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港——一颗被遗忘的水乡明珠

荻港——一颗被遗忘的水乡明珠
荻港——一颗被遗忘的水乡明珠

荻港——一颗被遗忘的水乡明珠

四月八日新市老年自行车队一行十六人骑游荻港,荻港距湖州东南约10公里,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四面环水,河港纵横;青堂瓦舍,临河而建的荻港自古就有“苕溪渔隐”之称。东苕溪蜿蜒而过,在它的滋养下孕育了一处“南苕胜境”。走进荻港老街仿佛又回到XX古镇梦境之中。荻港是真正的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之乡,沿河而建逶迤连绵的靠街廊屋,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景观。在古村落的河道尽头连接着东苕溪(申嘉湖古运河);漫步荻港廊街,领略荻港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着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使人回味无穷。

“南苕胜境”始建于元末,兴成于乾嘉年代。清乾隆三十四年,里人朱南屏重建,四十三年,里人章适翰又续建。当年的南苕胜境建筑群,不仅有亭台楼阁,水池津梁,还有云怡堂、积川书塾等建筑物。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嘉庆皇帝钦赐“玉清赞化”匾额,和钦赐“警化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祠”额。南苕胜境更是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保存至今仍完好的放生池、五孔石梁桥、四面厅台基、吕纯阳像石碑及两棵古朴树,似乎还在诉说着那段厚重的历史,并勾勒出南苕胜境昔日的轮廓。世称八角池实为长方小抹角的放生池,东西长21.2米,南北宽17.5米,池中南北向架五孔石梁桥,桥长21米,宽1.55米,青石石栏,望柱6对。这种常见于唐宋时期寺庙的鱼沼飞梁建筑形式,一直沿用至清代的道观,四面厅台基长宽各14.5米,高0.6米,东西面施三级台阶,宽3.6米。练丹台遗址位于四面厅台基的东面,面积约为它的一半,二者之间置荷花池,实不多见。

有着重教崇文优良传统的章氏家族就在园林里设立

了私塾——积川书塾,“积川”二字取自荀子的“土积成山,水积成川”。以“积川”二字命名书塾,是希望培养出许多熟谙诗书的人才。章氏家族的后辈们比较争气,没有辜负先辈们的厚望。在清朝两百多年间,积川书塾出了50多位进士、100多名太学生、贡生、举人,在历史上曾名噪一时。走进荻港名人馆看看,里面都有详细介绍。最值得骄傲的是章氏第14代后裔章鸿钊,出生于荻港三瑞堂的章鸿钊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四光等一大批地质学上的著名人物都是他的学生。

章氏家族不仅出文人,也出武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国民党陆军中将章鸿春曾经当过骑兵旅长、军校校长和南京要塞司令。在经济领域,民族资本家章荣初是章氏家族的杰出代表。章荣初17岁开始到上海学做生意,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先后在上海、杭州、湖州、菱湖等地创办了近40家企业,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成为解放初期浙江省留在国内资产最多的民族资本家。章荣初致富不忘家乡,1946年在他的出生地菱湖镇成立了“菱湖建设协会”,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新菱湖,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黄炎培先生夸他“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愿为”。

章氏家族有骄子,也有逆子。最大的可能算是章氏家谱中记载的第16代子孙,时任北洋政府驻日本公使,“五·四”运动中曾被北京大学生痛打过的章宗祥。章宗祥受北洋政府指使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卖国行为不仅令国人愤慨,也令章氏家族蒙受了奇耻大辱。1919年5月,章氏家族开除了他的宗籍,查封了其家产,并将他驱逐出族。

章氏家族不仅有屈辱,也有骄傲。比如瑞典的王子罗伯特·章也是章氏家族的后代。罗伯特·章的祖父章祖申是1920年至1922年中国驻瑞典和挪威的公使,是中国最早的外交官之一。罗伯特·章是因为母亲改嫁给瑞典亲王斯格瓦德·贝纳多特而成为瑞典王子的。1998年4月,罗伯特·章携家人到荻港寻根访祖。荻港人热情地接待了王子一家,并应他的要求,将他和他儿子的名字载入了章氏族谱。

小小的荻港村落,因为还没有被商业化炒作,所以不收门票;当然,也很少有游人,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水乡明珠。

荻港渔庄占地面积605亩,已投资1.8亿元。园区内外有1000亩的淡水鱼养殖区,有200多亩果蔬基地。拥有员工300多人,餐位3000多个,床位350个,10多个大小会议室及各项配套设施。荻港渔庄立足乡村,以现代艺术为载体,目标是打造一座人间天堂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到荻港鱼庄游玩,看看风景拍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且不收门票,值得一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