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工业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国际工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目录

2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市场分析

§第三章、 *****国际工业园项目建设内容

§第四章、项目优势和价格定位

§第五章、项目建设缘由

§第六章、市政配套( 简)

§第七章、 *****国际工业园与周边地区发展的互动关系

§第八章、 *****国际工业园体制与开发模式设计

§第九章、工业园功能分区、开发时序、产业空间布局

§第十章、园区开发投资估算和投资计划( 略)

§第十一章、资金筹措( 略)

§第十二章、财务效益分析( 略)

§第十三章、研究结论和建议

§第一章、总论

一、加快*****国际工业园开发的客观要求

*****国际工业园位于安徽省当涂经济开发区( 省级) 南端, 紧临国家级芜湖经济开发区, 项目占地340000㎡, 建筑面积300000㎡。秉承规划科学, 便于生产使用和管理的理念, 致力于打造环境优美、管理完善、服务超值的现代化工业园。园区将建成集制造加工、产品研发、物流仓储、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工业园区。设立并加快开发*****国际工业园, 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它是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来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 同时也是进

3

一步建设发展安徽省当涂经济开发区, 推动地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根本性举措。

1.1 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

1.1.1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

党的十七大大的胜利召开, 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 根据目标要求, 到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将实现翻两番,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 20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18%。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呈现出新一轮加速发展的态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举办世博会和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为契机, 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提出建立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战略目标; 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CEPA, 加快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联系, 并提出建设”大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构想;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引擎, 加速京津冀”大北京城市圈”的崛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 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与此同时, 国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 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东中西互动,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走出1997年后持续数年的经济波动低谷, 迈进全面复苏的经济增长加速期。这次复苏最重要的特征是由于技术装备更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重工业复苏, 重工业( 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 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 这也是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标志之一。

4

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来某, 对全国各地区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处于安徽省东南翼的马***鞍***山市更不例外。作为安徽省的东向战略的起点地区, 马***鞍***山市加速发展的要求无疑更加迫切, 而加速自身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增长点。从马***鞍***山市的区情和资源优势出发, 设立*****国际工业园, 依托当涂经济开发区和长江马***鞍***山港的有利条件, 发展大进大出的现代化工业, 就成为未来马***鞍***山当涂培育新增长点, 带动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1.2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21世纪头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 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中国国内的区位选择, 依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优越的沿海、沿江区域。

从国内看, 以钢铁、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制造业, 也出现向沿海、沿江城市转移的趋势。这种产业区位的调整, 首先是由于内陆矿产资源的枯竭及从国际市场获取原料来源的需要, 其次是为了更靠近市场, 再次, 依托港口建设能够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符合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步伐的加快, ”长三角”首当其冲成为首先”接口”, 下一轮申城周边的标准工业厂房和现代物流用房, 都将供不应求。现代工业厂房的开发和租赁, 将成为房产开发的大热门。因此, 无论是国际重化工向中国转移, 还是国内重化工向沿江转移, 都为*****国际工业园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