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背景:

日期:2011-4-26 作者:无忧论文网编辑:ANTER 点击次数:339 销售价格:100元论文编号:lw201104260919122574论文字数:8303

论文属性: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地区:中国论文语种:中文

关键词:中西音乐剧影响差异发展

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

文摘:传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音乐剧特征上的明显差异,因此对西方音乐剧论文代写对中国音乐剧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辨别和把握两者相异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脉络,进而对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的意义及价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关键词:中西;音乐剧;影响;差异;发展

引言

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立于舞台的音乐戏剧形式,经历了百年来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了活跃于二十世纪世界艺术舞台上最重要的舞台音乐形式之一。它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及自身巨大的亲和力,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和喜爱。它是从美国发展兴起的,之后在英国成为现代音乐剧的摇篮,并开创了音乐剧的新纪元。那么,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中国音乐剧今后要走向何方呢?一、音乐剧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里注明:音乐喜剧,又名音乐剧。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由喜歌剧及小歌剧演变而成。它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及喜剧色彩,音乐通俗易解。最早的一部作品,是英国S?琼斯的快乐少女》(1893)。音乐喜剧盛行于纽约的百老汇,故又称百老汇音乐剧或美国歌舞剧。其内容偏重于幽默风趣及谈情说爱,音乐轻松愉快,如J?克思作曲的《戏船》、G?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R?罗杰斯的《音乐之声》。

《外国音乐词典》则写道:音乐喜剧(MusicalComedy),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英国)的一种相当于轻歌剧的体裁,流行于19世纪末2O世纪初,音乐中缀以说白。国外的权威音乐词典,如《新格罗夫美国音乐辞典》认为,音乐剧(Musica1)是一种流行的音乐剧院剧(Musical Theater)形式,由一些音乐成分结合成一个戏剧性的框架整体。在2O世纪初演变为一种独特风格,成为美国流行音乐戏剧

的主要形式。

由以上各定义,不难看出,音乐剧事实上就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和娱乐产品。

二、音乐剧的特征

音乐剧既要用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表现剧情,又要以通俗化的表现方式呈现给缺乏古典音乐修养的现代听众。这就使得音乐剧具有如下特征:

1、戏剧性。音乐剧以戏剧为基本形式,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手段,通过这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带有表演艺术的娱乐性,是一个集上述艺术表演形式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特别是常常把歌剧、轻歌剧和爵士乐融为一体。与歌剧使用美声唱法不同,音乐剧是真声演唱,有宽广的情感表现空间。音乐剧与大歌剧相比较,大歌剧受完整音乐形式的制约,而音乐剧更多具有戏剧形式的优势,冲突尖锐复杂,悬念此起彼伏,高潮迭起,紧紧围绕剧情的发展强化戏剧张力,节奏紧凑。对演员特别强调角色性格的塑造,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表演、说白、形体动作都从“戏”出发,从人物出发。

一部音乐剧由不少歌曲连接起来,观众每一秒钟都提着紧张的情绪。一首首歌曲的展现,使观众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音乐剧的歌曲也得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2 、现代性。在音乐方面,音乐剧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求最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所以,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有乡村音乐的音乐剧,风格呈现出现代性。

3、多元性。音乐剧的音乐风格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化的束缚,作曲风格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例如((猫》中韦伯尝试了许多不同的风格,乡村、踢踏舞、歌剧、流行,甚至还有赞美诗的成分。在配器上,有一段苏格兰风笛的两次插入特别出彩。而在《巴黎圣母院》中,更是能不断听到吉他的声音,为整部剧渲染了浪漫的气氛。

4 、国际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音乐剧中的音乐也比

以往更具备了国际性。许多作品不仅在对过

四、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对音乐剧的影响

4.1 我国文化传统特征对音乐剧的影响

人与自然的和谐

4.2 西方文化的特性对西方对音乐剧的影响

西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重颜.音乐剧的中国化.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5

[3]张晓农.论文网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3.7

[4]刘洁.西方音乐剧研究综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4

[5]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石惟正.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J].人民音乐,2003(9).

[7]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