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概况

陇川概况
陇川概况

陇川概况

1、政区位置陇川县地处德宏州西南部,位于北纬24。08'—24。39',东经97。39'—28。17'之间,东邻潞西市,南连瑞丽市,北接梁河、盈江两县,西民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89千米,是云南省通向缅甸以及东南亚重要通道,也是缅甸政府特许的通道之一。县政府驻地章凤是国家二类口岸,距州府芒市141千米,距省府昆明925千米,距缅甸八莫县92千米。

2、人口民族陇川是以景颇族、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县,2003年,辖区总人口17.0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4万人,农业人口13.6。县内世居民族有景颇、傣、阿昌、傈僳、阿昌、德昂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3年为9.3万人,占总人口的54.7%。其中:景颇族44741人,傣族28360人,阿昌族12610人,傈僳族4317人,德昂族1091人,白族737人,回族454人,其他少数民族700人。(民族大团结图片)

3、交通通讯境内交通、通讯便捷,路网纵横交错。除有国防公路与省道联通外,有国家二级口岸章凤直达缅甸北部交通枢纽及港口城市八莫县的章八公路,320国道延伸到陇川县城驻地章凤。(公路图片)

4、政区沿革陇川县古称骠甸,原属麓川路。公元1444年改设陇川宣抚司,民国时期曾先后设弹压委员、行政委员和设治局,直到陇川解

放前夕土司制度与设治局并存。1951年12月21日成立陇川县各民族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区管辖。同年10月,瑞、陇两县全并,称瑞丽县。1959年9月,瑞、陇分开,重置陇川县,隶属德宏州。1998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陇川县城由城子镇搬迁到章凤镇,同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五年多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5、自然特征全县国土面积1931平方公里。地形由高黎贡山余脉纵贯,西南走向,东北高峻,西南低平,形成“三山两坝一河谷”的地形地貌,最高海拔2618.8米,最低海拔78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9。C。境内有大小河流98条,总长752.85千米,地表水量为77亿立方米。(风景照片)

6、资源特点美丽的陇川盛产水稻、甘蔗、玉米、油菜等各种亚热带经济作物。甘蔗产量居全州第一。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5%。天然植被150多个种类,人工植被有21个种类。矿产资源有稀土、煤、铅、铜、铁、铌、钽、锌、铍、硅石等10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356万元吨。水利资源较为丰富,水能资源总蕴量为32.5千瓦,可供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亚热带风光、别具风格的边境旅游,浓郁的民族风情,是“目瑙纵歌”的发源地,素有中国目瑙纵歌之乡的美称。

7、教科文卫

教育: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在校生31181人。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115所,普通初中10所,完中1所,职业初中1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1所,已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了普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科技:陇川县现有科技管理部门1个,主要职责是对全县科技工作统筹规划,对全县科技资源统筹协调,并组织科技人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有科技事业单位11个,主要职责是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超前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龙头企业7个,围绕产业发展开展经营活动,是产业建设的推动者,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的主体。在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下,"九五"期间,陇川县各涉科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积极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独立完成的科技项目中获得省、州科技成果21项;先后实施了19项科技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文化:有地面卫星收转站2座,电视差转台8座,无线电中波台1座。有文体局下属的文化馆、图书馆13个,藏书50657册,影剧院4个,专业艺术表演团1个。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傣族棍术、景颇族卫术和阿昌族拳术享誉国内外,2003年参加省州各类运动会荣获8枚金牌。

卫生: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拥有县、乡两级国家医疗卫生机构13个,在职卫生工作人员358人;全县68个行政村共设立67所村卫生室,其中有38个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村卫生室标准。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卫生得到重视,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初步实现。

8、行政区划全县辖7乡4镇,68个村民委员会,671个自然村,726个村民小组和陇川农场的4个分场45个队(站)。

9、城市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公共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与国际联网。南碗河河水沽沽流长,贯穿陇川境内。林荫大道纵横交错,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榕树、三角梅、缅桂、竹林及各种热带花卉组成一条条彩带,四季散发着亚热带的芬芳气息。缅寺佛塔、傣家竹楼与少女在河边沐浴的倩影构成的景色,如诗如画,令人神往。自然风光与城市完美结合,真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0、主要乡镇

陇川县主要乡镇:章凤镇陇把镇户撒阿昌族乡城子镇景罕镇

章凤镇章凤镇位于陇川坝尾,是陇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东径97°43′,北纬24°12′,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920米,平均海拔950米,地势东高西低。东靠景坎镇,南邻瑞丽市、缅甸,西北与陇把、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3公里,年降雨1544mm,年平均气温18.9℃,无霜期299天,年平均日照12.72小时,属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国土面积146平方公里,实有耕地66511亩,其中:水田50212亩,旱地16299亩,农民人均耕地2.5亩。章凤镇是一个以傣族、汉族、景颇族、德昂族为主体的民族乡镇。镇辖7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8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22户36344人,其中:农业人口26202人,非农业人口10142人;傣族15557人,占总人口的42.8%,德昂族1730人,占总人口3%,其他民族970人,占总人口2.4%。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粮食总产量9448吨,农民人均产粮409公斤。

书记:李维刚镇长:姜晓回

陇把镇陇把镇位于陇川县西北部,高黎贡山西坡向南延伸地带,距县城15公里,地理坐标为97°5′12″,北纬24°11′35″。东靠姐乌乡、南临章凤镇,北连户撒乡,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1.8公里,国土面积217平方公里。属滇西高原山间盆地,最高海拔为

2081.4m,最低海拔为927m,平均海拔为1418m。陇把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不明显、干湿季节明的特点。光照充足,热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9℃,年日照时间3216小时,无霜期292天,年平均降雨量1515㎜。森林覆盖率66.4%,耕地面积17933亩,其中水田10652亩,旱地7281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油菜、草果、玉米等多种作物。陇把镇辖5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有2129户9314人,农业人口8552人,居住着汉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等13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079人,其中景颇族3118人,傈僳族744人,其他民族217人。2003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为1713.53万元,财政收入206万元,财政支出524.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71元,粮食总产2143吨,人均232公斤,甘蔗总入榨量为82117.747吨。

书记:李定刚镇长:童麻边

户撒阿昌族乡户撒阿昌族乡位于陇川县西北部,南北与盈江县接壤,两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4.35公里,距县城章凤53公里,全乡的总体面貌是两山一坝的狭长小盆地,坝区海拔1380米——1480米之间,南北长26.5公里,东西宽9.5公里,全乡总面积为251.5平方公里。户撒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26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为22245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65%,其中:阿昌族11802人,占53%,全国三分之一的阿昌族居住于此。户

撒阿昌族乡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乡耕地面积为47740亩,其中:水田36078亩,人均耕地达2.2亩,还有25度以下荒山荒坡2.6万亩未开发利用。境内拥有公路里程100多公里,其中:省道24公里,县乡公路20公里,乡村公路60余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水利资源优佳,户撒河下流有梯级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11820千瓦,发电量4646.5万千瓦,矿藏主要有煤,目前已探明储量为355.4吨,还有相当数量的硅石和储量达50万吨以上的瓷土。另外户撒阿昌族乡民族手工业相当发达,最为有名的是户撒刀和银器首饰,特别户撒刀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户撒阿昌族乡林地、适林地面积2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54%,全乡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玉米、草果、板栗等,是全国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为了加快发展,户撒阿昌族乡提出了“粮油稳乡,特色兴乡,科技强乡,市场活乡,文化立乡,依法治乡,近抓畜牧,远抓林果,示范引路,全面发展”的思路,利用自然优势,加快发展,民族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现已基本建成全县的优质稻、优质油料基地,全州的草果、板栗之乡,另外畜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由过去向外购入仔猪变为向外输出,逐步形成仔猪基地。

书记:张益海乡长:银开云

城子镇城子镇位于陇川坝中部,距县城章凤26.5公里,辖4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4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区,总人口3957户

15308人,其中:农业人口10405人,居住着景颇、傣、阿昌等少数民族。全镇国土面积106.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3345亩,森林覆盖率57.3%,耕地面积22287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马铃薯。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9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3元,人均占有粮食339公斤。2003年财政总收入320万元,财政总支出827万元。乡镇企业主要有刘金文饵丝厂、宏波彩瓦厂和鑫源木制品厂,年产值100万余元。镇辖有占地30.2亩的山菜农贸交易市场一个,年成交额1600万余元,是全省最大的山菜交易市场,素有“山菜一条街”的美称。全镇公路通车里程203公里,电话普及率70%,有5的完全小学,1所单小,教职工117人。每年3—4月份全省各地马铃薯工业原料供求紧缺,产品供不应求。由于城子镇独特的自然和区位优势,比较适合冬季马铃薯的种植,能在3—4月份成熟,加之当地群众把马铃薯种植的传统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种出的马铃薯品质较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产品主要销往最明、楚雄、保山、上海、北京、哈尔滨、广州、广西等地。

书记:任祖荣镇长:董绍兴

景罕镇景罕镇位于陇川县城北部,陇川坝子中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全县的交通枢纽所在,为云南省第二批实施中心集镇建设的乡镇之一。全镇主要有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49.5%。镇域面积165平方公里,下辖5个

村委会,66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315人。景罕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热盘坝区,气候温和湿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适合亚热带农作物的生长。镇政府所在地景罕东有广姆山玉兔佛塔,西有南宛河,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生物资源。景罕镇是陇川县的农业大镇、甘蔗种植大镇,同时也是陇川县的工业重镇及全州甘蔗科研重地,日榨量5500吨的滇西南最大的糖厂之一云南?陇川景罕糖业有限公司和德宏州甘科所,座落在景罕镇,为景罕镇甘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全镇现有甘蔗面积41014亩,甘蔗总收入达30184945元,人均甘蔗收入1828.2元,素有“甘蔗中柱之镇”的美称。近年来,随着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全镇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全面迅猛的发展。在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了以养殖欧盟水牛及亚热带经济作物柠檬、麻竹、草果、八角等为主导的新兴绿特产业,生产的柠檬、竹笋和香料远销各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