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制定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描述性研究:是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系统性条理性归纳、整理后,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客观地揭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某些线索形成自己观点或进一步研究方向的观察性研究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基础)3.现场试验:也称随机对照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的实验性研究方法。

4.类实验:一个完整的现场研究应具备实验性研究的四个基本特点即设立对照、随机分配、人为干预、前瞻追踪。如某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就称类实验。

5.现况调查:即横断面研究,指根据研究需要,运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去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那些和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变量,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有关因素。特点: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的限制。

6.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确诊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搜集病例与对照既往可能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测量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和暴露程度的差异,并根据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关联程度。

7.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通过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组或队列,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各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银子与疾病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特点:属观察法、设对照组、由因及果、确证暴露与结局因果

8.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实施某种干预措施,而不给对照组实施该措施,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的差别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特点:随机分组、设置平行对照、干预措施、属前瞻性研究。分类:临床、现场、社区试验。

9.临床试验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考虑:①确定诊断标准②有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③被选择的对象应能从研究中受益④选择症状明显的研究对象⑤选择依从性好的研究对象⑥不选择对研究因素易出现不良反应者为研究对象。

10.单盲:是指研究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控制来自于研究对象的主管因素的影响。双盲:是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双方都不知道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倚。三盲:指研究对象研究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以避免三者的主观偏倚。安慰剂:是一种没有任何药理作用的假药,其外形颜色大小气味等与实验药物极为相近,但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

11.移民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是通过对移民人群研究疾病的分布并寻找病因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或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原则:①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死亡率不同,而接近移居地当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则这种差别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②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死亡率,则这种差别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

12.充分病因:指如果有某因素存在,则一定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必需病因:指某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即缺乏该因素时该疾病就不会发生。

13.假设演绎法及推理:又称反推法及解释性归纳法,形式为①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演绎推理);

②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成立(归纳推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l准则:是由Mill总结出来的科学实验5法,即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15.非因果关联分为虚假关联和继发关联。

16.因果推断标准主要5项:关联的强度与时序性(必需);关联的可重复性与合理性(研究的外部评价,不符则可信度降低);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决定因果关联把握度)。

17.选择偏倚包括:入院率~、检出症候~、易感性~、现患—新发病例~、非同期对照~、排除~等。

18.选择偏倚的控制:①研究对象的随机抽样、随机分配或随机分组②多设对照组③明确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

19.信息偏倚可分:回忆~、无应答~、失访~、调查~、诊断怀疑~、暴露怀疑~、临床资料遗漏~、不敏感测量~、不接受测量~等。

20.信息偏倚的控制:①统一调查和实施盲法②设计完善的调查表和进行精确的测量③提高应答率,减少失访率。

21.混杂偏倚的控制:在研究设计阶段(限制、匹配、随机分配、分层抽样)在研究分析阶段(分层分析、标准化法、多因素分析法)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①重大传染病疫情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③重大食物中毒④重大职业中毒⑤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3.爆发调查的步骤:①暴发的核实: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夸大和缩小②准备和组织:确定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准备仪器、宣传手册等;组织调查队伍,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工作支持③现场调查:是暴发调查的核心,包括安全预防、病例发现、采集标本、个案调查、探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④资料整理:临床表现、流行特征、流行因素、检验结果、计算罹患率、计算平均潜伏期和推算暴露时间⑤资料分析:确定诊断、推断暴发类型、从流行曲线推断暴露特点、传播途径的分析和判断、追查传染源⑥采取措施,评价措施效果⑦确认暴发终止⑧文字总结

24.暴发初步调查内容:①核实诊断,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②了解疾病发生的概况③病例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时间、地区、人群④初步判断,提出假设⑤采取措施

25.暴发深入调查的内容:①一般资料的收集和调查②暴露日期确定、平均潜伏期计算③暴发因素判断④现场观察⑤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气象数据下载

气象数据下载 气象数据下载 整理自动力论坛 包括:综合资料、降水、SST、地面覆盖资料、风场/OLR/指数资料 Noaa资料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 NCEP资料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ncep_data/ 欧洲气象中心资料(grib和NC格式的): http://www.ecmwf.int/ Levitus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SOURCES/.LEVITUS94/.MONTHLY/ Ucar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cas/guide/Atmos/Surface/data.html NASA资料: ftp://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seasurfaceheight/ 以前某天全国的天气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feature/hi301100.shtml 1度×1度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datasets/ds083.2/ ARGO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web/ NCEP 系统资料: NCEP real-analyses and forecasts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data/ NCEP/NCAR REANALYSIS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pub/reanalysis/ NCEP Eta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mmb/research/meso.products.html NCEP AVN 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modelinfo/ ftp://https://www.360docs.net/doc/e73514203.html,/pub/data/nccf/com/gfs/prod/ netCDF format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华北地区雾霾成因分析 姚燕良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101601) 摘要:2015年11月,我国华北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雾霾成因和治理雾霾迫在眉睫。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同为视程障碍物,但是二者之间却有极大差别。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不存在着必然联系;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二者可从空气湿度上进行大致判断,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作雾,小于80%时称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雾和霾一天当中,角色可能发生交替,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2015年11月,华北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北地区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静稳天气是指当大范围近地面大气层持续或超过24h出现气压场比较均匀、静风或风速较小的天气。在静稳天气条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别是当逆温层出现时,不利于低空中的水蒸汽和颗粒物的扩散,特别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静稳天气多发季节为秋冬两季。2015年11月大气环流于往年较异常而导致静稳天气偏多,为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11月份,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冷高压异常偏弱,北半球西风指数较常年明显偏大,表明高空西风分量较强,环流比较平直,纬向型环流较弱,极不利于引导极地冷空气进入我国,特别是华北地区;再就是华北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值较常年偏小1~5hpa (百帕),处于弱气压梯度区,地面风速不大,垂直和水平方向扰动小,静风和小风天气多,故形成持续静稳天气。根据气象局资料分析,2015年11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明显偏多,其中华东地区为 56.5%、华南57.3%、西南63.7%,而华北地区高达64.5%,均为为近10年最高。另外,今年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也较往年异常,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大,因此出现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 1.2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华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催生雾霾天气的形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沙尘、碳(有机碳和黑碳)、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海盐等六大类。冬季华北地区燃煤采暖、春秋季农村地区秸秆焚烧都会造成碳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我国华北地区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排放的二氧化硫较多,由于气温高可加速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所以夏季华北地区硫酸盐气溶胶浓度较其他季节和地区都高。因城市汽车使用量大大高于农村,所以城市中硝酸盐和硫酸盐气溶胶浓度大大高于农村。气溶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现代流行病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 提要: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本章重点介绍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包括学科的发展及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不同时期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目前的定义及研究领域的突破;现代流行病学的特点及在方法学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最早发展起来的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从个体水平去研究疾病的表现、诊断与治疗,其目的是帮助病人早日痊愈。为了解疾病表现的内在机制,其后医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了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从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去研究疾病发生的机理,而预防医学则是从群体水平研究环境与疾病及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其目的是寻求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起初,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但随着学科的发展,目前流行病学已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但研究具体的防病策略和措施,而且能为其他群体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现代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日新月异。 第一节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学科的发展 1、学科形成前期:流行病学是人们在不断地同疾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在《史记》(2300余年前)中已用“疫”、“大疫”等来表示疾病的流行。同期,希腊著名医师Hippocrates用“流行病”来表示疾病的流行。这是关于流行病学的最初描述。中国早在唐代就设有“疠人坊”以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意大利于15世纪中叶规定外来船舶需在海港停留40天以检疫;中国在宋真宗时(公元234年)已用人痘来预防天花。这是流行病学的最初阶段,此期流行病学仅限于对疾病的简单描写与记载,缺乏系统的分析。 2、学科形成期: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病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体系。此期出现了许多堪称流行病学典范的工作。英国医师Jenner于18世纪末发明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英国Budd在1837年他的家乡发生伤寒流行时,通过深入现场做细致的人群调查,明确提出“伤寒是由特殊的毒物在人体内繁殖而引起”,“毒物随粪便排出”,“通过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流行”。而伤寒杆菌直至1880年才被发现。1844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公立医院第一产房年轻的产科医生Semmelweis面对大量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情景痛苦万分,他细心观察,通过群体调查分析后,否定了当时盛行的瘴毒学说,提出了产褥热是由于做尸检的医生因未洗净粘附在手上的尸毒而将其带入产妇体内所致。该成果比李斯特的无菌术早18年,比巴斯德的消毒理论早30年。1848年,伦敦医师Snow对当时伦敦的霍乱流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应用标点地图的方法研究了伦敦的霍乱病例分布,通过对比分析,论证了当年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水井的关系,提出霍乱病原存在于肠道,随粪便排出污染饮水,人喝被污染的水而感染发病。该结论比从粪便分离出霍乱弧菌早30年。这些是早年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成功范例。 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不局限于传染病。1747年,Lind对12名患坏血病的海员进行了分组的治疗试验,结果证实新鲜水果可预防坏血病。1778年,Pott根据扫烟囱工人阴囊癌发病率很高的现象证实了扫烟囱与阴囊癌发病的关系。1914~1917年Goldberger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这个曾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很陌生的词,如今频频出现在各大报刊新闻的头条,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微的雾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天气出现的范围不断加大,从东南到西北,各地区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对此,文中对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标签:雾霾;现状;成因;危害;防治 1、雾霾问题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九大霾区,其中最为严重的包括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的山东、河南等地的华北霾区、长三角为主的华东霾区、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霾区以及四川盆地的西南霾区。基于全国灰霾试点监测结果以及天津、上海、重庆、南京、苏州、宁波、深圳、广东、广州等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各城市发生雾霾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介于9.3%至53.4%之间。各试点城市PM 2.5 超标天数比例介于4.7%至27.7%。试点城市超标状况较为严重,特别是进入冬季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雾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都属罕见。 2、雾霾的形成原因 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气象因素外,大气污染物和城市的布局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2.1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展稀释,导致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聚。 2.2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2.3悬浮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增加。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工业持续发展和机动车辆持续增长,使得空气中的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增加,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具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灰霾天气。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1.数据下载 1.1. 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 注册用户 1.3. 1.4. 辐射度、1.5. 2. 2.1. 2.2. 2.2.1.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 (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Rows("1:1").Select Selection.AutoFilter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5, Criteria1:=i Selection.AutoFilter Field:=6, Criteria1:=j Cells.Select Selection.Copy Workbooks.Add ActiveSheet.Paste Windows("chengle.dbf").Activate ", Title = " 3. 利用 3.1. 3.2. 选择分析→回归→非线性回归 3.3. 将辐射值设为因变量 将经度(X)和纬度(Y)作为自变量,采用二次趋势面模型(f=b0+b1*x+b2*y+b3*x2+b4*x*y+b5*y2)进行回归,回归方法采用强迫引入法。 如图,在模型表达式中输入模型方程。 在参数中设置参数初始值

浅析气象异常之原因

浅析气象异常之原因 最近几年来我国气候异常现象出现机率明显增多,并异常后果较为严重,凡事有结果必有原因,本文试着对上述现象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标签:气象异常原因 1气象异常现象 (1)最近几年来特别中国老百姓体会到了什么是雾霾,这在几十年前的中国人来说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名词,但最近几年来其出现的频次及强度较历年来所未见,给广大居民代来了严重的健康危机。 (2)居地的高温及严寒,中国夏季气温正在经历夏季极热,冬季极寒的少现气象,高温、低温的峰值多次创出新高。 (3)台风减少及强度增加,近几年中国中南部的台风登陆与历年比较出现了明显减少,少数登陆我国的台风的强度又出现了强度屡创新高的台风级别,台风的行进路径也出现不同。 (4)春季来临较历年晚了不少,近五六年来,特别是中国的北部地区,春天来得较历年晚,并且冬季与春季变换的历程天数增多数日,导致春种比历年推迟较多。 (5)局地的异常干旱与豪雨频现,中国多地出现一边旱情极为严重,同时一边大雨如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危胁。 2原因 第一、本人认为(以下观点只代表本人观点,可能有误,谨供参考)造成这些气候异常的最主要原因是风能的利用。 中国近十年来,风力发电出现了高速发展阶段,在主要的风场都立起了高高的风力发电机,这些风力发电机被人们认为是最环保的永远再生能源,于是中国的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占世界的35%以上。 中国是大陆季风性气候国家,中国风的来源一般是四季变换的结果,如今这些能源被人们变成了电力,风的流通通道后面的地区就变得无风或少风,于是就造成中国大陆的风力减弱再减弱,于是雾霾就会多日出现在一个区域,因为没有足够的风能来吹散这些水气混合物,特别在京津地区的上风向新疆及内蒙的风能利用可以说遍地开花,下风向河北辽宁设立的风力发电也到处可见,这样双重结果就造成了风吹不进京津地区,于是雾霾的天数与日增多。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流行病学考试第13套

温州医学院2008-2009 学年第学期Array 200 年级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试卷(13)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_____ %) 考试日期:200 年月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A型题】 1.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B) A.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2. 目前,流行病学可以概括为:(C) A. 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C.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D.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E.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治对策的学科 3.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D) A. 病人 B. 非病人

C. 病原携带者 D. 人群 E. 个体 4.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E) A.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 疾病的病因 C. 疾病的防治措施 D. 流行病研究方法 E. 以上均是 5. 综合地进行疾病“三间分布”描述的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C A. 出生队列研究 B. 横断面研究 C. 移民流行病学 D. 血清流行病学 E. 遗传流行病学 6. 为了探讨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用下列哪种方法最合适C A. 遗传流行病学 B. 血清流行病学 C. 移民流行病学 D. 描述流行病学 E. 理论流行病学 7. 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C A. 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 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 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 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E. 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 8. 某医院心血管内科2005年和200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2005年相比D A. 200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 200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 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 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 以上均不对 9. 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A

县级台站高温天气成因分析及气象服务总结

县级台站高温天气成因分析及气象服务总结 发表时间:2018-12-18T10:59:18.7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陈光辉曹晖 [导读] 摘要:2018年夏季开原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 开原市气象局辽宁开原 112300 摘要:2018年夏季开原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2018年7月30日当日最高气温38.0℃,刷新了2001年6月3日最高气温37.1℃,是开原地区1958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历史极值。阐述了开原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高温是由于春季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偏暖,东亚夏季风明显偏强,强大的副热带高压位置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北,加之北极向南扩散的冷空气明显偏弱,致使暖气团中心长时间位于辽宁,导致开原地区的气温居高不下。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和日益的城市化效应与伏旱天气事件发生有关。 关键词:高温;副高影响;开原地区;服务 引言:201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原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2018年7月30日当日最高气温38.0℃,刷新了2001年6月3日最高气温37.1℃,是开原地区1958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历史极值。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连续出现了35℃以上高温天气,并且持续了8天,出现了典型得“卡脖旱”。历史罕见的伏旱天气,持续高温少雨,引起土地大面积干旱,土壤墒情迅速下降,造成玉米抽雄、吐丝延迟、花期不遇、授粉不良,易形成空杆、无棒;加上春旱部分地区播种偏晚,生育期延缓,植株矮小抗旱能力差,干旱造成岗坡地、沙土地玉米干枯死亡。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人们用水、用电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连续数日的高温酷热使得多项气温指标突破历史记录。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且气候变暖的趋势将在短期内难以逆转。气候变暖会使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得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快速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得双重影响,近50年中国气温增暖更为显著,强度大、范围广的极端高温天气频发[1]。高温天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来提高公众对此类天气危害得认识并给出相应得指导防范措施。 干旱是一种长期干燥少雨稳定得气候现象,表现为缺乏足够的降水,反映的是气候水热平衡特性[2]。近年来,国内外对伏旱天气得研究比较多,以往的研究表明,干旱过程常常是某种状态的异常环流持续发展和长期维持的结果[3]。从环流形式到特征两场都有相关的分析结论。尤其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与高温伏旱天气的关系,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多,普遍这两个天气系统与伏旱天气有很好的相应关系,是主要的天气影响系【10】。此外,全球起哄增暖大背景、台风活动及城市化效应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伏旱天气的频次和强度。分析伏旱天气发生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规律,探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 1 资料来源 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本文只是选取了开原地区比较有特点的几个站点,由于各区域站的地理位置不同,东西部地区的温度会有一定的差异。开原西部为平原地区,温度与开原本站相差不是太大;东部山区因为山区,有自己的小气候特点,所以在高温日,其温度比开原本站的温度会偏高。 2 实况与天气分析 2.1天气实况 2018年7月27日至8月5日开原本站、威远、业民、林丰和李家台5个观测站点出现了高温天气,≧35℃高温日数分别是:开原本站、林丰乡8d,威远镇6d,业民镇、李家台镇9d。高温日数最少的是北部威远镇5d,由此可见,东西部高温日数最多,北部较少。 2.2天气分析 2.2.1高温分布特点 开原市在1954年-2018年8月,有15年出现过高温天气,共出现高温天气26d,平均4年出现1次。从全市平均来看,6月份出现8d,占高温日数的30.8%;7月份出现13d占高温日数的48.2%,8月份出现5d,占高温日数的19.2%。7月份出现高温频率最高,6月份次之,8月份出现频率最低。高温日数最多的年份就是2018年,高温日数高达10d,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7月30日最高气温38.0℃,创下了开原本站的历史极值。区域自动站的2018年8月4日最高气温高达39.9℃;出现在东部山区的林丰乡。1954年-2007年共出现14d高温天气,2017年-2018年就出现了12d高温天气;仅2018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就出现了10d高温天气,占高温日数的38.5%。进入21世纪以来,高温天气有频率增加、强度增强、范围扩大的趋势。 2.2.2降水时空分布 2018年7月下旬开原本站降水量仅为0.2毫米,常年为69.2毫米;其中威远镇7月下旬降水量为1.2毫米;业民镇为0.3毫米;林丰乡和李家台镇均没有降水。8月上旬开原本站降水量为5.0毫米,常年为42.7毫米。其中威远镇3.0毫米;业民镇为1.0毫米;林丰乡0.4毫米;李家台镇为4.2毫米。全市降水量比历年严重偏少。这些微量降水无法缓解高温带来的干旱天气。 2.2.3 副热带高压 今年的副高是从7月中旬前后开始明显加强,尤其是“玛莉亚“台风活动前后。7月5日玛莉亚台风初生时,副高还停留在太平洋深处,然而一星期后,它接连控制东海、黄海、华东,势力直达京津和辽宁,江南、沿江、淮河流域梅雨一起结束,我国主雨带长期停留在内蒙古和陕甘宁,酿成当地少见的洪水灾害。到7月底,副高干脆在内蒙古--东北一带建立中心(图1),并维持少动,强行让台风云雀反向登陆日本,其偏北程度多年未见。从高空环流来看“副高”不断北抬,副高外围的西部和北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形成雨带,但内部则盛行下沉气流、天空状况为晴到少云天气。白天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地面增温快。这导致出现持续多天的高温闷热天气。8月6日开始受副热带高压南落、冷空气南下的共同影响,气温明显下降,本次高温过程结束。 2.2.4 中尺度分析 7月30日至8月3日500hPa天气图上,我区一直受副高内部控制(图2)引导气流较弱,大气层结较稳定。850hPa相对湿度小于70%,水汽条件较差,无明显切变影响我区,无急流影响,抬升触发条件一般。6日我区受副高南落影响(图3),北部有冷空气,大气层结不稳定。除东北部地区相对湿度较大,水汽条件较好。东北地区有弱切变,但西南气流较弱,CAPE小于50,抬升触发条件一般。 3 结论 (1)201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季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偏暖,东亚夏季风明显偏强,强大的副热带高压位置比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 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 n 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准确的测量,对临床的诊断方法、治 疗效果及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学科。 Clinical Epidemi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 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 no stic, prog 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 dividual patie nts. The populati 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 nt because these in dividual patie 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A basic sci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析和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也称现患率,是指某时间内,某些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存活率Survival rate 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 经过几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绝对效应(.absolute_effect_丄是指暴露(处理)组与对照组所测量的频率 之差,又称差值测量( differe nce measure )。 6、相对效应_Relative_Effect ____ 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频率测量之比,又称比值测量,也称率比( ratio measure , rate ratio )。比值〉1表示危险效应(因素),比值v 1表示保护效应(因素)。 7、归因比例attributable proport ion 是指绝对效应与暴露(处理)组人群 或人群频率之比,该值反映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分布改变的预期效应比例。归 因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表达为百分比,又称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 AR% 8、临床依从性_clinical __ complia nce_是指患者对于医疗和临床试验的要求和规定遵守、执行的程度。 9、临床一致性(clinical agreement )同一医生连续多次检查或几位医生同时检查一例病人,能获得基本一致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即称作临床一致性。 10、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 )指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位病人检查结果不相符,即称作临床不一致 性。 11、霍桑效应_ Hawthorne_effect ___ 是指临床病人(研究对象)成了研究中特别被感兴趣或被关注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自身的行为,是患者渴望取悦于他们的 医师,使医师感到其治疗活动是成功的,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治疗效果将会产生正向效应(positive effect )。当然,有时会因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生而产生 一些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有向均数接近的现象。例如,血压水平处于高限的5%的人,即使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血压,也可能会降低一些(其他像血糖,血脂等指标)。 13、双盲double blind 是指研究对象和观察检查者均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 不知道两组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试验设计, 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 控制全部试验,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两者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这是此法的优点。缺点是方法复杂,实行困难,一旦出现问题较难及时处理。 14、偏倚_bias_是指在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解释的各个阶段由于 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是由于许多其他的原因,使研究的结果与事物的真实结果 之间产生差异,出现的系统误差,甚至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导致暴露疾病之间的联系做出错误的结论。 15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亦称前瞻性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人群,追踪观察其将 来两组人群某病的结局(发病、死亡)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6、研究的因素是指能使疾病发病概率增加的暴露因素,亦称危险因素 (risk factor )或致病因素(pathoge nic age nt ),而把导致疾病发病概率降低的暴露称为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 ),所以暴露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是保 护因素。 17、实验流行病学_是按正规随机化原则,将实验人群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某种因素或措施,对照组不予以处理或给予安慰剂,然后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 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比较两组人群某病的频率变化、某药的疗效或某医疗 措施的效果。 18、筛检试验screening test是指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 表面上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可疑者的试验方法。 A scree ning test is a procedure that i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specific disease. The in dividual or group of in dividuals (as in mass scree nin gs) does not prese nt any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19、诊断试验_ Diag nostic _ Test_是指应用各种实验检查、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对疾病做出诊断的试验。

一种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

一种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设计 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尤其在交通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依靠人工观测来采集气象数据不仅时效性差,而且无法适应偏僻、恶劣的环境条件,不能将采集到的各区域数据实时上传给决策控制中心,因而有必要研制一种便携、低功耗、数据通信稳定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随着传感器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的发展,无线网络技术在自动气象数据采集中得到了应用。利用ZigBee技术近距离、组网能力强、成本低及可靠性高的特点,使得气象站中传感器网络部署的有效时间得到延长,增强了网络的实用性,测量节点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ZigBee技术自有的无线电标准,以接力的方式在多个测量节点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通信效率非常高,满足了交通气象参数采集传输的需要[1]。同时随着移动通信发展的宽带化、数据化、多应用化,手机作用的领域已经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因此,将手机移动监测和ZigBee无线传输网络结合起来,并利用手机所具有的GPRS通信能力研制气象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本设计利用手机、ZigBee无线传输网络、气象数据采集检测等设备开发出一个能实现气象数据采集、存储并实时上传数据到上位服务器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其中手机负责接收来自ZigBee网络的数据,并对数据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ZigBee无线传输网络负责手机和数据采集检测部分的通信;气象数据采集检测部分负责所在区域内气象参数的检测、分析及处理。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系统的手机开发平台采用MTK架构套件,它集成了32位嵌入式ARM7处理器,支持GPRS、GSM消息传输,并具有128个引脚外部扩展接口,可以连接各种功能外设,还支持用J2ME Java来控制硬件。通过在此手机平台嵌入无线ZigBee射频模块,实现系统主控制器和各网络子节点的数据采集传输。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无线网络化传感器RFD(精简功能器件)模块采集数据信息,并通过ZigBee通信协议传输到FFD(全功能器件)模块;FFD模块将数据信息做简单处理、编码打包后通过串口将数据上传到手机平台;手机数据处理功能程序对气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描述,在手机上实现气象参数的显示、存储,并可通过手机的GPRS功能模块以文本形式将数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接收到现场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后,提供决策支持,采取预防措施。 所采集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能见度、大气压力等。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主要由基于CC2430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手机平台两部分组成。手机平台要实现的硬件设计主要有:手机与CC2430的串口通信电路及GPIO电源控制设计;数据采集检测部分主要由CC2430芯片、传感器及外围部件构成。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方法(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摘要: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列举了国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雾霾影响和治理过程,以及我国近期为防止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多项措施,提出从根本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建立长效的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静稳天气;大气气溶胶 引言 雾霾是秋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和霾虽同为视程障碍物,但二者之间却有很大差别。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现象,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霾是排放到空气中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等气溶胶的集合体,是大气污染所导致。两者可从空气湿度上作出大致判断,通常在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小于80%时称之为霾,80%~90%之间则为雾霾混合物[1]。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也可能在同一区域内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为雾。当雾和霾同时存在,且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由于能见度的降低不仅有“积极”参与的云雾滴的作用,还有气溶胶粒子的贡献,且其中的细粒子排放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因此雾霾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气象问题,更是环境问题。 2013年1-10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雾霾强度历史少见。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

和能见度下降,造成呼吸系统和过敏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2013年雾霾天气的特点、出现原因、目前对大气污染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2013年雾霾天气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雾霾天气特点 1.雾霾日数多 雾霾是气象部门的常规观测项目,根据历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显示,2013年我国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1月和10月的月平均雾霾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1月,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4天;10月达4.7天,偏多2.3 天(图1A、1B)。雾霾日数偏多在我国东北、华北、黄淮、江淮等中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以省会城市为例,1月合肥雾霾日数达30天、南京和杭州均为29天,几乎整月都被雾霾笼罩;北京雾霾日数有2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6天,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气象数据处理流程1.数据下载 1.1.登录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2.注册用户 1.3.选择地面气象资料 1.4.选择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日值数据 选择所需数据点击预览(本次气象数据为:降水量、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平均湿度、辐射度、积雪厚度等;地区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 下载数据并同时下载文档说明

1.5.网站数据粘贴并保存为TXT文档 2.建立属性库 2.1.存储后的TXT文档用Excel打开并将第一列按逗号分列 2.2.站点数据处理 2.2.1.由于站点数据为经纬度数据 为方便插值数据设置分辨率(1公里)减少投影变换次数,先将站点坐标转为大地坐标 并添加X、Y列存储大地坐标值后将各项数据按照站点字段年月日合成总数据库(注意:数据库存储为DBF3格式,个字段均为数值型坐标需设置小数位数) 为填补插值后北部和东部数据的空缺采用最邻近法将漠河北部、富锦东部补齐2点数据。 2.2.2.利用VBA程序 Sub we() i = 6 For j = 1 To 30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Field:=5, Criteria1:=i

Field:=6, Criteria1:=j Windows("").Activate Rows("1:1").Select Windows("book" + CStr(j)).Activate Range("A1:n100").Select Range("I14").Activate ChDir "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 Filename:="C:\Documents and Settings\王\桌面\6\" & InputBox("输入保存名", Title = "保存名字", "20070" + CStr(i) + "0" + CStr(j)), _ FileFormat:=xlDBF4, CreateBackup:=False SaveChanges:=True Next j End Sub 将数据库按照日期分为365个文件 3.建立回归模型增加点密度 由于现有的日辐射值数据不能覆盖东三省(如图),需要对现有数据建模分析,以增加气象数据各点密度。 已有数据10个太阳辐射站点,为了实现回归模型更好拟合效果,将10个样本全部作为回归参数。利用SPSS软件建模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