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典型题例整理

诗歌鉴赏典型题例整理
诗歌鉴赏典型题例整理

诗歌鉴赏典型题例整理

————————————————————————————————作者: ————————————————————————————————日期:

?

诗歌鉴赏典型题例整理——技巧类

1、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分)

答案:(1)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2)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2、(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避地寒食》

(2)请赏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答案: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2分)上联以浓春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景烘托。

3、(高三第二次阶段练习)《听流人水调子》《夜筝》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断弦收与泪痕深”(王昌龄) “别有深情一万重”(白居易)

答案:王诗:通过写弹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弹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之苦。

白诗: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题胡逸老致虚庵》

(3)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表达效果。(4分)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答案:(1)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2)虚实结合。实写致虚庵观景听声,虚写“画图出”“风雨来”。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也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3)情景交融(视听结合)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衬托出庵主人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

5、(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蝶恋花?离情》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答案: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

答案: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分)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1分)

6、(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句子的艺术技巧。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2)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3)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4)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7、(高三语文周练试卷)辛弃疾《鹧鸪天》

(1)本词上阕是如何写景的?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答案:内外近远的层次,触觉视觉的结合,拟人手法、融情入景(分析略)

(注意:不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抒情方法。)

8、(三校联考)《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2)颔联写春雪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答案:岭上梅花枝头缀满春雪,宛如梅花再放(1分),山岩中的泉水积雪又重新结冰(1分),从而侧面写出了雪之洁白和雪后天寒(2分)

9、(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减字花木兰》蒋氏女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朝云横渡,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答案:(1)比喻,以流水喻车声(2)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3)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4)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

10、(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游边》

(3)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答案:尾联虚写梦境,呈现出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这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地生活的艰苦形成对比,反衬了边地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突出了思乡(厌战)之情。

11、(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3)请简要赏析作品的结句“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答案:结句渲染凄凉氛围,把主人公从凭吊的心绪中唤醒,蕴含怀旧的忧伤;以景结情,富有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12、(高三语文周练)《如梦令?建康作》

(2)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效果。

“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

答案:写出了楚天的空旷与寂寞(1分),暗衬出词人的心境(1分),为全词最后的情感表达积蓄了力量。

(2)这首小令写于春天,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答案:烟雨、细风。

蔡伸《水调歌头》

(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

答案:木叶下、菊花黄。

注意:意象只能是名词

13、(苏锡常镇)《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2)诗的颈联以哀景写哀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丹徒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

答案:用“寒烟积”、“空洲”等哀景,(2分)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愁绪(2分)

14、(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别友人》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答案:(1)用词富有表现力:“投”运用比拟手法,写出傍晚鸟儿归巢的急切心情,“冲”写出人在雪中行路的艰难。(2)色彩对比鲜明:“夕阳”为红色,“腊雪”为白色。(3)虚实结合:“鸟带夕阳”是实写眼前之景,“人往边沙”是想象之景。(4)渲染衬托:通过夕阳、远树、腊雪、边沙等意象,渲染凄清的氛围。

15、(扬州卷)《苏武令》

(1)上片中的“空”“尽”二字,好在何处?请简析(3分)

答案:驿使北来,本应该带来消息却没有,只是“空驰”(1分);征鸿南飞,也应捎来消息,却“归尽”而无讯息(1分)。“空”“尽”二字,写出了渴望消息却不得的惆怅。(1分)

(2)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4分)

答案:(1)前三句直抒胸臆,以“谁信我”三字道出无尽的感伤与失落

(2)第四句间接抒情,借用典故,表现了空怀方、召之才却无处施展的自责与愤懑。

16、(段考一)《春雨呈文潜》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忽惊宫瓦出新碧,更喜海棠舒小红。”

答案:“碧”“红”运用色彩的映衬;“碧”“红”借代草、花,写宫瓦长出了新绿,海棠开出了红色的小花;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之情。

17、(如皋市语文抽测)《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4分)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答案:首联写了诗人未午离观,傍晚还家,交代了诗人的行踪;照应题目;为下文诗人对友人的期盼做铺垫。

18、(如皋市语文抽测)《天净沙鲁卿庵中》

(2)请简要分析前两句中叠词的作用。(4分)

答案:“古木萧萧”“秋水迢迢”写出了木叶肃杀、飘落,秋水长空一色的景貌(2分),与“红叶山斋小小”形成了大小、色彩的鲜明对比,突出“山斋”的特点(1分)。增强了语言韵律感、音乐美。(1分)

19、(2015江苏)《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20、(2014江苏)《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答案:第一首诗描写王侍御的居住环境,门前正对着寒风侵袭、铺满积雪的大山,暗示诗人清高的品性。第二首结句写作者寻隐者不遇后傍晚回家被雨淋湿的情景,侧面表达作者内心对寻访隐者的执着。

注意:题干要求“分别赏析”。作答时先从内容分析入手,再分析表达效果。

21、(2012江苏)《梦江南》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摇曳碧云斜”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2、(2011江苏)《春日忆李白》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3、(2010江苏)《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想象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

23、(迎三模诗歌状态提升训练题一)《送郑侍御谪闽中》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4分)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答案:“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1分),“风波”比喻朋友生活中的艰难险阻(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

24、《最爱东山晴后雪》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的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5、《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2)简要赏析三四句的主要表现手法。(6分)

答案:(1)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庭院空寂,落花满地,烘托了主人公的寂寞和哀怨;(2)象征,“春欲晚”“梨花满地”象征青春暗逝,年华老去,暗示了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南通小题考前100练》

1.练习1《在狱咏蝉》

(2)请简要分析“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诗的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露重”“风多”喻世道环境污浊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难以自申冤屈。

2.练习3《答张十一》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1)前四句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方法。

答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3.练习7《喜外弟卢纶见宿》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2)请赏析这一联。

答案:(1)运用比兴的手法,用树之落叶比喻人之衰老。(2)借景抒情,雨、黄叶树、昏灯、白头人,营造悲凉的氛围,渲染孤独悲苦的心境。

4、练习11《秋兴八首》

(1)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答案:交代了时令的特点和诗人之所在,既渲染出萧瑟阴森的气氛,又烘托出诗人抑郁伤感的心境,并奠定了全诗悲慨的情感基调,点题。

(2)颔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答案:虚实相生。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5、练习13《青玉案》

(1)请简要分析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的作用?

答案:点明季节:秋季;描绘了行旅过程中的景色:雨后初晴,青山红树分外明丽;为下文抒发旅行中的凄凉之情铺垫,乐景衬哀情。

6、练习15《长安夜雨》

(2)诗人在首联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答案:(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诗人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杂。

7、练习17《金陵怀古》

(2)试分析第二首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答案: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在全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与尾联中“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

8、练习19《南乡子?冬夜》

(2)请简要赏析下片中的“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答案:妙用拟人、借物抒情。将梅花拟人化,借梅花因天寒“睡不成”表现词人苦吟难成的烦恼。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手法、分析、效果各1分)

9、练习21《满江红》

(2)“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一句,除了化用《长恨歌》“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请举例分析。

①借代,以“颦鼓”代指元军;②夸张,以“忽一声”便招致“繁华歇”的可悲结局,凸显南宋灭亡的迅速③夸张,“揭天”意为“似乎是把天这个盖子都要掀开了”,渲染了元军的浩大声势④双关,“繁华歇表面上是指太液池中的荷花凋谢,实际上指繁华生活、逸乐时代的结束。”(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需有分析,只答出修辞手法,不做分析不给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