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多达19项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一定的流动资金预算。按照正常状态,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平均投资回收期为12年,甚至更长。地皮成本是造成国内打球贵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尔夫俱乐部投资的近一半是地价。

(3)高维护

草坪和设施的维护管理费用高昂也是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一个主要成本因素。中国现时高尔夫球会90%以上的技术、设备都是依赖国外进口,美国高尔夫研究的数据表明,在2002年全球20亿美元设备出口额中,中国占43%,达8.6亿美元。

(4)高管理

高尔夫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本土管理人才的短缺,我国高尔夫球会的管理人才大都需要从国外引进,这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增加了投资成本。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过高的成本因素造成高尔夫发展的生存压力,为了收回成本,俱乐部只有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实现,于是形成了高尔夫的“门槛偏见”,结果导致客源不足,球会难以生存维系,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高尔夫的健康发展。

2、行业因素

(1)起步晚,不成熟

高尔夫在我国尚处于起阶段,无论是高尔夫的理论研究,还是关于高尔夫的实践探索,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东西都需经过照搬模仿,方能弥补我国高尔夫发展现实的不足。但我国的国情毕竟有它自身的特色,高尔夫的发展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不能盲目走捷径。我国的许多高尔夫俱乐部之所以经营不善,原因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运作模式,因此,我国高尔夫的发展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2)产业规划不合理,产业标准不规范

产业归属始终是我国高尔夫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国家的行业划分标准里,高尔夫属于娱乐业,具体指主要面向社会开放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和综合体育娱乐场所的管理活动。按照这种划分标准,高尔夫属于体育休闲产业的一部分,其产业归属当是体育事业,应该按体育事业的行业标准来规划,而实际上,高尔夫却被“错位”地划分成为娱乐业,相反,作为体育主管部门的国家体育总

局又无全权来履行它的职责,这无疑将高尔夫置于“当管不管”之境,以致出现审批途径混乱,税收偏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尔夫产业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3)产业链不健全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必将以健全的产业链作为支撑,如此才能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产业的正常运行。高尔夫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集高尔夫竞赛表演、高尔夫用品制造、高尔夫教育培训、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传媒广告、餐饮住宿等为一体,任何方面的缺失,都将影响其整体效益的发挥。

我国高尔夫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因此产业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诸如高尔夫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模式之困”“品牌之困”“经营之困”三大困境,高尔夫用品的“中国制造”现象,这都是我国高尔夫产业链不健全的具体体现。故而高尔夫的联动效应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4)行业人才短缺

高尔夫在我国是新兴行业,同其他成熟行业相比,我国高尔夫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高尔夫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我国高尔夫的发展。

而且,我国高尔夫教育事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高尔夫现实人才短缺这一需求,很多人才不得不依靠引进,加剧了投资成本。随着高尔夫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这一行业对高尔夫从业人才的需求缺口也会进一步扩大。可见,行业人才短缺仍将成为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主要“瓶颈”。

3、社会媒体因素

著名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学者卢元镇教授评价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如是说:“高尔夫在中国受到欢迎的程度与遭到的抵制是同样强烈的,高尔夫在西方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而中国在浓缩这个过程,在这个微妙的过程中,高尔夫很容易被当成经济过热、贪大求洋的代名词,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却只服务于小范围的人,对环境的潜在破坏,这是高尔夫受到的主要批评。”

卢教授的这段评论,一语点破高尔夫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占地说、环境污染说、形象工程说”“有毒草坪、绿色鸦片”等等成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