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作者:李淑琴

专业名称:安全工程

班级:安全B033班

系部名称:安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尹尚先

2007年6月18日

目次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II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石化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2)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4)

2.1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4)

2.1.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4)

2.1.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4)

2.1.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5)

2.1.4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5)

2.2 重大危险源辨识 (6)

2.2.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 (6)

2.2.2 我国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7)

3 安全评价概论 (8)

3.1 安全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8)

3.1.1 安全评价的定义 (8)

3.1.2 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8)

3.2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 (8)

3.3 安全评价程序 (9)

3.4 安全评价的依据 (11)

3.5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 (11)

3.5.1 安全评价的原理 (11)

3.5.2 安全评价的原则 (11)

3.6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11)

- I -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3.6.1 安全检查表法(SCA) (11)

3.6.2 事故树安全评价法(FTA) (12)

3.6.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12)

3.6.4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DOW) (12)

3.7 评价单元划分 (13)

3.7.1 评价单元的定义 (13)

3.7.2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13)

4 安全评价应用实例 (14)

4.1 建设项目概况 (14)

4.2 安全预评价依据 (16)

4.2.1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6)

4.2.2 规范和标准 (17)

4.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7)

4.3.1 物质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

4.3.2 主要生产场所装置的火灾危险分析 (17)

4.3.3 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

4.4 重大危险源辩识 (20)

4.4.1 生产场所及储存区重大危险源辨识 (20)

4.4.2 压力容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21)

4.5 定性、定量评价 (21)

4.5.1 评价单元的划分 (21)

4.5.2 评价方法的选择 (21)

4.5.3 定性、定量评价 (22)

4.5.4 评价结论 (41)

结论 (42)

参考文献 (43)

致谢 (44)

- II -

摘要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摘要: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对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和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减少经营单位事故的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还可以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监督检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现状虽有所好转,但形势仍十分严峻,尤其像石油和化工这样的高危产业,重特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安全评价则是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的一项治本之策。本文以石化行业的安全状况为研究背景,深入探讨了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引用了一个化工厂的安全预评价实例来详细论述有关石化行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安全评价

- III -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azard Installation

in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principle of "safety first,prevention primar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issu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require the enterprises who produce, store, or use dangerous chemicals to conduct safety assessment periodically. Safety assessment is not only effective in raising the nature of safety degree with enterprises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detecting and eliminating the source of danger and accident threat timely, reducing the occurence of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ccidents and the loss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but also provides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all levels of prod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ecision-making and supervision.In recent years, safety situation in China has improved but still very serious, especially petrochemical as a high risk industries,major and extraordinarily big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ty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this. Safety assessment is a fundamental strategy which can eliminate hidden dangers and prevent accidents. This paper takes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security situation as the study background, disc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safety assessment in great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1940005.html,stly, it also quoted a chemical plant safety pre-evaluation as a example to discuss the specific steps of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azard installation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Key words: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dentification;safety assessment

- IV -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人类在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自然界、作业场所以及劳动工具的伤害。在农业社会这种伤害程度有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入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之后,安全生产成为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社会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全生产工作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2007年2月2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京召开安全生产形势任务报告会。局长李毅中代表总局党组作了题为《当前安全生产的几个热点问题》的形势任务报告,他在形势报告中说:2006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状况继续趋稳趋好。事故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形势将长期并存。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石油化工生产所需原料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且操作环境多属高温、高压,生产复杂多变,安全工作的难度较大。此外,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不断向大型化和过程连续化发展,生产过程存在的潜在危险一旦转化为事故,不仅会破坏生产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石化企业生产事故并非不可避免,意外事故对生命的伤害和环境的破坏并非必然,关键在于对安全的重视和在安全上的投入。因此做好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安全是石油化工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保证的基础,我们要认真研究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做好石化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从根本上采取防范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 1 页共44 页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1.2 石化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石化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仅中国石化集团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输油、输气管道近6000km,加油站2.4万个,石化企业的油田、采油厂、炼油厂、化工厂、油库、加油站、输油(气)管线遍及全国城市、乡镇、车站、码头、宾馆、千家万户。生产过程包括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原油储运、石油炼制、化工生产、油品销售等,生产社会需要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等300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2000年,我国石化行业生产原油达到1.63亿t,加工原油2.1亿t。中国的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已达到60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万人,石化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化行业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

1.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

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原油、天然气、汽油、液态烃、乙烯、丙烯等等,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氯气等等,这些物料的处置不当或发生泄漏,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石化生产过程中还要使用、产生多种强腐蚀性的酸、碱类物质,如硫酸、盐酸、烧碱等,设备、管线腐蚀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高;一些物料还具有自燃、暴聚特性,如金属有机催化剂、乙烯等。

2.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

石化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如蒸汽裂解的温度高达1100℃,而一些深冷分离过程的温度低至-100℃以下;高压聚乙烯的聚合压力达350MPa,涤纶原料聚酯的生产压力仅1~2mmHg;特别是在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焦化等很多加工过程中,物料温度已超过其自燃点。这些苛刻条件,对石化生产设备的制造、维护以及人员素质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任何一个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3.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

石化生产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有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

第 2 页共44 页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石化生产装置正朝大型化发展,单套装置的加工处理能力不断扩大,如常减压装置能力已达1000万t/a,催化裂化装置能力最大为800万t/a,乙烯装置能力将达90万t/a。装置的大型化将带来系统内危险物料贮存量的上升,增加风险。同时,石化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强,在一些大型一体化装置区,装置之间相互关联,物料互供关系密切,一个装置的产品往往是另一装置的原材料,局部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全局。

4.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发生事故财产损失大

石化装置由于技术复杂、设备制造、安装成本高,装置资本密集,发生事故时损失巨大。由于石化装置资金密集,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据有关资料对1969~1997年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如1989年10月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得克萨斯工厂发生爆炸,财产损失高达8.12亿美元;1998年英国西方石油公司北海采油平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美元;2001年巴西海上半潜式采油平台事故损失5亿多美元。

第 3 页共44 页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2.1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2.1.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1.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用“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范围”等方法进行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 )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

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

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

13)放炮;14)火药爆竹;15)瓦斯爆炸;

第 4 页共44 页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

3.参照职业病范围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七类。

2.1.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2.1.4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因此,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辨识应从系统中存在能量和有害物质及如何控制这些能量和有害物质入手。

危险有害因素从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相关危险有害因素和贮运行业危险有害因素等三大类。

1.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物质的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对物质的危险有害性的辨识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辨识。

第 5 页共44 页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2)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性辨识: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八个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3)工艺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性辨识: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专业设备危险性辨识

(3)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相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且常常有多项危险相关联。因此,在辨识过程中应对相关危险、有害因素按以下要求进行辨识。

1)必须辨识危险物质(能量)覆盖的范围,凡是在此范围内均处于危险之中;

2)要辨识出危险能量的损害特性,有的只对人员产生伤害,有的可能对人员和财物均产生损害,有的对环境和生态条件产生长期的损害,或者是三者均有。

3.贮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1)爆炸品贮运危险因素辨识

2)易燃液体贮运危险因素辨识

3)易燃物品贮运危险辨识

4)毒害品贮运危险辨识

2.2 重大危险源辨识

2.2.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

1.重大危险源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第 6 页共44 页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重大危险源分为7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7)压力容器。

2.2.2 我国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我国于2000年9月17日发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并于2001年4月1日起实施。

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2.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3.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

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四类危险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来加以确定。四类物质危险物质为: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

4.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

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

5.辨识指标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计算结果大于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q2/Q2+?+ qn/Qn≥ 1

式中:q1 、q2 、?、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Q1 、Q2 、?、Qn——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第7 页共44 页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3 安全评价概论

安全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系统进行评价,既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

3.1 安全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3.1.1 安全评价的定义

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1.2 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通过安全评价可以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安全评价是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和评估产生的损失及其影响范围、严重程度,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3.2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

安全评价是一个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

第8 页共44 页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在实际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于整个评价工作中。

目前国内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将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等四类。

1)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2)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的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系统、工程(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评价。通过安全现状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如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如果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或储存、销售剧毒化学品的企业,评价所形成的专项安全评价报告则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其获得或保持生产经营营业执照所要求的文件之一。

专项安全评价是根据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的,是对专项安全问题进行的专题安全分析评价,如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非煤矿山专项评价等。

3.3 安全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如图2-1所示。

第9 页共44 页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图2-1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第10 页共44 页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3.4 安全评价的依据

安全评价的依据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的技术规范,可接受风险标准,以及前人的经验、教训等。

3.5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

3.5.1 安全评价的原理

虽然安全评价的领域、种类、方法、手段种类繁多,而且评价系统的属性、特征及事件的随机性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究其思维方式却是一致的,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

3.5.2 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和完成评价任务。在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

3.6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有不同。目前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3.6.1 安全检查表法(SCA)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将一系列分析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的状态,这些项目包括设备、贮运、操作、管理等各方面。传统的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系列危险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其所列项目的差别很大,而且通常用于检查各种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弹性很大,既可用于简单的快速分析,也可用于更深层次的分析,它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

第11 页共44 页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第 12 页 共 44 页

安全检查表种类多、适用面广、使用方便,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检查表进

行检查,因此,它作为一种安全性安全评价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3.6.2 事故树安全评价法(FTA )

该方法于1962年起源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它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定量计

算,能全面地对系统危险性进行辨识分析及预测评价,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又称故障树

分析或事故逻辑树分析。

故障树是一种演绎地表示故障事件发生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上下层故障

事件是结果原因关系,它们用逻辑“与”“或”关系连接。最后形成一棵倒立的树状图形。

故障树分析一般要经历资料收集准备、事故树编制、定性定量分析、预防措施制定

几个阶段

3.6.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

计、施工、生产、维修)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了人、机、物、环境等多方面的危险因素的影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的分析,可以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性因素发展成事故而造成损失。

3.6.4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DOW )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是危险指数法常用的一种,评价人员通过对工艺现状

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进一步评价对象。它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运行等),或在详细设计完成之前,或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当然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及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3.7 评价单元划分

3.7.1 评价单元的定义

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的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

3.7.2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要便于评价工作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

由于至今尚无一个明确通用的“规则”来规范单元的划分方法,因此会出现不同的评价人员对同一个评价对象划分出不同的评价单元的现象。

由于评价目标不同、各评价方法均有自身特点,只要达到评价的目的,评价单元划分并不要求绝对一致。

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如下: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1)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宜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

第13 页共44 页

石化企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4 安全评价应用实例

根据我本人在石家庄金策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下面我以衡水东方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工业级硝化纤维素、硝化纤维素压片扩产项目安全预评价这一实例来说明石化企业安全评价的具体步骤。

4.1 建设项目概况

东方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级硝化纤维素项目拟建成一个17吨/日工业级硝化纤维素生产厂,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预计918.84万元人民币。

1.项目主要内容

1)原料和成品储存

2)生产系统,包括配酸车间、酒精车间、硝化及煮洗车间、脱水车间、压片车间。

3)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包括:高低压配电室及供电系统、锅炉房及供汽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采暖系统。

2.厂区总平面布置

建设项目厂址为一长方形,占地22.5亩。本项目总平面布置以硝化、煮洗、酒精置换为主体进行配套设计,主要由精制棉疏松烘干、喷酸浸润、连续硝化、离心驱酸、煮洗、水洗、乙醇置换、乙醇蒸馏回收、压片等装置,辅助生产及生产管理等几大部分组成。

厂区总平面布置详见下图

第14 页共44 页

制药企业的危险源辨识

编号:SM-ZD-17959 制药企业的危险源辨识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制药企业的危险源辨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有效地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规章制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保障安全生产,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制药企业,药品生产中的原辅料很多是危险化学品(如甲醇、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具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且在生产过程通常需要加热、冷却、加压等复杂工艺,这就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通常会发生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事故。 1.火灾

2021出租企业危险源辨识

2021出租企业危险源辨识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58

2021出租企业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危险源 企业存在的危险源主要营运车辆行车交通事故、车辆自燃事故、办公场所消防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 2、风险分析: 车辆交通的危险点源主要来自于车的不安全状况、道路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1)车的不安全状况。据统计,各类车祸中约有10%是与车辆的机械故障有关。虽然因车辆本身原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不大,但一旦因此发生事故,其后果却是相当严重。通过调查表明,这类事故主要原因为车辆的机件失灵,尤其是方向或制动失灵;轮

胎磨损过剩;车辆超期服役;保养和维修欠佳等。 (2)道路的技术质量、线形、层次、设施及道路周围的环境等,也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营运出租车辆交通的道路及环境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所在城区。城区的危险点源主要反映在主干道和上下班高峰期上。通过案例事故分析获悉其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因车流量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骤增及频繁阻塞现象引发的情绪波动;驾车时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跟车距离过近,安全距离不够;超速行驶,速度过快;观察不周及强行超车;车辆不按规定行驶和停放;转向灯使用不当;出租车不按规定停靠和随意调头;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行为等等。 (3)人为危险源的集中表现为酒后驾车;不按规定超、让车;不按规定停车或车辆发生故障后不立即将车移开;逆向行驶;不按规定会车、倒车或调头;违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超速;驾驶车辆时不系安全带;行车时拨打或接听手机;行车过程中闲谈或听音乐。其产生的根源主要为法纪观念淡薄、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等。同时与驾驶员的自我心理、盲目心理、侵犯心理、侥幸

企业安全生产危险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doc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价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xExC) D: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评价标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安全监察部刘庆章 第一讲基本概念 在讲座之前我先介绍南方电网已在二00七年十一月推出了《安全生产风险体系》要求全网要在三年风推进,体系的特色就是通过全员参与、动态持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强化风险意识,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科学管理、严谨的过程控制和PDCA循环模式,按标准做事。体系由9个管理单元、51个管理要素、159个管理节点和480条管理子标准组成 体系的9个单元 ?安全管理 ?风险控制与评估 ?应急与事故管理 ?作业环境、生产用具

?生产管理 ?职业健康系统 ?能力要求与培训 ?检查与审核。 安全风险体系要解决什么问题 ?就是要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能有效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离不开危险源辨识。 ?安全权是指企业员工免于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业伤亡)的权利。通过以下八个方面体现: ? 1)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教育的权利; ? 2)安全防护权利; ? 3)接受职业健康、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的权利; ? 4)知情权; ? 5)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的权利; ? 6)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拒绝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的权利;

?7)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 ?8)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 冯俊明 摘要 针对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问题,本文从隧道施工危险源着手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的定义、隧道施工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危险源控制的意义,并且以崤山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对其进行了危险源的辨识,列出危险源辨识清单。在危险源的控制上以安全管理为基础,对危险源采取了相应控制措施。通过控制危险源有效的提升崤山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关键字: 安全管理现状;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 1、绪论 隧道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目前国家基础建设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隧道施工是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隧道工程近年来从总来看,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隧道施工事故大幅度减少,但是由于隧道施工逐年增多,施工的规模不断变大,施工工艺更加复杂,施工的难度增大,因为种种原因仍比其他工程作业事故相对频繁而严重,据统计,2009-2013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24起, 造成直接死亡人数99人,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给社会的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也让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加。 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 隧道施工由于作业地点比较偏远,大部分在山区或者城市的郊区,人员流动性大,劳动者的安全素养比较低,隧道内部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危险因素。隧道施工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有: 1)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2)安全生产费用实际投入不足。 3)应急预案和急救发展不完整。 4)未能有效的对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和控制。 5)未能严格按照专项方案施工,隧道施工支护不及时,喷锚支护不符合要求。 6)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力度远远不够,多流于形式,缺少针对性,目的性。 7)施工单位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2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 隧道施工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隧道施工现场广泛使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 2)交流法。 3)头脑风暴法 4)类比法 5)事故案例法 6)安全检查表法 7)FTA法

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摘要 化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化工企业的增多及不断发展,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出现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安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者重生产、轻安全,从业者安全素质低下,安全设施、设备不全等问题。问题的存在,致使化工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伤亡者家庭带来痛苦,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抓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尤其是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化工企业的现实需要,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本文架构:首先,本文从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着手,

分析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重大意义及重要性。其次,运用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标准、方法,并结合具体企业案例来进行实际应用论证。最后,评价结束,根据辨识及评价结果,给出工程技术或安全管理的措施结合建议。 关键词: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

Abstract Chemical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but with the increase in chemica l companie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safety management also many problems, highlighted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philosophy behind the management emphasis on production safety, security practitioners low quality, safety, equipment failure and other issues. There is a problem, resulting in chemical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ompanies and countries to cause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victims and families suffering serious impact o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So, good job chemical safety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safety of major hazard management, not only the practical needs of chemical companies,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our economic health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is framework: Firs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hemical companies starte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major hazard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Secondly, the use of chemical maj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 f standards, method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business cas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rgumentation. Finally, the evaluation co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sults, given engineering or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with re commendations. Keywords:chemical; major hazards; identification; a sse ssm e n t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措施(全面)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措施 任何工程都有风险,需通过风险识别评价与管理的手段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识别评价与管理,可识别及分析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评价风险对策的成本与效益,寻求可行的风险处理措施,达到防止损失或补偿损失的目的 一、1、风险识别:风险隧道明洞边、仰坡易产生滑坍失稳,对洞内或洞口施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2、风险应对措施:洞口工程与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施工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及时清除悬石、处理危石,并应进行不间断监测.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洞口石方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 二、1、风险识别:隧道出口明洞地段,容易产生坍塌冒顶、引起地表沉陷或边坡滑坍,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2、风险应对措施:隧道出口明洞段施工前应先进行地表加固,制定详细的加固方案.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应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当发现监测异常时,应及时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措施,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必要时可采取地表注浆处理措施.根据围岩条件及监控量测资料,合理确定开挖进尺,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尽早进行仰拱落底施工,及时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以减少围岩变形,并严格控制落底进尺.隧道Ⅴ级围岩采用短台阶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Ⅳ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隧道开挖后,应及时架立钢架,施做锚杆及喷混凝土支护措施,必要时增设临时仰拱,并遵循“管超前、勤量策、及封闭、强支护”的施工程序. 三、1、风险识别:隧道施工坍塌、变形影响 2、风险应对措施:应按“短开挖、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衬砌紧跟、弱爆破”的原则进行.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既有线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及既有线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施工前与产权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严格按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确保既有线安全. 四、1、风险识别:突然涌水对洞内人员安全造成危害. 2、风险应对措施: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采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提前了解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地下水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②施工中宜采用注浆堵水结合超前钻孔限量排水.③掘进循环进尺宜为0.5~1.0米. 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②根据支护的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时应采取加强防排水的技术措施.防排水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衬砌混凝土应按防水混凝土要求施工,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处理必须满足质量要求.②防水层铺设前应对喷射混凝土基面作平整和清除浮碴处理.③防水层铺设应平顺,并密贴喷射混凝土基面,接缝应采用常规法、充气法或真空法检查,确保严密可靠.④必须先进行注浆并达到止水目的

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辨识 系统安全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系统中之所以发生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认、识别危害因素,从而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害识别成为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的管理核心。 (一)危险、危害因素概念: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通常,这个过程包括两大步骤,即作业活动分类和危险源辨识。 1、活动分类危险源存在于事项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全部参入人员的活动,所有教学现场的设备设施活动。这些活动又分为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三种状态,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态。组织活动也称组织任务,是指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作任务。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是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根源,包括存在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危险和危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行为性原因和状态性原因两大类。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所有作业、活动和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根源。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是,结合生活工作的特点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照工作分类、工作分析、危险源辨识和确定的程序进行。工作分类的目的是找出工作活动特点,确定工作活动的性质,便于分类管理。按工作性质不同和特点,具有各自的特点。工作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细分工作程序和工作活动,进一步明确哪些程序和活动是必要的,哪些程序和活动是不必要和不正确的。危险因素辨识和确定的目的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哪些程序(步骤)和活动中存在着危险因素,最后确定危险因素的类别。 4、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危险有害源辨识是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起点,它涉及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操作岗位、作业活动,不同文化、不同素质的操作人员认识水平;涉及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其标准和要求;涉及到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有害因素以及场所内的相关人员等内容,要使辨识过程和结果充分、合理和准确,是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记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记录 B.1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表B.1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车间(部室)级、班组(岗 位)级。 8

B.2 作业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表B.2 作业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 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车间(部室)级、班组(岗 位)级。 9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程序

XXXXXXXXX有限公司 程序(规范)文件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程序 AQCX 编制 XX XX 受控状态受控 审核 XXXXX 复审 XXXXX 批准 XXXXXXX 版本号 01 页数 11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0总体要求、目标、基本原则、编制依据 1.1.总体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等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结合XXXXXXXX有限公司实际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需求,制定本管理程序。 公司职能部门:生产科、XXXX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1.2.目标 根据相关法规和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全面实施安全管理原则,突出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做到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1.3.基本原则 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管生产及业务必须管安全” 的原则,坚持统一指导、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从而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 1.4.编制依据 安委办〔2016〕11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 《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 《深入推进全市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方案》 《XXXX工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验收评分细则》 《深入推进全市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方案》 《海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意见工作》 《海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意见工作》 《进一步推进全区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 江苏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

公司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某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按照我县安委办下发的《自治县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围安办字〔2016〕27号)和县安监局下发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机械轻工纺织行业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围安监字〔2016〕31号)的要求,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现根据有关要求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设置: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

二、基本方法 风险辨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从人、物、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查找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类风险的规律和控制方法。 风险辨识主要依据《河北省XX行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指南(试行)》来进行,XXX有限公司目前从事的作业项目有关的致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 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 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公司内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坍、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 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5、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各储水池,排污井淹溺 6、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火灾:一切引起火灾的事故。 8、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其 控制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 冯俊明 摘要 针对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问题,本文从隧道施工危险源着手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的定义、隧道施工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危险源控制的意义,并且以崤山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对其进行了危险源的辨识,列出危险源辨识清单。在危险源的控制上以安全管理为基础,对危险源采取了相应控制措施。通过控制危险源有效的提升崤山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关键字: 安全管理现状;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 1、绪论 隧道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目前国家基础建设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隧道施工是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隧道工程近年来从总来看,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隧道施工事故大幅度减少,但是由于隧道施工逐年增多,施工的规模不断变大,施工工艺更加复杂,施工的难度增大,因为种种原因仍比其他工程作业事故相对频繁而严重,据统计,2009-2013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24起, 造成直接死亡人数99人,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给社会的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也让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加。 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 隧道施工由于作业地点比较偏远,大部分在山区或者城市的郊区,人员流动性大,劳动者的安全素养比较低,隧道内部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危险因素。隧道施工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有: 1)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2)安全生产费用实际投入不足。 3)应急预案和急救发展不完整。 4)未能有效的对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和控制。 5)未能严格按照专项方案施工,隧道施工支护不及时,喷锚支护不符合要求。 6)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力度远远不够,多流于形式,缺少针对性,目的性。 7)施工单位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2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 隧道施工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隧道施工现场广泛使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 2)交流法。 3)头脑风暴法 4)类比法 5)事故案例法 6)安全检查表法 7)FTA法 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的意义

某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某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142-92 某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 实施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析与防范能力,按照我县安委办下发的《自治县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围安办字〔2016〕27号)和县安监局下发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机械轻工纺织行业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围安监字〔2016〕31号)的要求,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现根据有关要求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设置: 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 二、基本方法 风险辨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从人、物、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查找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类风险的规律和控制方法。 风险辨识主要依据《河北省XX行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工作指南(试行)》来进行,XXX有限公司目前从事的作业项目有关的致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公司内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坍、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

石油石化企业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

石油石化企业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 摘要:石油企业属于高危行业,石油钻采和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环”系统存在诸多不稳定和危险因素给石油生产带了重大威胁,类似“跑、冒、滴、漏”的安全风险不仅是一种隐患而且还是一种有形的浪费,一旦事故发生给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社会影响,甚至还会带了一定的国际政治影响。本文旨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为重点,对企业安全风险规避的要点和措施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石油安全风险规避 一、前言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激化,要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氛围,我们高危生产行业应当以身作则。吉林石化分公司双笨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处在下游的俄罗斯人民诚惶诚恐;康菲石油漏油事件,该公司傲慢的作法惹恼了国人;重庆开县“11.23”特大井喷事故震惊中外。做好企业安全风险规避,是保证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石油企业现存的安全风险,列举一些列规避安全风险的措施,有利于加强石油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实现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国中可能性灾害,以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石油石化企业安全风险分类 我国石油生产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其规模庞大有利有弊,其中的弊端在于管理困难,管理成本大以及领导风险高。尤其是在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的当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领导之前的功绩将会一笔勾销,而且还要接受处罚。明确安全风险规避的要点对实施安全风险规避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生产风险 石油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的高风险,石油企业生产风险来源于石油钻采过程中,首先是前期的石油勘探,其次是钻井机械和钻井工艺的选择,最后是钻采过程的控制;同时还来源于石油集输和加工,其一,是集输工程的管道工程施工质量,其二是运输干线的监管和维护,其三,用油终端的加油站,化工厂以及家用石油天然气等。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国际石油价格的跌宕起伏,石油企业竞争随之愈演愈烈,同时伴随着石油企业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与企业效益带来重大冲击。据统计和分析显示,生产环节中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比例为43%,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比例为21% ,由于流程出现异常导致的安全事故比例为11%,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事故比例为5% ,设计结构出现异常导致的安全事故比例为5%,人为破坏导致的安全事故比例为1%,其他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比例为14%,因此,石油企业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重大危险源辨识类别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 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危险源辨识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完美

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 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1总则 1.1为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发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其他化工企业参照执行。 1.3安全风险是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安全风险点是指存在安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方面。 2基本要求 2.1企业是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要逐级落实安全

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对安全风险全面管控,对事故隐患治理实行闭环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2.2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 1

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全体员工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参与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3企业应充分利用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 (J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选用风险评估矩阵(RAM)、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有效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4企业应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定期开展HAZOP 分析。 2.5精细化工企业应按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3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 3.1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方式 3.1.1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按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点,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责任到人。 3.1.2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形式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

关于隧道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此项工作由施工单位工程部组织开展,并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查,监理监督检查实施。 一、重大危险源调查与辨识 通过施工调查、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获取有关外部信息、专题分析方法,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辩识。 二、风险评估(以隧道工程为例) 1、风险评估依据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年200)(1)、 (2)、隧道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风险评估及对策措施表”2、风险评估程序 (1)、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2)、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综合确定隧道风险等级; (3)、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4)、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极高度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 3、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点所带来的风险大小,方法是将可能造成安全风险的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所产生的后果(C)三个自变量的乘积(风险分

值S)来衡量。 当风险分值在20以下为可忽略风险(A级)、分值在20~70之间为可容许风险(AA级)、分值在70~160之间为中度风险(AAA级)、分值在160~320之间为重大风险(AAAA级)、分值大于320为不容许风险(AAAAA级)。自变量取值情况见表1、表2、表3。 事故发生可能性(L)表 1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表2 风险点的风险分值及风险等级(举例)

风险点风险分值及风险等级表4 4、风险评估内容 (1)、坍塌:隧道原始地应力与岩体强度比值偏高(承载因子),高应力比将致使开挖后围岩产生大变形,围岩大变形达到一定 的极限变形将发生围岩坍塌; (2)、边仰坡滑塌:洞口刷坡或进洞开挖对洞口围岩的扰动, 致使洞口段围岩发生滑移、坍塌地质灾害; (3)、突水、突泥 (4)、瓦斯爆炸 5、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