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成本手册齿轮公司

K3成本手册齿轮公司
K3成本手册齿轮公司

成本系统操作手册

江苏江动盐城齿轮有限公司

陈鹏编写

第一节:成本核算流程 (1)

第二节:成本系统基础资料分配标准设置 (2)

(1)成本项目 (3)

(2)物料 (3)

(3)成本对象 (4)

(4)部门 (5)

(6)分配标准 (7)

第三节:分配标准设置 (8)

(1)电费分配标准 (8)

(2)制费分配标准 (10)

(3)人工分配标准 (11)

第四节:费用发生与归集 (12)

(1)概述 (12)

(2)材料费用的采集 (12)

(3)人工费用的采集 (14)

(4)其他费用的采集 (19)

第五节:费用分配 (22)

(1)概述 (22)

(2)产量录入 (23)

(4)材料费用分配 (26)

(5)其他费用分配 (28)

(6)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28)

(7)制造费用分配 (28)

第六节:成本计算 (29)

(1)成本计算概述 (29)

(2)成本计算 (30)

第七节:废品管理 (35)

(1)废品共耗费用分配标准设置 (35)

(3)废品索赔录入 (36)

第八节:报表查询培训 (38)

(1)成本计算单(分页显示) (38)

(2)成本计算单(汇总显示) (39)

(3)产品完工成本汇总表 (41)

(4)材料成本计算单 (42)

(5)材料成本汇总表 (43)

(6)批次成本汇总表 (44)

(7)完工成本分级汇总表 (45)

(8)材料成本还原表 (46)

第九节:期末结账 (47)

(1)结账 (47)

(2)反结账 (48)

第一节:成本核算流程

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按照一定的、正确的步骤进行计算,否则,不仅难以得到正确的成本计算结果,反而会为企业提供错误的成本的数据,误导企业的经营和决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一般而言,成本的核算过程如下图所示:

概括起来,主要如下6 个主要步骤:

(1)选择成本核算规则

(2)设置基础资料

(3)设置分配标准

(4)费用归集与分配

(5)费用结转

(6)报表查询和成本分析

在K/3 系统中,成本的核算流程与手工流程极其相似,K/3 系统的成本核算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K/3 系统中,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如下5 个步骤:

(1)成本系统基础资料设置

(2)分配标准设置

(3)费用录入(或引入)与分配

(4)费用结转

(5)报表查询与成本分析

第二节:成本系统基础资料分配标准设置

以下内容主要介绍K/3 成本系统的基础资料的内容、作用以及主要属性,以及如何设置这些基础资料。

(1)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就是构成成本对象的主要方面。或者说成本对象的成本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产品成本项目在产品成本分配时需要指定具体的成本项目。正确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在成本报表查询和分析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查询和分析。因此,在成本项目设计时,应该注意适当的度,太多了不利于管理,太少了又达不到有效管理的目的。一般来说,成本项目主要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辅助费用、制造费用等。进入〖系统设置〗→〖基础资料〗→〖公共资料〗→〖成本项目〗,系统弹出“基础资料---成本项目”维护窗口。可以在此增加、修改、删除成本项目。

(2)物料

成本项目:材料费用分配时默认对应的成本项目。

进入〖系统设置〗→〖基础资料〗→〖公共资料〗→〖物料〗,系统弹出“基础资料---物料”维护窗口。可以再此增加、修改、删除成本项目。

“物料”维护屏幕:

只有物料属性为“自制”或“配置类”的物料,才默认为“成本对象”。建议大家使用成本系统,最好不要设置“配置类”物料

“设置成本项目”行,默认值为<直接材料>,可修改默认值,物料上携带的成本项目将携带至材料费用分配结果

(3)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就是成本计算的对象,也就是说计算谁的成本,谁就是成本对象。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会有不同的成本对象,有可能是产品的类,有可能是产品的批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对应的成本对象见第一部分,第二课介绍的成本计算方法详细内容。成本计算的结果就是各种“产品”的成本,这些产品可能是半成品,也可能是产成品,一般来说,他们就是成本对象。

正确设置成本对象,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保证。进入〖系统设置〗→〖基础资料〗→〖公共资料〗→〖成本对象〗,系统弹出“基础资料---成本项目”维护窗口。可以再此

增加、修改、删除成本项目。“成本对象”维护屏幕:

只有物料计价方法为“分批计价法”的自制产品才能被定义为批次成本对象,批次成本对象的批号为必录项,可按F7 选工业库存批号,也可手工录入。批次成本对象只能指定一个自制物料。被定义为不同分批法成本对象的同一产品的批次不能重复。

成本对象的“还原系数维护”页,当在系统设置中选中“对半成品成本进行还原”,该页可显示,当没有选择系统参数的还原选项时,该页不显示,选择还原时系统计算的还原系数自动回填,系统不能计算的还原系数需手工录入,在成本计算过程中需手工录入某一成本对象的还原系数时,弹出该成本对象设置框的还原系数维护界面,录入各成本项目的还原系数,保存时检查还原系数之和是否为1,否则不能保存,还原系数为非必录项。成本对象在设置凭证模板时可做为会计科目的核算项目,丰富了会计科目的内容,又简化凭证的设置。

系统预设的成本对象有两种,在进行生产领料时,不能确定具体的成本对象时,可以选择预设的成本对象:

1.共耗材料费:计入直接材料费成本项目,在该部门之中进行分摊。

2.转入制造费用: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在该部门之中进行分摊。

(4)部门

部门的定义主要是指要能够正确区分各部门的属性,是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还是管理部门。部门属性的正确的设置极其重要,在K/3 成本系统中,主要是通过部门的设置来完成大部分的成本管理工作。首先,费用在归集时,将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属性确定费用的归集方向。不同的部门分别进行归集和处理。其次,辅助生产成本第一次分配时,将按照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使用量先分到个车间;各车间再根据具体的分配标准,将本部门消耗的劳务分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最后,制造费用的分配也是在不同的部门内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别进行分配处理。进入〖系统设置〗→〖基础资料〗→〖公共资料〗→〖部门〗,系统弹出“基础资料---成本项目”维护窗口。可以再此增加、修改、删除成本项目。“部门”维护屏幕:

(5)费用要素

费用要素是费用按照经济用途来划分的结果,他是指费用的来源,比如材料、人工、折旧费等等内容。费用要素主要用来做费用的归集,按照不同的费用要素分别进行归集。费用在归集的同时,需要指定对应的成本项目,如果没有明确指定对应的成本项目,则将取费用要素属性中预设的成本项目。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是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和经济性质来划分的结果,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多,正确建立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的对应关系非常重要。进入〖系统设置〗→〖基础资料〗→〖公共资料〗→〖费用要素〗,系统弹出“基础资料---费用要素”维护窗口。可以再此增加、修改、删除费用要素。维护屏幕:

(6)分配标准

将一些需要分配到不同成本对象中的费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配,以正确反映产品的成本。这些用于分配的标准我们称之为分配标准。分配标准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需要分配的费用按照这些标准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中。根据分配标准的用途不同,也就可以分为多种分配标准。主要有用于共耗材料分配的共耗材料分配标准、用于辅助生产成本二次分配的辅助成本分配标准、用于制造费用分配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用于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分配的分配标准等。进入〖系统设置〗→〖基础资料维护〗→〖成本系统〗→〖分配标准维护〗,系统将弹出各种分配标准的维护窗口,我们可以在此设置各

种分配标准。“分配标准维护”屏幕:

当选择‘复合标准’选项时:‘系数设到成本项目’选项为灰,系统根据公式定义的结果判断该标准是否计算到成本项目,并在保存该标准时自动为该选项打勾或不打勾。复合选项:是指通过加、减、乘、除、括号四则运算定义分配标准

第三节:分配标准设置

本节主要介绍给各种需要分配的费用设置对应的分配标准,并录入各种分配标准数值。他是费用分配的基础。进入〖物流管理〗→〖成本管理〗→〖分配标准设置〗,选择具体的需要分配的费用类型,将可以进行各费用的分配的标准设置。这些需要设置分配标准的项目有:共耗材料费用分配标准、其他共耗材料费用分配标准、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标准设置、在产品费用分配标准设置等。选择“共耗材料费用分配标准”,双击后进入如下界面:

(1)电费分配标准

选择适当的费用分配标准,单击“保存”按钮,完成“共耗材料费用分配标准”的设置。在此可以选择不分部门的“统一设置”,则所有部门都使用这一种费用分配标准,你也可以按照不同部门分别设置费用分配标准。按照以上设置方法,分别可以设置“其他共耗材料费用分配标准”、“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标准设置”、“在产品费用分配标准设置”分配标准设置完成以后,还需要录入分配标准的数据,系统将根据这些数据,按比例完成费用的分配进入〖物流管理〗→〖成本管理〗→〖分配标准设置〗→〖分配标准数据录入〗,选择具体分配标准,将可以进行各分配标准数值

设置。系统弹出如下界面:

(2)制费分配标准

(3)人工分配标准

第四节:费用发生与归集

(1)概述

费用的采集是成本计算的第一步,主要是将生产过程中,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原材料、人工费用、机器的折旧费用等,按照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对于能够直接指定具体成本对象的,将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对象。对于属于共耗材料、转制造费用的要素费用将转入对应的车间,等待着具体的分配。费用的采集按照要素费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材料费用的采集、人工费用的采集、折旧费用的采集和其他费用的采集等。各项费用采集完成以后,可以查询相关的汇总、明细报表。费用的采集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完成(非必须),一般来说,这个顺序为:

(2)材料费用的采集

材料费用采集主要通过领料单来实现,领料单上记录了零用的材料、用途、成本对象等关键信息,他是费用分配的基础。

进入〖物流管理〗→〖成本管理〗→〖费用录入〗→〖材料费用录入〗,系统将陆续弹出材料费用录入有关的窗口。

首先出现“条件过滤”屏幕:

这是一个设置过滤条件显示成本系统内已经存在的单据的窗口,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条件,将显示不同的结果。一般而言,我们只需要设置,时间为“本期”,审核标志为“全部”,作废标志为“全部”,红蓝字为“全部”就可以了。

单击“确定”按纽后,系统将弹出已经存在的符合条件的数据,屏幕如下:

在此窗口中,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些已经存在的单据,这是因为此处是共用“仓存系统”中已经存在的“领料单”。另外,如果没有启用“工业仓存系统”,也可以在此直接新增材料费用的领料单据,

注意:在此处录入的领料单,同样会“传”到“仓存系统”。

在此可以修改成本对象。在录入生产领料单时,通常成本对象可以从生产任务单代入,对于不按任务单领料的情况,可以由仓库管理员选择系统预设成本对象:共耗材料费、转入制造费用,成本会计通常需要确认,通常,对于领用低值易耗品可以归如共耗材料费,对于领用劳保福利品可以转入制造费用。如果需要单独录入领料单据,在材料费用录入窗口中,单击工具条上的“新增”按钮,新增一张单据。关于生产领料单的详细操作请参见“车间”子系统的生产领料操作。

注意:领料单中“领料部门”、“成本对象代码”等项目的设置一定完全正确,否则,可能导致后面的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出错。

(3)人工费用的采集

人工费用采集主要通过“人工费用单据”来实现,此单据上记录了人工费用消耗的部门、成本对象、成本项目等相关信息,他是人工费用分配的基础。进入〖物流管理〗→〖成本管理〗→〖费用录入〗→〖人工费用录入〗,系统将陆续弹出人工费用录入有关的窗口。首先出现“条件过滤”屏幕

这是一个设置过滤条件显示成本系统内已经存在的单据的窗口,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条件,将显示不同的结果。一般而言,我们只需要设置,会计期间为“本期”,其余为缺省就可以了。

单击“确定”按纽后,系统将弹出已经存在的符合条件的数据,屏幕如下:

人工费用单据的制作有两种方式:(1)直接录入;(2)引入

直接录入时,单击人工费用录入窗口工具条上的“新增”按钮,系统弹出如下界面:

人工费用录入单据中,日期、部门、成本对象、成本项目等关键项目要设置正确,他们是后面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的基础通常,生产工人的工资属于直接人工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制造费用,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人工费应专门计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人工费用单据的制作也可以是通过引入其他数据来实现,引入其他数据的主要内容如以下屏幕陆续显示。单击人工费用录入窗口工具条上的“引入”按钮,系统弹出如下界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