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题计算技巧大汇总(一)

资料分析题计算技巧大汇总(一)
资料分析题计算技巧大汇总(一)

资料分析题计算技巧大汇总(一)

在众多公职类考试中,资料分析题都是必考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虽然不像数字推理题那样,需要考生具备不错的思维能力,但是资料分析由于需要考生阅读大量的资料,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题目,所以这就需要考生掌握一些技巧,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接下来,北洋燕园的老师将为广大考生介绍资料分析提的计算技巧,希望考生能有所提升。

一、分子分母比较法

分子分母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两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判断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分子分母比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基本比较

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如果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同理,两个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二)化成分子相同比较

两个分数,如果它们的分子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子较小的分数乘以一个适当的整数,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化成相同或相近的数字,再比较两个分数分母的大小,此时分母小的分数大;同理,分母大的分数小。

(三)化成分母相同比较(通分)

两个分数,如果它们的分母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母较小的分数乘以一个适当的整数,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化成相同或相近的数字,再比较分子的大小,此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同理,分子小的分数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分”。

(四)分子分母反向变化比较

两个分数,如果前者的分子大于后者且分母小于后者,那么前者大;同理,如果前者分子小于后者且分母大于后者,那么前者小。

分子分母比较法应用条件:

一般只应用于对若干个数据大小进行比较或进行排序的题型中,通常按照题干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大小的比较。

二、分子分母差额法

分子分母差额法是指通过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作差之后的值与原来分数对比来判断分数大小的方法。

分子分母差额法应用条件:

一般适用于对数据进行大小比较或进行排序的题型中,且此时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差较少。

三、尾数法

尾数法在数学运算中有所提及,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尾数位数规则:

加法——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减法——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乘法——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积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尾数法应用条件:

尾数法一般应用于计算某一具体数值的题目。当题干中所给的选项尾数各不相同时,可以使用尾数法快速选出正确选项。

北洋燕园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是资料分析题的部分计算技巧,考生借助这几种计算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当然考生在考前准备阶段,应该全方位实践这几种方法,争取在考试中能够熟练应用这些方法,提升行测考试的成绩。

加入公务员考试群:245426087,

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群:86822014,

天津选调生备考群:171011805,

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欢迎大家关注:北洋燕园

方法一: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beiyangyy

方法二:打开微信扫一扫下面二维码

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试题,有相当一部份考生能够理解了文章意思后,列出相应的表达式,但由于计算过程的相对复杂,使得不少考生因此而失分。同时,计算类题型在资料分析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计算,是最终取得好成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这一问题,曾老师通过实例说明了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题中实现快速计算的技巧。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与技巧 "十五"期间某厂生产经营情况

第一章资料分析综述 第一节命题核心要点 一、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资料,考生对于其时间表述、单位表述、特殊表述都应特别留意。因为这里往往都蕴含着考点。 常见时间表述陷阱: 1.时间点、时间段不吻合,或者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 2.月份、季度、半年等时间表述形式; 3.其他特殊的时间表述。 【例】资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83.1万辆,比3月份增长7.59%,同比增长37.37%。 题目:与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4月份乘用车销量约增长了多少万辆? 常见单位表述陷阱: 1.“百”“千”“百万”“十亿”“%”等特殊的单位表述;

2.资料与资料之间、资料与题目之间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3.“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资料:2008年,某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7.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 题目:2008年,该省的对外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亿美元? 2008年,该省的绿茶出口额约为多少万美元? 常见特殊表述形式: 1.“增长最多”指增长绝对量最大;“增长最快”指增长相对量即增长率最大; 2.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则“可能正确/错误”都要选,“一定正确/错误”都不能选; 3.“每……中……”“平均……当中的……”,都以“每/平均”字后面的量作分母; 4.“根据资料”只能利用资料中的信息;“根据常识”可以利用资料外的信息。 二、适当标记、巧用工具;数形结合、定性分析;组合排除、常识运用 资料分析答题的过程当中需要做“适当标记”,一切以便于自己做题为准。适当合理地运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辅助答题。 直尺使用法则: ◆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利用直尺比对数据。 ◆柱状图、趋势图判断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时用直尺比对“柱”的长短或者“点”的高低。 ◆在像复合立体柱状图等数据不易直接得到的图形材料中,可以用尺量出长度代替实际值计算“增长率”。

2020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20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作为国家公务员,避免不了要面对大量繁杂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就目前公务员行测考试趋势来看,这种针对考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变得尤为突出。公务员行测教研中心对历年考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考生已经足够重视资料分析的复习,但在行测考试中这部分的得分仍较低。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辅导,针对这种情况教研中心经过大量的沉淀与研究提炼出一种新型速算方法:口算终极六步(最后只需其中一步即可)。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口算终极六步法则 第一步:定位;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规则; 第三步:五舍六入法则; 第四步:分子分母大小关系,引起的差与和问题; 第五步:倍数关系转化; 第六步:百分数为此类运算的最终结果。 案例分析 (1)349.34/(1+23.06%)、349.34/(1+3.06%) 第一步:任何百位数(十位、千位数)除以1+百分比,所得的结果仍为百位数(十位、千位数);运算前期,可将百分比写成小数,以便后续对位作差或和。案例(1)最终结果为三位数。 第二步:选取百分数的基数为“分母”,分为三个层级,层级越细,精确程度越高; 案例(1)百分数选取如下:层级一,100%对应123.06;层级二,10%对应12.306;层级三,1%对应1.2306。

第三步:四舍五入规则在此类运算中小改动,6则进位、5则舍掉;如,349.34可当做349;123.06可当做123;因为最终的运算 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而作为公考要求已经远远足够。 第四步:参照分母选取的百分数,目的是使分子、分母之间的差值接近,以便于三个层级的依次运用;而考试未必用到第三层级, 往往第一层级已经足够。 案例(1)分解初期:100%对应123.06,则把300%对应369,与分 母349最为接近(第一层级已经选择完毕,而且与我们的要求相符, 此种选择暗含整十、整百的思想,望谨记);分解中期:369与349 相差20,选取百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大,因此我们应该在初期百分比 的基础上减去20所对应的百分比,而10%对应12(12.306当做12 处理),则20%对应24(第二层级则在此步分解终结);分解末期:我 们本需减掉20所对应的百分比即可,减掉20%之后,多减了4,所 以应该再加上4所对应的百分比,因1%对应1.2306,所以3.5%约 等于4,(此不需要简单的倍数关系估算,在熟练后即可灵活运用)。 第五步:得到答案。300%-20%+3.5%=283.5%,此时百分号即可省略,283.5即为我们所求的最终结果。 注意事项: (1)此类运算,如此繁琐的文字解释是为了阅读者方便,并且自 己可以分解并不断推演,随着熟练程度的不断提升,中间的若干环 节直接可以省略; (2)第一类允许的误差范围为1-2,此为运算的最大误差;而资 料分析本身所提供的数据,差距在3以上。 (3)分子、分母以前三位直接对应(作差),最终注意结果小数点 即可。如,349.34/(1+23.06%)可写作349.34/123.06; 349.34/(1+3.06%)可写作349.34/103.06。 同理解决349.34/103.06,100%对应103.06,则300%对应的是309,349比309多40,则在300%的基础加上40所对应的百分比,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 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 行测资料分析数字比较多,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乘法速算带你飞,一起来看看吧!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 教育专家教大家乘法速算技巧。 一、技巧精讲 1、A×9 例1.3579×9= A.32211 B.31211 C.32111 D.33211 【解析】A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9的乘法列式,我们采用拆分法快速计算,即把乘数9拆分成(10-1),因为任意数字乘以10或乘以1的计算都非常简单,所以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了一个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减法运算。如:3579×9=3579×(10-1)=35790-3579,即32211,选择A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减,即A×9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减。 2、A×11

例2.3456×11= A.32026 B.36066 C.38016 D.40006 【解析】C 对于任意数字乘以11的乘法计算,相信各位考生都已经有了思路,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把11拆分成(10+1)的形式,最终乘法列式就变成简单加法运算。如:3456×11=3456×(10+1)=34560+3456,即38016,选择C选项。 观察竖式,数据计算为错一位相加,即A×11列式计算时,可以列竖式为错一位相加。 3、A×X5 例3.56×25= A.1250 B.1320 C.1400 D.1500 【解析】C 对于任何偶数乘以X5的运算,我们同样采用拆分法,但拆分的不是X5,而是前面的偶数。如:56×25=28×2×25=28×50=1400,即A×X5列式计算时,可以把前面数字拆分出因数2乘到后数,把 X5变成整十的数据,计算就可以口算得出了。 在行测备考中,你是否因为资料分析的阅读量太大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计算量太大而头疼?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找到技巧,资料分析就可轻松拿高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系列解题、计算技巧,教你巧解,带你飞。今天介绍一种除法速算技巧——一步除法速算。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知识点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第一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产业 第二 52.248.748.046.144.142.340.839.138.9 产业 第三 39.744.445.847.050.152.554.556.657.1 产业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突破资料分析复杂乘除计算 2020国考将近,各位考生都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对于资料分析,相信大家都为复杂的乘除计算所头疼,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好用的方法——有效数字法,帮助大家解决此类问题。 1、有效数字 定义: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数起一直到最后一位数字,称为有效数字。简单的说,把一个数字前面的0都去掉就是有效数字了。 如:0.0109的有效数字为1,0,9。 0.010900的有效数字为1,0,9,0,0。 2、考情 第一组:A.33109 B.32988 C.361267 D.30540 第二组:A.32.988 B.329.88 C.3298.8 D.32988 在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涉及到计算的题目的选项在设置上一般为第一组的这种情况,各个选项的有效数字不一样,但是数量级一样。因此,当选项数量级一致时,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忽略小数点,直接利用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3、环境 (1)除法 a.方法:分子不动,分母四舍五入取三位。 b.应用前提:选项的首n位不同。 c.注意事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放缩情况:分母变大,选偏大;分母变小,选偏小。 A.1092 B.1227 C.1403 D.1580 【答案】C。解析:选项数量级相同,因此分子不动,分母四舍五入取四位有效数字,直接计算。 ,选C选项。 (2)乘法 方法:取两位有效数字相乘,观察第三位有效数字判断取舍。 全进:8、9 全舍:0、1、2 一进一舍:小数四舍五入,大数反向取 例1:181.9×312.6=( ) A.39237 B.49830 C.56862 D.66371 【答案】C。解析:选项数量级相同,因此可以利用有效数字来进行计算。观察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1和2,应该全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 B.5002.6亿 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 2.37 D.2.37:1 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资料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技巧 一、统计术语 基期量:历史时期的量(比之后)。 现期量:现在研究时期的量(比之前)。 增长量(增长最多)=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最快):增长量除以基期量 年均增长量:总增长量除以年数。 年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速度。 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 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 百分数:实际量之间的计算,需要除以参考值。 百分点:比例或增长率之间的比较,直接加减,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翻n番是变为原来的2n倍。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增加值构成。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 产值又称产业增加值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二、加减截位法 指的是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进行截位。一般从左到右截取前两位,后一位四舍五入。 选项首位同,截三位,首位异,截两位; 位数不同时,位数小的截位,位数大的多截一位。 三、截位直除法 截位直除时分子不变,对分母截位:一般情况下,选项首位不同,分母截取前两位,首位相同时,分母截取前三位,后一位考虑四舍五入。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数模型(一) 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的最重要一部分,这部分试题的难度并不高,涉及的知识点也不多,但是通过红麒麟公考专家与考生的交流发现,资料分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中失分比较严重的部分。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么没有时间解答这部分,要么在考场上面解答的时候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甚至有的还直接放弃这部分试题,在此红麒麟资深老师提醒你,一定要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认真对待,全面的准备。 资料分析考试用到的解题技巧比较多,在此我们主要讲解分数模型。所谓分数模型指的是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乘法运算转化为除法,简化计算,或者是将整数转化为分数,从而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中: 1、计算整体中某一部分的值 这种情况指的是给出整体的值以及部分的百分数,求解部分的数值,此时,我们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同时将乘法转化为除法运算,简化计算, 百分数分数转化模型表 1=1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6% 1/16=6.25% 1/17≈5.9% 1/18≈5.6% 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记住11之前的数据即可,但是后面的有时候也会用到,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来看个例题。 【例题1】(2012年浙江真题) 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214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1%,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3.9%,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41%。 例: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比第一产业多()。 A.7675亿元B.7705亿元C.7745亿元D.7765亿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分数。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一产业多21463×(41%-5.1%)=21463×36.9%亿元。选项中的数值比较接近,对数值进行估算时容易造成误差,此时考虑对其中的某些数进行拆分。 36.9%最容易联想到的是33.3%,而33.3%≈1/3,36.9%-33.3%=2.6%,2.6%可以近似认

2020江西省考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2020江西省考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经常听到考生吐槽:“资料分析我会很多计算方法,但是一到考试就什么也不会了,真奇怪”、“哎呀,我资料分析就是计算速度慢,要不肯定得高分”、“一看到计算就头疼,有没有简便算法?”……诸如此类的声音。其实,资料分析大家只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就可以保证在考试时快速求解答案。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技巧一:结合选项得答案 A.1735.9 B.2810.8 C.3489.4 D.4004.4 【答案】C。中公解析:算式为A/B型,这类算式在计算时只需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第四位四舍五入,且小数点、零、百分号等对计算结果无影响的均忽略)。即为:4284.3÷123。再结合选项可知:选项首位不同,计算时估出首位3即可,故选C。 【中公点拨】此类题型主要训练分母快速取三位有效数字的能力,可通过大量练习提升一步除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A.753.2 B.781.4 C.816.3 D.913.7 【答案】B。中公解析:算式为A/B型,这类算式在计算时只需分子不变,分母取前三位有效数字(第四位四舍五入,且小数点、零、百分号等对计算结果无影响的均忽略)。即为:689.2÷882。再结合选项可知:选项首位“7”居多,故计算时猜测首位为“7”,然后估算第二位5太小,故选B。 【中公点拨】计算过程中要巧妙利用选项,减少自己的思考量,快速得出答案。 技巧二:巧妙作乘提速度 例1.24×11=( ) A.244 B.254 C.264 D.274

【答案】C。中公解析:24×11=24 ×(10+1)=240+24=264,故选C。 【中公点拨】乘法计算中,当其中一个乘数为11时,列竖式可以看成错开一位相加。 例2.18×25=( ) A.290 B.360 C.410 D.450 【答案】D。中公解析:18×25=9×2×25=9×50=450,故选D。 【中公点拨】乘法计算中,当其中一个乘数尾数为5且另一个数为偶数时,可以用尾数为5的数先乘2,从而快速计算。 中公教育提醒大家,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所要计算的算式及选项,很多时候是并不需要我们浪费脑细胞去思考的。只要学会观察,相信能够做得又对又快!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不看你会后悔的)

㈠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信息、资料不仅来得快,而且数量庞大,特别是处于社会中枢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基地。它所接收的信息和资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复杂程度上,以及广泛性上,都是一般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快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胜任其工作。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而逐步从其他测验中分离出来的。 资料分析测验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可能是一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或者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相应地有3~5个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再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来。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测验共有20道题,一般来说,问题的难度有三级:第一是简单题,这种题在阅读资料之后只需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图表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资料中某一具体数值等:第二级是中等难度题,常常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对资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组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第三级是较难的题,往往给出一组判断,要求应试者判断这组判断的正误,这类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统计表是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任何一种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可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但统计图与前面所说到的统计表与文字资料有着很大的不同。统计表主要是大量数据的罗列,要求考生在复杂的数据中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量化比较和趋向分析,它主要是对数据的驾驭。文字资料蕴涵大量相关数据于一大段材料中,它需要你按照给出的要求,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资料分析五大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五大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提示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 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提示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 提示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 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近几年的行测资料分析,试题的难度变大,并且资料分析的试题经常会出现“年均增长率” 这个概念,好多考生就会很纳闷,哎,不是增长率或者年增长率吗,怎么出来了“均”呢?这是什么意思呢?怎么有的还有“年平均增长率”,这些都十分的相像啊,有什么差别呢? 行测资料分析怎么考这么相像的概念啊!不要着急,咱们慢慢的往下看。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测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和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测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 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 ** 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 例: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 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 **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使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 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 ,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使用在两个情况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