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

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

[专题限时训练] 单独成册

(2017·全国3月大联考)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回答1~3题。

1.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是( )

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下游出现凌汛

C.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

D.洛杉矶温和多雨

2.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A.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

B.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

C.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D.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

3.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 )

A.水域广阔,饵料丰富B.湄公河鱼类进入

C.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D.面积季节变化大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洞里萨河正常时自北向南流,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出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第2题,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第3题,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广阔,且纬度低,水温常年适合鱼类生存;河流带来有机质等原料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存;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连,有利于湄公河及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种类多;洞里萨湖面积季节变化大

不是鱼种繁多的原因。

答案:1.C 2.D 3.D

(2017·百所名校冲刺卷)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

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Ⅱ类气候气温最高

C.I类气候气温最高D.Ⅱ类气候气温最低

5.图示M地区山脉( )

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等温线向南部凸出

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第4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结合图示可知,I类气候的气温较低,Ⅱ类气候的气温较高,现代气候的气温位于两者之间。第5题,图示M地区山脉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Ⅱ类气候气温最高,气温越高同一温度等温线分布纬度越高,Ⅱ类气候对应等温线是c,分布纬度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山脉气温较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应向北凸出;该地位于50°S以南,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物种丰富,雪线低,C正确。第6题,从图中看,丁地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相距最近,海岸线变化范围最小,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

答案:4.B 5.C 6.D

(2017·山东沂水一中模拟)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