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

应心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心理系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其选题属于心理学科、专业范畴。

2.论文撰写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论文中如引用他人的论点或数据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引用合作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要加注说明,否则将被视为剽窃行为。凡引用他人文字资料超过250个字符而未注明出处者,可视为抄袭行为。

3.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论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二、论文的形式结构及各部分内容

(一)论文的形式结构

封面

前置部分题目与中文摘要

绪论(引言)

正文

学位论文形式结构主体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

后置部分附录

(二)论文各部分内容

(1)前置部分

①封面:封面由学院统一。

②题目:要求清晰表达研究变量的关系,一般20字内。

③中文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概括性的简短陈述。它使读者可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和最终结论等,要注意突出论文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中文摘要500字内。摘要之后应有3~5个关键词,以表明全文主题内容。

(2)主体部分

①绪论(或引言):主要介绍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②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呈现研究工作的分析论证过程。正文的总体要求是:实事求是、论据充分、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可靠。

③结论:要求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阐述论文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在本领域的意义(应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科研成果)。

④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排列按照学位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顺序列在正文末尾。

(3)后置部分

附录:一般作为毕业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主要包括:研究所用的量表或者问卷,实验材料等。

(三)学位论文编排格式和装订要求

(1)编排格式

①标题要使用黑体2号字。

②正文要使用标准宋体小4号汉字打印,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每章的标题用黑体3号汉字打印,二级标题用黑体4号,三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

③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④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2)装订要求

毕业论文文稿用A4纸(210mm×1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A4纸的尺寸,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和保存。

样例:

高中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黑体2号)

摘要(黑体3号)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清远市437名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生活事件、压力知觉、情绪能力、生活满意度和抑郁共五个量表对其进行测量,探讨了在高中生这一特定群体,不同维度的情绪智力与心理适应(抑郁、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生活事件与性别的作用下,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心理适应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的情绪自我觉知可以预测高的抑郁、压力知觉和低的生活满意度;而高的自我情绪处理则相反,可以预测低的抑郁、压力知觉和高的生活满意度。人际情绪觉知和人际情绪处理只对抑郁有负的回归效应。(宋体小4,500字内)

关键词:情绪智力;心理适应;压力知觉;抑郁;生活满意度(“关键词”三字黑体4,其余宋体小4,3-5个关键词)

1 前言(一级标题用黑体3号,正文内容用宋体小4号,下同)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郑延平等人的调查发现,16—20岁是成年人的三个心理紧张高峰期之一[1]。而我国目前16—20岁年龄组的大部分人正处于高中学习阶段,他们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经历着身心两个方面的巨变,是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高中生面临高考,他们对升学目标的渴望和追求,会在无形中加重了自身的学习负担与压力,与此同时,社会对他们的学习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更是让他们在学习上承受着史无前例的压力。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成长的烦恼、家庭与学校的期望、社会的巨大变革都重重地压在了这些高中生的身上。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使自身与环境达到平衡的状态,则容易产生心理适应危机,由此也将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高中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心理适应是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适应在心理学里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关于心理适应,贾晓波在其《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一文中,根据对心理适应内部机制的相关假设,提出与心理适应过程有关的心理素质[2],包括对新情况或复杂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能力;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明确的生活目标;良好的性格特征;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等。可见心理适应的状态是与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卫生学家麦灵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可见,“适应”对人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心理适应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个体心理适应性的高低可以从心理健康的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可以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本研究中,仅将抑郁感、压力知觉及生活满意度作为心理适应的考察范围。

从心理角度看,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持续的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负性情绪状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会给人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调研表明,抑郁正在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3]。有一些调查

结果发现,中学生抑郁发生率较高,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高中生普遍面临高考的重压,当出现不良生活事件时,有些人往往不能及时排解不良的情绪,压抑的心境长期存在,就有可能逐渐产生抑郁。而抑郁感的产生不仅可以导致他们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甚至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加拿大学者汉斯·塞里认为压力既包括作用于我们机体的各种紧张事件或环境刺激,也包括我们对这些事件或刺激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但事件本身不一定带来压力感知,而是通过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产生压力知觉[4]。面对相同的应激性事件,不同的个体感受到的压力的程度可能不同。有研究表明,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抑郁症状间存在显著相关[5]。

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心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它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所作出的主观评价。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如今,生活满意度已经为了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生活满意度是一种主观评价,它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所以了解高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与外部环境处于何种状态,即是他们的心理适应情况,以便更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大量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方面的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是提示青少年发展状况的有效指标[6]。

人生是由各种各样的事件所组成,包括正性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面对各种生活事件,个体必须对其作出应激反应,也就是说生活事件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正性生活事件可以使个体的情绪情感产生愉悦体验,促进其情绪向积极方面发展;而负性生活事件可以使个体产生不安、消沉、焦虑等情绪情感体验,影响个体的情绪向消极方面发展。生活事件作为最常见的社会心理应激源,已经成为测量应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7]。在当代社会中,由负性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威胁越来越大,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会使高中生不断地身心紧张状态,对他们的情绪有消极影响,甚至会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张虹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增多,他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加,而高中生的主要应激来源于学习和升学压力[8]。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国际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着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的一股“情商热”被高尔曼的《情绪智力》所掀起,但在当时,国内心理学界对此的反应并不热烈,很多研究者普遍持谨慎的态度。随着社会上的“情商热”的持续,国内心理学界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兴趣渐增,相继展开了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对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的界定,可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9]。一种观点是以Salovey和Mayer为代表,他们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情绪智力是知觉情绪、浸入和引导情绪促进思维,理解情绪和情绪的意义,成熟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思维向更积极方面发展的能力”。另一种以Goleman和Baron为代表,其中,以Baron的观点最为典型。Baron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也正是基于对情绪智力理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智力结构[10]。Salovey 和Mayer为情绪智力确立了四种成分:情绪的觉知,情绪的调节,情绪的理解,利用情绪来帮助思维、解决问题。Goleman将情绪智力划分为五个重要成分: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Baron认为情绪智力由五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个人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成分、压力管理成分和一般心境成分。情绪智力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尽管对它的定义和结构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从理论来看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在形式的划分有所不同。我们从这些不同的理论中可以发现,情绪智力的结构都离不开几个重要的方面:对情绪的觉知和理解,利用情绪帮助改善自身内部状态,对情绪的调节和监控[10]。也就是说,情绪智力的目的就在于调节情绪行为,以求过到个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情绪智力高的人体更能准确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根据外部和自身的需要作出积极的调整,从而维持自己的良好状态,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关系,在问题情境中更有效地应对,因此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正如Baron所认为的,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11]。情绪智力反映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的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从相关的研究可以看到,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心理适应存在着重要的影响。Ciarrochi等在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情绪智力在压力和心理健康间的起调节作用,情绪智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12]。Ciarrochi的研究还表明,有较低情绪智力的青少年在

困难情境中更少地寻求帮助,并更有可能拒绝他人帮助[10],这对个体的适应是极为不利的。Salovey等人的研究则发现更为直接的结论,发现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正确觉知和理解与适应性的心理应对和对重复性的应激的适应存在正相关[10]。Anderson曾经指出,情绪智力能够有效预测心理健康。Joseph等人研究发现:感知情绪能力较高的个体,心理压力更多与消沉、抑郁、无望及自杀念头相联系;而管理他人情绪能力较低的个体,心理压力更多与自杀念头相联系[13]。还有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和大学的抑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情绪智力分数高的大学生其抑郁水平都相对较低;反之,情绪智力分数低的大学生其抑郁水平都很高[14]。

生活事件、抑郁感、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都是个体心理适应状况的具体表现。我们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到,生活事件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一种是直接影响,一种是通过其它变量间接地影响,如应付方式是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生活事件通过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起作用[15]。从这一研究结论引发思考:情绪智力在生活事件与心理适应之间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就目前而言,国内许多研究对情绪智力的探讨,仍比较多地从情绪智力总量的角度来考虑,缺乏对情绪智力不同维度的影响来深入考察。但是,情绪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现象,它是由一系列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尽管研究者们对情绪智力的划分仍有不同的见解与争议,但考察不同维度的情绪智力对心理适应的不同影响还是有其研究价值的。同样的生活事件,不同的情绪智力维度可能会给个体带来不同的心理适应的结果,也就是说,情绪智力在外界生活事件与心理适应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本研究选取抑郁、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这三项心理适应的指标,目的是考察高中生这一群体,在相同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不同维度的情绪智力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是怎样的。

2 方法(一级标题黑体3号,下同)

2.1 被试(二级标题黑体4,下同)

本研究从清远市选取三所中学(3所学校当中,省级中学、市级中学、县级中学各一所)的高中生为被试,每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其中发放问卷

450份,有效回收437份,有效回收率为97.11%。其中男生182人,女生241人(14人未填性别),高一学生143人,高二学生138人,高二学生156人。2.2 测量工具(二级标题黑体4,下同)

2.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三级标题黑体小4,下同)

由刘贤臣编制[16],该量表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涉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等6类压力事件。要求被试对描述的生活事件回答是否发生过,若发生对其影响程度如何进行评定,影响程度的评定实行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44。

2.2.2 情绪能力量表

由叶玉珠2003年编制[17],该量表共21题,包括自我情绪觉知、人际情绪觉知、自我情绪处理、人际情绪处理四个分量表。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情绪能力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α系数为0.7552,自我情绪觉知、人际情绪觉知、自我情绪处理与人际情绪处理分量表的α系数依次为0.6242、0.4926、0.5611、0.6939。

2.2.3 自评抑郁量表(SDS)

由Zung于1965年编制[16],共20个题目,用于评价抑郁的程度,4级评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656。

2.2.4 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采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16],该量表是由五个问题组成的七级评分量表,从1分(强烈赞成)到7分(强烈反对),该量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其信度效度指标良好,应用十分广泛。本研究中测得该α系数为0.6586。

2.2.5 压力知觉量表(PSS)

由Cohen等人编制,主要测量个体知觉到的主观压力,包括6个危机感受描述项目和4个积极感受描述项目,即危机知觉分量表和应对能力知觉分量表。每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本研究中测得该量表的α系数为0.7142。

2.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方法为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生活事件、情绪智力与心理适应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表1为情绪智力各维度、生活事件、心理适应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情绪智力内部四个维度之间,除了自我情绪处理与自我情绪觉知相关不显著之外,其余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智力四维度与生活事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情绪觉知、人际情绪觉知、自我情绪处理与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自我情绪处理与生活事件、压力知觉是显著负相关;而人际情绪处理与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相关都不显著。自我情绪处理、人际情绪觉知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抑郁与自我情绪觉知之间是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情绪觉知无显著相关。

表1 生活事件、情绪智力、压力知觉及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1 2 3 4 5 6 7 8

1生活事件 1.000

2压力知觉0.472*** 1.000

3生活满意度-0.289*** -0.356*** 1.000

4抑郁0.332*** 0.555*** -0.255*** 1.000

5自我情绪觉知0.312*** 0.413*** -0.267*** 0.223*** 1.000

6人际情绪觉知0.165** 0.122* -0.108* -0.083 0.340*** 1.000

7自我情绪处理-0.150** -0.263*** 0.227*** -0.375*** -0.093 0.259*** 1.000

8人际情绪处理0.126* -0.010 -0.011 -0.163** 0.199*** 0.406*** 0.393*** 1.000

注:* p<0.05,**p<0.01,***P<0.001,下同

3.2 情绪智力对抑郁、压力知觉及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情绪智力四个维度与抑郁、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以抑郁、生活满意度和压力知觉作为因变量,以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为预测变量。我们由表1可知,生活事件与抑郁、生活满意度、压力知觉及情绪智力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别(男1,女2)与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也存在显著相关(r=0.127,0.114),为了避免生活事件与

性别这两个因素给情绪智力对心理适应的预测产生抵消作用或其它影响,在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时,先把性别(男1,女2)和生活事件放进方程加以控制,再把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放进方程,考察在控制性别和生活事件的作用后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这三个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控制性别和生活事件的情况下,情绪智力各维度仍可显著预测抑郁,可解释抑郁14.3%的方差,其中人际情绪觉知、自我情绪处理和人际情绪处理有利于减少抑郁,而自我情绪觉知则会增加抑郁。在控制性别和生活事件的情况下,情绪智力对生活满意度的显著预测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情绪觉知和自我情绪处理这两个维度,可解释生活满意度的8.3%的方差,其中自我情绪处理对生活满意度有正的预测效应,自我情绪觉知则会降低生活满意度。在控制性别和生活事件的情况下,自我情绪觉知和自我情绪处理同样可显著预测压力知觉,可解释压力知觉10.7%的方差,其中自我情绪觉知对压力知觉有正预测效应,自我情绪处理则会降低压力知觉。此外,人际情绪觉知与人际情绪处理对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都不显著。

表2 情绪智力四个维度对压力知觉、抑郁及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因变量预测变量最后的βΔR2ΔF Df 抑郁自我情绪觉知0.207***

人际情绪觉知-0.130*

0.143 13.650*** 4/279

自我情绪处理-0.208***

人际情绪处理-0.131*

生活满意度自我情绪觉知-0.217***

人际情绪觉知-0.077

0.083 8.011*** 4/320

自我情绪处理0.191***

人际情绪处理0.367

压力知觉自我情绪觉知0.290***

人际情绪觉知-0.003

0.107 12.179*** 4/301

自我情绪处理-0.152**

人际情绪处理-0.059

4 讨论

4.1 情绪智力与心理适应关系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情绪智力四个维度与心理适应中抑郁、压力知觉及生活满意度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基本假设是,情绪智力的四个成分对抑郁、压力知觉及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不一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高中生这一群体而言,情绪智力对抑郁、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确实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不同的维度对于不同的因变量则表现出不同强度和不同方向的预测效应。同时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情绪智力各个成分对个体心理适应会带来不同的意义,甚至是相反的。

本研究发现,高自我情绪觉知会导致高抑郁感、高压力知觉和低的生活满意度,也就是说,如果个体对自我情绪过于敏感,他就能认识到自己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如果不去处理或无法处理,就会让个体不断陷入情绪的低潮,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或抑郁等问题,会给心理适应带来不利效应。反之,低我情绪觉知的个体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敏感程度不高,有可能因为忽略了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而并没有对其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果与Ciarrochi等人提出的不敏感假设和混淆假设相一致:一是情绪觉知能力低的个体对生活中出现的应激事件不敏感,这些应激事件被个体压制或忽略,因此对个体不产生影响。二是情绪觉知能力低的个体也许和觉知能力高的个体一样意识到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但他们未意识到这些事件会对他们产生的消极影响[17]。

本研究发现,高自我情绪处理可以减少抑郁感,降低压力困扰,并带来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当个体拥有较高的自我情绪处理能力的时候,即使有较高的自我情绪觉知,当他们面对严重的生活事件时,也会因为个体能将消极情绪适时地释放、宣泄,并能够运用良好的处理方式和技巧,减少抑郁感与压力对心理适应的负面影响,使个体能够感受到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还发现,人际情绪觉知和人际情绪处理都对抑郁感有负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高人际情绪觉知和高人际情绪处理可以减少抑郁感。这很可能是因为有较高人际情绪觉知及处理的人,往往能够对他人的情绪作出准备的判断,善于了解他人,并在此基础上见机行事,能根据对方的内心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自己的言行,更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也就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个体拥有更多的倾诉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倾诉的过程就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紧张的过程,这样可以减少不良情绪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减少焦虑感抑郁感。

4.2 本研究的局限及思考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用的情绪能力量表信度偏低,影响了结果的推论。

研究之余,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在本研究中,人际情绪觉知和人际情绪处理这两个变量可以降低抑郁感,却对压力知觉和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尚未有确切的定论。另外,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情绪智力模型编制出了不同的测量情绪智力的量表,如果在研究中采用Mayer等人于1998年编制的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或其他量表来测查不同维度的情绪智力对心理适应的影响,又将会出现怎样的研究结果?

4.3 对教育的启示

情绪智力及其理论的提出对人的心理健康注入了新的思想。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助于高中学生有效地应付繁重的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并非一出生便已注定,每个人的情绪智力都是可以挖掘和培植的。在美国,已经有许多学校把情绪智力的培养作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并开设了相应的训练课程。尽管在进行情绪智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效果仍是很明显的。相比之下,尽管我国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早已开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创新。但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今的教育仍跳不出“应试”的框框,致使改革成效甚微,依然带来许多不尽人意的状况,如人们仍然过多地关注智力教育,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很多学校一味地强调升学率,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忽略了其它有助于个体建立完整人格的相关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如学生的个性孤僻、暴力、离家出走、自杀、犯罪……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醒与反思。这种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将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竞争,情绪智力的教育势在必行。由此,已有不少的教育研究者针对我国的教育实际,从教育者的认识、教师的榜样作用、情绪智力的学科渗透、学生的自我意识等方面提出关于情绪智力教育的相关建议。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些情绪智力教育的建议很少从不同维度提出相应的教育措

施。本研究的结果发现情绪智力的不同维度对心理适应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提出关于情绪智力教育方面的个人见解。

(1)培养学生自我情绪觉知能力仍有必要。虽然本研究发现过高的自我情绪觉知会导致高的抑郁感、高的压力知觉和低的生活满意度,会给心理适应带来不利效应。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不再需要培养相应的自我情绪觉知能力。因为,拥有一定的自我情绪觉知能力的人,会更了解自己的情绪,越是了解自己情绪的人,就越能了解别人的情绪,这样就能有助于个体进行自我及人际方面的情绪处理,一定的自我情绪觉知培养是情绪智力教育的基本前提。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看到它的消极方面,而忽略其积极的意义。因此,各种情绪及其表达方式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增强等应是情绪智力训练的首要内容,只不过在培养的过程中,教育者仍有必要从自我情绪觉知的消极影响考虑,掌握好训练的尺度,以免造成学生自我情绪觉知过于敏感。

(2)自我情绪处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高自我情绪觉知会对心理适应带来不利效应,但如果一个人拥有较高的自我情绪处理能力时,他就可以较好地处理个体所觉察、意识到的负面情绪或压力等问题。另外,从表1的结果可知,自我情绪处理与人际情绪的觉知和、处理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如果个体自我情绪处理得到培养和提高,将会对人际情绪的觉知和处理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情绪的管理方面考虑对学生进行训练。如让学生了解情绪背后的真正因素(如愤怒可能是因为觉得受到伤害),学习如何舒缓焦虑、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学习如何在合适的场合表现合适的情绪,学习如何利用想像管理情绪,学习利用反向心理调节从困境中奋起等等。

总之,情绪智力是可以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不仅仅要从小重视孩子的情绪智力的投资和开发,更要针对不同的情绪智力维度对心理适应的不同影响进行培养,再根据不同个体的情绪智力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出更多高情绪智力的人才。

5 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做出以下结论:

(1)自我情绪觉知、人际情绪觉知、自我情绪处理与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自我情绪处理与生活事件、压力知觉是显著负相关;自我情绪处理、人际情绪觉知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情绪觉知与抑郁之间则是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情绪觉知无显著相关。

(2)在控制性别和生活事件的作用下,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心理适应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的情绪自我觉知可以预测高的抑郁、压力知觉和低的生活满意度;而高的自我情绪处理则相反,可以预测低的抑郁、压力知觉和高的生活满意度。人际情绪觉知和人际情绪处理只对抑郁有负的回归效应。

参考文献(黑体3号,下面的文献内容用宋体小4)

[1] 郑延平,翁永振,李尤琨,等.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三)不同年龄阶段心

理紧张的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6):272-274

[2] 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9-23

[3] 陶沙.乐观、悲观倾向与抑郁的关系及压力、性别的调节作用.心理学报,

2006,38(6):886-901

[4] 王玲主编.变态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86

[5] 骆宏,马剑虹.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中

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

[6] 刘旺.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城乡差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

647-649

[7] 郭学东,李亚卿,王立娜,申继亮.社会支持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

康间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30-531

[8] 张虹,陈树林,郑全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变量的研究.心理科学,

1999,22(6):508-511

[9] 刘衔华,蒋汀祁.情绪智力研究述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

1149-117

[10] 李涛,张莹瑞.情绪智力与心理适应的契合.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4-26

[11] 杨建锋,徐小燕,张进辅.关于中学生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西南师范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4):650-654

[12] 彭正敏,林绚晖,张继明,车宏生.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6):817-823

[13] 竺培梁.重点高中生情绪智力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215—1218

[14] 王才康.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

学杂志,2002,10(4):298-299

[15] 张月娟,史云静,王增起,席明静.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

抑郁间的调节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655—657 [1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社,1999,106-108

[17] 袁立新,林娜,张积家.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抑郁、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待发表

附录:

高中生情绪能力与相关因素问卷

学校年级___ ____年龄性别

第一部分:

过去一个月内,你和你的家庭是否发生过下列事件?请仔细阅读下列每一个项目,如果事件发生过,并根据事件给你造成的苦恼程度在相对的数字上画圈。如果某事件未发生,仅在事件未发生栏内打“√“就可以了。

1.被人误会或错怪() 1 2 3 4 5 2.受人歧视、冷遇() 1 2 3 4 5 3.考试失败或不理想() 1 2 3 4 5 4.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 1 2 3 4 5 5.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 1 2 3 4 5 6.不喜欢上学() 1 2 3 4 5 7.恋爱不顺利或失恋() 1 2 3 4 5 8.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 1 2 3 4 5 9.学习负担重() 1 2 3 4 5 10.与老师关系紧张() 1 2 3 4 5 11.本人患急重病() 1 2 3 4 5 12.亲友患急重病() 1 2 3 4 5

13.亲友死亡() 1 2 3 4 5 14.被盗或丢失东西() 1 2 3 4 5 15.当众丢面子() 1 2 3 4 5 16.家庭经济困难() 1 2 3 4 5 17.家庭内部有矛盾() 1 2 3 4 5 18.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 1 2 3 4 5 19.受批评或处分() 1 2 3 4 5 20.转学或休学() 1 2 3 4 5 21.被罚款() 1 2 3 4 5 22.升学压力() 1 2 3 4 5 23.与人打架() 1 2 3 4 5 24.遭父母打骂() 1 2 3 4 5 25.家庭给你施加学习压力() 1 2 3 4 5 26.意外惊吓,事故() 1 2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