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观后感600字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600字

最近热门的电影很多,其中,美澳合作的《血战钢锯岭》无疑是近期电影中少有的战争片,亮点也颇多,他反映了战争和人性,人性在战争中的挣扎。《血战钢锯岭》是熙颐影业出品的一部战争历史片,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卢克·布雷西、萨姆·沃辛顿、文斯·沃恩、泰莉莎·帕尔墨和雨果·维文主演。

虽然影片讲的是虔诚基督徒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不过从影片中的场景和特效来看,这绝对是战争片中的良心之作,而绝不是中国的抗日神剧能够比拟的。一直以来,战争题材被认为是最残酷和冷血的,它不需要刻意营造气氛,也不需要努力粉饰英雄。每一场战争都真真实实的发生过,只需要最忠实的记录就足以令人战栗。1995年,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震撼了无数人,吉布森怒吼着「freedom」的画面成为一代经典,这部电影也拿下了五项奥斯卡奖,包括了最重量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在电影特辑中,梅尔·吉布森选择使用气筒将血浆喷射在演员脸上;全身着火的士兵也派上如假包换的演员,并在爆炸的瞬间由绳索牵引一飞冲天,令人提心吊胆。导演要求团队将电脑特效的使用降到最低,美术团队在不允许使用3D

技术、设计工具、三维动画软件的情况下,用黏土雕塑三维模型,再由置景团队等比还原战场沟壑。特效团队做出一种特殊且安全的“炸弹箱”,让镜头与演员都可以无限接近炸点,以营造逼真的拍摄效果。所以,那些令人战栗的画面,这最贴近人间炼狱的战争场面,早已不是那些所谓暴力美学所能描绘的了。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我们都应当去看看的原因。

凡战争题材,一定要描写英雄,无论是梅尔·吉布森二十年前的《勇敢的心》,还是我们熟悉的如《拯救大兵瑞恩》,《珍珠岛》,《兄弟连》…这些英雄无需塑造,血肉之躯在炮火之下被摧残,生命如草芥一般埋葬在壕沟里,有人能站出来,保护战友袍泽,这已经是最伟大的行为。而这部《血战钢锯岭》,讲述的是一个不是战斗英雄的真实英雄故事,如果不是真实的历史记载,你甚至无法相信。

你可能难以想象,一个愿意上战场的热血男儿却不肯拿枪,宁愿上军事法庭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你可能难以想象,在血肉纷飞的战场上,这个瘦削的男子不带任何杀伤性武器还能生还,并且救出75个战友;你可能难以想象,当第二次反攻开始时,这个曾经被整个军营嘲笑、被战友殴打的男子竟成了整支队伍的精神支柱,甚至在大战前夕,他们列好队迟迟不进攻,只是为了等他完成祷告。这虽是电影,却改编自真人真事。

电影中有一幕深深地震撼了我:当密密麻麻的日军从地下工事钻出来的时候,美国大兵们被吓懵了。奋力拼杀后,因为伤亡惨重,不得不往钢锯岭边的攀岩绳撤退。当多斯跑到钢锯岭边时,他一转身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听到的是“Help”,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自己当初来参军的初衷——救人。生死一线之际,他放弃了逃命的机会,掉转头往战场中跑。耳边的炮火声不断,但他没有一丝畏惧,努力寻找着还有生命体征的战友,并鼓励他们:“我来了,你没事了,我会救你的。”炮火终于停止了,但是躲在地下工事中的日军又出来清扫战场了,他们时不时地举起刺刀乱刺,道斯一边躲避着日军的“扫荡”,一边不断地告诉自己:“One more!”(再多救一个)此时的多斯早已满面倦容,但眼神却无比坚毅,他如同带了外挂一般,无所顾忌地穿梭在死神周围,最终用被绳子勒得血肉模糊的双手从钢锯岭上救下来75个战友。

这是信仰的力量。

从电影回到现实,信仰无处不在。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95年前,一群共产党人聚集在了嘉兴的一艘红船上,从此,我们党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烈焰的艰辛历程。在此期间有过“白色恐怖”的袭击,也有过2万5千里的漫漫征程,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过初心,始终坚定不移地带领着劳苦大众谋福利,最终在8年抗战和4年内战结束后,领导全国人民建立起了新中国。

1997年7月1日,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紫荆花广场上时,那个离家百年的孩子——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1998年抗洪,无数的战士们奋不顾身跳入急流中,用血肉之躯挡住涛涛洪水;XX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全国人民欢呼雀跃,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早已是一一片郁郁葱葱,一栋栋崭新的房屋鳞次栉比;XX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随后,大至政治局常委的“老虎”,小至村委会主任的“苍蝇”陆续落马。

这是信仰的力量。

大到国家、政党需要信仰,小到普通人,仍然应该对职业、对生活有着的小小信仰。地质工作者注定了常年跟大山打交道,每年春天出去,冬天回来,缺失了孩子的成长,缺失了爱人的陪伴,缺失了父母的照料。还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爸爸放冬假回家,他兴冲冲地想抱我,可我却躲在奶奶身后,拘谨地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叔叔”。爸爸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可是来年春天接到出野外的命令时,他依然背起行囊再次出发了。90年代,地质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冰时期,大批从业者下岗,有些人只好选择下海淘金。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地质事业才是他们的主业,所以当地质事业重新迎来“第二春”时,他们毅然放弃了如火如荼的副业,重新奔走在了大山河谷间,用脚步丈量大山,用双眼发现地

下宝藏。近两年来,地矿行业经济形势低迷,地质工作者收入骤减,房贷、车贷、养孩子,生活压力可想而知,虽然有过落寞,甚至有过抱怨,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继续扎根在大山上,因为他们知道既然选择了干地质工作,就得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必要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这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每个人精神寄托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更是我们平衡物欲的有效工具;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根本基础;在当下地勘行业低迷期,地质“三光荣”精神是我们地质工作者的职业信仰,更是我们蓄积力量,迎接下一个地质春天的指路明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怀揣信仰,一路向前!

昨天去看了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有意思的是,我原以为这是部很low的片子,但是!看完之后简直燃爆,不得不说,梅尔吉布森宝刀未老,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其实每当看到手撕鬼子的某抗日神剧,真的好想对主人公吐槽:先生,您的血浆袋掉了,估计主人公还会诈尸起来说:“不,是群演的血浆袋”

而看完梅尔吉布森的电影后由衷的感慨:讲究!这就是专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本来以为所有的效果都是后期特效做出来的,其实不然,完全实拍啊!!!

听说梅导为了营造残酷的战场效果甚至炸平了澳洲一座农场,感慨能“毁坏公物”到如此的境地,执着如此也只有他了。其实梅尔吉布森还原的就是二战中最丧心病狂的一场战役。

虽说二战题材早已没了当年的号召力,然而《血战钢锯岭》再次用强大的荷尔蒙拯救了电影市场。

也不怪梅导如此真实的大阵仗还原,因为在这场战役中,日军伤亡10万人,美军伤亡人数也高达7万人,说是人间炼狱一点不为过。传奇的战场总有传奇的人物出现。

加菲饰演的二等兵道斯就是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英雄。他不携带任何武器上战场,却作为一位医疗兵,在到处都是敌军的地洞,堡垒和埋伏的地方,赤手空拳救下75人。

梅尔·吉布森拒绝修饰一切暴力,相反,对暴力不遗余力地展示,是他的标签。

他认为对暴力的全部还原就是和平的尊重,而这也是《血战钢锯岭》里的二等兵道斯的信仰力量。

敢肯定,假如你喜欢注重情绪刻画的叙事,直截了当的主题,以及真实零添加的风格,《钢锯岭》,绝对是你的年内大菜。战争,因为真实,富有力量。

口碑横扫全球且有望强势问鼎奥斯卡的二战史诗巨制《血战钢锯岭》即将于12月8日在内地磅礴上映。近日,在官方发布的一组“无惧”海报中,“超凡蜘蛛侠”安德鲁·加

菲尔德携手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于末日硝烟中,面无惧色,凌厉前行。

加菲赤手空拳,勇闯地狱之战气壮山河,不摧信念震天撼地,将伴随这场惨绝人寰的美日终极对决,点燃大众的观影激情。日前,影片在北京举行超前品鉴,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导演吴京、管虎等应邀出席,对影片不胜赞美,更有媒体称该片不愧为“近几年最好看的战争片”。

作为梅尔·吉布森暌违十年强势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甫一宣布国内定档便备受期待。这部北美R级影片删减镜头不足30秒,更是令万千影迷摩拳擦掌。29日在北京举行的650人超前品鉴现场座无虚席,大量震撼、真实的战争片段威慑力十足,令观众仿佛亲临战场。看到如受伤的天使般悬在天地之间,英勇救援战友的道斯,不少人深感其悲壮,潸然泪下。

梅导用真实的镜头拍出战争残酷的本质,还原文字无法形容的地狱战场,对道斯伟大故事的铺陈扣人心弦,磅礴又温暖。“战争戏实在是太精彩,不忍移开视线”、“让人看到真正的勇气和英雄,故事很美妙”、“很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震撼的片子了”。媒体对影片称赞不绝,纷纷表示这是梅导再一次超越自我的经典战争之作。业内大佬纷纷力挺,导演吴京更是坦言观影过程中几度含泪,梅尔·吉布森将战争场面还原得“无可挑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