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颐和园的长廊》教案3

2018-2019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颐和园的长廊》教案3
2018-2019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颐和园的长廊》教案3

1.

2.

3.

1.

2.?

1.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

2.1段进行质疑。(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

1.3~10段。

2.3段在文中有什

A第8~10段。

B8段在第8~10段中有什么作用?

C

4.

5.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文字中

6.细描写了长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调皮的太阳 调皮的太阳来到屋子里,掀开被子,催小朋友旱早起床。 调皮的太阳来到田野里,使足劲儿把庄稼往高处拔。 调皮的太阳来到果园里,掏出画笔把苹果涂成红的,把梨子涂成黄的…… 调皮的太阳挂在空中睡午觉,温暖着小朋友的梦。 调皮的太阳躲进乌云捉迷藏,慌得妈妈赶紧把被子收进屋子里。 调皮的太阳玩累了,红着脸躲进西山妈妈的怀里。 (1)短文说的是调皮的______。 (2)调皮的太阳来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3)连一连。 太阳在空中睡午觉______ 妈妈赶紧收被子 太阳躲进乌云______ 躲进西山妈妈的怀里 太阳玩累了______ 温暖小朋友的梦 2. 先读给同学听,再做一做。 华华和爸爸 画画的是华华,画的是爸爸, 华华爱画,爸爸爱花,爸爸爱华华画的画。 (1)这段话中,每一小句最后一个字都含有相同的拼音字母( ) ①h ②ua ③a ④b (2)判断: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①华华爱画画,画的是爸爸的花。______ ②爸爸爱华华画的画,也爱花。______ (3)跟“画画”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 ①看看②数数③听听④闻闻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浓碧 袁鹰 是谁将百里漓江,船行在绿玻璃上, 染成浓碧?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绿草在水底探出头来,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像是向水面上问: 轻软又柔和?你下来吗? (1)诗人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漓江的水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这首诗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方法,读起来特别生动有趣。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有哪些感人的表现,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知京剧艺术,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具体描写盖叫天在一次表演中的言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盖叫天演出的剧照及有关文字资料。 2.京剧录像或录音片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然后介绍盖叫天其人及其京剧表演成就。引入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自选方式通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字典或与学伴一起以多种形式合作,完成生字、词语的学习。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本文写的是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为避免别人受伤而致自己受重伤并坚持演出的感人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文中盖叫天受伤后的行为。(盖叫天忍着……)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盖叫天受伤后的言行的句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盖叫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此时此刻你想对盖叫天说些什么?

3.对比读。先读盖叫天说的话,再将文中对盖叫天伤势的描写与带伤坚持表演的描写对比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盖叫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言行。(理解盖叫天伤势之重、疼痛之剧、毅力之坚、精神之崇高,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4.默读课文,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盖叫天热爱京剧表演艺术。 5.再次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根据课文的描述和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演一下盖叫天的英姿。(学生的表演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联系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2.你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脸谱的丰富多彩,知道这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附:板书设计 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盖叫天 表演… 活灵活现 救人…受伤 决不能倒下 忍痛…坚持 (爱岗敬业精神)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倡导自主识字,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2、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礼物》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会认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 4、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设想:讲这篇课文不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让学生从朗读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课前先让学生把自己心爱的礼物带来,给大家介绍这个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的。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最后再让学生仿写。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礼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材分析 本册 教材仍采用 主题单元的 形式,全册 共12个主题 单元,其中 第七单元 《集市和超 市》为开放 单元。这些 主题有表现 自然世界风 貌的,如 “色彩” “声音” “塞北江 南”“鸟 儿”和“奇 妙的海底世 界”;有反 映儿童成长 过程的,如 “我们和 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

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和任务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 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 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教学活动与措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P4-P5 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因为。)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过关训练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过关训练1. 仿写拟人句。 例: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①死亡在洪水中逼近。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了。 2. 按要求写句子。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2)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改为“把”字句)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2)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缩句) (3)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4. 完成比喻句。 ①弯弯的金水河像______横贯东西。 ②御花园里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如同______一样美。 ③故宫就是一座______。 5. 我能在横线上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 ②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______ 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 ④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 6. 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是拟人句的画“△”。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______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_ ③走了不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 ④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7. 下列古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积累运用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 1. 读题。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1. 读第一、二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方位、环境等) 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 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四、总结全文,练习背诵 1.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自主练习背诵。 五、拓展练习,激发情感 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英语第三册教案 第 1 单元内容:Don’t walk本单元总课时:7 课题:Unit 1 Don’t walk 授课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故事教学 教材分析:先锋英语教材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基本出发点,主人公都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和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儿童。书中选用的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并采用任务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0发挥想象,动手动口,合作参与,在实际交流中发展交流的能力。 本单元是北师大版先锋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故事教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Mocky在公共场合做了一些不文明行为,找到了Ken, Ann的阻止。围绕这一情景展开对祈使句的学习,话题中包含的重点句子出现的频率较高,语言较简单,重在对故事的理解,了解功能句的适用场景。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2年的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并且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本册书第一单元Don’t walk,密切联系实际,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做的一些事情与不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英语的世界,让他们明白英语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之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接触过祈使句,比较生疏。但由于语言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理念:由复习动词入手,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在公共场合看到的不文明行为,进入学习,讨论主人公Mocky的行为是否可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白故事大意。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right, left, again, litter, worry, move, here's your money.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以旧引新.利用媒体技术,创造情境,利用角色扮演,进行语言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故事的学习,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 教学重点:明白故事大意 教学难点:单词litter, worry, move, here’s your money 教学准备:教学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s. T: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二、Warm up (3分钟) Simon says: walk, run, jump, swim, dance T: Today we will learn Unit 1; the title is “Don’t walk”. (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Read after me. 领读课题,让学生思考意思 First I want to ask you a question. In our life, what kind of public sign can you see? For example, when we go to the park, we may see this sign. (出示禁止游泳的标志) (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公共标志。将学生说的标志列在黑板上) T: Good,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function is. 让学生说说这些公共标志的作用。 Yes, you are right. In English, if we want to warn sb not to do sth. We may use “Don’t”. Let’s go to see the text together. 三、Presentation of the story (3-5分) T: Now look at the story. When you watch it, please think what

最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2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01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201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 4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

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解法一:3×4+6 =12+6 =18(元)

2020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0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 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新】2019-2020精选(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藏高原(二)-优质教案(1)

【最新】2019-2020精选(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藏高原(二)-优质教案(1)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 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 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 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 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 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 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 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第四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课件、食物面包、饼干、饮料的图片。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综合:3×4+6 12+6=18(元) =12+6 =1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小熊购物(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 矿区一下刘萍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方法 发现法,练习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由易到难引入新知 教师出示目标。PPT1 谁来说说从目标中你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随机板书课题: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同学们,你们会计算下面题吗?出示PPT3、4。(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明白20×2可以转化成20+20来计算,300× 2可以转化成300+300来计算。) 小朋友,你们太棒了!下面这道题你们能快速算出结果吗?出示PPT4。(先自己想一想、做一做,再小组交流,集体展示,让学生从复习中很轻松地进入到本节课要解决的目标中。) 全班交流展示,总结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出示PPT5,快速口算,要求每组3号学生口算第1小组口算题,每组4号学生口算第2组口算题。(设计意图: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教学情境图。课件6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从情境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观察图后学生会找出:一共有3捆小树,每捆有20棵这些数学信息。学生也会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小树?”这样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继续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 “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借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小数。教材选择“能通过吗”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关键的问题是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1角=()元;把1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分米=()米。一旦突破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例如,由1元=10角,1角=0.1元,就可以推知10个0.1元等于1元等。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0.1是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会即可。 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