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关于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关于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关于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1、问题提出

1.1《高规》[1]第8.3.2条“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该条条文说明明确指出“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时,由于建筑有各种不同条件,如开门数量、风速不同,满足机械加压送风条件亦不同,宜首先进行计算,但计算的加压送风量不能小于本规范表8.3.2-1~8.3.2-4的要求。”因是“宜”首先进行计算,现在大部分设计人员为避免繁杂的计算,在机械加压送风(以下简称正压送风)设计时不是首先进行计算,而是直接套用《高规》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值,结果使

许多工程的正压送风量偏小。

1.2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1.2.1《高规》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压差法计算公式:

L=0.827×A×ΔP1/2×1.25=1.03375×A×ΔP1/2(1)

式中L—正压漏风量,m3/s;0.827—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压力差,Pa;1.25—不严密处附加

系数。

《高规》在通过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流速法计算公式:

Q=F×W×m(2)

式中Q—正压风量,m3/s;W—门洞断面风速,m/s;F—每档开启门的几何断面积,m2;m—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1.2.2文献[2]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L'=α'×A×(2×ΔP/ρ)1/2

=0.6×A×(2×ΔP/1.2)1/2=0.7746×A×ΔP1/2(3)

式中L'—文献[2]的正压漏风量;α'—流量系数,一般取α'=0.6~0.7;ρ—气体密度,1.2kg/m3;其它符号同前。

文献[2]在通过单个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W

式中对双扇门,同时开门的楼层数或并列的门数≥2时F'=0.5×门宽×门高。

因此对文献[2]来讲,大多数状况下:

Q'=0.5×F×W×m(4)

式中Q'—文献[2]的正压送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以上二项和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2]总正压送风量。

1.2.3文献[3]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j×W

式中Q''—文献[3]的正压风量,m3/s;Fj—明显气流通路的总计算流通面积,m2;其它符号同前。

计算结果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3]的总正压送风量。

因此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Q''是总计算流通面积Fj和风速W的函数,计算时并未涉及到ΔP值。

1.2.4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从公式(1)、(3)可以得出,当计算门缝漏风量时:

L∶L'=1.03375∶0.7746=1∶0.75

从公式(2)、(4)、(5)可以得出,当计算通过同一门洞的正压风量时:

Q∶Q'∶QQ''=1∶0.5∶1

笔者采用文献[2][3]的计算公式对某一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门的25层楼,按防烟楼梯间50Pa、合用前室25Pa 分别正压送风、防火门为2m×1.6m(其门缝宽3mm)、电梯门为2m×1.8m(其门缝6mm)、同时开门的层数m=3、一部电梯、电梯井顶部有一0.1m2的排气孔、火灾时3层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开启,依据文献[2][3]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其正压送风量,

结果列在表一中。

可以看出:《高规》因没有考虑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值偏小;当计算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按文献[2]计算的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比按文献[3]计算的结果约小40%,合用前室送风量约小30%.

还应该指出: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由于通过门洞最低风速取值为0.7~1.2m/s不同所致;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是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分别正压送风,当防烟楼梯间至前室的门(简称一道门)关闭、通过开启的前室至走道的门(简称二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5m/s,当一、二道门均开启、通过任一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7m/s时计算所得结果;而《高规》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确定的。而且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限,采用了1.2m/s最低风速,这在实际的工程计算中很少用到。因此正确地选用正压送风量计算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2、正压送风量计算的基础理论

文献[2][3]为高层民用建筑正压送风量计算计算机编程进行了很好的探讨和研究,借助计算机使大量繁杂的正压送风量计算变的简单。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引入最小余压[4]慨念,即当一道门或二道门开启时,为保证通过门洞最小风速,门前仍

保持最小余压Pmin.这样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2.1几个主要计算公式

a)通过门缝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同(1);

b)通过开启门的风量计算公式同(2);

c)并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并(6)

式中A并—并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i—并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d)串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串(7)

式中A串—串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j—串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e)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当气流通过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时,应计算并联和串联空气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2.2通过门洞的风速W

综合文献[2][3][5]通过门洞的风速W按如下取值:

a)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正压送风时:当一道门关、二道门开时,通过开门门洞风速为W1=0.5m/s;当一、二

道门同时开启时,要求通过任一门洞处的风速为W2=0.7m/s;

b)当仅对防烟楼梯间或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门门洞的风速W3=0.75/s;

c)当对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启门洞的风速W4=0.5/s.

2.3最小余压Pmin

考虑到最小余压是个十分复杂的数值,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采用与最小风速0.7~1.2m/s相对应的中间值6Pa为

最小余压Pmin=6Pa.

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1六种常见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状况。

各种状况下:当一道门均关、m层二道门开时,合用前室的送风量最大;当m层的一道门和二道门均开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最大。本文分别以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大送风量为它们的最不利开门条件下的正压送风量(简称最不利正压送

风量)。

3.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如表四。

现以表四序号1中的图一(对应表三序号1的状况)为例,防烟楼梯间底层及其合用前室底层无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均开启时,分别分析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2.1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Q合前

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发生在一道门均关、m层的二道门开时。

a)通过电梯门缝的气流通路

式中箭头为串联关系,方括号为并联关系;N—电梯数量;n—系统楼层数;m—同时开门的层数,当n<20时m=2,当n≥20时m=3;Ad—电梯门缝面积;Ap—电梯井顶通气孔面积;F2—二道门面积(门宽×门高);kf—气流分配系数。

b)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Az(1)

Kf=Ad/(A1+Ad)

式中Aa(1)—串联支路综合流通面积,m2;Az(1)—状况1的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m2;A1—一道门门缝积,

m2;其它符号同前。

c)每个关门合用前室送风量

Q关=L2+L3(1)-L1(1),m/s

L1(1)=α×A1×(P1-P2)1/2L2=α×A2×P21/2

L3(1)=α×Az(1)×P21/2/(n-m)

式中α=1.03375;L2—通过二道门门缝,从关门合用前室漏到走道的漏风量,m3/s;L3(1)—通过电梯门缝,从关门合用前室漏到电梯井的漏风量,m3/s;L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防烟楼梯间漏到关门合用前室的漏风量,m3/s;A1—一道门的门缝面积,m2;A2—二道门的门缝面积,m2;P1—防烟楼梯间余压,50Pa;P2—合用前室余压,25Pa;n—正压送风

系统负担楼层数;其它符号同前。

d)每个开门合用前室送风量

Q开=Q21-L11-L31(1),m/s

Q21=W1×F2W1=0.5m/sL11=α×A1×(P1-Pmin)1/2

式中Q21—通过开启的二道门,从开门合用前室流入走道的风量,m3/s;L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余压50Pa的防烟楼梯间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开门合用前室漏风量,m3/s;L31(1)—通过电梯门缝、电梯井,从余压25Pa的关门合用前室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开门合用前室漏风量,m3/s;Pmin—最小余压,6Pa;其它符号同前。

e)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

Q合前=m×Q开+(n-m)×Q关,m/s

3.2.2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Q楼梯

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发生在m层一道门、二道门均开时。

Lt1(1)=α×A1×(P2-Pmin)1/2Qt1=W2×F1W2=0.7m/s

Q楼梯=m×Qt1-(n-m)×Lt1(1)

式中Lt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余压25Pa的关门合用前室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防烟楼梯间的漏风量,m3/s;

Qt1—通过开门合用前室的一道门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3.2.3对应表三序号2~6的状况,因篇幅所限不多赘述,它们的计算方法对应地列在表四的序号2~6中。当没有电梯N=0时,即为前室。对应于表四序号1~6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笔者编计算机计算程序,其部分计算结果(剩安全系数1.25,流量单位转换为m3/h)对应地列在表八的序号1~6中。

4、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五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九中。

5、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六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十中。本文在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将关门前室内余压取0Pa,这样正压送风量的计算值更安全。

6、消防电梯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消防电梯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七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十一中。

7、结束语

综合表八~十一的正压送风量计算值,可以看出必须对高层建筑不同的开门状况、门的数量、风速、门和门缝的几何尺

寸及电梯数量等困素进行认真工程计算。

a)认真地选用高层建筑正压送风量计算公式和计算是非常必要的。不能简单地套用一个公式,还应对影响正压送风量的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在计算门缝的漏风量、通过开启门洞的风量时宜选用《高规》推荐的公式(1)、

(2),并要正确地分析气流通路,计算气流的综合流通面积。

b)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量,在防火门尺寸、前室电梯数量相同的条件

下,受门洞的风速、门缝宽度影响极大。

关于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1、问题提出

1.1《高规》[1]第8.3.2条“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该条条文说明明确指出“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时,由于建筑有各种不同条件,如开门数量、风速不同,满足机械加压送风条件亦不同,宜首先进行计算,但计算的加压送风量不能小于本规范表8.3.2-1~8.3.2-4的要求。”因是“宜”首先进行计算,现在大部分设计人员为避免繁杂的计算,在机械加压送风(以下简称正压送风)设计时不是首先进行计算,而是直接套用《高规》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值,结果使

许多工程的正压送风量偏小。

1.2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1.2.1《高规》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压差法计算公式:

L=0.827×A×ΔP1/2×1.25=1.03375×A×ΔP1/2(1)

式中L—正压漏风量,m3/s;0.827—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压力差,Pa;1.25—不严密处附加

系数。

《高规》在通过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流速法计算公式:

Q=F×W×m(2)

式中Q—正压风量,m3/s;W—门洞断面风速,m/s;F—每档开启门的几何断面积,m2;m—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1.2.2文献[2]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L'=α'×A×(2×ΔP/ρ)1/2

=0.6×A×(2×ΔP/1.2)1/2=0.7746×A×ΔP1/2(3)

式中L'—文献[2]的正压漏风量;α'—流量系数,一般取α'=0.6~0.7;ρ—气体密度,1.2kg/m3;其它符号同前。

文献[2]在通过单个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W

式中对双扇门,同时开门的楼层数或并列的门数≥2时F'=0.5×门宽×门高。

因此对文献[2]来讲,大多数状况下:

Q'=0.5×F×W×m(4)

式中Q'—文献[2]的正压送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以上二项和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2]总正压送风量。

1.2.3文献[3]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j×W

式中Q''—文献[3]的正压风量,m3/s;Fj—明显气流通路的总计算流通面积,m2;其它符号同前。

计算结果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3]的总正压送风量。

因此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Q''是总计算流通面积Fj和风速W的函数,计算时并未涉及到ΔP值。

1.2.4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从公式(1)、(3)可以得出,当计算门缝漏风量时:

L∶L'=1.03375∶0.7746=1∶0.75

从公式(2)、(4)、(5)可以得出,当计算通过同一门洞的正压风量时:

Q∶Q'∶QQ''=1∶0.5∶1

笔者采用文献[2][3]的计算公式对某一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门的25层楼,按防烟楼梯间50Pa、合用前室25Pa 分别正压送风、防火门为2m×1.6m(其门缝宽3mm)、电梯门为2m×1.8m(其门缝6mm)、同时开门的层数m=3、一部电梯、电梯井顶部有一0.1m2的排气孔、火灾时3层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开启,依据文献[2][3]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其正压送风量,

结果列在表一中。

可以看出:《高规》因没有考虑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值偏小;当计算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按文献[2]计算的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比按文献[3]计算的结果约小40%,合用前室送风量约小30%.

还应该指出: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由于通过门洞最低风速取值为0.7~1.2m/s不同所致;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是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分别正压送风,当防烟楼梯间至前室的门(简称一道门)关闭、通过开启的前室至走道的门(简称二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5m/s,当一、二道门均开启、通过任一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7m/s时计算所得结果;而《高规》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确定的。而且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限,采用了1.2m/s最低风速,这在实际的工程计算中很少用到。因此正确地选用正压送风量计算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2、正压送风量计算的基础理论

文献[2][3]为高层民用建筑正压送风量计算计算机编程进行了很好的探讨和研究,借助计算机使大量繁杂的正压送风量计算变的简单。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引入最小余压[4]慨念,即当一道门或二道门开启时,为保证通过门洞最小风速,门前仍

保持最小余压Pmin.这样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2.1几个主要计算公式

a)通过门缝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同(1);

b)通过开启门的风量计算公式同(2);

c)并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并(6)

式中A并—并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i—并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d)串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串(7)

式中A串—串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j—串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e)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当气流通过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时,应计算并联和串联空气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2.2通过门洞的风速W

综合文献[2][3][5]通过门洞的风速W按如下取值:

a)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正压送风时:当一道门关、二道门开时,通过开门门洞风速为W1=0.5m/s;当一、二

道门同时开启时,要求通过任一门洞处的风速为W2=0.7m/s;

b)当仅对防烟楼梯间或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门门洞的风速W3=0.75/s;

c)当对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启门洞的风速W4=0.5/s.

2.3最小余压Pmin

考虑到最小余压是个十分复杂的数值,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采用与最小风速0.7~1.2m/s相对应的中间值6Pa为

最小余压Pmin=6Pa.

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1六种常见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状况。

各种状况下:当一道门均关、m层二道门开时,合用前室的送风量最大;当m层的一道门和二道门均开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最大。本文分别以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大送风量为它们的最不利开门条件下的正压送风量(简称最不利正压送

风量)。

3.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如表四。

现以表四序号1中的图一(对应表三序号1的状况)为例,防烟楼梯间底层及其合用前室底层无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均开启时,分别分析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2.1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Q合前

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发生在一道门均关、m层的二道门开时。

a)通过电梯门缝的气流通路

式中箭头为串联关系,方括号为并联关系;N—电梯数量;n—系统楼层数;m—同时开门的层数,当n<20时m=2,当n≥20时m=3;Ad—电梯门缝面积;Ap—电梯井顶通气孔面积;F2—二道门面积(门宽×门高);kf—气流分配系数。

b)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Az(1)

Kf=Ad/(A1+Ad)

式中Aa(1)—串联支路综合流通面积,m2;Az(1)—状况1的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m2;A1—一道门门缝积,

m2;其它符号同前。

新风量计算示例

新风量计算示例: 某计算机房面积S=60(M 2),净高H=3(M),人员n =10(人),若按每人所需新风量计算,取每人所需新风量q=30M3/H,则新风量Q1=n, q=10×30=300(M3/H)。 若按房间新风换气次数计算,取房间新风换气次数p=5(次/h)。则新风量Q2=p?s?h=5×60×3=900(M3/H)。由于Q2>Q1,故取Q2(即900M3/H)作为设备选型技术参数数据 当压差为5PA时,一般取1-2次/h,压差为10PA时,一般取2-4次/h。——来自洁净厂房的设计与施工。但要注意,换气次数法适合于层高小于等于4m 维持房间正压的送风量=泄漏面积×泄漏风速所需正压量=(泄漏风速/2.4)平方理论上是这样算的。。 明确计算需要按缝隙法计算,具体见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说明,不过这种方法计算个人感觉不太可靠,风量偏小,通常还要按经验取安全系数.一般按换气次数估算,对于密封良好的房间,上面的说法同意.但对于与别的房间之间有传送带连接的房间,传送带周围是必须有常开的开孔的,这种情况下如何计算送风量或排风量使房间保持固定的正压或负压,就是另外一回 事了.请不吝赐教. 在各种有关洁净室的设计手册中,对于洁净室正压的计算都列出了复杂的计算过程。那么对于那些从事洁净室建造的工程师们而言,是否有更为快速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过去的30年里,洁净室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汽车工业,微系统技术,生物技术,表面技术,制药医疗,半导体工业等许多工业分支中,都已开发出了适合自己的洁净室技术。无论何种洁净室技术,都有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大家所必须都要遵循的,比如说正压控制。所有的洁净室,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如果没有正压,那么一切室内环境标准和要求都没有存在的基础。 各种设计手册中复杂的计算方法并不适合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在我所参加的洁净室建造项目中,基本上工程师们都在靠经验估算,并没有比较准确而且又简单的洁净室正压风量计算方法。 简单快速的正压送风量计算法 一个密闭良好的洁净室,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的漏风途径有以下四种: ? 门、窗缝隙的漏风; ? 开门时的漏风; ? 风淋室、传递窗的漏风; ? 室内工艺排风。 1、缝隙漏风量计算 计算方法一: v=1.29(△P)1/2 △V=S*v △P:洁净室内外压力差(Pa) v:从缝隙处流过的风速(m/s) S:缝隙面积(m2) V:通过缝隙的泄漏风量(m3/h) 例:假设条件:房间正压20pa,门缝长度3.6m,窗缝长度40m,假设缝隙宽度0.01m 门缝隙面积S1=0.01*3.6=0.072m2,窗缝隙面积S2=0.002*40=0.08m2

精选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在各种有关洁净室的设计手册中,对于洁净室正压的计算都列出了复杂的计算过程。那么对于那些从事洁净室建造的工程师们而言,是否有更为快速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过去的30年里,洁净室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汽车工业,微系统技术,生物技术,表面技术,制药医疗,半导体工业等许多工业分支中,都已开发出了适合自己的洁净室技术。无论何种洁净室技术,都有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大家所必须都要遵循的,比如说正压控制。所有的洁净室,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如果没有正压,那么一切室内环境标准和要求都没有存在的基础。各种设计手册中复杂的计算方法并不适合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在我所参加的洁净室建造项目中,基本上工程师们都在靠经验估算,并没有比较准确而且又简单的洁净室正压风量计算方法。 简单快速的正压送风量计算法 一个密闭良好的洁净室,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的漏风途径有以下四种: ?门、窗缝隙的漏风; ?开门时的漏风; ?风淋室、传递窗的漏风; ?室内工艺排风。 1、缝隙漏风量计算 计算方法一: v=1.29(△P)1/2 △V=S*v △P:洁净室内外压力差(Pa) v:从缝隙处流过的风速(m/s) S:缝隙面积(m2) V:通过缝隙的泄漏风量(m3/h) 例:假设条件:房间正压20pa,门缝长度3.6m,窗缝长度40m,假设缝隙宽度0.01m

门缝隙面积S1=0.01*3.6=0.072m2,窗缝隙面积S2=0.002*40=0.08m2 泄漏风量V=s*v=(S1+S2)*3600*1.29*(△P)1/2=(0.072+0.08)*3600*1.29*(2 0) 1/2=3157m3/hr 计算方法二: 压差法计算方式: L=0.827×A×(ΔP)1/2×1.25=1.03375×A×(ΔP)1/2 式中L—正压漏风量(m3/s);0.827—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 —压力差(Pa);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2、开门的泄漏风量 假设条件:房间正压ΔP=20Pa,门面积S3=0.9*2.00=1.8m2,风速v=1.29(△P) 1/2=5.77m/s, 开启次数n=1次/hr,开启时间t=5s 泄漏风量Q=S3*v*t*n=1.8*5.77*5*1*=51.93 m3/h 每小时开一次门,开5秒,泄漏空气量51.93 m3/h 3、风淋室与传递窗的空气泄漏量 假设条件:风淋室体积15m3,密闭无缝隙 开闭顺序为(1)开→(1)关→(2)开→(2)关,如图1风淋室开闭顺序图 图1 风淋室开闭顺序图。 分析:以风淋室为例 (1)开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Pa (1)关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Pa,保持不变 (2)开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Pa,保持不变,但稳定后压力变为与房间内同样压力101325+20pa (2)关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20Pa,保持不变 结论:所以需要补充的空气量为15m3的空间压力变化为20Pa时的密闭空间的补气量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式PV=mRT,(P气压,单位Pa;V体积,单位m3;m气体质量单位kg;R气体常数等于287;T气体开氏温度,单位K,假设室内温度25℃,

风量的计算方法

对制药厂各洁净室压差进行控制,其目的是保证洁净室在正常工作或平衡暂时受到破坏时,空气都能从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使洁净室的洁净度不受到污染空气的干扰。洁净室压差控制是制药厂洁净厂房净化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洁净区洁净度的重要措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以下简称《洁净规范》)的洁净室压差控制章节包括5条内容,全部是针对洁净室压差控制的条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第十六条要求,洁净区要有指示压差的装置。洁净室压差控制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洁净区各洁净室的压差; 第二步,计算洁净区各洁净室维持压差的压差风量; 第三步,采取技术措施,保证洁净室压差风量,维持洁净室压差恒定。 第一步:确定洁净区各洁净室的压差 按照《洁净规范》6.2.l条和6.2.2条的要求,洁净室与周围的空间必须维持一定的压差,并应按生产工艺要求决定维持正压差或负压差。不同等级的洁净室以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小于5帕,洁净区与室外的压差,应不小于10帕。

▲同一洁净区各洁净室的压差 在实际工程中,确定同一洁净区各洁净室的压差,可以把每个洁净室的压力与洁净区走廊相比较,以洁净区走廊压力值为基准。因为洁净区走廊贯穿每一个洁净室,每个洁净室与洁净区走廊的压差确定了,洁净室之间的压差也就确定了。所有洁净室的压力值都以洁净区走廊压力值为基准,互相间的压差值就不会混乱。如固体制剂车间,可以确定洁净区走廊正压值为18帕(洁净区室外为0帕);粉碎间、称量间散尘严重,一般通过前室与洁净区走廊相连,为避免房间内含尘量较大的气流通过走廊扩散到其它房间,可以确定粉碎间、称量间正压值为12帕,前室正压值为15帕。这样,粉碎间、称量间相对于前室为负压,前室相对于洁净区走廊为负压。气流从洁净区走廊流向前室,从前室流向粉碎间、称量间。净干器具存放间用于存放洗净、烘干的器具,为避免污染,可确定该房间正压值为21帕,以避免走廊气流流入该房间。 ▲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 确定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可以先确定低洁净度级别洁净室的正压,再依次提高正压值基数,确定高洁净度级别洁净室正压。如,水针剂车间含10万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局部百级洁净区。10万级洁净区走廊正压值为18帕,因此就要提高万级洁净区

关于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关于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1、问题提出 1.1《高规》[1]第8.3.2条“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该条条文说明明确指出“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时,由于建筑有各种不同条件,如开门数量、风速不同,满足机械加压送风条件亦不同,宜首先进行计算,但计算的加压送风量不能小于本规范表8.3.2-1~8.3.2-4的要求。”因是“宜”首先进行计算,现在大部分设计人员为避免繁杂的计算,在机械加压送风(以下简称正压送风)设计时不是首先进行计算,而是直接套用《高规》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值,结果使许多工程 的正压送风量偏小。 1.2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1.2.1《高规》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压差法计算公式: L=0.827×A×ΔP1/2×1.25=1.03375×A×ΔP1/2(1) 式中L—正压漏风量,m3/s;0.827—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压力差,Pa;1.25—不严密处附加系 数。 《高规》在通过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流速法计算公式: Q=F×W×m(2) 式中Q—正压风量,m3/s;W—门洞断面风速,m/s;F—每档开启门的几何断面积,m2;m—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1.2.2文献[2]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L'=α'×A×(2×ΔP/ρ)1/2 =0.6×A×(2×ΔP/1.2)1/2=0.7746×A×ΔP1/2(3) 式中L'—文献[2]的正压漏风量;α'—流量系数,一般取α'=0.6~0.7;ρ—气体密度,1.2kg/m3;其它符号同前。 文献[2]在通过单个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W 式中对双扇门,同时开门的楼层数或并列的门数≥2时F'=0.5×门宽×门高。 因此对文献[2]来讲,大多数状况下: Q'=0.5×F×W×m(4) 式中Q'—文献[2]的正压送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以上二项和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2]总正压送风量。 1.2.3文献[3]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j×W

最新风量计算方法

新风量计算方法 某计算机房面积S=65(㎡)净高h=3(米),人员n=25(人),若按每人所需新风量计算[取每人所需新风量q=30(m 3 /h )],则总新风量Q1=n×q=25×30=750(m 3 /h );若按房间新风换气次数计算[取房间新风换气次数盘p =4(次/h )],则新风量Q2=p.s.h=4×65×3=780(m 3 /h );由于Q2>Q1故取Q2作为设备选项型的依据;结合产品型号,可选用本公司的HRV-800新风热交换产品或送/排风HSF-25-B 。 注:房间体积计算公式:体积=长×宽×送风口以下的高度 空调环境不同类型建筑新风量标准 宾馆类建筑空调室 娱乐建筑类空调室 办公建筑类空调室 民居类建筑空调室 房间类型 新风量 房间类型 新风量 房间类型 新风量 房间类型 新风量 宾馆客房 30~50 练功房/健身房 60~80 一般办公室 30 一般别墅公寓 30 接待室 30~50 壁球/网球 40 高级办公室 30~50 高级别墅公寓 50 餐厅/宴会厅 15~30 棋牌室/台球室 40~50 会议/接待室 30~50 商场 15~25 咖啡厅 20~50 游泳池 50 电话总机房 30 病 房 50 多功能厅 15~25 游戏机房 40~50 计算机房 30 教 室 11~30 商务中心 10~20 休闲/录像厅 20 复印机房 30 展览馆 20~30 门厅/大堂 10 按摩室 30 实验室 20~30 影剧院 15~25 美容室 35 更衣室 30 舞厅 30 歌厅/KTV 30~50 夜总会 20 酒吧 17~50 新风换气次数参考表 房间类型 不吸烟 少量吸烟 大量吸烟 公寓 /别墅 商场 计算机房 体育馆 病房 公寓 /别墅 办公室 餐厅 KTV /酒吧 /宾馆 会议室 房间新风换气次数 0.4~0.7 1.6~3.9 1.1~2.7 2.5~6.3 0.5~1.3 0.5~1.0 1.1~2.7 1.3~ 3.1 1.9~ 4.7 2.1~7.8 应选用的新风热交换器台数或送排风 机台数 = 房间体积×要求换风次数 单台全热交换器额定新风量

正压输送计算书

正压输送系统的设计计算 压送系统的压力损失总H 可以分解成由下列各部分压损组成: 总H =气H +供H +料H +辅H 式中:气H —鼓风机出口至供料器之间风管的压损,即输送净空气管道的压损 供H —供料器的压损 料H —从供料器至料仓之间的输料管的压损 辅H —卸料器、选配阀、尾气净化等设备的压损,一般可按5~10kPa 计算。 (1)供料器的计算供料器采用密封较严、精度较高的叶轮式闭风器,其转速n ≈40r/min 。其容积视输送量大小按下式计算: 输送粉料:770/G V = 输送细颗粒物料:400/G V = 式中:V —供料器3 m 的容积, G —物料输送量(h t /) 供料器在工作时有一定的漏风,其大小除与供料器尺寸和叶轮与机壳间的间隙有关外,还与其出口处的压力有关,供料器出口处的压力取决于其后输料管的阻力以及卸料器配料阀和尾气处理的阻力有关。在一般情况下,供料器的漏风量按下式计算: 漏Q =0.02(料H +辅H ) 式中:漏Q —供料器的设计漏风量,min /3m 供料器的压损按照下式计算: 1083.01-+=GV H 供 供料器的传动功率: )辅料供供H H H V N +++=(075.035.0 (2)输料管的计算 ①输料管的压损 斜料L H ??= 式中:斜L —料管的长度(m),包括水平段、垂直段和弯头展开长度; ?—料管每米的压损,其值为: 输送粉料:?=0.65×μ79.02-10平V 输送细颗粒物料:?=0.185×3.179.02-10μ平V

输送颗粒物料:?=0.178×15.196.02-10μ平V 式中:μ—输送浓度,一般为10~30; 平V —料管中的平均风速,m/s ,即料管中起端处的风速1V 与料管末端处的风速2V 的平均值,2 21V V V +=平。1V 通常取8~11m/s ,而2V 可按气体状态方程(等温过程)计算,即: 21210)100(-?++=输料H H V V (m/s ) ②输料管中的风量 μ 2.17.16G Q =料 式中:料Q —按鼓风机进口处空气状态计算的料管中的风量,min /3m G —物料输送量(h t /) μ—输送浓度 ③输料管的直径 2 147.0V Q D 料料= 式中:料Q —按鼓风机进口处空气状态计算的料管中的风量,min /3m 2V —输料管末端的风速,m/s (三)鼓风机的风量 鼓风机的风量应是料管中的风量与供料器的漏风量之和,即: 风机Q =料Q +漏Q (min /3m ) 式中:风机Q —鼓风机的风量,min /3m 料Q —按鼓风机进口处空气状态计算的料管中的风量,min /3m 漏Q —供料器的漏风量,min /3m (四)风管的计算。罗茨鼓风机与供料器之间的连接风管中的风量即鼓风机的风量。其直径可取等于或者小于料管的直径。风管的压损,由于在总压损中所占的比例不打,在一般情况下可视其长度和弯头多少,在1~2kPa 范围内估算确定。 目前国内生产的罗茨鼓风机的压力一般可达50kPa ,所以总H 实际上也基本是定值

净化间新风量计算

洁净室送风量的计算 信息来源:66静电网发布时间:2008-09-24字号:小中大 关键字:洁净室送风量 洁净室送风量计算主要是指在已知洁净级别或允许菌浓等条件下计算风量,其步骤是: 一、正压洁净室送风量QⅠ计算 1.乱流洁净室送风量计算Q1-1 乱流洁净室——10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的洁净室,送风量是以换气次数为准来计算的: QⅠ-1=KV

式中:K——换气次数; V——洁净室净体积; N——非单向流洁净室稳定含尘浓度; G——洁净室内单位体积发尘量; M——室外空气含尘浓度; S——回风量与送风量之比; ηH——回风通路上过滤器的总效率; ηX——新风通路上过滤器的总效率。 实际工程计算中换气次数K很难用以上公式计算,一般均采用经验换气次数。在各国的洁净室标准中,相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的经验换气次数并不相同。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洁净送风量计算所需的经验换气次数,见下表:

式中:ΣQⅠ为各洁净室送风量之和。 三、系统新风量QⅢ计算 1.满足卫生要求洁净室所需的新风量Q1 (1)对于室内无明显有害气体发生的一般情况,按《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每人每小时新风量不得小于40m3计算:Q1-1=人数×40m3/h。 (2)对于室内有多种有害气体发生的情况: Q1-2=Qa+Qb+…+Qn Qa=La/TaQb=Lb/Tb…Qn=Ln/Tn 式中:Qa…Qn——稀释各种有害气体必需的通风量; La…Ln——各有害气体的发生量; Ta…Tn——各有害气体允许最高浓度 有害气体允许最高浓度(mg/m3)

洁净室送风量计算方法

洁净室送风量计算 洁净室送风量计算主要是指在已知洁净级别或允许菌浓等条件下计算风量,其步骤是: 一、正压洁净室送风量QⅠ计算 1.乱流洁净室送风量计算Q1-1 乱流洁净室——10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的洁净室,送风量是以换气次数为准来计算的: QⅠ-1=KV 式中:K——换气次数; V——洁净室净体积; N——非单向流洁净室稳定含尘浓度; G——洁净室内单位体积发尘量; M——室外空气含尘浓度; S——回风量与送风量之比; ηH——回风通路上过滤器的总效率; ηX——新风通路上过滤器的总效率。 实际工程计算中换气次数K很难用以上公式计算,一般均采用经验换气次数。在各国的洁净室标准中,相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的经验换气次数并不相同。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洁净送风量计算所需的经验换气次数,见下表:

换气次数适用于层高小于4.0m的洁净室。 ②室内人数少、热源小时,宜采用下限值。 ③大于100000级的洁净室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 二、系统送风量QⅡ计算 系统送风量应在洁净室送风量基础上再加上系统漏风量。对于严格按《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制作安装的风道系统和空调设备,建议其漏风率取下表数值: 式中:ΣQⅠ为各洁净室送风量之和。 三、系统新风量QⅢ计算 1.满足卫生要求洁净室所需的新风量Q1 (1)对于室内无明显有害气体发生的一般情况,按《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每人每小时新风量不得小于4 0m3计算:Q1-1=人数×40 m3/h。 (2)对于室内有多种有害气体发生的情况: Q1-2= Qa+Qb+…+Qn Qa= La/Ta Qb= Lb/Tb … Qn= Ln/Tn 式中:Qa…Qn——稀释各种有害气体必需的通风量; La…Ln——各有害气体的发生量; Ta…Tn——各有害气体允许最高浓度 有害气体允许最高浓度(mg/ m3)

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快速计算洁净室正压送风量方法 你想成为一个有效率的洁净室工程师吗?现在为你介绍一种快速的计算洁净室风量的方法,如果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联系我们的洁净室专家,联系电话400-7797-988。那么对于那些从事洁净室建造的工程师们而言,是否有更为快速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过去的30年里,洁净室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汽车工业,微系统技术,生物技术,表面技术,制药医疗,半导体工业等许多工业分支中,都已开发出了适合自己的洁净室技术。无论何种洁净室技术,都有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大家所必须都要遵循的,比如说正压控制。所有的洁净室,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如果没有正压,那么一切室内环境标准和要求都没有存在的基础。 洁净室建造项目中,基本上工程师们都在靠经验估算,并没有比较准确而且又简单的洁净室正压风量计算方法。 简单快速的正压送风量计算法 一个密闭良好的洁净室,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的漏风途径有以下四种: ? 门、窗缝隙的漏风; ? 开门时的漏风; ? 风淋室、传递窗的漏风; ? 室内工艺排风。 1、缝隙漏风量计算 计算方法一: v=1.29(△P)1/2 △V=S*v △P:洁净室内外压力差(Pa) v:从缝隙处流过的风速(m/s) S:缝隙面积(m2) V:通过缝隙的泄漏风量(m3/h) 例:假设条件:房间正压20pa,门缝长度3.6m,窗缝长度 40m,假设缝隙宽度0.01m 门缝隙面积S1=0.01*3.6=0.072m2,窗缝隙面积S2=0.002*40=0.08m2 泄漏风量V=s*v=(S1+S2)*3600*1.29*(△P)1/2=(0.072+0.08)*3600*1.29*(20) 1/2=3157m3/hr

洁净室维持正压、压差和送排风量关系

洁净室维持正压、压差和送排风量关系 在有关各种净化工程洁净室的设计手册中,对于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都列出了复杂的计算过程公式,那么对于那些专业从事洁净室建造的工程师们,专业净化工程设计施工而言,是否有更为快速和简单的计算方法解决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呢在过去的38年里发展中,净化技术洁净室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汽车工业,微系统技术,生物技术,表面技术,制药医疗,半导体工业等许多工业分支中,都已开发出了适合自己的洁净室技术。无论何种洁净室技术,都有哪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大家所必须都要遵循的因素,比如说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所有的洁净室,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如果没有正压,那么一切室内环境标准和要求都没有存在的基础,没法达到净化洁净室室内空气洁净度要求。 各种设计手册中复杂的计算方法并不适合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在洁净室建造项目中,基本上工程技术人员都在靠经验估算,并没有比较准确而且又简单的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一个密闭性能良好的洁净室,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的漏风途径有以下四种:?高效送风口的漏风; ?高 ?室内门、窗缝隙的漏风; ?开门过程中的漏风; ?风淋室、传递窗各种净化设备的漏风; ?室内配套设备的工艺排风。 1、缝隙漏风量计算 计算方法一: v=(△P)1/2 △V=S*v △P:洁净室内外压力差(Pa) v:从缝隙处流过的风速(m/s) S:缝隙面积(m2) V:通过缝隙的泄漏风量(m3/h) 例:假设条件:房间正压20pa,门缝长度,窗缝长度40m,假设缝隙宽度门缝隙面积S1=*=,窗缝隙面积S2=*40= 泄漏风量V=s*v=(S1+S2)*3600**(△P)1/2=+*3600**(20)1/2=3157m3/hr 计算方法二:

新风系统设计方案和新风量计算方法详解

新风系统设计方案和新风量计算方法详解 一新风方案的选择 1.1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 (2)人员所需新风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并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 (3)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 30m3/h的新风量。

1.2 当空调系统不设新风系统时,室外风仍可通过门、窗的缝隙渗透到室内,因此负荷计算时,必须计算通过围护结构、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新风负荷,渗入的空气量可按不小于以下换气次数估算:

适用于一面或二面有门、窗暴露的房间,当房间有三面或四面门、窗暴露面时,应乘以系 数1.15。 1.3 与多联式中央空调相配套,常用的新风方案有三种:①新风处理机;②全热交换器; ③风机箱直接送风(新风不处理)。 (1)板翅式全热交换器 板翅式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单元是采用不燃性矿物纤维作为基材,经专门加工制成吸湿、 透湿性能良好的纸状波形折摺态,能够实现湿度(水分子)的交换,这样,温度和湿度不 同的两股气流相间通过各自流道时,一方面通过传导进行显热的交换,另一方面,也在水 蒸气分压力差的作用下,透过薄的纸状层进行质-湿的交换。 (2)三种方案的对比如下:

另外,显热交换器有时也会采用,与全热交换器相比,其优点为:热交换元件是以交叉叠放的铝箔波纹板作为基材制成的,寿命长;其缺点为:只能回收显热,不能回收潜热,焓效率较低。 (3)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风机箱直接送风”这种新风方案,处理不当会造成室内舒适度下降,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对于新风处理机和全热交换器这两种方案,应首选新风处理机,因为该方案将室外新风处理到室内设计状态,处理效果最好,最规范。 1.3 除以上三种外,其它新风方案有: (1)选用风冷热泵水机和水盘管的新风机组; (2)高层的塔楼选用多联机系统,而裙房选用传统的水机系统时,可以考虑用水机系统带上塔楼的新风系统; (3)选用其他品牌的直接蒸发的新风机组。 (4)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会呼吸”的新风系统。 1.4 普通的风管式室内机与新风处理机相比,配件的选用、内部构造、控制方式以及工作范围等有很大的不同,风管机处理的是室内工况(回风工况),不能处理全新风工况,因此不能当作新风机来用。 普通风管机可以处理新风与回风的混合风,新风量不应超过风管机处理风量的30%。 二新风系统的设计 2. 1 首先要注意各种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例如:

风量风速计算方法

一、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的流速m/s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二、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1、送风口风速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5、回风口风速 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 7、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三、通风系统设计

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2)房间的边和角;(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 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 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 m/s,不能大于2.5 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 3、散流器布置 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320米在4.2米左右. 四、风管、风口分类 1、风管分类 1)按风管材料 A、镀锌钢板风管:常用在空调送、回风管道(优点:使用寿命较长,摩擦阻力小,制作快速方便,可工厂预制也可 现场临时制作;缺点:受加工设备限制,厚度不宜超过1.2mm) B、普通钢板风管:常用在厨房炉具排油烟以及防油烟风道上(要求2mm上只能采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对焊接技 术有一定要求) C、无机玻璃钢风管:常用于消防防排烟系统(优点: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强度较高的优点,造价与钢板风管 基本相同;缺点:质量不稳定,某些厂商生产的材料质量比较差,强度和耐火性达不到要求,现场维修较困难) D、硅酸盐板风管:常用排烟管道(优点与无机玻璃钢板相类似,显著特点是防火性能较好;缺点:综合造价较高) E、复合保温板风管:常用有:上海万博(铝箔聚氨酯)、湖南中野(酚醛树脂)、北京百夏(BBS)、铝箔玻璃绵保温风 管等 F、软风管:常用有铝箔型软管、铝制波纹型半软管、波纤管(在工程上具有施工简单、灵活方便等特点,但其风管 阻力比较大,且对施工管理要求比较高) G、其他风管:土建、砖茄、布风管等 2)按风管作用分:送风、回风、排风、新风管等 3)按风管内风速分:低速、高速风 2、风口分类: 1)按风口材料分:铝合金风口、铸钢风口、塑料风口、木制风口等 2)按风口形状及功能分: A、百叶风口:门铰式百叶风口、单层百叶、双层百叶、防雨百叶等

正压风量的计算

正压风量的计算 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在有关各种净化工程洁净室的设计手册中,对于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都列出了复杂的计算过程公式,那么对于那些专业从事洁净室建造的工程师们,专业净化工程设计施工而言,是否有更为快速和简单的计算方法解决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呢在过去的38年里发展中,净化技术洁净室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汽车工业,微系统技术,生物技术,表面技术,制药医疗,半导体工业等许多工业分支中,都已开发出了适合自己的洁净室技术。无论何种洁净室技术,都有哪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大家所必须都要遵循的因素,比如说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所有的洁净室,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如果没有正压,那么一切室内环境标准和要求都没有存在的基础,没法达到净化洁净室室内空气洁净度要求。 各种设计手册中复杂的计算方法并不适合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需求,在洁净室建造项目中,基本上工程技术人员都在靠经验估算,并没有比较准确而且又简单的洁净室漏风原因分析及洁净室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一个密闭性能良好的洁净室,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的漏风途径有以 下四种: ?高效送风口的漏风; ?高 ?室内门、窗缝隙的漏风; ?开门过程中的漏风; ?风淋室、传递窗各种净化设备的漏风; ?室内配套设备的工艺排风。 1、缝隙漏风量计算 计算方法一: v=(△P)1/2 △V=S*v △P:洁净室内外压力差(Pa)

v:从缝隙处流过的风速(m/s) S:缝隙面积(m2) V:通过缝隙的泄漏风量(m3/h) 例:假设条件:房间正压20pa,门缝长度,窗缝长度 40m,假设缝隙宽度门缝隙面积S1=*=,窗缝隙面积S2=*40= 泄漏风量V=s*v=(S1+S2)*3600**(△P)1/2=+*3600**(20)1/2=3157m3/hr 计算方法二: 压差法计算方式: L=×A×(ΔP)1/2×=×A×(ΔP)1/2 式中 L—正压漏风量(m3/s);—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压力差(Pa);—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2、开门的泄漏风量 假设条件:房间正压ΔP=20Pa,门面积S3=*=,风速v=(△P)1/2=s,开启次数n=1次/hr,开启时间t=5s 泄漏风量Q=S3*v*t*n=**5*1*= m3/h 每小时开一次门,开5秒,泄漏空气量 m3/h 3、风淋室与传递窗的空气泄漏量 假设条件:风淋室体积15m3,密闭无缝隙 开闭顺序为(1)开→ (1)关→ (2)开→ (2)关,如图1风淋室开闭顺序图 图1 风淋室开闭顺序图。 分析:以风淋室为例 (1)开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Pa (1)关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Pa,保持不变 (2)开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Pa,保持不变,但稳定后压力变为与房间内同样压力101325+20pa (2)关时A/S内压力为常压101325+20Pa,保持不变

洁净室送风量的计算

洁净室送风量的计算 洁净室送风量计算 洁净室送风量计算主要是指在已知洁净级别或允许菌浓等条件下计算风量,其步骤是: 一、正压洁净室送风量QⅠ计算 1.乱流洁净室送风量计算Q1-1 乱流洁净室——10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的洁净室,送风量是以换气次数为准来计算的: QⅠ-1=KV 式中:K——换气次数; V——洁净室净体积; N——非单向流洁净室稳定含尘浓度; G——洁净室内单位体积发尘量; M——室外空气含尘浓度; 回风量与送风量之比;——S. ηH——回风通路上过滤器的总效率; ηX——新风通路上过滤器的总效率。

实际工程计算中换气次数K很难用以上公式计算,一般均采用经验换气次数。在各国的洁净室标准中,相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的经验换气次数并不相同。我国《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级别的非单向流洁净室洁净送风量计算所需的经验换气次数,见下表: 4ISO/DIS 1464GB 50073-2001医药洁净厂房设计规空气洁净度等 56 25~60 ~50级(61000级) ≥25 11~15级)7级(10000 ~25 25 ≥15 7 级(8100000级)3.5 10~15 ~≥12 3.5 ~15 ~7 级)级(91000000 10注:①换气次数适用于层高小于4.0m的洁净室。 ②室内人数少、热源小时,宜采用下限值。 ③大于100000级的洁净室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 二、系统送风量QⅡ计算 系统送风量应在洁净室送风量基础上再加上系统漏风量。对于严格按《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制作安装的风道系统和空调设备,建议其漏风率取下表数值: 漏风率(%) 洁净度级别 系统空调设备总计εΣ 4 2 4 级低于10002 2 1 级级到低于10001002 1 1 等于或高于级100 式中:ΣQⅠ为各洁净室送风量之和。 三、系统新风量QⅢ计算 1.满足卫生要求洁净室所需的新风量Q1 (1)对于室内无明显有害气体发生的一般情况,按《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每人每小时新风量不得小于40m3计算:Q1-1=人数×40 m3/h。 (2)对于室内有多种有害气体发生的情况: Q1-2= Qa+Qb+…+Qn Qa= La/Ta Qb= Lb/Tb …Qn= Ln/Tn 式中:Qa…Qn——稀释各种有害气体必需的通风量; La…Ln——各有害气体的发生量; Ta…Tn——各有害气体允许最高浓度 有害气体允许最高浓度(mg/ m3) 名称允许浓度名称允许浓度名称允许浓度 30 三氯乙烯 30 100 二甲苯一氧化碳 25 四氯化碳 50 400 甲醇丙酮15 盐酸 1500 50 乙醇环乙酮 350 汽油

风量风压计算

风量风压计算

1、机熔除硫管路计算: 风量的计算: 根据设备使用方提供的图纸得知管路的总管(水平管)尺寸为Φ600,取总管风速为:16m/s 风速取值见下表: 除尘风管的最低风速(m/s)(表F—002)

所以风量为:Q=16278m3/h(根据D=(4 Q/3600πυ)0.5 脱硫除尘系统的阻力确定: ①支管的阻力:(支管为垂直管,风速取14m/s,风量为6000m3/h左右) 支管1的局部压力损失系数:吸风罩ζ=0.15 弯头ζ2=0.28 风阀ζ3=0.17 1 渐扩管ζ4=0.56 Σζ=1.16 所以支管1的压力损失为:△P1=(ΣRm×L+Σζρυ2/2) =5.897×8+1.16×118 =185Pa 支管2和3是对称布置,所以压损基本和1相同。 ②主管的压损: 主管的局部压力损失系数:渐扩管ζ =0.56 弯头ζ3=0.28 风帽ζ4=1 4 Σζ=1.84 所以主管的压力损失为:△P z=(ΣRm×L

+Σζρυ2/2) =4.405×26+1.84×154.112 =399Pa 脱硫除尘系统的总压损:△P=△P1+△P2+△P3+△P z+△P C(废气处理装置压损为800~1000Pa) =1954Pa 根据风量和压损选定风机的型号:4-72No6C 转速:2240r/min(流量19124 m3/h,全压2004Pa) N=15kw 电机型号:Y160L-4 2、铸造厂清理抽风管路计算: 风量的计算: 根据设备使用方提供的图纸得知车间尺寸为77×50×10m,取车间换气次数为:20次/h 换气次数取值见下表: 每小时各种场所换气次数

正压风量计算

正压风量计算 洁净室维持不同的正压值所需的正压风量,宜按下式计算: Q=q1·Σ(q·L) 式中:Q--维持洁净室正压值所需的正压风量(米3/时); a--根据围扩结构气密性确定的安全系数,可取1.1~1.2; q--当洁净室为某一正压值时,其围护结构单位长度缝隙的渗漏风量(米3/时·米); L--围扩结构的缝隙长度(米)。 关于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之公式 《空气调节》教科书69页是以下公式: Lw=3600υ*§l υ=2*ΔH/ζρ(根号2) Lw----渗漏风量 CMH υ----渗漏风速 m/s ΔH----要求维持的正压值 Pa ρ-----空气比容kg/ M3 ζ-----局部阻力系数 §------缝隙宽度m l-------缝隙长度 m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6.2.4节是以下公式: Q= a*∑(q*l) Q-----维持压差值所需要的风量CMH a------安全系数,一般取1.1~1.2 q------维护结构单位长度缝隙的渗漏风量M3/h/m l-------围护结构的缝隙长度 m L=0.827×A×ΔP1/2×1.25=1.03375×A×ΔP1/2 (1) 式中 L—正压漏风量,m3/s;0.827—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压力差,Pa;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高规》在通过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流速法计算公式:

Q=F×W×m (2) 压差的实质是: 新风量与排风量+压差风量(余风量)之间的建立平衡 如: 直流系统新风量=排风量+压差风量 循环系统新风量+回风量=回风量+排风量+压差风量 正压与换气次数没有关系,正压取决于新风量与排风量的差值及房间门窗的密闭程度和门窗开启的频率。 换气次数指的是送风量;而正压风量与排风量之和等于新风量;当然,正压风量要和人员新风量比一下大小,然后取大值。直流系统没有回风;送风量和排风量之间就差一个正压风量,而新风量等于送风量。

正压送风量的计算分析

正压送风量的计算分析 1、前言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管井,如没有考虑防排烟措施,由于烟囱效应,在发生火灾时,将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高层建筑每一个水平防火分区根据人员的疏散流程,是从第一安全地带(走廊),到第二安全地带(楼梯间前室),到第三安全地带(疏散楼梯),再到室外的过程。所以,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防排烟方式可分为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和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对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各个设计院、甚至每个人对规范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计算中也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笔者也曾对同样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资料表明,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统计起来约有二十多种,至今尚无统一。其原因主要是影响正压送风量的因素较复杂,而且各种计算公式的出发点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其结果差别较大。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计算模型的假定条件 由于在火灾发生时,门的开启状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计算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时,首先应该确定计算 模型的假定条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045-95、《上海市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我们作出四个假设:(1)、任意一层着火时,当系统门(楼梯间开向前室、前室开向走廊的门)全闭时,正压送风系统应保证走廊→前室或合用前室→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防烟楼梯间压力值为40Pa至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压力值为25Pa至30Pa. (2)、同时打开任一模拟着火层及其上下一层的防火门,其它层的防火门均关闭,模拟火灾层各门洞处的风速应大于等于0.7m/s. (3)、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

楼梯间及其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分析

楼梯间及其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分析

楼梯间及其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分析

1、前言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管井,如没有考虑防排烟措施,由于烟囱效应,在发生火灾时,将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高层建筑每一个水平防火分区根据人员的疏散流程,是从第一安全地带(走廊),到第二安全地带(楼梯间前室),到第三安全地带(疏散楼梯),再到室外的过程。所以,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防排烟方式可分为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和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对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各个设计院、甚至每个人对规范的理解有所不同,在计算中也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笔者也曾对同样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资料表明,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统计起来约有二十多种,至今尚无统一。其原因主要是影响正压送风量的因素较复杂,而且各种计算公式的出发点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其结果差别较大。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进

行分析。 2、计算模型的假定条件 由于在火灾发生时,门的开启状况,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计算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时,首先应该确定计算模型的假定条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045-95、《上海市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我们作出四个假设: (1)、任意一层着火时,当系统门(楼梯间开向前室、前室开向走廊的门)全闭时,正压送风系统应保证走廊→前室或合用前室→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防烟楼梯间压力值为40Pa至50Pa,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压力值为25Pa至30Pa. (2)、同时打开任一模拟着火层及其上下一层的防火门,其它层的防火门均关闭,模拟火灾层各门洞处的风速应大于等于0.7m/s. (3)、楼梯间采用常开风口。

新风系统常用的设计方案及风量计算方法

新风系统常用的设计方案及风量计算方法 一、新风方案的选择 1.1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小于人员所需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 (2)人员所需新风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并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 (3)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1.2 当空调系统不设新风系统时,室外风仍可通过门、窗的缝隙渗透到室内,因此负荷计算时,必须计算通过围护结构、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新风负荷,渗入的空气量可按不小于以下换气次数估算: 适用于一面或二面有门、窗暴露的房间,当房间有三面或四面门、窗暴露面时,应乘以系数1.15。 1.3 与多联式中央空调相配套,常用的新风方案有三种: ①新风处理机;②全热交换器;③风机箱直接送风(新风不处理)。 (1)板翅式全热交换器 板翅式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单元是采用不燃性矿物纤维作为基材,经专门加工制成吸湿、透湿性能良好的纸状波形折摺态,能够实现湿度(水分子)的交换,这样,温度和湿度不同的两股气流相间通过各自流道时,一方面通过传导进行显热的交换,另一方面,也在水蒸气分压力差的作用下,透过薄的纸状层进行质-湿

的交换。 (2)三种方案的对比如下: 另外,显热交换器有时也会采用,与全热交换器相比,其优点为:热交换元件是以交叉叠放的铝箔波纹板作为基材制成的,寿命长;其缺点为:只能回收显热,不能回收潜热,焓效率较低。 (3)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风机箱直接送风”这种新风方案,处理不当会造成室内舒适度下降,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对于新风处理机和全热交换器这两种方案,应首选新风处理机,因为该方案将室外新风处理到室内设计状态,处理效果最好,最规范。 1.4 除以上三种外,其它新风方案有: (1)选用风冷热泵水机和水盘管的新风机组; (2)高层的塔楼选用多联机系统,而裙房选用传统的水机系统时,可以考虑用水机系统带上塔楼的新风系统; (3)选用其他品牌的直接蒸发的新风机组。 (4)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会呼吸”的新风系统。 1.5 普通的风管式室内机与新风处理机相比,配件的选用、内部构造、控制方式以及工作范围等有很大的不同,风管机处理的是室内工况(回风工况),不能处理全新风工况,因此不能当作新风机来用。 普通风管机可以处理新风与回风的混合风,新风量不应超过风管机处理风量的30%。 二、新风系统的设计 2. 1 首先要注意各种新风系统的使用范围,例如: (1)新风处理机的使用范围为-5℃~43℃,冬季室外计算温度在-5℃以下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