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第29卷第1期2005年1月人口研究

Vol129,No11Januar y200529P opulation R esear ch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段成荣周福林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但是,有关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却一直模糊不清。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本文对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家庭类型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人口普查

=作者简介>段成荣,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周福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北京:100872

1背景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最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到2000年人口普查时,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1亿。

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流动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很多流出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人口结构的/3861990现象,也就是/留守家庭0问题(5人口研究6编辑部,2004)。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0、/留守妻子0,特别是/留守儿童0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留守儿童0,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以来,留守儿童就产生了。但作为一个面临突出问题而引起社会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在2002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后才引起了广泛的注意。5光明日报6在题为5农村/留守儿童0教育问题亟待解决6的报道中指出:/据有关资料显示,像安徽、河南、四川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打工的民工都在400万人左右0。/按照保守的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由母亲一人抚养的-单亲家庭.、由祖父母或亲戚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0(李陈续,2002)。200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5人民日报6、5光明日报6、5中国青年报6等多家全国性报刊更是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一经提出,很快就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5月31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0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随着大量农民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随之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注这一问题,教育部将加大研究力度,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共同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然而,对于引起了政府乃至全社会如此高度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迄今,学术界还没有开展过系统规范的研究,从而导致对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的/模糊不清0。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研究方法上讲,现有有关留守儿童的信息主要来自媒体的新闻报道资料。这些媒体资料基本上是以/典型0个案为依据,它们除了因为其/典型性0能吸引人们的关心和重视之外,却无法从整体上告诉人们我国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

30人口研究29卷

当然,研究部门也已经开始对/留守儿童0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但根据能够收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到,业已开展过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基本上是比较随意的/抽样调查0(李庆丰,2002;林宏, 2003;王星、周洋,2004)。这些/抽样调查0本身没有遵循严格的抽样设计,其调查结果也无法说明全国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情况。

第二,正因为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上述缺陷,目前有关我国留守儿童的若干基本结论也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如果要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首先必须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规模有多大。然而,目前针对这一基础性问题的各种答案却相去甚远。5中国教育报62004年8月15日报道,有关课题组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所占比例相当高,/留守儿童占农村适龄学龄就学儿童数的4717%0。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普查时我国农村6~14周岁学龄儿童数量为14135万人。依据这个4717%的比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应达到7000万人左右。但5中国教育报6的这篇报道同时又指出,/按最保守的估计,农村留守儿童也不会少于1000万0。当然,这些数据都是估算数据,相互之间有所差异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同一时点对同一对象的估计,数量变动范围从1000~7000万,中间相差6000万,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难以把握的巨大/区间0,令人难以适从。

上述情况充分表明,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如/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0座谈会对这一问题形成的结论那样,/留守儿童总体情况模糊,仅限于个案描述问题。从国家统计的角度来看,没有太多的相关数据来说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状况。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把握目前只是处于个案的现象描述阶段0(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2004)。

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了解不清,就必然会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把握,并从根本上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科学决策。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同时更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尽快开展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切实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围绕把握我国流动儿童基本状况这一主题对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了深入开发,旨在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受教育状况等基本信息。

2资料来源、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211资料来源

本文关于留守儿童状况的分析,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数据为依据。2000年人口普查对全国所有户中的10%进行了长表抽样调查,所获资料有比较好的代表性。本研究所用数据是采取简单随机抽户的方法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中抽取的,抽样比为0195j。

212留守儿童、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概念的界定

前已述及,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我们将有外出流动人口的家庭称为留守家庭。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口径,外出流动人口包括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的人口(普查项目H4)和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普查项目H5)1。据此,本文所指留守家庭,是那些满足普查项目(H4+H5)>1的家庭。

很多留守家庭都有儿童。但在一部分留守家庭中,外出流动的家庭成员可能是儿童的叔叔、姑姑或哥哥、姐姐等人,而不一定是儿童的父母。这样的家庭虽然既有外出流动人口,又有儿童,但其外出

1根据人口普查方案,这些流动人口不包括常住本户,因出差、上夜班、探亲访友、旅游等临时外出,普查标准时间未在本户居住的人。

流动人口与儿童的关系不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研究的留守儿童家庭不包括这类留守家庭。

本文所指留守儿童家庭是有儿童同时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流动或至少一方外出流动的留守家庭。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留守儿童家庭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的家庭;(3)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4)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单独留守的家庭。

213 研究方法

依据人口普查资料开展的留守儿童研究是结合家庭成员的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背景和儿童本人的特征进行的。由于人口普查数据是以人记录形式(即每人一条数据记录)存在的,我们不能直接利用普查资料进行有关家庭结构的分析。为此,我们将人记录形式的数据转换为户记录形式(即每一个家庭户为一条数据记录)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留守儿童及家庭结构等特征的分析。

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的鉴别,是本研究的关键。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提供的信息,鉴别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的思路和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普查项目H4和H5判别一个家庭是否为留守家庭。凡(H4+H5)>1的家庭即为留守家庭。

其次,在全部留守家庭中,挑选出有14周岁及以下儿童的家庭。

第三,根据普查项目/与户主的关系0(R2)和其他相关项目,从上一步挑选出的家庭中进一步挑选留守儿童家庭。

根据普查项目R2,一个家庭中的儿童与户主之间的关系只可能是下列5种情况中的一种:(1)R2=0,即该儿童本身就是户主;(2)R2=2,即该儿童是户主的子女;(3)R2=7,即该儿童是户主的孙子女;(4)R2=8,即该儿童是户主的兄(弟)、姐(妹);(5)R2=9,即该儿童是户主的其他家庭成员。

在这5种情况下,确认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的方法不尽相同,兹简述如下:

(1)当一个家庭户中儿童与户主的关系为R2=2时,表明该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在家。此时,如果户主的婚姻状况(普查项目R23)为/有配偶0且其配偶又没有在本户登记,则该家庭为留守儿童家庭,该儿童为留守儿童。反之,如果户主的配偶已经在本户登记,表明该儿童的父母双方均在本户,户内外出流动人口是该儿童父母以外的其他亲属,故该家庭不属于留守儿童家庭,该儿童也不是留守儿童。

从这一类型家庭中确认出的留守儿童是确切无误的。

(2)当一个家庭户中儿童与户主的关系为R2=7时,户主是该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此时,要确认这个家庭是否为留守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当户主的一个已婚子女(包括子、女、媳、婿)在家而该已婚子女的配偶(可以根据普查项目R23/婚姻状况0和R24/初婚年月0进行识别)不在本户登记时,我们将该家庭认定为留守儿童家庭;同时,当户主的已婚子女(包括子女媳婿)均不在本户登记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家庭的年轻夫妇属于外出流动的情况,我们将这种家庭也认定为留守家庭1。

(3)当一个家庭户中儿童与户主的关系为R2=0时,儿童本身就是户主。这种情况表明,该儿童的父母均不在孩子身边,他们流动在外。我们将这种家庭认定为留守儿童家庭o。

1o这时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该儿童的父母双方均已经去世或者因故户口不登记在本户,而该儿童的其他亲属(如

哥哥、姐姐等)流动外出了。如果将这种家庭认定为留守儿童家庭,是错误的。但这种误差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小。从理论上讲,这时可能会发生如下情况:该户主的已婚子女夫妇俩全部亡故或者因故户口不登记在本户,而该已婚夫妇的孩子户口登记在本户并生活在本户,同时,该户主的另一个子女(并不是该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流动外出。如果将这种家庭认定为留守儿童家庭,是错误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产生这种误差的可能性也很小。

1期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31

32人口研究29卷

(4)当一个家庭户中儿童与户主的关系为R2=8时,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第(3)种情况的扩展。我们将其认定为留守儿童家庭。

(5)当一个家庭中儿童与户主的关系为R2=9时,即儿童与户主的关系为/其他0时,我们无法得到该儿童的父母的任何信息。我们将这类家庭和这类儿童全部舍弃,本研究暂不予以考虑。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儿童中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留守儿童。比如,父母均流动外出后将孩子委托给临近居住的亲戚照顾,这样的孩子实际上属于留守儿童,但我们却无法依据人口普查资料对他们进行鉴别。这样一来,舍弃全部这类儿童不予考虑的处理方法可能会丢失一部分留守儿童。但是,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资料,在全部14岁及以下儿童中,与户主的关系为/其他0者所占比例仅为112%,发生机率很小。因此,这种处理方式发生误差的可能性也很小。

3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311规模巨大,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

按照前述定义,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0195j抽样数据,可以计算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计算结果为8105%。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176万人。依此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在2290145万人。

312性别比偏高,年龄分布比较均匀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男女各占53188%和46112%,性别比为116182。从分年龄的性别构成上看(参见表1,图1),各年龄组的男孩数均多于女孩数(各年龄组性别比均高于100)。从年龄构成上看,除了0岁和1岁儿童所占比例较低外,其他年龄留守儿童基本呈均匀分布。6周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65128%。

表1全国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构成

年龄男性年龄构成%女性年龄构成%男女合计构成%性别比

0416941244148129106

1415041514151116156

2610551535181127172

3614961006126126138

4612761486137113102

5714671057127123169

6710761656188124123

7619171357111109178

8714571077128123121

9619871177107113167

10814681888165111126

11716581087184110158

12712671467135113180

13710171807137105111

14517351735173116195

合计100100100116182资料来源: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数据计算。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以下图、表资料来源同此。

313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15%,城市和城镇留守儿童的比例仅为1315%。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

314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地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这些地区的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中之重

图1 留守儿童年龄的结构金字塔

表2 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

省份该省留守儿童占全国留守儿童的%该省留守儿童占

本省儿童总数的%

北京 0127 3126

天津01081108

河北11011150

山西01581157

内蒙古01552151

辽宁01742127

吉林01411190

黑龙江01642121

上海01252189

江苏41687141

浙江31409114

安徽715811155

福建317610188

江西814519138

山东11501177

河南41464124

湖北519210140

湖南714612153

广东1012811162

海南613812162

广西01232152

重庆612222132

四川1419418171

贵州41419155

云南11673143

西藏01072107

陕西21065130

甘肃11294137

青海01223180

宁夏01121178

新疆01361150

合计1001008105 留守儿童在各地之间的分布很不均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近年来,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沿海地区流动,从而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上述4个省的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高达1419%,815%,716%和715%(详见表2)。广东省和海南省也是流动儿童比较多的地区,这两个省的留守儿童分别占全国留守儿童的1013%和614%。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南得天时、地利之先,经济迅速发展。极具活力的经济发展使广东、海南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与此同时,由于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广东、海南在吸收全国各地流动人口的同时,其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十分活跃,从而导致了作为发达地区的广东和海南也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和海南等6个省的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512%。由于各个地区人口规模以及其人口参与全国流动的频率不同,仅仅考察留守儿童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百分比还不能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情况。为此,尚有必要考察各个地区留守儿童在本地区儿童总数中所占比重。从表2可以看到,在重庆市、江西省、四川省等地,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重分别高达2213%,1914%和1817%。留守儿童比重较高的省还有安徽(11155%)、福建(10188%)、湖南

1期段成荣 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33

34人口研究29卷

(12153%)、湖北(1014%)、广东(11162%)和海南(12162%)等。

上述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成为关注的重中之重。

315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够与这些儿童在一起生活,这可能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也正是留守儿童受到关注的根本原因。那么,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流动外出以后,留守儿童又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中呢?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宝贵信息。我们将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分为如下类型:(1)儿童单独留守。根据我们对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这种类型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儿童年龄已经比较大,父母流动外出后将儿童单独留在家乡,儿童独立生活;其二是父母外出后儿童在户口登记资料上显示为/单独留守0,但在实际上由居住临近的亲属(比如儿童的祖父母、伯伯、叔叔、舅舅等)提供帮助。这两种情况相比较,后一种更为普遍;(2)父亲外出流动后,儿童与母亲单独留守;(3)母亲外出流动后,儿童与父亲单独留守;(4)父亲外出流动后,儿童、母亲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在一起;(5)母亲外出流动后,儿童、父亲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在一起;(6)父母双方均外出流动,儿童留下来与其他亲属共同生活。在这类家庭中,儿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者更为普遍。这类家庭的结构十分复杂,由于人口普查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无法详细地对这类家庭进行细分。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一个特殊的类型,那就是儿童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共同生活而没有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我们简称这类家庭为隔代留守家庭。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3183%。从儿童的角度看,如果父母选择一人外出流动一人留在家乡的流动模式,则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17%。

表3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

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该类留守儿童家庭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儿童单独留守4141

与父亲单独在一起2146

与母亲单独在一起7137

与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在一起8104

与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在一起25196

与父母以外的家庭成员在一起51176

其中:隔代留守家庭20160

合计100100

通常,每个家庭内部都有一定的角色分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父亲和母亲常常担负不同的角色。从表3可以看到,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能够与父母亲中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儿童只占43183%,在这些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由一个人承担起来了,难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更低,只占1015%。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家庭教育中父亲承担/严父0的教育职责的传统,如此大面积的父亲/缺位0的情况,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笔者曾经在贵州省的一个农村小学进行过有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接受调查的蒋老师告诉笔者:他所在学校有12个班,每个班学生人数在50人左右。在所有班中,均有1/3以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0。年轻父母外出流动后,孩子一般都交给祖父母照管了。他在一次家访时看到,年老的祖父母做好饭后,共有7个孩子坐在桌上吃饭。老人告诉蒋老师,4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出去打工了,7个孙子孙女由老两口照顾。至于由祖父母照顾孙子女会不会产生问题,蒋老师告诉笔者,/这些孩子在学业、组织纪律等方面或多或少地都面临一定问题0。何以成为问题呢?根据蒋老师的分析,原因主要包括:第一,祖父母有隔代溺爱的倾向,教育孩子不如年轻父母严格;第二,由于年事已高,精力受限制,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有时会力不从心;第三,祖父母本身的受教育水平更低,没有能力在学业上提供帮助。很多老人主要是在生活上照顾孙子女,教育根本谈不上。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在留守儿童中,单独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高达20%以上。如果蒋老师分析的问题普遍存在的话,这个问题的确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

316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

父母外出流动以后,留守儿童的教育会不会受到影响?这是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原始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本研究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鉴于人口普查资料只能提供学校教育方面的基本信息,本文分析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方面。表4是分年龄的留守儿童在校率。

从表4我们看到,在小学学龄阶段,留守儿童的在校率是很高的,除6岁组在校率比较低(一部分地区的儿童入学年龄是7周岁,因此6岁组在校率相对较低是正常的)以外,7~12岁各年龄组的在校率都很高,表明留守儿童基本都能及时地接受小学教育。这是十分可喜的事。

表4留守儿童分年龄在校率年龄在校率(%)

678106

797117

898128

998192

1098181

1198192

1296183

1394123

1487166

合计94169

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9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

笔者在贵州省调查时,也切实地观察到了这个问题。在我们调查的县,公路边、农家墙壁上,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读完初中,外出打工0, /读书不努力,打工赶回来0,/不读完初中,不能去打工0,等。笔者询问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标语,蒋老师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打工。他们在外面的收入比本地要高很多,他们从外地回来时穿着漂亮的衣服,买很多东西,出手也大方得多,这些都让村子里的其他人尤其是孩子们非常羡慕。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不想上学了,想跟别人出去打工。父母亲在外地打工的孩子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出去。写这些标语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长和孩子们能够更重视教育一点,多读一点书,至少把初中读完。因此,

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4结论和建议

411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深入开发,本文初步揭示了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规模巨大,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留守儿童规模已经达到2290万人。

(2)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集中了87%的留守儿童。

(3)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地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这些地区的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中之重。

(4)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能直接得到父母的1期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35

36人口研究29卷

温暖和照顾,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5)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在校率很高,受教育状况良好。但是,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急剧下降。加强和巩固留守儿童的初中教育是紧迫的任务。

412对策建议

(1)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是每个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由于现行体制的限制,目前,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父母在外出打工时,不得不做出与自己的孩子相分离而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管的选择。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也是无奈的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条件。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当然,这需要较长的时间。

(2)留守儿童的大规模产生和存在,是近期才出现的现象。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尚未展开,导致对留守儿童状况的了解十分有限,决策缺乏依据。依据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有所揭示。但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社会普遍关注的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问题、心理问题、品格问题等,都必须依赖更深入的专门调查资料来进行分析。我们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尽快组织有关留守儿童的专项调查。

(3)留守儿童高度集中地分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海南等地的农村地区。当前要重点关注这些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

(4)在大力推行农村地区9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区,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初中教育。

参考文献:

15人口研究6编辑部.聚焦/3861990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人口研究,2004;4

2李陈续.农村/留守儿童0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光明日报.2002-04-09

3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0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上海教育科研, 2002;9

4林宏.福建省/留守孩0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5王星,周洋.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堪忧.人民日报,2004-05-18

6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切实重视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研讨会综述.http://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e77453862.html,/kyc/juece0414.htm,2004

A Study on Childr en Left Behind

Abstr act:In recent years,w hile floating population con tinues to increase in size,children left behind attracts more and mo re atten2 tion.Ho wever,little is kno w n about these https://www.360docs.net/doc/e77453862.html,ing data from the2000population censu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left behind:their size,structure,dis tribution,family,and educational status. Keywor ds:Floating population,Children left at hime,Population census..

Author s:Duan Chen grong a n d Zhou Fulin,Center f o r Po pu lation and Dev elo pment Studies,Ren min U n ivers it y o f China

(责任编辑:宋严收稿时间:2004-1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7453862.html,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周玉江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4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致使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均外出打工,而这样的现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1 家庭教育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等,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年纪一般比较大,同时没有什么文化修养,故而直接致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明显存在不足。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难以形成良好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響,他们认为学习没有用,想和父母一样外出打工。还有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些儿童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一定的差距,产生了自卑感,没有安全感与安全意识,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 1.2 学校教育不健全。大部分的农村学校仍是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而没有有效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当然,由于学校在农村,其教学资源也不够充分,大部分的学校是寄宿学校,住宿条件一般不如城市学校好,学生的生活环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室的教学设施也不健全,像多媒体技术教学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学校之中。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而学校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这也使得学生难以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对英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1.3 社会教育存在问题。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加强重视,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行有效的对策。同时,由于社会对农村学生监管不够,而一些农村学校环境不够优越,存在网吧、台球厅等不良场所,这些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让学生无法专心学习。 2.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2.1 家长应承担起教子之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_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火马冲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辰溪县地处大湘西的腹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在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 我们火马冲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教学班级8个,学生319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火马冲镇的各个山村。据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62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2.13%。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 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 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 往往缺乏集体感;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 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 缺少父母的呵护, 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 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 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 “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 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 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 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 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 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子, 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 不能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 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据调查显示, 在我校一些留守家庭中,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 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专业: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 参与人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工的外出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已达到242万人,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十分之一。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 在今年寒假中,我和上高中的表妹一起走访调查我们村里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之后又查阅资料了解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不健康产物,且又日益增多的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尤其令人担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作为农民工转移大省,留守儿童约243万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1)就学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极少数孩子是由母亲在家照管的。这些孩子的祖父母以及母亲大多都没受过高等教育。据统计,我们村子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百分之六十为文盲,剩下的大多小学肄业;父母亲百分之三十为文盲,百分之四十小学肄业,百分之二十初中肄业,极个别人高中毕业。由此可见,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这势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大部分人仅春节在家,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后回乡,过了正月初五就离家外出打工。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极短。更有甚者,因春节期间工资高,加上返乡客流高峰,春运汽车票价提高等因素,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年不回家。我们村里有一对姐弟七年未同时见过父母。 留守儿童大多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南阳玉器文化由来已久,我们村子就有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学习作玉器,剩我的一个堂弟十六岁上完初三就去跟着他姑父学习制作玉器。剩下的大多出去打工,又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2)学习状况 我们特意找到村子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他给我们看了今年他的班级学生的成绩单,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张老师说,考试题出的比较简单,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整体不算好。若是按正常的出题水平,这些孩子的成绩大多为中下水平。 后来我查了资料,得到一份,河南省妇女联合会于2006年在驻马店、商丘、信阳、南阳、焦作、开封等几个城市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优的占百分之二十,良的占百分之三十,中的占百分之三十,差的占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54.28%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处于中下等。个案访谈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高忽低。而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家长的监督,有的孩子有人监督时成绩良好,无人监督时成绩则直线下滑。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和这些儿童的交谈,我发现这些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极其内向,不愿意和人交流,这类孩子的祖父母也表示孩子很少和他们聊天,除了上学就是在家呆着,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另一类是极其外向,用我们这里的表述就是调皮捣蛋,极其不安分。这类孩子上课喜欢和老师顶嘴,下课爱捉弄同学,学习普遍不好。但是这类孩子也是不和祖父母交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就算父母回家了,他们也极少与父母交流,显示不出子女与父母应有的亲昵。缺乏关爱和沟通,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他们哭了父母不会知道,笑了父母也不知道。受了委屈,他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反思

反思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建立学生档案 每学期开学,对留守儿童人数进行统计,建立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学习态度、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达成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跟踪引导 老师、班干部注意观察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日常行为习惯,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发现问题,记录下来。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给予帮助和引导。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如:09(7)班在莫良琴,长期与叔父生活在一起,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给同学、老师的印象是内心封闭,沉默寡言,很少跟同学、老师交流,学习成绩差。根据该生的情况,我找她谈话,了解到她的家庭及生活情况,她小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跟叔叔婶婶生活在一起。由于寄人篱下,做事总是小心翼翼,胆小怕事,说话怕说错,不喜欢跟人交流。来到学校,看到同学有说有笑,她很羡慕,也很想跟其他同学交流,成为朋友,但有话说不出,所以同学们都说她内向。她的学习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不敢面对老师等等。针对问题,我多次对她进行教育,教育她勇敢地面对生活,要自强自立,多体谅叔叔婶婶,教她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学习上经常给她帮助、辅导,发现进步,及时肯定。生活上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定期进行家访,与监护人交流管教经验。 在老师及监护人的共同教育下,该生进步很大,她与数数婶婶的关系得到了改观,关系不错,与同学融洽相处,成绩不断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最新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

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报道、概念界定、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解决对策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综述 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从以下数据就能看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新浪爱问网页:搜索“留守儿童”找到网页约324000个,(用时0.026秒);;当然除了网络之外,电视、报纸等也都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以下是对相关报道的综述。 (1)新华社报道:2004年2月,江西省都昌县一对夫妇双双到东莞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妻妹家中。2月19日,孩子从两米多高的床上摔了下来。因未能及时发现脑内淤伤,最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2)《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一名上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奶奶顶嘴斗气而被脾气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正在外地打工。 (3)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孩子珍珍特别想外出打工的爸爸,经常睡到半夜要找爸爸,有时候做梦还会喊“爸爸救我”。可当她爸爸回来时又认生,躲在一边不出声。(中国儿童信息中心) 二、国内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 (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背景及定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叶敬忠1[②]等,段成荣2[③]等,周爱民2005)。 李雯婷(2005)【1】和段成荣等(2005)【2】都将把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刘允明(2005)【3】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反应为小学和初中生。曹加平(2005)【4】则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 (二)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主要出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安全和权益问题 郭三玲(2005)指出监护权的缺失,父母疏于照顾,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尤其是留守女童屡被猥亵的情形令人揪心。 很多学者都指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而且有时受到侵害,没有倾诉的亲人,往往不易被发现。“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 这里的安全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周宗奎等,2005)【5】。本文在前面相关报道综述(3)就是很好的例证。 1[②]叶敬忠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 2[③]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乡的实证研究 作者:__刘超、张贤媚、杨云庆 专业年级:___ 公管 06-2_ ___ 指导教师:___ 刘海燕 ________ 报送学校:___山东轻工业学院

二〇〇九年五月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伴随着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呼吁社会关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遂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本文运用社会统计学的知识方法,通过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乡五个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当地教师以及大学生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于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教育调查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surplus labor into cities and towns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Accompanied by young farm- ers into the cities,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also have a special group- stayed children of rural areas.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normal family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have eme- rged many problems in the moral character, academic,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o on.In order to remain concerned about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s well as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our people and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 alist rural areas,was carried out the survey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method was used to survey the five Villages of Xu Zhuang Xiang in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port analyses educational of local stayed children from four aspects, stayed children, the guardian of stayed children, the local teacher and undergraduate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修订稿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 新晃县中寨镇中心小学杨序本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和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同时我对他提出如下建议:

关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09东通信一班学号:09811134 姓名:朱红

关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活动提出者:电信学院09东通信一班朱红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朱红吴媛媛 社会实践的主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社会实践的时间:2012年1月20日到2012年2月5日 社会实践的地点:宿迁市沭阳县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本人所在村庄(涧东村)村民的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习、行为、安全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 现在以涧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的样本,综合分析其种种情况,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 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 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违法违纪现象严重;(2)沉迷于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又缺少 必要的指导,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4) 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 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4.安全无保障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 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隐患较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留守儿童 在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 利用。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走城镇化道路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背景,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要从一个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其结果必然出现人口流动。农民工在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时候,绝大部分仍然把其子女留在自己的出生地,让他们继续在当地农村学校上学,从而在教育学领域出现一个新兴的名词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故又称之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留守儿、留守学生等。 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打工率比较高,更让人担心的是“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许多家庭是牺牲对后代的教育来完成家庭经济的运作的,打工农民在揣着梦想进入“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也把牵挂和担忧留在了乡村。 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对于有父母亲在家的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在学校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问津。 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 有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81.7%,非留守儿童中喜欢学习的比例为77.12%。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认识上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注过少而导致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农活,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所以,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10%,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邵县龙溪铺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 【课题简介】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那些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是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而无法亲自照顾,这样的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我校582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272人,约占学生总数的46.7%。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2007年3月学校成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本年教育局批准申请立项,学校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目标。9月开展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选择方法与对策。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学校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推荐为新邵县示范家长学校,课题组相关科研论文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学校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龙溪铺镇地处边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人格发展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性格上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容易掉眼泪。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甚至憎恨他们;2、学习上往往变得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同时由于缺少家庭对他们学习的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做不交作业,导致成绩直线下滑。据调查,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较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也是留守学生。更令人担忧的是学习无用论在他们心里滋长,他们认为以后不管学历如何都是出去打工的,那现在学习好坏就无关紧要了。3、行为上存有偏差:一是学校的要求他们很难认真做到,比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等等。二是在学校里受不得一点委屈。特别是在班上和同学发生冲突时,往往喜欢去占上风,要是没有占到上风的话,就会想方设法去报复。三是语言不文明,行为粗野,基本的日常文明礼貌规范都不遵守。有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是一片空白,长辈们只管吃的饱,穿的暖,其他的一切都希望学校来管。不管孩子在家里多么不守规矩,多么横行霸道,他们都能忍让和迁就。这部分学生在学校违反学校纪律,不服管教,总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骂人,打架甚至是斗殴。 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 新晃县中寨镇中心小学杨序本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 I 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据 I 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 I 37.7%,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 I 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 I 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 I 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 I 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 I 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由爷爷和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 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 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 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 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 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U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付郑嘉豪(信计122) 时间:2013年8月2日—2013年8月5号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 ?为了正确认识民生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关注“三农”问题,将中国梦、家乡梦、我的梦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2012级全体学生暑假返乡进行以“梦想与奋斗——对家乡民生建设的调查”为主题的大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是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村庄,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寒假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做了调查,了解到了当前城乡民生建设前后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变化,广大基层劳动人民对我国今后关于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愿望以及期待,希望能对当前我国的城乡民生建设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2013年8月2日—2013年8月5号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江村 调查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调查问卷,通过村里

同学,亲戚朋友了解,以及走到大家中间去感受,去倾听,去关注。 关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实践日志

二.调查结果汇总: 通过这几天的短暂调查我了解到,有关小江村及其周边周边村落,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我党关于民生问题有关政策的倡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与大力协调下,相比于几年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令人欣喜的表现。 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小江村和周边村镇重点加强了小江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建立全日制寄宿学校。沂水县加大对全县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乌沙镇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1、留守儿童家长对教育认识的肤浅。 教育本身是一种高回报的生产性投资,而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教育是一种只赔不赚的消费性投资,从而不愿投资或拒绝投资。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人事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相对于农村“高昂的”高等教育与动辄会破的“铁饭碗”让他们对“从学前景”不太乐观。 2、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严重。 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亲友照顾。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较大,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 3、留守儿童的学习不容乐观。 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结合留守儿童的现有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计划,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习习惯。 2、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教水平,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学习的发展。完善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家校齐抓共管的格局。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从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及学习习惯现状,分析、筛选有价值信息,找出对他们学习习惯影响的普遍性问题。揭示家庭教育与学习习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内在联系,构建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学习习惯指导模式,改善家庭教育模式,明确学习的目标,探索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的方式和方法。为构建理想的“留守儿童”的指导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势必为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实践价值:

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浅析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数量超过了60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 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 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 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1]现在,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所关注的热题。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出去在外面工作,这些儿童或者由老一辈进行照料,或者寄托在其他亲戚家里,甚至有些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如果家中

有几个小孩,那么责任自然就落到了最大的孩子的身上。儿童时期的生活调理,对于智力发育和身体成长都极为重要,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监护者往往缺乏营养知识,缺乏对营养的正确态度,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2] (二)教育问题 1 / 5 孩子的成长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主体框架教育体系中进行的。在学校靠教师,在家靠父母。孩子的成长过程主要漫步在两个驿站——学校与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随时会出现诸多变化因素:比如思想的变化,心理、生理的变化,学习成绩的变化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督,加上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于是,“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的自觉养成习惯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行为表现上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心理问题 由于经济原因加上路途遥远,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回家,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而有的家长以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