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

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背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天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8周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康复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而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学

者指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后的疗效观察,旨在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均是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和情感障碍患者,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均按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2],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1.1±3.8)岁;病程(11.2±

2.7)d。脑梗死25例,脑出血5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0.9±

3.6)岁;病程(10.9±2.4)d。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循环和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等,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和作业治疗,并配合以针灸,按摩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分阶段针对性实施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心理

支持:包括倾听、解释、指导和鼓励等干预程序;矫治认知偏差。

1.3疗效评定标准抑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7分,抑郁症状基本消失为治愈;得分减少5分,抑郁改善者为好转。神经功能缺损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量表评分数据以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治疗后4周、8周时观察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表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3讨论

脑卒中患者产生的心理和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异常,早期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疾病的否认和不理解,尤其是在患者有体象障碍时,对于疾病的否认更加明显;二是脑卒中急性期过后,由于躯体残废导致的挫折感及对其后果的担心,以及不甘成为残疾人或依赖他人等心理导致的抑郁;三是由于脑部损伤导致的患者情感,如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强哭强笑。其中,PSD是患者

发生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最重要表现形式,其发生率为59.42%[5]。

PSD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心情抑郁,患者可对未来感到失望,进而导致心理激发活动低下,不愿做康复和恢复的努力,从而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6]。因此,早期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意义。Morris等认为,不管PSD程度如何,15个月后PSD患者肢体残疾程度明显高于无抑郁的患者。有报道认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有关,重度抑郁可延迟神经功能恢复[7]。

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PSD是由于内外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1)外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卒中前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及脑卒中导致的社会、情感、智能障碍,以及既往的卒中史或抑郁症病史等有密切的关系;(2)内因:有研究表明,脑部病变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系。

根据以上观点,本例研究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予以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8周的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早期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地促进和提高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24-127.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

科杂志,1996,29(6):371-379.

[3]刘永珍,龙洁.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1,9(4):245-247.

[4]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7.

[5]梁翠萍,刘宏丽,徐金秀等.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92-293.

[6]王刚,崔利华,郭怡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5):216-217.

[7]刘永珍,龙洁.脑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0,8(6):340-341.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又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高,约10~14%患者死于急性期,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为80%,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中风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人能恢复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15%,完全依靠只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患者中,在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效果也完全不同,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是安全、可靠、有效和可行的,临床实践证明3个月内康复效果最好,1年内康复训练仍然有效,关键在于方法正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张巧俊 国内外临床实践均证明,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肢体运动模式的指导,患者不仅有肢体瘫痪,重者合并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长期卧床者合并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常产生各种误用、废用综合症,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给后期的康复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一些不正规的治疗、训练使患者学会了错误的运动模式,给正规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不仅造成了经济浪费又错过了治疗时机,真是令人痛惜。因此,患了中风偏瘫的患者宜尽早到医院康复科,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训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可以使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效果,能显著缓解精神、言语、社会交往的障碍。这3个阶段的治疗一般都必须在医院康复科进行。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疾病后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像脑卒中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才有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 影响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背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天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8周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康复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而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指

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后的疗效观察,旨在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均是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和情感障碍患者,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均按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进行诊断[2],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男15例,女15例年龄(61.1 ±3.8)岁;病程(11.2 ± 2.7)d。脑梗死25 例,脑出血5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0.9 ± 3.6)岁;病程(10.9 ±2.4)d。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循环和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等,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和作业治疗,并配合以针灸,按摩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分阶段针对性实施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心理支持:包

脑梗塞患者心理护理

「关键词」脑梗塞「摘要」目的转变病人对脑梗塞的认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确诊为脑梗塞患者共84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和尽可能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激励病人自觉配合各种治疗、护理,特别是康复计划。结果病人心理状态初期是由于对疾病不认识而出现异常情绪,恢复期则是由于病残未愈而出现不能适应社会的心理。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做细微耐心解释,引导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康复。结论脑梗塞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关键词脑梗塞心理护理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常见病,多发病。此病致残率高,且老年人为多发,基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故康复也慢,甚者成为不可逆性的病理状态。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必定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而恶劣的心态则又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说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则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本文就一组病例的心理状态作一扼要的归纳并对护理情况作出总结。1临床资料取于2000年1月~2001年12月的住院病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共84例,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最大者88岁,最小者37岁,60岁以上的53例。临床表现:意识清晰者84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者84例,语言障碍者63例;结果治愈35例,好转41例,未愈8例。2护理心理状态本组病例(84例)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以及由于肢体瘫痪而带来生活自理差,63例(75%)大小便困难,加上语言障碍,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要求,这些无疑会给病人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而现出现心理障碍。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平素性格等的特定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心理过程大概可归纳如下。起病初期面对突然而来的且毫无认识的疾病出现手脚不能动,吃饭需人喂,入厕需人帮助,一切生活上的事都需人照顾。有口不能言,生死不知所措,故而出现或紧张恐惧,或惶惶不安,或焦虑的情绪。此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空白引起的。恢复期从病情稳定后开始,病人经治疗后并和医护人员有了接触,已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患者从朦胧状态中走出来,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此时患者表现或消沉、或悲观、或失望等。而年岁稍轻或平时有所作为好强者,则心有不甘,表现出烦躁、易激动、或固执任性等情绪,心理尚难适应社会。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给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以及应抱有的态度,同时使之引起情绪改变和积极自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18T10:02:54.4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周会敏吕冬王向阳 [导读] 总而言之,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周会敏吕冬王向阳(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心脑科4639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2-02 【摘要】目的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50例中风病人且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同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此次康复护理措施总有效为82.00%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 据流行病学调查学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中风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如我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高达130万、目前已逾700万[1])由于中风具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病人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中风病人在病情稳定后给予了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选取50例中风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2]有关诊断标准且为首次发病,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中风急性期者;②心、肝、脑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因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而影响交流沟通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同时所有患者或是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回顾性观察50例中风病人资料显示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6-72岁、平均(64.00±1.00)岁,病程为15天-30天;同时存在基础疾病分类:高血压26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6例(注:同一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 1.2 观察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3]及目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由专人在康复护理前后对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病程、临床表现及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 2 康复护理方法 此次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含有: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②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根据病人所存在的具体心理障碍类型给予情志护理;③中风病人的饮食起居等护理;④中风病人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护理。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临床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参考《护理学基础》[3]及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为:①临床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患者可以参加一般工作;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改善、能独立行走30米及上下楼梯,但刷牙、穿衣、吃饭梳头等功能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③有效:患者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功能丧失;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生活却难以自理。 5 结果 5.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见表1所示。 表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n,%) 护理效果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例数 24 15 2 9 41 构成比例 48.00 30.00 4.00 18.00 82.00▲ 注: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z=-17.95、▲p<0.05。 5.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见表2所示。 表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 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前 20.21±5.00 4.40±1.00 康复护理后 15.00±5.22▲ 3.35±1.13▲ 注:康复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对比t=18.32、▲p<0.05,日常生活能力对比t=15.63、▲p<0.05。 6 分析 中风作为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彻底根治,而有效的康复护理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从本次研究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此次实施的康复护理总有效达82.00%且能够极大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病人生活能力(▲p<0.05)。鉴于此种情况,我们现对本次康复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例如加强患者神志、舌苔、脉象、血压及二便的观察;同时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擦洗皮肤、保持床单被褥干净、干燥与平整等。②中风发病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同时发病后往往由于机体功能障碍等影响,因此此类人群多存在忧思、悲观和失望等不良心理问题,所以对其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而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则可达到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及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树立生活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便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护理工作,进而达到平

脑梗塞病人健康宣教

脑梗塞病人健康指导 心理指导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 给予饮食指导脑梗塞多发于5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因此,对患者饮食的指导十分重要。(1)给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虾类。 (2)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注意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以减少血液粘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 (3)指导患者饮食应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告之患者应戒烟酒,以免引起血管改变,而致血压升高,不利疾病康复。 休息、活动指导 (1)指导患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为好,以保证脑血流供给、减轻脑组织缺血状况。改变体位动作要慢,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2)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帮助患者做患肢及关节的被动运动。(3)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尽早下床活动,从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进行训练指导,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最

后帮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利于功能的恢复。 治疗用药指导 (1)根据患者需要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告诉患者所用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治疗。 (2)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用药过程中,告诉患者有少数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若出现发热、皮疹等,我们会及时处理。 (3)使用胞二磷胆碱可促进脑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皮疹、血压下降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需及时告之。(4)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致胃肠道反应或溃疡,应告诉患者饭后服用。在用药的过程中,若有皮肤瘀斑、鼻衄、牙龈出血、或胃出血,请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调整用药。 (5)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时,应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宜自作主张,以免影响疗效。 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当运动与体育锻炼,选择自己感兴趣且体力所能的活动,如:散步、跳舞、太极拳等,避免过度劳累。 (2)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和紧张焦虑。(3)合理安排膳食,控制脂肪摄入,选择清淡、含粗纤维多的食物,控制好体重。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 导语:人一旦上了年纪,毛病就多了起来,骨质疏松啊、高血压啊、糖尿病啊都是老年人普遍都有的毛病,。而这些毛病中最严重最棘手的还属于脑卒了。 人一旦上了年纪,毛病就多了起来,骨质疏松啊、高血压啊、糖尿病啊都是老年人普遍都有的毛病,。而这些毛病中最严重最棘手的还属于脑卒了。脑卒可以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病了,而且这种毛病也不仅仅存在于老年人,年轻人中也可能发生这种病,只是几率较低罢了。而脑卒中的康复护理也是很受众人所重视的。 1、传统脑卒中康复护理被临床视作后疗法,康复护理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存在的遗留障碍。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为康复护理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就进行介入。介入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各不相同,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患者病情发作24内,在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期间即介入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3d后进行康复护理介入;针对脑出血患者, 3~5d进行康复护理介入等。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间的指导思想多为,在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控制、神经系统症状平稳48h后再开展康复介入。据临床调查研究认为发病6个月内进行的康复治疗即为早期康复,近年来大多康复医学专家指出,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的情况下就可进行康复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十分不稳定,这是康复护理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要求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护理,还要有针对性、预防性的进行护理。 2、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2.1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多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发育推进技术为主的运动训练,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肌电反射刺激以及功能电刺激进行辅助。积极护理患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卒中病人的护理

脑卒中病人的护理 概念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现 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常见的预兆: 1、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2、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3、于平时不同的头痛。 4、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5、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6、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7、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8、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9、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0、双眼吐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护理措施: 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0%左右的人有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语言辨别障碍、失读和失写。不管哪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该积极而耐心地有计划地帮助患者恢复说话能力。 1、对不会说话的患者,首先教他用喉部发“啊”音,也可以让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因唇音最易恢复。能发音的患者,先随训练者念字和词汇,然后可以独立练习,由易而难,由短而长。还可以给患者一面镜子,让他看别人的口型,对着镜子随时矫正。当患者的读音基本独立时,让患者听常用词句的前半,让他说出后半。 2、对语言辨别、理解困难的患者,要做言语刺激训练,可在患者面前摆些图片,让患者按训练者的口令指图,一个图片一个图片的进行,当指误率仅为30%时,再增加图片数目和词汇。同时做命名练习,给患者看图片,让其说出名称还可以做听语字练习,训练者念字或词汇,让患者指出图片上的字或词汇。对于失读的患者,则让他读卡片上的字。对失写的患者,则要教他抄写、听写和自己书写。 3、有的患者病情复杂,如伴有视觉障碍者看不见东西,就让他接触实物,再叫出物名;对伴有一音障碍的患者,由于言语器官无力、肌张力异常或失调,就要进行呼吸训练,使

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退化,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思想负担重,抑郁,悲观,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严重影响[1]。为了提高老年人脑梗塞后遗症的心理健康,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简要归纳和总结62例的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老年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62例脑梗死患者,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60~88(71.3±1 2.2)岁,病程10个月~15年;意识的临床表现,但有严重程度不一的,19例单侧肢体无力,13例双下肢无力、10例偏瘫,15例失语,5例截瘫。 1.2心理状态 1.2.1孤独、多疑心理不利因素包括老年丧偶,独自生活,退休后,人际沟通,不适应医院环境的心理怪和其他影响,加上长期患病,不能自理导致心理上的旧的和无用的,孤独的。在情绪不稳定,天真,和周围的人不能有效地表达情感和思想,认为生活是无聊的,可疑的,担心的,这严重疾病以来,一直怀疑医疗人员隐瞒病情。 1.2.2固执、偏激、易怒心理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趋于下降和功能下降,总觉得不够,再加上长期流行特征比较固执,有些患者有很强的自尊心,患者突然失落感和孤独感,往往对治疗,护理需求的增加,冲动易怒,烦躁易怒,发脾气 1.2.3悲观、抑郁心理患者失去健康,自理、自护能力,肢体运动障碍的生活不能自理,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劳,虚弱,日常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损失,往往认为他们是老,病后的前途更差,甚至不接受治疗,严重的或甚至自杀 1.2.4恐惧、焦虑心理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具有严重的后果发生对脑梗死的预后,疾病,病程长,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使不知所措的老年患者,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影响家庭,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恐惧的员工态度不好,害怕生活无依靠的孩子照顾不周,或招遗弃,造成焦虑和恐慌。 1.3结果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规治疗,提高大脑新陈代谢,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被给予。老年性脑梗塞后遗症62例的护理,改善心理状态,并配合治疗与护理,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 2護理体会 患者的发展和预后与疾病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老年脑梗塞后遗症,复杂的心理活动,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间接影响康复效果。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生,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

脑梗塞的护理查房许护士长:今天我们对31床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查房,由于我们科收住的患者大多数是脑梗塞病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护理患者,故组织此病的护理查房,首先请主管护士介绍一下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林护师:患者女性,陈勺妹,81岁,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诊断:脑梗塞,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小时伴呕吐1次入院,查T36.6℃,P74次/分,R20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言语清楚,伸舌左偏,口角右歪,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心率74次/分,律齐,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门诊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梗塞。入院第三天给予复查头颅CT提示:①大面积脑梗塞。②出血性脑梗塞(少量出血),遵医嘱予脱水降颅内压,护脑,疏通血管循环,吸氧,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经过6天的治疗及护理,现患者神志清,无诉头晕、头痛和呕吐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2级。根据患者入院情况所收集的资料,提出了如下护理问题:自理缺陷与肢体无力有关;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感知改变与感知觉障碍有关;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潜在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缺乏知识与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有关;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了如下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每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情况,予每1/2小时巡视病房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侧一边,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病人的一切生活护理由护士给 予完成。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协助并指导家属做好患者患肢功能锻炼。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给予每2小时翻身防褥疮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许护士长:以上是主管护士对该患者做了详细的介绍及制订的护理计划措施亦已收效,该病人使用了阿斯匹林,速碧林抗凝剂,在使用抗凝剂中应如何观察及注意事项。陈护士:①我们应观察病人是否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血情况;②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出血情况,经常观察是否有皮下瘀斑瘀点; ③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④长期服用定期查肾功能;⑤年老体弱老年病,尽量避免使用。许护士长:脑梗塞可分为好几种类型,请问实习同学有谁知道脑梗塞的类型及最常见的梗塞部位。实习护生:可分为4类型:①大面积脑梗塞;②分水岭脑梗塞;③出血性脑梗塞;④多发性脑梗塞。最常见的部位:①颈内动脉系统;②大脑中动脉。许护士长:根据此病人的病情是属于小脑梗塞,请问小脑梗塞有什么特殊症状李护士:小脑是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表现为:①右小脑病变—患者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②旧小脑病变—肌张力降低。③新小脑病变—共济失调,脂鼻试验阳性,运动性震颤。许护士长: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辅助检查,该病人合并有脑出血,应如何做好脑梗塞合并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姚护士:脑梗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①做好急性期基础护理,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取平卧位休息,抬高床头15度以利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流量3L/min,每天更换湿化液,每班更换吸氧管,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②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脑梗塞与脑出血是两个相对立的疾病,当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时,病程会延长很多,应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帮助病人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脑梗塞合并脑出血后在治疗上就只能是脱水,营养脑细胞,能量合剂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促进疾病的恢复,而不能采取止血或者抗凝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故而疾病的恢复与病人的意志状态有很大的关系。④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许护士长: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偏瘫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张护士:①急性期:预防关节弯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Ⅰ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如:指导病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旋外及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发表时间:2011-05-31T10:04:06.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8期作者:梁威 [导读]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梁威(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康复中心辽宁沈阳 11000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8-0218-01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问题分析指导 急性脑血管病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达150-200万,其中10%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致残率高达70-80%,不同程度的残疾使他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有21-50%的人出现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恐惧、激发性抑郁等心理问题[1~3]。 脑卒中的治疗发展至今,已不仅仅限于神经内科的治疗范畴,需要整合多种医疗资源,比如康复学、心理学、中医学等等,为脑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指导。社会工作者和病人家属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团队的共同合作达到平复患者的焦虑心情,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配合适时的康复训练,才能对卒中患者的恢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分析 卒中后由于偏瘫导致躯体结构的破坏,还有令人恐惧的残疾生活的开始,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悲伤和忧郁。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一切求助于人,感到自己很没用,不愿出门,不愿面对朋友和同事,怕别人嘲笑自己。家人的过分照顾导致患者在生活方面完全依赖他人,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甚至没有主动行为,根本不能与家属合作完成康复训练动作,使康复计划无法实施。人们常把患者的这种消极、被动行为归因于脑神经器质性损伤所致,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原因,更有患者由于语言、认知和身体残疾,导致心理上的悲观、压抑,而患者不能有效地缓解心理矛盾和压力,当周围的人不能领会他的行为意图时,或强迫他完成某项事情引起肢体疼痛时,表现为焦急、愤怒,就以攻击的方式发泄不满,如发脾气、打人、骂人、摔东西、大声喊叫等。另一类患者由于得不到家人的照顾、理解和关心,因而感到自己是废人,是家庭的累赘,出现自责,内疚,情绪低落,抑郁,甚至轻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与病变部位有关,如大脑颞叶损伤会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出现失认、失语等,边缘系统、额叶损伤会出现情感障碍。家庭对患者的影响,由于家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百依百顺,使患者的行为更加依赖,情感脆弱,固执。 2 心理问题的指导及内容 首先要对患者抱以热心和真诚的态度,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为基础,耐心听取患者及家属述说,用支持安慰、乐观的语言引导患者对其取得的点滴进步反复给予鼓励,帮助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和消除负性情绪,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矫正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最终使患者自己建立起合理应对环境的能力,学会自己帮助自己。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邀请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念不断加强。指导、鼓励患者表达情感,通过表达,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并正确接受残疾[4],选择适当时机让患者全面了解病情,帮助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进而正确面对现实,接受残疾,尽快认同新的社会角色,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并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认识到残疾不是社会的负担,更不是耻辱,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有共享社会的平等权利,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充分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 只有更多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加强心理问题指导,才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使他们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栾军祥,张向荣,张志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0,5:16-22. [2]王刚,崔利华,陈立嘉,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4):149-152. [3]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160. [4]宓忠祥.角色转换在残疾人心理康复中的意义和运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34-35.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 1.执行神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 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休息指导:a。急性期绝对卧床,去枕平卧,2小时 翻身拍背一次,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b。意识 不清,躁动者注意加强防护措施c。注意保持患侧肢 体的功能锻炼d。病情稳定后及早电针治疗,瘫痪肢体 给予按摩,做被动运动每日两次。 4、饮食指导:a。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 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肉,奶 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 鱼虾,豆制品,新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 油。b控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饮食要有规律,切 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c适当饮茶d戒烟酒e吞咽困 难者应于坐位或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起 病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 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f对能咀嚼 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 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 咽,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物为 宜g 昏迷者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昏迷者执行 昏迷护理常规,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密切观察意识及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

意识不清,肢体瘫痪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体征应立 即告知医生 6、用药护理a。低右: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过敏反 应,如发现有发热,荨麻疹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速度控制在40滴/分b东菱克栓酶,降纤酶等药物:溶 栓治疗前检查病人凝血机制,使用过程中定期复查血 象,发现皮疹,皮肤瘀斑等立即报告医生c阿司匹林: 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 服药或与碳酸钙等制酸剂同时服用,如出现皮肤瘀 斑,鼻衄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告诉医生d老年高血 压者服用药时:要定时服药,不可擅自服用多种降压 药或自行停药,换药,并注意血压不宜骤降,骤升, 以免引起头昏不适e血管扩张剂:注意血压的变化,如 血压偏低时及时告知 医生处理. 7、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 能自理而抑郁、烦恼,心理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应多 加关心体贴病人,主动介绍住院环境,使其尽快适 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护理措施、预后等情况。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鼓 足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出院指导

最新脑梗塞护理试题及答案

脑梗塞护理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D ) A.痛觉B.温觉C.触觉D.位置觉E.两点辨别觉 2、头痛病人避免用力排便的主要意义是防止(C) A.呕吐B.脑血栓形成C.颅内压增高D.心脏负荷增加E.心绞痛发作 3、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B ) 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动脉炎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 4、最能反应昏迷病人病情的体征变化是(D ) A.体温B.脉搏C.呼吸D.瞳孔E.神志 5、为降低脑梗塞病人颅内压,治疗时可选用( D ) A.高分子右旋糖酐B.10%葡萄糖 C.低分子右旋糖酐D.甘露醇E.地西泮 6、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B ) A.高血脂B.高血压C.肥胖D.吸烟E.高盐饮食 7、瘫痪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是(D) A.肺部感染B.尿路感染 C.便秘D.褥疮E.静脉炎 8、深昏迷时最重要的体征是(A ) A.瞳孔反射消失B.压眶反射迟钝 C.病理反射阴性D.角膜反射减弱E.吞咽反射亢进 9、老年人脑血栓形成易发生在夜间休息状态下的主要原因是(E ) A.气温较低B.晚餐过饱C.低枕平卧D.血糖过低E.血压低血液黏稠

10、脑血管意外发病最急的是(E ) 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脑出血C.蛛网膜下腔出血D.脑血栓形成E.脑栓塞 11、下面哪种是完全性脑卒中的表现(E ) A.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B.一般72h恢复C.持续24h,最长不超过3周D.神经功能缺失症状24小时内逐渐进展E、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12、对感觉障碍的病人,护理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E ) A.向病人解释感觉障碍的原因B.缓解病人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C.避免患处重压,D.防止压疮E对感觉障碍患肢使用热水袋保暖 13、鉴别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的最简便而有意义的是(E ) A.有无失语B.有无高血压C.瘫痪的程度D.有无脑水肿E.脑脊液检查14、反复发作的短暂脑血发作将会导下列何种结果(C ) A.脑出血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梗死D.脑膜炎E.脑栓塞 15、对脑梗死病人最有价值的检查为(D ) A.心电图B.脑电图C.颈部彩超D.头颅CT E.经颅多普勒 16、男,58岁,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有一侧上下肢麻木及活动无力,昨夜睡眠好,但今晨起床后突然跌倒,家人扶起后发现病人口眼歪斜,右侧上下肢瘫痪,但神志清醒,应考虑(A) A.脑血栓形成B.脑出血 C.脑梗死D.蛛网膜下腔出血E.短暂脑缺血17、女,45岁,无外界刺激,但病人自发的感到某部位有蚁行感,该感觉为(D)A.感觉减退B.感觉倒错C.感觉分离D.感觉异常E.感觉过度 18朱先生,60岁,“脑血栓形成”后2周,右侧上下肢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评估肌力为( B ) A.O级B.1级C.2级D.3级E.4级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25T11:55:18.3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张燕菁[导读]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而且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00940 摘要: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而且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近年来相关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时机,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吞咽障碍的护理、失语康复护理予以总结。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1]。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多项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它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显得极为重要。在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可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残存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早期康复的时机脑血管意外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既可进行康复。一般脑梗塞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1周左右。也有认为康复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4]。但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2.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2.1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护理多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合适的安排各种锻炼时间以及锻炼的强度,不要有过于疲倦的感觉。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对血液以及淋巴的流动有促进性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肿胀情况的出现,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2.1.1上肢功能康复护理 对患者肩关节进行包括前屈、内收、外旋、内旋等的被动运动,通常情况实现患者全关节范围活动。对患者手关节进行维持活动训练,能够防止腕关节、拇指关节等出现挛缩现象,改善手、拇指功能恢复。 2.1.2下肢功能康复护理 偏瘫患者卧床期间可进行桥式训练,有效加强患者卧床自理能力。桥式训练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体位,双手十指相扣,双上肢向上抬起,两腿屈膝,两足掌握卧床,自主抬起臀部,维持骨盆水平位,此时患者体形呈桥状。 2.2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患者大约有53%会出现吞咽障碍情况[5]。康复护理可指导患者进行发音、颊肌、舌肌训练,1天训练2—3次,每次训练持续10—20min,改善舌部肌群功能恢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度开展深呼吸→憋气→咳出训练,作用于强化异物防御反射,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1天训练2—3次,每次训练进行10-15次循环。鼓励协助患者进行反复空吞咽训练,为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2.3失语康复护理 当脑卒中患者受病情影响,导致大脑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受损时,则会引发失语。有资料显示,55%-6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失语情况[6]。失语康复护理方法有:①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观察记录患者失语类型、具备语言能力,了解患者相关兴趣爱好、生活习性,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向患者讲述失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树立患者失语康复的积极信心;③根据专业人员的康复护理计划和要求执行,进行反复训练,实现良性循环。 3小结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脑卒中后康复的患者,其功能障碍的存在往往为时较长,这决定了康复护理的长期性和延伸性。康复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患者由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护理变为自己照料自己的自我护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1):187. [2]王爱红,王芸,胡培.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病人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1):37-39. [3]张美霞,张茹英,张美荣,等.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多中心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IA):37-38. [4]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5-6. [5]杨进标,王延红,陈秀香,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6(4):420-421. [6]杨雨洁,岳雨珊,郭佳宝,等.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8):710-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