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山寨文化”,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挖掘“山寨文化”,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挖掘“山寨文化”,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挖掘“山寨文化”,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孝感市博物馆方晖)

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从本质上来说,则是“文明达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化的形式,诸如游记、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传说、戏剧、音乐、电影、建筑等各种形式,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在旅游活动中也发挥着独有的功效,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增加了景点的蕴涵气质,从而提高了景点的品质,增加景区经济效益。因此,文化已成为了旅游业的一种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孝感有着众多的文化亮点,我认为,其中的“山寨文化”是孝感市的一项特色旅游资源,将山寨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可带来广泛而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对促进地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一、孝感的“山寨文化”

1、“山寨文化”的概念。要说“山寨文化”,先谈山寨,山寨一是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宋朝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龙州蕃部寇边》:“王钺又请於其前筑水礶山寨,以为戍守之所,朝廷皆从之。”《宋史?岳飞传》:“飞指画甚大,令已至伊洛,则太行一带山砦必有应者。”《元史?世祖纪七》:“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

州,得山寨百五,户百万一。”二是指穷地方,穷寨子,穷人住的地方。比如周星驰《功夫》里的猪笼城山寨。与其相对的是大宅,指有钱人住的地方。著名诗人、学者申宝峰有诗云:“有财居大宅,无财住山寨。大宅真才少,山寨尽是才。”三是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水浒传》第五一回:“吴学究道:‘山寨里头领多多致意,今番教吴用和雷都头特来请足下上山,同聚大义。’”《明史?项忠传》:“流民附贼者至百万……贼潜伏山砦,伺间出劫。”孝感的山寨主要指的其中的一和三。

而孝感的“山寨文化”资源则是以境内双峰山白云寨、孝昌县丰山镇天保寨、观音湖周边地区新寨、太平古寨、大悟山寨、老寨等十余处明清时期的山寨,它们主要是当地村民为抵御“匪患”和躲避战乱而修建的,它们是具有防御和居住功能的军事性质遗址,一般用土石垒砌,有寨墙、寨门、瞭望孔、射击孔和房基壕沟等文化遗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学术考古旅游价值。

2、孝感“山寨文化”资源的分布及其历史价值。孝感“山寨文化”资源在各县市区都有分布,相对于说山区和丘陵县市大悟、孝昌、安陆和孝南区的北部的一些地方,目前保存的多一些,保护的状态好一些,其中双峰山白云寨、孝昌县小悟乡红云寨、孝昌县丰山镇天保寨、观音湖周边地区新寨、双寨、尖山寨、花山寨、太平古寨、大悟山寨、凤塞、胡寨、老寨等十余处唐宋明清时期的山寨最为有名,山寨资源的开发保护上又以双峰山白云寨为首,比较系统,初具成效。

孝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山寨资源也形态繁多、异彩

纷呈,遍布孝感各地,成为孝感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品种之一。它们是孝感数千年农业文明的缩影,凝聚着历代孝感人民的理想、智慧和汗水,富有浓郁的历史、人文信息,体现了孝感人民的保家卫国思想和自强不息,更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们是不可复得的瑰宝,历经千百年传承至今,更是弥足珍贵。

3、“山寨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山寨文化”资源保护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依个人之管见,一是大力宣传“山寨文化”资源调查、保护的意义。要积极向各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同时广泛向社会宣传,让全社会重视“山寨文化”资源保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二是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在文物普查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摄影、GPS等现代化调查手段,对各“山寨文化”资源分布、规模形后、结构进行认真测绘,对其历史流传和历次修缮进行认真记录。对调查获得的资料及时进行汇总、研究,建立科学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开发和保护“山寨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旅游资源,就无从谈起旅游的开发,特别是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其形成都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沉淀,一定的人文积累,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对文化类旅游资源来说,必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我们要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与文化、旅游等管理部门携手,加强对“山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系列综合旅游开发。摸清“山寨文化”资源家底后,及时进行研究,对保存比较好、文物价值比较

高的及时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古迹。积极争取政府协调文物、宗教、旅游、城建、土地等部门携手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方案,统一规划,政策倾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当地居民加大保护投入,共同把“破旧”的“山寨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成为富有地方传统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寨,使得“山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显价值。

二、“山寨文化”资源的旅游内涵

1、文化带动旅游资源的形成。“山水借文章以显,文章也凭山水以传”,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这句话,十分形象同时也非常精辟的到出了文学与旅游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的关系。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物质世界与主观精神世界的“心物交融”的结果。中国的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天下山川江河,风景名胜,大都依赖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人们竟相旅游的热点。但同时,也有很多原本并不文明的景点,经过文人墨客描绘渲染,同样也能有“景以文明。景以文生”的效果。例如周庄的举世闻名有很大的原因就是陈逸飞的油画。

由某部文学作品或某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盛大旅游观光活动,由此带来的文化交流,可观的旅游收入,是对文化与旅游关系的最好解释与说明。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安静淳朴,唯美,此而引起了湘西旅游热;再如电影《芙蓉镇》的热播,无形之中宣传了芙蓉镇的文化,带动了当地经济,连那家“米豆腐”点也因此常胜不衰。孝感的“山寨文化”资源宣传应该也可以从中悟出一二。

2、文化使旅游更具内涵。一种文化现象可直接导致一种旅游资源的生成,而天然的旅游资源也会因为有文化的修饰润色而更具可观性。历代文人雅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美学鉴赏能力,他们的旅游活动往往带有强烈的审美追求,并通过文学作品或书法绘画表现更完美的意境;电影摄影更是一种直接追求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一般电影导演,摄影师选择的场景都具备至少某一方面的美学效果。所以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表现出来的景点更具有说服力,其特定视角的审美情趣对大众的观赏活动影响至深。

清代王显承的《竹枝词》写道:“遥怜十景试春游,东岭迢迢一径幽。记得碧门村口去,篮舆轻度到杭州。”诗的魅力启发游人的想象力,催化游人的情感,增加游兴等方面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诗的意境之美增加了竹海的自然之美,两者又相得益彰,互为升华,最终游人的美感得到加强,达到了旅游的目的性。

3、文化的群众性与感染力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前提。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旅游资源,必定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强烈的感染力。正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本身就是广泛收集民歌的基础上总汇而成的,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因为博采众常,必然有一定的感染力,之后,我国的文学艺术形式才渐渐多样化。文化的内容必定要接近生活,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之更为观众喜爱,接受,这样,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才能有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与旅游生命力。

4、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联系。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笔巨大的精

神财富,可以独立成为一种特别的旅游资源,同时更可以渗透到其他旅游资源中,赋予各类旅游资源更多的人文色彩。其渗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可视性。即文学内容可看,可摸,可听,或可同时参与的直观形式出现在其他旅游景点当中,比如“山寨文化”资源中的各类建筑。另一种是精神上的可感性,即文化以其自身长久以来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这种文化旅游资源,其更注重的是游客精神享受,并且这些“无形”的旅游资源免遭风雨侵蚀,并随着岁月而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山寨文化”资源旅游前景广阔

1、“山寨文化”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独特。“山寨”既是古代广大人民休养生息的场所,也是一座军事堡垒,以山寨为中心的古代军事文化旅游是具有独特性、参与性的亮点所在。良好的地理区位、优越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保留部分残桓断壁,我们可以按照古寨格局修葺部分景点,在游览区内设置观赏、演示等场所,并提供游客与当地旅游服务人员一起扮演古寨日常生活的活动。在此基础上,配套完善一些餐饮、茶室等设施,使游客在重现当年古寨烽烟战火的同时得到优良的放松和休憩;山寨作为鄂东北古代战争史和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基地加以开发,游客可在此放松心情,游山玩水,还可以体验古代战争场景,休闲中明得失,知兴衰。

2、“山寨文化”资源客源市场广阔。“山寨文化”资源的主要客源来自三级客源中心市场。一是孝感本地,孝感本地人口580万,是“山寨文化”资源日常游客的最大市场,也是目前已初步开发景区的

主要客源基地,在未来景区建设的前期阶段,它仍将是最大的客源地;二是武汉,随着大中城市假日经济的日益升温,武汉游客去往省内各风景旅游点的旅游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孝感作为武汉的“后花园”、武汉市100公里出行半径内环城游憩带的组成部分,独一无二的“山寨文化”旅游资源景点配之以齐全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将成为武汉市假日休闲度假旅游的热点景区。武汉游客将是未来开发成熟的景区的主要客源地;三是武汉1+8城市圈城市,随着武汉1+8城市圈的正式设立,城市圈内各城市之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逐渐建成通行,城市圈的一体化进程日渐增强,交通已不再成为障碍,城市圈内各城市游客是可以预见的稳定来源;四是周边省市,孝感优良的外部交通区位,特别是其与周边旅游区如河南信阳鸡公山景区、随洲大洪山景区、钟祥荆州等旅游城市的便捷交通,因京珠线、汉十线等高速公路的贯通而具有了一定的辐射力,将吸引一些周边省市游客来此旅游。

从以上按距离划分的客源地情形来看,近期的主要客源以孝感市为主,中期将会以武汉市的游客为主,远期则为武汉1+8城市圈城市的一体化。从旅游的一般规律来看,未来的目标市场将稳定在武汉市。

二○○九年六月十日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

成都特色旅游的成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1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出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由此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我国目前的旅游产业发展中,主要形成了几大类旅游方式,一类是主打自然风光的,例如桂林、黄山等,一类是主打民俗特色的,例如内蒙古、西藏等,一类是主打城市文化特色的,例如成都等。从最近几年的旅游产业发展数据来看,成都的特色旅游依靠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取得了成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成都特色旅游进行深入的了解,认真分析其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成都;特色旅游;成功;旅游产业;启示 从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来看,要想取得业绩的持续增长,就要在旅游特色上下功夫,或者是以风景取胜或者是以特色取胜。在这一点上,成都的特色旅游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成都的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是城市的特色景点和巴蜀文化,虽然没有奇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但是独特的城市景点却给游客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城市的定位,只有用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去吸引游客,才能保证旅游产业取得持续快速的增长。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成都的特色旅游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成都特色旅游的特点分析 通过了解发现,成都特色旅游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都的锦里代表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万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通过对这一古迹的挖掘和重建,突出了成都的文化特色。 (二)成都的宽窄巷子代表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到位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这一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反映了当地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到位。 (三)成都悠闲的生活成为了当地旅游发展的一大名片 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城市的文化氛围是重要的旅游元素,同时也是城市的名片之一。成都既是巴蜀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结合的成功范例,凡是到过成都旅游的游客,都会对成都悠闲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印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也将悠闲的生活当作了当地旅游发展的主要名片。 二.成都特色旅游的成功对旅游产业的启示 从成都特色旅游取得的成功来看,旅游产业要想取得持续健康的增长,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对城市的文明古迹进一步发掘重建,增加旅游卖点 任何一座城市中,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文明古迹。要想开发城市的旅游产业,就要对城市的文明古迹进行全面的发掘和整理,并对有价值的古迹进行修葺和重建,做到以景点吸引游客,以文明古迹和古代文化来吸引游客,提高城市旅游产业的整体品质,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增加旅游的卖点,达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二)要利用好城市的文化特点,做到多元文化的融合

论云南旅游资源和特点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2007-02-05 14:14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发布时间: 2003-9-2 作者: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

浅谈: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

浅谈: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 打造旅游引擎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只有增强文化底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才能迎来一片艳阳天。 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另一方面,从人文角度看,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首先,文化为旅游经济提供核心竞争力。现实中,旅游者的物质需求难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更难满足。而转换视角不难发现,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果设法突出文化特色形成区间文化特质,文化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去支配经济活动,创新旅游发展。 其次,文化给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国际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 再次,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

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关联,与旅游有关的文化产业的发达与否是旅游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与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又支持着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第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 从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来看,文化孕育着各类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鉴赏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许多文化产物都是人文旅游资源,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是一种特殊的、可利用的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用科学知识来解读,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同时,旅游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旅游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品位;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第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生互融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代旅游业中,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来看,抓住文化

立足生态优势 发展特色旅游业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内容摘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县生态旅游的主要策略: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热点;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优势特色旅游 目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4 二、阳山县生态旅游业的现状——————————————————4 (一)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生态旅游条件良好———————4 (二)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发展生态旅游初见成效————————4 三、阳山县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四、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5 (一)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5 (二)统一规化有序开发,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5 (三)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6 (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热点—————————————6 (五)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生态环境————————————6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7 (七)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发展———————————7 参考文献——————————————————————————8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生态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的新时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必然的选择。近年来,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出现于八十年代后期,最先明确使用这一名词的是塞勃罗斯·斯柯里(Ceballos-Lacurain)。他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考察、观赏、欣赏风景、野生动植物以及能在此地发现的所有现存的文化现象的特点的目的,到较为偏僻或未被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深入挖掘鞍山传统文化内涵,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鞍山传统文化内涵,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 发表时间:2019-01-15T14:34:11.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汪海鸥[导读] 城市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城市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深入挖掘城市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是使一个城市永葆其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文章通过对鞍山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探索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关系,希望能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鞍山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鞍山,传统文化,内涵,特色,文化品牌 一、鞍山冶铁文化及冶铁文化品牌 鞍山的鞍钢,素有“共和国钢铁长子”、“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祖国钢都”之称。“冶铁”文化作为鞍山的首要文化元素是毋庸置疑的,在鞍山城市建设中冶铁文化无处不在。因此,在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中冶铁文化无疑是是首要文化品牌之一。那么如何根据鞍钢特有的钢铁文化打造冶铁文化品牌呢?近日召开的2018年中国第九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中对鞍钢的工业遗产品牌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和展示,让更多相关学术研究人士对鞍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鞍山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鞍山冶铁文化品牌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更为可行的道路。除了有形的鞍钢工业文化遗产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之外,鞍钢工业文化的无形资产——“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和鞍钢的英模文化也是冶铁文化品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凝聚鞍山智慧,传承钢都文明,彰显区域特色,创新鞍山文化”的重要作用,是鞍山区域的特有品牌。 二、鞍山岫玉文化和岫玉文化品牌 鞍山岫玉文化源于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盛产岫岩玉石得来,岫岩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将鞍山岫玉文化与打造鞍山岫玉文化品牌相结合,除了大力宣传鞍山的岫玉文化品牌之外,还应提升岫玉产品等质量和工艺水平,使鞍山岫玉产品同他名玉种一样成为精品玉的代言。可喜的是,鞍山高校之一的辽宁科技大学开办了玉雕产品设计专业,依托鞍山地区岫岩玉石矿藏丰富的地域优势,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合作成立辽宁科技大学玉雕学院,并入驻岫岩玉文化产业园,旨在通过高校平台,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弘扬岫岩玉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相信通过这种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会将岫玉文化品牌更加发扬光大,为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添砖加瓦!三、鞍山千山文化和千山旅游品牌 鞍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千山文化。千山文化的概念比较广泛,它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三方面。。千山文化己成为鞍山旅游与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山旅游品牌现的确立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如期举办的的千山梨花节是鞍山市委市政府为增强鞍山旅游的知名度着力打造的生态旅游品牌。“赏梨花、游千山”不再是鞍山本地人所独有,精彩的梨花盛宴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光,领略钢都鞍山钢铁外表下的绰约多姿,不断助推鞍山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此外,近年来举办的千山国际登山旅游节也逐步成为了鞍山的城市名片,为千山的宣传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鞍山将借助“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的品牌效应,不断把登山运动与旅游特色经济相结合,努力实现登山运动与相关产业互补发展,走出一条绿色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 四、鞍山温泉文化和温泉旅游品牌 温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鞍山地区的地热水储量丰富、水温高、并且富含各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鞍山周边温泉文化的商业开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大批以温泉康复疗养和温泉体闲娱乐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相继建成鞍山温泉文化由于地域位置不同,主要划分为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和千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全国四大康复理疗中心、省五十佳境景、鞍山五大旅游景区之一。汤岗子温泉(疗养院)为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精湛医术的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制定了实施"外向牵动,开发国际市场"的方针和发展战略。在国外,曾先后同亚洲、南美洲、中东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内也建立了多处保健中心,合作开发汤岗子温泉资源,扩大汤岗子温泉品牌效应,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些举措对鞍山地区打造特色温泉文化品牌作出了有效的尝试。 五、古建筑群文化和古建筑遗址考古品牌 古建筑群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古代遗址。主要有小孤山仙人洞遗址、帕岩北沟遗址、析木石棚、沙河羊草庄战国遗址、险读县遗址、新昌县遗址、营城子遗址、辽墓与辽代画像石刻、西鞍山古矿洞、陶官屯金代农家遗址、明代长城遗址鞍山境内段、崔源族墓、牛庄古城、“黄瓦窑”遗址等。二是古代建筑。主要有古塔、鞍山骚堡、牛庄太平桥、岫岩卧鹿山效圣寺、海城三学寺和海城琉璃影壁、千山无量观古建筑群、千山五大禅林建筑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古代建筑遗存和遗址打造古建筑遗址考古品牌,让更多的人深入遗址现场进行考察,参观及进行保护性研究。通过这样的考古特色品牌打造,除了能提升鞍山本地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外,还可以增强大众对鞍山历史的了解,对鞍山城市历史文化品牌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鞍山近代建筑遗存及近代建筑遗址利用改造品牌 鞍山近代建筑遗存大多是日占时期以钢铁生产为中心兴建的工业生产建筑及与生活配套的建筑,也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在鞍山市区与制钢所厂区周边地区由中国人主导设计和建造的一些建筑,以及早期的欧洲教会建筑、沙俄铁路建筑。这些建筑,都是当前国内外重点关注的近代遗产,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但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鞍山的一些近现代建筑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年久失修,有的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竟然被随意拆除。还有些老建筑虽然后期经过了维护和修整,但是在修护中却采用了很多现代的建筑材料,使得老建筑面目全非。庆幸的是,对老建筑的保护,正在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切实保护好这些不可复制的近现代建筑,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也需要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参与。近代建筑遗址利用改造品牌现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些近代建筑遗存有的被加以改造修复延用至今,有的正在被改造成其他相关用途等待发挥其历史教育作用。 七、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非遗及民俗特色文化品牌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型消费,旅游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项,旅游不只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总是离不开文化,与文化息息相关,旅游的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推动。发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就相当于在寻找旅游景点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景点只要有了传统文化作为依托,这汪泉水才能永不干涸。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挖掘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当地旅游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游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对于一个景点来说,想要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他就一定要依靠时代所赋予自己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景色再美,也经不住时间的推敲和人们的考验。旅游资源不只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更需要依赖经济文化条件。所以,研究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考察走访,从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结合当地特产特色,不断进行丰富沉淀,保护文化内涵不消灭四个方面对于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 旅游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旅游资源,拥有足够丰富的旅游资源才能够吸引游客的目光。旅游资源往往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时,越来越开始更加重视他们的文化内涵。那些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的旅游景点自然便更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我们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对旅游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更加注重它的文化内涵。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时间的产物,所以在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时必然离不开对历史的挖掘。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是非常有帮助的。历史的年代感会使人感到纯厚的文化积淀。有故事,有历史的旅游资源必然得到较好的发展。 在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开发旅游资源的历史背景,借助相应的历史典故和有名的历史人物。例如,风波亭,秦桧跪姿石像等风景点都是借助大将军岳飞这个历史人物,和他精忠报国的历史典故作为这一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当人们站在风波亭中,想起岳飞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怀壮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锦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加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便能犹如感受到了当时的场景和氛围一般,这也是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价值所在。 除了利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我们当然也可以利用中国古代传说和一些神话故事。神话和传说以其独有的美好性往往能够使人记忆深刻,并且充满向往,以此作为旅游例如,山东蓬莱借助八仙过海的故事作为文化内涵。山东省济源县燕崖乡的织女洞和牛郎庙,牛郎织女相约的鹊桥和由此延伸出来的情人谷。 二、结合开发当地特产特色 文化具有差异性,它是各民族和地区进行生活实践的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文化氛围各不相同。旅游这项迁移类娱乐方式便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人们从一个地方短暂性的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往往是为了去体验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旅游文化也并不只是旅游文化的简单相加。旅游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虽然是历史,但它并不只是历史。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流趋势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流趋势 当今,世界旅游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准确把握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是极其重要的。 纵观1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世界旅游市场出现新格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东亚太经济的崛起,为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转移创造了经济平台。现在已经运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出现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量的经济区。东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世界的份额将从1995年的14.2%上升为2020年的27.3%,超过美洲(2020年为17.8%),位居世界第二。欧、美主宰世界旅游市场的局面已被打破,全球旅游市场已形成欧、亚、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在这一大格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加速了区域旅游的发展,使世界各大洲内部的区域性旅游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各主要旅游区内部的国际旅游者将占其国际客源的份额分别为:非洲为70.5%,美洲为71.0%,东亚太为78.5%,欧洲为 84.8%,中东为73.0%。度假旅游呈持续增长之势。从世界旅游业发展来看,度假旅游的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旅游的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放松休息、陶冶生活情趣等转变,度假旅游活动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者中度假人数比例的不断增大,现在度假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市场方向,世界旅游强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休闲度假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而海岛、滨海旅游度假则是旅游业的一大支柱,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如在百慕大、巴哈马、开曼群岛,旅游业收入占其国民收入的50%以上。目前,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地区、波罗的海及大西洋沿岸的海滨、海滩成了极负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我国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与保护,旅游景区的数目也正在快速增加。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与标准也越来越高。而一些旅游景区只是盲目的开发旅游资源,模仿其他景区,造成了景观雷同,层次低的后果,而且这类景区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与此同时,一些旅游景区建设尝试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把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做为景区建设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如何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便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概述、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对策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how to buil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bstract]Since 21st Century,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in China is developed and produced a lot .The number of tourist area is increased quickly.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culture, people mo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Some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just a blind development, imitate other scenic spots, with result in a similar landscape. This type of scenic spots is gradually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ts. At the same time, some try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 to buil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s a breakthroug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 Thus how to buil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buil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put forward the polic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tourism resources cultural connotation countermeasures

新型旅游产业基本特色及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旅游产业基本特色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旅游产业是国民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回顾我国旅游业经济变革历程,其主要面临着市场供需、旅游资源、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旅游产业在国内经济体系里的占有比较小,限制了新型产业经济模式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力倡导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旅游业在政策改革背景下取得了更多的机遇。新时期我国必须对旅游产业模式深化调整,以更好地推动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分析了新型旅游产业具有的基本特色,预测未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提出符合我国市场环境的旅游业改革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产业;特色;发展趋势;对策 新时期国民经济产业面临着诸多全新的发展环境,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等主流环境,对旅游业经营模式提出了许多改革方面的调整要求。从产业主体来说,旅游公司必须实时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以新环境为指导建立符合市场趋势的运营方案。若能将新型旅游产业特色融入到经济事业建设中,必然减小了旅游产业模式改进的难度,加快了新型经济体制的变革进程。因此,深入调查新型旅游产业的基本特色,科学地预测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这些对旅游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很有意义。 1新型旅游产业概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新型旅游产业链。所谓“新型旅游产业”,主要体现于产业结构层次的优化发展,以及产业规模标准化改革趋势,这类产业特点将会在国内促使一类新旅游业项目形成,最终带来了最大化产业经济收益。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不断变动调整,我国旅游业优化转型是必然趋势,这也说明了国家经济事业建设的改革趋势。当前,新型旅游产业趋势主要体现于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 2我国新型旅游产业基本特色 创新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产业,都是在不断创新调整中寻求最大化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经过长期经营与规划调整,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体系,并且以新时期环境为依据建立现代化产业规模。就目前状况来说,新型旅游产业呈现了多方面特色。具体表现: 21持续增长在保持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意味着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将掀起新兴产业热潮。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新型旅游业项目市场占有比、经营收益率、项目营运规模等均有明显增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完整版)谈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之民俗风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乃至一万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卓绝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在这里,要谈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不太实际,于是我挑选民俗风情来表现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点理解。 民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现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表现民族传统、心态、生活方式的因素,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 例如,所谓古者“未有麻丝、衣其羽皮”,“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正是早期自然生活习俗的真实写照;例如江南的竹文化,北方的牧区毡蓬住房形式,这些独特的文化风俗正是由于当地的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再例如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灵魂的迷信,成为后世信仰民俗传承的主要来源。 而把以上那些民俗活动总结并表现的更为有组织和系统的当然是我国的那些传统节日了。在我国现代的生活中的传统民俗节日,因剔除了封建迷信糟粕,往往只保留了节日的外在习惯,如节日的饮食、娱乐活动等。从内容上考察,传统节日可以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其中既有单一性的节日,更多综合性的节日。 节日都多种多样,那我们的民俗自然有多样性这一特点!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时的多次文化融合,佛学的东渐,汉、唐了两代文化整合的气魄,元、清两代的多民族共处,这众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反映在我国的民俗上,决定了它们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必然要呈现出多民族性的特点。 我国民俗特点的另外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其的实用性。 实用性,即一种“有所为的活动”。民俗学界普通认为:“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民俗信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俗事项有利于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因此,可以说民俗活动乃是一种所为的活动。由于折中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事象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表现合家团圆,亲友间礼尚往来的情感交流活动,这表明了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心态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和”,“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实用性也就是扣准这个“和”字。我国民俗的实用性,具体地说,可以巩固和强化家庭的世系,增强祖宗观念和家庭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民俗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起到助团结、促和睦、调感情等作用,通过礼仪和祝愿的渠道,使亲朋好友团聚,加强人的伦理观念,调和人的思想感情,使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趋于和谐。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例如赛龙舟、荡秋千、赛马、斗马、跳月、走街、踏青、登高、对歌、除旧扫房、迎春喜祝、民间花会、游艺表演等等,与人们追求的健康、调剂生活、增强情趣、娱乐休息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传统民俗具有多种功能,其“良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不健康的“陋俗”则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对传统民俗中的“陋俗”必须加以改革,剔除糟粕的东西。中国著名学者、民俗学专家钟敬文教授指出:“民俗现象,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概括起来,民俗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民俗对人们可以在法律、纪律、道德、行为等方面起规范作用。民俗与国家政策法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一个国家的政治措施要符合民心民情,要结合国情,而民俗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正是重要的民心、民情、国情的标志所在。培根说:“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为,则多半取决于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