 25 1.6000

2 30 110 55 38 0.8956

3 30 110 75 50 0.7718

4 50 90 3

5 38 1.7210 5 50 90 55 50 1.3690

6 50 90 75 25 0.9964

7 70 70 35 50 1.7300

8 70 70 55 25 1.4920

9 70

70

75 38 0.6674

I 水平和 3.2674 5.0510 4.0884 Ⅱ水平和 4.0864 3.7566 3.2840 Ⅲ水平和 3.8894 2.4356 3.8708 平均KI 1.0891 1.6837 1.3628 平均KⅡ 1.3621 1.2522 1.0947 平均KⅢ 1.2965 0.8119 1.2903 极差R

0.2730

0.8718

0.2681

1.时最佳溶剂量为C 2即38g;最佳脱水脱脂时间为A 1即脱水30min脱脂110min,最佳脱脂温度为B 3即75℃。因此最佳脱脂条

2.在脱水阶段,由于异丙醇在常温下就能与鱼肉内的水互溶,所以温度对异丙醇的脱水影响很小,在此阶段异丙醇互溶了大量水分,使其浓度显著下降,即使提高温度,对脱脂影响甚小。因此在脱水阶段选用常温为宜。

3.在脱脂阶段,鱼肉中的水分大部分已除去,这时异丙醇浓度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加速了扩散与渗透过程当温度升至接近异丙醇与水的共沸点80℃时,

异丙醇脱脂率达到最高,样品中脂肪含量达到最小。选择75℃为脱脂温度既能达到最大脱脂效果,又能避免异丙醇沸腾损耗。 3.1.5脂肪酶脱脂最佳条件的确定

本试验采用碱性脂肪酶(酶活:13000u/g)为生物脱脂剂,进行单因素试验佳脱脂条件。

1.脂肪酶作用时间对脱脂率的影响

进行单因素试验果参见表3-6。

表3-6: 不同作用时间的残脂含量

图3-6脂肪含量随脂肪酶作用时间变化曲线

1.在加酶量不变的条件下,随图3-6可知:在前10min 内肪酶已脱去样品中大量脂肪,残脂量仅0.9399%,但随后脂肪含量继续减少,时间超过50min 时间

10min

70min

90min

20min

35min

50min

错误!

脂肪(%) 0.9399 0.8592 0.6925 0.3768 0.4648 0.4537

着脱脂时间的延长,脱脂效果越好。由脂后,脱脂效果没有明显变化,曲线趋于平缓,残脂率反而略有增加;因此,脂肪酶作用50min 脱脂效果最佳,残脂含量为0.3768%,脱脂率为88.78%。

2.由表3-6可知,脂肪酶脱脂后残脂含量均在1%以下,脱脂效果优于漂洗法及溶剂浸提法。 2.脂肪酶添加量对脱脂率的影响

进行单因素试验:只改变脂肪酶的添加量,脱脂温度为32℃,脱脂时间为50min。试验结果参见表3-7。

0.5

3.5

4.0 0

10

20

35

50

70

90/分钟

脂肪含量(%)

3.0 2.5 2.0 1.5 1.0

表3-7:不同加酶量的残脂含量

肪含量随脂肪酶添加量变化曲线

1.由图3-7可知:在脂肪酶作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加酶量的增加,脱脂效果越好,酶量超过40U/ml 时,脱脂效果变化不大,残脂量反而略有增加,曲线趋于平缓;因此,脂肪酶酶量40U/ml 脱脂效果最佳,残脂量0.4286%,脱脂率为87.23%。

3-6效果也有所不品中残脂含量参见表3-8(1),表3-8(2)。

:三种脱脂方法脱脂前后脂肪含量

1.53.0 3.5 4.0 0

20

30

40

50

60 脂肪含量(%)

酶量U/ml

酶量

20U/ml

U/ml

60U/ml

30U/ml

40U/ml

50脂肪(%) 0.9608 0.6812

0.4286 0.4812

0.5524

2.5 2.0 1.0 0.5

图3-7脂但当加加2.由图,3-7可知:脂肪酶脱脂最佳条件为加酶量40U/ml ,脂肪酶脱脂50min 。此外,三种脱脂方法中脂肪酶脱脂最优,残脂含量在1%以下,脱脂率最高,在80%以上。

3.1.6采用不同脱脂方法脱脂后成分比较 1.不同脱脂方法脂肪含量比较

采用不同脱脂方法,其脱脂效果不同;同一种脱脂方法,采用不同脱脂试剂,脱脂同。本试验采用三种脱脂方法,其脱脂后样表3-8(1)

名称 原料鱼 清水漂洗盐水漂洗碱水漂洗乙醇浸提 脂肪含量%

3.3570

1.1660

1.7570

1.2410

1.1421

表3-8(2):三种脱脂方法脱脂前后脂肪含量

名称

异丙醇 浸提

乙醇+乙酸乙酯浸提异丙醇+乙酸 乙酯浸提 脂肪酶脱脂

脂肪含量%

0.8956

1.3341

1.2490

0.4910

图3-8不同脱脂方法脂肪含量比较

鱼肉中脂肪极易被氧化,脂肪氧化产生羰基,使鱼产生腥臭味及变色,因此脂肪脱脂极为重要。图且控制方便,并专一性水解油的酯键,而不会影响鱼品的其它营养成分;由于酶是一种天然生物制品,生物降解性好,且使用量少,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表3-9:三种脱脂方法脱脂前后水分含量

1——原料鱼 2——清水漂洗 3——盐水漂洗 4——碱水漂洗 5——乙醇浸提 6——异丙醇浸提

7——乙醇+乙酸乙酯浸提 8——异丙醇+乙酸乙酯浸提 9——脂肪酶脱脂

3-8中表示不同脱脂方法的不同脱脂效果。由图可知,脂肪酶脱脂效果最佳,其作用条件温和且酶的脱脂反应具有特异性和安全性。本试验所用的碱性脂肪酶能脂

2.不同脱脂方法水分含量比较

采用不同的脱脂方法,其脱脂后样品中不仅残脂含量不同,其水分含量也有所差异,本试验采用三种脱脂方法,脱脂后鱼肉水分含量参见表3-9。

2.0 2.5

3.0 3.5

4.0 1

2

3

4

5

6

7

8

9

脂肪含量(%)

1.5 1.0 0.5

名称 原料鱼 清水漂洗 盐水漂洗碱水漂洗 异丙醇浸提 脂肪酶脱脂水分含量

80.5712

89.4101

88.1402

90.6001

58.1850

90.9950

30 20 10 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

2

3

4

5

6

原料鱼 清水漂洗 盐水漂洗 碱水漂洗 酶脱脂 溶剂脱脂

水分含量(%)

图3-9不同脱脂方法水分含量比较图

采用不同的脱脂方法,脱脂后样品中水分含量不同。水漂洗及脂肪酶脱脂后的样品水分含量高于鱼肉中水分含量,原料因可能是为胶凝作,使进入样品中的脱脂剂与样品形成结合水,通过离心也无法除去。水率达

27.78%,且更有效的除去鱼肉中的腥臭味。 3.1.7酶解

[7~12]

1.可溶性氮的含量

表3-10:不同水解时间可溶性氮含量

原因用但有机溶剂浸提脱脂在去除脂肪的同时脱去鱼肉中大量水分,脱目前,应用生物酶研制可溶性氮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试验是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经酶解来制取可溶性氮,试验结果参见表3-10。可溶性蛋白质产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比例平衡,同时,其平均相分子质量低,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机体的代谢及成长,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水解时间min

10

20 40 60 80 100

120

可溶性氮含量(%) 9.747 11.6688

12.6983

13.9152

15.2388

16.5861 17.6162

20

18

16 14 N S I (%)

12 10 8 6 4 2 0 20

120

140

40

60

80

100

水解时间min

图3-10可溶性氮随水解时间变化过程

由图3-10可知,水解时间越长,可溶性氮含量越高,但随着水解时间的不断增加,可溶性氮含量递增趋势越小,水解30min 后曲线平缓。这是因为在底物蛋白中包含可溶性蛋白和不溶性蛋白。可溶性蛋白水解时,最初阶段敏感性肽键快速断裂,不敏感性肽键在后阶段断裂;不溶性蛋白水解时,酶吸附在不溶性蛋白表面,首先水解疏松的结合在不溶性蛋白上的聚合肽链,然后再慢慢水解紧密的蛋白质中心的肽键。随着反应混合物中可溶性肽的浓度升高,反过来抑制水解速度和可溶性氮的溶出。Fereidoon Shahidi(1994)研究发现当水解的最初阶段,可溶性蛋白水解物的数量增加,在水解反应的平衡阶段再添加酶到反应混合物中,可溶性蛋白水解物并没有增加。因此,从节约能源和节约时间考虑,酶解时间定为90~100min.

2.水解度的含量

测定脂肪酶脱脂后鱼肉水解度含量参见表3-11。

表3-11:不同水解时间的水解度

水解度含量

NaOH 的浓度=3.253mol/l pH=6.84 水解时间 加碱量(ml)

累积加碱量(ml)

水解度(%) 10min 0.03 0.03 3.7872 20min 0.02 0.05 6.3120 30min 0.02 0.07 8.8368 40min 0.02 0.09 11.3616 50min 0.01 0.1 12.6240 60min 0.005 0.105 13.2552 80min 0.005 0.11 13.8864 100min 0 0.11 13.8864 120min

0.11

13.8864

16

14 D H (%)

12 10 8 6 4 2 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120/时间(min)

图3-11水解度随水解时间变化过程

1.水解时间越长,水解度越大,但随着水解时间的不断增加,水解度增大趋势越小,曲线越平缓。这是可能因为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底物渐少,加之酶自身逐步衰弱。

2.水解程度不断增大,小分子肽的数量也相应增多,蛋白水解物的溶解性随之增大。但可溶性氮含量快速增加至一定量所需的水解时间较短,如图3-10所示,20min 以内可溶性氮含量快速递增,而水解度含量则在40min 以内增加量均较大。

3.由图3-11可知,水解度在最初40min 内显著提高,水解度在60min 后增加缓慢,但仍呈上升趋势。

4.经过脱脂预处理的样品,蛋白质水解度较低,原因可能是脱脂过程中鱼蛋白发生变性,降低了蛋白质的分散能力,减少了酶和底物的有效结合,此外,本试验采用碱性脂肪酶脱脂,可能改变了水解液中的pH 值,影响酶解效果。

5.随着水解度的增加,水解产物中苦肽生成比例上升,严重影响出成品风味,因此,应严格控制水解程度。

3.2结论

1.漂洗会增加蛋白质的损失,随着漂洗次数的增加,蛋白质的损失率增加,采用碱水漂洗蛋白质损失最大。

2.溶剂脱脂温度经实验表明:第一次脱脂温度为室温,第二次脱脂温度为75℃为宜。第一次脱脂在室温进行,主要是加入有机溶剂使鱼肉中蛋白质变性,脱去水分;第二次脱脂温度不能太高,高于脱脂溶剂的沸点,脱脂溶剂易于挥发,遇火引起爆炸,此外温度过高会引起产品有效成分分解,使产品营养价值降低。脱脂温度太低,脱脂速度太慢,脱脂效率不高,因此应选择最佳脱脂温度。

3.由实验结果可知,脂肪酶脱脂效果最佳。其优点为:⑴去脂的特异性:由于该酶专一性作用油脂的脂键,而不会影响其他营养成分;⑵产品安全,无毒无污染:由于酶是一种天然生物产品,一种蛋白质,生物降解性好,而且使用量少,丝毫不会给产品带来任何的不利;⑶脱脂条件温和:在一定的温度和pH 下即可完成一定工艺要求的去脂率;⑷控制方便:通过调节加量及作用时间,就可以调控脱脂程度。

4.可溶性鱼蛋白粉除蛋白质含量高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无机盐,如钙、铁、锌等,其各种必需氨基酸齐全,蛋白质效率比值相当于酪蛋白,而优于奶粉,是一种极易被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可溶性鱼蛋白粉亦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能改善食品风味,是一种新颖的食品营养强化剂。

参考文献

[1]郑毅 施巧琴等,脂肪酶在鲭鱼鱼片脱脂中的应用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5.NO.1,1999.

[2]熊光权 叶丽秀等,低盐液化鱼蛋白质的研究.湖北农业大学.NO.5,1998.

[3]桑为国 董明敏等,鲐鱼酶法脱脂技术.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9.No.4,Dec.2000.

[4]孔保华 耿欣等,不同漂洗方法对鲢鱼肉保水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肉类研究.No.1,1999.

[5]陈培基 李刘东等,利用小杂鱼、低脂鱼提取浓缩与蛋白.湛江海洋大学学报.Vol19.No.1,March.1999.

[6]食品分析.大连轻工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赵玉红 孔保华等,水解度对蛋白质水解物的影响.肉类工业.

[8]北京卫生防疫站主编.食品营养成分表.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0.14-63.

[9]段振华 郝建等,酶法水解鳙鱼下脚料及其降苦机理研究.Vol24.No.5,2003.

[10]陈刚 刘通讯等,低脂鱼的酶解及口味评判.广州食品工业科技.Vol20.No.2.

[11]赵玉红 张立钢等,鲢鱼副产物蛋白酶水解时间的确定及产物的影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Vol17.No.2,June.2001。

[12]朱碧英 翟恩礼 等,动物蛋白酶1058水解鳀鱼可溶性蛋白质.东海海洋.Vol18.No.4,2000.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of removing fat of fish protein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Wang Cui1,Song Duanyang2,Li Yu2

1.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Food Engineering College 116023

2.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116023

Abstract

This thesis take advantage of water solution washing,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and alkaline lipase to removing fat of fish protein. Water solution washing chooses distilled water, salt water(0.3%NaCL), and alkaline water(0.4%NaHCO3) three methods. The organic solvent chooses Alcohol, Isopropyl Alcohol,CH3COOC2H5+Alcohol, CH3COOC2H5+ Isopropyl Alcohol etc. to extract and degrease .The result of research reveals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water solution washing ,the effect of distilled water washing is the best ,removing fat ratio is 62.27%; during the process of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the best one is Isopropyl Alcohol , and removing fat ratio is 70.76%,designing orthogonal test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Isopropyl Alcohol degreasing ,and the best experiment conditions are selected as follow: Dehydration time is 30 min, Degreasing time is 110 min, Organic solvent quantity is 38 g and Temperature is 75℃.Alkaline lipase adopt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hich is just to change the alkaline lipase adding concentration, or just to change the degreasing tim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selected as follow: Temperature,32℃; Alkaline lipase adding concentration, 40U/ml; Degreasing time,50 min. Comparison of degreasing by alkaline lipase method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 has been done. Among the three different means , the alkaline lipase degreasing is best , removing fat ratio is 85.37%.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removing fat of fish protein hydrolysis using proteinase, and determine hydrolysis degree, nitrogen solubility index, the result shows that with the hydrolysis time going on , hydrolysis degree and nitrogen solubility index are increasing ,but the increase trend is gentle increasingly, the best 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is 90~100min.

Keywords:fish protein ,removing fat, enzymatic hydrolysis

作者简介:王毳(1982-)女,硕士,从事海洋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方向的研究.

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研究及应用进展1

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强、耐腐蚀、耐溶剂好、VOC 含量低等优点,符合发展涂料工业的“三前提”及“四E原则”。然而,一般的聚氨酯乳液的自增稠性差、固含量低、乳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为了更好地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扩大应用范围,需对WPU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目前,其改性途径大致可分为四类:改进单体和合成工艺,添加助剂,实施交联,优化复合。本文主要介绍了环氧树脂改性、聚硅氧烷改性和丙烯酸复合改性、纳米改性、植物油改性、蒙脱土改性、有机氟改性等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及在木器涂料、汽车涂料、建筑涂料、防腐涂料、织物涂料等方面应用进展。 1 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技术 1.1 传统三大改性方法 目前水性聚氨酯涂料最常见的三大改性方法是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改性。近年来,这类方法已有大量报道。环氧树脂为多羟基化合物,在与聚氨酯反应中可以将支化点引入聚氨酯主链,使之形成部分网状结构而性能更为优异。通过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的接枝反应,制得环氧改性聚氨酯乳液,用其配制水性环氧改性聚氨酯涂料,可以提高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和漆膜附着力。 有机硅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元素硅,是属于半有机、半无机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兼具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特性。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可以弥补水性聚氨酯耐水解性稍差的缺陷,使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涂料表现出良好的憎水性、表面富集 性、低温柔顺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可以通过物理共混来进行,例如,利用水性聚氨酯和聚硅氧烷乳液进行物理共混改性。因此,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最常用的方法是共聚改性。通过两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低聚物(最常见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部分甲基被取代后所得聚硅氧烷)与多异氰酸酯经逐步加成,聚合而制得嵌段共聚物。 丙烯酸酯与其他合成高分子树脂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将丙烯酸和聚氨酯两类聚合物在微观状态下制备得到的丙烯酸聚氨酯杂合水分散体,可以获得优势互补性能。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可以将聚氨酯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强度、优异的耐磨性与丙烯酸酯树脂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较低的成本有机结合,制备出高固含量、低成本以及达到使用要求的水性树脂。 此外还可以将聚氨酯-丙烯酸酯-有机硅氧烷三元结合起来,制备水性涂料,它综合了丙烯酸酯、聚氨酯、有机硅三种树脂材料的优点,而且以水作分散介质符合了环保的要求。 1.2 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 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光学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性质,可以使材料获得新的功能。 Hsu-Chiang Kuan等[1]合成了一种纳米碳管/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水性聚氨酯乳液储存稳定,胶膜的热稳定性提高了26℃,拉伸强度提高了370%,拉伸模量提高了170.6%。胡津昕等[2]以水性聚氨酯为基体聚合物材料,利用高分子纳米微 鲍俊杰1,周海峰1,饶喜梅1,许戈文1,2 (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肥230039;2.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9)摘要:综述了水性聚氨酯的纳米改性、植物油改性、蒙脱土改性、有机氟改性等几种常用的改性方法,指出了不同改性技术的特点、方法以及优势。同时介绍了水性聚氨酯树脂在木器涂料、汽车涂料、建筑涂料、防腐涂料、织物涂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涂料;进展 中图分类号:TQ6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56(2006)09-0045-04 水性聚氨酯树脂 改性研究及应用进展

纸浆酶改性的研究进展

?论文与综述? 纸浆酶改性的研究进展 李武光,李新平,杜 敏 (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 要] 概述生物酶对纸浆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在降低打浆能耗,改善纸张物理性能,助漂等方面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酶;纸浆;改性;纤维 近十几年来,人们对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制浆造纸工业的各个方面。在这些研究中,有的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有的进行了中试,有的则已在生产中应用。 利用酶与纸浆纤维作用可以降低打浆能耗,改善成纸的某些性能,改善浆料的脱墨,助漂等。本文就纸浆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的酶改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由三类不同催化反应功能的酶组成,根据其催化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内切葡萄糖苷酶(endo21,42β2D2glucanase,EC3.2.1.4,来自真菌的简称EG,来自细菌的简称Cen),该类酶能随机地在纤维素分子内部降解β21,4糖苷键;外切葡萄糖苷酶(exo21,42β2D2glucanase,EC3.2.1.91,来自真菌的简称CB H,来自细菌的简称Cex),它能从纤维素分子的还原或非还原端切割糖苷键,生成纤维二糖;纤维二糖酶(32D2gluco sidase,EC3. 2.1.21,简称B G),它把纤维二糖降解成单个的葡萄糖分子。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普遍接受的纤维素酶的降解机制是协同作用模型,见图1[1]。 在协同降解过程中,首先由Cx酶在纤维素聚合物的内部起作用,在纤维素的非结晶部位进行切 收稿日期:2009-07-02 作者简介:李武光(1984-),男,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纤维资源的制浆造纸特性与生物技术的应用 。 图1 协同作用模型 割,产生新的末端,然后再由C1酶以纤维二糖为单位,从末端进行水解,最后由B G酶将纤维二糖水解为葡萄糖。Wood在研究木霉(Trichoderma reesei)、青霉(Penicillium f uniculo sumde)的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时,发现培养液中的两种外切酶在液化微晶纤维素和棉纤维素时具有协同作用。Fater2 stam也发现两种外切酶(CB HⅠ和CB HⅡ)具有协同作用。Kanda等还发现了对可溶性纤维素进攻方式不同的两种内切葡萄糖酶在微晶纤维素的水解过程中也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机理研究发现,纤维素的酶解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其作用过程是:纤维素酶首先吸附到纤维表面,在纤维表面发生酶解反应,随着酶解反应进行,将纤维层层剥离[2]。酶解反应受纤维素的结构、纤维素酶的吸附、产物的抑制效应和纤维素酶去活化等因素影响[3,4]。 1.1 降低打浆能耗,促进打浆 酶促打浆是利用高活性的半纤维素酶和较低活性的纤维素酶对打浆前的纸浆进行预处理,使纤维表面得到某种程度的活化和松弛,促进纤维的吸水润胀和细纤维化程度,从而使打浆性能得到改善,起到降低打浆能耗的作用。 Setliff[5]利用Ceriporiop sis subvermispora和 — 3 3 —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闫福安,陈俊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武汉430073) 摘要: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合成原理、合成工艺及改性方法作了介绍。水性聚氨酯合成技术不断完善,市场正在推进,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从分子设计出发,不断推进水性聚氨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广。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 0引言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由于其合成单体品种多、反应条件温和、专一、可控,配方调整余地大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可广泛用于涂料、黏合剂、泡沫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弹性体,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材料家族,形成了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这是其它树脂所不具备的。据有关报道,在全球聚氨酯产品的消耗总量中,北美洲和欧洲占到70%左右。美国人均年消耗聚氨酯材料约5.5kg,西欧约4.5kg,而我国的消费水平还很低,年人均不足0.5kg。溶剂型的聚氨酯涂料品种众多、用途广泛,在涂料产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始自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对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迅速发展,7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用作皮革涂饰剂的水性聚氨酯。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法规的加强,环境友好的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其应用已由皮革涂饰剂不断扩展到涂料、黏合剂等领域,正在逐步占领溶剂型聚氨酯的市场。在水性树脂中,水性聚氨酯仍然是优秀树脂的代表,是现代水性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 1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单体 1.1多异氰酸酯(polyisocynate) 多异氰酸酯可以根据异氰酸酯基与碳原子连接的部位特点,可分为四大类: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芳脂族多异氰酸酯(即在芳基和多个异氰酸酯基之间嵌有脂肪烃基-常为多亚甲基,如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即在环烷烃上带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树脂户外耐候性差,易黄变和粉化,属于“黄变性多异氰酸酯”,但价格低,来源方便,在我国应用广泛,如TDI常用于室内涂层用树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耐候性好,不黄变,其应用不断扩大,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流的多异氰酸酯单体;芳脂族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接近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也属于“不黄变性多异氰酸酯”。水性聚氨酯合成用的多异氰酸酯主要有TDI、IPDI、HDI、TMXDI(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可直接用于水性体系,或用于零VOC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酶解产物对小麦面筋蛋白酶水解过程抑制作用的研究

第26卷第4期2005年8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 V01.26,No.4 Aug.2005 文章编号:1673—2383(2005)04-0005-04 酶解产物对小麦面筋蛋白酶水解过程抑制作用的研究 王金水1’2,赵谋明2,杨晓泉2 (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2.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食物蛋白研究与开发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研究了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小麦面筋蛋白后的酶解产物对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抑制率与水解度相关,超过某一水解度(3种酶分别为5%、7%、4%)时,末端产物对反应的抑制率保持恒定,将抑制剂利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000、10000和5000的超滤膜分离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4种组分,原始酶解产物和这4种组分对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49.8%、4.9%、32.6%、38.1%、63.2%(木瓜蛋白酶),48.4%、4.7%、27.9%、29.1%、54.9%(复合蛋白酶)和63.1%、8.5%、28.3%、37.6%、85.7%(胰蛋白酶),SE—HPLC分离后发现抑制剂(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5000以下. 关键词:小麦面筋;酶解;抑制剂;超滤膜;体积排阻一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TS210.1文献标识码:B 0前言 小麦面筋蛋白(wheatglutenprotein,WGP),又称谷朊粉(vitalwheatgluten),是小麦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它是一种营养物质丰富、食用安全的植物蛋白,1997年FDA将其列为GRAS(GenerallyRegardedasSafe).目前随着市场上对小麦淀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世界范围内小麦面筋的产量持续增加.由于传统市场对小麦面筋蛋白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并且小麦面筋蛋白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差,导致其功能特性无法与大豆等其他植物蛋白竞争,所以难以在食品和非食品领域得到有效应用,造成全球小麦面筋蛋白过剩….我国大多数小麦面筋生产企业效益差,市场销路不畅,使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的市场制约. 各种食品对原料蛋白都有专用功能性要求,小麦面筋蛋白和其他植物蛋白一样,功能特性有 收稿日期:2005-04-04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1BA501A04B);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金水(1964-),男,河南登封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相当的局限性,为了拓宽其用途,核心在于对其改性.目前,对植物蛋白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法改性3类.酶改性技术是目前最安全、使用最广泛的技术.由于小麦面筋蛋白的溶解性很差,导致其酶解效率很低,因此探讨小麦面筋蛋白的酶解机理、提高水解效率是十分重要的.Perea和Uglade心1报道:在膜反应器中进行的乳清蛋白连续酶解过程中,碱性蛋白酶活性被酶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小肽分子所抑制.然而利用同样的底物,Gonzalez—Tello等L3J进行的酶水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存在一种不可逆的丝蛋白酶抑制剂.Webber和NielsenL4J从牛奶中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6000~65000的天然丝蛋白酶抑制剂.在以大豆蛋白做底物的酶解实验中,发现有5种以上的胰蛋白酶抑制剂bJ.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玉米蛋白研究中也发现产物的抑制作用∞J.目前,在小麦面筋蛋白酶解方面的研究很少,而对于酶反应过程中底物对反应抑制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和探讨在小麦面筋蛋白酶解过程中产物对酶解过程的抑制作用及抑制剂的性质,为深入了解限制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的抑制过程及机理奠定理论基础,为小麦面筋蛋白深度酶解提供技术指导. 万方数据

中性蛋白酶

1.1中性蛋白酶的来源 蛋白酶是一类催化蛋白质肽键,生成蛋白胨、蛋白肽及氨基酸等产物的水解酶,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例如木瓜蛋白酶主要来自于植物木瓜,胰蛋白酶来自动物的胰腺,来自微生物的蛋白酶没有特定名称,例如有来自AS1.398枯草芽孢杆菌的蛋白酶,有来自宇佐美曲霉的蛋白酶等等,其中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数量与种类最多,也最具研究、开发与生产价值。随着水解条件之一的pH值的升高,蛋白酶分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这也同时划分了它们应用的领域有所不同。 1.2中性蛋白酶的研究现状 对于中性蛋白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研究发现新的蛋白酶品种,为蛋白酶家族添加新成员,尽管此项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其意义不容否认。 二是对现有蛋白酶进行修饰、改性,延长和强化其功能,期望在降低应用成本的同时,减少酶本身的一些缺陷对其应用的限制。 三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酶产量,降低酶生产成本。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发达而且发展很快,技术应用的可选择范围也很广,例如物理或化学诱变技术、细胞质融合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克隆技术等等。可以肯定和确认的是:上述技术的应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同时这些技术各有优势,所以并存至今。 四是提取和纯化技术方面,朱建星利用萃取技术使酶液浓度提高到发酵酶液的3.6倍多。刘东旺等应用盐析、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技术,纯化后的酶活力超过纯化前的19倍之多等等。此外,在纯化倍数提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提取率的提高。 1.3中性蛋白酶的生产现状 中性蛋白酶的生产水平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总体上发达国家高于国内,而国内厂家之间也参差不齐,以微生物发酵来源的中性蛋白酶为例,报道说的范围从数百至一万多(u/ml)都有。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类的菌种,不同来源的同类菌种,不同的菌株改良程度,不同的发酵工艺优化水平等等。 1.4中性蛋白酶的应用 蛋白酶在工业化应用酶中占的比例很大(超过50%),而中性蛋白酶在蛋白酶中占的比例也很大。占比大的原因之一是应用范围大而广。以中性蛋白酶为例,它可用于皮革业提高皮革的质量;可用于牙膏帮助清除牙渍;可用于饲料以提高消化吸收率;用于食品加工最为广泛,加入待焙烤的面团中可以调节面团筋力,加入肉类中可以使肉制品嫩化、改善口感,加入牛奶中可以加速凝乳,加入以蛋白质为主的废弃料中可以制取多种水解产品。 在蛋白酶应用中有些问题令人困惑不解值得重视,例如不同来源的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的主要位点有差别,所以即使使用同一种蛋白质原料,不同来源蛋白酶的水解产物和水解率也会有所区别;如果混合食用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假如总酶量与单一蛋白酶相同,由于水解的主要位点增加,也有可能提高水解率和水解程度。 另外用于食品水解的蛋白酶还有一层要求就是风味和口味,目前主要问题是口味即苦味。尽管“风味蛋白酶”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疏水基团的外露,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解产物的苦味,不过因其高昂的价格和苦味的残留依然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 1.5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上述内容可知,虽然蛋白酶的研究、生产与应用已相对成熟,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解决,包括为提高产酶量而进行的菌种特性的改善、发酵工艺的优化、发酵酶液的浓缩与纯化等等。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菌种产酶能力的提高。 尽管前面提到各种改善菌种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物理或化学诱变技术、细胞质融合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克隆技术等等,有的已经相当先进。但是从成本性、发酵副产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用技术的可推广性等方面考虑,对菌种进行诱变不失为行之有效和有研究价值的研究。虽然诱变

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几种常用方法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指出了纳米材料改性水性聚氨酯存在的问题。 标签:水性聚氨酯(WPU);纳米材料;方法;改性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性聚氨酯(WPU)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WPU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态体系,具有不污染环境、VOC(有机挥发物)排放量低、机械性能优良和易改性等优点,使其在胶粘剂、涂料、皮革涂饰、造纸和油墨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4]。但在制备WPU过程中由于引入亲水基团(如-OH、-COOH等),因此存在固含量低,耐水性、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差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为各种材料的改性开辟了崭新的途径。通过纳米材料改性的WPU,其成膜性、耐水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5]。 2 纳米材料改性WPU的方法 2.1 共混法 共混法即纳米粒子在WPU中直接分散。首先是合成各种形态的纳米粒子,再通过机械混合的方法将纳米粒子加入到WPU中。但在该方法中,由于纳米粒子颗粒比表面积大,极易团聚。为防止纳米粒子团聚,科研工作者对纳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来提高其分散性,改善聚合物表面结构以提高其相容性。 李莉[6]等利用接枝改性后的纳米SiO2和TiO2与WPU共混,制备了纳米材料改性水性WPU乳液。研究发现,纳米粒子在乳液中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改性后的WPU乳液力学性能比未改性前得到改善和提高;当纳米粒子添加量为0.5%时,WPU乳液的力学性能最佳,吸水性降低了70%,添加的纳米粒子对波长290~400 nm的紫外光有吸收。 李文倩[7]等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SiO2溶胶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与WPU共混制备出了WPU/SiO2复合乳液,考查了改性纳米溶胶含量对复合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KH560物质的量比为6:1时,改性后的纳米SiO2溶胶的粒径最小且分布较均一。KH560的加入使纳米SiO2粒子更均匀地分散在聚氨酯乳液中,且SiO2粒子与聚氨酯乳液之间存在一定键合作用,使涂层的耐热性得到显著增强。当改性SiO2溶胶添加量为5%~10%时,涂膜的硬度、耐磨性、耐划伤性、耐水性等性能明显提高。

营养学作业——乳清蛋白及其凝胶性研究

乳清蛋白及其凝胶性研究 摘要:乳清蛋白是从生产干酪的副产品乳清中经分离、浓缩、干燥等工艺而得到的优质蛋白,营养价值极高,因此乳清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凝胶性是乳清蛋白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其凝胶行为及其流变性质影响了食品独特的质构、感官和风味。本文对乳清蛋白的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和凝胶性做阐述,同时介绍了乳清蛋白凝胶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清蛋白组成营养凝胶性热致凝胶 牛奶含有约3.5%的蛋白质,其中80%为酪蛋白(casein),20%为乳清蛋白(whey protein)。牛奶经酸化或凝乳酶处理后形成的凝乳状沉淀就是干酪(cheese)(主要成分是酪蛋白),同时产生了大量液体副产品乳清。将乳清经过分离、浓缩、干燥等特殊工艺制得的高蛋白产品就是乳清蛋白。乳清蛋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效价。目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乳清蛋白已成为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辅料,临床蛋白质补充剂、运动营养产品、保健品和减肥产品的重要组成成分[1]。 乳清蛋白具有很多重要的功能特性(如溶解性、持水性、凝胶性、粘弹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合理利用这些功能特性能够大大改善食品的品质。凝胶性是乳清蛋白最重要的功能性之一,蛋白质的凝胶行为及其流变性质是形成某些食品独特的质构、感官和风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 乳清蛋白 1.1 乳清蛋白的组成 乳清蛋白中主要成分是β-乳球蛋白(β-LG)和α-乳白蛋白(α- LA),这两种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70%~80%。其他的蛋白成分包括乳铁蛋白(LG)、糖巨肽(GMP)、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球蛋白(Ig)、乳过氧化物酶(LPO)以及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等。 β-乳球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45%~48%,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能结合视黄醇、维生素E等,促进营养物质的转运和吸收。但对于婴儿来说β-乳球蛋白却是主要的过敏原,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消化液分泌不足,免疫球蛋白分泌极低,加上肠壁穿透性较高,不能完全消化吸收β-乳球蛋白,而是以未被消化的形式进入人体,从而引起过敏反应[2]。因此目前通过热处理和酶处理来水解乳清蛋白,将完整的蛋白质切成较小的肽段,从而降低牛奶蛋白的过敏性。 α-乳白蛋白约占乳清蛋白的13%~19%。用加热酸凝法凝固乳清中的蛋白质,乳清蛋白在高温热处理下变性凝结成细小的颗粒。然后通过离心得到的沉淀再经干燥就是乳白蛋白。α-乳白蛋白是乳清蛋白中惟一能结合钙的乳清蛋白。富含色氨酸, 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是乳糖合成酶的成分之一,促进乳汁分泌,氨基酸组成接近母乳,不易过敏。乳白蛋白营养价值极高,主要用于烘焙业。但是由于乳白蛋白溶解度低,因此无法用于凝胶、发泡和粘结。富含半胱氨酸和蛋氨酸,这些含硫氨基酸能维持人体内抗氧化剂的水平,防止氧化腐败,提高食品稳定性。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主要是Fe2+和Fe3+,也包括Cu2+、

酶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酶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选题说明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其卓越的催化效能,令普通无机催化剂难以望其项背,因此酶的工业化使用一直是广受社会关注的课题,但天然酶稳定性差、易失活、不能重复使用,并且反应后混入产品,纯化困难,使其难以在工业中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外,分离和提纯酶以及其一次性使用也大大增加了其作为催化剂的成本,严重限制了酶的工业推广。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的概念和技术得以提出和发展,并成为近些年酶工程研究的重点。酶的固定化,是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仍能进行其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使用的一类技术。通过固定化,可以解决天然酶的局限性,实现酶的广泛运用。 基于对于酶的工业化使用和固定化酶的兴趣,我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库信息检索的方式对酶的固定化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希望能使大家对这一领域有所认识。 检索过程说明 1,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1.1,百度搜索引擎 1.2,Google搜索引擎 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万方数据系统 1.5,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检索过程简述

首先,我选择了使用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检索,都得到了浩繁的搜索结果,所的信息主要是百科简介和企业广告信息,介绍较为浅显陈旧,可利用性较差,但可以用于简单的信息了解,在搜素过程中,尝试使用了布尔检索规则如“固定化酶and应用”、高级检索和结果中检索的检索方式,以减小数据量。也尝试了Google学术搜索,得到了很多有用信息。运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素“题名或关键词”为“固定化酶”的相关资料得到655条,搜素“题名或关键词”为“固定化酶应用”的相关资料得到72条,检索关键词搜素“题名或关键词”为“固定化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得到4条. 万方数据系统搜索主题词"固定化酶",得到相关资料1024条,搜索“固定化酶技术应用”得到相关资料23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固定化酶技术”得到相关资料2604条,搜索“固定化酶技术应用”得到相关资料742条 关键词 酶固定化载体制备研究应用 酶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提要: 固定化酶有许多优点,尤其是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固定化酶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目前已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固定化酶制备的传统方法和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方法,同时对酶在一些性能优良的栽体上的固定进行了综述。 正文: 一,传统的酶固定化方法

木瓜蛋白酶1448551

食品添加剂 木瓜蛋白酶 学院: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专业:食品加工 班级:食工102 学号:010******* 姓名:王瑞真

木瓜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又称木瓜酶,是一类疏基蛋白酶。广泛存在与番木瓜的根、茎、叶和果实内,在未成熟的乳汁中含量最丰富。它具有酶活高、热稳定性好、天然卫生安全等特色,因此在食品、医药、饲料、皮革及纺织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1]。 一、木瓜蛋白的组分 工业用的木瓜蛋白酶一般都是未经纯化的多酶体系。由木瓜乳胶提取粗制酶,除含有木瓜蛋白酶外,还含有半耽氨酸蛋白酶、纤维素酶、溶菌酶、谷氨酞胺以及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疏基化合物,还有葡萄糖酶等。其中大部分都是疏基蛋白酶,主要的两种组分是木瓜凝乳酶和木瓜蛋白酶[2]。 二、木瓜蛋白的结构 木瓜乳汁中四种已知半肤氨酸蛋白酶的一级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其氨基酸数目和同源性比较如表1所示。除chymopapain含有8个半肤氨酸外,其余三种酶都只含有7个半肤氨酸。25位的流基是活性位点,不参与二硫键的形成(chymopapain的117位琉基也不参与二硫键的形成 ),其余疏基以相同的方式形成三个二硫键,具有同样的保守性。人们在不同清晰下得到了四种酶的X 一射线结构。四种酶的肤链折叠方式相似,形成两个大小相、构型不同的区域。一个是由a一螺旋构成的L一区,另一个是由大量反向平行的片层构成的R一区。活性位点氨基酸残基Cys25,Asn179和His159 就位于这些区域的表面,其中Cys25位于 L一区,起始a一螺旋上。木瓜蛋白酶家族的Cys25 ,Gly23,Gly65 形成的S。亚部位是一个大口袋,对底物专一性影响较小;S亚部位由于酶不同其氨基酸组成不同,几何形状亦不同,对酶的性质影响较大[3]。 三、木瓜蛋白酶的提取工艺 1.过去的常规提取方法 木瓜蛋白酶最原始的提取方法是烘干法,就是在番木瓜浆液中加入保护剂,然后将浆液离心取上清液放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55~60℃烘干,粉碎后即得到粗酶制品。乙引等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酶得率为23.1%,但此法不利于酶活的保持,其酶活力仅为0.16×105U/g,而且产品的纯度较低[4]。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水性聚氨酯改性的研究进展 (马宁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116034) [摘要]: 详细叙述了水性聚氨酯的各种改性技术,如交联改性,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纳米技术改性,天然产物改性等,并对水性聚氨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改性技术;;展望;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 ResearchProgressinModificationTechonologyoftheWaterbornePolyurethane Abstract: The modifications techonology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such as the crosslinkin gpolyacrylates ,epoxyresin, organosilicon, hano-technology and natural product modifications arediscussed.The prospect of waterbome polyurethane for the futur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modificationtechonologyprospect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耐水性和机械性能,可合成具有适度交联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首先通过,如多元醇、多元胺扩链选用多官能度的合成原材料剂和多异氰酸酯交联剂等合成具有交联结构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然后添加内交联剂或外交联剂实现交,即内交联和外交联。 2.1内交联法 该法合成水性聚氨酯是在聚氨酯大分子中引入个或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生成具有部分交含有联或者支化分子结构的聚氨酯胶束;另一种是在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加入可以与乳液稳定共存的内交联剂而这些内交联剂只有在使用时由乳液体系的HLB值、温度、外部能量如紫外光辐射等因素的变化才与聚氨酯树脂中的官能团发生交联反应,生成具有网状个结构的热固性聚氨酯树脂。在大分子中引入含有3或3 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生成部分交联或支化结构,即将的聚氨酯树脂的合成一般是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交联单体如三聚体或三羟甲基丙烷等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氨酯预聚体充分混合,在水中分散后再加入扩链剂如乙二胺进行扩链反应。这种方法合成的具有部分交联结构的水性聚氨酯相比于丙酮法制备的水,具有不消耗溶剂(丙酮)且能同时获得高固性聚氨酯含量等优点。,还可采取丙酮法制备这类除预聚体分散法以外内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即在预聚体分散前就用部分三官能度的单体如三羟甲基丙烷代替双官能团的单体,用少量丙酮为溶剂解决由于预聚体扩进行扩链反应链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引起的黏度变大的问题,在分散形成乳液后再将丙酮等低沸点溶剂减压脱去,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结构及粒径大小可变范围易控制、反应稳定性,但最大的缺点是制备的乳液的涂膜耐溶剂好等优点特别是耐丙酮性能差且工艺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2.2外交联法 添加外交联剂的水性聚氨酯亦称为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水性聚氨酯为一组分,交联剂为另一组分。在,将两组分混合均匀,成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使用时应,形成交联结构。消除涂膜的亲水基团,可大幅度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同时也适当提高了涂膜的力学性,聚氨能。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决定着外交联剂的组成酯分子中带羟基、氨基时,常用的外交联剂有水分散多异氰酸酯、氮杂环丙烷化合物、氨基树脂等;聚氨酯,常用的外交联剂有多元胺、环丙分子中带有羧基时烷的化合物及某些金属化合物,如Al(OH)3,Ca(OH)2等。为了更好地改善聚氨酯的性能,可同Mg(OOCH3)2时添加内交联剂和外交联剂,通过双重作用对聚氨酯进行交联改性。聚

棉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棉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 莉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陕西 西安 7l0048)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棉纤维改性技术及改性产品的开发现状,分析了棉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得出经过改性后可以实现棉纤维性能的优良化、功能的多样化、产品的生态化。 关键词:棉纤维;改性: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TS190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 (2006)04-0050-03 收稿日期:2006-01-13 作者简介:陈 莉(1973- ),女,河北枣强人,助教, 主要从事纺织新产品新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棉纤维作为纺织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千年以前,人们便开始利用棉花来纺纱织布。长期以来,棉纤维一直活跃在纺织原料的舞台上。至今,棉纤维仍然是纺织原料的主力军,棉纺织行业每年使用的纤维量占整个纺织纤维总量的60%以上,产品出口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30%左右[1],2003年我国纺织工业加工纤维总量超过2000万t ,天然纤维714万t ,其中原棉622万t [2], 棉纺织产品在纺织行业占据着其它产品无法替代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由于化纤工业的兴起,各种性能的化纤不断涌现,棉纺织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曾因此受到较大的冲击,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棉纤维以其穿着舒适性、可再生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而倍受人们青睬,将继续发挥着其特有的魅力。 棉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大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基团,细绒棉长度在23~33mm ,长绒棉长度在33mm 以上,纤维纤细且柔软,色泽洁白,它自身存在的天然转曲使其具有优良的可纺性能[3]。基于棉纤维的性能,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吸湿性、易染色性,手感柔软,强度适度,穿着舒适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抗皱性差,易收缩,保型性差,放湿慢,染色牢度低等缺点。为提高产品档次,提高其服用性能,科技人员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1 棉纤维改性技术 棉纤维改性技术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棉纤维结构或性能进行 改性,其目的是改善棉纤维及织物存在的不足或赋予它们新的性能,使棉纤维的潜在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棉纤维的改性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棉纤维的改性技术也不断充实和丰富,目前已经由单纯的物理改性发展为包括化学、生物、纳米技术等种类繁多的棉改性技术。111 复合技术改性 复合技术改性属于物理改性,方法包括混纺、复合纺纱和交织。混纺是将棉纤维与其它天然或化学纤维按一定的混纺比例采用混纤、条混等方式混合后纺成纱线[4]。如棉/涤纶,棉/锦纶,棉/丙纶等纤维混纺纱。复合纺纱包括包芯纺、包覆纺、包缠纺等纺纱方法,通过复合纺纱可得到性能形态各异的花式纱线,如棉/氨纶包芯纱,兼具有棉与氨纶的性能,使织物获得较高的弹力,其制品柔软、舒适、贴身、运动自如、尺寸稳定。棉与吸湿排汗纤维混纺纱线使布面细腻光洁、手感柔软,并兼具功能性。在合成纤维中涤纶的混纺比例呈下降趋势,通过长丝包芯复合纱的新型纺纱方式更能适应面料抗皱、机可洗的新需求。交织是将不同原料的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来织造成布,得到性能优良,风格独特的纺织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服装舒适性、功能性、美观性等要求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新型纤维材料已经问世,从而棉纤维实现了与天丝纤维、莫代尔纤维、大豆蛋白纤维、聚乳酸纤维、圣麻纤维、新型PTT 纤维、C oolmax 纤维、T actel 纤维等新型原料的混纺,可发 挥各类纤维的优良特性,取长补短,再加上特殊的组织风格,扩大了棉纺织产品的品种及花色,以满足各类不同用途产品的要求,使纺织品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并降低原料成本。并且随着新型纺纱方法和新型纺织材料的出现,复合改性将会 ? 05?2006年现代纺织技术第6期 综合评述

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几种水性聚氨酯化学改性研究进展,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有机硅烷等二元共聚改性及两种以上树脂的三元共聚改性的研究状况。展望了水性聚氨酯化学改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改性;共聚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聚氨酯(polyurethane)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是在聚合物内含有相当数量氨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水性聚氨酯(WPU)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态体系,它不含或含有少量有机溶剂,具有不燃、无毒无污染、节省能源、操作加工方便等优点,同时保留了传统溶剂型聚氨酯的一些优良胜能,如良好的耐磨性、柔韧性、耐低温性和耐疲劳性等。单一的聚氨酯乳液尚存在自增稠性差、固含量低、乳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等缺点。但是,PU预聚体中的-NCO基团具较强的活性,能与羟基、氨基、乙烯基等基团反应,这就为研究者通过改性来提高WPU涂料的综合性能提供了可能,促使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对水性聚氨酯涂料进行各种改性研究,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水性聚氨酯改性的方法有物理共混和化学共聚两种形式:共混是将具有互补特性的两种或多种树脂混合在一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容稳定性差;共聚是通过在体系中引入各种功能性的成分,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复合乳液,因乳液的稳定性好而具实用性。目前,PU与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醋酸乙烯、丁苯橡胶、环氧树脂、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的复合乳液均有研究,其中后三类复合乳液因在功能上与水性聚氨酯具有互补性,尤其对聚氨酯涂层的耐水性及硬度、强度等力学性能的改善较为显著,因此,研究最为活跃。

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大豆分离蛋白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作者:肖怀秋, 李玉珍, 兰立新, 李继睿, XIAO Huai-qiu, LI Yu-zhen, LAN Li-xin,LI Ji-rui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株洲市,412004 刊名: 酿酒 英文刊名:LIQUOR MAKING 年,卷(期):2007,34(5) 参考文献(21条) 1.刘艳秋;陈光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6) 2.Wendee ChiangD Function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hydrolysate producedfrom a continuous membrane reactor system 1999 3.Jin-Yeol Lee;Hyun Duck Lee;Cherl-Ho Lee Characterization of hy drolysatesproduced by mild-acid treatment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defatted soybean flour 2001(34) 4.Nakai s Sturcture-relationship of food proteins with and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protein hydrophobicity 1983(04) 5.S Petruccelli;M C An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hod of Obtention and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s.l.Structural and Hydration properties 1994 6.赵国华;明建;陈宗道酶解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粮油学报 2002(02) 7.陶红;梁歧双酶水解降低大豆寡肤苦味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3(zk) 8.张梅;周瑞宝;马智刚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酶法改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3(12) 9.M QI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s Modified by Parcreatin[外文期刊] 1997(06) 10.Sook Y Kim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roteolytic Emzyme Modified Soy Protein Isolate 1990 11.WU Wu Hydrophobicity,Solubility,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Peptides Prepared by Papain Modific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外文期刊] 1998(07) 12.郭永;张春红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3(07) 13.Zheng Guo;Anders F Vikbjerg;Xuebing Xu Enzymatic modification of phospholipids for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nd human nutrition[外文期刊] 2005(23) 14.刘欣;徐红华;李铁晶微生物蛋白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大豆通报 2005(04) 15.潘进权;刘耘大豆多肽研究概况[期刊论文]-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4(07) 16.Garcia M C Composition and Chracterization of soybean and related products 1997(04) 17.Katsumi Studies on the coagulation of soymilk-protein by commercial proteinase 1987 18.卢阳;王凤翼;孔繁东大豆蛋白酶水解物抗氧化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1(04) 19.刘大川;杨国燕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产品功能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4(12) 20.高安全;姬学亮;张二琴大豆蛋白酶法改性研究[期刊论文]-开封大学学报 2004(03) 21.刘景顺;黄纪念;谭本刚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1997(0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67828532.html,/Periodical_nj200705020.aspx

蛋白酶在液体洗涤剂的应用

液体洗涤剂用蛋白酶 洗涤剂专用酶 Properase L蛋白酶是一种专门用在液体衣物洗涤剂中的高强度液体蛋白水解酶溶液。此产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洗涤剂蛋白酶,它可以在很宽的使用条件下发挥很好的效果,其中使用条件包括液体洗涤剂的各种不同成分和在25-60摄氏度范围内的各种洗涤温度。 Properase L蛋白酶是一种经基因改性的细菌内切酶,这种酶可以将不溶的蛋白质污渍水解成蛋白质链中易溶解的肽。这些水解物是小的多肽,从而在洗涤过程中更易被清除。 Properase L蛋白酶特别适用于织物表面清除常见的家居污渍如血、草汁、牛奶和食物残渣等。此产品是高浓度的产品,与洗涤剂颜色搭配完美,在配方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便于运输和添加。 1.酶的特性 (1)Properase L酶制剂可以在6-12这个很宽的PH值范围内发挥活力,其最佳值体现在ph9-11这个范围。测试还显示了该产品在更低的PH值情况下也能体现好的效果。 (2)Properase L蛋白酶在温度为50摄氏度可达到最佳活力。应用研究表明,Properase L蛋白酶可以在25-60摄氏度这一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体现出色的特性。 2.活力单位 Properase L酶制剂的蛋白活力以Properase 单位(Properase Unit-PU)来表示。其活力检测方法是从“碱性Delft单位(Allkaline Delft Unit-ADU)法”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以PH为10时对酪蛋白进行蛋白水解得来的。 3.典型特性 活力:1600L 1600PU/g(最低)溶解性:可溶于水 外观:琥珀色液体 4.在洗涤液配方中的使用 (1)浓度在衣物洗涤时Properase L蛋白酶确切的使用量应当根据洗涤条件,洗涤剂配方,每次洗涤时洗涤剂的用量以及对清洁度的要求等因素来决定。在生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 课程作业(论文)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院(系):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120316 学生:侯曹健 学号:110313105 2015年10月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出于环保的需要,涂料水性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水性聚氨酯涂料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水性聚氨酯涂料作为性能优良的“绿色涂料”分别介绍了其分类、改性、应用,并且看到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涂料;单组分;双组分;改性;应用;前景 Abstract:The nee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based paint trend more and more intense, water-based polyurethane coating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oatings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as "green paint" introduced its classification, modification, use, and saw it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oating; single component; two-component;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对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毒物的限制越来越严格,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兴起“绿色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减少涂料中溶剂含量和VOC的行动,该行动对工业涂料及特种涂料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 世界各大涂料公司纷纷致力于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涂料和辐射固化涂料的开发应用.水性聚氨酯替代溶剂型聚氨酯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讨论的热门话题. 水性聚氨酯(WPU)是指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其分散液中不含或含有极少量有机溶剂的聚氨酯。涂膜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节能等优点,同时具有一般聚氨酯树脂所固有的高强度、耐磨损等优异性能,使得它在织物、皮革涂饰及粘合剂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水性聚氨酯(WPU)涂料的分类 水性聚氨酯涂料是由水性聚氨酯树脂为基础,并以水为分散介质配制的涂料,具有耐磨、光亮、较强的附着力、良好的装饰性和透湿透气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木器涂料、汽车涂料、纸张涂料、皮革装饰剂等。WPU涂料按使用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