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思考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思考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思考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思考

访中国地质调查局殷跃平博士

【2010-09-30 来源:国土资源报作者:范宏喜】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省区遭遇了洪涝泥石流灾害,其中,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上千人死亡,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被彻底摧毁,损失惨重,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泥石流灾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舟曲主持召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时指出,在灾后重建中,要统筹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抓紧编制和实施地质灾害治理规划,尽快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四川震区也遭受了类似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发生具有哪些新的特点,是否都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如何理解地质灾害的“隐蔽性”?为何不少灾后重建的居民点今年又遭受了重创,选址是否存在问题?国际滑坡委员会副主席、著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博士一直在思考。他指出,减灾防灾应回归到地质属性,要加强地质工作手段,地质灾害调查的思路和地质灾害评价方法也应有所调整;在震后的峡谷地区强行恢复重建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会付出惨重代价,重建选址要有相应的环境容量控制和承载力控制。

舟曲一带曾多次发生地震,泥石流物源体丰富,加上高山峡谷,具有短径流、高洪峰特点,容易形成特大泥石流

记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许多专家学者对成因提出了很多见解,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吗?

殷跃平:这个问题应从泥石流的成因和产生灾害的原因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泥石流成因而言,取决于地形、物源和降雨三方面因素。从地形条件上,在舟曲县城三眼峪沟汇入白龙江一带,高程为1340米,但在三眼峪沟后缘山顶高程为3828米,从发源处至沟口仅6公里,相差达2500米,虽然在沟口出山后相对宽缓,坡降仅为11%,但沟谷坡降平均30%,特别是在后缘坡降最大达60%以上,地形极为陡峭,这种高山峡谷的地形地貌,导致泥石流速度加快,具有短径流、大洪峰特点,容易形成特大泥石流;从物源看,舟曲一带曾多次发生地震,特别是汶川地震造成山体震动,沟谷中分布有大量滑坡、崩塌堆积体,可形成泥石流的物源体积达2500万立方米,经测算此次形成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万立方米,约为总物源的1/15;从降雨条件看,8月7日21时至8日凌晨4时,遭遇强降雨,估计降雨量达97毫米,特别是在8月7日23时至24时一小时内降雨达到77.3毫米,超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气象记录。经统计测算,在舟曲地区降雨量达到37至47毫米时容易形成泥石流,此次降雨量为临界降雨量的2倍以上。特别是汶川地震后,由于部分山体出现震裂松动,出现“内伤”,会导致发生泥石流的临界雨量下降至20多毫米,更易引发泥石流。

8月11日晚上,舟曲南峪沟降雨量为21.8毫米即引发了泥石流。在此之前,由于接到天气预报,经过分析排查,将该区域1500多名村民撤离,尽管一些房屋和车辆被毁,但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第二,就灾害原因而言,涉及到承灾对象。舟曲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在国际上不多见的。从流通区和物源区进行分析,此次泥石流在山谷中属于沟谷型泥石流,从山中流出后变为面状泥石流,当到达舟曲城区,由于沟道被建筑物严重挤占,行洪能力大大减小,再次变为沟谷型泥石流,形成“盲肠状”通道。据现场测定,泥石流从沟谷中冲出时,流量为每秒1500至2000立方米,而到县城城区时,由于人工改道,行洪能力每秒不足300立方米,因此,必然摧毁挤占行洪通道的建筑物。此外,在物源区,虽然修砌了多级谷坊拦挡工程,但是,由于现有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大多依据于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对泥石流裹挟的块石产生的冲击力考虑相对较弱,因此,当遭遇块石,或者巨石冲击时,防护工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毁坏。现场调查表明,舟曲泥石流携带的块石体积可达500~700立方米,带来的冲击力可达1000多吨以上,因此,浆砌块石构筑的谷坊等拦挡工程很难抵御如此巨大的冲击力。

记者:有观点认为,此次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与该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乱砍滥伐导致严重水土流失有关,你如何看?

殷跃平:由于该泥石流主要为沟谷型泥石流,物源主要由长期多次的地震和重力崩滑作用所产生,这与坡面泥石流不同,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植被遭遇严重破坏,水源涵养能力差,在量上会加剧洪峰明显变大,在时间上加剧洪峰快速形成,因此,在灾害重建中,对于植被的恢复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非工程措施。

高位特大型泥石流灾害还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泥石流发生持续时间取决于物源的多少

记者:舟曲属于汶川地震重灾区,8月以来,四川震区也遭受了类似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你认为有哪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殷跃平:过去圈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区,主要在房前屋后就行了,滑动距离不大,易于发现,一遇险情,迅速撤离,可以做到有效防范。但“5·12”汶川地震三年以来,出现了多起高速远程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距离达数公里,传统的防范经验已不完全适用了,仅凭常规的群测群防手段已不能有效地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应加强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体系建设。

汶川地震前,国土资源部门对地震灾区进行过系统的地质灾害调查,隐患点以滑坡、崩塌为主。但地震后,由于地震对山顶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沿都江堰虹口、汶川映秀、什邡银厂沟、绵竹清平、安县高川、北川、平武南坝、青川等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两侧约5公里沿线,地震对山顶破坏的放大效应更加明显,导致山体被震塌、震松、震裂,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泥石流物源,因此,高位的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成为主要的地质灾害。对于房前屋后的灾害,老百姓很警惕,造成重大伤亡少了,但高速远程地质灾害不在老百姓的经验范围之内,专家仅凭一般的排查也很难进行准确判断,造成的灾害往往损失很大。

灾害的复合性和转化性特点表现得愈加突出。例如映秀红椿沟泥石流,它在后山启动,冲到沟口,堵塞岷江,形成堰塞湖,再转化为山洪,淹没了映秀新镇。这样的灾害不再是点上的概念,而是呈链状的灾害。“灾害链”并非首次出现,但近几年出现的数量可能会偏多,应该高度关注。不过现在的预警监测技术和工程治理技术已比较成熟,一旦发生

灾害能及时处置,不会形成大灾。

汶川地震时,大家总把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碎屑流等统称为次生灾害,这种分类是非常含糊的,妨碍了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首先,我特别不同意将地质灾害称为“次生灾害”,汶川地震触发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仅用“地震次生灾害”这个概念,很难描述这些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见解,它直接关系到救灾和灾后重建。地震成灾几十秒,而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将延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地震次生灾害”这种说法使得防范主体不明确,也就是说这些灾害是依附在地震上的。主震发生后,地震部门重点在研究余震,建设部门考虑的是灾后重建的建筑物结构问题。但是周围的远程滑坡下来了,怎么办?没有防御。

从理论上看,震区泥石流的高峰期取决于物源和降雨二方面因素。今年8月中旬汶川震区发生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后,国土资源部门专门用小型无人飞机进行了测绘,我也乘直升飞机在空中进行了直接观察,并开展了初步的地面测绘。可以看出,包括映秀、清平等地,很多冲沟、支流中,特别是山顶上,泥石流冲出量仅为1/5甚至1/10,地震形成的松散堆积体仍然非常丰富。同时,近三年来的极端降雨较多,加上触发泥石流的降雨临界值下降。这些都构成了泥石流高发的关键要素。

一般而言,震后3至5年间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峰期,现在处于高峰期,只要有暴雨等诱发因素就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整个过程估计将持续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从工程角度来看,泥石流发生持续时间取决于物源的多少,如果清掉了物源,持续不了十年,如果物源没有得到清除,威胁恐怕还不只持续十年。当然,如果排导工程效果显

著,也不会造成大的灾害。

8月13日,四川绵竹清平文家沟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物源量达到600万立方米,仅占物源总量约10%。现在来看,因为暴雨冲掉了一部分物源,物源的坡度就放缓了,危害性将降低。9月16日至18日,文家沟又发生了体积达20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物源主要来自上次泥石流在松散堆积体中冲刷形成的不稳定斜坡两侧,但危害性相对要小得多。如果用工程措施,继续放缓坡度,物源就相对稳定了,发生泥石流的临界值就会越来越高,要更大的降雨才能成灾,风险自然大大降低。

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应回归到地质属性,要加强地质工作手段

记者:近年来的多起特大地质灾害似乎都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包括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在分析原因时,往往提出了“隐蔽性”是地质灾害的一大特点,你是如何认为的?

殷跃平: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具有相对性,它取决于工作程度。汶川地震后,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已进行了数轮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这对迅速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很显然,只有排查是不够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甚至大大简化了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应该采用的地质工作手段。这样,带来了奇怪的现象:第一,隐患点的数量并未随着排查的次数而减少,反而在不断迅速增多;第二,在不少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中,几乎一半都不在隐患点内,而是新生的。尽管严防死守,但针对性不够,漏报率高,导致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陷入被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并不佳。我们应该反思“排查”这个方

法的有效性。

“排查”是从其他灾害减灾防灾领域借鉴来的一种方法。比如针对火灾,只要通过地表观察,通过排查就能发现隐患,但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大多数是在地下,靠简单的“排查”很难发现。我们经常形象地说要进行“拉网式”排查,这没有精度的概念,网的“节点”没有地质实物工作量控制,实际上会出现“漏网式”排查。即使常常采用了“地毯式”排查这一术语,也仅仅局限于地面,甚至表象上而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开展地质调查、勘查是有标准的,必须按要求的精度来进行。相反,“排查”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排查对时间要求紧,因此,只能“放大”和“放多”灾害隐患点,往往仅凭表象就立即列入隐患点的范围,由于没有详细调查、勘查,也不敢轻易剔除原来的隐患点,因此隐患点的数量会越来越庞大,却并不意味着对其掌控就越有力。

就野外地质工作而言,不管工作程度粗细,都是有实物工作量控制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要加强地质属性,要对地质灾害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勘查,包括初勘、详勘,不能只看看表面,必须动分析仪器、动物探,甚至山地工程。通过这一套程序做下来,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就会大大降低,就像体检。所以,我认为“隐蔽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应成为分析地质灾害成因的一个要素。

地质灾害减灾防灾要加强地质工作手段。系统调查、勘查后,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基本就能准确掌握了,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例如汶川地震灾区、三峡工程库区等尤其应该如此。实际上,这些地区的地质勘查队伍水平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是具备相应能力的。

针对时间紧的问题,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分期进行。按照标准,系统地做一次调查、勘查,虽然时间相对较长,但对隐患点情况掌握比较准确,基本上不会漏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就是成功的典范,它的每一步都是按照地质工作的规范来做的。今年全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唯有三峡库区相对平静,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在枯季水库水位变化时,仍存在问题,这也是要加强防范之处。

勘查也可以细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勘查精度,如对隐患点的识别,可以采用防治规划前期勘查的精度,俗称为“规前勘”,投入不大,工期不长,效果甚佳。然后,再根据勘查的结论对症下药,综合考虑是工程治理、搬迁避让,还是监测预警、群测群防。最近,重庆市提出了对全市主要区(县)和乡镇所在地进行系统全面勘查的规划,值得全国借鉴。实际上,只要达到防治规划前期的勘查精度就可以解决大问题,避免了年复一年的排查、再排查。

记者:近期发生的地质灾害尽管有不少是在已定的监测范围之内,但无论在发生的时间,或者是从发生的规模上看,还是让我们有些猝不及防。

殷跃平:事实上,这些灾害很多都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围。要对地质灾害的评价标准、设防标准、治理标准等进行系统修订。

我们现在评价地质灾害的方法和标准主要是基于以前其他地区的经验。汶川地震灾区是在8级地震后马上开始重建的,甚至还有余震,而且是沿着地震断裂带进行重建的。尽管以前的评价体系较成熟,但在汶川地震灾区并不完全适用。如果仍沿用原有的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

区建立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即使动用了千军万马反复开展调查、排查,甚至监测预警,仍然要出问题。

今年以来,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发生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往年,几乎逢沟必发。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值大大降低。除了大量山体松动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源外,另一个元凶就是极端气候,因此对于诱发泥石流的暴雨评估标准应该进行一些调整。前年在北川出现局地强降雨,我们称之为“百年罕见”或者“百年一遇”,今年在绵竹等地出现的强降雨,我们又称之为“百年一遇”,这样的“百年罕见”、“百年一遇”的评价标准应该重新评估,不然明年、后年又仍将会继续出现几个“百年罕见”、“百年一遇”。

地质灾害调查的思路也应该有所调整。如果仅仅在沟口进行灾害调查,会觉得物源并不多,或者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但汶川地震对山顶的破坏尤其大,所以要对重点山顶进行调查。汶川地震灾区的山高落差达上千米,对山顶进行详细调查难度大,不过这项工作必须进行,可以采用无人驾驶飞机等高科技手段。

地质灾害评价方法也应该改进。应该总结3年来的泥石流灾害规律,将极端降雨量样本输入到地质条件相同的区段,可以预先得出评价结果,然后划定风险区,作为减灾防灾的依据。不然这条沟此次是百年一遇降雨,下一次邻近的沟又遭百年一遇降雨,没完没了。另外,对于灾害威胁区域的评价标准应该调整,现在乡镇的人口密度大大增加,容积率大为提高,一旦地质灾害发生,原以为可以及时避让的老百姓会发现没有地方躲避。

不能完全套用防洪标准来防范泥石流灾害,重建选址要有相应的环境容量控制和承载力控制

记者:针对今年不少防治工程在暴雨期间遭到毁坏,或者今后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护目的,你认为在对地质灾害的治理思路上是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殷跃平:是的。震后不少泥石流沟沟口都建了拦挡坝,但这些拦挡坝大多是修在滑坡或不稳定的堆积体上,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把水留住了,一旦溃决,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灾害,特别是雨季施工的更是如此,成为“引狼入室”之患。所以,对震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能简单地用常规的方法治理,如绵竹文家沟滑坡,我建议首先应该在堆积体上削坡,放缓坡度,这是治理滑坡的手段,再在沟内做钢筋混凝土支挡,并配合排水设施和生物防治,使各种手段综合发挥作用。

现在泥石流的防治标准还用的是防洪标准,而山洪和泥石流完全不一样,泥石流密度很大,夹杂着大量的石块,冲击力强。所以,不能完全套用防洪标准来防范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关键部位标准要提高。

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效果来看,可分为三级治理:一般情况,即暴雨情况下,工程的整体功能发挥作用;特殊情况下,即特大暴雨情况下,工程的主体部分要安全可靠;在极端情况下,即罕见暴雨情况下,关键工程要安全运行。换句话说,最后一道拦挡坝无论如何也不能垮。

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期上看,应尽可能避免雨季施工。如果以龙门山前山断裂为界,在其东部的平缓地带,灾后重建全面提速是有安全

保证的,但是,对于西部山区,强行提速恢复重建和地质灾害防治,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在这些地质灾害仍然高发的峡谷地区,可采用低标准的临时应急性建设工程较为可取,经过数年调整后,再修建高标准的永久性工程。例如,彻底关大桥采用了堆土石筑路的简易修复方案,就遵循了这一科学道理。

事实上,在近期的数次地质灾害中,不少防治工程都报废了,加快进度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违背就会付出代价,要么将面临被摧毁的后果,要么必须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标准。

记者:在近期的地质灾害中,不少灾后重建的点遭受了重创,有人质疑重建的选址存在问题,你怎么看?

殷跃平:我们现在的工程和城镇建设选址理论还是沿用苏联上世纪50年代的理论体系,要从众多地块中选出相对稳定的地块,劣中选优。好的地块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建设选址是“更高、更快、更弱”,也就是说,现在建设工程选址的海拔越来越高,工程建筑也越来越高;决策速度亦越来越快,例如,三峡工程论证了几十年,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论证仅仅不到一年时间;选择建设的地方的地质条件越来越脆弱。

要在汶川地震灾区选择绝对安全的地方非常困难,但必须把地质条件查清楚,确定安全系数,再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评估,决定建设方案。

综合评估是有针对性的,不是笼统的,像原来有人建议汶川整个县

城全都搬走,这个不现实,另外也没必要。因为人们能在这里住了几千年,是有道理的,但是它的规模扩大了,本来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这样下去肯定要出事。所以,重建选址要有相应的环境容量控制和承载力控制。

加大科技减灾力度,走群专结合道路是防灾减灾的最佳途径

记者:今年暴雨期间,虽然遭受了地质灾害,但也成功地预报了多起特大型泥石流,避免了多起类似舟曲的特大灾害,实现了从“临灾避险”到“主动避让”的升级,你怎么看?

殷跃平:我也认可这种提法,就是把地质灾害防治的关口前移,加强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甚至管制。原来的思路是排查,找到隐患点,做预案,气象预警,监测值守,有险情就敲锣打鼓,按预订路线撤离。现在这个过程要做一些改进,不一定等到险情发生时再撤离,而是提前预警,将灾害预警的临界值降低,提前让受威胁的老百姓转移。

一般来讲,地质灾害单点监测预报难度不大,关键是要预先把灾害点识别出来。在我国,每年由专家和群众成功预报从而避免重大伤亡的实例就不少。就像身患绝症的病人一样,只要进行专门的定点实时观察,还是可以把握生命全过程的。另外,对单点的预报,只要找到威胁对象,虚报都没关系,只要不漏报就行,我们常称之为“宁可听骂声,也不听哭声”,就是这个道理。对具体隐患点的识别,要投入工作量。

更难的是区域性的地质灾害预报,虽然知道整个地区是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发区,但是,不易准确地识别具体的灾害点。现在人力、物力

不够,特别是对于比较远的、具有高速远程特点的地质灾害,往往投入工作量不够,这些点跑一个可能就要花好几天的时间,甚至一个月,如果把整个情况了解清楚要花一年的时间,很多地方感到力不从心,关键是整个地质工作显得严重滞后。

记者:这是否就是需要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原因?从今年四川的几次大的地质灾害来看,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件。“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防灾新模式”创造了这个奇迹。

殷跃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汶川地震灾区隐患点众多,只有将广大的群众都调动参与起来,才能消除一些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盲点。通过20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但专业监测较弱。实际上,在地质灾害严重区,必须更加依靠专业队伍的力量,我们叫“科技减灾”,或称之为群专结合。

群测群防体系不应替代专业防治体系。在农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广、威胁对象少的区域主要采用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对重点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威胁对象多的区域应该依靠专业力量。这些区域单靠群测群防体系是不够的,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远远超过了一般群众监测员的经验和识别能力范围,比如半夜山顶下雨,但沟口却是晴天,很具有迷惑性,这就需要在沟内安装一些视频、实时监测、远程传输、自动报警等设备,方法不复杂,群众也可以用,监测员在家就能掌握情况,及时预警,不用半夜爬到山上了。有仪器辅助的群测群防效果更好。

在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要尽快提升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科技水平。例如,近年来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大量采用了无人飞机航摄技

术,明显提高了调查效率和精度;在灾害处置中,大量采用了大型机械设备,替代了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劳动力,加快了工程进度。所以,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也须加大科技的支撑力度,群专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正规军”与老百姓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必须有明确分工。

记者:每次地质灾害发生后,都受到媒体、或者社会的高度关注,地质专家前所未有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但专家的社会“公信力”也越来越受到挑战。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殷跃平:专家的社会“公信力”确实是必须关注的大问题,面对重大灾害,就是大家不太轻信“专家”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全社会为之担忧的问题,因此,每当地质灾害发生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必然的。我进行过国内外专家向媒体、向社会分析地质灾害方式的差异的比较,国内专家往往急于立刻对地质灾害的成因作出结论,在做解释的时候,经常是地质条件复杂、隐蔽性强、极端降雨诸如此类的“普适性”意见,解释与不解释一个样,缺乏对具体灾害的针对性,缺乏科学数据的支撑,不能让公众信服。实际上,不少特大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是难以很快得出结论的,必须做野外调查、测绘,甚至室内的模拟分析,因此,完全可以和公众一起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去解释,通过沟通互动,无论是对专业还是对社会将会有更好的结果。同时,对公众而言,接受的信息既是灾害信息,又包含大量的科技术语,消化不了,难以接受;对专家而言,在减灾防灾知识普及方面,也过于简单化,例如,对防范泥石流灾害的宣传,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泥石流发生时如何跑”之类的简单化问题,这样容易形成一个不良的积累,导致公众对专家的解释不信任。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篇一:助人为乐模范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模范事迹材料 爱,在人间,爱就在你的身边,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有人说,友爱如春雨,滋润着大地;有人说,友爱如阳光,温暖着人心。左邻右里的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句关心问候足以让人感到温暖心窝。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爱,我们应更加那里去关心身边的人,也更应该推荐,评论身边的好人,让这样的好人成为大家效仿的模范。因此我们推荐助人为乐的好人xxx。同事朋友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安大姐,年轻的都亲切称她为安阿姨。 xxx、女、44岁、汉族、中专学历、1990年参加工作,现xxx医院检验科工作。xxx同志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特点的好大姐,好阿姨,她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深得同事朋友们的喜爱和单位领导及群众的好评~ 一是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尽可能的去服务社会和帮助别人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她常说:“我现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最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 1 任”。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于是,他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一头扎进社会公益活动中。一直以来,敬老爱亲是中华名族的美德,倡导敬老爱亲,她先于别人,积极行动干出了样子。她在单位也好,居住的新泰花园也好,还是人民群众长期聚集活动的名藩广场上,均积极组织和参与“助人为乐、敬老爱亲”、“文明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她的努力,她所在的科室,小区大家 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单位、科室及新泰花园小区处处呈现出了人人讲助人为乐、敬老爱亲,人人做助人为乐,敬老爱亲工作,

人人争当助人为乐,敬老爱亲模范的浓厚氛围。多年来,她秉承单位内单位外,家里家外,始终如一,用实际行动传播爱的文明,无论在单位医务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她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助人之所困,帮人之所需,并恪守文明守则,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新泰花园的一员,不仅要做好份内工作,而且也更要保持良好道德修养,做助人为乐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近年来,在汶川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甘南舟曲泥石流和2013年甘肃定西岷县地震后,她都积极响应号召,每次都积极主动捐款捐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相帮,患难相恤,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始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更多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也充分体现了其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 2 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助人”是一种无声的诺言,只要轻轻一点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助人”是一种无偿的交换,只要小小一缕奉献,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真是有了像xxx同志这样的助人为乐者,弘扬着助人为乐精神,通过这些助人为乐的努力和行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爱,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和,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孝老爱亲,热心服务小区的老人和弱势群体。长期以来,她坚持与小区的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定期开展交流谈心,宣传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把自己定为小区 专业的服务员、宣传员、保健员。同时利用休息下班的时间到慢性病人家中定期测血压、检测血糖的随访服务,及时指导小区的老人的慢性病患者如何强身健体,如何控制血压,如何控制血糖,如何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小区这些随访对象手中都有她的手机号码,一有问题及时、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而她也不厌其烦地给每一个对象耐心解释甚至到身边解释和医学服务。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小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她自费买了一个医学随访包,内有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泥石流 教案 (2)

泥石流 教学目标 1.掌握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理解人类活动也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 2.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3.树立减灾防灾的意识 2重点难点评论(0) 重点:1、认识泥石流现象。 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难点: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2、影响泥石流的认为因素。 3教学过程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入: 1.有些地方被人记住是因为她给了人们美的感受,有些地方被人记住却是因为灾难,因为灾难往往更能使人刻骨铭心——路遥。 2.大爱无疆《舟曲泥石流抢险》视屏。 活动2【导入】二、泥石流的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 2.造成经济损失。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摧毁房屋建筑等。 活动3【活动】三、泥石流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观看《记者直击213国道泥石流爆发》的视屏,提问:泥石流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总结泥石流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4【活动】探究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活动1:探究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1.我国受泥石流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 出示中国泥石流分布图,学生自己观察,得出受威胁省份。 2.提出猜想 问:这些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学生:山地。提出猜想1. 学生观察云南彝良受灾图片,得出泥石流在陡峭的山坡上容易发生。 中国广播网对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4张图片),提出猜想2和猜想3. 猜想1:①山区 ②陡峭的地形 猜想2: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猜想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 3.土质山谷模型验证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教师首先设计问题提示学生,即:1、松散的泥土模拟什么?2、如何模拟下雨?学生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与真实情形的对比,得出结论。 ①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 ②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 ③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活动二:探究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

从舟曲全面认识泥石流

编号:AQ-BH-00909 ( 文档应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从舟曲全面认识泥石流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debris flow from Zhouqu

从舟曲全面认识泥石流 备注:通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活动,实现园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杜绝重特大事故,使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科目】防泥石流灾害安全教育 【授课内容】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生规律、诱发因素、危害影响几个方面全面剖析,从中学习对泥石流灾害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暑假期间我国甘肃舟曲县发生的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提高泥石流的防护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 【教学重难点】泥石流是自然灾害还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因素?是否可以提前预知泥石流的发生。 【授课过程】 一、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

水来源。 泥石流形成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

思想汇报-舟曲泥石流

敬爱的党组织: 2010上海世博会即将闭幕,它历经夏日热浪、人山人海的考验,终于要在世人的称赞中画上完美的句点。从试运行到今天的172个日日夜夜,世博会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千百万上海市民一起,以成功的盛会、精彩的盛会、让世人难忘的盛会为目标扎实推进。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百年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文明盛会,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巨大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这种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勇于奉献的世博精神感召下,上海世博会才获得了如今世人的赞誉。百年回眸,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博会,已被视为是展示经济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今天,逐渐富强起来的中国已成为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对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世博会,中国人并非是一片空白。钩沉史海,人们发现:早在1851年,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德琼就出现在第一届世博会上,并以他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夺得了金奖、银奖。1867年,王韬远涉重洋,参加了当时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目睹着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新发明,他不禁惊叹:世界博览会好比一场赛奇会、炫奇会,真令人大开眼界!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我们的世博精神是一座堪与世博会媲美的精神富矿。如今大力弘扬世博精神,不仅对完成世博会最后的冲刺阶段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更对于我们即将规划和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世博精神的基本内容。“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作为世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我们解决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所应采取的积极态度和正确方法。“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到10月31日晚上十一点半!”这是上海市委领导俞正声同志提出的明确要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和态度,上海世博园才做到了“日日新”,每天都有细节在改变。以热门场馆的排队为例,世博园的安保等部门先后作了5次改进,最后摸索出了“直行自由排队、间歇波次放行、蛇形绕行排队”相结合的创新有效方案;小的热门场馆则开放了“预约参观”的新方式,游客在志愿者的解释与带领下积极配合。“预约参观”大大缓解了场馆的参观压力和游客的排队压力,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赞赏。 正是因为拼命工作、努力前进、敢于创新汇成的世博精神,上海世博会的组织工作才一天比一天顺畅,上海世博园才一天比一天漂亮,游客的赞赏才一天比一天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前进道路上仍然有很多难题等待我们去克服和化解;而经过实践检验的世博精神,正是我们战胜困难的一种重要的力量之源,它将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继续努力奋进。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在“十二五”即将规划之际,让我们怀着这种世博精神,迈着坚定的步伐,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这个中国崛起的时代,在中国***的领导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百年回眸,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博会,已被视为是展示经济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今天,逐渐富强起来的中国已成为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对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世博会,中国人并非是一片空白。钩沉史海,人们发现:早在1851年,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德琼就出现在第一届世博会上,并以他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夺得了金奖、银奖。1867年,王韬远涉重洋,参加了当时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目睹着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新发明,他不禁惊叹:世界博览会好比一场赛奇会、炫奇会,真令人大开眼界!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

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预算书培训资料

8.8舟曲泥石流灾难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难防治项目 舟曲县龙庙沟泥石流灾难综合治理工程 预算书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8.8舟曲泥石流灾难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难防治项目 舟曲县龙庙沟泥石流灾难综合治理工程 预算书 项目总负责:胡向德 项目负责:李勇 编制讲明撰写:毕远宏 编制:毕远宏 审核:吴宏 审定:南居信瞿燕丽陈瑾 总工程师:赵成 院长:黎志恒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目录 编制讲明 (1) 工程总预算表 (9) 永久工程综合预算表 (10) 建筑工程总预算表 (11) 建筑工程总预算表 (12)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13) 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 (14) 要紧工程量汇总表 (15) 工程数量表 (16) 要紧材料用量汇总表 (17) 劳动工日汇总表 (18) 附件一:工程预算单价表 附件二:治理工程勘查工作经费概算讲明

编制讲明 一、工程概况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龙庙沟为白龙江左岸支沟三眼峪沟的一级支沟(在三眼峪沟近入河口处汇入),流域呈南北向展布,由3条独立冲沟组成,由北至南分不为龙庙沟、南沟、小沟,总面积 1.0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4°2148″-104°2224″,北纬33°4739″-33°4841″。流域内地形地貌复杂,沟谷深切,山势陡峻,交通条件较差,沟口距县城约1.7km,由简易路连接。 龙庙沟是一条危害严峻的泥石流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造成了较严峻的经济损失。目前,该沟地形破裂,沟岸崩滑突出,泥石流排导沟逐年淤高,对三眼村造成了极大危害和威胁。 龙庙沟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标准为200年一遇,其治理工程均为甲类构筑物。工程要紧包括龙庙滑坡整治工程、拦挡工程、排导工程等。 (1)龙庙滑坡整治工程 包括削坡减重工程、截排水工程、前缘支挡工程、侧缘防冲工程和生物工程等五个方面。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观后感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观后感 今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了,说起来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次泥石流所造成的人员伤害令我震惊。已经发现一百三是多人死亡,两千多人失踪,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吗,那些数字代表的是生命,比一切都可贵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显得多么脆弱。或许那些亡命的同胞,昨天还在向往未来,计划未来的生活,然而今天的灾害是他们的梦想破灭了,碎了。在这里我向灾区的同胞们致敬。希望你们能早日重建家园,回归到你们熟悉的家园中。近来的自然灾害很多,给我国很多地方的同胞带去了无尽的损失,一条条生命受到伤害,我惊呆了。我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与大自然对抗,将那些灾害消灭,可那些只会是想象。自然灾害已经发生,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去面对。灾区人民不要担心,在你们的背后有你们的同胞,政府会帮助你们,给你们加油,再苦再难的日子都会过去,衷心的希望你们顺利度过难关,顺利的生活。 今天的舟曲特大泥石流,让我们不自觉的想起汶川8.0特大地震,青海玉树的特大地震,特大雪灾,特大洪灾………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痛,这些都是地球的伤痕。现在人们在伤痛,地球在流泪、。这些伤痛和伤痕,不只是做一些短时的哀悼和短时的物资援助,能够解决的事情。比处理灾后的事情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如何防止类似的灾害的发生以及如果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如何将灾难降到最低。为什么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那么的人丧生;为什么最近几年,这些特大灾难发生的频率这么高?这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反思,我想这不仅是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先进的预警系统和规范的灾后处理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少受灾难的影响,才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数千人民的丧生,数以万计的群众遭受着泥石流带来的巨大的伤害。为了传达全国人民对舟曲沉重的伤痛,表达支援舟曲的决心,全国人民就在8 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全国人民对舟曲受灾人民表示沉痛的哀悼,泪写满了感伤,心铺满了呐喊。不论是身在异国的华人华侨,还是在国防边线的中国官兵,这一刻,所有中国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看着降下的半旗,人们在心中默念: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 这次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给我很大的感触! 在灾难的背后有很多让我们深思的问题。地震的发生我们无法做到预测吗,难道说泥石流,洪涝等等许多灾害也做不到预测吗?是否在预测来大雨将要降临的时候,去通知容易形成灾害地区的人民,让他们顺利的转移,也是否对他们做出了启示,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我想如果这些做到位的话就不会是现在的情况了。难道说灾难后造成的损失小于转移的损失吗?转移的损失大不了就是金钱,而不转移的损失呢?是一条条宝贵的生命啊。生命的意义不用多说相信每个人都清楚,那为什么就要让那些珍贵的生命白白损失在大自然的魔爪上呢?有太多的疑问。我相信我们的政府,相信我们的人民在救援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棒的。但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灾难发生后救援的场面,那是多么的令人心痛。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深深反思,是否做到了尽职。灾后捐款的场面令人感动,但是其也让我们感到了厌恶。为什么老是灾害发生后才知道捐款去补救,钱能将生命挽救回来吗?为什么就不能在灾难发生前而献出自己那份微薄力让一些有危险发生高频率地区的人民去转移,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呢?灾难的发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伤害,我们不能亡羊补牢了,应该去尊重生命,努力的去维护生命的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及时的去防止灾难的发生,不管你怎么说,我总认为那些泥石流灾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是把生命的伤害度降到最小。就算灾难不可避免,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的却感人至深。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这打不倒坚韧的中国人,不是我们能够退缩的理由。

党在我在心中征文两篇

党在我在心中征文两篇 党在我在心中征文两篇 【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儿歌,每当哼起这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的儿歌,我都仿佛看见一轮红日迎照着天边的华彩,升起在这神州大地,每一缕金丝都蕴涵着幸福与温暖。每当心中默念党的誓词,我都仿佛听见党的旗帜飘带着改革的春风,轻抚过这华夏沃土,每一丝气息都饱含着关爱与温馨。 回首往昔,当列强的火炮轰开了我们的重关,当无尽的赔款让我们受尽屈辱,辛丑、马关、南京、天津。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就像鞭子抽打在祖国母亲身上,条条血痕。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皇姑屯事件,帝国主义一重重的侵略就像刺刀刺进祖国母亲的心房,千疮百孔。就在祖国遭遇重重苦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顺势而生,因国而兴,纵贯九州,横劈六合。从湖南的第一次起义到井岗山的第一片根据地,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带来的不仅仅是革命的火种,更带来了民族的希望,他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唤醒了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颅破魂兮何所惧,傲血丹心与国传。南湖红船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雪山草地的钢铁之师,锻造出人民军队的威武之气。正是因为老一辈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百年的屈辱史终于得以雪耻,四分五裂的民族终于得以统一,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天安门城楼上那雄浑的湘音响彻云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南海边那神奇的大手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共产党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古老的中国在这面旗帜的辉映下由积贫积弱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神州大地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们不会忘记,xxxxxxxxxxxx7年6月30日,那不眠的一夜,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们不会忘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奋勇向前的党员和战士;我们不会忘记,当神舟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充满自豪的那一瞬间。这是科技的发展,这是民心所向,这是国力的象征。我想说,我们国家正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崛起在世界的东方。我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下,我们一定会实现民族振兴。 毛主席曾讲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的党是一切为了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政党。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党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特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员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党性的集中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的感人故事

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截至8月11日遇难人数升至1117人,627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舟曲县城目前断水、断电、通讯不畅,急需大量救灾物资,救援行动已经展开。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的 感人故事 ■画面定格——在泥石流冲来时,父亲紧拥着两个女儿 昨日上午10时,记者跟随两位大姐来到舟曲县公安局家属区。此时,来自成都、绵阳、阿坝的四川消防官兵已经进入现场,积极实施营救。他们挖出通道,匍匐着进入一楼现场内,这里堆积的泥沙距天花板仅1米多高,房内漆黑一片。一名官兵打开帽灯,照射前方1米远的地方。接下来的画面,让人一生难忘。 在房间通向楼道口的大门处,三个满是泥沙的遗体。其中一个高大的男性身躯保持站立姿势,面向室内。他的右手,牢牢环抱着一名小女孩,女孩面朝室内,头紧紧靠在男子肩膀上。在男子被泥土掩埋的左胸上方,紧靠着另一名小女孩,男子的左手,紧紧搂着女孩的脖子。3个人就这样紧紧搂在一起,在泥石流袭来的那一刻,画面永远定格。 “姐姐现在的丈夫,是孩子的继父。”两位大姐向记者介绍,和孩子同时失踪的父亲叫陈政权,是一名警察。他是一个硬朗的男子汉,但对两个继女特别好,“是个温柔的好父亲。” ■藏族妇女突然断奶兰州军区“护士妈妈”为其婴儿喂奶 9日早上,家住罗木村,从泥石流灾害里逃生出来、26岁的藏族妇女英正抱着7个月大的女儿次花草来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舟曲医疗队治疗。在治疗时,次花草不停地啼哭,哭声让人揪心。“我的奶水很多,咋一下子没了?”听了英正的话,大家知道,由于受泥石流的惊吓,加上多位亲人在泥石流灾害中遇难,英正患上了“情绪性急性断奶”综合征,情绪稳定后奶水才会逐渐恢复。“来,吃我的,我也是孩子的妈妈。”这时,站在一旁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舟曲医疗队护士吴萍听说英正没奶水,便起身抱起孩子喂起了奶。“这几天你跟孩子就呆在我们医疗队吧,我好及时给孩子喂奶。”婴儿在吴萍的怀里静静吃奶,英正走上前,给吴萍递上了矿泉水说:“快喝点。” ■少年让“先救妈妈”自己遇难曾喊话让总理放心 舟曲泥石流,救援过程中有一幕令人感动:温家宝总理来到挖出的救援洞口前,得知里面有两个被困群众后,弯下腰,仔细向洞口内察看。温总理向他们大声喊道:“老乡,要坚持,子弟兵正在救你们。”废墟下传出被困男孩的声音:“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 洞里面压着母子两个。男孩叫张新建,只有14岁。为了支撑着母亲活下去,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10日,记者采访了当时参与救援的兰州军区某部官兵,他们还原了救援情形。

思想汇报(舟曲泥石流201008)

思想汇报材料 敬爱的党组织: 大灾面前,光荣的共产党人倾情倾力在救灾最前沿,把生留给别人。危急关头,共产党员用坚强的臂膀擎起未来;危难时刻,共产党员用最崇高的党性谱写生命的希望之歌。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统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灾难来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明确指示,要求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受灾地区指导救灾工作。在舟曲,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各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力军、灾区群众的主心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8月7日晚11时40分,舟曲县110巡警大队副教导员、共产党员冯青林正在离家500米远的单位值班。电突然停了,外面传来阵阵轰鸣声。当他打开大门,一堵两米多高的泥浪汹涌而至,瞬间摧毁了值班室,派出所停放的7辆车被洪水卷起重重砸破户籍档案室。躲过一劫的冯青林冒着生命危险,竭力打开档案室另一扇大门分流洪水,

并和一名同事抢搬已被洪水淹没了架子的户籍档案。他深知:“必须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料。”这一夜,他一直坚守在派出所,而无情的泥石流夺取了13岁女儿的生命,妻子被送往医院救治。8月8日早上9时,他飞奔回家,看到女儿被强大的泥石流冲击到屋子一角,眼睛紧闭,泥浆漫过胸口,他放声痛哭。在随后的几天里,冯青林一直在搜救幸存者,腿上伤痕累累,但他始终不肯停下来:“工作可以让我忘记痛苦。当我看到这片淤泥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救受困群众。” 在舟曲还有无数个像冯青林一样的共产党员。江盘乡党委书记戴仁谦得知父母的房屋被泥石流掩埋,他顾不上赶去营救父母,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抢险救援工作,紧急组织党员干部及民兵应急分队连夜赶赴受灾村。父母的遗体被武警官兵找到后,他流着泪先把53名群众都安置到安全地点,才疲惫地赶回家向父母作最后的告别。舟曲县城建局局长、共产党员洪小流母亲居住的一楼被淤泥掩埋,他心如刀绞,但仍组织逃出来的人员开展救援。黑暗中他和身边的人循着求救声前后两次冲进危房,救出22名被困群众。当母亲的遗体被找到后,他才在下葬前赶来为母亲送行。当亲属们质问他怎么忍心自己的母亲淹没在地下三天都不管,他含泪说:“受灾的群众都是我的亲人,在这种时候他们更需要我。”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党员,不畏艰险,不畏困难是义务,并不值得为此大肆宣扬,但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孝敬的父母,有自己疼爱的老婆和孩子,但一旦面对危急时

2020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真题试 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 ()的使命。 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故选D。 2、红丽去商场逛街,觉得一条连衣裙特别漂亮。但最终没有买下它,回到家后红丽总是能够想起那条连衣裙具体的样子来。红丽的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 D、逻辑记忆 【答案】A 【解析】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红丽对连衣裙具体形象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故选A。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的学习 B、教师的教学 C、学与教 D、教育与环境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故选C。 4、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A、原始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C、制度化、系统化 D、普及性 【答案】B 【解析】古代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故选B。 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答案】A 【解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国务院规定的。故选A。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 【答案】A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组建良好的班集体。故选A。 7、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等的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 B、讲述法 C、讲演法 D、讲读法 【答案】A 【解析】讲授法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形式。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讲解是指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相关英文

甘肃舟曲县近日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根据最新消息,舟曲堰塞湖处置获得明显进展,溃决险情基本排除。下面就像大家介绍一些与此次泥石流灾害有关的词汇,也希望大家为救援工作献上一份爱心。 Mudslide 泥石流 mudslide-stricken region 泥石流受灾地区 geological disasters 地质灾害 secondary disaster 次生灾害 barrier lake 堰塞湖 upper reaches 上游河段 the water level of the lake 湖水水位 A wedding album lies in the ruins, Aug 10, 2010.(Xinhua) the lake's water volume 湖水水量 landslide 山体滑坡 rain-triggered landslide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 raised riverbed 抬高的河床 mountain torrents 山洪 flood peak 洪峰 blackout 断电/停电 Rescue 救援 mass evacuation 大规模疏散 the emergency rescue headquarters 紧急救援指挥部 excavator 开凿机 controlled explosions 受控爆炸 discharge flood waters 分流洪水 flood prevention ability 防洪能力 downstream residences 下流住宅 golden window 救援黄金时间 relief vehicles 救援车辆 epidemic prevention 传染病预防 psychological trauma 心理创伤 voluntary rescue work 志愿救援工作 bamboo bed 竹床 disinfectant 消毒剂 living subsidy 生活补助 resettlement 重新安置 death toll 死亡人数

“相聚党旗下 永远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

---------------------------------------------------------------范文最新推荐------------------------------------------------------ “相聚党旗下永远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 为庆祝党的九十岁生日,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我们跟党走的信念,6月17日爱国街党工委举办相聚党旗下永远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活动。本次知识竞赛得到了爱国街党工委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辖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 爱国街全体干部职工、辖区单位啦啦队、参赛队员及所有现场工作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分为六个参赛代表队,每个代表队三名参赛选手,答题形式以必答题、连环题、风险题出现,在比赛过程中,所有参赛者都是有备而来的精英,虽然有的参赛选手的年龄偏大,但他们并不示弱,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这场竞赛,选手们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赛出了风格,赛出了精神,为现场增添了热烈气氛。爱国街党工委为本次活动准备了丰厚的奖品,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市建设局夺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爱国街开展的这次知识竞赛,不仅为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们提供一个知识竞技平台,而且掀起一股学习党章、了解党情之风,让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们更深入的了解党的相关知识,增强党员意识,激励着每一名职工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组织部门人员的积极运作、密切配合下,此次相聚党旗下永远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敬爱的党支部:自2018年5月1日被批准为预 1 / 7

备党员以来,在党组织严格要求下,在支部党员帮助教育下,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思想上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通过党内一系列活动,学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加深了对党的宗旨的认识,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从我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之后,这一年来收获是很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改造客观世界,夺取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行动指南,又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否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如果不学习,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武装,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更谈不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每个党员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一理想曾经塑造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xx同志曾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仍然要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务全局利益。”重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重视革命精神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有了对远大理想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就能站得高,眼界宽,心胸开阔,就能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待遇等等。我要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 姓名班级学号 背景 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间的、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可由暴雨、冰雪的快速消融、火山爆发、地震和溃堤引起。其爆发突然,很难预知其发生的准确时间,其泥位和流量陡涨暴落,历时较短,一次泥石流过程一般仅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非常严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5] 2010年8月7日晚22时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开始打雷下雨,23:20分左右县城断电,23:40分左右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及罗家峪沟先后突发了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持续时间将近一个小时。来自三眼峪的泥石流直接冲进白龙江,堵塞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此次三眼峪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灾难,伤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大成为我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泥石流灾害之最。 区域地质因素 舟曲县城依白龙江而建,处于三眼峪沟等泥石流沟堆积扇上。舟曲县属西秦岭地质构造带南部陇南山地。三眼峪沟流域位于舟曲县城北侧,沟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北高南低,流域面积25.75平方千米,沟口距江边约2千米,整个流域呈“漏斗形”。 舟曲县内从西南向东北主要发育迭部一白龙江断裂、坪定一化马断层。舟曲县属西秦岭构造带的西延部分,在构造形态上为一北西向古生界复背斜,其轴部位于白龙江南部,核部地层为志留系。舟曲县城境内以坪定一化马断层为主,构成北西、南东向断裂带(图2一l)。三眼峪沟流域位于复背斜北翼,翼部二叠系地层又发育了次一级向斜。[5] 新构造运动在境内十分活跃,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各断裂带空间上不同地段的活动性和强度不同,断裂活动的时代也不同。迭部~白龙江断裂带北支在拉路沟~多儿沟间全新世活动段长120 km,东西两端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南支在拉路沟~迭部县城南全新世活动段长75 km,西北、东南两端是晚更新世活动段;光盖山~迭山南缘断裂带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且由东向西活动程度逐渐加剧;临潭~宕昌断裂带北支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显著,而南支断裂在岷县西全新世活动明显。临江断裂切割山脊形成垭口或断崖,沿断裂带岩体有崩塌现象,白龙江、嘉陵江水系通过断裂时发生规律性的左旋错位。主干断裂带上覆的风化壳和Ⅱ级阶地冲积层年龄测定8.38±2.8万a 和 3.26±0.7 万a,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6]。新构造运动在本区表现为山地强烈隆升,流水急剧下切,形成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因构造运动强烈上升,三眼峪沟流域沟谷呈“V”字型,沟床平均坡降在24.1%,沟内形成多处跌水陡坎。[3] 三眼峪沟流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灰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不均,多以泉的形式排向沟底。从水尽头沟出露的泉水流量最大,枯水期流量约为16L/s,丰水期流量达20一60L/s,为重碳酸钙型水,水质好,无侵蚀性,可供城区及灌溉用水。其余泉水流量极小(<0.01L/s)。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沟床及沟口扇形地,水量小,埋深大于5米。

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析_张成勇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罗家峪流域突降暴雨,零时左右两沟同时暴发特大规模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数千亩良田被毁、县城的月圆村和椿场村两村全部被冲毁,三眼村、北门村、罗家峪村、瓦场村部分被毁,城区20多栋楼房被冲毁,泥石流还造成650余米白龙江河道堵塞,回水使舟曲县城城区三分之一被淹,县城交通、电力、通讯中断。这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截至2010年8月23:16,造成1435人死亡,330人失踪,受伤住院72人,累计门诊人数2092人,已解救1243人。巨大灾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中央各部委火速行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组织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本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三眼峪和罗家峪,这两条沟位于白龙江北岸,沟口距舟曲县城约2km 。现对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做一简要分析。1地质条件因素1.1 地形地貌 舟曲县城段地处西秦岭南脉山区的岷迭山系,山体高耸挺拔,地势险峻,河谷深切,水流湍急。白龙江两岸海拔高程大多在3000~3500m 以上,谷地海拔高程850~1350m 。县城以北的雷古山海拔高程4154m ,为本区最高峰,以南的葱花坡海拔高程3250m 。地形相对高差达1000~1500m ,最大达2900m ,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特征。总体上可分为岩质中~高山区和白龙江谷地两个地貌区。 三眼峪沟流域位于白龙江左岸,城关乡县城北面,地理坐标E104°22′,N33°48′。流域面积25.75km 2,主沟长7.8km ,沟道流域最高海拔3828m ,入白龙江口1340m ,相对高差2488m ,沟口距江边约2km ,整个流域呈“漏斗形”,沟床比降平均为214‰,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2°。主沟由支沟大眼峪、小眼峪呈“Y ”形构成,大眼峪主沟长5.3km ,沟床比降平均为272‰,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0°;小眼峪主沟长3.6km ,沟床比降平均为306‰,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4°。流域山地以中、 高山为主,山势陡峻挺拔,坡度多在45°以上,沟谷冲蚀、切割强烈,支沟发育,沿主沟呈树枝状分叉,主沟中、上游及支沟呈“V ”字形,平均纵坡降300‰,沟坡在40°以上,下游沟谷呈“U ”字形,平均坡降180‰。 罗家峪沟流域位于白龙江左岸,城关乡县城北东面,与三眼峪沟相邻,地理坐标E104°23′,N33°47′。罗家峪沟流域面积15.43km 2,主沟长6.8km ,沟道流域最高海拔3410m ,入白龙江口1340m ,相对高差2070m ,沟口距江边约2.4km ,整个流域呈“漏斗形” ,主沟长7.4km ,沟床比降平均为334‰,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0°。流域山地以中、高山为主,山势陡峻挺拔,坡度多在45°以上,沟谷冲蚀、切割强烈,支沟发育,沿主沟呈树枝状分叉,主沟中、上游及支沟呈“V ”字形,平均纵坡降260‰,沟坡在45°以上,下游沟谷呈“U ”字形,平均坡降80‰。1.2 地层岩性 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沟所处地层岩性主要为中泥盆统岩性段(D 22)、上二迭统(P 2)和下二迭统上段(P 1b ),上、下二迭统岩性主要有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分布于沟道上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岩性主要有炭质板岩、千枚岩及砂岩,分布于沟道中下部,中泥盆统软硬相间,风化强烈。整个流域处于葱地~铁家山和坪定~化马两条断裂带所夹的断块中,断裂两侧岩层破碎,褶曲强烈,岩体较破碎。沟道中部分布滑坡、崩塌、坍塌及沟道洪积物等第四系(Q 4)松散堆积物。1.3 地质构造 舟曲县城段区域上属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部印支褶皱带,北以临潭~宕昌断裂带与西秦岭北部华里西褶皱带分界,构造线方向呈NWW ~SEE 展布,南北宽大于40km ,东西长大于200km 。南以玛曲~石坊~岸门口~略阳断裂带与松潘~甘孜地槽系毗邻。工程区地处西秦岭南部褶皱带内的白龙江背斜北东翼上。 构造线沿NW285°~355°形成大致平行的挤压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析 收稿日期:2010-12-09 作者简介:张成勇(1977-),男,甘肃临洮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张成勇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泥石流是一种暴发在山区沟谷中饱含大量泥沙块石的特殊洪流,它是在山地夷平过程中由剧烈侵蚀作用引发的一种泥沙快速运动现象,是水土流失和山地环境恶化发展到及其严重阶段的重要标志。舟曲县全县处于高山峡谷中,地形陡峻,沟壑密度大,沟内滑坡、崩塌发育,残坡积松散物质储量大,夏季暴雨频发,为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泥石流,为泥石流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断裂;地震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144(2010)12-0044-03 第46卷第12期2010年12月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Vol.46,No.12Dec.,2010 44··

甘肃舟曲县简介

甘肃舟曲县简介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县,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010平方公里,辖20个乡、2个镇,210个行政村,总人口13.47万人,其中藏族4.4万人,占32.78%。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2.7℃,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地理位置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103°51′30″—104°45′30″,北纬33°13′—34°1′。东邻武都县,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间,东西长99.4公里,南北宽88.8公里。总土地面积3009.98平方公里,折合451.48万亩,2004年末耕地面积14.30万亩,其中:山地12.84万亩,川地1.46万亩。 地形地貌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则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行政区划 舟曲县辖2个镇、17个乡:曲瓦乡、巴藏乡、大峪乡、立节乡、憨班乡、峰迭乡、坪定乡、城关镇、江盘乡、东山乡、南峪乡、大川镇、果耶乡、八楞乡、武坪乡、插岗乡、拱坝乡、曲告纳乡、博峪乡。 资源环境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优势自然资源主要有水力、矿产、中药材、经济林、山野菜等。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在县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总径流量36.88亿立方米。白龙江在县境内流程为67.5公里,落差420米,年均流量81.9立方米/秒;拱坝河流程78.5公里,落差1800米,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博峪河流程37.5公里,落差1880米,年均流量8.45立方米/秒。“一江两河”水能总蕴藏量为76.8万千瓦。矿产资源贮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现已探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共10多种,主要有煤、铁、金、锑、铜、锌、锰、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