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新闻报道

案件新闻报道
案件新闻报道

案件新闻报道

【篇一:突发事件类新闻通稿案例收集】

突发事件类新闻通稿案例收集

一、交通事故

范文(一)三门?4.5?交通事故新闻通稿

昨晚,三门城关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杨曙忠醉酒驾驶宝

马轿车,先后与多辆车辆相撞,共造成4人死亡、6人受伤。目前,

受伤人员已得到有效救治,犯罪嫌疑人杨曙忠已被警方控制。

4月5日晚20时17分,三门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警,按照应急处臵预案,立即指令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刑侦大队、海游

派出所、消防大队等警种赶赴现场处臵,迅速抢救伤员,控制嫌疑

人员。并相应成立了现场警戒组、伤员救治组、现场勘查组、调查

取证组等,对事发路段设臵警戒,实行交通管制,走访目击证人,

调取视频监控,及时进行现场勘查,收集和固定证据。

在救治伤员过程中,其中3人在送到三门县人民医院时已无生命体征,经医生检查,确定已经死亡。1人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23时

死亡。其余6人生命体征平稳。

经警方调查查明:昨晚20时12分,杨曙忠驾驶车牌为浙ja0333

的黑色宝马轿车在途经人民路县电信局门口路段时,与前面一辆别

克轿车发生追尾,将别克轿车往左前方挤撞,致使别克轿车与对面

驶来的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接着宝马车又撞上前方一辆两轮电动车,致驾驶人受伤。宝马车继续前冲,驶到眠牛

山路路口时又撞上第二辆两轮电动车,致车上2名人员受伤。宝马

车继续前行,在农业银行三门支行南山路营业点撞上第三辆两轮电

动车,致电动车后侧轻微刮擦。之后,宝马车继续往前冲出10多米后,先后撞上一辆黄包车、第四辆两轮电动车和一辆面包车,致使

黄包车夫杨某、乘客梅某以及两轮电动车驾驶人周某死亡,造成面

包车侧翻、车上3人受伤。宝马车撞上右侧的人行道台阶后停了下来。

整个事故现场约193米,杨曙忠驾驶的宝马轿车共撞上机动车2辆,电动车5辆,黄包车1辆。造成4人死亡,6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警方在第一时间控制住肇事司机杨曙忠,将其带至海

游派出所审讯,抽取血液样本,送台州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检测。

经查,杨曙忠,男,1962年7月26日出生,三门华丽医药化工有

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为台州市人大代表、三门县人大代表、

三门县人大常委会常委。经检测,事发当夜肇事司机杨曙忠血液酒

精含量为3.3mg/ml,属醉酒驾驶。

肇事司机杨曙忠醉酒驾车,在与第一辆车发生碰撞后,没有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最终造成人员4死6伤和车辆多辆

损坏的交通事故,其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

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涉嫌以其它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门

县公安局已于4月5日晚对此案予以立案侦查。鉴于杨曙忠系台州

市和三门县人大代表,台州市公安局和三门公安局分别向市、县两

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对犯罪嫌疑人杨曙忠采取刑事

强制措施许可的报告。

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市委

副书记、市长吴蔚荣就事故处臵工作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市县

两级全力救治伤员,依法、从快、公正对事故进行处理。台州市委

常委、公安局长陈棉权第一时间率有关人员赶赴三门,指挥事故处

理工作。三门县委书记李浩,县委副书记、县长董服标等主要县领

导及时赶赴医院探望伤员,慰问死伤人员家属,并启动重特大交通

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4〃5?交通事故处臵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

导牵头,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开展工作。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处理中。

范文(二)理县7.13交通事故新闻通稿

13日中午13点45分,一辆从成都至青海的客车(车牌号:青

f01610)在途经国道317线理县夹壁乡猛古桥附近时,因躲避飞石,侧翻于路坎下,造成2人死亡,其中一人当场死亡,1人在施救过程中死亡

事故发生后,理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

事故救援、现场勘查、秩序维护等工作。途经此地的州政协杨克宁

主席在现场参与指挥救援。县委书记蔡清礼、县长依当措带领卫生、公安、消防、交警、安监等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会同米亚罗镇、夹壁乡人民政府及当地群众开展应急救援,全力抢救车内人员。理

县人民医院已组织最精干的力量,就地进行施

救工作,同时对伤情较重人员速送就近医院施救;县交警部门实行

临时交通管制,维护现场秩序。目前施救、事故调查等工作正有序

进行。

经初步核查,车内载有48人(准载49人)。现已将受伤人员转送

医院积极救治。

事故相关后续情况我县将及时续报。(陈科徐建云)

二、安全生产

范文(一)绿坝水库填土滑坡事故新闻通稿

7 月 29 日晚,吴工县绿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发生新填坝前坡粘土

斜墙大面积滑坡事故。事故发生后,吴工县迅速与总承包单位——

xx 水利电力设计勘测设计研究院一起,共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臵。目前,事故基本稳定,未造成人员伤亡,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吴工县绿坝水库位于吴工县麻山河上游新利镇绿坝村,距吴工县城29km。该水库兴建于 1956 年,1962 年 12 月建成投入运行。

据了解,绿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批准立项,工程总投资 6678 万元,于去年 9 月 24 日动工,设计总工期为 16

个月。该工程为我省水利工程总承包试点项目,总承包单位为 xx 省

水利电力设计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为省水利电力设计勘测设

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 xx 工程监理咨

询公司,施工单位为省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除险加固工程

中大坝加固工程主要是坝前坡建粘土斜墙。在完成围堰导流及清基后,粘土斜墙于今年 1 月 10 日起从高程 315.0m 开始填筑,至 3

月 20 日填筑高程达到 436.6m。7 月 29 日 23 时 48 分,大坝粘土

斜墙填筑左坝段发生大面积滑坡。滑坡长度约 280m,宽约 25m,

下滑高度接近 3m,填土仓面出现一条较大的纵向裂缝,已完成的

混凝土护坡整体下滑,局部开裂,混凝土护坡底部及基坑槽内填土

明显隆起。

事故发生后,吴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

赶赴现场勘察,并召集专题会议,成立了现场处臵组、综合协调组、事故跟踪调查协调组和应急抢险预备队等工作组,全力做好滑坡事

故应急处臵工作,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目前,该县已撤离事故现

场内的所有人员和机械设备,在事故现场设立了警示标志,封锁进

入现场的施工道路,同时与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一

起沟通联系,争取上级技术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工程处

理方案,尽快上报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县水务、县三防等相关职

能部门及相关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也正严格执行工

程建设应急预案,落实措施。

范文(二)楚雄市开发区6.09爆炸事件新闻通稿

2014年6月9日凌晨2:30许,云南省楚雄市开发区紫云

【篇二:媒体应如何报道案件】

媒体应如何报道案件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彬教

记者:刘教授,您认为目前传媒在报道案件中存在哪些问题?

刘彬:传媒报道案件,是新闻自由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现。传媒的

报道并不意味着传媒总是正确的,在主观上也不能要求它必然促进

司法公正,当然不适当的传媒报道也会形成负面社会影响,传媒在

报道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

一是超越司法程序抢先作出定性报道。比如,2000年1月17日浙

江金华发生了一起儿子残杀母亲的“家庭暴力案”,这起凶杀案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震惊,全国有近百家新闻媒体对此案进行了报道。但

这场报道从开始到结束,许多媒体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

的作用,在法院还没有审理此案前,媒体就认定是犯罪嫌疑人杀害

了母亲,同时还把当事人的姓名、就读学校、母亲的姓名等个人资

料全部公之于众,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有关的法

律法规,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应当纠正;二是煽情性的热炒。近几

年来,有些记者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不顾大局,故意炒作,造

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三是显失公正平衡的报道。形成显失公正平衡

报道的原因很复杂,有记者本身的因素,有媒体自身的原因,也有

来自外界的干扰。来自记者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图省事、走捷径、走

过场、缺乏识辨能力,或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或者溜须拍马、

丧失气节,还有一种情况是记者急功好利,追求“轰动效应”,只抓

一点、不及其余,结果哗众取宠,显失公平。

案件报道中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刘彬:关于媒体报道案件的时机,我认为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从案

发到结案都可以进行报道,不存在什么时段可以报道、什么时段不

可以报道的问题,关键在于怎样进行报道,报道中应把握哪些原则。传媒要养成尊重司法权威的习惯,司法要对传媒持宽容的态度,因

为传媒与司法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正义与公正。

记者:对于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以“不公开报道”为原则,但是

否所有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均不得报道?

刘彬:比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律禁止披露犯罪者的身份,却未禁止披露案情。况且此类案情公开披露,对社会有一定的教育、警示意义。胡平仁认为,报道“不公开审理”案件的理由和应遵循的原则是:一、依照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其判决也应当公开进行,因此对不公开审理案件的判决结果可以报道;二、报道判决结果就可能涉及案情,因此案情并非不能报道,而是“不宜详细报道”;三、报道案情的内容应当以判决书披露的内容为限。

记者:在新闻界和司法界都有人认为,有些案件的报道需要经过司法部门的同意,您怎样认为?

刘彬:新闻界持此观点的人士可能基于怕影响司法、怕承担责任等考虑,司法界持此观点的人士可能出于维护司法独立、免受负面影响等考虑,我认为不管基于何种考虑,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首先,新闻是自由的,媒体是独立的。宪法在保护司法独立的同时也保护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一个民主与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其次,如果媒体报道或监督司法需要经过司法部门的同意,那么媒体报道或监督行政是否也要经过行政部门的同意?媒体报道或监督社会其它行业的丑恶现象或违法犯罪行为是否也要经过这些行业的同意?如果媒体

的报道或监督都需要经过报道或监督对象的同意,那么媒体还算独立的吗?新闻还是自由的吗?第三,媒体独立自有媒体的规矩,新闻自由也有新闻的章法,媒体报道或监督司法应当按照媒体的规矩和新闻的章法来,而不是要经过司法部门的同意。

记者:有人认为,案件在审判过程中,传媒可以进行报道;但法院裁判作出后,传媒只可以对案件展开讨论,不能评判裁判不公正,不能对法院及其裁判进行抨击,否则就会有藐视法庭之嫌,您是否同意?

刘彬:这种观点也值得商榷。媒体不对法院及其裁判进行抨击是正确的,但说“不能评判裁判不公正”就不妥了,于情、于理、于法都讲不通,在法、理、情等方面都找不到依据。新闻舆论监督就是要监督司法活动的“不公正”,如果你判的不公正我也不能评说,何谈舆论监督?再说既然在“法院裁判作出后”传媒“可以对案件展开讨论”,那么就肯定要涉及案件裁判公正与否的问题,否则“讨论”还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培根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如果传媒对这些已经终审的冤假错案判决也不能评论,那么传媒还去监督司法什么呢?而事实告诉我们的是:许

多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得益于媒体的评论与呼吁。记者:如果允许

新闻舆论对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司法审判予以评论,会影响司法机关

的权威和形象吗?

刘彬:这种担忧是善良的,但却是多余的。魏永征先生曾针对某地

方高级人民法院“不得作出与法院判决相反的评论”的规定,写了一

篇题为《不准发表“与判决相反评论”的规定不攻自破》的文章,他说:“真正的铁案是怎么也翻不了的,而被几篇相反的评论就搞翻了

的案子肯定是站不住脚的错案,除了对某些乌纱帽可能有所不便外,还能有什么危害呢?”我非常赞同魏先生的观点。媒体对于司法活动

的评论有时可能失之偏颇,但我认为只要评论是善意的和建设性的,而不是恶意的和攻击性的,那么它对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形象就不会

产生多少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新闻舆论对司法审判善意和建设

性的评论,对于司法实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于司法公正是具有

促进作用的。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形象是建立在公正执法的基础之上,新闻媒体要维护,社会各界要维护,但是更要靠司法人员自己来维护。

案件报道应当把握的一些原则

记者:您认为,媒体在案件的报道上应当把握哪些原则?

刘彬:一是要选择典型案例,社会上每天都可能发生许多案件,不

是所有的案件都要进行报道,也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进行报道,

报什么,不报什么,作为记者和媒体都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只有

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案

【篇三: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

研究】

浅析新闻报道失实现象

——新闻相关失实报道案例研究

[摘要]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从事新闻工作

必须坚持的要求和准则。但是,自从事新闻工作之后,就产生并一

直存在着新闻失实的现象,就像毒瘤一样顽劣的存在着,并破坏着

新闻的可信度。通过对我国新闻界的研究,我们发现新闻报道失实

的现象对各大新闻媒体的信服度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古今中外

存在着很多新闻失实的报道,无论什么类型的失实新闻报道对社会

都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破坏作用,甚至还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灾难性的

影响。在我国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很多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

在我国并没有收到合理的处罚和责任追究,所以新闻报道失实的现

象还在不断地发生。这主要说明,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足够地重视对

新闻报道失实的产生原因及后果的分析与重视。

本研究主要是以我国的新闻媒体届发生的一些失实的新闻报道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我国近几年来的历史和社会的重大变迁,我

们对新闻失实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界定,分析了新闻失实

的状态,研究了新闻失实产生的原因,并且分析了新闻失实将会产

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最后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和自己的研究提出了

解决新闻失实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后果;对策

on the news report false consequences

[abstract]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ews reporting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news work, and the criterion is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must adhere to requirements. however, since engaged in the news work, produced and there has been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news, like cancer or exist, and undermines the credibility of new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s of our country, we found the news untrue phenomena on the major news media credibility has formed a serious threat. our country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 there are a lot of false news reports, no matter what type of false news reports can destroy the very bad social impact, or even disastrous to people.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so a lot of news reports inaccurate phenomenon in our country and has not received for reasonable 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 so the news report was inaccurate phenomenon happens from time

to time. this mainly shows,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has not been enough attention to reports analysis and attention to fals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news.

[keywords]news reports;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cause; consequence; countermeasures

目录

[摘

要] ...................................................................................................... .. (i)

[关键

词] ...................................................................................................... (i)

[abstract] .......................................................................................... .. (ii)

[keywords] ........................................................................................ .............................................. ii 引

言 ....................................................................................................... ...................................... - 1 -

一、新闻真实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要

求 .................................................................................. - 1 -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界

定 .......................................................................................... - 1 -(二)新闻真实性的要

求 .................................................................................................. - 1 -

1.概括事况要真

实 ...................................................................................................... - 1 -

2.陈述情节要属

实 ...................................................................................................... - 1 -

3.要准确地阐释事

实 .................................................................................................. - 2 -

二、新闻失实的有关表

现 ....................................................................................................... ... - 2 -

(一)无中说有,引起关

注 .............................................................................................. - 2 -(二)有中说无,故意隐瞒事

实 ...................................................................................... - 2 -(三)对新闻事实进行过分的夸

大 .................................................................................. - 3 -

(四)随意添枝加

叶 ....................................................................................................... ... - 3 -

(五)偷换内容,随意发

挥 .............................................................................................. - 3 -(六)原因与结果不匹

配 .................................................................................................. - 4 -

三、新闻失实相关案

例 ....................................................................................................... ....... - 4 -

四、新闻失实的原因分

析 ....................................................................................................... ... - 4 -

(一)一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作

风 ...................................................................................... - 4 -(二)对新闻工作者的训练程度不够,没有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 - 5 -

(三)管理不规范,不遵守法规,选择的人员不合

适 .................................................. - 5 -

(四)一味追求新闻的可读性和发布率,故意添加或删除文章造成教育失实 ............ - 5 -

(五)为了快速完成工作不经过实际调查就报

道 .......................................................... - 5 -

(六)想通过新闻媒体来制造假象,遮蔽自己的违法行为,欺世盗名 ...................... - 6 -

(七)不能把握好事件的现象与本

质 .............................................................................. - 6 -

(八)为了自己的某些主观的愿望而去报到失实的新闻内

容 ...................................... - 6 -

(九)新闻工作人员的作风不正,没有辩证的思考问

题 .............................................. - 6 -

(十)有些记者从事“有偿新闻”的报

道 ...................................................................... - 7 - (十一)由于

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绝对化而导致新闻失

实 .......................................... - 7 - (十二)对那些失实报道的新闻处罚力度不够 .............................................................. - 7 - (十三)对一些新闻报道的审查把关力度不

够 .............................................................. - 7 - (十四)受利益的影响,处理不好社会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 - 8 -五、新闻失实的后果及危

害 ...................................................................................................... - 8 -

五、治理新闻失实的对

策 ....................................................................................................... ... - 8 -

(一)进一步对新闻报道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进行奖真罚

假 .......................... - 8 -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

识 .............................................................................................. - 9 -(三)对新闻事业要有深刻认识和高度重

视 .................................................................. - 9 -

1.可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

习 ...................................................... - 9 -

2.加强对新闻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

养 ...................... - 9 -

3.能够让那些新闻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进行实地采访再报

道 .................................. - 9 - 结

论 ....................................................................................................... ...................................... - 9 - 参考文献........................................................................................................ ............................ - 10 - 致谢

语 ....................................................................................................... ................................ - 10 -

引言

无论在哪个国家,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寻找并且报道真实的新闻,新

闻工作者必须把事实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但是,在我国可以发现,自从新闻工作出现以后,一直就存在着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而且

我国没有采取合适的制止措施,使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一、新闻真实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要求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界定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个被报道的

时间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即在进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

种新闻构成材料1都要经得起实际的考核和检验。具体一点讲是指,

新闻的本质属性是事实,真实的新闻一定程度上是在确认真实的事

实有存在,让人们意识到事物的真实存在性,新闻要和真实共存共灭,要让人们感受到新闻的本源,虽然新闻的摄录的过程不容易被

看到,但是人们可以深刻的了解它,人们可以通过识别了解到新闻

中存在的隐微。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人们体会到的新闻真

实性主要有:一是要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数字和事

件等进行准确全面的报道,而且要保证新闻的引语和各种背景文字

都有理有据,真实无误。二是指报道的新闻要全面准确。所以,最

终我们对新闻真实性的定义是:在新闻中不仅有某几个具体的时间

符合真实情况,而且要准确的反映所以事件的真相。

(二)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1.概括事况要真实

新闻记者在概述事件时一定要与事实一致,要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体

的事实真相,这就是能够真实的概括新闻的事况。新闻在对客观的

现实进行反映的时候,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使新闻能够最大限度的接

近采访对象的真实状况,要能够准确的反映客观的事实,力求做到

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真实的再现新闻事件的

发生,每一件新闻事件都要真实的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如果没有

真实的事实概述,就不能使观众正确地了解事实的真相。

2.陈述情节要属实

在研究新闻的真实情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各个事实的细节情况,要正确的反映事实进展的全过程,真实的反映新闻发生的细节,新闻工作者要通过生动的介绍来展现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要保证新闻的真实的情境。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专门的只是的技能,在对各种新闻细节信息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要真实恰当,准确有效。例如一些记者要采访1 主要指:发生新闻的主角、、事情、、

时间、地点和原因。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第一节实事求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 ●第一,一切新闻报道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它们的真假优劣无不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 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唯心论者强调:新闻是“性质”本身。“时宜性”、“公告性”、“趣味性”。 ●捏造事实:把有说成无,把无说成有,凭空虚构。 ●玩弄事实:不按事物本来面目进行报道,或夸大,或缩小。 ●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而且还要能动地指导实际;不仅 ●要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外部状况,而且还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本 ●质;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个别方面,而且还要正确地反映事实的总和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揭示事实的真相和客观世界的真相。 ●新闻真实包含双重含义:总体真实、具体真实 ●具体真实: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 ●总体真实:指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 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1985年6月27日上海造漆厂特大火灾 ●上海电视台14条新闻:第一部分是反映灭火的,13条。第二部分是分析起火原 因的,只有1条。 ●三、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切 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事实真相;必须讲真话,讲真理,有识别真伪的能力,敢于为真理而斗争。 ●列宁:绝不要撒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 ●毛泽东: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 学态度。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 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 ●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 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我们认为,真实性含义的基本之点就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 合。包括三个方面要求: ●第一,新闻事实完全真实 ●首先,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要真实无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结果、思想、言语、行动、引用材 料以及一切细节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误,不能“合理想象”,更不能向壁虚构。 ●其次,新闻报道的概括事实必须真实。 ●第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和这类事实的总体要完全一致。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咋》: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 和玩弄事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 一、灾准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 由于灾难性事件对企业、对社会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与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一样,对付灾难性的事件也需采取“3E”对策、实施对其的预防均控制。但由于大多数灾难忙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及企业控制范围之外的意外事件,均为不可预防的,因而与控制事故手段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对灾难性事件的控制手段应以控制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及灾难 性事件发生后拯救生命和抢救财产的手段为主,即应急措施与计划。而是事实表明,许多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之所以造成重大损失,事件发生后应急措施不合理或应急计划不完善是最关键的原因。因而可以说,预防灾难性事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对于灾难性事件,除在设备、设施及建筑物设计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外,最主要的工作应为应对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保证企业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恢复生产或转入新的发展轨道,而应急计划的制订反实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在灾难性事件应急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应急计划制订中必要的步骤,应急计划中应有的内容及灾难性事件预防与控制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 二、灾准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其所可能面对的灾难性事件是有所不同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因地区而异,各类重大事故则因企业的性质及所在环境而异。因而,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必要应对所有的灾难性事件。如座落在地势较高地区的企业一般无须考虑防洪;但有些灾难性事 第 2 页共 8 页

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

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 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根据《xxxx发电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在公司统一领导下,由综管部负责组织协调,会同责任主体部门共同提出新闻发布及报道意见,并报请公司领导同意后统一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要恪守尊重新闻规律和遵守宣传纪律的一致性,坚持有利于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广大员工根本利益,有利于企业稳定和谐,有利于时间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到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舆论,注重宣传效果。 二、分级响应与报道流程 1、成立组织机构。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成立“xxxx发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新闻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式,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人员责任,分析形势及内外舆情,统一指导新闻发布工作。并酌情成立新闻发布、信息监控、综合协调等小组。 新闻发布组:由责任主体部门、生产安全部和综管部组成,受领导小组委托,执行新闻发布方案,拟定新闻发布内容,组织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信息监控组:由责任主体部门、综管部及信息中心、生

产安全部等有关单位组成,负责对媒体、互联网有关事件报道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重要信息及时上报。组织对互联网的舆论引导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综合协调组:由责任主体部门、综管部及信息中心、生产安全部和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上级主管部门组成,负责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的运转,情报信息的上报及通报,受理记者的采访申请及报道管理等工作。 2、分级对应启动。一般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由综管部负责,按照公司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统一口径进行报道;较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部门不得擅自进行公开报道,由领导小组报经总办会批准后发布新闻通稿。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经总办会,并报请总公司批准后发布新闻通稿。 2、各部门第一负责人作为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配合处置事件的各级新闻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为新闻单位正常采访给予支持,对新闻稿件涉及的事实及时进行认真审核,并会同综管部及时、准确地组织和开展采访报道工作。 4、处置事件的责任主体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规定。外部新闻媒体出现导向偏差,不实报道或歪曲性报道,甚至引发突发公共新闻事件,责任主体部门及综管部要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报应急指挥中心或公司领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比较

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比较 新闻学一班张浩田411051摘要: 东西方新闻价值中总是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包括: 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等,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新闻界认识比较一致,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灾难新闻都很受关注。 探析东西方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的借鉴。 关键词: 灾难性报道新闻比较差异所谓灾难性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害,是指由于瞬间爆发的、不可控制和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超越本地区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现象。 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 自然性灾难。 所谓自然性灾害,是指自然变异超过一定强度,对人口和经济造成损失的事件。 自然性灾难主要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前者如地震、塌方、雪崩、地裂缝、火山喷发等,后者如淫雨、干旱、冷冻、等。 两者的关系密切,常常互为因果。 例如2003年伊朗发生的大地震,两万多人死亡,全世界的媒体都迅速地给以报道。 社会性灾难。

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者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故,如汽车相撞、火车脱轨、飞机失事、游轮翻沉、房屋倒塌、火灾、工矿伤亡等,都无谓地造成生灵涂炭,是人类文明的损失。 特别是那些重大事故,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得核电站事故、俄罗斯核潜艇沉没、“ 9。 11”恐怖事件,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等都震惊世界,引起全球关注。 我国新闻传媒长期以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团结稳定鼓劲”的导向原则,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舞和激励人们斗志和信心的新闻题材,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新闻事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媒体部门观念变更以及受众需要的推动,灾难新闻开始较多地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视野中,并开始向以“事”为本位、追求信息层面意义的价值取向转变。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有关灾难事件的报道大体有两类称呼: 灾害新闻或灾害报道;灾祸新闻或灾祸报道。 此外,鉴于黑色作为不幸、悲哀或死亡的象征意义,所以,也有人把灾难新闻形象性地称为“黑色新闻”。 然而,在西方新闻学的术语中,没有相对应的“DisasterNews”一词。 这恐怕跟西方的新闻观念有关,因为在他们的新闻定义里,灾难本身就意味着是新闻。 因此,也就没有单独的“灾难新闻”的概念。 但是,东西方新闻价值中总是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包括: 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等,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新闻界认识比较一致,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灾难新闻都很受关注。

群体性事件中的新闻报道

群体性事件中的新闻报道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进入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降低了社会稳定性以及和谐性。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新闻媒体担当着重要角色。在促使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方面,以新闻传媒的角度分析,应采取怎样的报道,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媒体传播 一、群体性事件概念以及特点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具有某些共同利益的群体,在利益受到损害或者不能得到满足时,采取非理性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一定社会危害的五人以上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采取集会、游行、集体上访、集体罢课、集体罢市、集体罢工,集体围攻冲击党政机关、重点建设工程和其他要害部位,集体阻断交通,集体械斗甚至集体采取打、砸、烧、杀、抢等方式,以求解决问题。在事件的发展中,有无直接利益冲突者不断参与或卷入到事件里。 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l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 特点 (一)群体性事件是利益之争不是权力之争。是人民内部矛盾,事件参与人员的规则意识大于权利意识,反应性大于进取性,目标的合法性与行为的非法性共存。(二)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农民以基层政府和公职人员为主要抗争对象;工人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要抗争对象。事件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 (三)涉及的行业以及部门增多。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各种矛盾交错复杂,处置难度加大。 (四)偶然事件引起,没有个人上访、行政诉讼等征兆,突发性极强;迅速演变升级为冲突,对抗激烈,社会破坏力强,群体暴力和群体泄愤。有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五)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引发事件并无直接利益冲突,主要是借题发挥发泄以表达对社会不公正、公职人员腐败等现象的不满。 (六)不真实或虚假消息的传播导致事件扩大。这些消息或新闻激起民愤和参与人员的愤怒使事态扩大;这些消息主要通过口头、短信和网络帖子的传播。 二、与时代脱节的惯性报道思维 “群体性事件”这五个字本身是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中性词语,它排除了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反革命”的主观臆断,但是在“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政府官员和新闻媒体依然使用老一套的思维和语境定势,为“群体性事件”定性,报道口径都是“由少数不法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引发的。”

灾难性新闻采访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7223850.html, 灾难性新闻采访的几点思考 作者:谢彬 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07期 【摘要】灾难性新闻采访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应注意遵守新闻的操守、职业道德,要尽可能的给予遇难者及家庭宽广的人文关怀,真实客观公正地将灾情反映给各级党委政府,告诉给广大的受众。 【关键词】灾难性新闻采访 目前,灾难性新闻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各家媒体,随着环境的逐步宽松,类似的报道可能会越来越多。作为媒体,特别是党和政府喉舌的各级党报党刊理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然而,由于灾难性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新闻,往往现场惨烈、伤亡严重、影响广泛。尤其是作为新闻主体的“人”,在灾难性新闻中处于“非常态”的情形,如受伤、死亡、悲痛、绝望等等。而这种“非常态”的表象常常是人们不愿意示人的,媒体对当事人“非常态”情形的公开展示,有可能会使当事人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因此,媒体记者在灾难新闻报道中面对“报道,还是不报道”、“先报道,还是先救人”、“以人为本,还是以新闻为本”等选择时,该如何把握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灾难新闻采访和报道中违背职业准则现象 也许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件事:上海《新闻晚报》记者李宁源采访在阿富汗被恐怖分子打死的一民工家属时,该民工的家人为了不让88岁的老太太因获悉儿子去世的噩耗而发生意外,拒绝记者采访。记者退出后,村委会负责人陪同当地领导和一群记者浩浩荡荡来到该家,硬是冲进家门。领导在老太太的极度悲痛中完成了“亲切慰问”,随行的记者抓拍到了具有震撼力的痛苦镜头和画面。①在这场“采访,还是不采访”的选择中,李宁源失去了一次新闻报道的机会,却坚守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与其相比,硬冲入罹难者家中的记者无异于一群野蛮的掠夺者,在“深挖”到了自己想要的素材后扬长而去,留给罹难者家属是永远的痛楚。 此外,无视被采访对象的感受,为了追求最佳效果,人为地摆拍和导演,诱导当事人回忆伤心往事、陈述痛心的遇难经过等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曾经在采访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初级中学3名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到河边洗手,一名学生不幸滑入河中,另外两人施救也被带入河里,结果3人先后遇难。事情发生后,学校和当地党委、政府立即组织救援。新闻单位事后获悉这条新闻,纷纷前往该学校采访,为了表现当时的抢救场面和另外两名学生的救人义举,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如果说灾难新闻报道在满足受众知情权、实现舆论监督权的时候是把灾难性事件作为客体来看待的话,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还存在着一个如何对待灾难性事件的主体即灾难的亲历者或受害者亲属的问题。于是,这里可能就要涉及到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伦理学、新闻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又都归属于“人文主义关怀”的大旗之下。因此,本文着重就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主义关怀这一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灾难新闻与人文主义关怀 在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史上,由于传统的灾难报道观念的束缚,我国新闻传媒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往往存在着“三多三少”的倾向,即多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多报道领导,少报道群众;多关注群体,少关注个体。这种倾向在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可以得到具体而生动的印证。新闻中虽然也看到了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但这种关怀是一种政治关怀和物质关怀,缺少的却是人文主义关怀。 什么是人文主义关怀呢?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人文主义的范畴与内涵随着时代、地域而不断发展,但始终坚持“两个核心”不变。这“两个核心”就是,一是人文主义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二是人文主义尊重人的尊严;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有价值、有权利的,无论弱者、强者。因此,在西方大众传媒大量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尤其是灾难新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解读主要围绕这两层含义进行。①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文主义关怀”逐渐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在传播过程中,新闻传媒所倡导的一般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倡导社会公正与平等,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同时,“人文主义关怀”还不忘对“人”这一主体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报道方式,具有人情味,充满感情地关注着被报道者的遭遇和命运。 灾难性事件(感性世界)带给人的情感情绪反映 心理世界的是悲痛、颓丧、焦虑、不安、恐慌等,但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拷贝世界)却可以转变受众的这些消极不良的情感和情绪,使悲痛得到安慰,颓丧得到振奋,焦虑得到舒缓,不安得到平静,恐慌得到理智,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良性的言与行。②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处理恰当的灾难新闻”,实际上就是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的灾难新闻。因为“人文主义关怀”所强调的正是人的精神层面、心理层面。因此,作为灾难性事件载体的灾难新闻,其报道方法不仅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还关系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 人文主义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表现 人文主义关怀被人们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因此,灾难新闻除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地、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新闻记者还应力求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状,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无私与智慧等人性的光辉。考察近十年来国内外灾难新闻的报道实践,笔者发现,人文主义关怀精神一直渗透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之中,并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真实性的重大意义

新闻真实性的重大意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在“新闻”的定义上不尽一致,但是所有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事实”二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像和臆造,那么,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引导能力、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保证。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舆论导向。真实是导向的基本前提,离开真实,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的。建立在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导向,必然是错误的导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不但不能起到引导人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误导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新闻媒体还承担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民意表达的责任,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的是正确的参考,虚假不实的信息提供的是错误的参考。在准确传播真实信息这一基本功能上,新闻媒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决定着媒体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一个没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也很难有影响力和引导力。新闻报道是否真实,直接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不懈追求,是赢得公信力和尊重的基础。那些得到受众欢迎的媒体,都是因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在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报道中提高了知名度,赢得受众信任,树立了权威性,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公元前21世纪,启继承父亲禹的皇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汤建立商朝,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四年之战 丝绸之路:汉武帝两次差使张骞出使西域 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期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称帝:690 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吐蕃) 陈桥兵变:北宋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定都东京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红军起义:朱元璋(’明太祖)应天称帝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为了巩固清朝统治 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南京就职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1922年中国二大召开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标志全面爆发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5.8.15 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 1946. 内战爆发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 外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 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杰斐逊《独立宣言》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并建立联邦政府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巴黎人民-----巴士底狱 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谋杀事件德国投降,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袭击波兰德国投降标志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标志大战结束 联合国的建立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宪章》

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

浅析新闻媒体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把握 摘要:灾难性事件是指那些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作为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公众关心的新闻,特别是公众关心的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是职责所在、是追求所向,能否发出最快的最能打动人的新闻,既是对媒体实力的一大考验,也是对记者和媒体最具挑战性的要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应注意和防止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把人文主义关怀精神渗透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之中,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关键词:新闻媒体;灾难性新闻;受众;以人为本 引言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难以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正文 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

新闻写作练习题有答案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 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 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 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 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 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 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 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11、新闻背景 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

灾难新闻报道问题和案例

1、不尊重公众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公民有知悉、获取社会资讯及公共信息的权利和自由。 表现:许多媒体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事故,出于种种考虑,选择了沉默或者回避,比如政府干预,没有对灾难事故予以或者迅速作出反应,媒体的这种“失语”现象是不尊重公众知情权的表现。媒体的“失语”现象在SARS事件中尤为典型。 案例:2003年,在SARS传播的初期,我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无一例外的集体性“失语”。2003年2月初的广州,尽管从2002年的11月起,非典就开始在广州周边的城市流行,抢购板蓝根、食醋报道在广东、内地流传,但主流媒体一直没有给予正面报道。当广州市内大规模传言四起的时候,主流媒体依旧保持了不应有的沉默。3月间,广东一家报纸有关“非典”的报道被认为不合时宜。直到广州市召开了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后,媒介才‘开始较为系统、正面地回应大规模的传言,并对SARS病毒的流行情况进行报道。3月26日,新华社称北京输入性非典型肺炎得到有效控制—这是首次有关北京“非典”的官方报道,而北京当地媒体依然保持沉默。4月3日,举行的首次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打破了传媒集体失语的状态,专题、专版纷纷上马。’2008年的南方雪灾的报道前期,媒体对信息披露滞后,轻描淡写的报道导致灾情未得到充分反映,影响救灾工作的进行。 .2、灾难新闻报道缺乏科学性 表现:陕西宝鸡出现的神婆“作法”、“避邪”防“非典”:香港庙宇因SARS来袭,香火格外兴盛;在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传言一位过世多年的高僧托梦:黑糯米煮水饮下可抗SARS,一时坊间所存黑糯米被抢购一空,狮城米贵,诸如此类屡屡发生。而某些媒体对谣言、错误的防制措施不加批判反津津乐道. 3、灾难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灾难报道体现人文关怀,要求媒体关注灾难中的人以及人的生存状况,在直面悲剧的同时,从人性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生命,以及灾难中的人的行为、困境及精神状态。 (1)掠夺式采访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在新闻学原理的小组展示课上,我们选取了近期的热点事件——“八毛门”进行了分析研究。一个出生仅2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深圳新闻网的记者傅大伟首先报道了这一事件,由于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也有记者为了探求事实真相进行了深入的追踪调查,发现这八毛钱的开塞露仅仅只是解决暂时性的问题,无论如何婴儿都得接受手术从根本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这篇《医院要动十万元手术,最终八毛钱治愈》的报道相继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舆论对医院的骂声一片,究其原因全部来自于‘八毛钱’和‘十万元’这一巨大差距的噱头。就新闻本身来说,涉及患者与医生为主体这一医患主题的新闻就容易引起舆论的讨论,虽然,不得不说当今中国医疗制度不够完善,医疗领域环境恶劣,其中固然有部分医生缺乏职业操守的因素,但与庞大的医疗队伍相比毕竟是少数,虽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医患关系中,医生与医院是站在绝对强势的地位上,但不能利用这一敏感话题作为噱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只求其点击量发行量。 在傅大伟记者的本篇报道中,没有涉及任何专家或者医生的观点,仅仅凭借学过一点医的患儿父亲的一面之词与八毛钱十万元价格的悬殊进行报道,甚至引伸出医生利用手术拿提成等无客观事实根据文字。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只是才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并深入调查。 傅大伟记者这篇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造成的后果,不仅仅只是给这家深圳儿童医院的名誉带来损失,也让许多患儿家长对医院产生怀疑拒绝接受治疗而导致患儿的性命堪忧。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力,也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更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表现于执笔者的思想、立场和依据真实所作出的正确判断的与否。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实际采访,了解真正事实,成为客观事实转化成新闻进而传播给大众的中介。客观全面的公开信息,这才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新闻媒体是面向大众的,新闻缺乏真实,坑害的是整个社会。 很多媒体都在追求“独家报道”,为了吸引受众,博取点击率或关注度,采取断章取义,报道偏颇或是失实,认为媒体有了“独家”就有了立足之本,实则不然,仅仅为了抓住新闻敏感性而用这种缺乏客观依据,背离事实的新闻寻求立足之本,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可信度与公信力。在本次“八毛门”事件中,傅大伟记者以及其他对此事进行报道的媒体,其初衷也许是想进行这种舆论监督,能够使在医患关系中的一些黑暗问题得以曝光,然后促进这类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但是它的前提是我们对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了解,医学毕竟是个专业领域,没有权威机构或专家进行鉴定之前,媒体报道不应该妄下结论而误导舆论。 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真实反映新闻事件,全面反映各方面的声音,是传媒提供新闻报道的基本职业道德。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守住这一职业道德底线。把握新闻的真实性,肩负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新闻102班晏璟瑜

中共历史重大事件

一、中共成立重大会议 1、“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参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列席了会议。 “一大”内容 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目标是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了党的中原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 2、中共“二大”召开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基础:认识 a.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②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共“三大” 主要内容 ?召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主要内容: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八七会议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②内容: 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工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b.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 ?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遵义会议 ?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通用版) 一、灾准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 由于灾难性事件对企业、对社会所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与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一样,对付灾难性的事件也需采取“3E”对策、实施对其的预防均控制。但由于大多数灾难忙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及企业控制范围之外的意外事件,均为不可预防的,因而与控制事故手段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对灾难性事件的控制手段应以控制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及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拯救生命和抢救财产的手段为主,即应急措施与计划。而是事实表明,许多重大的灾难性事件之所以造成重大损失,事件发生后应急措施不合理或应急计划不完善是最关键的原因。因而可以说,预防灾难性事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对于灾难性事件,除在设备、设施及建筑物设计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外,最主要的工作应为应对

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保证企业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能迅速恢复生产或转入新的发展轨道,而应急计划的制订反实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在灾难性事件应急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应急计划制订中必要的步骤,应急计划中应有的内容及灾难性事件预防与控制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 二、灾准性事件的类型及其应急计划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其所可能面对的灾难性事件是有所不同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因地区而异,各类重大事故则因企业的性质及所在环境而异。因而,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必要应对所有的灾难性事件。如座落在地势较高地区的企业一般无须考虑防洪;但有些灾难性事件则是均应考虑的,如火灾等。一般主要应考虑的灾难性事件的类型包括火灾、爆炸、洪水、朋风、龙卷风、地震、重大事故、化学事故、辐射、人为破坏等。对于不同的灾难性事件,在应急计划中应有不同的考虑。 三、制定应急计划的基本步骤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新闻真实性

浅谈新闻真实性 内容提要: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性要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的产物,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关。新闻的真实性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克服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障碍,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闻;真实;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既是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新闻界一直把新闻的真实性当作一个理论问题来看待,理论研究的文章大量出现,而且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然而,在众多专家学者对新闻真实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虚假新闻的大量出现并非由于新闻工作者不知道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忽视或者放弃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致出现了当前新闻真实性理论研究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理论层面的研究与新闻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因此,新闻真实性的研究不能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阐述的层面上,而应该转向关注理论研究如何指导实践,如何规范媒体工作等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上来。新闻界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一方面,在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中对学生进行新闻真实性教育,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专业精神;另一方面,在新闻媒体内部,建设和完善新闻工作制度,通过各种职业培训、奖惩的方式,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希望,有了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即将踏上这一工作岗位的学生,都能够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我国的新闻真实性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 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将众多问题表现出来,而“诚信”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词。无论是食品、药品需要用良心来生产,新闻报道也同样需要良心和诚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一旦失实,必定会给受众生活和社会带来大大小小的影响。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客观真实与新闻真实 (一)客观真实 所谓客观真实,就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过的事实。人类通过无穷尽时间和精力不断地探索真相,可以不断地接近客观真实。 客观报道就是客观真实的体现,而所谓“客观报道”,是指新闻报道要忠实于客观事实,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反映它和报道它,切忌将对客观事物的观点和意见与其相混同。客观报道原则之所以能历经百余年,至今依然被世界新闻界所认同和遵循,除了它作为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形式的独特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那种新闻理念和职业精神。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就意味着,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要坚守新闻传媒作为社会公共媒介的责任,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客观公正的向他们提供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事实信息。 新闻真实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为,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首先,新闻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条件,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真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灾难报道中记者的素质

灾难报道中记者的素质 灾难是人类生存所要面临的一种常态,一般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两类。灾难报道以灾难性事件为主要内容,具有突发生、震撼性、负面性、社会性等特正,故而一直是各个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社会舆论的中心。 众所周知,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他们的眼和笔(或者镜头),人们了解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除了记者必须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记者的心理素质对于整个采访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在灾难报道中情况复杂,这就要求记者要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专业素养,灾难报道中记者的素质尤为重要。 关键词:灾难报道;记者;素质 第一章灾难新闻概念及其新闻价值 1.1灾难报道 西方国家并没有“灾难新闻”这个概念,灾难其自身就是种新闻。美国学者杰克海敦认为“地震、灾害、战争、飞机失事……这些都是新闻,事故火灾可说是最基本的新闻。”灾难的英文是“Disaster”,相当于中文“灾难报道”的含义 我国新闻界对于“灾难新闻”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看法。张学军在《黑色新闻:悲剧意识的一个交汇点》一文中指出,凡是和天灾人祸有关的不幸事件都被称为“黑色新闻”。刘海贵先生《当代新闻采访》中,将灾害新闻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文灾害报道,另一种是灾害新闻报道1。在他看来,灾祸新闻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但从整体上可以将它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因此,在我国灾难报道是逐渐生成的一个概念。邓利平《“黑色新闻”——悲剧报道的美学魅力》中提到,战乱、灾祸、饥饿以及疾病都可以归结为“黑色新闻”。田炳信在《“白新闻”报道的禁戒线何时能突破》一文中,将“河道决堤、仓库爆炸以及森林大火”等报道定义为“白(色)新闻”。本文所研究的灾难报道,属于对灾难新闻事件全方位的报道,即对自然灾难和人为灾祸等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 1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25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