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特色之路

走出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特色之路
走出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特色之路

走出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特色之路

大盈幼儿园 摘要: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我园整合

农村丰富的乡土地域资源,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对环境创设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再思考,使之具有农村乡土特色又呈现了幼儿发展的轨迹。努力践行着“来自孩子生活,高于孩子们的生活,又还原于孩子的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

环境创设; 特色; 内涵思考; 整合资源;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环境这位无声的教师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它在给孩子带来美丽熏陶的同时,还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隐性课程”,环境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又如何发挥它潜在的教育优势?作为一所硬件设施落后,经费相对紧缺的农村幼儿园,我们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

一、环境创设内涵的再认识

如同一方水土有自己的人文底蕴一样,一所幼儿园现代办园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是通过环境来体现的。

在我园的发展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的发展思路

是“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那么,其中所指的“地方特色”就是建立在开发、整合和利用农村已有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上。由于所处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我们的教育资源与城市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环境必须来自于孩子们鲜活的生活;我们的材料应该是孩子们熟悉和有感性经验的;我们的环境需要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协作完成,它具有农村乡土特色又呈现了幼儿发展的轨迹。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去挖掘、整合、利用,让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魅力和经验,充满了吸引力的乡土资源,走近孩子的视野,孩子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幼儿园。在参与环境创设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园的环境创设主旨是真正满足幼儿“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喜好,以农村的人、事、物来熏陶孩子,让环境回归孩子生活,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萌发审美情趣,促进其健康、和谐、充分的发展。

二、环境创设的总体布局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作为农村幼儿园,我园环境创设的总体布局上充满了富有乡土风情的童趣与野趣,努力实践着“来自孩子生活,高于孩子们的生活,又还原于孩子的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1、与幼儿生活的相融

幼儿踏进幼儿园大门,最先看到的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如何使幼儿感受到环境的存在,并产生亲切感,使幼儿与环境“对话”呢?我园的孩子80%都来自本地农村,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对城市幼儿来说更为简单、淳朴。于是,孩子们的生活一直延续到幼儿园,一切孩子生活中鲜活的东西都展现在我们的环境中,成

为灵感的来源,我们发现,用一些乡土要素、材料布置环境,更能让幼儿感到熟悉、新鲜和好奇。比如春天,孩子们对飞入自家屋檐下的小燕子喜爱非常,于是就商量在幼儿园天井里呈现出来。共同的话题,立刻引起好多小朋友的共鸣,激发他们参与制作的欲望。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延伸下,促使孩子产生语言并进行表述,形成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而且,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燕子的生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观察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最终,在孩子与老师共同搜集材料、讨论制作中,充满生机盎然的粉红的桃花、灵巧的燕子飞行其间的“燕归来”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些原生态的“环境”成了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原材料,它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

2、与园本课程的相融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本课程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学前教育园地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在创设幼儿园整体环境的时候要服从于本园的特色课程。我园自九八年以来一直坚持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并逐渐向课程建设方向发展。因此,我们的环境中要体现出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氛围,以便更好地为园本特色起烘托渲染作用。幼儿园大门外,教师们和家长辛勤垦荒整理出的种植地规划有度,错落有致的绿意生机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农家田园景致。从稀疏的竹篱笆围栏外朝里望,两间稻草搭成的农家小屋摆放着劳作时的农具,它也是孩子们小憩时的乐园;一畦畦青翠欲滴的大蒜、萝卜见证着孩子们在此的辛勤劳动,空气中似乎总是飘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叫喧。再仔细看来,其间细小处又处处体现童趣。紧靠的围墙上画上了播种、浇水、秋收等孩子们劳动的画面,田间的小路被精心设计成迷宫图,并被刷上了七彩颜色,在一片绿色中带来

色彩的碰撞。颜色中还绘形绘影的画上了各种拟人化的蔬菜、水果,让孩子们仿佛时时置身于卡通的欢乐,第一眼便爱上了田间的劳动。

进入教学大楼,结合园本课程“劳动教育”的内容,我们尽量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了每一寸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融入环境的教育性。教学楼的门廊里静静的陈列着农家的各种物品、用具、谷仓、织布机以及各种农具,时间的流淌中见证着岁月的痕迹。孩子们在环境中感受农村的衣食住行,用心体验了作为一名农家孩子的骄傲,养成了勤劳纯朴的品质;利用走廊的空间,我们悬挂了与农村耕种相关的“二十四节气”,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家长与孩子们的关注,林林总总诸如此类的环境创意在我园数不胜数……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提升了审美情趣,为我园逐渐摸索出的一个开放的园本课程建构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3、与主题活动的相融

我们大盈地处农村,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草莓红”、“玉米香”、“丝竹响”之称,善用这些人文及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他熟悉的空间中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将零星的、不完全的经验变为有目的、有计划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的内容,才是最佳的课程模式。在相当时间的探索后,我园积累出一批有质量的主题活动方案和个案的建构。与此同时,与主题实施相关的环境创设也在园所大厅、各班教室中悄悄呈现,例如:大班的“奶奶的土布”、中班的“大盈莓香”等探索型主题活动,呈现出的环境具有浓烈的农家风情。在孩子们和老师,包括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下,“小小土布展”里展出了各种颜色花纹各异的土布,以及土布制作的服装、生活用品等,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如此美丽的土布,对祖辈和家长特产的敬仰、喜爱之情油然而生;长幅

的“大盈农景”上,孩子们自己商量、搭建的草莓棚栩栩如生,各种材料制作的草莓鲜艳欲滴。这些创设与主题脉络紧紧相连,同时也是装饰幼儿园环境的上乘之作。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它体现了丰厚的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三、环境创设的材料

乡土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广泛的。材料虽然是无声的,但是通过教师有意识搜集、筛选、思考,投放的材料所呈现的巧妙、多元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引发幼儿的探索,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对环境创设所需的乡土材料的选择与收集等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使之能真正适用于我园环境创设的使需。

1、来自于幼儿日常生活。

有些乡土材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能随时和材料进行直接的接触,比如:稻草、棉花、竹编制品、瓦片等。这类材料的搜集较为便利,能随取随用,并且幼儿对其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同时幼儿在与熟悉、亲切的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通过自己的观察、询问、协作等,呈现多种丰富的表现形式,体验成功的喜悦。如:瓦片是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孩子们却想用它来进行装饰画。由于瓦片孩子们都十分熟悉,了解它的本身颜色和不吸水、易碎等特点,所以在探究究竟用何种方式表现时他们大胆尝试了多种方法,甚至在颜料的浓度上也反复调制,最后画出的瓦片花颜色鲜艳、图形生动,成为大厅展示角上亮丽一景。

2、依照季节选择材料。

在现实中,很多乡土材料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搜集取用上受到四季轮回的

限制,如春天的野花野草,秋天的各种种子果实等。所以对这类材料的使用要符合节气、时机,在恰当的时候添加到相应的主题活动大框架中,在秋天丰收的气息醇醇散发的时候,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带着孩子们到农田中搜集各种果实和种子,于是我们的“小种子大世界”环境展示中,各种有关于种子的生长、收获、保存的知识得到了大揭秘,各种利用种子、果实制作的作品七彩纷呈。各种具有季节特点的材料的充实,使秋天的主题开展得实在而有内涵,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形成了丰富的知识建构。

3、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

在农村广阔天地中乡土材料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不但有和幼儿密切相关的水果、蔬菜、粮食、家禽、家畜等等,也有丝瓜茎、蟹壳、麦秆、种子等日常不太关注的乡土材料,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多样化的乡土材料搜集有利于照顾到环境创设的方方面面所需。如门廊里孩子们用鸡毛、蚌壳制作展示出来的小飞机,栩栩如生;大厅里各种秋收种子粘成的“中国大地图”展现了祖国不同的地域版块;用门前芦苇荡中的芦苇制作的“彩球”布置在走廊里成了孩子们运动跳跃最喜欢的玩具。在搜集、清洗、整理这些多样化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也积累了相关的保存管理的经验。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老师、孩子包括家长都开始对周围的生活开始关注、学习做一个有心人,搜集的材料在开放性、层次性、多元性上都有所突破,同时也帮助教师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师幼共同创设环境

1.教师团队“能人”多。

地处城郊,我园的教师也大都来自农村,勤劳、质朴,心灵手巧。在环境创设上不乏有个人专长的“能人”,他们为我园环境凸现异彩各显其能,发挥了巨

大作用。如大班的郭老师、X老师是编织能手,勾出的蔬菜、水果栩栩如生,他们班的孩子也学了一手,织出的小围巾布置在教室里象模象样;中班的杨老师擅长农活,田里的活计样样拿得起手,请看吧,种植地上最鲜嫩欲滴的田地准是他们班的;还有周老师、沈老师许许多多,均各有“法宝”。孩子们爱老师,从最亲近的老师身上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更多的是兴趣的激发和劳动品格的影响,或者还有更多更多。

2.幼儿才能不小看。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成人对幼儿能力的低估、不放手,造成全社会对幼儿的劳动情况持宽容态度,甚至冷漠、抵制,这是造成幼儿动手能力弱的很大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园通过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找到了劳动与幼儿生活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当然,这也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从初步尝试到放手让孩子作为主体,我们走过了很长的摸索探究之路。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就是孩子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主人应该就是每一个孩子,我们要放手放手再放手,给他们创意的空间。孩子们的能力在被大胆推到前台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我们教师常常被他们的奇思妙想击掌叫绝。当然,孩子们的设想在付诸于实际时,难免需要得到成人的帮助与指导,但这时的主体是他们,教师、家长则退到了后台。在动手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孩子们的自信、创意、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家长也是好帮手。

大幼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实施乡土化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充分发挥自

己的专长,邀请部分家长利用双休日与我们一起布置外环境,收集各种花钱也买不到的乡土材料等等。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实现了家、园和社区三方积极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大教育合力。教师们将利用乡土资源的想法、具体需求等告诉家长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丰富的乡土材料呈现出的环境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发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唤起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使家长真正成为了我园实施新课程的合作伙伴。

五、结论与分析

1、巧用资源,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乡土化环境,有利于勤俭办园,同时体现了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风格与特色,展示了自己个性的亮点。在教育推崇“低成本、高质量”的今天,尤其有其现实的推广意义。

2、自力更生的制作、布置过程中,促成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改掉以往大手大脚材料浪费的现象,同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帮助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3、促进家园互动,形成联动的教育效应,增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意识。

4、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本园特色的活动方案,为形成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实际的素材。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来自于孩子生活又高于孩子生活的美,但这种“美”是应该基于教育价值而存在,艺术性与教育性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园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的资源并不比城镇少,只要我们立足农村、面向大自然,细心挖掘,充分、合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

区的资源优势,完全能恰当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布置出比城市幼儿园毫不逊色的,同样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能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的优美环境,走出自己的探索之路。

我们要坚信:给孩子们的环境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教育的饕餮”。

主要参考文献

1.XX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XX教育. 2002年8月

2.XX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XX教育. 2000年4月

3.X刚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高等教育. 2004年10月

6.X民生.本质的命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7.郭景扬.重视教育发展的软资源开发. 教育发展研究(J).

8.幼儿园课程园本化(M). XX教育. 2000年4月

9.走进新教材(M).XX教育. 2004年8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