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

单选题

1.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于________起发布,代替________。

A. 2004.10.20 原86版《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标准》

B. 2004.10.20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

C. 2005.4.1 原86版《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标准》

D. 2005.4.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导则》

2.________是采用计算机、通信和屏幕显示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保护等功能,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

A.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B. 分散控制系统

C. 数据采集系统

D. 协调控制系统

3.________是采用数字计算机系统对工艺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记录、显示和报警,对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运行指导的监视系统。

A. 测量系统

B. 分散控制系统

C. 数据采集系统

D. 协

调控制系统

4.________是实现锅炉、汽轮机及辅助系统参数自动控制的总称。

A.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B. 分散控制系统

C. 模拟量控制系统

D. 协调控制系统

5.________是将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回路协调锅炉与汽轮机组在自动状态的工作,给锅炉、汽轮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尽最大可能发挥机组调频、调峰的能力。

A.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B. 分散控制系统

C. 模拟量控制系统

D. 协调控制系统

6.________是根据电网负荷指令控制发电功率的自动控制。

A. DEH

B. AGC

C. DCS

D. CCS

7.________是对机组的某一工艺系统或主要辅机按一定规律(输入信号条件顺序、动作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A. FSSS;

B. DCS;

C. SCS;

D. CCS

8.________是对锅炉点火、燃烧器和油枪进行程序自动控制,防止锅炉炉膛由于燃烧熄火、过压等原因引起炉膛爆炸(外爆或内爆)而采

取的监视和控制措施的自动系统。

A. FSSS;

B. FSS;

C. BMS;

D. BCS

9.________是由人工操作或保护信号自动动作,快速切除进入锅炉炉膛的所有燃料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A. FSSS;

B. MFT;

C. FSS;

D. BCS

10.________是按电气原理设计的敏感元件、数字电路(计算机)、按液压原理设计的放大元件及液压伺服机构构成的汽轮机控制系统。

A. DCS;

B. ATC;

C. DEH;

D. MEH

11.________是根据汽轮机的热应力或其它设定参数,指挥汽轮机控制系统完成汽轮机的启动、并网带负荷或停止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

A. DCS;

B. ATC;

C. DEH;

D. MEH

12.________是一种抑制汽轮机超速的控制功能。

A. ETS;

B. ATC;

C. DEH;

D. OPC

13.监视汽轮机运行状态(转速、振动、膨胀、位移等机械参数)的装置英文字母简称为________。

A. ETS;

B. TSI;

C. DEH;

D. ATC

14.________是一种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构成集成式的全分散控制系

统。

A. DCS;

B. ATC;

C. FCS;

D. MEH

15.不属于燃料安全监视保护系统范畴的是________。

A. 火焰监视系统

B. 主燃料跳闸及吹扫系统

C. 炉水循环泵控制系统

D. 事故追忆、自检、报警系统

16.计算机控制系统按结构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

A.管理操作应用工作站现场控制站

B.操作员站工程师站

C.管理操作应用工作站通讯服务站

D.过程控制站历史数据站

1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检修运行维护由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________、运行维护三部分组成。

A. 控制系统应用功能试验

B. 控制系统基本性能试验

C. 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

D. 控制系统基本性能与应用功能试验

18.规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停运前检查内容中未包含的是________

A. 检查各机柜散热风扇的运转状况。检查UPS供电电源电压、各机柜供电电压、直流电源电压及各电源模件的运行状态。

B. 检查计算机设备间连接电缆、导线的连接应可靠。

C. 检查报警系统,对重要异常信息作好详细记录。

D. 检查机柜内各模件工作状态、各通道的强置、退出扫描状况和损坏情况、各操作员站、服务站、通讯网络的运行状况等。

19.电子设备室、工程师室和控制室的空气调节系统应有足够容量,调温调湿性能应试验良好;其环境指标要求是_______(或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A. 温度18—28℃,温度变化率≤3℃/h 湿度45—80,振动

<0.6mm。,含尘量≤0.4mg/m3

B. 温度18—30℃,温度变化率≤10℃/h 湿度30—70,振动

<0.3mm。,含尘量≤0.2mg/m3

C. 温度10—25℃,温度变化率≤8℃/h 湿度40—75,振动

<0.4mm。,含尘量≤0.3mg/m3

D. 温度15—28℃,温度变化率≤5℃/h 湿度45—70,振动

<0.5mm。,含尘量≤0.3mg/m3

20.不属于计算机系统停运后检修一般规定条文的是________:A.计算机设备的外观应完好,无缺件、锈蚀、变形和明显的损伤。摆放应整齐,各种标识应齐全、清晰、明确。

B.所有设备内外的各部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安装螺钉齐全。C.计算机设备间连接电缆、导线的连接应可靠,敷设及捆扎应整齐

美观;各种标志应齐全、清晰。

D.机柜内各模件工作状态,各通道的强置、退出扫描状况,各操作员站、服务站、通讯网络的运行状况应无异常。

21.对模件进行吹扫时,吹扫用的压缩空气须干燥无水、无油污,压力一般宜控制在_______MPa左右;清洁用吸尘器须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便及时吸走扬起的灰尘;设备清洗须使用______。

A. 0.08 酒精

B. 0.05 专用清洗剂

C. 0.1 清洗剂

D. 0.03 特殊清洗剂

22.轨迹球和鼠标出现滞涩现象,需进行检修,按规程要求选出正确的检修步骤是________。

a. 系统退出运行,关闭工作站电源。

b. 拔下轨迹球或鼠标与计算机的连接接头;

c. 检查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连线应无断线破损,连接应正确无松动,紧固各安装螺丝;

d. 清洁轨迹球和鼠标;仔细清洁球体、滑轮、光电鼠标反光板,清洁应无灰、无污物;

e. 恢复与系统的连接,上电后操作轨迹球和鼠标,应灵活无滞涩,响应正确。

A. a b c d e

B. b d c e

C. a b d c e

D. b c d e

23.控制系统检修中,模件清扫后,不一定要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A.检查外观清洁无灰、无污渍、无明显损伤和烧焦痕迹,插件无锈蚀、插针或金手指无弯曲、断裂。

B.检查各部件应安装牢固,掉电保护开关、跳线和插针等设置正确、接插可靠,所有模件标识应正确清晰。

C.检查熔丝完好,型号和容量准确无误,按制造厂有关规定和要求更换后备电池。

D.配有CRT和/或键盘/鼠标接口的主控制器,连接显示和操作设备(键盘、鼠标)进行检查与设置。

24.打印机、硬拷贝机检修中,要求针打打印机________;喷墨打印机________;激光打印机________;硬拷贝机________。从下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上述空格中。

a.接通电源后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字符变形、缺线或滴墨现象;更换墨盒时,墨盒的型号、机型须对应;

b.应根据打印纸厚度重新调节纸厚调节杆;接通电源后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断针现象,否则应更换打印头或色带;

c.接通电源后进行总体测试,拷贝一页彩色画面进行检查,画面和色彩应正确无异常,字迹清楚

d.上电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

无字符变形、黑线或墨粉黏着不牢现象。

A.abcd B.badc C.bdac D.dcba

25.集线器、耦合器、转发器、光端机等网络接口设备检查前应关闭设备电源,各连接电缆和光缆________,拆开各电缆和光缆连接,________的光缆连接头;

A. 做好标记及时包扎好拆开

B. 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可靠放置拆开

C. 做好标记可靠放置拆开

D. 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时包扎好拆开

26.机组检修中,在PLC系统已退出运行,电源已关闭的前提下,下面________不属于规程规定的PLC控制器检修内容。

A.清扫检修机柜、机架、模件及散热风扇;工作完成后设备应清洁无灰、无污渍。风扇转动正常无卡涩,方向正确。

B.后备电池如电量不足则更换新电池。带有熔丝的模件通道,其熔丝容量应符合要求;若熔丝已坏,应查明原因后再予以更换。C.松开各模件接线端子排固定螺丝,拔出接线端子,检查端子排中的接线、模件中的电子元器件、各连接件、各设置开关(DIP开关)和跳线设置应无异常。

D.检查与控制器所连接的各个子系统接线,确认正确无误。

27.机组检修中,PLC系统完成断电检修内容后已恢复供电,此时不属于规程规定的检查内容是________。

A.检查风扇转动应正常无卡涩、方向正确;各设置开关(DIP开关)和跳线设置正确。

B.检查电源模件、通讯模件、I/O模件等指示灯显示均应正确,在CRT上确认所有PLC就地柜通讯、各模件工作检查指示灯应指示正常,无报警信号。

C.检查站点间及与计算机间的各输入、输出模件和CPU之间通讯应正常。

D.检查远程I/O子系统和控制器间,主机和控制站间的通讯应正常。

28.检查GPS天线安装________,四周应无建筑物或杂物遮挡;天线插头应接插可靠、牢固无松动,________应无破损断裂。

A.应垂直馈线B.应水平同轴电缆C.65°信号线D.45°屏蔽线

29.检修中,GPS标准时钟装置经检查确认,其安装和连接无异常后开启电源,装置进行初始化和自检,应无出错;初始化和自检结束后,________。若GPS失步,则________。

A.装置内部守时时钟应工作正常。 GPS卫星锁定指示应正常B.GPS卫星锁定指示应正常装置内部守时时钟应工作正常。C.启动各工作站的时钟校正功能,校正各工作站时间的显示,使其

与GPS标准时钟装置同步。校正各工作站时间的显示,使其与主时钟同步。

D.应进行主时钟与GPS标准时间的同步校准应关闭装置电源重新启动,进行初始化和自检。

30.DCS并行冗余的设备,停用其中一个或一部分设备,________;

A 应不影响整个DCS系统的正常运行 B.不会影响整个DCS系统的正常运行;

C.会影响整个DCS系统的正常运行

D. 可能会影响整个DCS 系统的正常运行

31.通讯网络冗余切换试验时,总线模件冗余切换试验方法,规程中未包括的是________。

A. 切断主运行总线模件的电源

B. 拔出主运行总线的插头;

C. 拔出一块PC网卡

D.任意节点上人为切断一条通信总线

32.系统容错性能试验时,在操作员站的键盘上________,操作员站和控制系统不得出错、死机或发生其它异常现象。

A 操作已定义外的任何键 B. 操作任何未经定义的键,或在操作员站上输入一系列非法命令

C. 非法输入一系列命令

D.任意操作任何键

33.不属于分散控制系统实时性测试范围的是________。

A. 调用CRT画面响应时间

B. CRT画面显示数据刷新时间

C. 控制器模件处理周期

D.系统响应时间

34.进行输入模件热拔插功能试验时,在被试验输入模件的通道输入电量信号并保持不变,带电插拔该模件重复________次,CRT对应的物理量示值在热插拔前后应________。

A 2 无变化 B. 3 无反映; C. 2 有变化 D. 3 有反映

35.不属于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章节试验内容的是________。

A. UPS供电电源电压

B. 控制系统基本性能试验;

C.控制系统应用功能试验

D. 热工自备UPS试验

36.将开关量操作输出信号直接引到该操作对象反馈信号输入端,记录操作员站键盘指令发出,到屏幕显示反馈信号的时间,重复________次取平均值,规程规定该值应________。

A. 5 <2. 5s

B. 10 ≤2.0s

C.10 =2.5 s

D. 5 >2.0s

37.连续切换操作员站CRT画面10次,通过计时程序(或秒表)测量

每次最后一个操作到每幅画面全部内容显出完毕的时间。取10次的

平均值,此值称为________。

A. 操作员站CRT画面切换时间

B. 操作员站CRT画面平均切

换时间;

C. 调用CRT画面响应时间:

D. CRT画面刷新时间

38.计算机系统不得随意直接关闭电源,在做好停电前的准备工作后,

应有步骤地关闭以下设备电源:a.关闭显示器、打印机等电源 b. 关

闭现场控制站的总电源开关 c.关闭各操作员站主电源 d.关闭现

场控制站的现场电源 e. 关闭现场控制站的系统电源。正确的停电

步骤是_______。

A a.b.c.d.e

B d.e . b. c. a.

C c.a. d. e .b.

D a. c. d.e .b.

E b. d.e .a. c.

39.观察CRT过程变量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变化,通过程序(或秒表)

测试变化20次的总时间。计算CRT画面上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的刷

新周期应为________,且图标和显示颜色应随________变化而变化

A 2s 过程 B. 1.5s 参数; C. 0.5 s 时

间 D. 1s 过程状态

40.规程规定模拟量和开关量控制器模件的处理周期,一般应满足:

模拟量控制系统不大于________,专用开关量控制不大于________。

快速处理回路中,模拟量控制系统不大于________,专用开关量控制

不大于________。

A 100ms 250ms 50ms 125ms B. 250ms 100ms 125ms 50ms

C. 200ms 100ms 100 ms 50ms

D. 400ms 200ms 150ms 100ms

41.通过系统工具或其它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每个现场控制站

的内存和历史数据存贮站(或类似站)的外存容量及使用量。应满足

以下要求:

1).控制器站处理器处理能力余量应大于________%;

2).操作器站余量应大于________%;

3).内存余量应大于总内存容量的________%;

4).外存余量应大于总存贮器容量的________%。

A 40 60 50 60 B.60 50 40 60

C. 50 60 40 60

D. 50 40 60 60

42.通过系统工具或其它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测试计算机控制系统

的负荷率。各负荷率应在不同工况下测试五次,每次测试时间10s,

取平均值,应满足:所有现场控制站的中央处理单元在恶劣工况下的

负荷率应不大于________%;计算站、数据管理站等的中央处理单元

在恶劣工况下的负荷率应不大于________%;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

以大网应不大于________%,其它网络应不大于________%。

A .40 60 30 40 B. 40 40 25 60

C. 40 40 20 60

D. 60 40 20 40

43.DCS系统抗干扰能力试验中,属于现场引入干扰电压试验方法的是________。

A 在模拟量信号精确度测试的同时,在现场控制站I/O输入端子处测量从现场引入的共模和差模干扰电压值;

B. 用变压器作干扰源,从电流、热电偶、热电阻信号回路中引入共模干扰电压和差模干扰电压,在现场控制站I/O输入端子处测量实际共模和差模干扰电压值

C. 用步话机作干扰源,距敞开柜门的机柜一定距离处发出信号进行试验,检查计算机系统工作情况。

D. 用手机作干扰源,距敞开柜门的机柜由远而近进行试验,观察、记录测量信号为mV的示值变化误差。

44.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试验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A.现场引入干扰电压法

B. 低频干扰法

C. 射频干扰法

D. 高频干扰法

45.抗射频干扰能力的测试时,一般应用频率为400MHz~500MHz、功率为________W的步话机作干扰源,距敞开柜门的机柜________m处

发出信号进行试验。

A 5 1.2

B 3 1.5

C 4 1.2 D. 5

1.5

46.测试测量模件处理精度时,应保证标准信号源(校正仪)与模件的________,内外________相对应。并检查每个通道的设置系数,应符合测量系统量值转换要求。

A. 连接正确可靠阻抗

B. 精度符合要求供电电源

C. 阻抗相匹配供电电源

D. 供电电源一致阻抗

47.不同型号的分散控制系统,其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精度测试,均可通过________,分别按量程的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用标准测试仪在I/O站对应模件输出端子上,测量并读取输出信号示值,其与输出标准值的差值应小于量程的±________%。

A操作员站 0.25 B. 操作员站或手操器

0.125

C.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 0.25

D. 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

0.3

48.测量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中,对开关量输入(DI)信号正确性测试方法是:通过________无源接点或 ________电平信号分别改变各输入点的状态,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上检查各输入点

的状态变化

A.短接加入 B.短接/断开加入/去除 C.断开加入D.断开去除

49.中断型(SOE)开关量输入通道的正确性检查方法是:通过开关量信号发生器,送出间隔时间在1ms~5ms间的3个~5个开关量信号,至SOE信号的输入端,改变信号发生器的信号________,直至事件顺序记录无法分辨时止。

A 频率大小 B. 幅度大小 C. 频率与幅度大小 D. 间隔时间

50.DCS试验时,1)在操作员站上对被测模件通道设置一输出值,在I/O站相应模件输出端子测量并记录输出值;2)将该I/O站系统电源关闭再打开,在相应输出端子上再次测量记录输出值;3)该模出量断电前后的两次读数均应在精度要求的范围内;4)该模出量上述操作前后的两次读数之差的一半所计算的示值最大误差值,也应不大于模件的允许误差。以上检查称为________。

A. 通道输出精度检查

B. 通道输出自保持功能检查

C. 通道输出稳定性检查

D. 通道掉电保护检查

51.规程中,系统组态和在线下载功能试验内容按次序由________组成。

a.检查工程师站权限设置,以工程师级别登录应正确。

b.打开工程师站中的系统组态软件,按照组态手册离线建立一个组态,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编译生成,检查确认组态软件功能应正常。

c.检查各组态逻辑、工程单位、参数设置应与运行实际需求相符。

d.用工程师站组态工具,将现场控制站中任一主控制器或功能模件的组态回读到工程师站中;

e.将回读或经修改并确认正确的组态下载到原主控制器或功能模件中,当新的组态数据被确认后,系统原组态数据应自动刷新;

f.确认整个操作过程中控制系统应无出错或死机等现象发生。

A abcdef B. abdef; C. bcdef D. acdef

52.历史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试验时,分别组态当前时段(短期)的________并打印,检查报表、曲线的数据和时间应正确。分别组态已转储至磁带或光盘(长期)的________,系统应提示需提供已转储时段的历史数据磁带或光盘;插入相应的磁带或光盘,予以激活并打印,检查报表、曲线的数据和时间应正确,整个操作过程应无故障报警。

A. 历史数据报表和曲线历史数据报表和曲线

B.某一参数曲线历史数据报表

C. 数据报表和曲线数据报表和曲线

D.报表和曲线数据报表和曲线

53.请将下列内容分别填入空格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讯接口连接试验内容完整。

a.实时性达到设计要求

b. 确认通讯物理连接正确有效

c. 系统无出错信息

d. 检查通讯接口模件各指示灯指示正确

e. 通讯数据正确无误

1)系统上电,________。

2)启动通讯驱动软件,________。

3)利用网络软件工具或专用的通讯检测软件工具,________。4)利用应用软件或模拟方法检查测试数据收发正常,________。5)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它专用装置的接口和通讯,应检查确认连接完好,________。

A. dcbae

B. cbdea

C. dcbea

D. cbdae

54.热工自备UPS电源输出电压应在220VAC±________%,电源切换时间,应小于________ms。

A 5 5 B. 10 5 C. 5 10 D. 10 10

55.检修后的控制系统投运前的检查验收质量要求中,下面的________不属于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功能服务站单独验收要求。A.计算机设备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度应满足设备运行的要求。B.各工作站的计算机、CRT、打印机等的电源应连接完好;操作员站专用键盘、鼠标或轨迹球、CRT信号线和打印机信号线与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应完好、正确;

C.各工作站与现场控制站等之间的冗余数据通讯线,应连接完好、

正确、牢固;

D.各工作站之间的通讯线应,连接完好、正确、牢固;显示器的电源、显示器与计算机间的连接应完好。

56.热工应按规程中规定的巡检内容与要求进行巡检,并做好以下那几项工作________。

a. 做好缺陷记录,并按有关规定及时按排消缺;

b. 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故障记录台帐,详细记录系统发生的所有问题(包括错误信息和文字)及处理过程

c. 热工专责工程师应定期对巡检记录进行检查,对处理情况进行核查。

d. 保证各路电源熔丝容量符合规定。

A. ac

B.acd

C. abc D .abcd

57.运行中,模件更换投运前,应对该模件的通讯口、I/O功能、控制算法等功能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经________确认后,方可将模件插入正确的槽位,并填写记录卡

A.工作负责人

B. 监护人

C. 技术负责人

D. 主管

58.计算机检修或停运后的上电准备工作中,除了1)DCS系统相关的所有子系统的电源回路,经确认无人工作;2)与DCS系统相关的所有子系统状况,允许DCS系统上电外,还需做好的准备工作有

________。

A逐级检查上电的设备或系统的电源电压 B. 系统投运所需手续齐全

C. 合上现场控制站总电源开关

D. 各路电源熔丝容量应符合规定

59.因为UPS电源改造需停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人开出了停用工作票,工作负责人检查后,发现停用前需注意的安全事项栏中,有一条与规程要求不符,此条是________。

A. 确认有关的生产过程已全部退出运行,并已做好相关的隔离措施

B. 做好所有软件和数据的完全备份。

C. 与停电相关的所有子系统,经确认均已退出运行并允许该系统停电。

D. 系统经确认无人工作,停电所需手续齐全。

60.计算机控制系统长期停用期间,应保证其环境指标要求:温度_______℃,湿度_______%。

A. 15-35 35-85

B. 15-30 40-75

C. 20-30 50-80

D. 18—25 45—65

61.机组检修中,通讯网络按要求完成检修,通电后的检查中,不作要求的是________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卷及答案

一、]t b 填空题 1.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智能调节器等。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单端对地输入和双端不对地输入两种输入方式。 4.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5.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6.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不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7.按极点配置设计的控制器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状态观测器,另一部分是控制规律。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一般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 9.线性表、数组、堆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要求连续的存储单元来顺序存放数据元素。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送器和输出执行机构的信号统一为0~10mA DC或4~20mA DC。 二、名词解释 1.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 2.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3.数字程序控制就是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按规定的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4.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5.积分饱和如果执行机构已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计算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 三、选择题(合计15分,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数字控制方式的是(C ) A、点位控制 B、直线控制 C、网格控制 D、轮廓控制 2.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C ) A、0.01587 B、0.007874 C、0.003922 D、0.0009775 3.专家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D ) ①专家自整定控制②专家自适应控制③专家监督控制④混合型专家控制⑤仿人智能控制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一个8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B ) A、5Hz B、50Hz C、100Hz D、500Hz 5.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当t=KT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此时炉温为(C ) A、588.98℃ B、288.98℃ C、361.23℃ D、698.73℃ 四、简答题(合计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 答: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硬件措施,软件措施,软硬结合的措施 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答:所谓逐点比较法插补,就是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这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班级::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 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采样 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 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 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

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 采样保持器LF398工作原理图如下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LF398的电路原理:放大器A2作为比较器来控制开关S的通断,若IN+的电压高于IN-的电压,则S闭合,由A1、A3组成跟随器,并向C H端外接的保持电容充电;IN+的电压低于IN-的电压时,则S 断开,外接电容保持S断开时刻的电压,并经A3组成的跟随器输出至 A。 out 5.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 6. 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四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四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使用光电隔离器件时,如何做到器件两侧的电气被彻底隔离? 答:光电隔离器件两侧的供电电源必须完全隔离。 2.给出多通道复用一个D/A转换器的原理示意图。 答: 3.什么是信号重构? 答:把离散信号变为连续信号的过程,称为信号重构,它是采样的逆过程。 4.写出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引入零阶保持器对系统开环传 递函数的极点有何影响? 答: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为 1e () Ts H s s - - =。零阶保持器的引入并不影响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 5.阶跃响应不变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阶跃响应不变法的基本思想是:离散近似后的数字控制器的阶跃响应序列与模拟控制器的阶跃响应的采样值一致。 6.如何消除积分饱和现象? 答:减小积分饱和的关键在于不能使积分项累积过大。因此当偏差大于某个规定的门限值时,删除积分作用,PID控制器相当于一个PD调节器,既可以加快系统的响应又可以消除积分饱和现象,不致使系统产生过大的超调和振荡。只有当误差e在门限ε之内时,加入积分控制,相当于PID控制器,则可消除静差,提高控制精度。 7.给出常规的直接设计法或离散化设计法的具体设计步骤。 答:直接设计法或称离散化设计法的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的被控对象,针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及其它约束条件,确定理想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Φz。 (2)确定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根据D(z)编制控制算法程序。

8. 采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极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 么? 答:采用状态反馈任意配置闭环系统极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状态完全能控。 9. 说出实施信号隔离的主要方法。 答:信号隔离方法主要有变压器隔离和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适用于模拟信号隔离,光电隔离则特别适合数字信号的隔离。 10. 故障诊断中的状态估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故障诊断中的状态估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重构被控过程的状态,通过与可测变量比较构成残差序列,再构造适当的模型并用统计检验法,从残差序列中把故障诊断出来。因此,这就要求系统可观测或部分可观测,通常用各种状态观测器或滤波器进行状态估计。 二、已知系统框图如下所示:T =1s(15分) 试求闭环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解: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为 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则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由z 域直接判据 ①|W (0)|=0.632<1 ②W (1)=1-1+0.632>0 ③W (-1)=1+1+0.632>0 知闭环系统稳定。 三、已知某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5分) 要求设计成单位反馈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采样周期为T =1s 。要求闭环特征根为0.4和0.6。试求数字控制器。 解: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为 根据要求设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r (t ) y (t ) -T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 1.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仪表。 2.计算机监督系统SCC的作用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给定值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3.闭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出量经反馈环节回到输入端,对控制产生影响。 4.多路开关的作用是完成模拟量的切换。 5..采用ADC0809构成模拟量输入通道,ADC0809在其中起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和多路开关的作用。 7.ADC0809中EOC呈高电平,可以向CPU申请中断,说明转换已经结束,EOC 呈低电平,说明处于转换过程中。 8.当D/A转换器的位数多于处理器的位数时,需要两级数据缓存,数据分批传送,输入的所有数字位必须同时进行转换。 9.防止抖动是能否正确读取键值得必要环节,实现方法是可以用硬件电路或软件程序实现。 10.采用共阴极LED多位数码管显示时,位选信号为低电平,段选信号为高电平。 11.在LED多位数码管显示电路中,段选模型决定数码管显示的内容。 12..开关量控制系统中,常设有光电隔离器,起耦合、隔离和开关的作用。 14.小功率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改变转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15..RS-232-C串行总线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是-3V以下。 18..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20.半双工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传输。 21.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70%. 22.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常掺杂有干扰信号,可以通过数字滤波程序和模拟滤波电路来提高信/噪比。 23.标度变换就是把数字量转换成人们熟悉的十进制工程量。 24.使A/D转换器满量程信号达到均一化的含义是任何情况下A/D转换器的输入最大值都为满量程。 25.比例调节的强弱可调,作用比较强,几乎贯穿整个调节过程。 26.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T的确定十分重要,原因是T太小,系统精度不够。 27.一般而言,纯微分控制不使用,因为微分作用仅出现在偏差变化的过程中。 28.PID调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但不能采用ID调节。 29.PI调节系统,I作用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只要时间足够长,静差一定会消除。 30.引起调节的根本原因是偏差,偏差的正、负决定调节作用的方向;偏差的大、小决定调节作用的强弱;偏差为零,调节作用为零。 二、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只能用于单片机系统 B.任何控制系统都可以运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C.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不能用于自动化仪表 D.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仪表 2. 计算机监督系统(SCC)中,SCC计算机的作用是(B)。 A.接受测量值和管理命令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B.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给定值并提供给DDC计算机 C.当DDC计算机出现故障时,SCC计算机也无法工作 D. SCC计算机与控制无关 3.关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省去了DCS 中的控制站和现场仪表环节 B.采用纯数字化信息传输 C.只有同一家的FCS 产品才能组成系统 D.FCS强调“互联”和“互操作性 4.闭环控制系统是指(B)。A.系统中各生产环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环 B.输出量经反馈环节回到输入端,对空置产生影响 C.系统的输出量供显示和打印 D.控制量只与控制算法和给定值相关 5.下列缩写表示现场可编程控制逻辑阵列的是(D)。 A.PLC B.PLD C.GAL D.FPGA 6.多路开关的作用(A)。 A.完成模拟量的切换 B.完成数字量的切换 C.完成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切换 D.完成模拟量和数字量的切换 6.A/D转换器的VREF(-)VREF(+)分别接-5V和+5V,说明它的(A)。A.输入为双极性,范围是-5V至+5V B.输入为双极性,范围是-10V至+10V C.输出为双极性,范围是-FFH至+FFH D.输入为单极性,范围是0至+5V 7.在LED多位数码管显示电路中,(B) A.位选模型决定数码管显示的内容 B.段选模型决定数码管显示的内容 C.段选模型决定哪位数码管显示 D.不需要位选模型 8.无论动态显示还是静态显示都需要进行译码,即将(D) A.十进制数译成二进制数 B.十进制数译成十六进制数 C.十进制数译成ASCII码 D.十进制数译成7段显示码 9.在计算机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D) A.将交流变成只留后并放大 B.将直流变成交流后并放大 C.设单向开关,使直流电通过并放大 D.设双向开关,使交流电通过并放大 10.开关量控制系统中,常设有光电隔离器,下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将被控系统与微型机控制控制系统间完全断开,以防CPU受到强电的冲击 B.将被控系统与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光电效应连接成系统,实现控制。 C.控制信号到位时被控电路接通,否则电路切断,起开关作用 D.耦合、隔离和开关11.小功率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正确的做法是(B) A.改变定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B.改变转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C.在定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D.在转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12.RS-232-C串行总线电气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是(C) A.0.3V以下 B.0.7V 以下 C.-3V以下 D.+3V以上 13.主计算机与通信处理机通过RS-232C电缆相接,两台设备的最大距离为(C)时,适合用近距离电缆连接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14.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A)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15.下列关于半双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B.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传输 D.以上均不对 16.RS-232C的电气特性规定使用(D) A.TTL电平 B.CMOS电平 C.正逻辑电平 D.负逻辑电平 17.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B) A.30% B.70% C.80% D.20% 18.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常掺杂有干扰信号,(D)来提高信/噪比A.只能通过模拟滤波器 B.只能通过数字滤波器 C.可以通过数字滤波程序或模拟滤波电路 D.可以通过数字滤波程序和模拟滤波电路 19.若模拟量微机控制系统的采样部分选用数字表,则(B) A.微机直接接收数字量,无须在进行滤波 B.微机直接接受数字量,仍需进行滤波 C.须将数字表的输出先转换成模拟量,再送入微机处理 D.无论数字量还是模拟量微机都能接收,但需要进行滤波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一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采样 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 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

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采样保持器LF398工作原理图如下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LF398的电路原理:放大器A2作为比较器来控制开关K的通断,若IN+的电压高于IN-的电压,则K闭合,由A1、A3组成跟随器,并向C H端外接的保持电容充电;IN+的电压低于IN-的电压时,则K断开,外接电容保持K断开时刻的电压,并经A3组成的跟随器输出至Aout。 5、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6、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小得多,所以积分部分的增量相对比较小)。如果该计算值超过了执行元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那么,控制作用必然不如应有的计算值理想,

《计算机控制系统》期末考试卷

班号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计算机控制系统》期末考试卷 注意事项:1)接听手机发送短信等视同作弊2)计算题不能只给结果,要有过程题目: 一、填空............................................... (30分) 1. (4分)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是在时间和幅值上将连续系统离散的,影响系统的主要 因素是采样周期和计算机字长。 2. (2分)离散系统频率特性的主要特点是采样频率s的周期函数。 3. (6分)计算机控制系统中,A/D , D/A , 乘法 , 右移 , 常数存储 可能产生量化,一个量化单位是 1 / 2 (b-1), b为计算机字长______________ 。 4. (3分)零阶保持器对系统频率特性有什么影响引起- T/2的相位延迟__________________ , 在采样周期大,系统频带高时不可忽略。 5. (2分)离散系统由于量化产生的极限环振荡与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有关; 产生的不灵敏区与系统传递函数的零点有关。 7. (2分)被控对象离散化应当采用变换,在离散域实现连续控制律一般应当采用Tustin

6. (4分)量化的非线性效应是由运算的量化误差引起的,形成的本质是由于阶梯非线性特性。 7. (2分)被控对象离散化应当采用变换,在离散域实现连续控制律一般应当采用Tustin

或其他差分、零极匹配变换。 & (3分)选择计算机控制的动态范围时,应当考虑被控对象动态最大最小值和计算机数最大最小值,满足计算机动态范围大于物理系统最大范围的条件。 9. (2分)连续系统可控可观,采样系统仍然可控可观的条件是 对于相异特征根si和sj,满足:si-sj j2k /T , T为采样周期。10. (2分)在计算机中实现时,P(Z) z n a1z n 1 a n中哪个系数变化使根偏移量最 大卫_,特征根靠得太近会产生什么问题离散化造成的根的偏移量增大。

计算机控制系统测试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劳斯稳定判据在离散系统中主要解决的是( C )。 A、S平面中系统的稳定性; B、Z平面中系统的稳定性; C、三阶以上特征方程稳定判据。 2.某系统的Z传递函数为 0.5(0.5) () ( 1.2)(0.5) z G z z z + = +- ,可知该系统是(B)。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C 临界稳定的。 3、脉冲传递函数是表征(B)。 A、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B、计算机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C、脉冲输入的传递函数。 4、有关PID控制算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当系统有阶跃信号输入时,微分项剧增,易引起振荡; B、比例调节几乎贯穿整个控制过程; C、比例控制可以消除一切静差; D、一般来说,不使用纯微分控制。 5、下面关于标度变换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标度变换就是把数字量转换成与工程量相关的模拟量; B、标度变换就是把模拟量转换成十进制工程量; C、标度变换就是把数字量转换成人们熟悉的十进制工程量; D、标度变换就是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6. 适用于某些生产过程对控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但希望系统工作平稳,执行机构不要频繁动作的PID算法为(D )。 A、积分分离PID; B、变速积分PID; C、不完全微分PID; D、带死区的PID。 7、下列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属于单闭环控制系统的是(B)。 A、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B、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C、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D、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8、增量式PID算法解决了位置式PID算法(A)的缺点。 A、计算复杂、手/自切换不便; B、不易实现编程; C、控制准确性差; D、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1) 周期采样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5、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小得多,所以积分部分的增量相对比较小)。如果该计算值超过了执行元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那么,控制作用必然不如应有的计算值理想,其中计算值的多余信息没有执行就遗失了,从而影响控制效果。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57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 第一部分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B )。 A、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CPU运行 B、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主存并行运行 C、程序段执行不是顺序的 D、同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进程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B )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对每一个算题,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比单道执行所需的时间可能要(B )。 A、增加减少 B、增加延长 C、减少延长 D、减少减少 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和资源共享。 A、多道程序设计 B、中断处理 C、程序的并发执行 D、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3:C 以下(C )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内存管理 B、中断处理 C、文档编辑 D、CPU调度 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物处理中,要求计算机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这是指(C )。 A、进程 B、程序 C、作业 D、系统调用 CPU状态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从用户态转换到系统态的唯一途径是(C )。 A、运行进程修改程序状态字 B、中断屏蔽 C、系统调用 D、进程调度程序 系统调用的目的是(A )。

A、请求系统服务 B、终止系统服务 C、申请系统资源 D、释放系统资源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的是(B )。 A、处理器管理 B、存储器管理 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二、填空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_软硬件资源_的系统软件。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并行工作的能力。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_批处理_、_分时_、_实时_、_网络_和_分布式_。 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_处理机管理_、_储存管理_、_设备管理_、_信息管理_和_用户接口_。 UNIX系统是多用户分时交互型操作系统,DOS系统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计算机中的CPU的工作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两种,系统态运行操作系统程序,用户态运行应用程序。 第二部分进程管理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顺序程序和并发程序的执行相比,(C)。 A、基本相同 B、有点不同 C、并发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D、顺序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并发进程失去了封闭性是指(D )。 A、多个相对独立的进程以各自的速度向前推进 B、并发进程的执行结果与速度无关 C、并发进程执行时,在不同时刻发生的错误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主要区别是什么?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优点? 3.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保持器有何作用,简述保持器的特点? 4.简述PID 调节器的作用,有哪几种改进型数字PID 算法? 5.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四种形式的信号?各有什么特点? 6.简要说明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模拟调节器与数字调节器有何区别? 二、分析和计算题: 1.已知一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 -1 -2 0.1z Y(z)Gc(z)== 1-0.4z +0.8z R(z) ,其中输入为单 位阶跃信号,求输出y(KT)。 2.已知一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 -1 0.53+0.1z Gc(z)=1-0.37z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 时, 求输出y(KT)及y(∞)。 3.用长除法或Z 反变换法或迭代法求闭环系统2 z +0.5Gc(z)=8(z +0.1z -0.12) 的单位阶 跃响应。 4.已知低通数字滤波器0.5266z D(z)= z -0.4734 ,求D (z )的带宽ωm;并求当输入E(z)为 阶跃信号时数字滤波器的控制算法。取采样周期T=2ms 。 5.设系统如图所示,试求: ①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②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③分别求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和单位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_ 6.设函数的La 氏变换为2 5F(s)= s (s +4) ,试求它的Z 变换F(z)。 7.数字控制系统如图所示,求当K=10,T=1s,a=1时,分别求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单位斜单位抛物线函数时的稳态误差。 8.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Gk(z)=K(0.1z+0.08)/[(z-1)(z-0.7)],问当K 为何值时系统稳定。 9.已知系统单位负反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z +0.8Gk(z)= z(z -1)(z -0.7) 问:K 为何值时系统稳定? 1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广义对象的Z 传递函数为: -1 -1 -1 -1 -1 0.26z (1+2.78z )(1+0.2z ) W1(z)= (1-z )(1-0.286z ) ,试按最少拍无波纹设计原则设计单位阶跃 输入时,计算机的调节模型D(z),并求其控制算法。 11.已知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G(s)=(s+1)/[s(s+2)]试用冲击不变法求其等效的Z 传递函数. 12.已知离散系统的Z 传递函数:22 z 2z 1Y(z) G(z)z 5z 6U(z) ++==++,试求离散系统的状态

计算机控制系统期末考试卷

计算机控制系统期 末考试卷

班号学号姓名成绩 《计算机控制系统》期末考试卷 注意事项:1)接听手机发送短信等视同作弊2)计算题不能只给结果,要有过程 题目: 一、填空……………………………………………………………( 30 分) 1.(4分)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是在时间和幅值上将连续系统离散的,影响系统的主要 因素是采样周期和计算机字长。 2.(2分)离散系统频率特性的主要特点是采样频率s 的周期函数。 3.(6分)计算机控制系统中,A/D ,D/A,乘法,右移,常数存储 可能产生量化,一个量化单位是1/2(b-1),b为计算机字长。

4.(3分)零阶保持器对系统频率特性有什么影响 引起 -T/2的 相位延迟 , 在 采样周期大 , 系统频带高 时不可忽略。 5.(2分)离散系统由于量化产生的极限环振荡与系统传递函数的 极点 有关; 产生的不灵敏区与系统传递函数的 零点 有关。 6.(4分)量化的非线性效应是由运算的量化误差引起的,形成的本质是由于 阶梯非线性特性 。 7.(2分)被控对象离散化应当采用 z 变换,在离散域实现连续控 制律一般应当采用 Tustin 或其它差分、零极匹配 变换。 8.(3分)选择计算机控制的动态范围时,应当考虑 被控对象动态 最大最小值 和 计算机数最大最小值 ,满足 计算机动态范围大于物理系统最大范围 的条件。 9.(2分)连续系统可控可观,采样系统依然可控可观的条件是 对于相异特征根si 和sj ,满足:si-sj j2k /T ,T 为采样周 期 。 10.(2分)在计算机中实现时,P z z a z a n n n ()=+++-11Λ中哪个系数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题答案 (1)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复习题答案 一、知识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具体为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与生产自动化的关系;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性;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回答题: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控制过程; 答:(1) 数据采集及处理,即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2) 实时控制,即按已设计的控制规律计算出控制量,实时向执行器发出控制信号。 3.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和被控对象组成,计算机系统又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4.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⑴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的混合系统。 ⑵计算机控制系统修改控制规律,只需修改程序,一般不对硬件电路进行改动,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⑶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⑷计算机控制系统并不是连续控制的,而是离散控制的。 ⑸一个数字控制器经常可以采用分时控制的方式,同时控制多个回路。 ⑹采用计算机控制,便于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 5.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 答:(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3)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4)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二、知识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基础。具体为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过程通道与接口;掌握采样和保持电路的原理和典型芯片的应用,掌握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并行接口、串行接口、A/D和D/A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选择控制用计算机系统。 回答题: 1.给出多通道复用一个A/D转换器的原理示意图。 2.给出多通道复用一个D/A转换器的原理示意图。 3.例举三种以上典型的三端输出电压固定式集成稳压器。 答:W78系列,如W7805、7812、7824等;W79系列,如W7805、7812、7824等 4.使用光电隔离器件时,如何做到器件两侧的电气被彻底隔离? 答:光电隔离器件两侧的供电电源必须完全隔离。 5.说明隔离电源的基本作用。 答:为了实施隔离技术,隔离电源可以为被隔离的各个部分提供独立的或相互隔离的电源供电,以切断各个部分间的电路联系。 6.什么是采样或采样过程?

最新《计算机控制技术》期末模拟试题(附答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期末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闭环负反馈控制的基本特征是。 2.闭环控制系统里,不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传递函数分母。 3.惯性环节的主要特点是,当其输入量发生突然变化时,其输出量不能突变,而是按变化。 4.静态误差系数是系统在典型外作用下精度的指标,静态误差系数越大,精度。 5.系统的相稳定裕度γM,定义为开环频率特性在截止频率ωc处。 6.离散系统稳定性与连续系统不同,它不仅与系统结构和参数有关,还与系统的有关。 7.零阶保持器是一个相位滞后环节,它的相频特性φ(ω)= 。 8.若已知闭环系统自然频率为ωn,经验上,采样频率ωs应取。 9.通常把叠加在被测信号上的干扰信号称为。 10.为使传感器特性与A/D变换器特性相匹配,通常应在传感器与A/D之间加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计算机控制系统里,通常当采样周期T减少时,由于字长有限所引起的量化误差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2.控制算法直接编排实现与串联编排实现相比,有限字长所引起的量化误差。 A 较大; B 较小; C 相当。 3.某系统的Z传递函数为G(z) = 0.5(z+0.5) / (z+1.2)(z-0.5) ,可知该系统是。 A稳定的;B不稳定的;C 临界稳定的。 4.若以电机轴的转角为输入量,电机轴的转速为输出量,则它的传递函数为环节。 A 积分; B 微分; C 惯性。 5.在确定A/D变换器精度时,通常要求它的精度应传感器的精度。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图1为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试说明基本工作原理。 图1 2.已知单位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为0.1,试问该 系统为几型系统,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为多少? 3.试简单说明系统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相互矛盾的关系。 4.试表述采样定理,并说明若一高频信号采样时不满足采样定理,采样后将会变成何种信号。 四、(10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ωn 2/s(s+2ζωn ) 实测求得单位阶跃响应的σ%=4.3%,t s =2.5秒,试写出闭环传递函数并求ωn ,ζ为多少。 五、(10分)现已知某炉温变化范围为0~1000℃,测试时,采用9位的A/D 变换器(带符号位),试问此时系统对炉温变化的分辩率为多少。若测试时,通过变送器将测试起点迁移到500℃,保持同样的系统对炉温变化的分辩率,试问此时可采用几位的A/D 变换器就可以了。 六、(10分)已知系统方块图如图2所示 图 2 1)试写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 z (R ) z (C )z (== φ 2)若K=2,试求使系统稳定的T 取值范围。 (已知Z[1/s 2]=Tz/(z-1)2) i Q

计算机控制原理复习题

精品文档新建试卷20180629110657 一、单选题(共48题,48分) 1、已知偏差e(k),积分分离阈值β,以下正确的是() A、 B、 C、 D、 2、已知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为:G(Z)=(Z+0.5)/(Z-0.5+j0.5)^2 ,可知该系统是() A、 稳定的 B、 不稳定的 C、 中性稳定的 D、

精品文档以上答案都不对 3、 A、 也是稳定的 B、 是不稳定的 C、 稳定性不一定 4、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A、 0.01587 B、 0.007874 C、 0.003922 D、 0.0009775

5、一个8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 ()。 A、 5Hz B、 50Hz C、 100Hz D、 500Hz 6、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当t=KT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此时炉温为() A、 588.98℃ B、 288.98℃ C、 361.23℃

698.73℃ 7、如果模拟信号频谱的最高频率为fmax,只要按照采样频率()进行采样,那么采样信号就能唯一的复观。 A、 B、 C、 D、 8、一个10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10μs,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类,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 A、 15Hz B、 16H C、 17Hz

14Hz 9、如图1所示,V out为8位D/A转换器的双极性输出端,若输入数字量 D=11100000(B),基准参考电V REF=5V,则V out为:() A、 4.375V B、 -4.375V C、 3.75V D、 -3.75V 10、q=20mV时,量化误差为±10mV,0.990~1.009V范围内的采样值,其量化结果都是:()。

最新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A卷) 分析说明或计算下列各题: 1.画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分别说明各单元的作用。(15 分) 2.写出数字PID位置型和增量型控制算法的计算式,并比较两种算 法的优缺点。(15分) 3.在数字PID中,采样周期T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5分) 4.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采样周期T=0.1s, 采用零阶保持器,单位负反馈系统。要求针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设计最少拍无纹波系统的,并计算输出响应和控制信号 序列。(0.368)(15分) 5.被控对象的脉冲传函,采样周期 T=1s,试用达林算法设计τ=2s的,对于单位阶跃输入的数字控 制器D(z),并计算输出响应和控制信号序列。( 0.607)(15分) 6.动态矩阵控制算法为何只能适用于渐近稳定的对象?对模型时 域长度N有什么要求?若N取得太小会有什么问题?(10分) 7.说明计算机控制网络的特点以及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区别。 (15分) 附录常用Z变换表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答案(A卷) 1.答: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8分) ①测量变送器:测量被控对象的控制参数,并变换成一定形式的电信 号;(1分)

②A/D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反馈给计算 机;(1分) ③控制器:将反馈信号与给定值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的偏差信号按照一定 的控制算法输出数字控制信 号; (2分) ④D/A转换器:将数字控制信号转换为模拟控制信号驱动执行 器;(1分) ⑤执行机构:接受模拟控制信号,改变被控对象的控制参数 值;(1分) ⑥被控对象: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过程、设备或机器 等。(1分) 2.答: 位置型PID算法: (3分) 增量型PID算法: ( 3 分 )

东北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76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单位阶跃输入下输出响应,经过( )周期就稳定在设定值上。 A. T B. 4T C 3T 2.下列哪个不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过程的步骤?( ) A.数据采集 B. 计算机控制量 C. 数据转换 D.输出控制信号 3.连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条件是S平面的( )部分。 A单位圆内 B. 单位圆外 C. 右半 D.左半 4.连续控制系统的不稳定性条件是S平面的( )部分。 B.单位圆内 B. 单位圆外 C. 左半 D.右半 5.二阶系统的超调量与( )? A.固有频率无关,阻尼比无关 B. 固有频率有关,阻尼比无关 C. 固有频率有关,阻尼比有关 D. 固有频率无关,阻尼比有关 6. 低通滤波器可以让高于( )Hz虑掉。 A 80 B. 60 C. 70 7.计算机控制系统稳定性条件是Z平面的( )部分。 A 左半B. 单位圆外 C. 单位圆内 D.右半 8.下列属于共模干扰?( ) A电容的静电耦合 B. 长线传输的互感 C变压器漏电 D.磁场耦合 9.下列哪个不属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过程输入通道。( ) C.温度 B. 压力 C. 继电器 D.流量 10.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 )为核心部件的自动控制系统。 D.控制器 B. 计算机C. 转换器 D.保持器 选择题参考答案 1. D 4. D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 PID的积分环节经常单独使用。() 2. 转速传感器的激励绕组与输出绕组之间在空间相差180°() 3. 空间辐射干扰中来自通道的干扰最大。() 4. 一般采用多路通道共享采样/保持或模数转换器。() 5.被控对象可以是模拟量,不可以是开关量。() 6. 低通滤波器可让80Hz的工频信号无衰减地通过。() 7.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是以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 8. 计算机的硬件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非常重要,管理计算机的程序及过程控制的应用程序。() 9. 连续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母式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代表系统的固有特性?() 10.输入输出通道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 判断题参考答案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8.(错)9(对)10. (错) 三、简答 1、二阶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1)要使二阶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指标,必须选择合适的阻尼比和无阻尼固有频率。提高固有频率,可以提高二阶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少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增大阻尼比可以减弱系统的振荡性能,即降低超调量,但增大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一般情况下,系统在欠阻尼状态下工作,若阻尼比过小,则系统的振动性能不符合要求,瞬态特性差。因此,通常要根据允许的超调量来选择阻尼比。 2)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振荡性能之间存在矛盾。因此,若既要减弱系统振荡,又要系统具有一定的响应速度,则只有选择合适阻尼比和固有频率才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