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学本第七册教案3

实用语文学本第七册教案3
实用语文学本第七册教案3

实用语文学本第七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7课

教学内容:

过生日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把语句读流利、正确、清楚。

2、学习生字“分、老、给、义”,知道汉字的结构,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能仿写或描红;

3、正确认读词语,学会组词,能正确地听辨字词;

4、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写生字,学说句子。

教学难点:

书写生字,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说完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5课时

1

教学内容:

学词学句

教学要求:

1、看图理解图意,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习课文和字词。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理解课文

1、图上画是是什么地方?

2、出示课文,带读。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谁给我过生日?

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生日的?

5、角色扮演过生日的情景。

二、学词语和课文

1、看图学习词语:

生日蛋糕分享老师愿望意义

2、齐读词语,指名读词。

3、朗读句子

(1)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带了蛋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老师给我戴上生日帽,同学们为我唱起生日歌。

4、老师带读课文,跟读课文。

5、指名认读课文,根据不同的学生程度作不同的指导。

三、教学生过生日的礼仪。

四、作业

A类学生熟读课文,B类学生读会课文。

2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分、老”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分、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分享老师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分、老”

1、出示课文,圈画出“分、老”,问学生念什么。

2、教学生念“分、老”,引导学生组词

分(分享)(分离)

老(老师)(老人)

3、教学生写“分、老”

(1)出示“分、老”的卡片

(2)讲解“分、老”的结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分、老”

(4)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4、学生自己练习描写“分、老”,师指导。

三、课堂练习

学生描写生字“分、老”,师指导。

四、布置作业

A 类学生书写生字“分、老”,抄写词语“分享、老师”

B 类学生描写生字“分、老”

3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给、义”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给、义”;学写汉字“给、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

说一说你自己或给别人过生日的经历。

二、学习生字“给、义”

1、圈画出“给、义”,问学生念什么。

2、教学生念“给、义”,引导学生组词

给 (给予) (交给)

义 (意义) (词义)

3、

(1)出示“给、义”的卡片

(2)讲解“给、义”的结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给、义”

(4)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4、学生自己练习描写“给、义”,师指导。

三、课堂练习

学生描写生字“给、义”,师指导。

四、布置作业

A类学生书写生字“给、义”,抄写词语“意义”。

B类学生描写生字“给、义”。

4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听老师读,在听到的词语旁边打钩。

生日()蛋糕()

同学()老师()

愿望()意义()

1、出示词语,读词。

2、指名读,纠正发音。

3、听老师读词,学生听词语打钩。

4、检查指导,集体讲解订正。

二、写出下列汉字的偏旁部首。

给——()们——()

许——()这——()

1、老师读字,学生复述,说出老师所说的字。

2、学生说出汉字的偏旁部首,老师纠正。

3、学生书空部首,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4、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部首。

5、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5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词。

分()老()

义()生()

1、认读题中的汉字。

2、指名组词,老师引导。

3、学生在书上写出词语。

4、老师检查订正。

二、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今天是我的(),我带了蛋糕和同学们一起()。

(2)()给我戴上了生日帽,同学们为我唱起()歌。

1、读题中的句子,请学生口头补充。

2、学生在书上完成。

3、老师检查订正。

第8课

教学内容:

写贺卡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把语句读流利、正确、清楚。

2、学习生字“片、左、空、两、右”,知道汉字的结构,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能仿写或描红;

3、正确认读词语,学会组词,能正确地听辨字词;

4、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写生字,学说句子。

书写生字,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说完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1

教学内容:

学词学句

教学要求:

1、看图理解图意,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习课文和字词。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理解课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出示各种类型的贺卡,讲解贺卡的意义。

3、出示课文,带读。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写贺卡有哪几个要素?

二、学词语和课文

1、看图学习词语:

卡片称呼内容署名日期顶格祝福

2、齐读词语,指名读词。

3、朗读句子

(1)贺卡是对他人表示祝贺的一种卡片。

(2)贺卡要写明称呼、内容、署名、日期。

4、老师带读课文,跟读课文。

5、出示贺卡,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贺卡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生写一张贺卡。

四、作业

A类学生熟读课文,B类学生读会课文。

2

学习生字“片、左、空”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片、左、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卡片左上方空格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片、左、空”

1、出示课文,圈画出“片、左、空”,问学生念什么。

2、教学生念“片、左、空”,引导学生组词

片(卡片)(照片)

左(左右)(左手)

空(空格)(有空)

3、

(2)讲解“片、左、空”的结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片、左、空”

(4)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4、学生自己练习描写“片、左、空”,师指导。

三、课堂练习

学生描写生字“片、左、空”,师指导。

四、布置作业

A类学生书写生字“片、左、空”,抄写词语“卡片”

B类学生描写生字“片、左、空”

3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两、右”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两、右”;学写汉字“两、右”

一、复习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

说一说你自己或给别人过生日的经历。

二、学习生字“两、右”

1、圈画出“两、右”,问学生念什么。

2、教学生念“两、右”,引导学生组词

两(两格)(两个)

右(右手)(右边)

3、

(1)出示“两、右”的卡片

(2)讲解“两、右”的结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两、右”

(4)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4、学生自己练习描写“两、右”,师指导。

三、课堂练习

学生描写生字“两、右”,师指导。

四、布置作业

A类学生书写生字“两、右”,抄写词语“两格”

B类学生描写生字“两、右”。

4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写出下列汉字的偏旁部首。

空——()位——()

行——()时——()

1、老师读字,学生复述,说出老师所说的字。

2、学生说出汉字的偏旁部首,老师纠正。

3、学生书空部首,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4、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部首。

5、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二、组词。

片()空()

左()右()

1、认读题中的汉字。

2、指名组词,老师引导。

3、学生在书上写出词语。

4、老师检查订正。

三、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贺卡是对他人表示祝贺的一种()。

(2)内容就是你要表达的祝福,是贺卡最主要的部分。书写时要换行,空()再写。

1、读题中的句子,请学生口头补充。

2、学生在书上完成。

3、老师检查订正。

一、观察图片。

1、仔细找一找,贺卡中缺少了什么要素?

2、仔细找一找,贺卡中哪里的格式不对?

第9课

教学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把语句读流利、正确、清楚。

2、学习生字“竹、什、么、没、加”,知道汉字的结构,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能仿写或描红;

3、正确认读词语,学会组词,能正确地听辨字词;

4、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写生字,学说句子。

教学难点:

书写生字,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说完整。

教学准备:

词卡、作业

教学课时:

5课时

1

教学内容:

学词学句

教学要求:

1、看图理解图意,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习课文和字词。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理解课文

1、图上画是是什么地方?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图上有些什么动物?

2、出示课文,带读。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课文中的小画家指的是谁?

小鸡画什么?小狗画什么?小鸭画什么?小马画什么?

二、学词语和课文

1、看图学习词语:

画家下雪竹叶月牙什么参加

2、齐读词语,指名读词。

3、朗读句子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老师带读课文,跟读课文。

5、指名认读课文,根据不同的学生程度作不同的指导。

三、教育学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四、作业

A类学生熟读课文,B类学生读会课文。

2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竹、什、么”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竹、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竹叶什么

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竹、什、么”

1、出示课文,圈画出“竹、什、么”,问学生念什么。

2、教学生念“竹、什、么”,引导学生组词

竹(竹子)(竹叶)

什(什么)(为什)

么(什么)(怎么)

3、

(2)讲解“竹、什、么”的结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竹、什、么”

(4)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4、学生自己练习描写“竹、什、么”,师指导。

三、课堂练习

学生描写生字“竹、什、么”,师指导。

四、布置作业

A类学生书写生字“竹、什、么”,抄写词语“竹叶、什么”

B类学生描写生字“竹、什、么”

3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没、加”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没、加”;学写汉字“没、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哪些动物?它们画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没、加”

1、圈画出“没、加”,问学生念什么。

2、教学生念“没、加”,引导学生组词

没(没有)(没人)

加(加法)(参加)

3、

(1)出示“没、加”的卡片

(2)讲解“没、加”的结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没、加”

(4)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4、学生自己练习描写“没、加”,师指导。

三、课堂练习

学生描写生字“没、加”,师指导。

四、布置作业

A类学生书写生字“没、加”,抄写词语“参加”

B类学生描写生字“没、加”。

4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写出下列汉字的偏旁部首。

什——()没——()

加——()家——()

1、老师读字,学生复述,说出老师所说的字。

2、学生说出汉字的偏旁部首,老师纠正。

3、学生书空部首,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4、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部首。

5、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二、根据偏旁部首给下列汉字分类。

没梅洞枫

氵()()

木()()

1、认读题中的汉字。

2、分别说出每个汉字的偏旁部首。

3、按偏旁部首分类,在书上写出来。

4、巡回指导,个别指导订正。

三、组词。

竹()牙()

加()叶()

月()花()

1、认读题中的汉字。

2、指名组词,老师引导。

3、学生在书上写出词语。

4、老师检查订正。

5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课文

教学过程:

一、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1)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2)它在洞里瞅着啦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应该加上什么标点符号。

3、老师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

4、学生再说一说应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并在书上加上标点。

5、老师检查,指导学生订正。

二、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鸡画(),小马画()。

2、青蛙()没参加?

(1)读题中的句子,请学生口头补充。

(2)学生在书上完成。

(3)老师检查订正。

三、图文配对

1、读题,讲解题意。

2、读题中的词语,并找出相应的图。

3、请学生把词语和相应的图连线。

语言训练3

教学内容:

语言训练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能理解图画意思;

2、仔细看图,能说出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能认真听老师读绕口令,听懂内容大意。

4、能学着说绕口令。

教学重点:

理解图画内容,能比较清楚地说绕口令,学习对话。教学难点:

把绕口令说清楚,说顺畅。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一,说话。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中有谁。

2、他们在干什么?

3、跟着老师学说绕口令。

分果果

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

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

都说要小个,外婆乐呵呵。

4、比赛说绕口令。

5、教育学生学会谦让,吃东西时不争不抢。

二、指导看图二,说话。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

(1)说说图中有谁。

(2)他们在干什么?

2、听对话,说一说:对话中讲了什么?

3、学对话,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4、分组练习对话,老师巡回指导。

5、请学生在台前表演对话。

综合练习3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教学要求:

1、复习学过的部首;

2、复习学过的字、词、句;

3、按设定的情景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

1、巩固部首、字词和句子;

2、说话。

教学难点:

填写词语

教学方法:

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1

教学内容:

第一、二题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词语,能根据偏旁部首分类。

教学过程:

一、听老师读,在听到的词语旁边打钩。

生日()意义()愿望()品尝()贺卡()卡片()竹叶()月牙()

生日帽()生日歌()

1、读题,指名读题中的词语。

2、老师带读词语,学生跟读。

3、指名读词。

4、听老师读,学生在听到的词语旁边打钩。

5、巡回检查,指导订正。

二、根据偏旁部首给下列汉字分类。

什没净活们花苗次

艹()()

冫()()

亻()()

氵()()

1、认读题中的汉字。

2、分别说出每个汉字的偏旁部首。

3、按偏旁部首分类,在书上写出来。

4、巡回指导,个别指导订正。

2

教学内容:

第三、四题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课文,会用学过的字组词。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戴带

(1)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了蛋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2)老师给我()上生日帽,同学们为我唱起生日歌。

左右

(1)称呼要写在贺卡书写区域的()上方,顶格书写。(2)最后,在贺卡的()下方署上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1、读题,讲解题意。

2、学生读题中的句子,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3、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二、组词。

分()老()空()

加()牙()竹()

1、读题中的字,带领学生认读。

2、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口头扩词。

3、指导学生把所说的词语写出来。

4、学生在书上完成,老师巡回指导。

3

教学内容:

第五、六、七题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标点符号,能根据词语做动作。

教学过程:

一、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1、这是什么颜色

2、妈妈今晚吃什么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应该加上什么标点符号。

(3)老师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

(4)学生再说一说应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并在书上加上标点。(5)老师检查,指导学生订正。

二、看图片,填词语。

1、看图,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

2、指名说出词语。

3、学生在书上写出词语。

4、集体订正。

三、说一说。

1、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讨论:

哪些节日我们要写贺卡?

3、指名说一说,你会给谁写贺卡?贺卡上写什么内容?

4、如果你过生日,你会许什么愿望呢?

5、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培智语文第一册教案.doc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自我,熟悉家庭、学校的环境和人员、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认识常见的生活用品。 2、学会饮食、穿衣、如厕等基本技能。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适应学校生活。 4、识读简单字词、会书写简单笔画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总课时: 65 课时 第一单元头手足 教学内容:沪教版培智实用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 第二课《耳鼻口目》。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学会指认,了解其作用 2、识读字词、会书写笔画 3、爱护自己的身体 教学重难点: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识读字词 第一课人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P1-P3 教学目标: A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B组: 1.学习生字:人、头、手、足,会认读,理解意思。 2.能听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头、手、足。 3.描写基本笔画:点。 C组: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读准音,理解意。 2.学习写基本笔画:点。 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认读字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坐得最神气!(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大公鸡》j q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鸡冠花花衣,每天清早喔喔啼,它叫我们早早起。

三、新授 看图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人 问:这是什么 师领读,学生齐认读(要求 A 组学生必须认读 B 组学生尽量认读。) 说话:我是人,你是人,我们都是人。 学生齐读 2、出示挂图:头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3、出示挂图:手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老师指名读 4、出示挂图:足 问:这是人的什么 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 生答师小结:脚又可以叫足。(分清腿和足) 出示字卡:足 再老师领读,学生齐认读,指名读, 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5、齐读四个生字:人头手足, 老师找个别学生读,纠正错误发音 四、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我们的身体部位:头手足,同学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部位,保持清洁,不要受伤。还认识了四个生字,希望同学们以后见到它们能够认读它们。 五、作业 A组同学自己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B组同学在帮助下复习书中图片含义 六、板书设计 图 1图2图3图 4 头手足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认自己身体部位 教具:挂图、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纠正学生坐姿 二、发音器官训练 发音儿歌: 《小白兔》t ai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三、复习、新授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认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通过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帮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初步培养儿童爱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准备课的教学,初步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通过观察实物图,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学会观察一幅反映学生上学开始的图画,图中有老师、学生、鲜花、树木、房屋、小鸟,数物时可以用手或笔尖点着数,不重复,不遗漏,做到眼、口、手、一致动,还要用含有数量的一句话把数的结果叙述出来。让学生在看完这幅图画知道:要按时到校,尊敬老师,爱科学,注意锻炼好自己的身体。 数一数(一) 累计课时数(1)教学内容: 本节学习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守纪、尊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的: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试着给大家数几次。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数一数)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预设:①怎样数数?②数数时要注意什么?) 看图数数: 1、出示自探提示。 (1)这是什么地方? (2)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3)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的个数。 让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观察课本主题图。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学生自探结束后,师生逐题讨论交流。 (1)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2)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同时还要把同学回答的问题记下来板书。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数数量是1的事物。 师问: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培智生活语文第三册教案

第一课手帕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脸的卫生的第一课,课题是《手帕》。本课包括3个生字:自、来、水;2个词语:自来水、洗手帕;1个句子:我用自来水洗手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A组:学会3个生字,会读会写;学会2个词语,会读,理解词义;会独立读句子,理解句意。 B组:学会3个生字,会读会写;学会2个词语,会读,理解词义;在老师提示下读句子,理解句意。 C组:学会1—2个生字,会读;认识2个词语,理解词义;在老师帮助下读句子。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思想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卫生。 2、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三、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语,理解词义,句意。 四、教学难点:理解句意。 五、教具准备:手帕(实物、图片),实物影仪(展台)。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做游戏《左右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 (二)新授: 1、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来学习第一课《手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教学词语“手帕”“洗手帕” (1)出示实物手帕,“这是什么?”教师板书:手帕。 (2)齐读,指名读。 延伸:这是什么?(要求学生完整说句子)。这是谁的手帕?(A、B 组完整回答,C组能回答“王老师的手帕”即可)。你有手帕吗?(根据情景说句子)。你有没有手帕?你有毛巾还是有手帕?(A组)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出示手帕的图片,认识手帕 (4)“手帕脏了,要怎么办?”引出词语“洗手帕”。板书、齐读、指名读。 (5)用动作演示“洗手帕”。 (6)我们为什么洗手帕?教育学生讲卫生。 (7)手帕的作用(此环节应安排在认识“手帕”图片之后) 3、学习词语“自来水”。 (1)出示图片,告诉学生,这是自来水,板书词语。 (2)齐读,指名读。 (3)“我们学校的洗刷间里有自来水吗?”带领学生迅速去洗刷间,边用手指边问:这是什么?强化“自来水”的概念。“洗刷间里有自来水,厕所里有自来水吗?”“你家有自来水吗?”(师用手指大桶水)“这是自来水吗?”帮助学生区别开大桶水、自来水。“水桶里的水是自来水吗?”再次强化。 (4)自来水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巩固练习 1、齐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用手指出老师说的词语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第二册《1、眼睛、鼻子》教案-图文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第二册《1、眼睛、鼻子》 教案-图文 牌楼培智学校电子备课 课题眼睛、鼻子拟 4课时教学技能会认会读词语“眼睛、鼻子”,能跟读句子;认识并学写笔画“一”;目的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情感知道眼睛和鼻子的作用,注意保护好它们。 A组:会认会读词语“眼睛、鼻子”,读句子;认识并学写笔画“一”;练习看图说话。分组 B组:能读词语“眼睛、鼻子”,能跟读句子;认识并描红笔画“一”;看图目标学说话。C组:跟读词语“眼睛、鼻子”和句子;认识笔画“一”。认读词语“眼睛、鼻子”,重点读句子;认识并学写笔画“一”。 教学多媒体课件。饼干、枣核。准备第一课时修改意见 认知认识眼睛、鼻子,知道它们的功能。知道眼睛和鼻子的作用,注意保护好它难点们。一、谈话导入 1、师:老师这儿有饼干,一会儿要奖励给上课认真学习的同学,大家来闻闻饼干是什么味儿。 (生逐一闻饼干) 2、 师:春节期间,你看到放烟花了吗?好看吗?你用什么看到的? 3、生:讨论、回答。 4、

师:刚才你用什么闻到饼干的香味?生答。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眼睛、鼻子二、 (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1)指导观察 1、这是什么?是的,这是眼睛。 2、看看眼睛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形状像什么?(出示枣核) (出示图2)师指着图简介眼睛:人的眼睛形状像枣核,上下眼牌楼培智学校电子备课 睑(jiǎn),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皮包着眼球(眼珠),两个眼眦(zì)就是眼角,靠近鼻子的叫内眦(内眼角),靠近耳朵的叫外眼角,眼睑内有眼球——白眼球、黑眼球、瞳孔。指名A生指一指眼皮、眼珠、眼角指名B生指一指眼珠指名C生指一指 眼睛 3、学习词语:眼睛 1) 出示词卡“眼睛”,并贴在黑板上。 2) 领读,齐读,指名读,师纠正发音。三、 (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3)指导观察 1、这是什么? 2、 3、师简介:鼻梁、鼻翼、鼻尖、鼻孔学习词语:鼻子 1) 出示词卡“鼻子”,并贴在黑板上。 2) 领读,齐读,指名读, 师纠正发音。分层次 B组:指眼珠,读词语。作业 A组:指 出眼皮、眼珠、眼角,读词语。 C组:指眼睛,读词语。眼睛、鼻子眼睛鼻子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修改意见一、复习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词语你还认识吗?牌楼培智学校电 子备课

科普版三年级英语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2014年秋期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方城县杨集乡中心小学刘延新 Lesson 1 let’s talk (第一课时) I am a cat. 教学目标: 1. In this text, let the Ss master these drills: ---- Hi! ---- Hi! ----Hello, Eve! ---Hello, Tom! ----Hello, I am a cat. ----Hello, I am a dog. 2. Understand some new words in the picture: Hi hello I am a pig cat 教学重点: 1. How to change the drills freely and correctly. 2. The usage of ---- Hi! ---- Hi! ----Hello, Eve! ---Hello, Tom! ----Hello, I am a cat. ----Hello, I am a dog. 教学难点: How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freely.

课时安排: 1 教学方法: Three doubles and three searches; 教具准备: some objects, tape ,recorder and ppt; 教学步骤: Warming up 1. T: Say hello/ hi/ good morning to Ss 2. T and Ss do together. Hi, hi, hi, I say hello, you say hi; Hello, hello, hello, I say hi, you say hello. Step 1 设疑自探 1.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do you want to ask? (1)Who are they? (2) What are they doing? (3)How can we greet somebody? 2自探提示 (1)Listen to the tape. (2)Read the text by yourselves,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3)Exchange your ideas and talk about your questions in groups. Step 2 解疑合探

实用语文《一二三》教案

实用语文《一二三》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 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 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实用语文《一二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开学到现在大家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还学了不少汉字从今天起呀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了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看图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图一)这地方?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些什么?你们觉得这地方样?(很美) 2、揭题两个孩子在小山村游玩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有一首古诗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PPT播放《一去二三里》儿歌听老师读一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学习“一、二、三”字让学生找找教室里面那些东西是一、 二、三出示音节让生拼读强调“三”是舌齿音并拼读“yi”老师说明

(单个“一”读第一声如果“一”后面是第四声那么“一”读一第二声跟老师读第一句“二”、“三”再拼读老师说明:“二”和“三”有异同单个读就读“二”如果“二个苹果”应该读作“两个苹果”如果“第二”就读“er”,三就没有什么变化直接读作“san” 2、方法同上分别学习“四”到“十”指名拼读口头组词强调四的写字笔顺:先里头后封口反复书空随生字学习新笔画:竖弯、横折、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 3、(生字变换位置)现在这些字的位置变了谁会读?这么多同学都会读我们开火车比一比看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又快又准 4、记住了这些字谁能用“十”字说一句话呢?点生(3~5名);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下面每个同学选一个你最 喜欢的字说一句话给全组的小伙伴听说完后小组长把你们组说的最好、最完整的句子说给全班同学听看个小组说的最好(奖智慧星) 5、(贴一贴)大家想一想今天学的这些字里有很多都是表示什么的?(数字)你们能把他们分别放到花盆和花蓝里?(贴完)你的花篮里 有些字?能给大家读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贴?(这些汉字都是表示数字的) 四、指导朗读欣赏儿歌 1、图文结合(悠扬的音乐声中教师描述古诗意境)两个孩童去郊外游玩一路嬉戏一路欢畅只见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 村子里住着几户人家向前看去山里隐隐约约有几座亭子弯弯的小路

培智实用语文第八册教案(全册)

培智实用语文第八册教 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培智实用语文第八册教案(全册) (辅读学校使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1、我们的眼睛 教学目的要求: A组生:正确认读、书写“巾”(巾字旁)及4个生字“睛、帕、读、到”,并能组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眼睛的了解及保护眼睛的方法;背诵课文。 B组生:正确认读“巾”(巾字旁)及4个生字“睛、帕、读、到”;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眼睛的了解及保护眼睛的方法;能把课文读通顺。 C组生:正确指读“巾”(巾字旁)及1个以上生字“睛、帕、读、到”;认真倾听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对眼睛的了解及保护眼睛的方法,尝试跟说;乐意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部首“巾” 2.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眼睛的了解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眼睛图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书写“眼睛”,了解“眼睛”,学句子“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2分钟大声说(积累语言) 1.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书本、笔盒放桌角。 (2)鼓励学生坐得精神、注意力集中等。

2.大声朗诵:(猜一猜)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二、学习名词“眼睛” 1.出示眼睛图片。看图片,说名词“眼睛”,发准字音。 2.图文对照,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眼睛”。 3.在课文中寻找“眼睛”。 4.游戏识记生字词。游戏一:师“眼睛在哪里呀”生拿出生字卡片或指出课文中的词语“眼睛在这里呀,眼睛、眼睛”;游戏二:生上台“眼睛在哪里呀”台下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或指出课文中的词语“眼睛在这里呀,眼睛、眼睛”;游戏三:开火车、摘果子、钓鱼等。(以下课堂教学中常用,不一一列举) 三、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说句子:眼睛长在哪儿我们有几只眼睛 2.教师随机板书:“一双”——两只,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如:一双鞋、一双脚、一双手、一双眼睛等。读准说好“一双眼睛”。 3.我们的眼睛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大大的、圆圆的、亮亮的、明亮的”等,板书“明亮的”,读准说好“明亮的眼睛”;解释明亮的眼睛:看什么都能看很清楚。 实践体会:模糊的玻璃片,挡在学生眼前,发现东西模糊了;把戴眼镜同学的眼镜摘下,世界变模糊了。 4.学说句子:“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重点读准“都有”。用比较准确、有感情的声音响亮读出句子,把句子读清楚。 5.对答训练:师:“谁有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生齐答:“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个别训练、同桌训练、结对子训练。 四、指导书写生字“眼睛”。

培智一年级生活语文下学期教案(上)

培智一年级 生活语文第二册 教案 雷卫华 2019年2月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1、问好再见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生活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日常在校礼仪。 教学目标: A类 1、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会说“老师好,老师再见”等礼貌用语。 2、能用“xxx好”,“xxx再见”,练习说话,会使用文明用语。 3、乐意参与讲述,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学生。 B类 1、跟随老师说“老师好,老师再见”等礼貌用语。 2、乐意参与讲述,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学生。 C类 1、跟随老师说“老师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2、练习说话,会使用文明用语。 教学重点:在不同的场合正确的使用“xxx好”“再见”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能大胆的参与,大胆的说。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老师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时老师说:同学们好,同学们应该说什么?对,说老师好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来到学校或教室,会看见谁? 2、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老师,那我们应该和老师说什么呢?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好。” 三、巩固新课 1、教师预设场景,早上学生来到学校,对老师说“老师好。” 2、老师配合学生,学生说老师好,教师回复:你好。

3、上课师生问好练习 四、作业 1、练习句子“老师好。” 2、写“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再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见到老师要说什么?复习句子“老师好。” 2、放学后同学要走了,作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应该说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场景,学生放学了,应该和老师怎么说?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再见。” 3、学生和学生放学后应该怎么说? 4、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说“再见。” 三、教学巩固 1、放学了同学要走了,我们应该和他们说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再见。” 四、作业 1、练习词语“再见。” 2、练习写“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同学互相问你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来一个讲礼貌比赛,同学们愿意吗?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见到老师说什么? 2、学生回答:老师好。看谁说的快。说的最快的有奖励。

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 ) 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 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三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教案(中小教育)

17.可贵的沉默 【教材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的爱。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15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4)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首次备课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幅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第一幅图,大家发言积极,很踊跃,很开心,第二幅图,大家鸦雀不生,像烦了错误一样。)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17课。(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预设: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把字词认会,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 迅速蕴藏霎时寂然无声恰恰犯错稚拙 烦恼祝贺神气十足重复左顾右盼安静陈静 缓和外婆建议惊喜表达享受 (3)识记生字扩词 迅(迅捷)(迅雷) 蕴(蕴含) 寂(寂静)(寂寞) 恰(恰好)(恰逢) 犯(犯错)(冒犯)(犯罪) 稚(稚嫩)(幼稚) 拙(笨拙)(弄巧成拙) 烦(心烦)(烦闷)(麻烦) 三、疏通文意,自主解疑 1.通过阅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自己在文中找出答案,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实用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课-一二三

实用语文第二册教案 1《一二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 个字,会写“一、二、三”3 个字。认识1 种笔画“一”。 2、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开学到现在大家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还学了不少汉字。从今天起呀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了。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1、看图。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图一),这是什么地方?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些什么?你们觉得这地方怎么样?(很美) 2、揭题。两个孩子在小山村游玩,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有一首古诗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PPT播放《一去二三里》儿歌,听老师读一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学习“一、二、三”字。让学生找找教室里面那些东西是一、二、三,出示音节让生拼读,强调“三”是舌齿音,并拼读“yi”老师说明。(单个“一”读第一声,如果“一”后面是第四声,那么“一”读一。第二声。跟老师读第一句。“二”、“三。”再拼读。老师说明:“二”和“三”有异同。单个读就读“二”。如果“二个苹果”应该读作“两个苹果”如果“第二”就读“er”, 三就没有什么变化,直接读作“san” 2、方法同上,分别学习“四”到“十”。指名拼读,口头组词。强调四的写字笔顺:先里头后封口。反复书空。随生字学习新笔画:竖弯、横折、点、竖弯钩、撇、捺、横折弯钩、竖。 3、(生字变换位置)现在这些字的位置变了,谁会读?这么多同学都会读,我们开火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读的又快又准。 4、记住了这些字,谁能用“十”字说一句话呢?点生(3~5 名);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下面每个同学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字说一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三疑三探教案1 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 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 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22分钟) 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4、春天景色这么美,这些与春天有关的生字不光要会读,而且还要记住它们的样子。请仔观察并开动小脑筋运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来记这些字? 5、做“组字”游戏。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 (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8、小朋友,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课前教师布置孩子们去找春天。)谁能把你找到的春天介绍给大家? 三、质疑再探。(6分钟) 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7分钟) 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 2、课后第二题有6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3、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一题写一写。描描写写后,完成“比一比,组词语”。 4、继续完成课后第四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春风—风筝桃花—小草—柳树 燕子—蜜蜂冰雪 教后反思:

实用语文第七册教案

《实用语文》第七册 第一课反义词 教材分析 反义词是实用语文第七册教材中第一篇课文,主要通过反义词的学习,复习巩固掌握的词汇,理解反义词并将反义词运用到短语和日常用语中;第三册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比较,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也复习巩固以前学习的词汇。 教学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使B组学生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学生的词汇,B组生复习巩固生字。 2.使A组学生能将所学的反义词应用到短语、一句完整的话中,丰富词汇。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敢于尝试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 1、活动的图片若干份。 2、大、小胶圈各1个。 3、软球、木块, 冰水、热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准备: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的教室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生:后面来了很多的老师。 师:是啊,现在教室里坐着这么多同学,这么多老师,小王老师好害怕,好紧张啊!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不紧张? 师:那给我点掌声吧,鼓励鼓励我,就不紧张了。掌声,想起来! (生合着老师的口令鼓掌) 师:同学们,再大声点。(重复两次,吸引注意力,增强兴趣) 2、导入:

师:同学们都很棒!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吧。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上下、左右、前后) 今天,老师想让你们和我对着做,你们愿意吗? (师要求拍手学生跺脚,反之,师要求起立学生坐下,反之。) 二、基本部分 (师幻灯片呈现几组相反的照片,生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 1、板书课题:对,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反义词,它们是意思正好相反的词,它们叫反义词。(板书)(师生齐读) 2、B组生尝试,A组回忆学过的反义词: a.利用实物让B组生在尝试中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出示大、小胶圈)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胶圈大,一个胶圈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板书)(师生齐读)师:同学们想想,刚才我们做的游戏有没有反义词?(师做动作提醒) 生:有。上下、左右、前后 b.A组说出学过的反义词 3、增强练习: a.(出示两幅人物图画)图片上的人物有什么不一样?引导生观察、尝试,并说了相应的反义词,各自表演不同的反义词,增强趣味。(生活中的反义词) (白——黑,长——短,多——少,开——关,里——外,高——矮,胖——瘦,哭——笑,睁——闭,冷——热,好——坏)(师生齐读、分小组读)b.巩固游戏:找朋友(帖图片到黑板上,A组生写出图片的内容,B 组生找到相反的词并连线) c.B组生练习写生字(大、小、上、下、多、少、白、长、)。 4、活动延伸:A组生应用反义词 a.引导生用反义词说词语,如:大苹果和小苹果,长铅笔和短铅笔等。 b.启发生用反义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如:爸爸是高个子,我是矮个子。 c.句子练习,如:老师帮我戴上了红领巾,我开心的(哭、笑)了。 冬天来了,外面好(冷、热)啊!

最新汇编培智一年级第一学期生活语文教学计划

培智一年级第一学期生活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1、新编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一册是根据《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编写的,供全日制培智学校(班)一年级教学使用。 基于轻度弱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一册语文教科书内容简,分量轻,插图多,色彩重,童趣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材体现教学大纲的而要求,遵循知识的科学性和弱智儿童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选编系统、直观,由浅入深。 二、学情简析 全班共有12名学生。一名聋哑,两名重听,其他多为智力残疾,个别伴有多重残疾。其中一名自闭。智力程度、自理程度、行为习惯差异显著。其中有几位学生,入学时间较长,能比较好的遵守课堂规定、学校纪律。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以前没有接受过学校学习,或者少有接受。因此对学校生活不是很适应,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听不懂话,对于指令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处于逐步形成阶段。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思想品德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导他们做个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懂文明礼貌、讲卫生的好孩子。 2、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3)认识一些常见生活用品并学会使用方法。 3、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 四、主要措施 1、利用生动形象的卡片,吸引智障孩子的眼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2、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书中知识浅显化,便于学生掌握。 3、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4、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反复复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1——4周《可爱的我》 《我的名字》4课时 《我的年龄》4课时 《我上学了》4课时 《单元综合活动(一)》4课时 第5——8周《我爱我家》 《三口之家》4课时 《爷爷奶奶》4课时 《全家福》4课时 《单元综合活动(二)》4课时

三疑三探教案五年级数学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一)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1)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38页例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从哪些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从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有什么不同?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例1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例1,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你能找个位置看完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3、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长方体,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4、怎样用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长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质疑再探 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预设: 学习本节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四、运用拓展 (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做教科书38页例2和40页的“连一连” 2、辨认 小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教师点击出现长方体不同方向的图形,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相应地站起来。 3、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培智一年级生活语文第一册教案1

201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活语文第一册 教案 雷卫华 2018年9月 我上学了(入学教育单元) 教学目的:1、让一年级新生知道自己上学了,建立“我是小学生”的意识。2、熟悉学校场景和重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学习生活和行为规则。 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名称。听懂“上课”“下课”等教学指令。 2、结合上课、下课的语言环境学会使用“老师好”“老师再见”。 3、熟悉学校场景,学习学校生活和行为规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看图学习“我是小学生”。 2、告诉学生坐自己的座位。 3、学习点名答到。 教学过程:

1、根据学生的身高排好固定的座位,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他们的座位,只要在教室就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提出室内要求,不能在教师大吵大闹,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将每一个学生的姓名,按照座位位置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牢记自己的座位。 2、发给学生课本,说明这是生活语文课本。 3、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图上有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并学说“我是小学生”。 4、练习点名要答到,老师叫学生的姓名时,学生要说到、或者举手,帮助学生们互相熟悉,教师自我介绍,学生能说出“董老师”,为师生互动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并学说“这是我的学校”。 2、学习点名答到。 教学过程: 1、练习点名要答到,老师叫学生的姓名时,学生要说到、或者举手,帮助学生们互相熟悉,教师自我介绍,学生能说出“董老师”,为师生互动做准备。 2、复习看图说话“我是小学生” 3、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图上有些什么? 4、引导学生理解并学说“这是我的学校”。 5、教学生说出学校的名字“京山特校”

一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一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拼音世界”,这是一个儿童喜欢的“拼音乐园”。 本单元由6课和一个“积累与应用”组成,要学习的6个单韵母按发音口形的大小排列,每一课都配有帮助学生学习的儿歌和情景图。儿歌浅显易懂,琅琅上口。采取学拼音与认汉字见面的方法,使拼音与汉字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但识字无指标要求,学生能认多少算多少,这样不仅增添了学拼音的趣味,而且认识了事物,感知了汉字。 教学重点: 6个单韵母和大写Y、W的读音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二声和三声的区分。 教学时数: 本单元共十四课时。 课文,6可课时 积累运用,2课时 单元复习课,2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试卷讲评课,2课时 ɑ 累计课时数(1)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习拼音a,这课主要教学生学习a及a的四声音,和有关a的儿歌,并配有一幅图,儿歌充满亲情,读起来多亲切呀! 目的要求: 1、学习单韵母a,能读准字母的音和它的四声,认识四线格,正

确书写字母a。 2、能找到儿歌中的韵母a和含有a的音节,并朗读儿歌。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眼离书本一尺远”。 教学重点: 读准单韵母a的音及其四声。 教学难点: 二声和三声的区别。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读准字音,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所以今天第一课我们就学汉语拼音。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一个单韵母a。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设疑:它读什么?它该怎么写?它住在四线三格的哪一格? 2、出示自探提示: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看看谁认识它。观察书上的书写,谁发现它占四线三格的哪一格?试着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课后的儿歌。 二、解疑合探(23分钟) 1、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试着发音,教师点拨,学生反复练读,体会a的发音。 2、在此基础上,出示拼音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小老师领读等,帮助学生读准音。 3、小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读准和记住a的读音。 4、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图画,利用手势学习声调,

秒的认识三疑三探教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了解数学和价值,对数学产生求知欲,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钟表,钟面模型 四、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师:同学们,这是一位航天英雄聂海胜。(出示聂海胜出征时图片和时刻)这是聂海胜和他的同伴即将出征飞天的时刻,这是几时几分呢?(指生认时间) 师:在7时35分,聂海胜和队友挥手告别祖国和家人,满怀豪情和信心进入飞船,(课件出示飞船即将发射升空的图片和时刻)这是什么时间呢?

师:英雄已准备就绪,飞船要点火升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飞船点火前倒计时录像,30秒准备,20秒准备,10、9……2、1,点火) 师:在刚才的录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时、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主设疑。 师小结,并出示设疑提示。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如何认识1秒?秒针有什么特点? 师:秒虽然是计量短暂时间的单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很大的作用。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秒呢?(马路上红绿灯、运动员赛跑计时等等) 师:秒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用什么来计量秒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各种计录秒的钟表。 认识秒针,发现秒针的特点。(钟面上三根针中秒针又细又长,秒针走得最快) 师:观察钟表,说说你能发现哪些有关秒的知识?(学生讨论交流,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秒针走1小格是1秒)课件展示秒针走1小格,这是多长时间?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1,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6,这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1走到5,是几秒?怎样想的? 课件展示秒针从12走到5还多2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秒针从6走到11还多3小格,是几秒? 课件展示从12走到12,是几秒? 学生活动:同学两两合作,一生拨动秒针,另一生说时间,然后互换。 2、合作探究:分针有什么特点?分与秒有什么数量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秒会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是几秒呢? 小组合作:观察钟表,秒针走1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