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基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4Z224);国家自然基金(50975165)和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A.16-0109-09-749) 作者简介:方彬(1984-),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疗康复训练机器人方面的研究。E-mail: 通信联系人:沈林勇,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协调控制的研究

方彬,沈林勇,李荫湘,章亚男

(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上海 200072)

摘要:为了实现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协调控制,对外骨骼助行腿与跑步机的协调控制以及减重支撑系统与外骨骼助行腿的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协调控制方法。最后用假人代替真实患者通过实验验证外骨骼助行腿,跑步机和减重支撑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能够很好的对假人进行减重步行康复训练,外骨骼助行腿,跑步机和减重支撑系统实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同时为进一步对真实患者进行实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协调控制;外骨骼助行腿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Coordination Control for Gai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bot

FANG Bin ,SHEN Lin-yong ,LI Yin-xiang ,ZHANG Ya-nan

(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realizing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of gai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bot,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of exoskeleton leg with treadmill and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of body weight support system with exoskeleton legs were researched, and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method was proposed. At last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effect among exoskeleton legs, treadmill and body weight support system was proved by using dummy for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gait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robot can realize good partial body-weight supported gait training for dummy, which demonstrates a good coordination control effect among exoskeleton legs, treadmill and body weight support system, and lays the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eriment with real patients.

Keywords: gai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bot; coordination control; exoskeleton legs

0 前言 近年来,脊椎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呈增加的趋势,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ed training ,BWST),是针对脊椎损伤患者康复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得到国际康复医学界的普遍认同。减重步行训练是在卸去患者自重并保持其自身平衡的前提下,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化设备,模拟正常人的步态轨迹进行步行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步行能力[1]-[6]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多家机构已研发了一系列的用于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瑞士HOCOMA 公司的Lokomat 是外骨骼式步行康复机器人的典型代表,采用外骨骼式矫形器带动患者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由于LOKOMAT 的实际售价过高,国内患者很难承担起

费用,为此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步行训练机器

人具有深远意义。 本研究设计的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它的最终目标是在减重步行训练基础上,依靠自动化辅助步行康复训练装置对脊椎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康复训练,利用现代检测手段给患者提供多种反馈信息,达到对损伤的神经系统进行全方位刺激的目的。通过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康复治疗评估,且根据

评估结果重新制定训练方案,进一步改善康复治疗效果。本研究的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主要包括:减重支撑系统、跑步机、外骨骼助行腿和控制系统。其中减重支撑系统(body weight support ,BWSS),跑步机和外骨骼助行腿是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最重要的三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者之

间的协调控制,尤其重要,如果协调不好,将会导致不能对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本研究主要对三者之间的协调控制进行研究,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1 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

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主要包括减重支撑系统,外骨骼助行腿,跑步机和控制系统四部分。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7]。下面将对减重支撑系统,外骨骼助行腿和跑步机进行简单介绍。

吕吕吕吕吕

吕吕吕吕

吕吕吕

吕吕吕吕

吕吕

吕吕

吕吕

吕吕吕

吕吕吕

吕吕吕吕吕吕

吕吕吕

吕吕吕吕

吕吕吕

图1 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装置

1.1 外骨骼助行腿

外骨骼助行腿是一种用于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步态矫形器,它是步行康复训练系统的核心部分。外骨骼助行腿是双腿对称的助行机构,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髋、膝、踝关节各有1个自由度,分别由独立的带滚珠丝杆和减速齿轮的驱动机构驱动,可以实现矢平面上关节的弯曲和伸展运动。每个关节处均装有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关节转动角度。助行腿固定在调节架后的平行四边形机构上,该机构可实现助行腿在矢平面内近似的上下运动,从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保证外骨骼助行腿在竖直方向上随患者的重心上下运动。为了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助行腿的大小腿长度均可调。系统工作时,患者双腿通过卡环和绷带固定在助行腿上,脚底踩在跑步机上,患者通过减重支撑系统减掉一部分自重,6个交流伺服电机按照给定的步态轨迹驱动助行腿运动,以实现患者按正常的人体步态在跑步机上进行康复训练。

1.2 减重支撑系统[7]

减重支撑系统主要由支架、减重机构、支撑平衡机构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支架选用铝型材材料来减少设计量和加工量,支架整体结构下端与跑步机固接,上端与执行机构固接,保证工作时各机构的相对位置不发生相对运动。在跑步机后端有一扇门框,门框上需安装支撑平衡机构,并且门框能开启闭合,以方便患者的进出。

减重机构由驱动机构、滑轮系统、钢丝绳和绞盘组成。驱动机构在驱动方式上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的形式实现进给。选用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构成滑轮系统。通过滑轮系统可以改变电机驱动力与减重力的布置方向。绞盘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将患者从轮椅上吊起,同时也可以粗略设定减重控制系统的初始减重力。

支撑平衡机构主要由调节架,平行四边形机构和气弹簧组成。调节架可以跟据不同患者的身材、体形通过摇柄手动调节高度和宽度。平行四边形机构和气弹簧可实现助行腿在矢平面内做近似的上下运动,从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使助行腿在竖直方向随患者的重心上下运动。支撑平衡机构还保证了患者在行走时重心上下运动不受限制。

控制系统由硬件与控制程序构成,最终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交流伺服电机来实现对患者的减重。

1.3 跑步机

跑步机是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患者部分体重;与外骨骼助行腿协调随动,以实现患者的原地步态康复训练。跑步机与控制系统的信息通信通过串口来实现。

2 协调控制

经分析,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协调控制主要是减重支撑系统,跑步机和外骨骼助行腿之间的协调控制。三者之间的协调控制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无法正常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三者之间的协调控制主要是外骨骼助行腿与跑步机的协调控制以及减重支撑系统与外骨骼助行腿之间的协调控制。

2.1 外骨骼助行腿与跑步机的协调控制

步行训练过程中,由于患者的支撑腿与跑步机相互接触并存在耦合运动,它们之间的耦合运动可能使步行训练出现故障甚至导致患者损伤。因此,助行腿与跑步机必需协调好。助行腿与跑步机的协调控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外骨骼助行腿步态循环初始位置的确定;(2)外骨骼助行腿与跑步机速度匹配问题。

为了使助行腿的初始位置不与跑步机干涉,通过实验对助行腿步态进行重新规划,初始位置采用外骨骼助行腿左腿支撑,右腿屈膝,如图2,3所示。采用如图所示的外骨骼助行腿初始位置后,当外骨骼助行腿进行步态循环的时候,两者之间将不会产生干涉。

跑步机外骨骼助行腿

图2 外骨骼助行腿初始位示意图

图3 外骨骼助行腿初始位实物图

外骨骼助行腿步态循环的初始位置确定好了以后,助行腿与跑步机协调控制的第一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而助行腿与跑步机的速度匹配是助兴腿与跑步机协调控制最重要的一方面,两者匹配不好将会导致助行腿不能在跑步机上进行步行训练。

为了研究外骨骼助行腿与跑步机速度匹配问题,建立如图4所示的人机系统与跑步机运动模型[8]。

图4中j h,j k,j a分别是助行腿髋、膝和踝关节的理想的运动轨迹,设为基于时间的函数。大腿、小腿和踝关节到脚底的长度各自为l h,l k,l a。由图4中的人–机系统几何关系可得到患者的脚底水平位移,如式(1)所示。

()()()()()()

()()()

,,sin sin

sin

h k a h h k h k

a h k a

x t t t l t l t t

l t t t

j j j j j j

j j j

=++

??????

??????

+++

??

?? (1)

对式(1)求导,可以求出理想患者的脚的速度v f,如式(2)所示。

()()()

()

,,

f h k a

d

v x t t t

dx

j j j

=(2) 当脚和跑步机接触时,跑步机的跑步带带动脚一起运动,脚底在跑步机上接触点的位移为x(t)。假定跑步机的跑步带匀速运转,速度为v TM,则

()0

TM

t

t

x t v dt x

=+

?(3)

式(3)中t0为脚跟开始接触跑步机的时间,x0为脚跟接触跑步机时脚的初始位置。在运动过程中,若式(2)和式(3)计算的位移无误差,表明理想的v f=v TM,脚和跑步机之间在接触点产生的力刚好维持两者的同步运动。若计算的位移存在误差,则v f≠v TM,脚和跑步机之间在接触点产生的力,与脚的水平位移误差成比例。其位移误差可用速度之间的差值的积分表示,如式(4)所示。

()()0

f TM

t

t

e t v v dt e

=-+

?(4) 式(4)中,()

()()

000

e x t x t

j

=-,

e为初始位

置。若式(4)求得的这个位移误差太大,导致支撑脚和跑步机之间在接触点产生的相应耦合力过大,可能造成负作用伤害患者。因此,基于安全角度考虑,需要首先研究助行腿步行速度去适应跑步机速度,再考虑人机系统与跑步机之间的速度匹配。

本研究中,首先利用上述理论分析,计算助行腿的脚的运动速度。然后使用运动捕捉仪测量助行腿脚的运动轨迹,求其速度。通过分析比较,选用运动捕捉仪测量的数据更能接近助行腿支撑脚的运动速度。采取将跑步机的速度手动调整至与助行腿脚的运动速度匹配的方法,进行助行腿与跑步机同步调试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助行腿步态周期为5s,4s,3s,2s,跑步机对应速度为0.7 km/h,0.9 km/h,1.1km/h,1.4km/h时,公式(4)所示的位移误差最小[8],说明跑步机与助行腿之间的匹配性最好。

在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平台测试初期,采用目前这种半自动调试的方法是可取的,但该方法影响到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所以,以后的研究中,需根据训练要求在线调整两者速度的匹配,关键技术涉及在线改变助行腿步态轨迹和跑步机的运动速度如何跟随助行腿速度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2.2减重支撑系统与外骨骼助行腿的协调控制

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时,由于患者下肢无法承载自身的重量、难以保持自身的平衡,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利用减重支撑系统为患者卸载自重,并帮助其保持平衡。因此外骨骼助行腿和减重支撑系统必需实现好协调控制。两者协调不好,将会导致减重系统不能对患者减重,同时患者不能按照正常步态进行康复训练。因为步行训练时,助行腿按照固定步态进行运动,所以患者的重心轨迹也是固定的。两者在进行协调控制时,可以将外骨骼助行腿的步态轨迹和患者重心运动轨迹折算过去的减重机构运动轨迹都分成50个数据点,只要助行腿步态轨迹和减重机构运动轨迹的每一个数据点都一一对应,这样减重机构就可以实时跟随患者重心运动,实现主动减重,同时患者可以按照正常给定步态进行训练,两者达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协调控制通过控制程序来实现,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减重机构与外骨骼助行腿协调控制流程图

图5中的减重步行训练为外骨骼助行腿和减重机构各自按照预先设置的运动轨迹进行轨迹循环。减重步行训练中外骨骼助行腿的步态轨迹由NI 7356运动控制卡产生,减重机构的运动轨迹由NI 6251数据采集卡产生。减重机构与外骨骼助行腿运动轨迹循环周期相同,但经过实验验证当循环周期为5s时,运动控制卡实际循环周期为5.7s,而数据采集卡的实际循环周期为5.2s。因此可知两张卡定时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很难保证外骨骼助行腿步态运动轨迹的50个数据点与减重机构运动轨迹的50个数据点一一对应,两者很难协调好。可以通过对减重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位置补偿,弥补卡定时器的差异,以更好的跟随患者重心运动,实现很好的协调控制。

3 实验

为了验证减重支撑系统、跑步机和外骨骼助行腿三者之间的协调控制效果,用假人代替患者在跑步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搭建的实验平台如图6所示。

图6中,假人穿戴好吊带服,由操作人员通过绞盘设置好初始减重力,然后再将外骨骼助行腿穿戴在假人双腿上,运行实验程序,使假人在步行速度为0.8km/h下按照给定的步态轨迹在跑步机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实验过程中,通过NDI仪器(位

置传感器)实时测量外骨骼助行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三个角度;通过力传感器测量减重力的变化。图7为通过NDI仪器采集的外骨骼助行腿的三个关节角度曲线,图8为减重20kg时实际减重力的值。

图6 实验平台

图7助行腿关节角度曲线图

图8 减重20kg曲线

图7中的目标曲线为三个关节的给定角度轨迹曲线。从三个关节的采集曲线可以看出,外骨骼助行腿基本上没有受到跑步机的干涉,而是基本上按照给定的步态运动轨迹进行步态循环。从图8中的减重曲线可以得知,虽然减重力有一定的相对波动,但减重支撑系统已基本可以达到对患者的减重需要。图7和图8说明外骨骼助行腿,跑步机和减重支撑系统三者之间得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

4 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的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协调控制方法得到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协调控制性能指标,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在下一阶段,本研究将通过真人减重步行训练实验来进一步验证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协调控制方法。由于真人减重步行训练与假人减重步行训练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该协调控制方法,减少实验误差,以实现对患者较好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HESSE S, KONRAD M, UHLENBROCK D. Treadmill

walking with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venus floor walking in himiparetie subjects[J]. Arch Phys Med Rehabil,1999,80(4):42l-427.

[2]OU M, XIUMIN D, LUCAS M, et al. Dynamically

removing partial body mass using acceleration feedback for neural training[C]//Proceeding of the 2007 IEE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Netherlands: Rehabilitation Robitics,2007:1102-1107.

[3]MARTIN F, GERY C, MARTINO V, et al. A novel

mechatronic body weight support system[J].Neural system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006,14(3):311-321.

[4]VISINTIN M, BARBEAU H, KORAER-Bitensky N,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retrain gait in stroke patients through

body weight support and treadmill stimulation[J].

Stroke,1998, 29(6):1122-1128.

[5]COLBY S M, KIRKENDALL D T, BRUZGA R F.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 of harness supported treadmill walking: implications for knee rehabilitation[J]. Gait Posture,1999,10(3):200-205.

[6]MACKAY-LYONS M, MAKRIDES L, SPETH S. Effect

of 15%body weight support on exercise capacity of adults without impairments[J].Physical Therapy,2001,81(11): 1790-1800.

[7]杨辉,章亚男,沈林勇,等.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减重支撑

系统的研究[J]. 机电工程,2009,26(7):29-31.

[8]冯治国. 步行康复训练助行腿机器人系统[D]. 上海: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9:54-57.

作者简介:方彬(1984-),男,湖南省岳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疗康复训练机器人方面的研究。

E-mail: ----------。

联系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机械辅楼109室。

手机:--------- 电话:-----

通信联系人:沈林勇,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4Z224);国家自然基金(50975165)和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A.16-0109-09-749)

作者简介:方彬(1984-),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疗康复训练机器人方面的研究。E-mail:

通信联系人:沈林勇,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机电一体化职称论文机电职称论文范文

机电一体化职称论文机电职称论文范文 机电工作是对工程所需机电机械设备采购的及时性和先进性的保证,是整个工程顺利投产的保障。下面是WTT整理的机电职称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机电职称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机电机械设备招标 摘要:一个大型工业工程的建设需要经过紧张而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投产试运行条,机电机械设备投资在工程建设中的投资比例越来越大,工业项目基本上达到65%以上,工程中机电机械设备的招标数量越来越多,大型工业项目具有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短、工艺技术先进、工程质量要求高、项目施工多样化、高风险、高质量、短工期、低成本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设备招标必须保质按期完成。机电机械设备招投标工作是对工程所需机电机械设备采购的及时性和先进性的保证,是整个工程顺利投产的保障。 关键词:机电机械设备招标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 一、机电机械设备招标的特点 机电机械设备招标的特点主要是设备的形成过程与建筑产品的形成过程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设备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只能提出设备的功能、规格、技术参数要求,与建筑工程招标相比

没有统一的设计施工图、统一的工程量,没有机电机械设备的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制造商加工制造图纸、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各不相同,加工完成的机电机械设备的功能、性能配置、质量、使用寿命也是有区别的,这就造成了不同品牌厂家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符合基本要求的机电机械设备存在不同的档次,档次高的制造商其用材、加工精度、加工工艺、组装水平、外购质量、控制系统的先进性、设备性能的稳定性较好,今后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效率高、返修率低。档次低的制造商唯一的优势,往往是价格便宜、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价格相差很大。未取得相关资质、许可、检验报告的制造商往往制造的设备质量低劣、使用寿命短、能耗高,对工程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对制造商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质量和进度。 在设备招标投标活动中,由于机电机械设备涉及的专业广泛、分类众多,规格品种复杂,招标人及招标代理公司对投标人资格要求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合理设置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可保障招标人选择到优秀的、质量合格的、满足国家及行业要求的制造商。 二、机电机械设备招标分类 通过对大型工业工程机电机械设备招标的分析,机电机械设备招标就是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择供货商,招标的内容有单台(套)、成套设备的制作或制作安装,机电机械工程专业众多,工艺各不相同,涉及的设备成千上万,且费用巨大,我们在设备采

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XX大学 《XX》课程设计 题目 姓名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一、论文的主要结构和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七个部分组成,排列顺序为: (一)封面 (二)中文摘要 (三)英文摘要 (四)目录 (五)主体部分 (六)参考文献 (七)附录 二、论文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2.1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各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 各节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居左 各节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各节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条、款、项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五号宋体,居中 页码:五号宋体,居中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2.2 页面设置 2.2.1 页边距及行距 设计说明书的页面边距上下左右各为25mm 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2.2.2 页眉页脚 页眉标注从论文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标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页眉的上边距为15mm,在版心上边线加一行1.5磅粗的实线,其上居中打印页眉;页脚的下边距为15mm。 2.2.3 页码 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2.3 公式 居中书写。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2.4 图题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2.5 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应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机电一体化毕业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机电一体化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3000字 3000 words model of graduation practice report of Mechatronics

机电一体化毕业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实践课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中铣工的实践运用 实践内容 一、实习目的 终于等到了实习的时候了,很早以前就从师兄那里打听到了有实习,那时候可以说是急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大家再也无法满足于课堂教学,尽管从同学朋友那里了解到实习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蓦然回首,转眼为期一周的铣工实习结束了。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铣工所必备的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关于铣工实习的有关的知识与我铣工

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看到那飞转的机器、飞溅的铁花,令我既担心又激动。担心的是,如果那飞转的机器隆隆声让人心惊肉跳和那鲜红的铁花四处飞溅的发出耀眼的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激动的是,等待了将近一年的铣工实习就要开始了。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进入工厂当令人尊敬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到每一个工科学子一试身手的实习基地。 其实,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平。铣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铣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铣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铣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3)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3)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3)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3)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4)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4)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4)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5)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5) 3.1.1主轴电机选择 (5) 3.1.2变频器的选择 (5)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5)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6)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6) 3.2.2伺服电机选择 (6)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6)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8) 3.3设计验算校核 (8) 3.3.1惯量匹配验算 (8)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9)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9) 3.3.4固有频率计算 (10) 3.3.5死区误差计算 (11)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1)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2) 第五节总结 (15) 参考文献 (15) 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 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4)系统分辨率:0.0005mm,重复精度0.02mm。

机电一体化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实习报告 范文 时间飞快,还有四个月我就要大学毕业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就要结束了。回想昨日仿佛就在眼前,但是时间在我们指尖如流水悄悄的流走!而我们也即将踏上社会,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知道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对于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或对于作为将来从事机械,机电制造方面业务的我们来说,去机械制造公司实习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在20**年的十一月底我进入了武汉重冶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实习,目前我的实习工作还在进行当

中。对公司也有了一些了解,武汉重冶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集新材料研发生产、重型成套设备研发制造、大型铸锻件及热处理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自主研制开发出一套将“特种材料冶炼—锻造成型—热处理—机械加工”四位一体的短流程、低能耗、高质量“一次热循环”的高端模具新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该技术在国际国内尚属首创应。公司主营产品为:各种模具金属材料、高精锻件及重型冶金装备等。模具金属材料研发是基础,锻造及热处理是生产重型装备的重要保证,从而形成一条从材料研发到装备出厂的国内鲜见的完整产业链。这一平台的形成,奠定了我公司辐射电力、船舶、桥梁、冶金、采矿等行业的基础。 虽然还在实习期这次我静下心来回想这次实习真是感受颇深。我们知道实习是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渐渐地我喜欢上这个专业,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 节标题:四号黑体(1.1□□××××)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 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4)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4)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4)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5)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5)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5)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6)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6) 3.1.1主轴电机选择 (6) 3.1.2变频器的选择 (6)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6)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7)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7) 3.2.2伺服电机选择 (7)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8)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9) 3.3设计验算校核 (9) 3.3.1惯量匹配验算 (9)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10)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11) 3.3.4固有频率计算 (11) 3.3.5死区误差计算 (12)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2)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3)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5) 第五节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范文(精选篇)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范文(精选篇) 以下是关于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范文(精选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 ·

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 ·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普通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题容简介或设计要求:编制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后退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后退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3)设计一个由两位数码管及相应的辅助元件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车库车辆的实际数量。 3.机械部分的设计: 4.计算机控制的设计:设计显示电路图,并按图连接。画出单片机接线图,并按图接线。编制控制程序。 摘要 本次设计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完成车辆入库自动控制,并画好元器件的连接图,其中包括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原理方案的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 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生活很贴近,一个很实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车库,再加上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的话成本低,很实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车辆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范文

( 实习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1072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范文Practice report of Mechatronics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范文 【机电一体化实习报告范文一】 实践课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社会实践 实习单位:全椒兴盛机械有限公司 实习地点:安徽·全椒 实践内容: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了几年的大学,然而大多数人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不够, 在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后,学校为了开拓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增加社会竞争中的优势,进一步锻炼和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国内外严重的经济形势变化。 社会实践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一个企业生产流程。为我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拥有一身抱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技之长。但是在如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你适应时代的潮流,终究处在城市的边缘角落。 经过短暂的实习让我来回想一下我的实习经历与成果:

首先来说说我的专业吧,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据报道称,中国机电设计迈入PLM全新阶段,正挑战着前所未有的、不可预测的难题。此次实习,带着什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本专业适合干那些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前途如何等问题,在我参加实习中我深刻对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机床、机械加工工艺、数控技术等进行初步的实践,认清就业形势及当今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的需求。 1、来到一线的车间进行生产,真正的自己动手操作,熟悉车间各个操作流程。这让我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了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更加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在车间里,友好的老师傅几乎寸步不离我身边,手把手教我具体的操作,这让我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明白了一般零件的加工过程如下: 胚料---划线---刨床(工艺上留加工余量)--粗车--热处理,调质--车床半精加工--磨--齿轮加工--淬火(齿面)--磨面。在此我也很感激他们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亲手实践。 3、由于在生产车间待得久了,耳濡目染,对书本的知识记忆更深了。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 专业班级:姓名:课程名称: 摘要:开始…………(全文页面设置:页边距上3.5cm、下2.4cm、左2.7cm、右2.0cm,装订线在左侧0.5cm的位置,页眉1.5cm,页脚1.6cm。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关键词:课程知识;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个体建构 正文开始………… 正文的文章结构为:标题 (汉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置顶,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换行后书写一级标题“1”(汉字为小三号黑体,左起顶格;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另换行后书写二级标题“1.1.”(小四号黑体,左起空两个汉字)。正文的题序层次不宜太多,标题不可以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1.吸附法 正文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数字、英文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7]。 1.1污水处理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 2.萃取法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15℃~25℃(ABCDEFG)。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c语言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统计学 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江俊君 日期 2016/6/11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1.课程论文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程序设计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功能模块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4.数据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5.算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6.程序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7.程序运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8.编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9.总结心得及良好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08—1班 老师:刘顺东 学号: ******** 姓名: **** 日期: 2013年2月

XY工作台部件及单片机控制设计 目录 1.序言 (3) 2.总体方案设计 (3) 2.1.设计任务 (3) 2.2.总体方案确定 (3) 3.机械系统设计 (4) 3.1.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估算 (4) 3.2.滚动导轨的参数确定 (5) 3.3.滚珠丝杠的设计计算 (6) 3.4.步进电机的选用 (8) 3.5.确定齿轮传动比 (13) 3.6.确定齿轮模数及有关尺寸 (13) 3.7.步进电机惯性负载的计算 (13) 4.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4) 4.1.CPU板 (14) 4.2.驱动系统 (16) 4.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和结构 (18) 5.参考文献 (22)

1.序言 据资料介绍,我国拥有400多万台机床,绝大部分都是多年累积生产的普通机床。这些机床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精度低,要想在短时期内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大量更新,替代现有的机床,无论从资金还是从我国机床制造厂的生产能力都是不可行的。但尽快将我国现有的部分普通机床实现自动化和精密化改造又势在必行。为此,如何改造就成了我国现有设备技术改造迫切要求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动作原理变化不大,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反映到机床控制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的精度,现已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机床既满足了技术进步和较高生产率的要求,又由于产品精度提高,型面加工范围增多也使改造后的设备适应能力加大了许多。这更加突出了在旧机床上进行数控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新型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如果把旧机床设备全部以新型机床替换,国家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替换下的机床又会闲置起来造成浪费,若采用改造技术加以现代化,则可以节省50%以上的资金。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讲,一套经济型数控装置的价格仅为全功能数控装置的1/3到1/5,一般用户都承担得起。这为资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发展开创了新路,也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吸引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据国内资料统计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一般较长,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机床的数控改造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补充手段。 在机械工业生产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是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特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完成这些生产任务,不外乎选择通用机床、专用机床或数控机床,其中数控机床是最能适应这种生产需要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数控技术用于机床改造是建立在微电子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实践使用的证明,把微机数控系统引入机床的改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可靠性高;柔性强;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2)经济性可观。为此在旧的机床上进行数控改造可以提高机床的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而得到较高的机床性能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2.总体方案设计 2.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数控X-Y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该工作台可用于铣床上坐标孔的加工和腊摸、塑料、铝合金零件的二维曲线加工,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定位精度为0.025mm。 设计参数如下:负载重量G=150N;台面尺寸C3B3H=145mm3160mm312mm;底座外形尺寸C13B13H1=210mm3220mm3140mm;最大长度L=388mm;工作台加工范围X=55mm,Y=50mm;工作台最大快移速度为1m/min。 2.2.总体方案确定 2.2.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 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系统,连续控制系统。如果工件相对于刀具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切削,可选用点位控制方式。由于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切削,故应用点位控制系统。对点位系统的要求是快速定位,保证定位精度。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X-Y工作台。

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报告由实习报告网我给大家参考阅读!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系同学各自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在公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电器组当一名小小的电工。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在这个时候,我来到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机电安装公司,在这里进行我的毕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是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是于**年由原广东省水电建筑安装公司与原广东省水利水电机械施工公司两家水电世家联姻而诞生的国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企业。多年来,源天人一直奉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业主至上、恪守合同的经营宗旨,积极实施做强水利水电施工、地基与基础施工、机电设备安装三大板块业务的经营战略,承接了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施工足迹从广东辐射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辽宁、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十七个省市及国外的越南、巴基斯坦、缅甸、老挝等国家。打造了无数机电精品,承建了

白天鹅宾馆基础工程、花园酒店基础工程、荔湾广场基础工程等一批精品基础工程;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水平和装机总容量、总台数以及单机容量一直以来雄居全国顶尖水平,创造了灯泡贯流机组单机容量世界之最的记录,被誉为南粤水电安装劲旅。是全国首家进入地铁盾构行业和广东省率先将薄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利施工企业。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被广东省三防办授予广东省三防机动抢险四队。品质为源,诚信为天。源天人竭诚希望与社会各界合作,实现超越,实现成功,共创美好未来。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20**年的 9月,我离开了生活了差不多2年的三峡学院;20**年9月20日,我第一天上班。在公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岗位,在电器组当一名小小的电工。 20**年4月20日,我在写这份实习报告。回顾这将近一年的实习,有过欢笑有过泪水,酸甜苦辣尽在心头。在这一年脱离学校的锻炼中,我在社会中不断努力渐渐得以立足,并得到了最快速的成长。 四、实习总结12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