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转让定价调整原则和计算方法

确定转让定价调整原则和计算方法
确定转让定价调整原则和计算方法

在预约定价(APA)谈签过程中,税务中介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报9月7日刊发的预约定价安排解读之七,以APA案件为例,对税务中介操作实务作了具体分析。介绍了APA谈签中企业概况调查、关联关系调查、关联交易额的调查和转让定价分析等四个步骤。在完成了以上几个步骤后,即可确定转让定价调整的原则和计算方法。

转让定价调整方法适用分析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转让定价调整的具体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等。

APA律师通过分析认为,再销售价格法通常适用于再销售者未对商品进行实质性增值加工的简单加工或单纯购销业务,且企业应存在向非关联方销售同类产品的业务,这与JM 公司的业务特点明显不符,可先行排除。成本加成法适用的关键在于确定关联交易的合理成本及可比非关联交易的成本加成率,因JM公司在购销方面均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其关联交易的合理成本难以确定,该方法也可排除。

那么,本案能否适用可比非受控价格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呢?APA律师通过调查发现,JM公司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JM公司生产的产品和使用的直接材料种类、产品型号繁多,难以按产品和直接材料的种类、型号分别确定可比交易价格;

第二,JM公司的产品存在核心技术优势,市场上难以取得高可比性产品;

第三,JM公司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因独占使用和不可替代性,无法取到可参照的独立企业间所能同意的对价做可比分析;

第四,JM公司存在资本弱化现象。

因此,在本案中,可比非关联交易样本难以找到,即便找到,其与JM公司的关联交易在功能风险、交易资产或劳务特性、合同条款、经济环境及经营策略上也会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可比非受控价格法、交易净利润法均不合适。APA律师认为,本案中,在各参与方关联交易高度整合且难以单独评估各方交易结果的情形下,适用利润分割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利润分割法是本案最佳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转让定价调整的计算方法

使用利润分割法的关键是确认关联交易各方对整个关联交易实现利润的贡献水平。

APA律师通过可比性分析,考察了JM公司和JM集团双方在关联交易中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使用的资产及会计处理情况。APA律师认为,由于JM集团拥有关联交易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自主产权,在保持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人为地将该作用量化显得随意且不准确。因此用传统的职能风险分析法难以客观地确定关联各方的贡献水平。

据JM集团提供的资料,香港BVL会计师事务所在2009年1月以收益法评估确认JM 集团自主产权公允价值为12289万港币并予以调账。

APA律师认为,经专业机构合理确定的资产现值可以正确反映关联方使用资产的状况,资产回报率可用作利润指数合理确认关联交易各方对整个关联交易实现利润的贡献水平。

APA律师经反复推导、论证,确定了JM公司适用利润分割法的计算公式:

1.JM公司合理利润=关联交易总利润×JM公司利润贡献率+JM公司关联交易外其他利润。

2.关联交易总利润=JM公司已售关联交易产品最终销售收入-JM公司已售关联交易产品可归集的直接材料由JM集团最初购入的成本-(JM公司产品销售成本-JM公司已售关联交易产品可归集的直接材料成本)-关联交易总费用-关联交易总税金。

3.JM公司已售关联交易产品最终销售收入=JM公司销售给JM集团的关联交易产品经JM集团销售后实现的最终销售收入+JM公司销售给JM集团的关联交易产品中JM集团未

销售数量×JM集团已最终销售部分平均单价。

4.关联交易总费用=JM公司除支付JM集团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外的期间费用总额+JM 集团可配比关联交易产品销售收入的期间费用总额。

5.JM集团可配比关联交易产品销售收入的期间费用总额=JM集团期间费用总额×(JM 公司销售给JM集团的关联交易产品经JM集团销售后实现的最终销售收入+JM公司支付JM集团利息、特许权使用费+JM公司代扣缴JM集团关联交易预提税)÷(JM集团收入总额+JM公司代扣缴JM集团关联交易预提税)。

6.关联交易总税金=JM公司、JM集团关联交易总流转税金+JM公司代扣缴JM集团关联交易预提税。

7.JM公司利润贡献率=JM公司平均资产总额÷(JM公司平均资产总额+JM集团平均资产总额-JM集团对JM公司长期投资净额)。

8.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未资产总额)÷2。

确定关键假设

上述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及计算方法都是针对一定条件下未来的关联交易,因此,应当对影响交易的经营情形及经济状况作出必要的假设。当交易实际发生时的情形与该假设的情形有差异时,依据所选择的方法得出的利润结果就难以符合公平交易原则。这时就需要修改或取消协议。为增强上述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及计算方法的可靠性,APA律师对影响交易的经营情形及经济状况作出假设:

1.JM公司、JM集团的实际经营模式不变。

2.JM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关联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及其他偶然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不超过3%。

3.JM公司的关联交易产品生产使用的直接材料全部采购自JM集团。

4.JM公司的关联交易产品全部出口销售给JM集团,随后再销售。

5.JM集团拥有的关联交易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自主产权未过保护期,且其在市场上仍具技术优势,可变现净值未大幅贬值。

6.市场对JM公司关联交易产品需求稳定,JM集团再销售未出现大量积压。年度初期和期末存货量差异不应超过本年销售量的10%。

7.政府关于汇率、出口退税、关税、进出口限制、国际协定等政策的变动未对关联企业及其经营状况产生实质性影响。

转让定价法规:大陆香港台湾转让定价法律法规比较

从这三个地域法律法规的发展来说,中国第一个转让定价的重要法典从1998年就有了,尽管当时非常不完善,但基本奠定了转让定价的框架。中国也一直对转让定价的概念通过不同的法规进行深化。直到2009年【二号文】出台,总的法律系统才算成熟了,同期资料、预约定价等等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大多数人眼里,香港对转让定价并不是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定价没有意义因为利益太高,很多企业把利润藏在香港,但这也不是100%安全的。虽然香港的法规很少,但是他还是遵循OECD的原则。台湾对总的监管要求比香港严格,但没有大陆这么严格,这是台湾的大致情况。中国最成熟的文是2009年,台湾走在我们前面,2005年就有转让定价的法规,同期资料也和预约定价安排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引。

以上内容摘自《GTS第三届两岸三地转让定价高峰论坛会后研究报告》 免责声明: 本报告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的客观分析,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实际的结果,我们也不保证当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本报告所涉及的资料来源及观点皆被GTS高顿税务峰会认为可靠,公司并不对相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也不对相关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高顿税务峰会(GTS),中国权威高端税务分享平台。平台汇聚权威政府官员、专业税务专家、知名跨国企业以及本土大中型上市公司的财税高级管理人员,每

年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地举办多场大型的税务峰会及研讨会,旨在搭建企业税务同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让您有更多的机会分享到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税务同行们的专业经验,从最新财税政策动态到专业实践应用等多角度为企业税务筹划和风险防范保驾护航。高顿税务峰会(GTS)助您审时度势,决胜千里之外!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组距式数值型数据众数的计算:确定众数组后代入公式计算: 下限公式:M0=M+?1 ?1+?2×M;上限公式:M0=M??2 ?1+?2 ×M,其中,L为 众数所在组下限,U为众数所在组上限,?1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d为众数所在组组距 2.中位数位置的确定:未分组数据为M+1 2;组距分组数据为M 2 3.未分组数据中位数计算公式:M M={ M (M+1 2 ) ,n为奇数 1 2 (M M 2 +M M 2 +1 ),n为偶数 4.单变量数列的中位数:先计算各组的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根据位置公式确 定中位数所在的组—对照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确定中位数(该公式假定中位数组的频数在该组内均匀分布) 5.组距式数列的中位数计算公式: 下限公式:M M=M+M 2 ?M M?1 M M ×M;上限公式:M M=M? M 2 +M M+1 M M ×M,其中, M 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M M?1为中位数所在组前一组的累积频数,M M+1为中位数所在组后一组的累积频数 6.四分位数位置的确定: 未分组数据:{下四分位数:M M=M+1 4 上四分位数:M M=3(M+1) 4 ;组距分组数据: {下四分位数:M M=M 4 上四分位数:M M=3M 4 7.简单均值:M???=M1+M2+?+M M M =∑M M M M=1 M

8. 加权均值:M ???= M 1M 1+M 2M 2+?+M M M M M 1+M 2+?+M M = ∑M M M M M M =1M =∑M M M M =1M M M ,其中,M 1, M 2…M M 为各组组中值 9. 几何均值(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M ???=√M 1×M 2×…×M M M =√∏M M M M =1M 10. 四分位差(用于衡量中位数的代表性):M M =M M ?M M 11. 异众比率(用于衡量众数的代表性):M M = ∑M M ?M M ∑M M =1?M M ∑ M M 12. 极差:未分组数据:R =MMM (M M )?MMM (M M );组距分组数据:R =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 13. 平均差(离散程度):未分组数据:M M = ∑|M M ?M ???|M M =1M ;组距分组数据: M M =∑|M M ?M ???|M M =1?M M M 14. 总体方差:未分组数据:σ2 = ∑(M M ?M ) 2M M =1M ;分组数据:σ2 = ∑(M M ?M )2M M =1?M M M 15. 总体标准差:未分组数据:σ=√∑(M M ?M ) 2M M =1M ;分组数据:σ=√ ∑(M M ?M )2M M =1?M M M 16. 样本方差:未分组数据:M M ?1 2= ∑(M ?M ???)2M M =1M ?1 ;分组数据:M M ?1 2= ∑(M M ?M ???)2?M M M M =1M ?1 17. 样本标准差:未分组数据:M M ?1=√∑(M ?M ???)2M M =1M ?1 ;分组数据:M M ?1= √ ∑(M M ?M ???)2?M M M M =1M ?1 18. 标准分数:M M =M M ?M ???M 19. 离散系数:M M = M M ??? 第七章 参数估计 1. M M 2 的估计值: 2. 不同情况下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市场营销——定价策略练习题

1、思考题:补充案例分析 (1)一家彩电生产企业的经理,发现彩电在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的需求是不同的,他会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吗?谈谈 实行差别定价策略的条件。 (2)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得很厉害,产品确实需要提价的情况下,你的老板因种种顾虑,又不想直接把销价提高,你 会给他什么建议?为消除和降低顾客的不满情绪,你还 有哪些比较好的建议? 2、单项技能操作训练 指出下列产品的定价策略。 1)单位产品总成本50元,销售价90元。 2)单位产品销售价格60元,七折出售。 3)一套产品八件,分别价格累计150元,成套购买130元。 4)某产品定价3.98元。 5)某产品定价1 188元。 3. 综合技能操作训练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需要花去折旧费50 000元,管理费用30 000元,劳动保护及保险费用13 000元,制造每吨产品消耗的原材料535元,工人工资200元,该企业生产200吨产品刚好盈亏平衡,问每吨产品售价应为多少?其价格定在什么样的水平能保证企业盈利20万元?

4. 开发你的价格制定与调整能力 ●目标 该项目的训练帮助你掌握目标利润定价法。 ●内容 为“力力”利乐包豆奶设计“目标利润”定价方案。 ●步骤 1)提供资料: 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成本信息,“力力”利乐包豆奶的成本构成如下: ⑴厂部生产线提供上海地区30%的生产能力,每年可提供1 667万盒(每盒250毫升)。 ⑵分摊的固定费用为:①月折旧费20万元、年折旧费240万元;②月管理费用13.33万元、年管理费用159.96万元。 ⑶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①豆浆、牛奶配方原料,1 000毫升0.40元;②辅料费用,1 000毫升0.24元; ③包装费用,每盒0.10元;④人工费用,每盒0.10元;⑤储运费用,每盒0.07元;⑥销售费用,每盒0.08元;⑦考虑税金,每盒0.06元。 关于税金统计的说明。在实际单位价格计算中,税金指的是增值税。增值税是在(产品成本+目标利润)的基础上乘上国家规定的税

内部价值转移的计价方法

一、内部价格转移的计价方法 内部价格计价方法: 1)标准成本定价法。以标准成本作为责任间转移加工产品的结算方法,能够避免因实际成本带来的影响。标准成本计算公式: 材料费 + 工时费 + 外协费 + 试验费 材料费= ∑材料定额 ×材料价格 工时费=∑工时定额 ×小时费用率 小时费用率=人工工时 + 分摊的制造费用 外协费和试验费按实际发生,一般工艺路线或技术文件上能找到。 2)变动成本定价法。以变动成本作为内部价格转移的一种方法。 3)成本加成定价法。在标准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作为转移价格。适用于半成品销售的企业。 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加成法、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加成法、市场价格法、双重市场价格法、协商价格法等。 二、常用的内部价格计价方法及对计价方法的详细描述 目前,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计价基础,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以市场为基础的转让定价 在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般采用市场价格。采用市场价格法可以解决各部门间可能产生的冲突,生产部门有权选择其产品是内部转移还是卖给外部市场,而采购部门也有权自主决定。如果与市场价格偏离,将会使整个公司的利润下降。市场价格比较客观,能够体现责任会计的基本要求,但市场价格容易波动,在中国现阶段,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市场价格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受影响,甚至有些产品无市场价格作为参考,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有很大的限制。 ?成本为基础的转让定价 它包括完全成本法、成本加成法、变动成本加固定费用等方法。这里的成本,不是采取公司的实际成本而是标准成本,以避免把转出部门经营管理中的低效率和浪费转嫁给转入部

五种定价方法

产品定价方法 产品定价方法之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品定价方法,它以行业平均成本费用为基础,加上规定的销售税金和一定的利润所组成。用公式表示为: 移项整理后: 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期间费用率为期间费用与产品销售收人的比率,可以用行业水平,也可以用本企业基期损益表的数据。 销售税金是指产品在销售环节应交纳的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但不包括增值税。销售税率是这些税率之和。销售利润可以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可以是企业的目标利润。成本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制造成本的比率,即加成比例。这是成本加成法的关键。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优点是:产品价格能保证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补偿后还有一定利润,产品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定价方法简便易行。成本加成法定价的缺点是:忽视了市场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容易掩盖企业经营中非正常费用的支出,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例8-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位制造成本为100元,行业平均成

本利润率为25%?销售税率为0.7%,企业基期的期间费用为500000元,产品销售收人为5000000元。 分析: 产品定价方法之二:市场竞争定价法 市场竞争定价法就是根据市场上同类商品竞争结果的可销零售价格,反向计算而确定出厂价格的方法。计算公式是: 其中,在“同类产品市场基准零售价格”上加上或减去“产品质量或规定差价”,是指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将本企业商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与同类竞争商品进行充分比较,确定应加价还是减价。零批差价是指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之间的差额。零批差价与零售价格之比称零批差率。批进差价是指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批发价格与出厂价格之间的差额。批进差价与批发价格之比称批进差率。 [例8-2]某公司的新产品比市场上同类产品某方面性能明显优越,可以上浮5%差价,同类产品市场零售价格为3000元,零批差率为10%,批进差率为5%,试问该新产品出厂价格应该定为多少? 分析: 出厂价格=3000×(1+5%)×(1一10%)x(1-5%)=2693.25(元) 这种定价法着眼于市场,考虑了市场的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有利于企业参与竞争。但是,这种定价方法与企业成本费用脱节,不一定能保证企业要求的利润。

OECD范本中转让定价方法

OECD范本中转让定价方法 近40年来,国际贸易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双重征税问题日显突出。为了解决各国税务当局之间、税务当局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税务争端,196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并公布了《关于对所得和资本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简称《OECD范本》。随着国际经济形式发展,《OECD范本》也经历过多次修改,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灵活性,并已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用。 OECD认为,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每个企业都应视为独立的实体,因此为了将独立实体法应用于集团内部交易,对集团各成员的征税必须建立在成员都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相互进行交易的基础上。但是跨国公司集团为了集团的整体利益,往往对各成员间设定特殊的有别于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条件,这不同程度的导致各国的税收利益受到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OECD成员国采用了独立交易原则。这一原则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同和采用。 OECD范本第1章第一段第9条规定:“如果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或财务关系不同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本应由其中一个企业取得,但由于这些情况而没有取得的利润,可以计入该企业的利润,并据以征税”。因此,为了确定关联企业设定的条件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OECD范本介绍了两大类的转让定价方法:价格法和利润。其中价格法包括: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2,再销售价格法、3,成本加成法;利润法包括:1,利润分割法2,交易净利润法。 我国《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转让定价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这些方法与OECD介绍的转让定价方法是一致的。下文就这五种转让定价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omparable uncontrolled price method】 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UPM)是在可比条件下将一项受控交易中转让的资产或劳务等的价格与一项非受控交易中转让的相同或类似资产或劳务等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后者来判断前者是否符合正常交易价格的方法。如果能够找到可比的非受控交易价格且有关数据非常完整,那么CUPM将是确定正常交易价格的最佳选择,因为它通常提供了对有形资产的正常交易价格最准确的衡量,适用于所以类型的关联交易。 OECD范本对CUPM的运用规定了两个条件:第一,在进行比较的交易之间或进行这些交易的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存在的话),对公开市场上的价格没有实质性影响;第二,能够进行合理准确的调整,以消除此差异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因此采用CUPM的关键是如何判断两种交易具可比因素及其价格差异由哪些因素造成,进而判断如何通过调整消除此等差异。 OECD95准则中有说明:应用CUPM时,需要考虑的受控交易与非受控交易的可比性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1) 货物可比,包括规格、型号、性能、结构、外型、包装等;(2) 过程可比,包括交易的时间与地点、交货条件与方式、交易数量、售后服务等;(3) 环节可比,包括出厂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出口环节等;(4) 环境可比,包括社会环境,如民族风俗、消费者偏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在实际操作中,可比性因素不能过分僵化,对可比性因素不同而产生的成交价格差异,应在核定正常交易价格时予以调整,并以调整后的价格作为正常交易价格。 CUPM应用的举例:某集团企业专门生产销售无品牌哥伦比亚咖啡豆,其关联交易为受控交易,假设市场上有一家独立企业的非受控交易在相同的时间发生,且生产销售的咖啡

计算题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 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因为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 例(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 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例】(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1+25%)=0.80元,故选B。 【解题技巧】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则有公式: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依据该公式,只要已知其中两个量,则可以求出另一个量。 〖变式题〗2009年某部门生产某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如果2010年该部门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那么该部门2010年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提高了() A.50% B.35% C. 60% D. 45% 【解析】2009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2010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依据上面的公

FTP转移定价方法

F T P转移定价方法

Oracle FTP系统提供了16种转移定价方法。常用定价方法如下: 1. 直接期限匹配法(Straight Term) 直接期限匹配法,即按照产品的到期期限或剩余期限或重定价期限确定利率期限。 图1直接期限法 【例1】贷款的起息日为2001-4-26,到期日为2002-4-26,原始合同期限为1年,合同期间不进行重定价,客户年利率为10%,付息频率为3个月,计息方式为Actual/365,本金为1,000,000。则重定价日为2001-4-26,重定价频率为1年。下表所示为基准收益率曲线,

按照直接期限法得出,转移计价率 5.35 TR=。 2. 票面利率差额法(Spread from Note Rate) 在此方法中,不需定义基准收益率曲线,从账户的当前利率中固定一个差额,客户需要定义利率差额。 【例2】贷款B的客户利率为7.68,利差为-2.6,则得出: 转移计价率7.68 2.6 5.08 TR=-=。 3. 偿还曲线法(Redemption Curve) 偿还曲线方法根据所选的收益率曲线期限的加权百分比计算加权平均利率。 图2 偿还曲线法 【例3】下表为收益率曲线, 贷款A的起息日为2001-4-26,20%的重定价频率为1个月,30%的重定价频率为3个月,50%的重定价频率为半年,如下表所示,

则各重定价期限的加权利率计算如下表所示, 最后得出:转移计价率0.891.48 2.53 4.90TR ==++。 4. 现金流加权期限法(Cash Flow Weighted Average Term ) 现金流加权期限法为各现金流量现值与初始余额相对应,根据转移定价曲线的适当期限所确定的利率,将资金与每一现金流匹配。在已有转移计价曲线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利率计算现金流。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 TR :转移计价利率,n :从起始日到再定价日或到期日的总支付次数, i CF :第i 笔现金流,()i DF t :第i 笔现金流的贴现率, ()i YC t :第i 笔现金流的收益率,i t :第i 笔现金流/支付的频率的剩余期限。 图3现金流加权期限法 【例4】贷款的起息日为2001-4-26,到期日为2002-4-26,原始合同期限为1年,之间不进行重定价,客户年利率为10%,付息频率为3个月,计息方式为Actual/365,本金为1,000,000。下表为收益率曲线,

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方式及反避税策略

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方式及反避税策略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方式及反避税策略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使境内外企业面临新的税收环境,也让税务部门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通过对新形势下转让定价避税手段进行剖析,对加强并扩大反避税的力度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方式 所谓转让定价又称“转移价格”,是指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产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时均摊利润或转移利润,根据双方意愿,制定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以实现避税。转让定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的策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利润而转移,以此避税;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收入,以此避税;其涉外企业利用国内不熟悉国际行情避税,诸如:高价进,低价出,转移利润规避税收;抬高进口设备价款,从中避税;利用投资者身份承包工程,任意抬价,从中获利。 2、关联企业间通过增加或减少利息的方式转移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作为关联企业间的一种投资方式,贷款比参股有更大的灵活性。 3、关联企业间劳务提供采取不计收报酬或不合常规计收报酬方式,根据“谁有利就倾向于谁”原则,转移收入来避税。如:在所得税问题上,高税负企业为低税负企业承担费用;在营业税问题上,高税负企业无偿为低税负企业提供服务。 4、关联企业间通过有形或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规的价格转移利润进行避税。因为无形资产价值的评定缺乏可比性,很难有统一标准。因而,与其他转让定价方式相比,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更为方便、隐蔽。如:将技术转让价款隐蔽在设备价款中,规避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提税;用工程承包应纳的税收避税,将劳务费用向材料价款转移,将包工包料工程分订两个合同,规避材料应纳税税款。 5、通过对固定资产租赁租金的高低控制;利用国家之间折旧规定的差异;售后租回,将投产不久的设备先出售再租回使用,买卖双方对同一设备都可享受首年折旧免税,承租方还可享受租金扣除的优惠,以此转让定价,影响利润,进行避税。 6、利用关联间关系费用承担来转让定价。如企业的广告性赞助支出通过关联企业来支付,由关联企业承办本应由自身企业主办的各种庆典、展销活动等,最后通过资产置换或债务豁免、长期占用预付货款或预收账款形式来弥补。 7、连环定价法。即参与转让定价的关联企业不是单个境内公司与境外公司之间,而是延伸到境内几家关联公司之间,经过多次交易,把最后环节因转让定价的避税成果分摊到各中间环节,从而掩盖转让定价的实质。即所谓的“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的公司,从而使连环定价避税更显隐蔽性。 二、判断转让定价避税的相关标准

小学计算题的快速解题技巧和思路

小学计算题的快速解题技巧和思路 一、巧算与变通 【例1】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长子的年龄比父亲的1/2少7岁,次子年龄的3倍比父亲少3岁,三子年龄的6倍比父亲多6岁,幼子的年龄是父亲的1/21。则父亲今年的年龄是( )。 A.36 B.42 C.48 D.84 【思路分析】由题干中两个分数可得,父亲的年龄既是2又是21的倍数,排除A、C,再由题干中“有父子5人,年龄和为79岁”可知,父亲的年龄不可能为84,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例2】一个四位数分别能被15、12和10除尽,且被这三个数除尽时所得的三个商的和为1365,问四位数中四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A.17 B.16 C.15 D.14 【思路分析】这个四位数可以被3整除,则四个数字之和一定能被3整除,只有C符合。 【例3】今天星期六,再过2020天是星期几? 【思路分析】这是余数问题的经典应用。星期数变化有一个规律,一个星期七天,每过七天星期数不变,2020÷7=288……4,表示2020包含288个整的星期,对星期数没有影响,余数为4,星期六往后推4天,则再过2020天是星期三。 二、数学常识秒杀 【例1】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度之和为14,假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20 B.22.5 C.24 D.24.5 【思路分析】直角三角形具有特殊性质,可运用勾股定理,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运用这个数学常识即可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6,8,10。经验证满足题干条件,周长与面积数值相等。所以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为C。

【例2】某草莓种植基地利用恒温库储存草莓准备反季节销售。据测算,每储存1斤草莓可增加收入2.5元。小王去年收获草莓5吨,当时市场价为每斤3元,如果都利用恒温库储存,小王的草莓收入可以达到( )。 A.27500元 B.32500元 C.45000元 D.55000元 【思路分析】此题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快速解题。1吨=1000千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所以1吨=2000斤,计算5.5×5×2000=55000元。如果没有此类常识,很多考生就会误选为A 选项,正确选项为D 。 三、速解时钟问题 【例1】小红上午8点多钟开始做作业时,时针与分针正好重合在一起。10点多钟做完时,时针与分针正好又重合在一起。小红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思路分析】从开始做作业到完成作业,分针比时针多走了2圈即720度,所以t =5.5720=1110130 。 【例2】9点过几分时,时针和分针离“9”的距离相等,并且分别在“9”的两边? 【思路分析】从9点整到时针和分针与“9”等距离的状态,路程和为270度,所以t = 5.06270 =5.6270=13540=13 741。 小结:不管是时钟的追及问题还是相遇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如果知道路程差,我们就找对应速度差求解,若能知道路程和,我们就找速度和来解题。 四、必看蒙题技巧 【例1】(1+1)+(2-1)+(3+1)+(4-1)+…+(50-1)的值是( )。 A.1200 B.1250 C.1275 D.1280 【思路分析】常规方法:题干2+1+4+3+…+49=1+2+3+4+…+50=1275。 蒙题方法:题干中有25个奇数、25个偶数,所以加起来的和一定是奇数,四个选项中只有C 为奇数,所以选择C 。

定价策略练习题

第七章定价策略 第一节定价原理随堂练习 1、商品价值是由,和 三部分组成。商品价格是这三部分价值总和的。其中,生 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表现为 、、和等,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表现 为,这两部分构成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 2、商品价格= + + + 。但是如果在生产领域,商品 价格= + + ;在流通领域,商品价格= + + + ;在服务领域,服务商品价值= + + 。 3、选择 (1)()是价格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是流通领域制定商品价格的主要依据。 (3)()是价格的另一组成部分,是企业积累的重要来源。 (4)()是商品价格的又一构成要素。 (5)()是商品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 A 生产成本 B 税金 C 流通费用 D利润 4、判断: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 (1)利润的大小与价格高低成反比例。() (2)生产成本与价格的变化成正比例。() (3)在价格不变时,税金与利润成正比例。() 5、税金可以分为和两大类,其中前者由 负担,后者由负担。 6、企业利润总额= X 。企业利润总额最终取决于价格与 之间的不同组合。 7、(1)当产品价格和产品成本处于什么关系时,企业可以获得盈利? (2)商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对商品的价格会有什么影响?

(3)竞争对手调整产品价格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4)对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商品,可以分别使用什么价格策略? (5)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什么? 8、影响企业产品定价的因素有哪些? 9、定价目标就是产品的价格在实现以后应达到的目的。主要有哪几种定价目标? 10、价格弹性是指因变动而引起的变化的程度。价格弹性大的产品,通过降价可以;价格弹性小的产品,通过降价不一定会增加销售量。当需求弹性系数1 E=,1 E<时分别说明需求怎样?价格怎样? E>,1 11、产品总成本一般分为两类:和。产品定价的上限取决于,下限取决于。 12、简述企业定价的程序。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部资金管理,规和约束本行资金营运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价格导向作用,根据《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部控制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部资金转移定价是指总行计划财务部与各支行按照一定规则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部管理模式。 第三条本行部资金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灵活调度、利率调节”的原则。总行有偿使用支行上存资金,金融市场部有偿使用总行资金。 (一)统一管理。总行计划财务部是全行系统资金的运营管理中心,拥有全行资金配置权和调度权,负责全行资金平衡,指导各支行开展资金营运。 (二)分级负责。各支行分别管理本支行部资金,负责支行资金营运管理,执行总行资金调度指令,平衡资金并保证支行的资金支付。 (三)灵活调度。根据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变化,灵活有效的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利率调节。总行通过运用部资金价格杠杆,引导资金合理有序流动,最大限度减少不生息资金和无息资金占用。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总行及辖属各支行。 第二章资金转移定价方式 第五条通过建立虚拟资金池,以全行统一的部资金转移价格,从资金筹集部门买入资金,将资金卖给资金营运部门,将各支行利息的资产和负债的收入收益、和支出进行细分,充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和绩效考核,体现效益性经营对各业务单位的导向作用,实现各网点经营效益最大化。 第四条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净利差收入分为两个部分:资产业务净利差和负债业务净利差。 第五条资产业务净利差等于资产业务收益减去资金成本。负债业务净利差等于负债业务资金收益减去利息成本。 第三章资金池管理 第六条资金池设在总行资金营运中心总行运营管理部清算中心,分支行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部定价全额转移给总行资金营运中心运营管理部清算中心;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部定价全

经合组织转移定价指南2011版

OECD章程 现行OECD准则包含的内容可分成以下章节: -公允原则 -转让定价方法 -可比性分析 -避免和解决转让定价冲突的行政方法 -资料 -无形资产的特别注意事项 -集团内部事务的特别注意事项 -出资协议 -业务重组的转让定价 总体而言,第一章笼统介绍公允原则的属性、应用指导和可比性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规定可用来测试受控交易公允原则的转让定价方法。第三章详细介绍执行可比性分析,可比对象的选择,可比性的调整和公允原则的范围。第四章介绍处罚、调整和避免双重征税和其他问题的步骤。第五章介绍纳税人在设定转让价格时应当考虑的信息类型,纳税人在税务机关要求下应当保留和制订的文件。第六章到第八章介绍在对待无形资产时需考虑的特殊事项,按照公允原则在申请框架制订集团内部服务和出资协议。 第九章介绍2010年准则包括业务重组的转让定价。本章将介绍风险分担是否符合公允原则,风险分担产生的影响,公允原则对重组本身的补偿作用,例如有形和无形资产的转让,重组之后的交易报酬,交易可能被税务机关忽视或重新定性的情况。 除OECD准则外,辅助转让定价工作的其他重要OECD文件包括:OECD税收协定范本(“OECD 范本”)5,及其相关评论和报告,例如第7条和第9条的应用评论和“常设机构利润归因”报告。 OECD还公布了有关准则和转让定价领域不同方面的结论报告。 独立交易原则 准则第一章B部分支持公允原则,指导纳税人如何确保其受控交易符合该标准。前提是要接受审查的转让价格,必须与非关联方在可比情况下参与相同交易可能承担的定价一致。准则认为,如果受控和非受控交易的“经济相关特征”具有可比性,那么非受控交易的结果可以作为有用的参考基准。最后,本节指出由非受控交易产生的系列价格或利润可以用来演示对公允原则的遵从情况。 依照基本原理,准则指明公允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税收处理的公平性。由于公允原则使关联企业和独立企业处于更平等的税收基础,从而避免税务上的优势或劣势导致这两种实体的相对竞争地位发生变化。制订经济决策无需考虑这些税务内容,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准则表明事实证明公允原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但同时也承认由于某些领域的情况过于复杂因而无法采用该公允原则,例如高度专业化的产品进行集成生产,和/或提供专业化服务时。6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浓度差、溶解度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例1】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 (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 Cu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FeSO4溶液,不能轻解析“充分反应”是指CuSO4中2 率地认为22.8g就是Cu!(若Fe完全反应,析出铜为25.6g),也不能认为22.8-22.4=0.4g 就是铜。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8g,就意味着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 8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Cu x g,FeSO4 y g Fe+CuSO4 =FeSO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 y x 22.8-22.4=0.4 www.k@s@5@https://www.360docs.net/doc/e75971327.html, 高考资源网 故析出铜3.2克 铁片质量增加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0.4g,为 500-0.4=499.6g。 【巩固练习】将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mol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设起始时N2气为a mol, H2为b mol,平衡时共消耗N2气为xmol N2+3H22NH3 起始(mol) a b ?0 变化(mol) x 3x 2x 平衡(mol) a-x b-3x 2x 起始气体:a+bmol 平衡气体:(a-x)+( b-3x)+2x=(a+b-2x)mol

市场营销学第七章教学习题

第七章定价策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准确地计算产品所提供的全部市场认知价值是的关键。 A.认知价值定价法B.反向定价法 C.需求差异定价法D.成本导向定价法 2.为鼓励顾客购买更多物品,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产品的顾客的种减价A.功能折扣B.数量折扣 C.季节折扣D.现金折扣 3.如果企业按FC)B价出售产品,那么产品从产地到目的地发生的一切短 损都将由承担。 A.企业B.顾客 C.承运人D.保险公司 4.统一交货定价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定价。 A.分区定价B.运费免收定价 C.基点定价D.邮资定价 5.企业利用消费者具有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对质量不易鉴别的商品的定价最适宜用法。 A.尾数定价B.招徕定价 C.声望定价D.反向定价 6.当产品市场需求富有弹性且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随着生产经营经验的增加而下降时,企业便具备了的可能性。 A.渗透定价B.撇脂定价 C.尾数定价D.招徕定价

7.当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存在需求和成本的内在关联时,为了充分发挥这种内在关联性的积极效应,需要采用策略。 A.选择品定价B.补充产品定价 C.产品大类定价D.分部定价 8.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定价方法称之为定价法。 A.成本加成B.目标 C.认知价值D.诊断 9.当企业有意愿和同行和平共处而且自身产品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又较多时,企业往往会采取定价方法。 A.反向B.投标 C.诊断D.随行就市 10.投标过程中,投标商对其价格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制定的。A.对竞争者的报价估计B.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 C.市场需求D.边际成本 11.企业在竞争对手价格没有变的情况下率先降价的策略称为策略。 A.被动降价B.主动降价 C.巴撇脂定价D.渗透定价 12.企业因竞争对手率先降价而作出跟随竞争对手相应降价的策略主要适 用于市场。 A.同质产品市场B.差别产品市场 C.完全竞争D.寡头 13.在订货合同中不明确价格,而是在产品制成以后或者交货时才进行定价的方法是对付的一种价格策略。

常见定价方法

第一部分定价方法的选择 一、几种常见的定价方法 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范围内,定价方法有如下几种:以我为主的成本+预期利润定价法;以市场竞争为主的市场比较法;以购房者为主的4C定价法;以及前两者相结合的定价法(我们不妨称其为混合定价法)。这四种定价法各有其优缺点,也各有其适用范围。 1、成本+预期利润定价法 这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姿态。“我”的产品就是这种产品,“我”认为应该获得多少利润,并且“我”认为市场也能够认可并接受这种定价。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定价方案,在卖方市场下比较有效。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宜采用。当然,如果产品比较独特,在当地市场上不具可比性,对部分消费者颇具吸引力,并且开发商对产品、市场都很有信心的条件下,这种定价方法也不是不可采用。 2、市场比较法 这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一定范围内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或者是稍低于、稍高于平均价格的价位为项目定价的方法。市场比较法的定价比较稳健,一般不会出大错。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在此情况下,开发商只能获取平均利润,要想获取超额利润只有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但成本下降的幅度是有限的,对此部分项目、部分开发商是不甘心的。因此,这种定价方法只适用于在一定地域、时间范围内竞争者众多、并且突出特色的项目。 3、4C定价法 这种定价法的视角又与前两者不同。所谓4C,是以现代营销理念,以4C取代传统的4P,从以生产者为主转到以消费者为主,应该说这是营销理念的一大革命。4C定价法的难点在于较难把握目标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消费心理等情况。从另一方面来看,购房者经济承受能力应该在市场调研、项目立项时就已作考虑(否则就是定位不准,盲目立项),因此,我们认为消费者因素在具体定价工作中并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4、混合定价法 我们所说的混合定价法,是综合考虑了成本、利润、竞争的定价方法。具体而言,成本就具体项目而言,在确定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下,可看作是一常数(定量);售价可考虑市场竞争水平,但并不以此为准,而是要发挥开发商、中介商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合理范围内的最大利润。应该说这是四种方法中最复杂、最不容易掌握,也是最贴近现今市场条件下的房地产项目定价方法。

商铺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法(成本财向定价:? ?定义:是指开发商按照所开发物定的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面来制定房地产销售价格。 计算公式:物业售价=单位成本?×(1目标利润率)÷(1-税率)。 利弊:用此种方法计算出的售价为在保证目标利润率下的最低价格,因开发商对成本的了解要比对需求的了解多,所以这种定价方法可以简化定价过程,物汪售价更容易被确定。但这种定价忽略了市场需求、购买者预期的投资回报,因而在多数情况下所定出的价格要高于购买者所能接受的价格,可能导致销售不利。?? ???2、租金参照法(需求导向定价):? ?投资回报率计算过程:由于投资商业物定所需的资金较大,多数人会选择向银行贷款,现时商业物业的贷款额度一般这6成10,10期贷款的年利率为5.76%。以购买一个100万元的底商为例,首付40万元,贷款60万,每月需要还贷0.6589万元。假设该物业月月租金水平为1.5万元,每年物业管理费为2万元,估计物业空置期为一个月,那么,每年净收入=1.5×11-2=14.5万元,得出投资回报率=(14.5-0.6589×12)÷40=16.48%。? ?定义:租金参照法是以相同地段同类型底商的租金作参照来确定即将出售的住宅底商的售价。例如,某项目所在地区同类型底商的租为为100元/平方米/月,根据市场情况,投资底商的回报率应不底于15%,可以计算出该项目底商的销售均价应不高于100×12÷15%=8000(元/平方米)。 利弊:该方法计算出的售价为保证投资者投资回报率的最高价格。这种定价格方法是依据购买者的投资回报来确定,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因而更被投资者所接

受,造成物业的火爆销,但按照这种定价销售往往使开发商得不到预期的利润,甚至有可能造成亏损。?? ??3、?随行就市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 定义:是以该地区同类物业的价格水平来确定售价,采用这种定价法,项目售价是以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定价基础,并做或商或低的小幅度调整,而较少考虑产品成本和市场需求;这种定价的依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行市价,属于一种中价策略,既可以为开发商带来较合理的利润,又使购买者的投资回报有一定的保障。??? 目前商铺的销售模式主要有只售不租、长期包租、短期委托经营、带租约销售等形式。根据商业项目的规模、位置、铺位类型、经营管理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开发商会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 ?只售不租模式? 定义:只售不租就是开发商将商铺产权直接销售给投资者,不负责该商铺的招商,由投资者自行使用。? 直接销售商铺,对投资者而言,可以自由使用该商铺,可出租给商家亦可自己经营,灵活度较高。但只售不租带来的是整个卖场或商业街的产权分离,开发商只管卖不管租,小业主各自为政。这势必将导致整个卖场或商业街陷入没有规划、没有主题、没有特色的混乱经营局面,规模大的卖场后果将更严重。业主自行出租商铺将容易出现商业街中介或某一业态过多,业态互补性不够,整条商业街的商业聚客能力不足。 ?长期返租模式? 定义:返租销售也叫售后包租、售后回租,是指开发商在出售商铺时与投资者约

内部转移资金定价管理办法

内部转移资金定价管理办法

签发表 本《内部转移资金定价管理办法》(版)于以下会签日期中较晚日生效 文件信息详单

修订记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对全行资金资源配置进行有力的引导和集聚,实现全行资金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和整体质量最优化的有机 统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法》、《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建设有关事宜》相关通知 文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以下简称FTP)是指我行内部资金管理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 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 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资金管理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全额转移 资金的价格称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第三条FTP是一种为公司、零售和资金等业务提供定价、业绩评价标准及考核导向的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优化全行资产负 债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引导全行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条由于系统的限制,目前我行的FTP管理实行基准FTP 管理,暂不实行分产品FTP管理。基准FTP是指根据金融市场的 重置成本和重置收益而制定的基础FTP利率。 第五条全行FTP管理包括FTP政策的制定、FTP价格的制定和发布、基础业务数据的收集、计算和内部管理报表的编制等。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总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是FTP定价的决策机构,负责讨论审议FTP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具体内容包括: 1、负责审议我行FTP定价的基本原则。 2、负责审议我行FTP定价的基本方法。 3、负责审议我行FTP定价中的重大政策等。 4、监督FTP价格的执行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