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道教养生功法——静功法(炼性)

正宗道教养生功法——静功法(炼性)

对于道家的整个修炼系统来说,静功可以说既是最基础的要求,也是最高明的追求,对于修炼自始至终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华道家修炼学的总体,就是一种静功。

(一)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的外在姿势并不重要,只以头脊正直、舒适自然为最大原则。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散步也无不可。

1、坐式

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

2、站式

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

3、卧式

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和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肱上,或放在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势,与两手刚好相反。

4、散步

应当选择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内,而且道路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用听息法,但不要闭眼睛。

选择好一种姿势,开始炼功,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放松,阻碍经脉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却不察觉,需要意识到。

2、双目微闭

3、舌顶上腭

4、鼻息自然

自然呼吸,忌粗短。随着功夫加深,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从前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阳居外。如图示,抱成一个太极图形状,如此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即是接通之效。

(二)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注意: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因此听息的真正意思,是凝神内注,专心养静,目的是为了精神集中。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顺其自然,不要用意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就能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便是“入静”。

2、观光

这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作用是炼性,并且是根本方法,谓之性功。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下生之前来自宇宙。性之根,在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人下生之前,谓之“祖窍”。

开始先静坐片刻,做听息法。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这便是“观祖窍”法,目的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谓之“性光”。但要特别注意,这个境界必须是自然而来,万万不可追求,追求而来的见光是幻境和入魔,绝非真性。而是应该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不着意。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它。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

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这就是聚性之功。然后性光会由点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然后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光弱而至光强、波动而至光定、片片而至光聚。也有人修炼多日而两眼漆黑从未见光,但仍不可追求。道家功夫之要,一定不能刻意追求,永远记住自然、无为是根本,否则即是魔道,切记切记。

道家养生功法的七个方面【道医】

道家养生功法的七个方面【道医】 道教养生观和养生术体系,是在吸收、采集民间实践成果和佛家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古医药学养生健身术和药物学理论知识,逐步加工改造形成的,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但剥去其各派养生术庞杂丛生的外表饰物,我们仍可以显现出这一古老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极其科学价值的哲学理念和科学健身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天人合一。基于“无极”和“太极”理谁,把宇宙与人,人体与自然环环相连;取法于自然和与自然同化;将人体内外器官视为整体,各种功法都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模仿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颇为显效。 2.性命双修。强调“性功”.(心理保健和精神锻炼)对于“命功”(肉体锻炼)的意义,主张“性命双修”、“内外兼养”、“功静结合”的双向养生观,以“无所有、无我执、无差别”的生活方式,丢弃自我,豁达大度,神清气爽,把心理和生理卫生的锻炼结合起来,自由愉快地开辟新的生命里程。 3.重在“养气”。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同源错构理念来推导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以五行八卦和经络概念创造健身原理,认为“人禀阴阳二气而生”,两大元素的不平衡或丧失,将会导致疾病或死亡。主张以练精为基础,练神为大用,练气为中心,由“气化”作用而产生各种神化妙用,达到“精气日新,邪气尽去”,永不衰老。 4.“养气”守静。“内丹说”认为,养气首先要保持和谐安定的情绪,情绪好坏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在儒家“超凡人圣”之后再创出“超圣入神”和“超神入化”的神仙境界。要求日常生活中做到“九守”,防止过激情感变幻,过度性欲要求,过分体力劳累等损害身体。 .5.清新洁静。讲究饮食适度,忌荤辣;主张少睡、早起、节房事,反对“浑浊”起居。注重清晨“吐故纳新”,排除“死气”,吸入饱含“日精月华”的“元气”,使人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道家养生气功 养生气功功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气功 混元气功是道家传统养生功法,各类派别的气功都以此为基础功法。汇元气功养生馆主授课程:“汇元五行养气功”是由章志斌老师总结三十多年练功经验,以道家混元气功功理为根本,以行气导引、动静结合为途径,以强身祛病、固本调元、延年益寿为宗旨的系列功法。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养生气功功法 “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

天气)关系甚密。 “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 远的影响。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养 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 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养生功法包 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 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 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 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 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 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 净化与放松。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 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

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 养生等方面。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 目的。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 寿的效果。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 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 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 养等方面。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 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道教认为,文化修养 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 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养道之法包括 修行道德和追求道的境界。道德修行是道教的基本要求之一,强调尊 重他人、宽容待人、自律自强等方面的修炼;追求道的境界则是道教 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修行来达到与道的合一,达到身心灵的彻底净 化与升华。 以上所述,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包括养身之功、养心之术、养性 之法、养神之法和养道之法。通过这些养生之道,人们可以在身心健 康中,追求内在和外在的和谐与平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从道 教的养生智慧中汲取营养,适度地借鉴其中的养生方法,使自己更好 地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和压力,以达到身心平衡和健康的状态。道教

道家养生功的作用

道家养生功的作用 道家养生功,是老子创始的,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元代丘处机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这是本功区别于其他气功的根本之点,也是它有特殊养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 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例如,“收心求静”一法,可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独到的功效,久练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复和开发;“开通奇经八脉”一法,可舒经活络,使百脉畅通,保持皮肤润滑光泽,对关节炎、脉管炎宰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关门”一法,可使人精足肾健,精力旺盛,对梦遗滑精、阳痿肾虚等病有独到的疗效。 如果说道家养生功百病皆治,那是过分夸大其作用。但经证明,练好养生功只有百益而无一害。其具体功能有以下个方面: 1.补脑养神。静养功的入静,首先受益的是大脑中枢神经。当心定念止入静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这样既能消除疲劳又能得到补养,从而加强和大了中枢机构的指挥功能,起到补脑养神的作用。 2.固精养炁。养生不固精,结果一场空。只知守死精,不会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为养生忌。养生功法中的固精,是为了精足而下手炼精化炁,炁足而炼炁化神,神足炼神还虚。即使达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养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则神灵。只有具备充沛的精力,能产生超人的聪明才智;也只有具备吃大苦耐大劳的健壮身躯,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铁汉。固精养炁正是为筑基炼己奠定基础。 3.调息理炁,扩大肺活量。中医学有“肺为百脉之总,位居诸脏之上”之说。肺的一呼一吸,是机体自然的吐故纳新。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促使血液循环和新陈谢,是机体本身内部的自然规律。养生功的调理呼吸(息),要求深、细、长、匀。这样自然会加强和壮大机体内部运动的力量。 4.调节五脏。道家养生功的修炼是要使人的机体五行相生,阴阳调和,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内生津。津液多则食欲强,食欲强则肾水足,肾水足则七宝(即涕、唾、津、精、气、血、液)全,七宝全则五脏和,五脏和则内病除。故养生功对医治心脏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肾亏肾寒,以及各种慢性病有独到之处。 5.清神明日。五脏之精华聚于二目(白眼珠属肺,黑眼珠属肝,瞳仁属肾,大眼角属心,小眼角属脾)。二目是心灵的窗户。古称二目为日月,又为金公木母、金乌玉兔。又称人之灵在脑,其机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枚举。在修炼道家性命双修功的整个过程中,人的二目肩负着最艰巨最复杂而又最重要的任务。如含眼光、返观内照、回光返照、久视、运行日月、大小周天、运河车、转**以神驭气等,都必须借它的神威来达到预想

静气功

青城静功——筋经门内功 静功主要作用是“炼内”,即对人体内部进行修炼。 历代养生家对“静”之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练功方法。虽然如此,但对于“入静”在练功、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 人体是复杂的,又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着,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和协调。如果阴阳不调,气血不畅,经络不通,势必引起人体的异常,甚而百病丛生,乃致夭折。实践证明,通过“意”和“气”的修炼,能使阴阳得以平衡,气血得以调和,经络得以疏通,真气得以充沛,人体得以协调,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自然日益增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之功效。 综观古今中外,凡长寿者一般总能经常保持平和宁静的心境、乐观豁达的情绪。静,是养身处世之宝。有些武功出神入化者,他们都可以做到心清意静,从而可以感觉到一般人所感觉不到的东西,考虑到一般人所考虑不到的情况,这可能由于深层的意静发挥了人的潜在本能。由于人们对此不理解,就把这些武功高人奉为“圣者”。 一个“静”字,其力之伟,其用无穷,与生命息息相关。故研习养生之道的武家,必明“静”之道。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精神状态的安静。这种静与自然睡眠和一般休息的静不同,它是觉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即主动的内抑制状态。它通过一定的姿势、呼吸、意守等手段,达到“外静内动,静中有动”,是一种特殊的修炼。动与静又是相对的,所以,静(内静)是练功的前提。不静,难有好动。静功就是通过肢体的外静达到内动,即“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青城派筋经门静功主要有四种: 一、腹式呼吸静坐法 坐功是最基本的静功法。无论道教、佛教都讲究打坐,并以此作为修炼的重要课目,即可见其作用。 坐前准备:选择安静的场所打坐,每天两次,最好于黎明前和夜晚寂静时。 打坐前先将窗户打开,使室内空气流通(冬天注意保暖)。 静坐在凳子或床上均可,须以坐得舒服自然为好。 宽松衣带,使气机不滞。 静坐姿:1.面向南,端坐在凳子上,两脚平放于地,右脚向右平移约一尺,小腿与大腿成90°,双手手心向下成阴掌,自然放于双膝上,肘下垂(图1)。 2.或坐于床,仍面向南方。将左脚垫在右大腿下,左脚跟轻置于会阴处,右脚放在左腿上,这叫单盘腿坐;再把左脚从下扳上搁在右腿上,这叫双盘腿坐。无论单盘、双盘均可。左手背平放在右手心上,两手重叠,手心向上,横置丹田处。女子则右手背放在左手心上。也可以右手成三清太极手,即食指掐在拇指尖上,竖掌,掌根置于左手劳宫穴,左手横放于丹田上(图2)。 3.调息:坐好后不要吸气,而是突然吐出一口气,尽量吐尽体内浊气,然后口鼻同时一吸一呼3次,咽下,以补丹田呼出之气。同时,唇齿合,舌尖轻抵上腭,微合双目,身体宜平直,脊柱要正,含胸拔背,胸部可微前倾,自然平稳地端正而坐。坐时垂肩、坠肘,全身放松,背不靠物,头顶项竖。呼气时稍快一些,吸气时略慢,但呼气时须呼尽,吸气时须吸足。吸气时,小腹慢慢鼓起,呼气时,小腹随之收缩,如此循环往复,呼吸匀、深、细、长。 4.意守:呼吸调顺后,两眼微闭,从眼缝中内视鼻尖,默想从人中经承浆、天突、华盖、紫宫、膻中、中脘、气海、关元诸穴到达中极。然后,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关元与中极附近),排除杂念入静,内视小腹。约二周左右,会感觉有气流入于小腹并发热,谓之“气贯丹田”。 二、逆式呼吸静坐法 1.导引。以腹式呼吸静坐到丹田发热后,就可以进行逆式呼吸静坐的练习,即改变呼吸方法。这种方法是吸气时逐渐放松,小腹慢慢鼓起,肛门微收。但要纯任自然,无丝毫勉强,要用鼻呼吸。吸气以意念导引体内产生的热流,使之冲破尾闾关,沿着督脉向上引,令其穿过

道家功法十三步

道家功法十三步 功法十三步 第一步收心求静 法诀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XXX,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XXX 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要领详解如下: 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XXX: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气力,使其少生邪念,有助于入静。XXX“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道教养生壮阳法

道教养生壮阳法 还阳卧来自道教养生方法,决定男性性功能的主要是肝肾二经,而还阳卧锻炼的正好是这两条经络。 从经络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肝经是绕阴器而循行。肝主筋,在《黄帝内经》中男子的生殖器被称做“宗筋”。宗筋的意思是许多筋的集合处,也有传宗接代之意,所以俗话说男怕伤肝,女怕伤肾,就是指这层意思。肝是人体阳气的聚集地,男子的阳刚必借此而发,所以肝火旺的人通常性能力也较强。但肝肾的功能必须协同合作,才会持久而无伤。肝若是枪,肾就是弹药。能否强硬,靠的是肝的功能,但能否持久,却依赖肾精的支持。 锻炼肝肾功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两腿分开劈叉。这时您两条大腿内侧会酸胀紧绷。而这紧绷的地方就是肝肾经的循行路线。肝肾经要一起锻炼,才会协调一致。然而,即使功法精妙,您一定还要有些耐心和信心才行,不要今天刚练习,明天就希望有显效哦。做“还阳卧”的时候,大腿内侧有酸胀紧绷的感觉,尤其是胯部,特别酸痛。 当两胯打开时,睾丸与阴茎得到充分的放松,血液循环更加的良好,生殖器官得到更好的滋养,从这方面也可以说明“还阳卧”的提高性能力的原理。 “还阳卧”的练习心法是: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最好直对着会阴(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两手

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仰卧由于着床面积大,压迫力较小,身体更容易放松,身体的放松加上一定的姿势,可以很快地使阳气和肾气充盈起来。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一个生命力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摆这个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因此补肾的作用非常明显。 把还阳卧再提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仰卧,两脚心相对,腿似环,两手重叠或交叉轻轻的放在头上,手心对着头顶百合。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上面两臂围成一个圈,可以使肾气不往生殖器上走,而是拉到中脘的深处;下面两腿围成一个圈,有利于周身气血沿腿循环到身体的当中。 松开的前胯是练好还阳卧和混元卧功的前提。前胯不松,"卧"的时间不能持久,也不易入静。为了更快地松胯,一般摆好卧功姿势后,可以先把两手放于两膝内侧,轻轻地一下一下推按,坚持练一段时间前胯髋关节处就会松开-两膝可以平贴于床。到了这时候,在睡眠的

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

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 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 纯阳子午静,系指“子午”二时的静养之法,故此称谓,从时间上来说中午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晚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午时为阳衰阴盛之时,子时为阴衰阳盛之始,均为阴阳相合之时,云:子午与坎离相合,为炼功静养最佳时间。 (注:打坐功夫,无论佛家或道家,均以每日子时和午时修炼最为适宜!) 纯阳子午静其要领以“五心扑地”,别于佛家“五岳朝天”.所谓“五心扑地”是指眉心,两掌心.两膝心.称之为五心是也,静坐之时头微低垂 ,以眉心略向下,目亦下视,两掌心向下,两膝勿上仰以掌心盖于膝心,一切动作顺乎自然之,身体方能得以放松,心定则能神闲。 纯阳子午静其呼吸方法自然而绵长,均细匀长,达到心静神闲,精神内守忘我之境.其手中动作配合呼吸亦到气形合一,达到神形相依,气形相合,精形相交。恩师刘理航先生曾对纯阳功呼吸的三个特点,所论:“首以长吸短呼,次以长吸长呼,后以不

吸不呼”。所谓不吸不呼并不是不呼吸而是深入细致的呼吸以达到心静神闲之境,故喻而言之,称谓:“五行内外手中成”。是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之道,吾师以此长养精神,故年近百岁仍耳聪目明,步履矫健。笔者三十余年亦言听先生之法,尤与纯阳拳相互为用、甚觉神清目朗、百骸顺畅,实践中証明武当纯阳功全面的修炼对人体心、肝、脾、肺、肾、三焦、六腑都能起到推陈出新的促进作用。故而获得动形、静性、养气、舒神、修真、固本、疏导、护体的精妙内涵。从而通润五脏、长养百骸安抚各节之功。外炼一身之筋骨足以铸成武当上乘金钟罩、铁布衫之能,且独有根除笃疾得一身康健之玄机。 纯阳三步功(纯阳子午静) 歌诀一: 起由两掌盖两膝,揉膝归圆两东西;掌旋悟定奇偶数,呼吸同步自然习。 歌诀二: 两掌行如两腿侧,龙心归位入丹舍;两拳相依旋太极,练养脾胃合中脉。

正宗道教养生功法——静功法(炼性)

正宗道教养生功法——静功法(炼性) 对于道家的整个修炼系统来说,静功可以说既是最基础的要求,也是最高明的追求,对于修炼自始至终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华道家修炼学的总体,就是一种静功。 (一)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的外在姿势并不重要,只以头脊正直、舒适自然为最大原则。一般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散步也无不可。 1、坐式 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 2、站式 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 3、卧式 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和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肱上,或放在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势,与两手刚好相反。 4、散步 应当选择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内,而且道路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用听息法,但不要闭眼睛。 选择好一种姿势,开始炼功,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 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便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放松,阻碍经脉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却不察觉,需要意识到。 2、双目微闭

3、舌顶上腭 4、鼻息自然 自然呼吸,忌粗短。随着功夫加深,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 两手的掐诀法,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从前是师徒之间秘密相传。。两手抱诀之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阳居外。如图示,抱成一个太极图形状,如此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即是接通之效。 (二)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注意: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因此听息的真正意思,是凝神内注,专心养静,目的是为了精神集中。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顺其自然,不要用意去强行支配。听到后来,就能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便是“入静”。 2、观光 这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作用是炼性,并且是根本方法,谓之性功。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下生之前来自宇宙。性之根,在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人下生之前,谓之“祖窍”。 开始先静坐片刻,做听息法。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这便是“观祖窍”法,目的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谓之“性光”。但要特别注意,这个境界必须是自然而来,万万不可追求,追求而来的见光是幻境和入魔,绝非真性。而是应该若有若无、似看非看,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不着意。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它。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出现之后,此时以心

[新版]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新版]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道教传统练功法《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一、练精化气(小周天功) 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这是对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相对而言的)。 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法就可以防病治病。 (一)小周天概说 1(周天与小周天周天是古代天文学的术语,是观测者眼睛所看到的天体上的大圆周。这大圆周称为大圈,又称黄道。黄道划为360度,在其两侧的8度内即为黄道带,布列各星宿,并在其上运行。所以孔颖达《礼记?月令篇疏》中说:“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 内丹术中的炼精化气,即是指内气的感觉,从下丹田循督脉、任脉回至下丹田作循环走动,在此也借用了这个周天的名词。正如《天仙正理》上说的:“小周天云者,言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地也”。 由于炼精化气的内气感觉只走督、任两脉,而第二阶段的炼气化神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称前者为小周天,后者为大周天。 2(任督与奇经八脉按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人身有正经十二条,奇经八条。八条奇经脉就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与内丹功夫有密切关系,因此明代李时珍著《奇

经八脉考》加以论述。他指出:”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医不知此,罔 探病机;仙(指长寿者)不知此,难安炉鼎(即不知丹田所在)。时珍不敏,参考诸说,萃集于左,以备仙、医者签蹄之用云。” 至于奇经八脉的重要性,李时珍引托名张紫阳的《八脉经》中的话说:“……凡 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而要打通八脉,首先要打开任、督两脉。李时珍又指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俞琰注《参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昼夜不停,医书有任、督,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黄庭经》言:“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于此也。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两脉皆长寿。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据上所说,黄道、天经、河车都是任督脉这一循环的代名词;因为人在后天,这条路线中断了,所以要打通之,以求得长寿。 通了任督脉,其他六脉,乃至十二条正经都能随之而通。固为根据经络理沦,任督脉不但与其他各经脉都相沟通,而且“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所以任督脉一为统率全身诸阳脉,一为妊养全身之阴脉,都居主导地位。 3.小周天(子午周天) 宋代肖紫虚《金丹大成集》上说:“问曰:何谓子午,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在天为日月,在人为心肾,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方位为南北。” 根据后天八卦图,子午与坎离相配合,而小周天正是采取坎离(心肾)交媾的方法进行锻炼,因此小周天也称子午周天。 (二)炼精化气功法

道家养生功的妇女练功法介绍

道家养生功的妇女练功法介绍 道家养生功[1]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家养生功的妇女练功法介绍。 道家养生功的妇女练功法 妇女练功法 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不同于其他养生功法,其他养生功法不分男女,而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不然。由于男女本身生理上的不同,故在功法上也有不同之处。以养生功法而论,男子有男擒白虎,女子有女斩赤龙。男子衰老有敲竹斗龟,女子衰老有敲琴引凤。男有闭阳关,女有回炁法。因其生理不同,其功法也就各异。以上所说的功法,在整个功法中,是比较高深一些的功法,也是历代不轻易传人的功法。现将龙门派性命双修静养功坤生(妇女)用的功法简介如下。 道家养生功的妇女练功法法诀 盘膝坐,练静功,全身内外要放松。 闭目观心守本命,回光返照意归中。 手掐子午除杂念,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坐到人我两忘时,光在眼前空不空。 下座拂面熨双睛,伸臂长腰气血通。 浑身上下搓一遍,揉完两乳揉绛宫。 持之以恒能驻颜,老人越活越年轻。 千峰老人十六步 余师祖千峰老人为了便于入门弟子学习和背诵不忘,将十六步性命双修养生功法编成歌诀。今将此诀公诸于世,供养生功爱好者习诵。 初步 初打坐,心要定,脚分阴阳气下降。 垂帘冥心守祖窍,舌闭天池玄膺开。

掐子午,杂念排,祖炁修足玄关开。下座拂面舒筋气,静久而动子时来。二步 子时到,采小药,提根转轮收小药。火龙难降两头吹,一提一降龙炁回。收龙炁,是火候,火候不足莫伤丹。单等二候炁火足,开通八脉再采药。三步 八脉开,气血舒,以意领气下功夫。一吸督脉升泥丸,二呼任脉降海根。三吸带脉至肩窝,四呼阳维到手心。五吸阴维胸前定,六呼至带归一根。七吸冲脉至降宫,八呼阳蹻到涌泉。九吸阴蹻升炁穴,十呼归根入窍中。吸呼深长凭意领,水到渠成赖气行。八脉开通身属阳,二候一到采大药。四步 阴蹻开,身属阳,二候一到采大药。下手点住生死窍,急用巽风六候收。橐龠动时阖辟转,升住起止沐浴功。收炁宝,再封固,封固呼吸用巽风。此是道教顺逆诀,释教涅架三更传。儒教回仁传子思,三教一诀不用争。真口诀,皆单传,回仁养我炁浩然。涅桀断淫不上灭,顺逆颠倒真炁还。三教源流是一理,传授千峰归一根。五步 金木合,回光照,文式二火提出窍。三成武火渣滓出,七成文火回光照。回光照,接命根,心存生处能接炁。

秘传中国道教丹道养生功法二

秘传中国道教丹道养生功法二 第二步功法练心——炼气化神 这步功法中要求心肾常交,主要功法是意法和大小周天,心气和肾气交则生,分则死。(坎离即心肾)水火既济。 生热安炉以后,心肾交泰到一定程度,真气全自动形成小周天运行,小周天行走的路线是从内肾经命门上行至心,然后从心经脐下行回到内肾,形成周天运行,方向是后面背向生升,前面降落,即是后升前降,达36圈意停转动。 下一阶段是气不从小周天线路转圈,而在心肾之间直接升降(不能超过了36次)再进一步是心肾相依,心肾距离逐渐缩小,最后达到心肾合一,这时是心肾真交,快意达到最高度,这个过程要自然形成,千万不可强求,求之反而不得。 心肾交泰分上交和下交,又叫龙入虎穴,更有利于肾,在中宫交为上交,为虎入龙宫,更有利于心,龙虎是心气和肾气的别名,下交伏虎得真铅,上交降龙得真汞。真铅是真阳是坎中满,真汞是真阴是离中虚。 真正的龙虎交尾叫吐真精,就是指真铅和真汞接交合一而得一气,即得大药,从而可结金丹。这是抽坎填离的最高阶段,也是降龙伏虎的主要过程,伏虎不漏,降龙不困,这样自然有利于握固,有利于丹成。 心肾交泰的后期可以进行“饮刀圭”,饮刀圭是抽坎填离中一项能“盗取天机”的功法,它是一种不能书传的一种秘密法诀,白玉蟾说“刀圭与癸酉七月之夕,尽吐露于乙亥春雨之天,当知天机非邂逅可谈。

大周天是夸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功法桥梁,小周天若开了,大周天的虚像也就有了。 大周天的线路是气穴(下鹊桥)——尾闾——夹脊(命门)——玉枕——昆仑顶——明堂——玉柱——舌顶上颚上鹊桥——十二重楼——心——脐——下丹田玄关——气穴。简单地说就是从气穴沿督脉上升至顶,然后从顶沿任脉下降至气穴(肛门),大周天叫天地交任督交,开大周天先开尾闾,后开命门和玉枕关叫做后三关,尾闾穴最难开,开时反应最大,尾闾非真阳不开,最后真开尾闾会感到整个骨盆区似乎没有了,热气沿督脉上行,气到夹脊(命门)要停一下,等夹脊命门穴开后才能进上一步行,同样气到玉枕关也要停一下,到昆仑顶百会穴后停的时间最长,有时会在头顶转圈,不能超过8圈,在头顶转圈的方向是左——前——右的顺序转动方法。转圈后又回到昆仑顶百会穴,好像紧箍咒一样,然后就让气往下走,挤眉弄眼,九张九合过祖窍,耳朵不翁时过祖窍,易过上鹊桥,下十二重楼,入心田,入心田就会形成心中的快意,也称作“药”。 武采是有意呼无意吸气,主要是守心,都要微微耸肩缩颈,一般讲,文采不易泄漏,也比较稳当。 要记住在没有药时,没有高度快意时不要行大周天,否则会形成所谓的“煮空铛”不但无意反而有害,可能引起上火。 大周天再上一层次是任督中之脉合成一条线,任督不感觉有气运行,没有周天转,只是中间一个热痛道一开一降,然后不升不降天地合一叫守一,也叫一真法界。_一真法界的来历。这个热力的通道会联通一线,即是昆仑顶和会阴上下联通,上面噔一下,下面也噔一下,这叫“无缝管两头吹,是大周天天真通的表现,如果是真动,动几下一静就会进入胎息,大周天发展到最后,昆仑、脚跟、会阴三点联动,督脉像一跟像皮管子,尾闾开足了,不感觉有上桥和下桥,全身温温,高峰时前后身全是气,这才是真正的大周天,这才是大周天的实像,这才叫得道,这时就可以进入胎息了。 大周天开了,头脑清晰,万病皆无,身上任何一处若有缺陷用意和眼光往缺处一捋,就会自通圆满,大周天开了就会无贪欲,无烦恼,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 法与技巧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与养生密切相关。在道教的理念中,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基础。因此,道教中有许多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养生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 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调整心态,使人保持健康和平 衡的生活状态。 一、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阴阳平衡 在道教养生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道教提倡素食,认为素食 有助于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可以净化身体和心灵。素食食物富含植物 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 道教还强调饮食的调养,例如搭配各种食材,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如绿色蔬菜和水果富含阳气,而豆类和海藻则富含阴气。通过合理的 搭配,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标。 二、运动和瑜伽锻炼,调理阴阳 道教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倡通过运动和瑜伽锻炼来调理 阴阳。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而瑜伽锻 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提高身心的协调性。这些运动和 瑜伽锻炼可以帮助人们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具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 的作用。 三、修炼道家功法,调整身心能量

道家修炼功法是道教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修炼道家功法,可 以调整身心能量,提高阴阳平衡。其中,太极和气功是道家修炼最常 见的功法之一。太极拳通过舒展身体、放松筋骨、调整呼吸,促进气 血运行,达到阴阳平衡。而气功通过呼吸运动和身体姿势调整,帮助 人们消除身体的疲劳和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四、修习静坐冥想,守护内心平静 道教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修习静坐冥想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内心 的平衡与和谐。冥想不仅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烦躁,还可以让 人们更加深入地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清晰地感 受到自己的阴阳能量,并且能够调整和平衡这些能量,从而达到身心 健康和养生的目的。 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技巧,道教养生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烦恼和 消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熬夜、过度劳累等不利于身心健 康的行为。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身体和心灵保持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状态。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不仅有利于 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更是一种全面的养生体系。通过调整饮食结构, 进行运动和瑜伽锻炼,修炼道家功法,修习静坐冥想,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人们可以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平衡,并且达到保持健康和平衡

李谨伯老师-丹道十三步功

李谨伯老师:道家养生十三步功 第一步:收心求静 法诀 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窍,

三花聚顶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要领详解如下: 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不空,是乃真空;观空乃空,是为顽空。”这是古人的所谓“长生久视之道”。 眼观鼻,鼻观心:二目垂帘,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两眼同看鼻准,活动的思维,纷纭复杂的意念就能安定下来。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

道教的修炼方法和功法

道教的修炼方法和功法 道教,作为中国古老的宗教之一,强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并提供了一套独特的修炼方法和功法,帮助人们实现心灵的平衡与提升。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道教的修炼方法和功法,以期加深对这一古老信仰的理解。 修炼方法一:内观冥想 内观冥想是道教修炼的核心方法之一。它要求个体静坐,用心观照身心的变化,以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在内观冥想的过程中,个体需要通过深呼吸和专注的态度,放松身心,聚焦于内部的感受和本真的存在。通过持续的修炼,个体可以逐渐洞察自我,了解人生的本质。 修炼方法二: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古老的道教功法,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和呼吸,以强调身心的平衡与健康。这五种动物包括鹿、熊、猿、虎和鸟。每种动物代表着不同的能量和气质,通过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呼吸,个体可以调和内外能量的流动,增强身体的养生和治疗效果。 修炼方法三:炼丹术 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种炼丹术,这是一种借用药物、炉具等器材进行的实践。炼丹术的目的是通过药物的摄入和炼制,以修炼身心、强化自身能量,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目标。传说中,炼丹术是道教丹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社会中,该修炼方法很少被实践。

修炼方法四:道德修养 道教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追求道德的高尚品质,个体 可以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有志于道教修炼的人们,都应该追随“道德经”的教诲,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以避免人生中的种种烦恼与纷争。道德修养要求个体实践仁爱、宽容、谦逊、正直等品德,以塑造一个 高尚、均衡的人格。 功法一:太极拳 太极拳是道家修炼功法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 太极拳强调柔和与刚猛的统一,通过慢跃的身法和循序渐进的动作, 以引导体内的气息和能量流动。太极拳的修炼需要耐心和恒心,但通 过持续的实践,个体可以增强身心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功法二:瑜伽 瑜伽作为一种综合的身心修炼方法,对道教修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瑜伽的修炼中,个体通过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等方式,以促 进身心的平衡和提高意识觉察水平。瑜伽强调身体的柔软和灵活性, 同时注重呼吸的控制与调整,帮助个体实现身体、情感和心灵的和谐 统一。 功法三:静坐 静坐是道教修炼中最根本的方法之一。它要求个体保持安详的姿势,借助呼吸和专注的状态,进入内心的宁静和平和。静坐的修炼需要消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术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术道教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之一,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重视养生和 健康保健。道教中的“道家养生”和“健康保健术”是道教信徒追求长寿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介绍道家养生的基本原理和健康保健术,并探讨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一、道家养生的基本原理 道家养生的核心观点是“顺应自然、与道合一”。养生的首要目标是 保持身心平衡,追求内外合一。道家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运 行相互关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是养生的关键。主要原理如下: 1. 顺应自然规律:道家认为,人体的健康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如 顺应四季变化、日夜交替等。合理调整起居作息,坚持适度运动和休息,是养生的基本要求。 2. 保持内心宁静:道家认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修炼内功,如冥想、静坐等,消除内心的烦恼和杂念,使身 心得到平衡与和谐。 3. 调理饮食:道家重视饮食养生,主张“平衡饮食,五谷为主”。注 重选择新鲜、自然的食材,适当摄入草本植物和养生食品,避免过食 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4. 锻炼身体:道家强调运动对身体的益处,主张适度的身体锻炼。 如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方式,有助于调理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和免疫力。

二、道家健康保健术 除了养生,道家还有许多独特的健康保健术,被道教信徒广泛实践。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道家健康保健术: 1. 静坐冥想:静坐冥想是道家修炼心性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长时 间的静坐冥想,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平衡,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注意 力和提升身心健康。 2. 内丹功法:内丹功法是道家独特的修炼方法,以修养内在的“丹田”为主要目标。通过调节呼吸和运行体内的能量,培养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 太极拳:太极拳是道家重要的身体修炼方式之一。太极拳以柔和 的动作和呼吸为特点,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调和阴阳、调节气血,有 助于增强体质和养生保健。 4. 禅茶艺:禅茶艺是道家倡导的一种品味生活的方式。通过沉浸于 泡茶的过程中,静心品味茶香,体悟禅意,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生 活质量。 三、现代人的启示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保健术对于现代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 启示。 首先,现代人需要顺应自然,关注生活的平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自己的生活与自然规律相协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道教的修炼方法与内丹学说从养生保健到身心灵修行的实践指南

道教的修炼方法与内丹学说从养生保健到身 心灵修行的实践指南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倡人们通过修炼方法和内丹学说来实现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本文将探讨道教的修炼方法以及内丹学说,并为读者提供从养生保健到身心灵修行的实践指南。 修炼方法: 道教修炼方法包含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旨在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成长。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修炼方法: 1. 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集中注意力,净化心灵和实现内心平静的修炼方法。在冥想中,人们通常通过深呼吸和默念咒语等方式来达到平静的状态。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并增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2. 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和身体能量的修炼方法。通过练习气功,人们可以增加能量的流动和平衡,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生。气功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等,每种功法都注重呼吸控制和体位调整。 3. 静坐:静坐是一种通过保持身体稳定和心灵安宁来实现修炼的方法。在静坐中,人们通常保持一个舒适的坐姿,并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或特定的感受上。静坐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增强觉察力,并促进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内丹学说:

道教内丹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一个微观的宇宙,这个宇宙由气血、精气和神气等组成。内丹学说强调通过修炼来发展和提升这些内在能量,以实现身心灵的和谐与健康。 1. 丹田:丹田是人体腹部的重要区域,在内丹学说中被认为是能量 的主要聚集点。通过专注呼吸和意念,人们可以在丹田中培养和积蓄 能量,达到身心的平衡和提升。 2.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宇宙中五种基 本的元素和相互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在内丹学说中,五行也被应用 于人体内部的调和和平衡。通过理解五行的特性和相互关系,人们可 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情绪等方面,来促进身体和内心的和谐。 3. 金丹:金丹是内丹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纯净无形的 能量。通过内丹的修炼,人们可以将身体内的杂质和负面情绪转化为 金丹,实现身心灵的提升和觉醒。 实践指南: 基于道教的修炼方法和内丹学说,以下是一些实践指南,可帮助人 们实现养生保健和身心灵的修行: 1. 均衡饮食:遵循五行理论,合理安排饮食,包括各种五味的食物,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2.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瑜伽等,通过调整呼吸和体位,促进能量的流动和平衡。

道家养生功008

道家养生功008 四丹田火炽,五身涌鼻搐,六马阴藏相。此六景是舍利养足的征兆,也是道家历代养生功法实践经验的总结。现将六景详解如下: 眼前金光的出现:炼功至此当以静养为主。因为此时已达到精满不思淫,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舍利子已足,淫根自缩,只有用虚静来温养舍利使之足之又足。在未现金光之前,有时眼前常发现刷的一道电光,道家术语谓金机飞电。这是金光出现之前的征兆。出现此征兆仍须静定,应终日二目下视丹田,当眼前出现皎洁如电的性光时仍须静定。在久久静定中忽然在眼前皎洁的性光中又出现金光,此即是金光一现,是真正的精炁神足,三花聚顶,五脏之炁聚,五炁朝元,舍利已足。此时须准备法、财、侣、地,做服食过大关的准备工作。 法:包括过大关的法诀,防危虑险的法器。 财:即钱财,是供道侣生活用的费用。 侣:即道侣二至三人,其中必须有精通过大关口诀的。 地:选择离城镇不远的偏僻处,当然庙宇山洞不受干扰之处,更为合宜。 龙吟:似隐隐气笛之声;虎啸:似呼呼的风声;鹫鸣脑后:似音乐之声。这是精炁神是之真火发出的音响,不同邪火上升的耳鸣。 丹田火炽:两肾汤煎,即身内三昧真火充于内而形于外。三昧真火即君火、相火、民火。精为民火,炁为相火,神为君火。 身涌鼻搐:是身在动,鼻在抽搐。 马阴:是外阳缩回如在胎胞;藏相:是脖下相骨缩回。相骨即气嗓管突出的疙瘩。 另外还有珠网罩面,浑身奇痒等等征兆。

金光二现当止火,止火是采药不用吸呼气之巽风。当止火而不止火,势必导致炉崩丹飞前功尽弃之患。比如水已烧沸、饭已做熟,还继续加火,岂不将饭烧焦锅烧化吗,爆羊肉、涮羊肉要掌握火候,不老不嫩,炼内丹是同一道理。 如果法财侣地四项没备好,当金光二现再采药时只能用意领,而不能用吸呼巽风,火逼金行的功法。只好用意领,继续补养舍利,并百倍注意夜间丢丹。正如正阳祖师所云:“丹熟不须行火候,更行火候必伤丹。”用传统的说法:此时应戒七情、九气、十损。十损在十一步已有。九气: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寒则气收,热则气泄。 以上这些征兆,是证实舍利子已足。性命双修养生功法十六步,步步功能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不是空谈某某已达到如何境界,而是到什么火候,有什么特征,用什么办法,必须恰如其分。当然达到十二步六景出现已属不易。自古传功不传景。因为如先说景,恐怕初学者在坐功时,意念注于景,致生出幻景,被幻景所误。 第十三步采大药服食过大关大周天 法诀 入静室,万念室,金光三现再用功。 六根震动产大药,五龙捧圣上离宫。 真宝遇阻动后引,侣搓髓解关自通。 羊鹿牛车各献力,吸舐撮闭吸托升。 过三关,升泥丸,上下鹊桥要堵严。 阳火阴符化甘露,润吞金液入丹田。 从此已得天上宝,神炁合一了大还。 男子马阴女缩乳,返老还童寿延年。 功法详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