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结构技巧

古诗结构技巧
古诗结构技巧

一、结构技巧

(一)综述

1.从景情关系角度:(1)先景后情(2)以景结情

2.从前后句(联)的角度:(1)重章叠句(2)铺垫(3)照应(4)过渡(5)承上启下

3.从诗歌的主旨角度:(1)开篇点题(开宗明义)(2)卒章显志(画龙点睛)(3)以小见大(4)对比

4.从诗歌情感的变化角度:抑扬(欲扬先抑)

(二)分条详细叙述

1.先景后情

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例如: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5、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7、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练习)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①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注] ①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9.以小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居杂兴

二首(其一)

王禹偁[注]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谪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

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

10、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11、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写她“悔”,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赏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07山东卷)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⑴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 9题。 (07宁夏卷)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2、扣题照应: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

如: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13、线索作用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渐“渐向瞑”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退一直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叙事或议论开篇、比兴、统领全诗、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交代背景(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

结构—伏笔铺垫、蓄势、引起下文、抑扬、照应题目

主旨—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形式—重章叠句、对比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结合文本,诗句描写了什么景物

结构—伏笔铺垫、蓄势、承上启下、抑扬、结构照应

主旨—点明主旨

形式—重章叠句、对比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以景结情

结构—抑扬、照应开头、照应前文、对比、总结

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总括全诗

二、评价观点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

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

清波。

(1)本词题为“咏荷上雨”,为什么却从“午梦”入笔?试做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食①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因抗疏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作于次年。②撰碑钱:为别人写碑文、墓志铭赚的钱。

有人认为此诗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但相比较起来,这

两句更有韵味。你认为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颈联写山里寒食节雨后的旖旎风光,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

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甘”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

(1)分析感情表达的特点。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教师用书

一、结构技巧

(一)综述

1.从景情关系角度:(1)先景后情(2)以景结情

2.从前后句(联)的角度:(1)重章叠句(2)铺垫(3)照应(4)过渡(5)承上启下

3.从诗歌的主旨角度:(1)开篇点题(开宗明义)(2)卒章显志(画龙点睛)(3)以小见大(4)对比

4.从诗歌情感的变化角度:抑扬(欲扬先抑)

(二)分条详细叙述

2.先景后情

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例如: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5、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7、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练习)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①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注] ①涸鳞: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9.以小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居杂兴

二首(其一)

王禹偁[注]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谪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

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

10、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11、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写她“悔”,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赏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07山东卷)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⑴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 9题。 (07宁夏卷)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2、扣题照应: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

如: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13、线索作用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渐“渐向瞑”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退一直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叙事或议论开篇、比兴、统领全诗、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交代背景(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

结构—伏笔铺垫、蓄势、引起下文、抑扬、照应题目

主旨—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形式—重章叠句、对比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结合文本,诗句描写了什么景物

结构—伏笔铺垫、蓄势、承上启下、抑扬、结构照应

主旨—点明主旨

形式—重章叠句、对比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内容—以景结情

结构—抑扬、照应开头、照应前文、对比、总结

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总括全诗

二、评价观点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

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

清波。

(1)本词题为“咏荷上雨”,为什么却从“午梦”入笔?试做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从“午梦”入笔,用梦境中西湖烟水的美景衬托眼前庭院里雨打荷池的魅力,虚实结合,体现了词人构思的精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食①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因抗疏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作于次年。②撰碑钱:为别人写碑文、墓志铭赚的钱。

有人认为此诗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但相比较起来,这两句更有韵味。你认为如何?

初中级古诗词知识点总结

纯干货:初中7-9年级古诗词知识点总结,期末至少多考20分!《》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 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以下是初中七到九年级古诗词 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列举出相关诗句。 1. 酒、饮酒一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北宋)? ⑤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2. 羌笛一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3. 柳一“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别离的意味。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②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4. 月一(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苏轼》)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④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5. 流水一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和哀愁。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东汉) 6. 斜阳一(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 ③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温庭筠) 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7. 浮云一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8. 风、霜、烟一多传达哀愁、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②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 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9. 落花一(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欣赏古典诗词的六种方法

欣赏古典诗词的六种方法 谢琰 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七届士恒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主讲《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唐诗选读》、《<文选>精读》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合译),发表学术论文50篇。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经典咏流传”文学顾问。 首先我要谢谢士恒基金提供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古典诗词的欣赏与歌唱”。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用“欣赏”和“歌唱”这两个关键词去讲古典诗词。 我所在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既是一个文史哲基础学科方面非常有传统的学校,同时也是教育方面的领头羊,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中小学老师提出的一些困惑,当然也会遇到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面对诗词时的困惑。后来我参加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两个节目的相关工作,更能切身体会到更广泛的人们,对于诗词的一些想法和困惑。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如何去欣赏诗词。我们读诗学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验这种特殊的艺术作品的美,体验美背后的种种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增加另外一种独特的体验,即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式体验,可能会更利于我们亲近诗词,爱上诗词,乃至研究诗词。 我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大家阅读诗词,所以欣赏和歌唱二者之间,重点是欣赏,歌唱则是对欣赏的帮助和修饰。我不可能要求自己像音乐专业的老师那样去讲诗词的吟唱问题。我有一些很专业的音乐学院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明确地塑造他们的流派,去研究怎么唱诗词,各有各的专业方法。今天我在这里只是介绍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大家知道诗词有很多种歌唱方法。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跑到你面前说,我这个方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用我这个方法去唱古诗词的话,你就领略不到诗词美。那你就可以用我今天所讲的种种理由去反驳他。自古以来,诗词的表演方式就不只一种,更何况在当今这样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以上是开场白。 在具体地告诉大家我到底想说几种欣赏方法以及演唱方法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实验。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真的欣赏明白了吗? 我很喜欢讲一些最为常见的诗。本来我想用“鹅鹅鹅”开场,后来想,怕被你们骂,说老师来骗人了吧。我心想就稍微高级一点吧,那就讲《望庐山瀑布》。小学生都能对它倒背如流,这首诗有什么可讲呢?我提几个问题,大家可以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些问题:到底自己内心能不能迸出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对得起自己良心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是:既然是“望庐山瀑布”,那么李白是站在哪“望”的?你可以想一想,比方说是瀑布的底下?瀑布的对面?他到底站在什么位置呢?山脚下,半山腰,还是山顶? 第二个问题是,“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紫色的烟”?这话题,我问过全国各地很多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每到此时,语文老师就会变成物理老师。他会说,这是光线的折射、反射,等等。

古诗结构技巧

一、结构技巧 (一)综述 1.从景情关系角度:(1)先景后情(2)以景结情 2.从前后句(联)的角度:(1)重章叠句(2)铺垫(3)照应(4)过渡(5)承上启下 3.从诗歌的主旨角度:(1)开篇点题(开宗明义)(2)卒章显志(画龙点睛)(3)以小见大(4)对比 4.从诗歌情感的变化角度:抑扬(欲扬先抑) (二)分条详细叙述 1.先景后情 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例如: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5、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7、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练习)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古诗词篇章结构

古诗词篇章结构 略谈 考点解读: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严重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结构技巧: 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技法分解: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首先细密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以景结情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壮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开朗而悲惨,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01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 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02 分分析析意意境境型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要求】 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熟练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考点解读】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古诗阅读知识储备】 1.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体裁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分为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和李清照)。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教学教材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诗经》两首】 《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首。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大乐歌。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及赋(铺陈)、 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音字节 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 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 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 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 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 士贰(èr)其行——咥(xì)其笑矣 淇则有岸(qí)——隰(xí)则有泮(pàn) 于(x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 实词 解释下列加线实词

1.氓之蚩蚩(蚩蚩:忠厚的样子) 2.匪我愆期(愆:拖延) 3.将子无怒(将:愿,请) 4.乘彼垝垣(垝:毁坏,倒塌;垣:矮墙) 5.体无咎言(咎:灾祸) 6.无与士耽(耽:沉溺) 7.女也不爽(爽:过错) 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词类活用 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 通假字 1.匪来贸丝(匪,通“非”) 2.犹可说也(说,通“脱”) 3.于嗟鸠兮(于,通“吁”) 4.岁亦莫止(莫,通“暮”) 【《离*》】 文学常识 《离*》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使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体”。 《离*》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五) 真题展示 (2011 ·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参考答案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011·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古诗词篇章结构

古诗词篇章结构略谈 考点解读: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结构技巧: 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技法分解: 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以景结情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二、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前句(联)后句(联)的关系:重章叠句、铺垫、照应、层层深入、抑扬

(俺的定稿)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1)

一、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 概 念 说明例句赏析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 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 弦,一弦一柱 思华年。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 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 想象的景事互相映 衬,交织在一起表 达同一样的感情。 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 初歇。……竟 无语凝噎。 上片除“念去处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 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友 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 的心情,是实写。下片 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 的心情,是虚写。虚实 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 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 诗句两种,用事是 借历史故事来表达 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 的某些问题的立场 和态度、个人的意 绪和愿望等等,属 于借古抒怀。引用 或者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联 想而寻意于言外。 ①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 ②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 青。 ①辛词除了作者回忆43 年前南下的经历外,全 是用事。“想当年…… 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 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 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 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 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 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 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 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况,是虚写;“尽荠麦 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是实 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 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 今衰的感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 之有关的另一事 物,或把事物中类 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 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不知 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 刀。 贺知章的《咏柳》由柳 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 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 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 新颖形象,一改杨柳只 抒离情的象征义老调。 想象人们在已有的材料 和观念基础上,经 过联想、推断、分 析、综合,创造出 新的观念和思维过 程。 湖光秋月两相 和,潭面无风 镜未磨。遥望 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 螺。《望洞 庭》 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 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 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 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 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 更加突出。有正衬 和反衬。 ①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郞赤 壁。 ②今夜鄜州 月,闺中只独 看。遥怜小儿 女,未解忆长 安。香雾云鬓 湿,清辉玉臂 寒。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 干。 ①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 象是周瑜,却从“千古 风流人物”写起,由此 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 少豪杰”,最后才集中 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 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 位。 ②杜甫《月夜》的颔 联、颈联写妻子的美 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 的心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 方面的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加强 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 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一、诗词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 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

2016诗歌结构技巧(教师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16级 高三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 表达技巧之篇章结构技巧(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分析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熟练掌握诗歌的总体结构,并对结构技巧做到熟知特征,分析到位。解题时思考角 度正确,明析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讨论法,抓住特征,将结构篇章的技巧领会透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观思维。 教学重点:篇章结构技巧的术语及作用的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一、【高考导航】(2012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答案:初见嵩山,作者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胸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二、篇章结构相关知识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篇章结构常见提问方式: (1)……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篇章结构一览表全局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先抑后扬、对比、线索 首尾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中转铺垫、照应、承上启下/过渡 先后先叙后议、先实后虚、先写景后抒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篇章结构特点 (1)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2)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起承转合。 起,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 转,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 合,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 一、“起”定基调 近体诗的起句为一诗之首句或者首联,地位很重要。常见的首句结构作用有: a)交待人、时、地、事、环境; b)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 c)统领全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 d)与其他诗句构成对比、衬托等。 e)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20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二、“承”“起”续境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承句或联多为写景或事,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重点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重点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1.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阙以写景为主, 极力描绘边塞秋景的萧瑟与荒凉, 为下文写情渲染气氛。 下阙以抒情为 主,表达了将士们思念家乡、慷慨悲壮的情怀。情由景生,浑然一体。 ) 2、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场面热闹,气势雄壮。下阕写了杀敌卫国、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结 尾句卒章显志,其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上阕追忆当年在起义军中的战斗生活, 诗人梦寐以求的是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 下阕先承 上写惊险的战斗场面, 继写作者的远大抱负, 末一句笔锋陡转, 回到现实, 抒发了报国无门、 英雄迟暮的悲 愤。 ) 4、观刈麦 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 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 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 内心十分惭愧。 于是直叙其事,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起兴手法开篇,写河边邂逅,一见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弹琴鼓瑟, 敲钟击鼓, 表达对 “淑女” 第一小节,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 借景抒情,表明离情别绪。第小节再次以水岸边的秋景 5、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 钟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 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 之。 的追求之情) 6、蒹葭 蒹葭苍 苍, 白露为霜。 蒹葭萋 萋,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诗词知识大全

【诗词知识大全】 1、【古风】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2、【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3、【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4、【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5、【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6、【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7、【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8、【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

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9、【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10、【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11、【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12、【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13、【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14、【排律】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15、【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

诗歌的结构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一般考四个方面:表现手法、内容,思想感情、赏析诗句,但2011年有四个省考了结构,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整首诗,并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 湖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画中的作用。(2分)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江苏卷: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7.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3.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四.(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二、诗歌专题(篇章结构) (一)篇章结构总括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诗歌的结构还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重要分为三种类型: 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技巧方法 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三)技法分解: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b先情后景 c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