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完整word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完整word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一一列举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郑顺巧2015.6.20【问题提出】:

苏教版的这套数学教材,非常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学段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四年级有用列表法整理信息、用画直观图解决面积计算的问题以及用画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五年级有“一一列举”的策略和“倒多来推想”的策略等,六年级有替换法、假设法以及转化策略等。这些策略对学生解决问题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是,学生通过学习,能不能把这些书本上的策略真正地变成自己的策略,并能在需要时及时利用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这些策略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体会策略,理解策略,感受到策略的实用价值才行。

【案例描述】:

例1教学:

师:小华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农场参观,他看到王大叔正在为围羊圈的事犯愁呢?(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华,你愿意帮助王大叔吗?

师:这里的18个1米是多少米?

生:18米。

师:这个18米指的是围成羊圈的什么?

生:周长。

师:要围成周长是18米的长方形,那长和宽会是多少呢?

生1:先用18-2=9米,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长可能是8米、宽1米。生2:长可能是7米、宽2米。

师:那我们就用18根小棒代替18根栅栏,摆一摆,围一围,看看能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并将这些围法填在表格中。

2 ?动手米操作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围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围的情况。(表格展示)

生1我围的长是6米、宽3米,长是8米、宽……

生2我围的长是8米、宽1米,长是7米、宽……

师:你们也是这四种围法吗?

生:是的。

师:到底是不是只有 4 种围法呢?我们从上面哪一张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呢?为什么?

生1:第二种,因为它按照了一定的顺序,让我们看起来一目了然。

生2:如果再往后排宽是5米,长是 4 米就跟前面的重复了,所以只有 4 种师:(留下第二种)象这样按着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来,就称为“一一列举” (板书),一一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序的列举出各种围法,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4.观察发现

师:我们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帮助王大叔得出了四种不同的围法,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选第四种,因为第四种面积大,这样王大叔养的羊就多。师:我们一起算算看,是不是的,出示表格,共同完成。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长、宽、面

积,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面积是越来越大。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X宽。

生3: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

师:是啊,在长方形中,当周长不变时,长和宽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

【案例分析】:

本节课教学旨在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如果联系生活经验,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因此,一一列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而且在一一列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

首先,例 1 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

1 、结合情境,感性操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奋

剂。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认知冲突。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

性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如果你是王大叔,会选择哪一种围法?为什么?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具有挑战性,牢牢抓住了学生,使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入。不论学生是采用摆小棒还是填表,其实学生的头脑中都要先想到长+宽=9,为了缓解学生思维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时,我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避免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2、反思操作,理性思考。动手操作我分四步进行:首先,通过摆一摆,让学

生感受到摆小棒费时、费

力、易遗漏,摆的不全面;接着,引发“一一列举”的欲望。学生摆好小棒后,知道有四中不同的围法,然后让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有序的填表,这样做是对操作的升华。然后,观察表格,提问: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才用哪种策略。引出,采用面积大的羊圈,从书本又走向生活。最后,计算出四个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即,周长不变,长和宽相差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和宽相差的越小,面积就越大。

3、回顾过程,形成策略,适当提升。通过提问“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有什么好

处?” 让学生知道,一一列举可以不

重复、不遗漏,从而提升认识,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逐渐掌握这种策略。这样,策略应问题解决的需要而由学生自然生成,当他们以后再面临类似问题时,策略的应用便会是自发的、能动的、自如的,是有意识的积极行为。

在这节课执教后,我觉得,我存在以下不足:

1、放得不够开。因为我的潜意识里觉得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课不好上,所以在分析题意时过于精细,我的讲解过于,代替了学生自己的分析与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因而,在执教第二课时时,我放的较开,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就比较大了。

2、在练习设计上,如果能体现层次就更好了。热爱数学的学生,总是会以解出难题而骄傲自豪,而解题策略往往总在关键的时候才更能体现出它的必不可少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给学生安排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策略意识,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侧重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忽略了提优工作。

总之,策略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要期望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就能内化某种策略。因而,我要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理解策略,应用策略,形成技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