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表查找实验报告

有序表查找实验报告
有序表查找实验报告

有序表查找实验报告

篇一:《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查找

实验四——查找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顺序表的查找方法,尤其是折半查找方法;

2. 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查找算法。

二、实验内容

1.

2.

3.

4. 建立一个顺序表,用顺序查找的方法对其实施查找;建立一个有序表,用折半查找的方法对其实施查找;建立一个二叉排序树,根据给定值对其实施查找;对同一组数据,试用三种方法查找某一相同数据,并尝试进行性能分析。

三、实验预习内容

实验一包括的函数有:typedef struct ,创建函数void create(seqlist & L),输出函数void print(seqlist L),顺序查找int find(seqlist L,int number),折半查找int halffind(seqlist L,int number) 主函数main().

实验二包括的函数有:结构体typedef struct,插入函数void insert(bnode * & T,bnode * S),void insert1(bnode * & T),创建函数void create(bnode * & T),

查找函数bnode * search(bnode * T,int number),主函数main().

四、上机实验

实验一:

1. 实验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N 80

typedef struct

{

int number; //关键字

char name[5];

char sex[2];

int age;

}record;

typedef struct

{

record stu[N];

int num;//记录人数

}seqlist;

//建顺序表

void create(seqlist & L)

{

int i;

L.num=0;

cout cout cin>>L.stu[1].number;

for(i=1;L.stu[i].number!=0;)

{

cin>>L.stu[i].name>>L.stu[i].sex>>L.stu[i].age; L.num++;

cout cin>>L.stu[++i].number;

}

}

//输出学生信息

void print(seqlist L)

{

int i;

cout for(i=1;i cout }

//顺序查找

int find(seqlist L,int number)

{

int i;

for(i=L.num;i>=0;i--)

if(L.stu[i].number==number)

return i;

}

//折半查找

int halffind(seqlist L,int number) {

int high=L.num,low=1,mid;

for(;low {

mid=(high+low)/2;

if(number==L.stu[mid].number) return mid;

else

if(number high=mid-1;

else

low=mid+1;

}

return 0;

}

void main()

{

int i,number;

seqlist L;

create(L);

print(L);

cout cout cin>>number;

if((i=halffind(L,number))!=0)

cout else

cout cout cout cin>>number; if((i=find(L,number))!=0)

cout else

cout }

实验二:

#include

typedef struct

{

int number; //关键字

char name[5];

char sex[2];

int age;

}record;

typedef struct node

{

record inf;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bnode;

void insert(bnode * & T,bnode * S)

{

if(!T)

T=S;

else

if(S->inf.numberinf.number)

insert(T->lchild,S);

else

insert(T->rchild,S);

}

void insert1(bnode * & T)

{

int flag=1; int number; bnode * u; char ctinue; for(;flag==1;)

{

cout cout cin>>number;

while(number)

{

u=new bnode;

u->inf.number=number;

cin>>u->https://www.360docs.net/doc/e711600640.html,>>u->inf.sex>>u->inf.age;

u->lchild=u->rchild=NULL;

insert(T,u);

}

cout cin>>ctinue;

if(ctinue=='y'||ctinue=='y')

flag=1;

else

flag=0;

}

}

void create(bnode * & T)

{

bnode * u;

int number;

T=NULL;

cout cout cin>>number;

while(number)

{

u=new bnode;

u->inf.number=number;

cin>>u->https://www.360docs.net/doc/e711600640.html,>>u->inf.sex>>u->inf.age; u->lchild=u->rchild=NULL;

insert(T,u);

}

}

bnode * search(bnode * T,int number) {

if(T==NULL||T->inf.number==number) return T;

else

if(T->inf.number>number)

return search(T->lchild,number);

else

return search(T->rchild,number);

}

void main()

{

int number,flag=1,choice; char ctinue; bnode * T,*p;

for(;flag==1;)

{

cout cin>>choice;

switch(choice)

{

case 1:{create(T);cout case 2:{insert1(T);cout case 3:{cout有序表查找实验报告)学生的学号:";cin>>number;p=search(T,number);

if(p)

篇二:有序表二分查找法和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重庆交通大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项目性质:

实验所属课程:

实验室(中心):

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应用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实现查找。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

1)有序表的二分查找

2)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实验要求

1)建立有序表,然后进行二分查找

2)建立二叉排序树,然后查找

三、实验设备及软件

Win7操作系统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XX

四、设计方案

㈠题目(老师给定或学生自定)

有序表的二分查找和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㈡设计的主要思路

有序表的二分查找:

定义模板类:COderTable,其中的bool Find(T &element,int &i)函数采用二分查找法实现对数据的查找。

㈢主要功能

1)、建立有序表,然后进行二分查找

2)、建立二叉排序树,然后查找

五、主要代码

有序表的二分查找:

声明并定义COderTable类:

#define CODERTABLE

template

class COderTable

{

private:

T Element[100];

int Maxnumber;

public:

COderTable();//构造函数

~COderTable();//析构函数

bool Initial();//初始化数组

bool Find(T &element,int &i);//查找元素element,如果查找成功,则返回查找点的位置i,反之,i=-1 };

实现查找的函数:

template

bool COderTable::Find(T &element,int &i) {

int low=0,height=99,mid=(height+low)/2; while(low {

if(Element[mid]==element)

{

i=mid+1;

return true;

}

if(Element[mid] low=mid+1;

if(Element[mid]>element)

height=mid-1;

mid=(low+height)/2;

}

return false;

}

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声明并定义相关类:

#define CELEMENT

篇三:有序表类查找及实现

有序表类及查找实现

(1)实验描述

查找是数据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查找的频率将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的效率。顺序查找一般是指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对分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储存的有序表,本实验通过对有序表类及查找实现的研究以巩固其相关知识。

(2)实验内容

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下的顺序查找

输入:线性链表头指针HEAD以及存储空间V、NEXT;被查找的元素x。

有序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对分查找

输入:有序线性表长度n以及线性表的存储空间V;被查找的元素x。

(3)实验结果及分析

输出:被查找元素x的结点在线性链表中的存储序号k。如果在线性链表中不存在元素值为x的结点,

则输出k=-1。

输出:被查找元素x在有序线性表中的序号k。如果在线性表中不存在元素x,则输出k=-1。

(4)实验结论

两种情况下只能采用顺序查找:

(1)如果线性表为无序表(即表中元素的排列是无序的),则不是顺序存储结构还是链式存储结构,都只能用顺序查找。

(2)即使是有序线性表,如果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也只能用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的效率

顺序查找的优点是对线性表结点的逻辑次序无要求,对线性表的存储结构无要求,缺点是平均检索长度长,为n/2。

程序//代码:

//SL_List.h

#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模板声明,数据元素虚拟类型为T class SL_List//顺序有序表类

{

private://数据成员

int mm;//存储空间容量

int nn;//有序表长度

T*v;//有序表存储空间首地址

public://成员函数

SL_List(){mm=0;nn=0;return;}//只定义对象名

SL_List(int);//顺序有序表初始化(指定存储空间容量) int search_SL_List(T);//顺序有序表查找

int insert_SL_List(T);//顺序有序表插入

int delete_SL_List(T);//顺序有序表删除

void prt_SL_List();//顺序输出有序表中的元素与有序表长度 friend SL_List operator+(SL_List &,SL_List &);//有序表合并 };

//顺序有序表初始化

template

SL_List::SL_List(int m)

{

mm=m;//存储空间容量

v=new T[mm];//动态申请存储空间

nn=0;//有序表长度

return;

}

//顺序有序表查找

template

int SL_List::search_SL_List(T x)

{

int i,j,k;

i=1;j=nn;

while(i {

k=(i+j)/2;//中间元素下标

if(v[k-1]==x) return(k-1);//找到返回

if(v[k-1]>x) j=k-1;//取前半部

else i=k+1;//取后半部

}

return(-1);//找不到返回

}

//顺序有序表的插入

template

int SL_List::insert_SL_List(T x)

{

int k;

if(nn==mm)//存储空间已满

{cout k=nn-1;

while(v[k]>x)//从最后一个元素到被删元素之间的元

素均后移 {v[k+1]=v[k];k=k-1;}

v[k+1]=x;//进行插入

nn=nn+1;//长度增一

return(1);//成功插入返回

}

//顺序有序表的删除

template

int SL_List::delete_SL_List(T x)

{

int i,k;

k=search_SL_List(x);//查找删除元素的位置

if(k>=0)//表中有这个元素

{

for(i=k;i v[i]=v[i+1];//被删元素到最后一个元素之间的元素均前移

nn=nn-1;//长度减一

}

else//表中没有这个元素

cout return(k);//返回删除是否成功标志

}

//顺序输出有序表中的元素与顺序表长度

template

void SL_List::prt_SL_List()

{

int i;

cout for(i=0;i cout return;

}

//有序表合并(运算符+重载为友元函数)template

SL_Listoperator+(SL_List &s1,SL_List &s2) { int k=0,i=0,j=0;

SL_Lists;

s.v=new T[s1.nn+s2.nn];//动态申请存储空间while((i {

if(s1.v[i] {s.v[k]=s1.v[i];i=i+1;}

else

{s.v[k]=s2.v[j];j=j+1;}

k=k+1;

}

if(i==s1.nn)//复制有序表s2中剩余的元素

for(i=j;i {s.v[k]=s2.v[i];k=k+1;}

else//复制有序表s1中剩余的元素

for(j=i;j {s.v[k]=s1.v[j];k=k+1;}

s.mm=s1.mm+s2.mm;

s.nn=s1.nn+s2.nn;

return(s);

}

int main()

{

int k;

double a[5]={1.5,5.5,2.5,4.5,3.5};

double b[7]={1.0,7.5,2.5,4.0,5.0,4.5,6.5};

SL_Lists1(20);//建立容量为20长度为5的有序表对象s1 SL_Lists2(30);//建立容量为30长度为5的有序表对象s2 for(k=0;k s1.insert_SL_List(a[k]);

for(k=0;k s2.insert_SL_List(b[k]);

cout s1.prt_SL_List();//输出有序表对象s1

cout s2.prt_SL_List();// 输出有序表对象s1

SL_Lists3;//建立合并后的有序表对象s3

s3=s1+s2;//有序表合并

cout s3.prt_SL_List();//输出合并后的有序表对象s3

s3.delete_SL_List(a[0]);//在有序表s3中删除1.5 s3.delete_SL_List(b[0]);//在有序表s3中删除1.0 s3.delete_SL_List(123.0);//在有序表s3中删除123.0

cout s3.prt_SL_List();//输出合并后的有序表对象s3

return 0;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docx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实验题目: 输入十个数,从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三类算法中各选一种编程实现。 实验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内容及编程思路: 1.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增一得有序表。 一般情况下,第i 趟直接插入排序的操作为:在含有i-1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1 ]中插入一个记录r[i ]后,变成含有i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 ];并且,和顺序查找类似,为了在查找插入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数组下标出界,在r [0]处设置哨兵。在自i-1 起往前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后移记录。整个排序过程为进行n-1 趟插入,即: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 个记录起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变成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序列为止。 2. 快速排序: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为{L.r[s] ,L.r[s+1],…L.r[t]}, 首先任意选取一个记录 (通常可选第一个记录L.r[s])作为枢轴(或支点)(PiVOt ),然后按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记录:将所有关键字较它小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关键字较大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可以该“枢轴”记录最后所罗的位置i 作为界线,将序列{L.r[s] ,… ,L.r[t]} 分割成两个子序列{L.r[i+1],L.[i+2], …,L.r[t]}。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或一次划分。 一趟快速排序的具体做法是:附设两个指针lOw 和high ,他们的初值分别为lOw 和high ,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 ,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 交换,重复这两不直至low=high 为止。 具体实现上述算法是,每交换一对记录需进行3 次记录移动(赋值)的操作。而实际上,

查找表实验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学号 2019年5月21日姓名教师白云飞 实验名称查找表操作成绩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批阅教师白云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查找表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静态查找表(顺序查找、折半查找)的存储和算法实现。 3.掌握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的存储和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 1.给出静态查找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描述。 2.实现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操作。 3.给出二叉排序树的二叉链式存储结构描述。 4.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清空等操作。 5.编写主程序实现对这些运算的测试。 三、实验环境 硬件:CPU I 5 内存4GB,硬盘512GB 操作系统:Windows XP 软件编程环境:VC++6.0 四、实验步骤 1.用VC建立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命名为Search。 2.新建一个头文件,命名为datastru.h,包含标示符常量的定义和Status类型定义。 3.新建一个头文件,命名为Search.h,包含查找表的存储类型描述和基本运算的声明。4.新建一个程序文件,命名为Search.cpp,包含查找表基本运算的实现和复杂运算的实现。5.新建一个主程序文件,命名为SearchMain.cpp,包含对这些运算的测试。 五、程序源代码(对复杂的设计思想描述要有较详细的注释) 1.头文件datastru.h内容。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2.头文件Search.h内容。 …… 3.程序文件Search.cpp内容。 ……. 4.主程序文件SearchMain.cpp实现。 //设计测试程序 …… 六、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描述最终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说明) 既要有正确数据的测试也要有异常数据的测试。 七、结论体会 (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个人的收获;未解决的问题等)

(完整word版)查找、排序的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七查找、排序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各种查找和排序的基本知识。 2、学会比较各种排序与查找算法的优劣。 3、学会针对所给问题选用最适合的算法。 4、掌握利用常用的排序与选择算法的思想来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对象至少要包含:学号、姓名、性别、成绩1、成绩2、总成绩等信息。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总成绩要求自动计算; 2.查询:分别给定学生学号、姓名、性别,能够查找到学生的基本信息(要求至少用两种查找算法实现); 3.排序:分别按学生的学号、成绩1、成绩2、总成绩进行排序(要求至少用两种排序算法实现)。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哈希表的定义,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2、掌握一些常用的查找方法。 1、掌握几种常用的排序方法。 2、掌握直接排序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要按照实验报告格式规范书写。 2、实验上要写出多批测试数据的运行结果。 3、结合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分析。 五、算法设计 a、折半查找 设表长为n,low、high和mid分别指向待查元素所在区间的下界、上界和中点,key为给定值。初始时,令low=1,high=n,mid=(low+high)/2,让key与mid指向的记录比较, 若key==r[mid].key,查找成功 若keyr[mid].key,则low=mid+1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low>high时,查找失败 b、顺序查找 从表的一端开始逐个进行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的比较。在这里从表尾开始并把下标为0的作为哨兵。 void chaxun(SqList &ST) //查询信息 { cout<<"\n************************"<=1;j--) if(ST.r[j].xuehao

算法排序问题实验报告

《排序问题求解》实验报告 一、算法的基本思想 1、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思想 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序列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 记录数增1 的有序序列。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InsertionSort,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包含了n 个待排序的数。用伪代码表示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如下: InsertionSort (A) for i←2 to n do key←A[i] //key 表示待插入数 //Insert A[i] into the sorted sequence A[1..i-1] j←i-1 while j>0 and A[j]>key do A[j+1]←A[j] j←j-1 A[j+1]←key 2、快速排序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 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序列为数组A[1..n],首先选取第一个数A[0],作为枢轴(pivot),然后按照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数:将所有比A[0]大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比A[0]小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以A[0]最后所在的位置i 作为分界线,将数组A[1..n]分成两个子数组A[1..i-1]和A[i+1..n]。这个过程称作一趟快速排序。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对子数组A[1..i-1]和A[i+1..n]排序。 一趟快速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Partition,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和两个指针low、high,设枢轴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小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低端,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大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高端,重复这两步直至low=high。最后,将枢轴移到正确的位置上。用伪代码表示一趟快速排序算法如下: Partition ( A, low, high) A[0]←A[low] //用数组的第一个记录做枢轴记录 privotkey←A[low] //枢轴记录关键字 while low=privotkey do high←high-1 A[low]←A[high] //将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low

实验报告-排序与查找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 学生姓名: 学号: 点名序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 实验时间: 5月20日 2014-2015-2学期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实验时间:5月20日 一、实验室名称:软件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排序与查找 三、实验学时:4 四、实验原理: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躺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不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次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1]……A[N],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躺快速排序。一躺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1];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两者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两者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二分法查找(折半查找)的基本思想: (1)确定该区间的中点位置:mid=(low+high)/2 min代表区间中间的结点的位置,low代表区间最左结点位置,high代表区间最右结点位置(2)将待查a值与结点mid的关键字(下面用R[mid].key)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确定新的查找区间: A)如果R[mid].key>a,则由表的有序性可知,R[mid].key右侧的值都大于a,所以等于a的关键字如果存在,必然在R[mid].key左边的表中,这时high=mid-1; B)如果R[mid].key

二分搜索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分搜索实验报告 篇一:算法设计与分析二分查找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二分查找程序的实现 专业:班级: 设计人: 山东科技大学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 一、课程设计题目:二分查找程序的实现二、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版)王晓东著(2)三、课程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二分查找程序的实现(2)(3)四、课程设计相关附件(如:图纸、软件等): (1)(2) 五、任务发出日期:20XX-11-21课程设计完成日期:

20XX-11-24 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二分查找程序的实现 一、设计目的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方向的必修课。同时,算法设计与分析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实验过程需要完成课程学习过程各种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 用分治法,设计解决二分查找程序的实现问题的一个简捷的算法。通过解决二分查找程序的实现问题,初步学习分治策略。 二、设计要求 给定已按升序排好序的n个元素a[0:n-1],现要在这n 个元素中找出一特定元素x。实现二分搜索的递归程序并进行跟踪分析其执行过程。 用顺序搜索方法时,逐个比较a[0:n-1]中的元素,直至找出元素x,或搜索遍整个数组后确定x不在其中。这个方

法没有很好的利用n个元素已排好序这个条件,因此在最坏情况下,顺序搜索方法需要o(n)次比较。要求二分法的时间复杂度小于o(n)。 三、设计说明(一)、需求分析 二分搜索方法充分利用了元素间的次序关系,采用分治策略,可在最坏情况下用o(logn)时间完成搜索任务。 该算法的流程图如下: (二)、概要设计 二分查(:二分搜索实验报告)找的基本思路是将n个元素分成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取a[n/2]与x做比较,如果 x=a[n/2],则找到x,算法终止;如果xa[n/2],则只要在数组a的右半部分继续搜索x。 由于二分查找的数组不一定是一个整数数组,所以我采用了c++中的模板函数,将排序函数sort和二分查找函数binarysort写为了模板函数,这样不尽可以查找整数数组,也可以查找小数数组。 由于查找的数组的长度不固定,所以我用了c语言中的malloc和realloc函数,首先定义一个数组指针,用malloc 函数该它分配空间,然后向数组中存数,当数组空间满时,在用realloc函数为数组再次分配空间。由于在随机输入一组数时不知在什么位置停止,所以 篇二:二分搜索实验报告

查找与排序实验报告

实验四:查找与排序 【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查找算法的实现。 2.掌握折半查找算法的实现。 【实验内容】 1.编写顺序查找程序,对以下数据查找37所在的位置。 5,13,19,21,37,56,64,75,80,88,92 2.编写折半查找程序,对以下数据查找37所在的位置。 5,13,19,21,37,56,64,75,80,88,92 【实验步骤】 1.打开VC++。 2.建立工程:点File->New,选Project标签,在列表中选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再在右边的框里为工程起好名字,选好路径,点OK->finish。 至此工程建立完毕。 3.创建源文件或头文件:点File->New,选File标签,在列表里选C++ Source File。给文件起好名字,选好路径,点OK。至此一个源文件就被添加到了你刚创建的工程之中。 4.写好代码 5.编译->链接->调试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OVERFLOW -1 #define OK 1 #define MAXNUM 10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SSTable; Status InitList(SSTable &ST ) { int i,n; ST.elem = (Elemtype*) malloc (MAXNUM*sizeof (Elemtype)); if (!ST.elem) return(OVERFLOW); printf("输入元素个数和各元素的值:"); scanf("%d\n",&n); for(i=1;i<=n;i++) { scanf("%d",&ST.elem[i]); } ST.length = n; return OK; } int Seq_Search(SSTable ST,Elemtype key) { int i; ST.elem[0]=key; for(i=ST.length;ST.elem[i]!=key;--i); return i; } int BinarySearch(SSTable ST,Elemtype key) { int low,high,mid; low=1; high=ST.length;

排序操作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实验报告 (2016 — 2017 学年第1 学期) 实验名称: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验证各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在调试中体会排序过程。 二、实验要求 (1)从键盘读入一组无序数据,按输入顺序先创建一个线性表。 (2)用带菜单的主函数任意选择一种排序算法将该表进行递增排序,并显示出每一趟排序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创建工程(附带截图说明) 2、根据算法编写程序(参见第六部分源代码) 3、编译 4、调试 四、实验结果图 图1-直接输入排序

图2-冒泡排序 图3-直接选择排序 五、心得体会 与哈希表的操作实验相比,本次实验遇到的问题较大。由于此次实验中设计了三种排序方法导致我在设计算法时混淆了一些概念,设计思路特别混乱。虽然在理清思路后成功解决了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两种算法,但冒泡

排序的算法仍未设计成功。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冒泡排序的算法,但还需要多练习这方面的习题,平时也应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的算法设计上也有较为复杂的地方,对照书本做了精简纠正。 本次实验让我发现自己在算法设计上存在一些思虑不周的地方,思考问题过于片面,逻辑思维能力太过单薄,还需要继续练习。 六、源代码 要求:粘贴个人代码,以便检查。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DataType data; }SortItem,SqList[MAXSIZE]; /*******直接插入顺序表*******/ void InsertSort(SqList L,int n) { int i,j,x; SortItem p; for(i=1;i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 学院:班级: 学号:姓名: 日期:程序名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顺序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顺序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1.从键盘输入10个整数,产生顺序表,并输入结点值。 2.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在顺序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若找到,输出结点的位置;若找 不到,则显示“找不到”。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 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顺序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二、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include /*顺序表的定义:*/ #include #define ListSize 100 /*表空间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这里假设为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DataType可以是任何相应的数据类型如int, float或char*/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SeqList;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i,x; int n=10; /*欲建立的顺序表长度*/ L.length=0; void CreateList(SeqList *L,int n); void PrintList(SeqList L,int n); int LocateList(SeqList L,DataType x); void InsertList(SeqList *L,DataType x,int i); void DeleteList(SeqList *L,int i);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查找和排序(排序)——张伟龙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项目实验三查找和排序(二)——排序院系信息学院计科系专业班级计科1203 姓名张伟龙学号 201216010313 指导老师范艳峰日期 2013.6.5 批改日期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的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1.实现希尔排序。 2.实现快速排序。 3. 实现堆排序。 (三选一) 实验要求:1. 根据所选题目,用C语言编写程序源代码。 2. 源程序必须编译调试成功,独立完成。 三实验过程及运行结果 选择第三题: Source Co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eapAdjust(int *a,int i,int size) //调整堆 { int lchild=2*i; //i的左孩子节点序号

int rchild=2*i+1; //i的右孩子节点序号 int max=i; //临时变量 if(i<=size/2) //如果i是叶节点就不用进行调整 { if(lchild<=size&&a[lchild]>a[max]) { max=lchild; } if(rchild<=size&&a[rchild]>a[max]) { max=rchild; } if(max!=i) { swap(a[i],a[max]); HeapAdjust(a,max,size); //避免调整之后以max为父节点的子树不是堆 } } } void BuildHeap(int *a,int size) //建立堆 { int i; for(i=size/2;i>=1;i--) //非叶节点最大序号值为size/2 { HeapAdjust(a,i,size); }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查找

实验四——查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顺序表的查找方法,尤其是折半查找方法; 2.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查找算法。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顺序表,用顺序查找的方法对其实施查找; 2.建立一个有序表,用折半查找的方法对其实施查找; 3.建立一个二叉排序树,根据给定值对其实施查找; 4.对同一组数据,试用三种方法查找某一相同数据,并尝试进行性能分析。 三、实验预习内容 实验一包括的函数有:typedef struct ,创建函数void create(seqlist & L),输出函数void print(seqlist L),顺序查找int find(seqlist L,int number),折半查找int halffind(seqlist L,int number) 主函数main(). 实验二包括的函数有:结构体typedef struct,插入函数void insert(bnode * & T,bnode * S),void insert1(bnode * & T),创建函数void create(bnode * & T),查找函数bnode * search(bnode * T,int number),主函数main(). 四、上机实验 实验一: 1.实验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N 80 typedef struct { int number; umber; for(i=1;[i].number!=0;) { cin>>[i].name>>[i].sex>>[i].age; ++; cout<>[++i].number; } } umber<<"\t"<<[i].name<<"\t"<<[i].sex<<"\t"<<[i].age<

查找排序实验报告

《编程实训》 实验报告书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5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6年6月30日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1.任务要求 (3) 2.软件功能分析 (3) 3.数据准备 (3) 二、概要设计 (3) 1.功能模块图 (4) 2.模块间调用关系 (4) 3.主程序模块 (5) 4.抽象数据类型描述 (5) 三、详细设计 (6) 1.存储结构定义 (6) 2.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7) 四、实现和调试 (7) 1.主要的算法 (7) 2.主要问题及解决 (8) 3.测试执行及结果 (8) 五、改进 (9) 六、附录 (9) 1.查找源程序 (9) 2.排序源程序 (9)

目录 1 需求分析 1.1 任务要求 对于从键盘随机输入的一个序列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内,给出各种查找算法的实现; 以及各种排序算法的实现。 1.2 软件功能分析 任意输入n个正整数,该程序可以实现各类查找及排序的功能并将结果输出。 1.3 数据准备 任意输入了5个正整数如下: 12 23 45 56 78 2 概要设计(如果2,3合并可以省略2.4) 2.1 功能模块图(注:含功能说明) 2.2 模块间调用关系 2.3 主程序模块 2.4 抽象数据类型描述 存储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也称映像)叫做物理结构。又称为存储结构。数据类型(data type)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3 详细设计 3.1 存储结构定义 查找: typedef int ElemType ; //顺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数据元素存储空间基址,建表时按实际长度分配,号单元留空 int length; //表的长度

各种排序实验报告

【一】需求分析 课程题目是排序算法的实现,课程设计一共要设计八种排序算法。这八种算法共包括:堆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基数排序,折半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为了运行时的方便,将八种排序方法进行编号,其中1为堆排序,2为归并排序,3为希尔排序,4为冒泡排序,5为快速排序,6为基数排序,7为折半插入排序8为直接插入排序。 【二】概要设计 1.堆排序 ⑴算法思想:堆排序只需要一个记录大小的辅助空间,每个待排序的记录仅占有一个存储空间。将序列所存储的元素A[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元素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元素。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⑵程序实现及核心代码的注释: for(j=2*i+1; j<=m; j=j*2+1) { if(j=su[j]) break; su[i]=su[j]; i=j; } su[i]=temp; } void dpx() //堆排序 { int i,temp; cout<<"排序之前的数组为:"<=0; i--) { head(i,N); } for(i=N-1; i>0; i--) {

temp=su[i]; su[i]=su[0]; su[0]=temp; head(0,i-1); } cout<<"排序之后的数组为:"<

实验二 折半查找算法设计

实验二折半查找算法设计 题目:折半查找算法设计 问题描述:(1)分析掌握折半查找算法思想,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递归算法和循环结构两种实现方法的折半查找函数。 (2)编写程序实现:在保存于数组的10000个有序数据元素中查找数 据元素x是否存在。数据元素x要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数据元素x 包含在数组中;另一种是数据元素x不包含在数组中 (3)数组中数据元素的有序化既可以初始赋值时实现,也可以设计一 个排序函数实现。 (4)根据两种方法的实际运行时间,进行两种方法时间效率的分析对 比。 基本要求:(1)10000个数据可以初始赋值时实现,也可以调用系统的随机函数,再设计一个排序函数实现。 (2)两种方法时间效率的分析对比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论分析 方法,一种是实际记录运行时间。 (3)提交实验报告。 测试数据:运行算法时,当输入的数据小于10000,例如输入9999时,显示该数据在数组中,下标为9998,并且分别显示递归和循环结构下的时 间;当输入的数据大于10000时,例如输入20000时,显示这个这个 数据不再该数组中。 算法思想:设有数组a中元素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a的下界下标为low,上界下标为high,首先计算出a的中间位置下标mid=(low+high)/2, 1.递归算法思想:比较x和a[mid],若x=a[mid],则查找成功;若 xa[mid],则随后调用算法自身在下标为mid+1, 上界下标为high的区间继续查找。当查找区间小于等于0时,查找 过程结束。 2.循环结构思想:用while(low <= high)控制循环,比较x和a[mid], 若x=a[mid],则查找成功;若xa[mid],则随后在下标为mid+1, 上界下标为high的区间继续查找。当查找区间小于等于0时,查找 过程结束。 模块划分:1.头文件time.h中包含time()和difftime(end,start)函数,分别实现取系统当前时间和end减去start的时间差; 2.头文件stdlib.h中包含rand()函数,实现随机数的生成; 3.void list(int a[])实现对随机数从小到大的排序; 4.int Search(int a[],int low,int high,int x)用递归算法实现折半查找数据 元素的函数; 5.int BSearch(int a[], int low, int high, int x)用循环结构实现折半查找 数据元素的函数; 6.void main()主函数,测试用递归算法和循环结构实现折半查找数据 元素的函数。

二叉排序树实验报告

二叉排序树的实现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 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 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 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实验方案 1. 选择链表的方式来构造节点,存储二叉排序树的节点。// 树的结构struct BSTNode { // 定义左右孩子指针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 节点的关键字 TElemType key; }; int depth=0; // 定义一个struct BSTNode 类型的指针typedef BSTNode *Tree; 2. 对树的操作有如下方法: // 创建二叉排序树 Tree CreatTree(Tree T) ; // 二叉树的深度,返回一个int 值为该树的深度 int TreeDepth(Tree T) // 树状输出二叉树,竖向输出 void PrintTree(Tree T , int layer) ; // 查找关键字,如果关键字存在则返回所在节点的父节点,如果关键字不存在则返回叶子所在的节点 Status SearchBST(Tree T , TElemType key , Tree f,Tree &p) ; // 向树中插入节点 Status InsertBST(Tree &T , TElemType e) ; // 删除节点 Status Delete(Tree &T) ;

// 删除指定节点,调用Delete(Tree &T) 方法 Status DeleteData(Tree &T , TElemType key) ; // 非递归先序遍历void x_print(Tree T); // 非递归中序遍历 Void z_print(Tree T ); // 非递归后序遍历 void h_print(Tree T); 3. 对二叉排序树非递归先根、中根、后根遍历,采用栈来存储一次遍历过的节点的形式来辅助实现 // 自定义类型以SElemType 作为栈中指针返回的值的类型 // 也就是要返回一个节点的指针 typedef Tree SElemType; // 栈的结构 struct Stack { // 栈底指针SElemType *base; // 栈顶指针SElemType *top; // 栈的容量 int stacksize; }; 4. 栈的操作方法: // 创建一个空栈 Status InitStack(Stack &S) // 获取栈顶元素并删除栈中该位置的元素SElemType Pop(Stack &S,SElemType &elem) // 获取栈顶元素返回栈顶元素不对栈做任何修改SElemType getTop(Stack S,SElemType &elem) // 删除栈顶元素 Status DeleteTop(Stack &S) // 往栈中压入数据 Status Push(Stack &S,SElemType elem) // 判断栈是否为空 Status IsEmpty(Stack S) 三、代码实现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二分搜索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二分查找原理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姓名班级学号:钱煜中 142501 14250120 实验时间:2016.11.25

二分查找原理 一、实验原理: 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优点是比较次数少,查找速度快,平均性能好;其缺点是要求待查表为有序表,且插入删除困难。因此,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不经常变动而查找频繁的有序列表。 首先,假设表a中n个元素是按升序排列,将表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与查找关键字x比较,如果x=a[n/2]两者相等,则x查找成功,算法终止;否则利用中间位置记录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如果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大于查找关键字xa[n/2],查找后一子表。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记录x,使查找成功,或直到子表不存在为止,此时查找不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查找值x是有序序列a中的重复元素,二分查找不确定找到的是重复元素中的哪一个,例如,对于序列{1,2,3, 3,4},如果查找值为3,那么最终查找记录位置为3号元素或者4号元素都是正确结果;另一方面,如果找不到与查找值x完全相等的数值,将以序列a中与x最为相近的值作为最终查找结果。 举例。有序序列a = {1,2,3,4,5,7,9},查找数据x = 5,步骤如下: 序列a共有7个元素,因此查找数据5,

第一次比较,time = 1,index_mid = 4,mid = 4,x > mid,所以在后半部分中查找{4,5,7,9}; 第二次比较,time = 2,index_mid = 6,mid = 7,x < mid,因此在前半部分中查找{4,5,7}; 第三次比较,time = 3,index_mid = 5,mid = 5,x = mid,查找成功。 最终结果,查找次数time = 3,对应数值序号index = 5。 二、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void shuchu(int *a,int c) { int i; for(i=0;i

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_实验三 查找和排序(一)——查找

xxx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项目实验三查找和排序(一)——查找 院系信息学院计类系专业班级计类1501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日期 批改日期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哈希函数——除留余数法的应用; 2. 掌握哈希表的建立; 3. 掌握冲突的解决方法; 4. 掌握哈希查找算法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已知一组关键字(19,14,23,1,68,20,84,27,55,11,10,79),哈希 函数定义为:H(key)=key MOD 13, 哈希表长为m=16。实现该哈希表的散列,并 计算平均查找长度(设每个记录的查找概率相等)。 实验要求:1. 哈希表定义为定长的数组结构;2. 使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或链 地址法解决冲突;3. 散列完成后在屏幕上输出数组内容或链表;4. 输出等概率 查找下的平均查找长度;5. 完成散列后,输入关键字完成查找操作,要分别测 试查找成功与不成功两种情况。 注意:不同解决冲突的方法会使得平均查找长度不同,可尝试使用不同解决 冲突的办法,比较平均查找长度。(根据完成情况自选,但至少能使用一种方法 解决冲突) 三实验过程及运行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hashsize 16

#define q 13 int sign=2; typedef struct Hash { int date; //值域 int sign; //标记 }HashNode; void compare(HashNode H[],int p,int i,int key[]) //线性冲突处理{ p++; if(H[p].sign!=0) { sign++; compare(H,p,i,key); } else { H[p].date=key[i]; H[p].sign=sign; sign=2; } } void Hashlist(HashNode H[],int key[]) { int p; for(int i=0;i<12;i++) { p=key[i]%q; if(H[p].sign==0) { H[p].date=key[i]; H[p].sign=1; } else compare(H,p,i,key); } } int judge(HashNode H[],int num,int n) //查找冲突处理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