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临床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临床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1、肿瘤化疗病人的临床心理护理案例

案例一

课程:护理心理学

主题:癌症术后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进行正确的心理评估。

2、能够找出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并提出正确的心理护理诊断。

3、能够制定出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

案例题目:话疗

第一幕

2007年5月10日上午,一位穿着很宽松的上衣、气质不凡的中年女性,独自一人从容地走进肿瘤内科的护士站,有条不紊地办理住院手续,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首次化疗。在护士忙碌的时候,她平静地坐在一边,等待着护士接待。张女士,47岁,现住抚顺市,大学毕业后在抚顺石油研究所从事了加余年石油研究工作。已婚,丈夫在某工厂做管理工作,45岁。张女士与丈夫感情比较好,但在术后化疗问题上产生争议:丈夫考虑化疗痛苦,还不一定有效,听说中药效果比较好,因此不主张化疗。但张女士不同意,即使痛苦也要坚持化疗。20岁的独生女儿,在抚顺石油大学读一年级,走读,喜欢和张女士一起逛街、游泳;张女士的公公、婆婆健在,而其爸爸在她母亲去世后就与张女士一起住,张女士唯一一个姐姐,住沈阳市。张女士的家庭月平均收入>3000元,并且有医疗保险。

2007年2月,张女士洗澡时无意间发现左乳有一小包块,黄豆大小,压之无疼痛。和同事们讨论此事时,大家认为应该是乳腺增生结节,张女士没在意,也没去医院检查。当月,在张女士家里,其母亲因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张女士特别悔恼,没好好照顾母亲,干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工作中经常出错,便休假一个月,也不想干什么,整天呆在家里,见谁都不顺心,脾气也变大,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现在虽然状态好些,可是一提到母亲时她还是会忍不住哭。4月的一天,洗澡时她发现包块增大,并有刺痛,于抚顺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乳腺癌,在医院做了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

移3/11,分期TINIM0。张女士说,术前她也怀疑过是乳腺癌,但是她考虑那病一般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得,她不可能,因为她比较外向。她以往身体健康,单位每年一次体检,也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工作中与同事关系比较好,经常组织同事们旅游、唱歌;比较喜欢跳舞,单位的汇演,她差不多每年都会参加。同事们有什么困难,她也主动帮忙。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特别操心的事,遇到事情,会积极应对。术后看到乳房缺失,心一下凉了,明白她得了人人谈之色变的癌症,当时脑子是空白的,清醒后一想到乳房没有了就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人了,想想别人会怎么看自己呢?以后生活工作怎么办啊?以后治疗会怎样?要求她丈夫不要告诉任何人。就这么昏昏沌沌了大约一周。后来看到同病房里多数跟她患同样病的人,有比她年龄大的也有比她年龄小的,也就慢慢想开了,要尽快治疗。

此次入院当天,张女士血压偏高,多次测量波动范围150-140/100-80mmHg,心率波动范围90-100次/分,体温36.5℃,呼吸18次/分,体重56kg,以往身高165cm。

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张女士会时不时地用胳膊挡住自己的左乳,并且会用“这病”“那病”来代替乳腺癌,多次说话时唉声叹气,不停问到化疗会有什么副作用,化疗掉头发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等问题。张女士说她手术出院后不愿意逛街,不愿意见同事,也没有食欲。

问题:

1.什么是应激?张女士面临着哪些应激?

2.什么是应对?张女士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社会支持?分析张女士的社会支持?

4.患病后,张女士的性格特征有什么变化?

5.疾病给张女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6.张女士可能会有的现存的护理问题(心理社会方面)有哪些?

7.讨论可能会有的现存的护理问题的依据、相关因素?

8.讨论确定病人的心理诊断还需要哪些信息?

9.张女士是否做好了化疗前的准备?护士应该提供哪些帮助?

二幕

张女士入院检查,白细胞数 5.0x109/L(4.0-10.0x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CT检查显示正常。化疗方案为CEF(环磷酸胺十表来比星(艾达生)+替加氟(方克)),一疗程3天,化疗前30分钟,雷莫司琼(奈西雅)0.3毫克,地塞米松10毫克,静脉注射止吐,化疗第一天,环磷酞胺1.0g加入到100ml盐水中,艾达生120mg加入到250ml盐水中静滴,方克6.6g加50ml盐水持续泵控5ml/h,会维持3天,后每隔3周一个疗程,总共6个疗程。住院第二天,进行化疗,采用PICC途径。

在早晨床边交班时,护士小王看到张女士忧虑重重地在病房里来回走动,其

姐姐坐在床边。交班完毕后,小王找时间与张女士交谈起来,她对小王说:“昨天晚上睡得挺早,可十二点醒了,就再也睡不着,就想着今天的化疗,听说化疗恶心呕吐很难受,今天早上没吃饭,我想这样的话,化疗时候恶心呕吐应该就能轻点。”小王指导张女士说:“不用太担心,化疗之前有止吐的药物,对缓解副反应症状有帮助。早饭也一定要吃,那样才有耐力和抵抗力,恶心呕吐才有可能减轻,并且良好的精神对减少副反应很有帮助。”随后,小王给张女士提供了化疗副反应相关资料,并要与她一起看,而张女士说她现在脑子里一片空白,看不进去。

住院期间,张女士的女儿一天打一个电话鼓励张女士要积极乐观,张女士的同事们、单位领导纷纷来看望她,鼓励她,张女士说:“不是不让你们来吗?”之后,她们就交谈着,等同事走后,张女士会沉默很久,小王问其原因时,刚开始张女士不做声,小王对她说:“有什么事说出来,看看大家能不能帮你?即使不能帮你,说出来你也会舒服一点。”过了一会儿,张女士说:“她们一来,我就感觉特不舒服,就感觉到我得了绝症,怎么能得这病,手术后,我乳房没有了,化疗后,可能头发也没有了,如果转移,可能也不能治了,我爸爸还不知道我得这病,女儿还没毕业呢,还要结婚…”说到这,张女士眼睛红红的。张女士的姐姐和同病室的病人一同安慰她,要往好方面想。小王也鼓励张女士说:“现在很多人都进行形体重建,如假性文胸或义乳,效果都不错,看不出来;化疗后掉头发,可以戴帽子,并且它是暂时的,还可以重新长出来,并且更浓密,我们见过这样的病人;人一旦患病,最主要的如何面对和对待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好好配合治疗,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当环磷酸胺、艾达生快滴完时,张女士惊奇地问护士说:“自己怎么没有恶心呕吐啊,是不是药物效果不好啊?”小王给张女士解释说所给的资料上有介绍:不同的化疗药物,会有不同的副作用,而张女士说:“现在记忆力可不好了,看过就忘,人一生病就没用了,以后可怎么办啊?”张女士的姐姐也说张女士生病后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干什么事都风风火火的,性格开朗,现在她总抱怨她没用,说没法照顾女儿,丈夫也不关心她。要持续泵控给药的方克,需要持续3天,用过的病人都会开玩笑说它是“小地雷”,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化疗副反应。张女士仅有恶心,没有吐,张女士的脸上也逐渐展开笑容,对小王说也不

是像别人说得那样啊!小王就鼓励张女士说:“以良好的心态,再加上有效的措施,它也是可以应对的。”

第三天早上,小王早早来到张女士床边,问昨天晚上睡眠怎样,张女士满脸忧愁地说:“昨天晚上恶心难受,没怎么睡觉,睡不着就想这病怎么才能不转移啊?转移了怎么办?现在没时间也没精力陪女儿,还让女儿整天担心我,也不知道我爸爸知道我得这病,会不会难过?同事组织活动叫我时,就想我是个病人了,我跟她们聊什么呢?,也没法工作了,打算退休,可退休后整天呆在家里干什么呢?”小王劝说道:“你现在的治疗再加上良好的心态,注意定期复查,也是可以控制转移的;只要你积极乐观,你的家人也会很高兴,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照顾了;要多与同事交流,或许他们有困难还想让你帮忙,还想让你组织他们去旅游呢,如果体力允许,可以继续工作。”小王并提供了一些促进睡眠的措施。张女士的首次化疗结束了,出院时,小王介绍了应该注意的问题,如饮食、运动及PICC护理等,提供了肿瘤内科的电话号码,并知24小时都有医务人员接听电话。告诉张女士如果有时间和条件的话,可以参加患者们组成的组织,电话****(沈阳癌症协会,协会成员相互交流着经验,定期组织旅游,活动地点一般在公园)。小王对张女士的姐姐介绍说,因为治疗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张女士出院后有可能会有疲乏的感觉,并介绍了相应的措施。

过了3周,张女士在丈夫的陪伴下如期而至,带着帽子,面带笑容,同护士站内的护士医生打招呼,并对护士小王说:“我回家后一周内,恶心,呕吐,难受得不行了,特别累,以前累的时候,休息一会儿就行,那时不行,感觉睡觉也特别累,什么都不愿意干,真不知道怎么办?过了一周,也就慢慢好了。是不是每次都那样啊?那可怎么办啊?”并说她把小王提供的资料带回家,同丈夫交流,丈夫也同意化疗,这次主动陪自己来,自己也去参加了小王介绍的那个组织,感觉收获很多。回家后和女儿逛了几次街,刚出门时,不敢见人,怕碰到熟人,怕别人看她,几次以后,就没那种感觉了。也邀请同事们来家里玩,他们组织的活动自己也尽量参加,睡眠好多了。此次住院,张女士的化验结果,白细胞数3.4x109/L,不能化疗,需要先进行升白细胞治疗,医嘱惠尔血300微克皮下注射。张女士听到这个结果和治疗方案后面部表情立即僵住,随后焦急地问是不是自己的病情加重了,化疗时间延后,对自己会不会有影响。小王给

张女士解释说:“化疗本身会杀死白细胞,如果白细胞低,很容易感染,对化疗不利。”此次化疗,张女士恶心、呕吐比较厉害,小王依次试着可以缓解其难受的方法,如听音乐,跟张女士交谈,但都被张女士烦躁地拒绝。看到张女士现在特别乏力,并且张女士自己也说特别没劲。在痛苦中,第二次化疗结束了。以后的几次化疗,张女士逐渐接受了小王给提供的建议,听听音乐,想令自己高兴的事。学着放松技巧,尽管也存在疲乏,但张女士说,每次都比前一次轻一点。半年过去了,张女士说她已经认识了这个病,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问题:

1.化疗的副反应有哪些?如何应对?

2.通过此案例学习,你可以获得哪些乳腺癌的疾病知识?

3.化疗给张女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4.张女士在化疗期间有哪些心理社会问题?

5.在此病例中,护士应用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护理措施护士可以尝试去采用?

2、慢性肾脏疾病临床心理护理案例

案例三

课程:护理心理学

主题:慢性病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肾病综合征病人进行正确的心理评估。

2、能够找出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提出正确的心理护理诊断。

3、能够制定出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

案例题目:年轻的疾病

第一幕

2007年7月20日上午,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在一位中年妇女的陪伴下走进了肾内科护士站。小姑娘穿着高跟鞋,浮肿的脚被勒出一道印,衣着比较时髦,头发染成黄色。小姑娘入肾内科进行进一步的诊治。小刘的妈妈一身朴素的打扮,忙前忙后办理着住院手续。这期间,小姑娘就坐在椅子四处张望。小刘,19岁,现住辽宁阜新,生病之前在阜新县某一酒店做服务员,当小刘向单位说明因疾病要住院后,单位就解雇了她,现自费住院。小刘的父母,均为农民,父母亲均初中文化,父亲有10年的高血压病史,每天吃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地,家庭月平均收入<1000元;小刘的妹妹,15岁,正在读初中,小刘工作后,承担了妹妹的学费;小刘的男朋友,23岁,司机,与小刘交往一年半。

2007年5月,酒店特别忙的时候,小刘着凉感冒,便自行服用感冒药,两周之后,出现颜面及四肢浮肿,凹陷性水肿,尿液出现泡沫,于阜新县人民医院门诊检查,尿蛋白2+,24小时尿蛋白>3.5g,尿红细胞5-6个/HP,白细胞1-2个/HP,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小刘便按照医嘱,在家口服醋酸泼尼松lmg/kg.d,同时服用双嘧达莫、肾炎康、肾复康及青霉素V钾片,由于酒店特别忙,小刘服药期间,继续上班。2007年7月10日,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自己停用了药物。到15日时,再次出现下肢浮肿,2007年7月19日于医院门诊检查,检查结果:血清总蛋白39.6g/L(60-80g/L)血清白蛋白11.3g/L(35-50g/L),总胆固醇10.54mmol/L(2.9-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6.14mmollL(1.68~4.53mmol/L),血肌酐140umol/L(44-133umol/L),尿素氮8.0mmol/L(3.2~6.0mmol/L),医生建议住院以求进一步诊治,可小刘拒绝住院,要求带药回家服用,其母亲不同意,建议好好检查治疗,经过父母、男朋友、妹妹的再三劝说,小刘才同意来住院。

小刘自述以往身体健康,没住过院,以前曾是学校长跑队的主力,喜欢手工,但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便开始打工,尽管累点,但感觉也挺舒服,不像上学时,提心吊胆地应付考试。小刘说,上学的时候,如果

第二天考试,她头天晚上就睡不着觉,临考试之前,不停地去厕所。现在上班,碰到事情,也会紧张,但她会向朋友们求助,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约朋友一起去吃饭,向她们发泄一下。认识了男朋友后,她就开始想,应该学点东西,不能总当服务员,不过她现在也没有想好学点什么。

小刘入院时生命体征: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48/100mmHg,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小刘很活泼,不断地叫着护士们“姐姐”,并问护士有没有这病的相关资料,这个病是不是很重,住院时间多长啊等问题。在交谈过程中,小刘不时地去厕所。

问题:

1.什么是应激?小刘面临着哪些应激?

2.什么是应对?小刘的应对有哪些?

3.什么是社会支持?分析小刘的社会支持?

4.疾病给小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5.小刘可能会有的现存的护理问题(心理社会方面)有哪些?

6.讨论可能会有的现存的护理问题的依据、相关因素?

7.确定病人的心理诊断还需要哪些信息?

第二幕

小刘住院化验结果几乎同前,一般治疗措施为降脂、消肿、保护肾脏,择期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确定病理类型。百令5粒tidpo,复方氨基酸0.7g tidPo,双嘧达莫25mg tidpo,伊贝沙坦(安博维)150mg qdpo,麦滋林0.67g tidp。,洛伐他汀0.6g tidpo,低分子肝素钠0.4ml qdiH,醋酸泼尼松55mg晨起口服,甲磺酸帕珠沙星0.3g每天静滴一次。

小刘住院后,饮食医嘱为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不能吃太咸的,如咸菜等,还不能吃太油腻的,豆制品也不能吃,护士小赵便给她讲解饮食在治疗肾病综

合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她认真地听着,说自己明白了。接着,小刘拿出自己的化验结果对护士小赵说:“我怎么这么多项不正常啊,是不是病得很重啊?怎么就能得这种病呢?要住多长时间的院啊?”小赵仔细地对小刘解释说:“肾病综合征病人多数存在高脂血症,那几个检查项目都是反应这一症状的,这病病因还不是很明确,但现在要注意饮食、休息,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早日康复特别重要。”小刘疑惑地看着护士小赵。

一天早晨床边交班时候,小赵把一些关于肾病综合征病人如何自理的资料拿给小刘,可是到下午,小刘对小赵说,她看不懂。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小赵都会仔细地给小刘解释。每到早上吃药时,小刘都会说:“姐姐,你研究研究怎么能不用吃这么多药,还能治好病吧,每天早上不用吃饭,吃这些药就饱了。”这时,护士小赵在给同病室的其他病人测血压,小刘也要求给她测,测完的血压,比刚入院时低一些,她就开心地笑了,说:“还好,我血压不高了,害怕啊,害怕血压高,听别人说血压高就表示病加重了。”在小赵给小刘扎点滴的时候,她小心地问:“能不能轻点啊,我害怕疼,看手肿的,是不是不好扎啊,可别给扎两针啊!”小赵停了一会,微笑地对她说:“你放心,你看你的血管挺好的。”见小赵收拾着东西,忙说:“扎完了?我都没感觉,姐姐你笑起来真好,看你长得又漂亮,工作也这么好,我以后还不知道干什么工作呢,怎么办啊?”小赵跟她聊起来,小刘滔滔不绝地聊起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当谈到她的男朋友,她马上停住了,脸上的笑容没有了,吞吞吐吐地说:“我们俩的感情挺好,如果我没病的话可能明年我们就订婚了,现在不知道他家那边怎么看?如果他家不同意,我们是不是就得分手了,唉!现在干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在医院里一天的时间特长。”小刘叹了一口气,小赵一直静静地坐在小刘旁边,听她讲她与她男朋友之间有趣的事,小赵还不时给着回应。

小赵看到小刘正吃着方便面和香肠,便问她是不是经常吃这个。小刘解释说自己吃得不咸,她接着问:“肾活检时疼吗?我明天做肾活检,现在特别紧张,一紧张就吃东西。”小赵对她说:“可以吃点水果。”并对她详细地介绍了肾活检的过程,肾活检时打麻药,不疼。在去做肾活检时,小刘来到护士站颤抖地对小赵说:“姐姐,我害怕,你跟我一起去吧。”小赵就陪她一起去,小刘紧紧地握着护士小赵的手。经过肾活检确定为微小病变性肾病,应用激素治疗,加环磷酞

胺冲击治疗。在小赵给她换液体时,小刘对小赵说:“能不能把输液器里的液体滴完再拔,这么一瓶消炎的药很贵。”小赵就在她旁边等了一会儿与她聊起来,小刘对护士小赵说:“你们真好,我住院得自费,心疼钱啊,家庭困难,本来我供妹妹上学,现在不工作了,还得治病,又得让父母辛苦了,我真没用。”说到这,小刘的眼睛红红的。小刘的母亲在旁边说:“别心疼钱,能治好病就行。”住院期间,小刘的妹妹也经常来陪小刘,两人有说有笑。

过了几天,小赵见小刘愁眉不展,便问她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她对小赵说:“我都住院一周了,男朋友也没来看我,也不联系,不知道怎么回事?男朋友不会因为我生病而和我分手吧?”小赵对她说:“你们感情那么好,能告诉我这样想的理由吗?”小刘便不说话了。小刘继续应用激素治疗。

一天,护士小赵见小刘特安静地躺在床上,便与她交谈起来,她像是在发泄似地对小赵说:“我治疗了这么长时间,腿肿怎么还没消?感觉还越来越肿了?听病室里的阿姨说激素治疗后,还会变得很胖,会长痘痘,还有这病特别容易复发,是这样吗?怎么这样啊?如果这样怎么办啊?”小赵对她解释说:“激素是有副作用,如变胖,座疮等,但停药后会慢慢恢复,关于复发问题,那要看你出院后的表现,如注意饮食、好好休息、合理用药、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可以不复发或少复发的。”这期间,护士小赵联系着小刘的男朋友。当小刘的男朋友来到病房的那一刻,小刘特别高兴,还跟小赵介绍她男朋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刘逐渐恢复了,跟医生预约明天出院。在空闲的时间,小赵来到小刘的病室,见她跟男朋友正说说笑笑着,看见小赵进来,小刘马上打招呼说“姐姐”小赵仔细地对她介绍了出院应该注意的事项,如出院后要按医嘱吃药,不能自己随便减少和增加药量,要注意休息,预防感冒;也要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定期复查;注意饮食,要低盐低脂低优质蛋白饮食。小刘高兴地对小赵说知道了。并说她跟男朋友正商量着回家先养一年,后再考虑开个小礼品店,那样她就不会太累,等病好了,再准备结婚。在小赵走出病室时,小刘也跟出来,问这病会不会影响怀孕。小赵回答说:“如果病情控制得好的话,是可以怀孕的。”病人马上说:“这就是说也有可能有影响的。”小刘的脸色马上变了,回到病室。小赵跟回到病室,把肾内科护士站的电话号码告诉给她,说有什么事,可以打电话来咨询。

问题:

1.通过此案例学习,你会获得哪些肾病综合征疾病的知识?

2.小刘这期间的心理社会问题有哪些?

3.在病例中应用了什么护理措施?还可以应用什么护理措施?

4.在病例的最后陈述中,你会发现什么问题?你觉得小刘是否还存在心理问题?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为小刘的责任护士,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分析 1.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 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有交换律 和结合律,但这些规则又有不同之处。假设你是一名小学 数学教师,结合你学过的学习迁移理论,谈一谈如何利用 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法规则来促进其对乘除法规则的学 习。 1.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 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已经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 2.两个学习课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比如,小学数学加 减法规则和乘除法中都有交换律,教师可利用加减法规则中的规律作为学习乘法规则的基础。另外,加法交换律就是把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但得数不变,结合律指若是算式中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得数。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乘除法规则之中的。 2.幼儿园开学了,小(三)班的一名小朋友由于祖父母的娇惯,总是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到就哭;上课时不是坐不住,就是随便说话,乱动别的小朋友;午休时,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就他自己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根据所学的有关学习理论,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幼儿教师,你该怎样使这个幼儿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利用厌恶刺激来消除其任性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其通过观察学习,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3、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易地从1数到10,所以认为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技能的知识,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吗?为什么? (1).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对的。 (2).加减法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机能。关于智力机能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加里培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该理论科学地说明,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定向方式的说明,初步熟悉操作,了解完成操作的条件,以形成关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表象。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原型,介绍原型,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法以及操作程序,使学习者明确活动的方向,但并未开始真正的活动。例如,教师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以下是关于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 ·

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 ·

变态心理学测验考试

2007年4月变态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归纳为体内四种体液的失调,是疾病,并且有器官上的原因的古希腊学者是( b ) A.盖伦B.希波克拉底 C.比奈尔D.克雷佩林 2.同时面对两个对自己具有威胁性的事件,而且只能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事件的威胁时,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叫b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3.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经历,称之为c A.遗忘B.错构 C.虚构D.似曾相识症 4.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b A.敏感性B.社会性分离 C.对他人的掠夺性态度D.古怪的言谈、行为、思维或感知5.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的衰退,并经常伴有兴奋、冷漠和 A.抑郁B.焦虑 C.恐惧D.强迫 6.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并不包括 A.思维联想障碍B.情感障碍 C.意志行为障碍D.妄想

7.躁狂发作的核心症状并不包括. A.活动增多B.心境高涨 C.思维奔逸D.夸大妄想 8.抑郁症的自杀高峰期常为 A.抑郁发作中期B.抑郁发作末期 C.起病初期和抑郁发作末期D.抑郁发作中末期 9.在性功能障碍的分类中,性交恐惧障碍属于 A.性欲障碍B.性唤起障碍 C.性高潮障碍D.性心理障碍 10.患者看见“和平”二字,马上想到“战争”二字;一见“安全”,便想到“危 险”,这种症状属于 A强迫性怀疑B.强迫性回忆 C.强迫性穷思竭虑D.强迫性对立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研究心理异常现象比较直接的方法是临床法,包括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其中调查研究又可分为 A.相关研究调查B.反应式调查 C.非反应式调查D.病程实验调查 12.感觉障碍除感觉过敏和感觉减退外,还包括

教育心理学十个案例分析

案例1: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2: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3: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4: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医学心理学案例讲述讲解

医学心理学案例 医学畜牧组:李秀2013、4 1.对象: 幼儿园学前班儿童,6岁。据患儿母亲陈述,该患儿与陌生人交往时紧张,与同学玩好争斗。近两月发现眨眼,歪头,最近喉咙发出怪声。 1.个人资料: 该患儿独生子,发育正常。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入幼儿园时2岁,因不听老师的话乱跑,被老师重点看管,之后胆子越来越小,一人不敢在家。4岁时随母亲生活(父亲在外地)。其母亲工作忙,对孩子经常发脾气,过后又后悔,倍加宠爱。该患儿对老师亦有恐惧感,平时不主动与小朋友玩,玩的时侯多以争夺、打斗的方式。近两月发现孩子眨眼、歪头,制止时可以控制,但过后仍改不掉,最近不单挤眼、歪头,而且喉咙还发出一种怪声音。于是其母亲带其求助。 2.病案分析: 该患儿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缺乏父爱、母爱。从其母陈述知祖父母对患儿过分保护。此间幼儿园老师采取了看管的方式,没有给患儿友爱,个性受到压抑。4岁后虽随母亲生活,但其父母均有一些病态人格,且其父长期在外。母亲缺乏安全感,看问题有显著的两价性,又过分追求完美。总认为孩子的性格不健康,过分关心孩子的个性,指指点点,自己的观点又不能持有一贯性。再加上她把自己的不安全感转移到孩子身上,时刻为孩子的安全健康忧虑,从而过分保护。使患儿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不会与小朋友交往。患儿的眨眼、歪头、喉咙发出怪音等行为障碍是因为大脑皮层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的基础上由惊吓引起的。成人的制止非但无效,反而是一种强化。 3.治疗

分析家庭结构,与其母亲共同建立一个家庭治疗方案。(同时建议其母亲做一个阶段的心理治疗。) 第一阶段,母亲学习接纳孩子,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也要接纳,这样孩子才会把内心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母亲要学习与孩子交朋友,学习坦诚相待,这样才会有沟通。建议家长无须太多关注孩子的言行,无须讲太多道理,孩子需要的是接纳,需要的是信任。目前孩子已有一些行为障碍,绝不能再给以精神刺激。 第二阶段,对孩子采取鼓励,只要发现他有进步,就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使患儿的行为得到强化,逐步培养自信心。 第三阶段,可伴随前两阶段同时进行,多带孩子出去参加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多与同龄儿童玩耍,一切顺其自然,给孩于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2个月后,该患儿喉咙发出的怪音消失,其余症状均有减轻。 4.体会 在一个病态家庭下成长的儿童性格是不会健康的。故治疗首先以宏观为主,即先建议其母亲做一个阶段的心理治疗。治疗期间指导、帮助该母亲如何与患儿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同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给孩子友爱,并关注患儿在学校与小朋友相处的情形,鼓励其与小朋友合作。孩子的性格会逐步改善的。

体育心理案例

(二)研究案例2 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 1.研究目的 作者以特质学派和五大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等6个方面的局限性,综述了以往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遇到的困难。 2.研究结论 (1)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导向,不能解释原因;人格因素的数量可能不一定是五大因素;五大因素可能非正交;缺乏对特质概念的明确界定;因素分析技术的限制;过于笼统,难于预测;未能提供控制和治疗方法。总之,特质概念究竟包括了人格的哪些层面和特质理论家们是否对此已有了一致的意见,这类问题仍有待澄清。 (2)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的思路是采用新的研究模式——利用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预测更为具体的行为。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是指将大特质降解为小特质;将一般情景转为特殊情景;更为具体的行为是指预测行为的个别方面而不是行为的综合结果。 (3)改善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主要表现在预测对象水平、一般情景和特殊情景、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主因素和亚因素的确定。 (4)发展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验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建立综合的中国运动员人格测验。 (5)通过证实性因素分析检验理论。过去,在寻找人格结构中有多少和哪些因素的研究中,特质学派几乎完全依赖于探索性因素分析(ERA)。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证实性因素分析(CFA)来对五大因素模型进行检验(如Elizabeth,1996;James,1996)。 (6)反复进行信效度检验。特质学派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已经对人格结构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认识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因此条件已经允许我们更多地利用CFA来进行不同的假设检验。主要结论为:人格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曾是运动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但到了80、90年代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张力为,褚跃德,1994)。 特质研究未能满足运动心理学家的期望,主要原因可归结为3个方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理想的预测效度。如果我们在前两个方面尝试改进,就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加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因此,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在进行特质研究之前应该注意思考的问题是:研究问题是否是科学问题?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何在?研究假设是否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预测关系是否具体?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科学问题可能产生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差距之中、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之中以及解释某一现象的需要之中;科学问题应当是可解的,即可以得到概率意义上的实证检验(McGuigan,1997)。关于第四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新方法的产生总是服务于研究问题的,如前述的证实性因素分析。另一值得注意的方法是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综合采用语言评估、非语言评估、自我评估、他人评估来考察多个因素的结构模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化,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关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时候,自然应当联想到与其相对应的方面。我们还需要指出,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学派有着各自的强点和弱点,不要期待特质学派的发展能够解决运动心理学家面临的所有人格研究问题。 但是,特质学派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有着极强的生命

变态心理学完整大全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社交恐惧症 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迎面相逢,病人会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就言行失措。久而久之,觉得同学们都洞悉了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工作后,从不参与同事活动,有同事与其主动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借故走开,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脚步,避免与人同行。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虽然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传书,每次决定约会,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尔赴约,也是故意迟到。有一次男方父亲寿辰,邀病人赴约,无法推托,一直忐忑不安。赴宴那天,还没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与公婆见面,顿觉头晕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以为中暑,被送至医院。此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窘迫,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 病例讨论: 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符合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本例诊断: 社交恐怖症 一、心理动力学观点(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神经症的根源在于本我冲动的威胁和自我的压抑与防御之间所形成的冲突。恐惧症被视为恐惧反应的无意识转移,即从小时候曾经造成过创伤性恐惧体验的刺激物转移到一个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新的刺激物。 本例中病人可能在童年期经历过创伤性体验,尤其是家庭生活和童年的社交经历。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帮助和支持,儿童会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在社交中容易敏感、多疑以及紧张焦虑。本例中患者表现出过分的多疑,例如怀疑同学“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这可能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有关。另外,父母过于频繁、严厉的惩罚、责骂和苛刻的要求,促使子女形成“高道德”标准的社会价值观,这时,子女在评价自身的行为、态度和欲望时,往往过分苛刻和严厉,从而产生明显罪恶感、耻辱感和自我 谴责,为神经症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父母的严厉、惩罚,会使孩子变得胆怯、小心翼翼,在社交中过分担心自己的言行,惟恐遭人指责;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使其个性变得自卑、自我否认、内倾而逃避社交,或过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心理状态来刻意表现自己,以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或过分渴求他人的赞誉,对受到批评或拒绝很敏感,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始终处于焦虑恐惧之中,从而出现回避行为。本例中患者表现出较高的自卑水平,可能与父母的不良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社交恐惧症患者较正常人过度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方式,例如:解除、制止、回避、同一化、投射、潜意呈现、幻想、退缩和躯体化等,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如幽默。社交恐惧症患者较正常人特征性地使用回避防御方式。本例患者也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 本病例可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帮助患者回忆童年的经历,重点在家庭生活环境和童年社交情况,找到发病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在采用行为或认知方法进行治疗。 二、人本主义观点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学习动机

优等生的学习动机也需要关注 案例:刘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她在学习上很努力,每次老师宣布成绩后他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比其他同学好。她常常和其他同学比,总想超过他们。如果哪次别人比她考得好,她心里就会不舒服。当她比别人考得好时,她就会非常兴奋。李刚和刘月不同,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他对课程中的内容更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课下他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也会自己找一些书籍来阅读。尤其是对于数学,他经常找一些深奥的题目去做,在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班主任李老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一个竞争对手或学习的榜样,并努力赶超别人。的确,同学之间的竞争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这个班的学生之间你追我赶,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成绩就看得十分重要,每次考试后都唯恐自己输给了别人。但是,李老师也发现一些好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开始对分数斤斤计较,有时候买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藏起来不想让别人知道,考试前也总担心自己失败。 分析与对策:1.刘月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她采取的目标是表现趋向目标。这种目标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些学生为了在学业上取得超出别人的优异成绩,会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采用一些积极的认知策略。尤其是在国内的教育情境中,同学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目标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的同学过分突出自我,高分称为他们自我炫耀的资本。有时为了获得好分数,尽量避免出错,他们可能会选择容易的任务,在学习中采用一些表面的学习策略等。对此,教师需要加以合理引导,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李刚同学的成就目标主要是学习目标。目前学者一致认为,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表现趋向目标,则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虽然表现趋向目标也有积极的一面,但其负面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不应鼓励学生采用这种目标取向。另一种观点认为,表现趋向目标有积极的意义,不应予以否定,而且,两种目标并非对立的,可以同时并存。看待学生的目标,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具体对象来分析。 3.教师需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采用学习目标,关注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本身,重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不能对采用表现趋向目标的学生进行简单否定。对于单纯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即过于重视能力的展示和获得他人的认同的学生,需引导他们采用学习目标的取向,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这种题型一般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可能会涉及该门课程的多个章节,考生应该充分发挥联想的功能,抓住理论要点,结合案例做出深入分析。千万不要紧张,轻易认为超纲,因此影响自己的答题思路,或者干脆不答题了而失分。 总之,方法和技巧仅仅是技术问题。关键还是在于考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全面掌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面对一个案例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第一点,得好好的读几遍,一般的案例表述还是文字表述,阅读。就是要认真、仔细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案例材料,要认真阅读材料包括题目本身的材料信息。一般的考试我建议大家认真阅读三遍,要理解这个材料说的是什么事,心中要明白。我们的考试也好,还是我们教材示范也好,还是我们平时在网上提供的资料我们本着一个节约成本的原则,我们提供的材料是短小精悍的,不要怕费时间。另外,我们的问题和材料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材料里的事实和情节与我们的讨论的问题是有直接联系的,但是要练就这个思想的功夫还是要有一个过程。另外,我们文字教材里用的这些案例的材料我们在考试中会有选择的使用,所以大家不要有顾虑,只要你认真的学习了文字教材,考试中面对案例题目时你不会有陌生感,第二你原来就有所考虑,但是考试时你一定要与题目结合起来重新进行整体思考。用心思考问题的作用在于可以强化我们一种理性思维,另外通过答题来总结我们平时对于这些理性思考的一些想法,综合这些想法,最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点,阅读好材料过后,如何下笔呢?如果有前面认真阅读的基础,你的思想已经在你的脑海里产生了,这时最重要的一点下笔最关键的事情是审题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很重要,在下笔之前你心中知道这个回答主题是什么,说的是什么问题,应该有什么样的表述的观点,这是要结合你自己的经验,不要照搬书上的。按照自己想的东西写的主题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我主张直接表达主题。比如,题目中要求根据这则案例材料来分析某某教育思想或某个观点,这是现行考核案例分析的一个基本模式。我想,我们对于需要分析的教育思想或观点,不要死抠书上的表述方式,回忆老是去背是不好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富有生活味的语言表述出来效果是最好的。接下来呢,应该回应案例材料所提供的情节或事实来加以评述,也就是说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思想来答题,还要回过来根据案例提供的内容,这一方面是自我论述,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考查你对于案例主要的题旨内容、关键的事实情况你掌握的情况。因为你还要针对这个加以评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是要超越案例,要有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适当地深化讨论,形成完整的回答。 第三点,要特别提醒一下,案例分析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如果发现照抄“标准答案”之类的现象,是应当视为失败的回答,分数也是不会高的。真正好的分析,应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范例,值得大家在总复习时候多加以总结。 一、儿童的案例 案例1:下面是三个婴儿的行为。玛丽在母亲离开丢下她一个人在房间里时,嚎啕大哭,一位陌生人前来安慰,她很不情愿与之接近。母亲归来立即靠近,寻求接触,甚至带着眼泪作出微笑,情绪迅速平复好转,并主动与母亲一起玩耍。 麦瑟林的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母亲离开时似乎无动于衷,转过脸径自拿起玩具玩耍起来。陌生人走来也不回避,但一个人留在房间里时有些不安。母亲回来也没有显出高兴,甚至躲避与母亲接近,身体移开,目光转移,仍去自己玩耍,显得很冷淡 然而,汤姆表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母亲离开时十分痛苦,第二次离开时尤甚。对陌生人的接近抗拒、退缩,母亲回来后理应受到安慰,但他却显得既要与母亲接近,又要拒

变态心理学论文作业

变态心理学论文 本学期我选择了变态心理学作为我的选修课,尽管本学期的变态心理学课时我们都是在看一些关于一些心理变态的电影,但是通过自己阅读完整本课本和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变态的电影,我对变态心理学还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算不上深刻。 首先变态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它研究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饿异常表现,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所以,也可以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整本心理变态学分为20章,在这里我对于自己理解和认为最有实际意义的几章做一个大致的说明。关于第4章中对于变态心理和环境的关系与我起初的想法不谋而合,一开始我就认为变态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环境的后天影响,当然前面一张说道的和一个人本身的生理也是有点关系的我不反对,毕竟每个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内向的人可能相对于外向的人而言,更容易产生变态的心理,但是要是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行引导我相信会对于一个人产生一些积极的引导,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对于第八章——人格障碍,书中解释:人格代表着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心理特征。它是在人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塑造出来的独特的认知方式、情感特征和行为风格。对于人格障碍实际上并不能算做事一种精神疾病,因为它没有明确的病因。人格障碍最易发生在幼儿时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们的人

格未发育完全,可能由于不良的环境就会导致孩子的人格发生扭曲。所以这个时期我们要尤为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生物学家们还做过一个调查——人格障碍患者的亲属中人格异常的发生率和血缘是成正比的,对于这个我认为绝对有理:1.亲缘关系越近接触的机会越大,可能就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2.可能血缘的遗传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精神分裂这一章我看得最仔细,同样感触最深,理解也最深刻。精神分裂症心理异常表现非常复杂、多样。其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生活与现实环境脱节;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互相分裂。它的主要症状分为以下几种:1思维障碍2意志行为障碍3感知觉障碍4 情感障碍5 其他异常表现。对于精神分裂症它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可能是生物遗传和化学影响,也可能是早期脑发育和脑结构变化引发,也可能是社会家庭发面的因素。对于这一块的治疗的话。应该及时,尽量在发病的早期或急性期,由于病人症状活跃而丰富,内心矛盾冲突明显,情绪不稳,心理活动的各方面不协调。因此此时因以药物知了为主。同时配以心理治疗,渐渐的帮主病人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变态心理的问题书中也有写到,不过仅有儿童和老年时期的心理障碍问题,我认为笔者有必要在增加一张关于青年人的心理障碍,因为我认为最主要的人群还是集中在青中年,发生变态心理的也可能会更多的集中在青中年,不过可能对于青中年的变态心理分布比较广泛和前面的一些可能有重复之嫌吧,不想儿童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小学生学习问题咨询案例五: 不会听课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医学心理学案例

医学心理学案例 医学畜牧组:李秀2013、4 1。对象: 幼儿园学前班儿童,6岁、据患儿母亲陈述,该患儿与陌生人交往时紧张,与同学玩好争斗。近两月发现眨眼,歪头,最近喉咙发出怪声。 1。个人资料: 该患儿独生子,发育正常。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入幼儿园时2岁,因不听老师得话乱跑,被老师重点瞧管,之后胆子越来越小,一人不敢在家、4岁时随母亲生活(父亲在外地)。其母亲工作忙,对孩子经常发脾气,过后又后悔,倍加宠爱。该患儿对老师亦有恐惧感,平时不主动与小朋友玩,玩得时侯多以争夺、打斗得方式。近两月发现孩子眨眼、歪头,制止时可以控制,但过后仍改不掉,最近不单挤眼、歪头,而且喉咙还发出一种怪声音。于就是其母亲带其求助。 2。病案分析: 该患儿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缺乏父爱、母爱。从其母陈述知祖父母对患儿过分保护。此间幼儿园老师采取了瞧管得方式,没有给患儿友爱,个性受到压抑。4岁后虽随母亲生活,但其父母均有一些病态人格,且其父长期在外。母亲缺乏安全感,瞧问题有显著得两价性,又过分追求完美、总认为孩子得性格不健康,过分关心孩子得个性,指指点点,自己得观点又不能持有一贯性。再加上她把自己得不安全感转移到孩子身上,时刻为孩子得安全健康忧虑,从而过分保护。使患儿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不会与小朋友交往。患儿得眨眼、歪头、喉咙发出怪音等行为障碍就是因为大脑皮层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得基础上由惊吓引起得。成人得制止非但无效,反而就是一种强化。 3.治疗

分析家庭结构,与其母亲共同建立一个家庭治疗方案。(同时建议其母亲做一个阶段得心理治疗。) 第一阶段,母亲学习接纳孩子,即使孩子得想法就是错误得也要接纳,这样孩子才会把内心真正得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母亲要学习与孩子交朋友,学习坦诚相待,这样才会有沟通。建议家长无须太多关注孩子得言行,无须讲太多道理,孩子需要得就是接纳,需要得就是信任。目前孩子已有一些行为障碍,绝不能再给以精神刺激、第二阶段,对孩子采取鼓励,只要发现她有进步,就给予鼓励与表扬,以使患儿得行为得到强化,逐步培养自信心。 第三阶段,可伴随前两阶段同时进行,多带孩子出去参加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多与同龄儿童玩耍,一切顺其自然,给孩于一个独立成长得空间。 2个月后,该患儿喉咙发出得怪音消失,其余症状均有减轻。 4.体会 在一个病态家庭下成长得儿童性格就是不会健康得。故治疗首先以宏观为主,即先建议其母亲做一个阶段得心理治疗。治疗期间指导、帮助该母亲如何与患儿沟通,建立良好得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同时与老师沟通,让老师给孩子友爱,并关注患儿在学校与小朋友相处得情形,鼓励其与小朋友合作。孩子得性格会逐步改善得。 教育学案例分析 医学畜牧组:李秀2013、7 案例1:赵老师就是某中学得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她深深服膺于伟大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得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得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她一心扑在对学生得教育教学上。为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与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就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她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 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她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您要注意这孩子,她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您错了,亲爱的,她不就是最坏的孩子,而就是最聪明的孩子,只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她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与思想家,她就就是 戴尔?卡耐基。 您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您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就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就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她们,尊重、理解、信任她们,使她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瞧待她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她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与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您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与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与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 李晓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举例

案例分析题举例,供参考! 1. 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 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4. 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DOC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题) 1、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E】 A、心身是统一的 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E、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4、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E】 A、健康心理学 B、变态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药物心理学 E、教育心理学 5、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6、《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B】 A、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 B、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C、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D、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 E、以上都不是 7、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B】 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 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

C、四至六岁儿童期 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 E、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8、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 A、外界刺激 B、生理反应 C、人的认知 D、学习过程 E、遗传因素 10、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