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证医学最全问答题(昆医)

询证医学最全问答题(昆医)
询证医学最全问答题(昆医)

一、循证医学实践(循证实践)的组成部分:临床医生、患者、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医疗环境。

二、实践循证医学(循证实践)的基本条件:1.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宏观指导2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师和患者的参与3必要的硬件设备4.明确目的,准确定位,学以致用,持之以恒

三、基本步骤和方法:1.确定拟弄清的临床问题 2.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 3.严格的文献评价 4.应用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5.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四.循证医学实践(循证实践)的目的:1加强临床医生的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2弄清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的危险因素 3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4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治疗措施,指导合理用药5改善患者预后6促进卫生管理决策

五、循证医学实践(循证实践)对临床医学的影响:1促进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2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3发掘临床难题,促进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4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的科学化5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六、问题的类型:1一般性问题:涉及患者的一般知识性问题2特殊的临床问题:患者的特殊问题→干预→干预措施的选择→干预最后结局问题3患者所关心的问题或者问题的类型

4背景问题: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可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面。5前景问题:关于处理、治疗患者的专门知识的问题,也涉及治疗相关的患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方面。

七、敏感性分析:1敏感性分析主要针对研究特征或类型如方法学质量,通过排除某些低质量的研究、或非盲法的研究以探讨对总效应的影响。 2目的是测试决策分析结论的稳定性;

3回答问题是:当概率及结局效用值等在可能的范围内变动时,决策分析的结论会改变吗?

4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式有:改变纳入标准(特别是尚有争议的研究)、排除低质量的研究、采用不同统计方法/模型分析同一资料等。

八、提出问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问题的来源: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试验、预后、治疗、预防。2问题难以清楚表达:找出障碍所在,分两步构建问题。3问题多而时间少:选择应优先回答的问题。4确定问题的范围:应考虑所具有的资源和条件、临床意义、研究质量。

九、临床研究证据(临床证据)的分类:

按研究方法分类:原始研究证据、二次研究证据

二次研究证据:系统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临床实践指南、卫生经济学研究

十、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1分解问题:PICO模式P:患者或人群;I:干预措施;C:备选措施; O:结果2选择检索方式: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3确定检索词:主题词、自由词4制定检索策略,开始检索5评价检索结果6必要时再检索,修改完善检索策略

十一、采用主题词检索需要考虑的因素:1. 不同的数据库使用不同的主题词表 2. 确定与检索主题相匹配的医学主题词3. 确定可对主题词检索范围进行限定的副主题词 4. 确定是否对主题词进行扩展检索。

十二、采用关键词检索需要考虑的因素:1. 注意筛选同义词 2. 注意词形变化3. 注意词的拼写差异 4. 注意缩写词。

十三、临床研究证据(临床证据)的资源:

1数据库资源:书目数据库、(医学索引在线) EMBASE;2国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3CNKI 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4临床研究专用数据库5网站资源

十四、Meta分析的目的:1增大样本含量,减少随机误差所致的差异,增大和提高统计分析效能2探讨多个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实现不一致研究结果间的定量综合,即分析多个

3同类研究的分歧和原因4增加效应量的估计精度5引出新的见解6节省研究经费

十六、异质性分析与处理方法原则:1同质(P >0.05,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不存在异质性);2存在异质性(P≤0.05,I2>50%)(存在异质性):①找出产生异质性(临床、方法学)的原因:如疗程长短、用药剂量、病情轻重、对照选择等是否相同,然后采用亚组分析、Breslow-Day法和回归近似法。②未能消除异质性的资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3服从自由度为K-1的χ2分布

十七、诊断性试验:1真实性:是否用盲法将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做过独立的对比研究;该诊断性试验是否包括了适当的病谱;诊断性试验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影响到参考标准的实施;如将该试验应用于另一组病例,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真实性。2重要性:是否通过该项诊断性试验,能正确诊断或鉴别该患者有无特定的目标疾病;是否做了分层似然比的计算。3实用性:该试验是否能在本单位开展并能进行正确的检测;我们在临床上是否能够合理估算病人的验前概率;检测后得到的验后概率是否有助于我们对病人的处理

十八、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A型反应:量变型异常,有些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直接关系。是由于药理作用过强所致。B型反应:质变型异常,某些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而与药物异常性和患者异常性有关。

十九、药物不良反应的诊断Karach和Lasagna法:1时序性:这种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是否发生在被怀疑的药物应用之后。2去激发(dechallenge)试验:在停止使用被怀疑的药物或减少其剂量时,不良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3再激发(rechallenge)试验:药物清除后,重新使用被怀疑的药物后,不良反应是否重新出现;B型不良反应慎用。4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是否与已知研究所证实的反应表现与类型相似5是否考虑了混杂因素(并发症、合并症、合并用药与治疗等)的影响

二十、如何对临床研究证据(临床证据)进行分级?

1、EBM证据的分级:级别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的RCT的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级别Ⅱ: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RCT。级别Ⅲ: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级别Ⅳ: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比较和相关描述及病例研究。级别Ⅴ: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2、有关干预评价的证据:按证据强度分为五级:一级证据: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二级证据:单个样本量足够的RCT;三级证据: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

四级证据: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证据:专家意见、传统综述、病例报告

3、有关诊断评价的证据:一级证据:对恰当的患病人群采用与金标准诊断进行盲法比较检验的高质量研究;二级证据:具有下列一项或二项的:研究疾病谱较窄的患病人群(如只包括典型的病人),有金标准但未采用盲法(容易产生偏倚),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不是恰当的患病人群);三级证据:有上述中的三条。四级证据:专家意见

二一、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1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2是否隐藏了随机分配方案3组间基线是否可比4研究对象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所有的研究对象都纳入了随访5是否根据随机分组的情况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结果分析6是否对研究对象、医生、研究人员采用盲法7除试验方法不同外,各组患者接受的其他治疗方法是否相同。

二八、何为预后因素?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答:预后因素:凡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可称为预后因素。若患者具有这些因素,在疾病过程中会影响某种结局的发生概率。影响因素:1病情,诊治时间,病程,合并症2年龄,性别3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因素4疾病特有因素5个体特征,身体素质。

二九、简述传统综述的含义及特点?答:传统综述,定义: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述性描述。特点: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纵向的进展,横向的比较。2评述性: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应作者的观点和见解3先进性:要搜集最新心资料,获取最新内容。

三十、如何正确引导病人的价值观及意愿:1.清楚治疗方案的利弊,并加以权衡2.提供有效实用与病人疾病相关的信息3.帮助病人理解信息的方法4.医患双方共同参与治疗决策

三一、简述评价临床证据(临床证据)的重要性及如何高效阅读医学文献?答:1证据来源复杂2证据质量良莠不齐3临床研究证据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1明确阅读文献的目的2熟悉文献的基本结构3选择性的阅读文献。

三二、在防治性研究中设置对照的重要性:治疗后所产生的病情变化,不仅仅是所给治疗的特异性作用结果,还可能包含:①疾病的自行缓解②霍桑效应③安慰剂效应

三三、对照组的作用:1.识别所考核治疗措施本身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治疗组以外,另

行设立一个同样受到关注的对照组,并给予安慰剂,最后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2.确定新的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或安全性

三四、提高诊断性研究证据质量的方法:1.样本量得估计要足够2.统计学推断要合理3.控制诊断试验研究中常见的偏倚4.正常参考值的确立要合理。

三五、内在真实性评价内容。1科研设计科学性 2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3选择性偏倚4测量性偏倚5混杂偏倚的处理6机遇因素(I、II型错误)7患者依从性

三六、评价防治性研究证据的科学性:第一、证据是否来源于RCT:1、最关键的是:是否设立对照组;是否采取随几化分配治疗方案;实现随机分配隐藏;是否采用盲法。

2、报到结果是否:包括全部纳入的病例;全部临床有关结果;被研究对象有明确限定;明确防治措施具体内容。

3、评价文献资料。

第二、证据是否源于SR的研究结果。第三、证据是否源于经济分析的结果。第四、证据是否源于临床决策分析的结果。

三七、CPG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1提高医疗质量;2改变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水平差异;3减少医疗费用;4继续教育的优良教材;5医疗质量的检查依据;6医疗保险机构掌握医疗保险政策的凭据。三八、CPG的制定方法和过程。1成立工作组;2收集文献和系统评价;3征求专家意见;4考虑所有形成的诊疗意见在实施过程中的政策问题和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5将CPG草稿向全国有关专家和机构征求意见;6定期修订。

三九、CDA临床决策分析遵循的原则。1真实性:接受评价的决策方案真实的放映了客观情况,据以制定及评价决策方案的依据必须真实;2信息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尽可能收集并严格评价国内外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3可行性:决策的目标和拟采取的措施合理可行。

四十、临床决策过程:1明确问题:分析面临问题、达到的目标、备选方案、影响因素、需要的信息等。全面把握,为决策打好基础。2组织问题:问题组成,问题之间的联系,失态发展的趋势;用直观方法把各方案实施的进程、演变、结局形象地表现出来3搜集信息:决策中最为核心的一步,决策的前提,充分的信息和有用的证据,包括各种可能事件的概率、结局的量化指标(生存率、生存质量、成本等)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公式或模型,各方案的期望值,决策者参考;5敏感性分析:决策的稳健性。

四一、为什么需要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实践的差异大:缩小差异、规范医疗行为,使患者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2医疗费用问题: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制定一套规范化的治疗措施,对于制定医疗费用的赔偿政策、合理高效的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有重要意义;3医疗措施的不当使用:滥用、误用、使用不足。

四二、决策树分析过程:1明确决策问题,确定备选方案;2列出所有可能的直接结局及最终结果;3明确各种结局可能出现的概率;4对最终临床结局适宜的效用值赋值;5计算备选方案期望值,选择期望值最高的备选方案为决策方案;6应用敏感性实验检测决策分析的结论。

四三、决策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1是否包含了所有重要的决策方案及结局;

2在确定事件概率时,是否采用了敏感的方法鉴别、收集和整合有关证据;3效用值是否从可信赖的来源取得;4是否应用敏感性实验分析对于临床决策方案的不确定性程度进行了检验。

四四、后效评价循证临床实践(循证实践)结果的原因。1“证据”具有时效性;2循证临床实践重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3促进新证据的产生,改进临床实践,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四五、常用的临床决策分析方法:1模型法:决策树分析法、Markov决策模型;2阈值决策法:诊断阈值决策、治疗阈值决策。

四六、循证临床实践后效评价的内容。1提出问题:再评价问题的组成,以及是否反映了临床实际;2寻找证据:再评价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3评价证据:再评价各种标准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4应用证据:再评价证据在实际患者中的应用;5后效评价:若不满意则应再评价。

四七、SR系统评价的作用和意义。1是循证临床实践的需要;2是临床研究发展的需要;3是确定研究课题的需要;4是应对信息爆炸的挑战。

四八、SR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确定系统综述目的,拟定计划书;3检索并选择研究;4对纳入的研

究进行质量评价;5收集资料;6分析、形成结果(Meta分析)7结果的解析;8系统综述的改进与更新。四九、SR系统分析和Meta的关系。1、SR是采用偏倚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明确的科学方法,对原始研究进行的系统综合,定量或定性;2、Meta分析师一种合并几个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方法,可能是或不是系统、定量或定性的。

五十、卫生技术评估的目的。通过卫生技术评估,可以从多方面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

1可为调控机构等提供药物、治疗方案或程序和其它技术是否进入的决策依据;2帮助卫生技术的提供者和付费者决定应列入卫生福利计划的卫生技术,确定合理的报销项目和比例;3帮助卫生部门的官员制定公共卫生计划;4制定卫生技术的生产、应用、维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指标。

五一、Cochran SR是最高级证据的原因。SR对某一疾病、干预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研究并逐一严格评价分析,定量合成,得出综合结果。而Cochrane SR有世界上权威统计学家和流行病专家领导的方法学工作组进行方法学研究,有不断更新的统一工作手册,使用统一的系统评价软件,有完善的方法学培训体系,有评价组健全的指导、审稿和编辑系统,文献发表后反馈及修改机制,有完善的临床资料库及全面的检索策略以尽量减少发表偏倚等,使之成为平均质量较高的最高证据。

五二、循证医学的基础是什么? ①素质良好的医生;②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④患者的参与及合作;⑤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五三、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①弄清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②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③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④分析和应用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其生存质量;⑤提供可用于卫生管理的最佳研究证据,促进管理决策科学化。

五四、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①确定临床问题②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的评价文献④应用于最佳成果于临床决策⑤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五五、证据的质量如何分级? 级别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的RCT的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级别Ⅱ: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RCT。级别Ⅲ: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级别Ⅳ: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比较和相关描述及病例研究。级别Ⅴ: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五六、循证医学如何评价证据是否最佳? ①首先是分析评价证据的真实性;②其次是评价其对于临床医疗实践是否具有重要价值;③最后是分析是否能适用于面临的临床问题。

五七、Meta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①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②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③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④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五八、进行Meta分析的指征是什么?目前认为Meta分析主要适用于随机化对照试验(RCT)结果的综合,尤其存在以下指征:①需要做出一项紧急决定,而又缺乏时间进行一项新的试验;②目前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③有关药物和其他治疗,特别是副作用评价方法的研究;④研究结果矛盾时。

五九、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①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②检索资料;③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④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⑤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⑥资料的统计学处理;⑦敏感性分析;⑧形成结果报告。

六十、研究证据的来源有哪些? (1)原始资料来源包括专著、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著、电子出版物等。例如医学索引在线(Medline)、Embase数据库(Embase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EBM/CCD)和国立研究注册(NRR)等等。(2)经系统评价的二次研究资料包括循证医学教科书、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网站等。例如Cochrane图书馆(CL)、循证医学评价(EBMR)、循证医学杂志(EBM)、国立指南库(NGC)、指南(Guidelines)等等。

六一在临床循证医学实践中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其第一步,请简述临床问题的来源?1,病史和体格检查:怎样恰当地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和解释其发现;2,病因:怎样识别疾病的原因(包括医源性);3,临床表现:疾病临床表现的频度和时间,怎样应用这些知识来进行病人的分类;4,鉴别诊断:当考虑病人临床表现的可能原因时,怎样鉴别出那些可能的、严重的并对治疗有反映的原因。5,诊断性试验:怎样基

与精确性、准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及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和解释诊断性试验,以便确定或排除某种诊断。6,预后:怎样估计病人可能的病程和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结局。7,治疗:怎样为病人选择利大于害,并价有所值的治疗方法。8,预防:怎样通过识别和纠正危险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如何通过筛查来早期诊断疾病。

六一、、原始治疗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一般要考虑哪些方面?首先,分写是来自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方案,是否有恰当的对照组。其次,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第三,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和安全。第四,分析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倚因素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依从性如何。第五,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结果与结论是否真实和可靠。这些都是涉及证据真实性的关键因素

六二、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一、效应量的统计描述:可采用的效用量有RR,OR,RD,WMD,SD。二、异质性检验:Q检验,异质性来源与处理。三、合并效应量估计与统计推断。四、敏感性分析

六三、简述医疗保密的内容。患者的所有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内容。医生应饱受患者隐私和秘密,即为患者保密。但由于医疗的特殊性,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又不能向患者透露真实病情,即对患者保密。医务人员不向患者讲真话,而采用“善意的谎言”,以保证诊治的效果,这在道德上是允许的,但应在得到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才能实施

六四、请简述影响预后研究质量的因素:1)集中性偏倚(又称就诊偏倚),控制措施有:随机化,限制,配对,分层,多因素分析。2)迁移性偏倚(又称撤离偏倚)。病人退出研究或移动到别的队列,都与预后有关。

3)测量性偏倚,如果概念模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就容易出错,影响研究结果

六五、简述病因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价对循证诊治的重要性:①一句流行病学的宏观证据作出决策。②一句临床医疗实践的观察作出决策。③医疗决策应注重社会效益

六六、请简述决策树分析的步骤。第一步,明确决策问题,确定备选决策方案。第二步,用别个列出所有可能的发生的机会事件及最终结局,通过决策结、机会结直至结局结的连结,展示事件的客观顺序。第三步,明确各种结局可能出现的概率。第四步,对最终临床结局用是以的效用值赋值。第五步,计算每一种备选决策方案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期望值,从各种备选方案的比较中,选择期望值最高的备选方案为最佳决策方案。第六步,应用敏感性试验对决策分析的结论进行测试。

六七、应用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于具体临床工作时,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①文献报告中的结果是否适合于我经治的病人②估计不良反应对我经治的病人的影响③了解病人的医院和希望解决的问题④选择疾病治疗中更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方法。

六八、系统评价与叙述性文献综述的区别

六九、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试说明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虽然循证医学将会大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如社会、自然或环境问题;(2)建立有效的产生、总结、传播和利用医疗证据的体系,需要花费一定的资源,虽然从长远看,循证医学会降低医疗费用,但其不能确保在每一个具体的阶段性治疗措施中一定更廉价;(3)原始文献研究背景和研究质量不一,即使经过严格

的证据评价,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结论仍有可能存在各种偏倚;(4)应用循证医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指导医疗卫生决策,为病人提供服务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如地理上的、组织方面的、传统习惯性的、法律和行为方面的因素等,致使一项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根本无法推行,或根本不被病人接受。即使现在可以推行的措施,由于受诊断方法和水平,医生的水平和积极性,病人的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医疗卫生决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它又是一个经济和伦理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将他拥有的所有财产都用于医治疾病和提高健康,还必须考虑生活的其他需要。如何分配资源是一个个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同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一个病人使用了一项昂贵的检查或治疗,意味着很多其他病人可能失去了诊治的机会。决策者必须兼顾个人和社会利益,在经济和伦理原则面前,往往科学证据也不得不做一定的让步。

七十、试论述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评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循证医学是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临床流行病学是循证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另一方面,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需要吸收和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在循证医学的思想指导下流行病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将更为科学和系统。系统评价是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指导下对文献进行的二次评价,是具体的实践过程,如果没有循证医学作为指导,对文献的利用只会是自发、零乱、单一、孤立的,其结果相对不可靠,而质量高的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的要求和基础。(2)区别: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强调要建立自觉去寻找、研究和运用最佳的证据,并与自身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相结合来指导实践的思想,其目的是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循证医学首先是指导实践的一种思想,是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临床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严谨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研究患病群体病人,其主要特征是一门指导临床科研的方法学。而系统评价是对文献的严格评价和系统综合的一种方法,其应用的领域不仅限于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所包含的内容也远远超过系统评价

七一、试阐述循证医学与传统临床医学的区别。循证医学和传统临床医学的主要目的都是要解决临床问题,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区别。

(1)传统临床医学检索文献不够系统和完全;而循证医学检索文献系统、完全,为循证医学实践获取最佳证据奠定坚实的基础。(2)传统的临床医学缺乏评价标准,评价证据不严格,偏倚多;而循证医学需要对一个研究证据的质量做科学的鉴别,分析它的真实性程度,进一步评价运用于临床医疗是否有重要价值,最后看这种证据是否能适用于具体的临床实践,使得经过严格评价的证据真实、可靠、适用。(3)传统的临床医学认为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加上来自非系统观察的临床经验就可以判断患者预后、疗效及评价诊疗方法。这样指导临床决策的科学性有一定限制,实用性也不肯定;而循证医学认为这些不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全部依据,强调来自经系统研究得到的最佳证据,这样指导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强。

(4)传统的临床医学仅通过传统的医学培训方法评价新的诊治方法,常常使得一些有效的疗法长期得不到推广,而一些无效或有害的疗法却广泛使用,高额费用购买的医疗服务却没有效果,提高医疗水平的能力不肯定。而循证医学是基于研究证据的临床实践,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临床实践的差异;新药研制采取更科学的临床试验方法,更易获得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新药;通过对医疗措施进行评价和规范,根据科学证据制定医疗费用补偿政策,合理而高效地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证据为基础选择治疗措施,满足病人得到既有效又经济的医疗服务的要求;治病过程从以医生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对治疗效果重新定义,从而不断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七二、请将下列证据进行分类:(1)随机对照试验;(2)系统评价;(3)队列研究;(4)横断面调查设计;(5)临床决策分析;(6)临床证据手册;(7)交叉试验;(8)病例-对照研究;(9)卫生技术评估;(10)临床实践指南。答:1原始研究证据: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队列研究、前后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非传统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及叙述性研究等。2二次研究证据包括:系统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临床实践指南。

七三、写出2~3个常见的证据库,护理相关的证据库。1、.原始研究证据:Medline、 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 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库2、二次研究证据:(1)数据库①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 CL);②循证

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 Medicine Reviews; EBMR);(2)期刊(Journals) ①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 Based Medcine ;EBM);②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杂志俱乐部(ACP Journal Club);③循证护理杂志 (Evidence Based Nursing)(3)指南(Guidelines) ①国立指南库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 七四、举例说明采取PICO 策略提出检索思路。

带着解决患者的特定临床问题而检索文献,根据循证医学实践提出的患者特定临床问题,采取PICO 策略进行检索,解析为:“P ”:为patient (病人)或population (群体)的缩写,表示他(她)或他们患的什么病、存在什么临床或防治需要解决的问题。“I ”:为intervention (干预措施)的缩写,表示根据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我们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是什么?“C ”:为comparison (比较)的缩写,表示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的对照比较措施是什么?如随机、双盲、安慰剂或其他传统有效药物的对照比较等。“O ”:为outcome (结果)的缩写,表示拟探求使用的干预措施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如果事件发生率、相对/绝对危险降低率、挽救每一个病例需治的病例数(NNT )等。

例:神经内科医师拟探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是否比常规非溶栓疗法的治疗效果要好这一问题?按照PICO 策略将这一临床问题解析如下:P :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非出血性脑卒中患者;I :探求的干预措施是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效果及其程度;C :对照组为非溶栓疗法,如常规疗法,安慰剂对照等。O :溶栓治疗的结局是什么,疗效是否优于非溶栓疗法,以及不良反应如何?列出具体的致死与非致死的事件发生率。如:试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experimental event rate ,EER )和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 ,CER )。

七五、如何评价病因性研究的重要性,计算并解释下列RR 值OR 值ARI 值NNH 值。

表一 某队列研究

发病 未发病 暴露组

50 50 非暴露组 25 75

计算RR 值并解释其意义

表二 某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 非病例组

暴露因素 50 50

未暴露因素 25 75

计算OR 值并解释其意义

表三 某治疗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病人 非不良反应病人

治疗组 5 95

对照组 3 97

计算ARI 和NNH 值并解释其意

1):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如何?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的精确度如何?

2)RR=

%

25%50=2 OR=25507550??=3 ARI=5%-3%=2%

NNH=1÷2%=50暴露多少研究对象可导致1例发病或治疗多少病例数可出现1例不良反应。

循证医学_试题(完整有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 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 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

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雨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2、成本-效益分析:将不同的结果换算成流通货币的形式,用货币量作为共同的获利单位进行比较。 3、效用:即用社会效益和个人主观满意度来测量和评价健康效果。 4、药物不良反应: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5、证据:主要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6、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研究方法,是针对某一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手机全世界所有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何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出综合可靠地结论。 7、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的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SEN及SPN,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的各点连成曲线。 8、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9、医疗保密:通常是指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不向他人泄露有关患者的病情或其他隐私情况,患者的所有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内容,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并不是无限制的,绝对的。 二、填空题 页脚内容1

常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汇总

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1连续性资料 1.1 两组独立样本比较 1.1.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t检验。 1.1.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1)可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等,使之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采用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1.3 资料方差不齐,(1)采用Satterthwate 的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2 两组配对样本的比较 1.2.1 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 1.2.2 两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和检验。 1.3 多组完全随机样本比较 1.3.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 法,Scheffe法,SNK法等。 1.3.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cal-Wallis法。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成组的Wilcoxon检验。 1.4 多组随机区组样本比较 1.4.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 法,Scheffe法,SNK法等。 1.4.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Fridman检验法。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符号配对的Wilcoxon检验。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来说,如果是大样本,比如各组例数大于50,可以不作正态性检验,直接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因为统计学上有中心极限定理,假定大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2)当进行多组比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仅比较其中的两组,而不顾其他组,这样作容易增大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作总的各组间的比较,如果总的来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才能作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这些两两比较有特定的统计方法,如上面提到的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绝不能对其中的两

健康管理师实际操作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三(个性化健康档案):某女,49岁,某国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硕士研究生,35岁时离异,有城镇医疗职工保险和商业保险,曾经罹患甲型病毒性肝炎,父母无慢性病史,在从事普通工作时喜欢瑜伽,游泳,但近些年因工作繁忙,运动减少,工作应酬每周五次饮酒,每次一斤以上红酒,无吸烟史,近年来体检结果血压130-88,BMI=22,空腹血糖6.8,餐后血糖8.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作为健康管理师对该人如何进行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请分析? 一: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干预方案 答:1综合体检方案:包括体检频率,体检项目等; 2系统体检方案:包括接受适宜的理疗,按摩,心里修养等 3健康教育处方:包括个人易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不良行为与疾病发生的关系,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等, 4运动方式:包括运动的种类,时间、频率并指出运动中注意事项 5饮食指导处方:制定适宜的科学的个人食谱 6个人健康管理要注重动态管理 二: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的步骤 答:1收集个人健康信息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3拟定健康管理计划实施步骤4跟踪随访,调整健康管理计划 三: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在治疗期间要以医院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为主,以治疗和康复为主 2应选择服务对象乐于接受且在经济上能承受的起的方案 3应保证服务对象与健康管理人员的信息畅通,共同参与健康管理的原则 4有必要建立以健康管理师为核心的服务团队 5结果要形象化、大众化,易于接受和理解 四:根据该人情况需要做那些慢性病的筛检,因采用何种筛检方式,并根据该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答:该人应做的健康筛检应包括以下几种: 1高血压筛检:主要危险因素: (1)长期饮酒,每次一斤以上红酒 (2)膳食不平衡,经常应酬,伴有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摄入 (3)大企业高管,工作压力大 方法:诊所测压 2糖尿病筛检::主要危险因素 (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高于理想值,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高 (3)膳食不平衡,经常应酬,伴有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摄入 (4)45岁以上,不参加体力活动

循证医学考试题库(附有真题)

1.关于循证医学,正确的是 A.1972 年英国流行病学专家在其专著中正式提出此概念 B.即遵循事实的科学 C.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D.可建立用药人群数 E.1993 年在英国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 2.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3.以下所列循证医学的要素学中,作为循证医学的基石的是 A.临床用药技术 B.临床专业技能 C.临床研究证据 D.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 E.患者的要求或特殊选择和需要 4.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临床研究的可靠证 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B.循证医学可以使患者得到最佳临床效果和 生活质量C.循证医学不包括医药师长期实践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 D.循证医学建立在证据、医务人员的实践及患者利益结合之上 E.循证医学结合具体患者采用有效、合理、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手 段 5.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个要素,五级证据 B.五个要素,三级证据 C.三个要素,四级证据 D.五个要素,五级证据 E.三个要素,三级证据 6.有关于循证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是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B、循证药物信息多以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为主体 C、我国已经对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的信息开始注明等级,分为五类三级 D、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用最新的、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患者 E、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的网站是Co-Chrane 合作网

常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汇总

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1 连续性资料 1.1 两组独立样本比较 1.1.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t 检验。 1.1.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1)可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等,使之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采用t 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 检验。 1.1.3 资料方差不齐,(1)采用Satterthwate 的t '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 检验。 1.2 两组配对样本的比较 1.2.1 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 检验。 1.2.2 两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 的符号配对秩和检验。 1.3 多组完全随机样本比较 1.3.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 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 法,Scheffe 法,SNK 法等。 1.3.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cal -Wallis 法。如 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 法校正P 值,然后用成组的Wilcoxon 检验。 1.4 多组随机区组样本比较 1.4.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 检验,Bonferroni 法,tukey 法,Scheffe 法,SNK 法等。 1.4.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Fridman 检验法。如果 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 法校正P 值,然后用符号配对的Wilcoxon 检验。 ****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来说,如果是大样本,比如各组例数大于50,可以不作正态性检验,直接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因为统计学上有中心极限定理,假定大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2)当进行多组比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仅比较其中的两组,而不顾其他组,这样作容易增大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作总的各组间的比较,如果总的来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才能作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这些两两比较有特定的统计方法,如上面提到的LSD 检验,Bonferroni 法,tukey 法,Scheffe 法,SNK 法等。** 绝不能对其中的两 组直接采用t检验,这样即使得出结果也未必正确**

循证医学历年试题

循证医学2013试卷 名词解释 1.decision tree analysis 决策树分析: 2.relative risk reduction 相对危险降低度: NNT(number needs to treat) 3.likelihood ratio 似然比: 4.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阳性预测值: 5.number needed to harm 简答题 1.证据的评价有几方面?分别有哪些原则? 2.循证医学资源的“6S”模型具体是什么?如何应用其寻找和评价医学信息资源? 3.叙述随机对照试验的真实性评价 4.叙述证据的分级 5.叙述临床决策分析的要素 分析题

*数据不知道,勉强可以算算就可以了……看着办 (1)本试验的测量效应值是啥? (2)为何要做异质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的重要性? (3)本试验应用和效应模式?为何? *数据大概差不多,不是很准确 (1)血糖浓度诊断的一个临界值应该选择多少?为什么? (2)已知一个病人他患病率为30%,测其血糖浓度为125mk/ml,计算其检验阳性的可能性为多少? 循证医学2013-2014学年冬 名词解释 1.决策树分析 2.意向性分析 3.相对危险度增加 4.似然比 问答题 1.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有何异同点。 2.循证医学信息的“6S”代表什么?解释如何根据“6S”来寻找或确立医学信息。

6S: 研究---》研究的摘要—》综述---》综述的摘要—-》总结----》系统延伸: 5S:研究---》综述---》摘要---》总结---》系统 4S: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系统 3.简述RCT研究治疗性证据疗效强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4.试述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分析有何联系。 5.试述治疗阈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3.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4.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5.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6.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7.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资料。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 8.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 9.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次试验,事件A出现了m次,则比值m/n称为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 10.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理来估计。 11.系统误差:是指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的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完善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 12.参数: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算得的样本统

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循证医学福建住院医师规培训历年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1、循证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即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它的思想原理起源于()中叶.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E.21世纪 2、循证医学的()是要求任何医疗措施的实施都应建立在最新、最好的医学科学研究信息的基础上。 A.基础 B.理论 C.要点 D.目的 E.核心 3、()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好临床科学证据(current best evidence)相结合,同时考虑病人的价值观,最后为每个病员作出最佳诊治决策。 A、循证医学 B、实验医学 C、现代医学 D、基础医学 E、临床医学 4、个人的临床经验是指临床医生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的处理临床问题的熟练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临床医生应具备通过()的临床表现来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 A、证据 B、随机对照实验 C、医生 D、护士 E、病员

5、循证医学显示了现代医学的进展,不仅有利于临床医学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还将在医疗卫生领域引入人性化服务。传统医学是以经验为主,即根据医师的(医学全在线、()或()原理来处理病人。 A、经验 B、实验 C、直觉 D、大家的讨论结果 E、病理生理 答案:1、C 2、E 3、A 4、E 5、ACE 二、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雨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2、成本-效益分析:将不同的结果换算成流通货币的形式,用货币量作为共同的获利单位进行比较。 3、效用:即用社会效益和个人主观满意度来测量和评价健康效果。 4、药物不良反应: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5、证据:主要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6、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研究方法,是针对某一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手机全世界所有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何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出综合可靠地结论。 7、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的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敏感度(Sen)及特异度(Spe),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的各点连成曲线。 三、8、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指对具有多个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独立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9、医疗保密:通常是指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不向他人泄露有关患者的病情或其他隐私情况,患者的所有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内容,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并不是无限制的,绝对的。 三、简答题 1、在临床循证医学实践中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其第一步,请简述临床问题的来源?答:病史和体格检查:怎样恰当地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和解释其发现 病因:怎样识别疾病的原因(包括医源性)

循证医学题库

循证医学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 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得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与病人价值得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得核心就是 A.素质良好得临床医生 B.最佳得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与知识 D、患者得参与与合作 E、必要得医疗环境与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得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得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得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得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得目得就是 A。评价研究结果得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得结果就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得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得阴性结果得报告数 6、发表偏倚就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得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与无效得研究结果被报告与发表得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得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 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得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得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得影响而引入得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得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得各个独立研究得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得各个独立研究得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得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得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得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得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得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得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得各个独立研究得同质性差 C。Meta分析得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得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得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得模型加权合各研究得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与计算失效安全数 C、计算各独立研究得效应大小后按Mental-Haenszel法进行合并分析 D.计算各独立研究得效应大小与合并后得综合效应 E.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与Mental-Haenszel分层分析 11、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主要用于 A。控制偏倚 B、检查偏倚 C.评价偏倚得大小 D.计算偏倚得大小 E.校正偏倚 12、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A.循证医学实践得到得最佳证据在用于具体病人得时候具有特殊性,必须因人而异 B、循证医学实践将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惟一强调得就是证据 C、循证医学不等于Meta分析 D.循证医学实践不一定会降低医疗费用 E.循证医学实践得到得证据并非一成不变 三、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循证医学实践得第一步就是全面收集证据 B、循证医学得核心就是医师得良好技能 C.循证医学强调得就是科学证据及其质量,因此医师得经验可以忽略 D.循证医学注重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E、循证医学不能解决所有得临床问题 2.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几则很有趣的医学统计学故事

几则很有趣的医学统计学故事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很奇妙的科学。要说它简单吧,其实也挺简单的,常见的统计方法也就十余种,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只要熟练掌握了,虽不敢夸下海口说可以“以秋风扫落叶的气概横扫四海之内的杂志”,但足以轻车熟路地应付99%的科学研究。要说它复杂吧,也挺复杂的,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国内期刊,甚至在很多低分SCI杂志上,乱用统计学的现象多如牛毛。 很多同行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时,都在抱怨自己很难走出“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错,一错就懵”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同行学习医学统计学时都抱着一副“依葫芦画瓢”的态度,试图“套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不去仔细思考统计学方法的来龙去脉。本文拟谈几则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医学统计学这门科学。 1、两个指标诊断疾病的问题 路人甲做了一个研究,旨在比较两个指标(A和B)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路人甲以A和B 的参考范围上限作为诊断界值,得出了A和B在该界值下对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A的诊断敏感性为0.80,特异性为0.90;B的诊断敏感性为0.85,特异性为0.87。路人甲很快撰写论文报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出B诊断肝癌的敏感性高于A,而特异性低于A。 路人乙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当他看见这个结论后,脸色铁青,毫不犹豫地在审稿意见中写道:就敏感性而言,B高于A;就特异性而言,A高于B。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所采用的界值密切相关,作者得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仅仅代表了一个诊断界点下面的诊断效能,无法从全局上反映A和B的诊断价值。文章的结论到底是想说明A优秀还是B优秀呢?Reject! 这个故事说明:统计指标选错了,统计出来的东西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稿件被退了,路人甲有些许郁闷。经过认真学习科研设计与统计学知识后,路人甲终于明白了一个问题:两个指标诊断性能的比较是不能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而应该比较ROC的曲线下面积,因为曲线下面积才是衡量整体诊断效率的最佳指标。路人甲很快绘制了ROC 曲线,统计结果表明,A的曲线下面积为0.80,B的曲线下面积为0.82。路人甲欣喜若狂,赶紧动笔写论文,并且理直气壮地给文章定了一个结论:B的诊断效率是优于A的,其理由就是因为B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 路人丙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当他看见这个结论后,脸色铁青,毫不犹豫地在审稿意见中写道:从表面上看,B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但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抽样误差,一种是试验效应,即B确实是高于A的。你怎么能确定这不是抽样误差呢?在统计学上,要确定0.82是否高于0.80,就一定要经过统计学检验的。Reject! 这个故事说明:在医学科研中,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多半是不科学的。

医学统计学公式整理 简洁版

集中趋势的描述 算术均数: 频数表资料(X0为各组段组中值) n fX f fX x O O ∑∑∑== 几何均数: n n X X X G ...21= 或 ) log ( log 1 n X G ∑-= 频数表资料: ? ?????=????????=∑∑∑--n X f f X f G log lg log log 11 中位数:(1)* 2 1 +=n X M (2) ) (21* 12*2++= n n X X M 百分位数 ?? ? ??-?+ =L X X f n X f i L P 100其中:L 为欲求的百分位 数所在组段的下限 , i 为该组段的组距 , n 为总频数 , X f 为 该组段的的频数 , L f 为该组段之前的累计频数 方差: 总体方差为:式(1); 样本方差为 式(2) (1) N X 2 2 )(μσ-∑= (2) 1)(2 2--∑= n X X S 标准差: 1)(2--∑= n X X S 或 1/)(22-∑-∑= n n X X S 频数表资料计算标准差的公式为 1/)(22-∑∑∑-∑= f f fx fx S 变异系数:当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对变异 大小进行比较,应计算变异系数 %100?= X S CV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一)率 (二)相对比(三)构成比 1.直接法标准化 N p N p i i ∑= ' ∑=i i p N N p )(' 2.间接法标准化 预期人数实际人数= SMR ∑=i i P n r SMR S M R P P ?=' 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2/()(2221)(σμπ σ--= X e X f 分布函数: 小于X 值的概率,即该点正态曲线下左侧面积 )()(x X P x F <= 特征:(1)关于x=μ对称。(2)在x=μ处取得该概率密度函数的最大值,在σμ±=x 处有拐点,表现为钟形曲线。(3)曲线下面积为1。(4)μ决定曲线在横轴上的位置,σ决定曲线的形状 。(5)曲线下面积分布有一定规律 标准正态分布:对任意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作如下标准化变换 σ μ-= X u ,u 服从总体均数为0、总体标准 差为1的正态分布。 u 值左侧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记作 )(u Φ 医学参考值的确定方法:(1)百分位法:双侧(P 25,P 975),单侧P 95以下或P 5以上,该法适用于任何分布型的资料。(2)正态分布法:若X 服从正态分布,双侧医学参考值范围为 S X 96.1± 样本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为 X s = t 分布的概念:小样本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服从自由度为n-1 的t 分布 X X X t s μ-= 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 大样本或总体标准差已知:式(1); 小样本:式(2) (1)n S X ? ±96.1 (2)n S n t t ?±-)1(,05.0(前一个t 表示均数) 单样本t 检验: n S X t /0 μ-= 自由度为 n-1; 配对样本t 检验: 检验统计量: n S d t d /0-= 自由度为n-1(n 为对子数) 两样本t 检验:检验统计量: ) 11(2 12 1n n S X X t c +-= (错: Sc 的平方) 2 )()(2)1()1(21222211212 222112-+-+-= -+-+-= ∑∑n n X X X X n n S n S n S c 方差齐性检验:H 0:两总体方差齐,H 1:两总体方差不齐,α=0.1 检验统计量: (较小)(较大)2 2 2 1 S S F = 分子自由度为n 1-1,分母自由度为n 2-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总变异:总离均差平方和: 2() 1 T ij i j SS SS X X N νν=-==-∑∑总总= ∑∑-=N X X ij ij /)(22 ∑=N X C ij /)( 2 2. 组间变异:组间变异反映了处理因素的影响(如处理确实有作用),同时也包括了随机误差(含个体差异和测量误差)。 21() 1 B i i i SS SS n X X k νν-==-∑组间组间== = C n X i i ij -∑ ∑2 )( 3. 组内变异:组内变异仅反映随机误差(含个体差异和测量误差),故又称误差变异。 222()(1) W E ij i i i i j i SS SS SS X X n S N k νν===-=-==-∑∑∑组内组内 2()(1) W E ij i i i i j i SS SS SS X X n S N k νν===-=-==-∑∑∑组内组内 1(1)()N k N k ννν=-=-+-=+总组间组内 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比值一般地服从分子自由度为ν1,分母 自由度为ν2的F 分布 12 1 MS F k N k MS νννν= ==-==-组间 组间组内组内 , 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P (X ): X n X X n C X P --=)1()(ππ; )! (!!X n X n C X n -= 二项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n 次独立重复试验,出现X 次阳性结果 X 的总体均数为πμn = 总体方差为)1(2ππσ-=n 总体标准差为)1(ππσ -=n 如果将阳性结果用频率表示 n X p = 率的总体均数 π μ=p 标准差 n p ) 1(ππσ-= n p p n p p S p )1(1 ) 1(-≈--= 又称率的标准误它反映率的抽样误差的大小。 单侧累积概率计算:出现阳性的次数至多为k 次的概率为 ∑∑ ==---==≤k X k X X n X X n X n X P k X P 0 0)1()! (!! )()(ππ 出现阳性的次数至少为k 次的概率 ∑∑ ==---==≥n k X n k X X n X X n X n X P k X P )1()! (!! )()(ππ 率的可信区间的估计 正态近似法:当)1(,p n np - 均大于等于5时 n p p p n p p P )1(96.1,)1(96.1-+-? - 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检验假设H 0:π=π0,H 1:π≠π0 1 . 满足正态近似时,计算检验统计量 ) 1(000 πππ--= n n X Z 或 n p Z ) 1(000 πππ--= 2. 不满足正态近似时用直接概率计算法 两样本率的比较:H0:π1=π2,H1:π1≠π2, 检验统计量: ) 1 1)(1(| |2121n n p p p p Z c c +--= 2121n n X X p c ++= Poisson 分布的概率函数为 ! )(X e X P X λλ -= POISSON 分布的应用: 单侧累计概率计算:稀有事件发生次数至多为k 次的概率为 ∑∑==-==≤k X k X X X e X P k X P 0 ! )()(λλ 发生次数至少为k 次的概率为 )1(1)(-≤-=≥k X P k X P 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正态近似法 95%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为X X X X 96.1,96.1+- 样本率和总体率的比较 正态近似法: 当满足正态近似条件时, 对检验假设 H0:λ=λ0,H1:λ≠λ0, 检验统计量为 λ λ-= X Z 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Z 检验 :当两总体均数都大于20时, 对检验假设H0:λ1=λ2, H1:λ1≠λ2,当两样本观测单

《循证医学》习题

循证医学 一、填空题 1.循证医学的基础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循证医学要求的样本量比较。 3.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不同,它以指标为主要观察指标,如病死率等,而传统医学以为指标,如症状的改善等。 4.循证医学研究的临床问题常常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 5.临床研究按照其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其质量从高到低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级。6.Meta分析中偏倚的测量包括:__________、和。7.Meta分析常用的统计模型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循证医学的基础 A.素质良好的护士 B.最佳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D.患者的参与和协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2.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源不可以是 A.专著B.科技期刊C.与证据有关的数据库 D.医生口述资料E.电子出版物 3.临床研究的证据按照其质量可以分为四级,其中第二级是指 A.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 B.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C.设计很好的病例对照研究 D.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 E.专家意见 4.循证医学对于证据是否为最佳的严格评价包括三个层次,以下哪个是错误的A.评价证据的真实性 B.评价证据的可靠性 C.评价证据的时效性 D.评价证据对于临床医疗实践是否具有重要价值 E.分析是否能适用于所面临的临床问题

循证医学试卷

吉首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 (二0一七——二0一八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循证医学考试对象:研究生 考试时间:考核方式:闭卷 考生姓名: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目前临床疗效研究证据的最好来源是 A.Cochrane图书馆B.评价与传播中心数据库C.循征医学评价数据库D.循证医学杂志E.临床证据 2.临床问题主要来源于 A.临床研究 B.临床实践 C.医学文献 D.卫生统计报告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不是原始研究证据来源的是: A.Medline B.Embase数据库C.循证医学杂志D.Cochrane中心数据库E.CBM 4.关于假设检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无限总体唯一的研究手段 B.用样本信息推断所代表的总体间有无差别需使用它 C.建立假设检验,一般H0是研究者想得到的结论,是“有差别”假设 D.检验水准α通常取0.05 E.P≤α时,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5. 循证医学的关键是 A.丰富的临床经验 B.研究证据及其质量评价 C.文献检索方法 D.专家意见分析 E.收集资料全面 6.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不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A.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 B.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95%CI较窄)C.专家的会诊意见 D.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证据 E.以上都不是 7. 有关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强调临床干预,但不排斥基础研究 B.强调随机临床试验,但不排斥非随机的报告 C.强调证据 D.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是无价值的 E.强调结果的真实性 8. 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A.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 B. 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 C. 专家的会诊意见 D.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E.以上都不是 9.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B. 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证据 C. 专家的会诊意见 D. 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E.以上都不是 10.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A.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B.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C.专家的会诊意见 D.95%CI较窄的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E.以上都不是 11.RCT代表

循证医学试题

扬州市循证医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目前临床疗效研究证据的最好来源是 A A.Cochrane图书馆B.评价与传播中心数据库C.循征医学评价数据库D.循证医学杂志E.临床证据 2.临床问题主要来源于 B A.临床研究 B.临床实践 C.医学文献 D.卫生统计报告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不是原始研究证据来源的是:C A.Medline B.Embase数据库C.循证医学杂志D.Cochrane中心数据库E.CBM 4.关于假设检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它是无限总体唯一的研究手段 B.用样本信息推断所代表的总体间有无差别需使用它C.建立假设检验,一般H0是研究者想得到的结论,是“有差别”假设 D.检验水准α通常取0.05 E.P≤α时,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5. 循证医学的关键是B A.丰富的临床经验 B.研究证据及其质量评价 C.文献检索方法 D.专家意见分析 E.收集资料全面 6.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不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C A.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 B.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95%CI较窄) C.专家的会诊意见 D.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证据 E.以上都不是 7. 有关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D A.强调临床干预,但不排斥基础研究 B.强调随机临床试验,但不排斥非随机的报告 C.强调证据 D.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是无价值的 E.强调结果的真实性 8. 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A A.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 B. 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 C. 专家的会诊意见 D.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E.以上都不是 9.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B 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B. 传统方法部分失败而新方法无一死亡或失败的证据 C. 专家的会诊意见 D. 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E.以上都不是 10.根据循证医学, 下列那一项是证据水平为I级的证据 D A.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B.病例对照的系统综述 C.专家的会诊意见 D.95%CI较窄的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E.以上都不是 11.RCT代表 C A.专家的会诊意见 B.队列研究 C.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系统评价12.Systematic review 代表 C A.传统综述 B.病例综述 C.系统评价 D.病例对照研究 E.研究证据13.Evidence-based Medicine 代表 D A.传统综述子 B. 系统综述 C.系统回顾 D.循证医学 E对照研究 14. 有关临床实践指南目的, 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C A.使临床医疗规范化 B提高医疗质量 C降低医疗费用 D.减少医疗纠纷 E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15.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代表 C A.临床操作规程指南 B.评价研究证据 C.临床实践指南 D.病例对照研究 E.系统评价16.根据证据性质,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一共分几级 B

医学统计学公式总结

一 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一)算术均数(mean) (1)简单算术平均值定义公式为(直接法): (2)利用频数表计算均数(加权法): (二)方差(即标准差的平方) (三)变异系数 二 参数估计与参考值范围 (一)均数的标准误 (二)样本率的标准误 (p 为样本率) (三)T 分布 (u 为总体均数) (四)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一般要求 计算95%或99%的可信区间) (五)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六)参考值范围估计 双侧1-a 参考值范围: s u x a 2/± 单侧1-a 参考值范围: s u x a ->或s u x a +< (可信区间计算是用标准误,参考值范围计算用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大家自己看书) 三 T 检验与方差分析 (一)T 检验 (1)单样本T 检验 n x n x x x x x n ∑= ++++= 321∑∑= ++++++++=f fx f f f f x f x f x f x f x k k k 3213322111 )(2 2--= ∑n x x s 22 2()/1 x x n s n -= -∑∑%100?= x s CV n s s x = n p p s p ) 1(-=n s x t μ-=x x s t x s t x ναναμ,2/,2/+<<-p p s u p s u p 2/2/ααπ+<<-

检验假设: (假设样本来自均数为0 u 的正态总体) 统计量t 值的计算: (2)配对T 检验 检验假设: 统计量t 值的计算: (d 为两组数据 的差值,Sd 为差值的标准差) (3)两样本T 检验 检验假设: 统计量t 值的计算: 其中 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 (即为两样本方差的比值)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SS MS F SS MS νν= = B B B W W W (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这里 (T 即为该组数据之和) (2)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SS 总=SS 处理+SS 区组+SS 误差 V 总=V 处理+V 区组+V 误差 μμ=:H 1 ,/0 0-=-=-= n n s x s x t x νμμ0210==-μ μμ:H d d t s μ-== 1 -=n ν210μμ=:H 2 1)()(2121x x s x x t ----=μμ2 21-+=n n ν ? ??? ??+=-2121121n n s s C x x 2)()(112222112-+∑-∑+-=n n x x x x s C 2221s s F =111-=n ν1 2 2-=n ν组内组间总SS SS SS +=组内 组间总ννν+=2()/C x N =∑ij j T 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